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顺总是做出一些比较奇葩的事,比如四八之年的老男人失恋时伤心得像个少女,每日喝着大酒冷不防写出一部《你在红楼我在西游》,随手写着交口影评却对独立影评情有独钟,在影视圈蝇营狗苟却纯真如婴孩。而作为这一切的集大成者,是写出一部非虚构的、残酷真实的回忆录。
“中国版忏悔录”的自况,让本书的气质看上去有些滑稽。卢梭在《忏悔录》开篇第一句写道:“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阿顺做出了同样的尝试,他甚至走得更远。
卢梭写《忏悔录》时,思想体系早已形成,要写的文章都已写完,该见的女粉丝也都见过,将书改名为《墓畔沉思录》,作为挥别世界的礼物也未尝不可。但对正值虎狼之年、事业螺旋式上升、须臾离不开朋友的阿顺来说,不仅自己当街裸奔,还轻松扯下周围一批人的布片。鲁迅去世前才写“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阿顺直接跟自己的前半生决裂,从32岁开始涅盘,却仍然生活在那个圈子,这不科学。
但也许并不难,对于一个孩子般的人来说。面对一个解不开的绳结,俗人会用一辈子去研究,亚历山大会一刀挥下,如果交给一个孩子,则会直接扔到火里。江南七怪打不过陈玄风,小郭靖一挥手解决问题,高手们破解不了的珍珑棋局,小和尚扔一臭子儿豁然开朗。阿顺是我认识的人里,少见的像孩子一般的.大人,我瞻前顾后首鼠两端的难题,对他来说想都不用想。赤子之心,可以破万物。
《交口称赞》不是忏悔录,也不是多么好的文学作品,甚至会挑战人的阅读耐心,因为它实在有点——啰嗦。但我读得很入戏,它真实得有些可怕,坦诚得令人担心。一则,书中大半人现实中我都认识,虽然被改换了名字,影评人“李大南”我还猜不出是张小北么。二则,如果一个朋友拉着你掏心窝子,把它的梦遗他的初恋他的卑鄙他的迷惘全向你倾诉,把你当成了告解对象,你不把自己幻想成神父并感觉对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你还是人么。
书中写了几个坏蛋,相信每个人都能自动认领,也听说有人跟阿顺割袍断交。把身边活着的真人当坏蛋写出来,这确实够拽。但对于一个骂过你之后立即敞开胸膛面对你并咧着嘴微笑的人,那个坏蛋也必会哭笑不得吧。
彭洋和郭渺渺是两个女主角,她们集中了女孩子所有的优点,这两个人都是不靠谱的阿顺配不上的。将郭渺渺写死是我最不能原谅的一件事,最好的女孩被写得最不堪,这使我讨厌这本书,我讨厌作者的自恋。而将彭洋写丢最让我开心,不珍惜她的人不配得到她。女人的爱情观很奇特,有人喜欢扮演女儿,有人喜欢扮演母亲,这是 阿顺对某些女人拥有致命杀伤力的原因。
在这本书中,所有的男人都猥琐不堪,所有的女人都冰清玉洁,这也符合一个定律:每个男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小贾宝玉。
这是一本娱乐圈商战操作手册,不过我怀疑有虚构成分,男主角往往不自觉地夸大自己的雄性气质,我相信执着于复仇的那个人不是阿顺,只是他心中的恶念。善良的人出于对自己的愤怒,会倾向于把自己写得恶一点,在心中把伤害过他的人痛殴个不停。
就是一本这样的书,作者不是勇敢是简单,不用技巧也没有结构,这就是他所作过的,就是他所想的,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是卑鄙龌龊的,就写卑鄙龌龊,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卢梭语)。就这一点来说,这是一本勇敢的、忠实于自己的、接地气的书。只不过卢梭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决绝,是对自然主义的阐述,阿顺是去他娘的爱谁谁。
【《交口称赞》读后感】相关文章:
交口称赞的解释及造句02-17
词语交口称赞的造句精选05-06
交口称赞成语造句(通用45句)12-29
《孔乙己》读后感 【读后感】08-13
项链读后感读后感12-10
日记读后感_读后感08-26
《目送》读后感-读后感01-22
目送读后感-读后感01-22
《主角》的读后感-读后感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