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掌握生字词,并背诵要求背的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3、能掌握写人物和写一次比赛方法,能做到重点突出,描写细致,注意生动。
4、掌握加标点知识,能熟练地运用书名号,冒号及引号。
5、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掌握基本的技能。
教学课时:
总计四教时
第1-2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字词,并背诵要求背的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3、能掌握写人物和写一次比赛方法,能做到重点突出,描写细致,注意生动。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内容: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①大自然中有哪些景物呢?边读边想,用书上的语言回答老师。
②男女对着背,背出情感来。
③边背边想文字是怎样写的。
2、《师恩难忘》
①品读重点部分读出感情。
②掌握课文中的成语,并能理解用其造句。
③感知这课的写作方法和描写老师的词语。
3、《古诗两首》
①知识作者与朝代。
②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诗。
③能感知诗的主题思想。
④理解“若等闲”、“满乾坤”。
⑤边背边想着字的写法。
4、《我也是普通一兵》
①自由读课文感知:你感觉他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②读好描写情况危急的语句。
③复述文章重点的内容,感知人物的精神。
5、《嫦娥奔月》
①读课文分别说说文中的人物各有什么性格。
②能复述奔月的部分。
6、《成语故事三则》
①说说这三个成语各是什么意思。(大致感受即可)
②能用这三个成语进行造句。
7、《天鹅的故事》
①复述天鹅破冰的三小节。
②感知课文第四题。
③说说天鹅的精神。
二、标点知识
1、明确不同符号的使用方法:特别是书名号,学生往往分不清哪些名称。
2、典型分析: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分析:在读了后面防止学生加上逗号。
我很喜欢读石灰吟和墨梅这两首诗。
●分析:中间是没有停顿的。
3、练习加深感知
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注意引号的使用方法。
②小明上课要专心千万不能开小差爸爸再三叮嘱
●这与常规的说话是不一样的,最后不能加冒号。
三、关联词语
1、例题分析:森林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大多数学生能知道用“不但......而且......”进行联接,但往往找不准位置。
2、学习方法。做完之后要多读,多感知体会,再试一试其它的关联词是否合适,位置是否能换一换。
四、作文提示
1、要以真实的事为前提,把主要的内容细致写好。
2、要生动具体些,写老师帮助自己的一件事,是怎样帮助的部分要注意多写些,多加点情感在里面,如“老师的教诲之恩如春雨点点......”之类。要写比赛,要写出比赛的'激烈场面,突出其中的曲折性,同时还要注意其他人物的反映,这样才能有趣而生动。
五、默写生字词(略)
第3-4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习题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2、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方法,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词语部分
1、填写成语
()()无私()()在前()()充数()()口呆
波()浪()斩钉()()()()动听身()其()
翻箱()()()不()待()()贪婪
●要联系成语的意思去解释,如“波峰浪谷”中的“峰”学生易写成“风”,就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个成语的具体意思。
2、写出几个反映寓言故事的成语
●要注意所写的成语是讲一个小故事,并且是告诫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二、用关联词语填空
1、在演出时,小玲()唱歌()跳舞。
2、小刚和小学军是好朋友,他们()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学习上互相帮助。
3、一个人()骄傲自满了,()会落后。
4、()现在我们生活富裕了,()还要注意节约。
5、这支笔()我的,()刘江的。
6、()天下雨,()运动会不开了。
●让学生先做,然后再读检查,确认无误时老师再加以讲解,培养学生养成注意检查的好习惯。
三、找出用错的字,并加以修改。
1、开学头一天,我们排对近入教室。()
2、田老师先把诗念一篇,又联起来讲一篇。()
3、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幸勤的圆丁。()
4、小丽每天放学回家后,终是先作完功课,然后在玩。()
●同时引导注意检查自己的题目,注意找全错别字,正确地修改错别字。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学习了课文后,我知道了嫦娥是(),而后羿则是()。
2、田老师的教学特点是
3、嫦娥是怎样与逢蒙斗争的。
4、只所以说老天鹅是破冰勇士是因为它
●注意字不要写错了。
五、默写部分
1、自选一首诗默写,并写出作者。
2、让明亮的眼睛用绚丽的色彩
青山说:绿水说:
●字的书写与标点的用法,注意准确性。
六、作文练习
1、题目:写一个寓言成语小故事。
2、要求:要讲清楚,并把道理说好。
3、视学生的作文加以指导。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2
