终于完成了比较教育学的作业,心里轻松了好多,喜欢看书,但不喜欢写读后感,这次是老班的作业,迫不得已啊!不过既然写了就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很有成就感!!积极健康的家庭教养方式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读《爱的教育法则——关爱管教的力量》
有感书本简介:《爱的教育法则——关爱管教的力量》一书是美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卡伦· 迈尔斯(KarenMiles)根据自己对很多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深刻理解,并结合自己在就家庭教育中的实践经验,不仅提出了目前亲子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还对这种在本质上与传统经典管教(专制型、宽容——不加管教型、权威型等)完全不同的管教方式的内涵做出了具体的阐述(鼓励、架构、时间与关注、榜样示范等),并介绍了其中非常有效的几种关爱式教育策略(沟通、运用“后果”、转变“禁闭”、解决问题等),《爱的教育法则——关爱管教的力量》
关键词界定:1、管教(Discipline):该词有诸多含义,既包括惩罚、惩戒、控制、纠正,也包括训练、指导、检查、纠正,通过训练学会自制,传授知识和技能等。感想一:关爱式管教于我国家庭教育的意义首先,这里讲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也可以叫做亲子教育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古今中外的教育工作者、非教育工作者都已经强调过很多了。当前的共识就是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广义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一生中的地位更是无可取代。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这位大教育家将家庭放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见,他认为家庭在塑造儿童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放眼国内,重视家庭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华民族长久形成的深厚的的民族心理,与之相应,中国也是世界上家庭教育研究史中开展最早、成果最多的国家。据了解,《中国丛书综录》里就记载了我国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门性书籍上起魏晋南北朝,下至民国初年共有117种。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正视这么一个现实:建国以后的三十年内我国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性研究被迫中断,关于现代家庭教育的研究起步晚,实际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诸多弊病,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近些年来,经常有人提出家庭教育应利用“传统方式”来管教子女,因为他们觉得现在的孩子不懂得体贴,不懂得感激,不会担负责任,行为举止怪异……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父母缺乏能力,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缺乏权威,孩子缺少严厉的管教。特别是近十年来人们每天都在讨论的“80后”“90后”现象。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中国的家长不再利用专职、长辈的绝对权威(令行禁止、绝对命令)去管教子女的缘故。
可是当我们用时代性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已经担负了的各种责任时,会不由得发出这种感慨:这的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和接受“严父慈母”的绝对领导的古代及近代人、为了所谓国家发展而放弃自己的人生的那一代、盲目崇拜而不再理会家庭呼声的那一辈都不一样,他们拥有了比前人更多的选择自己人生的机会,也会将自己的爱传递给身边的人。这是转型中的中国家庭教育所产生的效果!但是要让中国的家庭教育真正符合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我们仍需借鉴并研发出很多科学的方式。
我认为关爱式管教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关爱式管教是以对孩子的无条件的、无私的爱为基础,“爱是管教的开始”,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管教。而这种管教不单是平时人们所认为的'惩罚性的消极强化,还应当含有训练、教授的积极正面的强化。这对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感染的父母是极具指导意义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父母实现未完成理想的工具。父母要明白首要的角色是教师,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启蒙之师)。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潜在的,即便孩子会不时地更新或者想要摆脱父母对自己的影响,但这些影响早已在儿童时代就根植于自己的内心了,因此,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和关注,是孩子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首先,正如“积极管教技术”的创始人鲁道夫·德莱克斯所说,“鼓励的重要性甚于儿童培养过程中的其他所有部分”。鼓励不是表面性的“我家某某真乖,是最聪明的……”之类的盲目夸张的表扬,也不是批评。真正的鼓励会让孩子充满自信,不失去坚持和走出困境的勇气,放手让“后果(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产生。让孩子明白重要的不是结果,是孩子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父母会应该支持孩子的努力,无条件地尊重孩子的选择。
同时尽量让孩子置身于对其成长有利的环境中,为孩子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有所贡献的,而且能够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施加影响,并决定出回应的态度。总之,不是让孩子对自己所做的每件事的结果感到满意,而是有面对生活中各种境遇的信心和勇气,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的努力付出,尽量靠自己。培养孩子“我能行”“我可以”的态度,积极地去面对成长中所遇到或将要遇到的事,最终成为自信、自立、自强、能够自主解决问题的人。这是我国不懂得自立、害怕困难和挫折、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的“啃老族”所缺少的正面教育。对现代的中国家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记得多给孩子鼓励,把鼓励当成是一种积极的培养方式,让鼓励成为习惯。其次,除了关爱与尊重,父母也要为孩子的成长建构适合的框架,包括一些家庭常规和限制。这一点是中国父母应该注重的,因为这并不是要父母去控制孩子,为孩子包办所有的事情,而是为孩子提供一些每天生活的框架,即常规。在我们的文化中,限制和控制也常常被混淆。