复习目标:
1、识记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作者作品。
2. 学习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解答问题和写作文。
3、赏析优美词句
4. 积累文言文知识,会背诵默写《童趣》。
复习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成语的正确使用;赏析文中的优美词句和识记重要的文学常识。
2.感知文意,概括要点。
3.掌握欲扬先抑等常见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4.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的意义及用法。
5.口语交际:这就是我。
复习过程
一、基础积累(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到黑板板演)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 shōu liǎn ( ) 了。
(2)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 xuán téng ( )。
(3)我的心在shòu gǔ lín xún ( ) 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4)那座悬崖就sǒng lì ( ) 在空地的另一边。
(5)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 pán qiú wò lóng ( ) 般的枝一干,不断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2.补全下面的四字词语。
瘦骨( )( ) 头晕( )( )
小心( )( ) 心惊( )( )
一丝( )( ) 忍俊( )( )
( )( )大物 明( )秋( )
夏蚊( )( ) 鹤( )云( )
3.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1)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
(2)因担心灾祸临头而惊恐不安的样子。( )
(3)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
(4)忍不住笑。( )
(5)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
4.背诵默写。
(1)余忆童稚时,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_______________。
(2)昂首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连词成话:请至少运用下面三个词语,并运用一种修辞,写一段连贯的话。
忍俊不禁、小心翼翼、怡然自得、心惊肉跳、庞然大物、一丝不苟
二、回顾文章写作技巧
(一)象征
象征手法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借助某一种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诗歌中的“海” “山”都具有象征意义,它们各自象征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伏笔
悬崖只有二十米高,小伙伴们都能顺利的爬上,为什么“我”爬不上?
从前文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这样就为下文埋下伏笔。
(三)思想主题
每篇文章都有它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有的是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有的是议论点题,有的是直接抒发感情……我们读一篇文章,就要读懂其中的思想内涵。回忆《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表现的中心思想,思考它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四)先抑后扬
先抑后扬是文章的一种写法,在我们第一单元中所学的课文中,哪篇文章运用到了这种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借景抒情
从未见过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作者借紫藤萝抒发了什么情感呢?
(六)开篇点题
开篇点题是文章的一种写法。在《童趣》中,就开篇点题,并且总起全篇。
下文的三件事都是围绕开头的“ 物外之趣”展开叙述的
三、赏析优美词句
(一)品工笔写景之妙句: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二)品人物描写之妙词:
1.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爬下悬崖走第一步时的动词,并分析其作用。
2.父亲指点“我”爬下悬崖时,“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文言文复习《童趣》
(一)内容复习
这篇文章,以( )为中心,回忆了童年时代“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 )件趣事。从文中描述看,第二、三段的情趣是建立在细致观察和( )基础上的。
1、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的三件趣事,请用简短的文字加以概括。
2、作者把这种趣事称为“ ”。
3、作者是怎样获得“物外之趣”的?
(二)字词过关
1、考考你:解释加点的词
(1) 明察秋毫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6)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7)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9)鹤唳云端
(10)使之冲烟而飞鸣。
(11)蹲其身,使与台齐。
(12)以草为林。
(13)神游其中。
( 1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5)驱之别院。
2、一词多义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
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句子翻译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5) 鞭数十,驱之别院。
五、口语交际:这就是我
1、新学期开始,大家都进入了新的班级,面对新的同学和老师,要想让大家尽快地认识自己,就得做一个有个性的自我介绍,让大家一下子记住你。首先要准确认识自己,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然后用个性十足语言表达出来。下面就请你为要在第一节语文课上做的自我介绍准备一段发言稿吧。(100字左右)
2.新班级马上就要组建班委,考虑一下自己可以为新集体做些什么,可以胜任哪方面的工作。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拟一份简明的发言提纲,大大方方地推荐自己吧。
3.班级组建学生社团,现在文学社正在招聘成员,请你为自己写一份推荐稿吧,希望凭着你的才华和对自己的介绍能被录取。(100字左右)
六、拓展阅读
阅读理解《心许子午兰》
详见配套练习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3
教材分析:
古文《浙江潮》中作者用散文的形式,绘声绘色的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现代散文《观潮》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更深刻的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的景象的同时,对古今语言的异同产生感性认识,感悟到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的由衷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的景象,对古今语言的异同产生认识。
教学构想:
先学习《观潮》,现代文比较容易理解,按潮来之前、之时、之后的顺序去理解大潮的壮观,然后再学习《浙江潮》,通过对比阅读,感受古文虽然简洁,但仍能体现大潮的壮观,并知道古文与现代文的语言、内容结构上的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
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
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
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
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
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3.师生共同评价
七、总结
板书设计:
观潮
闷雷滚动出白线
潮头怒吼贯江面
山崩地裂城墙现
钱塘奇观天下传
作业设计:
预习《浙江潮》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浙江潮》,并与观潮作一比较,体会它们的不同。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大家领略了钱江大潮的壮观。这节课,我们来读读古人眼中的大潮——《浙江潮》。
介绍作者周密。
二、学习新课
1、师范读古文,学生听后说说与现代文的不同。生试读《浙江潮》,并指名读。
2、学生小组学习
(1)共同学习古文中对大潮的描写。
(2)找出描写大潮样子和声音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样子: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成雪岭,际天而来
声音: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4、学生谈这几句的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
5、找出《观潮》中与之相对应的句子,读读并说明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
读古文时,要符合古文的语言习惯,虽然其语言干练短小,但也要把大潮的气势读出来。
6、因此,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进一步感受大潮的雄奇壮观。
7、比较《观潮》与《浙江潮》在内容结构上的异同
《浙江潮》只写了潮来之时的景象,对其声音、样子都作了描写;《观潮》对其声音、样子也都作了描写,但它不仅写了潮来之时的景象,还对潮来之前、之后的景象作了略写,恰恰更衬托出大潮的壮观。
8、再读课文,感受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感受大潮的壮观。
三、总结
学习了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我们的祖国还有更多的美景等待我们去饱览,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板书设计:
浙江潮
样子:仅如银线玉城雪岭
天下之伟观也
声音:大如雷霆震撼激射
作业设计: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4
一、复习目标
1、会认2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会写32个生词。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4、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二、复习过程
1、复习《大青树下的小学》
(1)我会写
晨chén(清晨、早晨、晨读)绒róng(绒毛、绒布、天鹅绒)球qiú(地球、皮球、足球)汉hàn(汉族、汉语、男子汉)艳yàn(艳丽、鲜艳、艳阳)服fú(衣服、服装、服从)装zhuāng(军装、西装、假装)扮bàn(装扮、打扮、扮演)读dú(读书、读音、朗读)静jìng(安静、寂静、平静)停tíng(停止、停顿、停放)粗cū(粗壮、粗细、粗心大意)影yǐng(影子、黑影、身影)
(2)我会认
坝bà(大坝、堤坝、坪坝)扬yáng(飞扬、飘扬、高扬)摔shuāi(摔跤、摔倒、摔跟头)跤jiāo(跌跤、滑跤、栽跤)凤fèng(凤凰、凤梨、凤尾竹)洁jié(洁白、整洁、清洁)
(3)多音字
打dǎ(打扮)dá(一打)
好hǎo(好像)hào(好奇)鲜艳——艳丽飘扬——飞扬敬爱——尊敬
安静——宁静粗壮——强壮
绚丽多彩——五彩缤纷
(4)反义词
艳艳——暗淡安静——热闹
古老——现代洁白——乌黑
(5)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复习《花的学校》
(1)我会写
落luò(落下、掉落、落落大方)荒huāng(荒凉、饥荒、荒野)
笛dí(笛子、长笛、笛声)舞wǔ(跳舞、舞蹈、歌舞)
狂kuáng(疯狂、狂风、狂喜)罚fá(罚款、处罚、惩罚)
假jià(假日、暑假、假期)互hù(互相、互补、互助)
所suǒ(所以、住所、所有)够gòu(不够、能够、足够)
猜cāi(猜想、猜测、猜中)扬yáng(飞扬、飘扬、扬起)
臂bì(双臂、臂力、手臂)
(2)我会认
裳shang(衣裳、青裳)
(3)多音字
地dì(地下)de(高兴地)
假jiǎ(真假)jià(假期)
(4)近义词
急急忙忙——匆匆忙忙
(5)反义词
湿润——干燥狂喜——沉痛
急急忙忙——从从容容
(6)读课文,对于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写的是哪些景、物?