所以父母们应该尽量弄清二者的内涵,无论如何,孩子不希望也不需要被家长控制。控制是专制型家长的习惯性行为,通常孩子在决策中既没有发言权也没有选择权,父母总是施压、强迫、替孩子解决问题;而限制是将强制性控制降到最低,制定一些常规,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进入孩子的生活,让孩子自主控制自己的行为,帮助孩子发展自主能力和责任感。总之,就是让孩子在合理的常规的框架下享受自主和规律带来的舒适,尽早成为能与社会相融!当然,无论是鼓励还是架构都要有一个前提,就是父母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这就要求父母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让孩子明白自己对父母的重要性,并能在和孩子沟通时了解孩子多一点。
和孩子的关系更加坚固。具体说来就是父母要主动倾听,尽量每天都有机会和孩子相处,了解孩子的进步、困惑,尤其是需求。很多研究都表明满足孩子的需求可以预防大多数的行为问题,发掘孩子的兴趣,也可以通过了解孩子的发展帮助孩子理解自己身上正在发生着什么。这与我们在教学大力倡导的“因材施教”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关爱式管教中值得中国家庭借鉴的是开设家庭娱乐和召开家庭会议,借此方式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自主观念)甚至是一种由家庭责任感衍化而成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父母也要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效能训练”的创始人汤姆斯·戈登就认为“家长是通过自己好好过日来教会孩子生活的价值的”。事实上,确实如此,和孩子说应该怎样会好一些或是谁这样做有了好结果的效果远远赶不上让孩子看到父母是这样来生活的,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父母的效能训练中要让孩子全面积极健康的发展就要让孩子接受全方位的到位的示范,不仅要在孩子心目中体形意象好、饮食习惯良好、健康意识强的形象,还要在精神层面的问题上成为孩子的楷模,比如说是良好的阅读习惯、热爱生态、享受自然等观念的言教身行。榜样示范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态度方面的示范,良好的态度能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帮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成为健康的社会人。当然,父母也有做不到的事,这时可以根据孩子的心理需求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示范对象。
感想二:关爱式管教对我国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指导意义细想一下,我认为这种关爱式管教的方法在学校教育中同样具有适用性。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也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原则,而这些原则和目的在关爱式管教的具体实施中都有体现。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教师只有给予学生无条件的关爱和尊敬,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有助于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形成,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给以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成为朝气蓬勃、能具体解决问题的人,还可以养成自己积极看待事物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出自己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要求和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规则,这样对所有学生都是一视同仁,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也没有了教学过程的无目的性。
这一方面,班主任的作用尤其要体现,通过制定民主型的班训、班规这一类规则,同时作用于学生和教师,体现出师生的平等关系,无差异地对待学生。也就是通过一些行为限制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集体意识。教师要做好以上方面就得从了解学生做起,这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群体和若干个个体,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的需要,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还要结合促进一个集体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学生、认识班级。花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给予他们关爱性的关注。此外,教师的示范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在家的时间,因此,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表率,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成长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学生的良好习惯、品德、情操、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形成,也都
【《爱的教育法则关爱管教的力量》中学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爱与爱的力量读后感01-20
关爱的力量09-09
《爱的力量》读后感01-12
爱的教育中学生读后感07-28
《爱的教育》的中学生读后感11-18
关爱的力量作文01-14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2-31
爱的教育初中学生读后感04-13
《爱的教育》中学生优秀读后感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