课文写了雷云、阵雨、东风、花、树枝、绿叶等景物。
(7)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想象:这些花孩子冲了出来做什么?
这些花孩子在雨中自由的奔跑、游戏、打水仗等。
(8)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花儿的.学校只要一下雪,孩子们就冲出教室,大家在操场上尽情舞蹈,你瞧风中的梅花还随风摇曳,似乎在欣赏自己的身姿,又像在与雪花比美。
3、复习《不懂就问》
(1)我会认
背bèi(背诵、背书、背课文)诵sòng(朗诵、诵读、吟诵)
例lì(例子、例如、举例)圈quān(圆圈、圈数、一圈)
段duàn(段落、分段、自然段)练liàn(练习、练笔、熟练)
糊hú(糊涂、糊口、含糊)涂tú(涂料、涂写、涂抹)
呆dāi(发呆、呆住、吓呆)戒jiè(戒备、戒烟、戒掉)
厉lì(厉害、严厉、厉声)挨ái(挨骂、挨打、挨饿)
楚chǔ(楚国、清楚、苦楚)
(2)多音字
背bèi(背诵)bēi(背包)
圈quān(圆圈)juàn(圈养)
(3)近义词
照例——照常流利——流畅霎时——瞬间
清楚——明白糊里糊涂——稀里糊涂
(4)反义词
流利——结巴详细——简略
(5)看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孙中山“不懂就问”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课文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6)孙中山向老师提问,把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想一想,同学们此时会想写什么?
同学们会想:孙中山胆子真大,先生肯定会揍他的。
4、复习《语文园地一》
(1)含有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语还有:
肝胆相照口是心非左膀右臂交头接耳花拳绣腿油嘴滑舌
(2)背诵日积月累。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5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与书写,会写22个生字,会写37个词语。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本单元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复习过程:
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自然景观”。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
三、复习《草原》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美丽的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2.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草原的美?课文从草原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远迎款待汉族同胞的人情美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美。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天空、草原、小丘、羊群、骏马、大牛。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草原一碧千里,小丘线条柔美,羊群多而自由,骏马、大牛有时静立不动,像陶醉在这美景中一样。
4.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理解: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体会: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5.积累描写草原的词语。
6.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复习《丁香结》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写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
2.自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赋予了丁香怎样的情感?作者从丁香的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颜色、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方面描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情感。
3.默读1至3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哪里的丁香花?作者写了城里、城外、斗室外以及雨中的丁香。
4.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5.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丁香结”的本义是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象征意义是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6.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绿草如茵、黑白分明
五、复习《古诗词三首》
1.背诵《古诗词三首》。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突出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六、复习《花之歌》
1.积累描写花的四字词语:花枝招展、火树银花、姹紫嫣红万紫千红、鸟语花香、花团锦簇
2.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七、复习《语文园地一》
1.背诵日积月累《过故人庄》。
2.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6
一、目标点击
1、知识目标
(1)掌握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基础知识。
(2)了解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有关内容。
2、能力目标
(1)学习鉴赏科技说明文、科技论文的一些方法。
(2)学习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写作特色。
二、要点回放
1、有关作者
(1)《数学与文化》
齐民友,1930年生,安徽芜湖人,数学教授,曾任武汉大学校长。
(2)《熵:一种新的世界观》里夫金和霍华德:是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
(3)《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梁思成(1901—1972),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广东省新会县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27—192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回国后从事建筑教育研究工作,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直到逝世,1940年10月至1947年,美国耶鲁大学兼任教授、联合国总部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1943年写成《中国建筑史》一书。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重要建筑的设计的领导人之一。著作《梁思成文集》。
(4)《宇宙的未来》
斯蒂芬·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自从患了侧索硬化症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失望和沮丧,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他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1988年出版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30多年中,他一直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研究。现任牛顿曾经担任过的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
2、常见生字词
生字:熵罄庑膨胀睇
词语或成语:泽被呕心沥血绞尽脑汁深不可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夷为平地告罄无济于事万变不离其宗悠然自得千篇一律左睇右盼荒谬绝伦欲扬先抑杂乱无章尴尬膨胀……
3、课文内容
(1)《数学与文化》:本文论述了数学作为科学语言的重要地位,分析了数学能够影响人类精神生活的几个特点,即数学的确定性、简单性、抽象性和自我完善性,高度评价了数学在促进人类思想解放、使人类摆脱宗教迷信、不断创新的历史功绩,把数学提到文化兴亡、民族盛衰的高度来认识。
(2)《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本文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将熵的观念引申到能源、环境等领域,对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问题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3)《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本文以介绍建筑创作为主要内容。建筑是时空艺术,“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指在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建筑创作的重复与变化。重复与变化相互矛盾相互统一。如果只强调重复,作品往往毫无二致;只注重变化,作品往往杂乱无章。一个成功的建筑创作则是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体。
(4)《宇宙的未来》:这篇讲演,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教预言,再改动到对宇宙未来的讨论,主要探讨了宇宙未来的两种命运: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一是收缩以至于坍缩成一个点。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对宇宙的未来作出科学的论断。
4、写法鉴赏
本单元四篇文章是科技说明文和科技论文,写得都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于作者高明的写法有关,现总结如下。
(1)《数学与文化》
语言品味:
①准确,本文语言正像数学那样逻辑谨严。
②生动,力求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阐释,使文章通俗易懂。
③流畅,文章充满激情,笔力雄健,气势飞动,纵横驰骋,无所不宜。
(2)《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论证方法:
①引用论证
一是引用权威人士的话,二是引用民间谚语,来增强读者对科学原理的理解能力。
②概括论证
概括可以抓住事物的本质,具有简明扼要的特点。
③分析论证
本文用的最多的就是分析论证法。在简述一个科学道理或提出一个观点后,作者往往将问题分解开逐一论证。
(3)《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分析方法:文章分析严谨而辩证,比较详尽地介绍了一些著名建筑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关系,看法准确精当。
(4)《宇宙的未来》
本文体现了演讲的特点:①生动的导引,开头从古代的巫术和近代的宗教预言谈起,增加了趣味性,深化了演讲的主题——科学地求实精神。
②严谨的推理,本文作为一篇科学演讲,其最终目的是让人信服,而严谨的推理则能增强说服力,作者没有对宇宙的未来作明确的预言,正说明演讲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③幽默的语言,本篇演讲的语言幽默,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使所论述的问题更易于听众接受。
三、方法指津
本单元学习的是科技说明文和论文,这些文章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质兼美,给人以启迪。学习的方法是提要钩玄,提要钩玄是韩愈所倡导的一种阅读方法,它的意思就是要在阅读中抓住文章的要点,领会其精神实质。
提要钩玄的方法,具体有指出重点,剖析难点,概括内容,提炼观点,分析观点等,这就需要把阅读、理解、分析、判断、概括、推理等能力融合起来,在当代社会知识爆炸、信息激增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尤其适用。
四、考点例析
[考点]2003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关于现代文阅读的要求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例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大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的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2003年全国高考卷第7、9题)
1、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中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分析]
此题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是阅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志。本文始终围绕着“全球变暖”这一气候现象来展开论述。其中涉及“温室效应”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温室效应,考生对此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此题答案应该选A原文中说:“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这一定义有四个关键词,即“透射阳光”“密闭空间”“热交换”“保温效应”。B项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只有“热交换”一个条件,可以排除。C项也与原文意思不符也可以排除。D项只有“热交换”和“保温”两个条件因而也不是正确选项。而A项保留了全部四个条件,只是前后顺序作了调整,“透射”改为“接受”意思基本一样,所以应选A、
2、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温室气体的含量。
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分析]
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所提供的四个选项,都与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有关,有一定的干扰度要准确选出,就要仔细比照原文,看看哪一项所说的生态变化与人的活动没有关系。A项基本上是用原文中的有关信息进行的归纳,显然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因而是正确的,可以排除B项中的大量开采和燃烧也都是人的活动,也是正确的。C项直接点明是人类无限制的破坏,也是正确的。D项虽然提到人类,但“雷击”和“虫害”却不是人的活动所造成的,所以不正确。因此,只有D项是正确的选项。
五、迁移练习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现在,在加强改善文艺评论的呼吁中,也涉及评论风格的多样化,无疑,文艺鉴赏该是其中的一种。文艺评论与文艺鉴赏本是密不可分的。文艺评论虽属于“论”,但必须以艺术现象引起的具体感受为出发点,因而,凡评论必有鉴赏。同时,文艺鉴赏在对于是形象的具体感受中,也必然伴随着鉴赏者的观念、倾向、认识、态度,因而,凡鉴赏也必有评论。但两者在对文艺作品的感受与认识,又有侧重不同与深浅之别。鉴赏更多的重感性,带着主观的个人喜爱;评论更多的重理性,要求客观的科学分析。文艺鉴赏只是文艺评论的基础,而文艺评论则是文艺鉴赏的深入;评论基于鉴赏,又高于鉴赏。既然如此,有什么必要把某些评论拉回去,戴上一顶“鉴赏式”的帽子呢?这是因为,评论只要不停留在个人喜爱的鉴赏性阶段,有着应有的客观性与科学性,那么,它在风格特征上更多地保持着鉴赏的印记,便自有其特殊的魅力。这首先是它的论述比较具体形象。文艺鉴赏是一种由生动的艺术形象引起的精神活动,舍弃具体形象、具体感受的抽象思维和逻辑判断,也就舍弃了鉴赏。因此评论展示作者的审美判断呈现位“鉴赏式”时,其行文往往是生动形象、具体感人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一幅多么美妙的风景画!但它又不只是自然风光的单纯描绘,《唐诗鉴赏集》是这样赏析的:“细柳新绿,这不是春天的色彩吗?黄莺唱和,这不是春天的音乐吗?白鹭从南方飞回,正是春天的第一批客人;冰消水涨,远方的船儿不远万里而来,正说明人们已经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活动。这一切形象地构成了一个鲜明的主题——春天来了。”这里理性的思考没有游离生动的形象;相反,正是从生动的形象中引出内含的意蕴。这类评论的论述还比较富有个性色彩。文艺鉴赏并不是消极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的感受。鉴赏者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驰骋想象,对艺术进行再创造。由于鉴赏者的主观条件不同,这“再创造”也就会呈现出它的差异性,带着浓厚的主观色彩,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诚然,文艺评论需要客观的科学评价,不容主观偏见;但优秀作品本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评论,鉴赏中的偏爱,往往使评论跳动着作者特有的观察、感受与体验,为评论带来特有的色彩。当然鉴赏式评论仅仅是评论中的一种,而且,它只能用于评论文艺作品,对文艺思潮、文艺流派、文艺运动等文艺现象,它就无能为力了。同时,它还有自己的缺点,就是由于它容易溺于鉴赏者的偏爱,成为偏见,使评论失去公正的态度。所以,评论而为鉴赏式,也只限“式”,戴上一顶富有特征的“帽子”,而不能让帽子成为自身。
1、对文中加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抽象思维和逻辑判断”指鉴赏中的理性思维。
B、“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莎士比亚并没有赋予哈姆雷特明确的性格特征。
C、“评论而为鉴赏式,也只限‘式’,戴上一顶富有特征的‘帽子”’中的“式”和“帽子”含义不同。
D、“让帽子成为自身”意思是以鉴赏代替评论。
2、作者认为鉴赏中的“再创造”会呈现“差异性”,下面不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引得无数人一洒同情之泪,但鲁迅说:“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
B、鲁迅笔下的“阿Q”,有人认为是阶级的典型,有人认为是民族的典型,还有人认为是人类的典型。
C、歌剧《白毛女》中的黄世仁让人憎恨,喜儿则引人同情。
D、《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达吉亚娜是普希金心目中完美的俄罗斯妇女形象,但在今天的俄罗斯读者心中却是褒贬纷纭,莫衷一是。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评论必须以艺术形象引起的具体感受为出发点,鉴赏也必然伴随着鉴赏者的观念倾向认识和态度,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就是两者的辩证关系。
B、鉴赏式评论的“魅力”在于理性的思考伴随着生动的形象,跳动着作者由鉴赏中的偏爱产生的特有的观察感受和体验。
C、“优秀作品本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评论”,强调鉴赏式评论应注意角度的变化和内容的丰富。
D、鉴赏式评论容易溺于偏爱而成为偏见,使评论失去公正的态度,所以只能用于评论文艺作品,对其他文艺现象无能为力。
4、对本文论述的中心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评论与鉴赏的辩证关系
B、鉴赏式评论的短与长
C、文艺鉴赏的性质与特点
D、提倡鉴赏式评论
参考答案:
1、B2、C3、B4、D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7
复习目标:
一、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生字词、作家作品、名言名句、文言文字词的识记等。
二、提高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三、能熟练地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
四、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复习重点:
提高语文应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复习方法:
学生在自主中与同学合作地完成。
一、掌握一些生字词
《风筝》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瘦弱。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诀别:多指不再见面的离别,分别。笑柄:可以拿来取笔的资料。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
什物:泛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的用品。惊惶:惊慌。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宽恕:宽容饶恕。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的样子。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忆读书》
悬念:持念,惦记。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
无聊:这里是精神无所寄托的意思。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消遣:用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来消磨时间。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无病而呻:没有病却发现痛苦的声音。这里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来比喻堆砌词藻、内容空泛的行文。自已: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山中避雨》
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趋,小步急走。寂寥:寂静空旷。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尤,责怪。嘈杂:声音杂乱,喧闹。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这里是持续不断的意思。
工尺: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发出。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煞费苦心:费尽心机。
滑稽:(语言、动作)引人发笑。
猝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恶作剧:指戏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六神无主:形容十分惊慌或着急,没有主意。俗不可耐:趣味低下,令人无法忍受。奸笑:阴险的笑。
心血来潮: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
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乳臭未干:奶腥气还没有去掉。指人年幼或年幼无知。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谈。
趾高气扬: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大动肝火:大发脾气。
二、知道一点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
冰心(1900~1999),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有诗集《繁星》和《春水》等。
丰子恺,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江苏省桐乡县石门镇)人,号称“中国漫画之父”。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
三、课文内容梳理
《风筝》第一部分(1、2),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引出回忆。
第二部分(3、4),“我”回忆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了小兄弟的风筝的事情。
第三部分(5~11),到了中年,“我”才意识到自己弄坏小兄弟的风筝非常不应该,于是心中充满忏悔,但当面道歉时才发现他已忘却,“我”心情更加沉重。
第四部分(12),看着眼前北京的风筝,“我”的心情十分悲哀沉重。
《忆读书》全文为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读书好。这一部分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⑴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发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⑵能扩大知识面。
⑶对写作有帮助。
⑷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第二部分:多读书。涉猎古今中外。
第三部分:读好书。要会比较挑选。
《山中避雨》第一段:记叙山中避雨于小茶店。
第二段:记叙心情的转变:由扫兴而感趣味。
第三段:记叙茶博士的琴声难以解闷而向他借琴。
第四段:记叙作者学琴经过及琴声使苦雨荒山活跃起来。
第五段:抒发自己的体悟作结。
课文按作者所记内容的因果联系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
⑴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⑵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⑶给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脚注。
第二部分:写“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
⑴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
⑵使报纸销量大增。
⑶使周围的人对作者刮目相看。
四、积累一批优美的语句或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
1.“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因而“久经逝去的春天”与“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不相矛盾。
2.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音乐的趣味。”这句话如何理解?
这次作者是在山中小茶店的雨窗下拉琴,环境与往日截然不同,有一种天然之美。人物除作者和两个女孩外,都是山村中的年轻人,大家素不相识,是琴声、歌声把大家结合在一起,有一种和谐之美。大家的歌唱都是发自内心,感情十分真挚,有一种真挚之美。大家一起歌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气氛热烈,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有一种氛围之美。以上种种趣味之中,最主要是作者感受到这次拉琴与歌唱,十分自然真挚,是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大家相处得如此和谐,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这是作者以往没有体会过的。所以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音乐的`滋味。
五、理解各篇文章的主题
《风筝》本文回忆了“我”的一件少年往事,并由此抒发了自己忏悔自责的思想感情。也表示了对封建的教育思想的伦理道德的否定和深恶痛疾,并启发人们思考,从而有所觉悟。
《忆读书》课文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展开,其中“读书好”是全文的重点,可从四个方面来看:⑴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⑵读书能扩大知识面。⑶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⑷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山中避雨》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加和谐。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本文通过撰文讽刺希金斯投河、嘲笑两位知名人士以及挖苦一个新来外乡人这三件事,叙述了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它们发表在报纸的同一期上,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而且使这一期的报纸销量大增,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作者刮目相看。
六、学习一种妙想
《风筝》文章开头两段与结尾一段都是总写的段落,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在内容上作用相同吗?
文章开头两段与结尾一段都是总写,起到了前后呼应,使结构完整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开头由北京的春天写起,写了北京春天中“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引起对故乡的“风筝时节”的回忆,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同时奠定了怀念的感情基调。结尾一段是对风筝事件的总结,有总结全文的作用。与此同时,字里行间里表明了自己深深的自责。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本文叙事详略得当。
叔叔外出,让“我”编一期周报,“我”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是讽刺和《汉尼巴尔周报》对立的一家报纸编辑希金斯,这件事写得很详细,文章标题、插图内容及“我”当时的心理状态,都有交你。第二件事情,是撰文讽刺两位名人,概述,一笔带过。第三件事是讽刺新来的外乡人——一个雇工裁缝,起因、经过,甚至原文都写出来了。三件事情,两详一略,疏密有致,重点突出。“我”的这次尝试,产生了很大反响,文章一一道来,使我们从而面了解到作者语言的讽刺力量,读来妙趣横生。
七、重温一个阅读语段
(1)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笋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4)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1.概括这段选文的内容。
2.用横线画出选文第(1)(2)段中景物描写的语句,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选文第(2)段中的加点词语“荡漾”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4.选文第(3)段的画线句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弟弟怎样的感情?
5.你说弟弟知道哥哥讨厌风筝吗?为什么他还要做风筝呢?
6.选文第(4)段中,加点词“傲然走出”写出“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7.想像一下,绝望地站在小屋里的弟弟,想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参考答案
1.由冬天在北京看到放风筝,回忆起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了小兄弟风筝的事情。
2.第(1)段环境描写渲染肃杀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第(2)段写故乡放风筝时春天的温和,与严冬的肃杀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3.“荡漾”用得好。因为这里的春天指小时候故乡的天空中飞荡风筝的春天,现在看到冬天北京天空的风筝,就联想到故乡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世界,所以用荡漾。
4.神态、动作,表现弟弟的天真活泼和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5.知道。因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6.写出“我”当时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弄坏小兄弟风筝为胜利的骄傲心理。
7.略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8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2、对本单元容易写错的生字进行梳理,并正确写在田字格里,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引导学生去发现搜集秋天的词语、句子,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运用词语
教学难点
积累词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大家昨天已经自己复习过第一单元了,谁来说说第七单元有哪几篇课文呢?谁还知道这几篇课文都和什么季节有关?(指名学生回答)
今天有一个可爱的朋友来到了我们班,它是秋的使者—秋姑娘。这节课,它会和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单元,进行一次快乐的秋天复习之旅,你们欢迎吗?
二、 复习第一单元会认、会写的字
小朋友们,第一单元藏着许多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一复习。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复习的第一站。
1、复习会认的字。
小朋友们,睁大眼睛仔细看,左边是本单元会认的字,右边是本单元会写的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我们先来复习会认的字。
(1) 同桌互相纠错
(2) 我会读:
平翘舌音:
层 翠 爽 壮 著 状 苍 炸 察 识 残 橙 支
前后鼻音:
层 尽 染 爽 壮 登 笼 浪 粱 燃 勤 仙 盘 峰
当 形 状 降 纷 苍 蹦 残 橙 径 枫 龙 凡
难读词:
凉爽 翠绿 雄壮 稻谷 登山
胳膊 光盘 名片 旅游团
山峰 巨石 枫树 菊花 风景区
翠鸟 甲鱼 高粱 橘子 降落伞
勤劳 观察 认识 尤其 奇形怪状
2、复习会写的字
小朋友们,我们齐心协力将这个单元会认的字都记住了,那么会写的字掌握得怎么样了呢?
(1) 学生交流易错字
(2) 教师板书易错字
(3) 书空重点笔画
(4) 听写词语:
宜人 山谷 尽力 云层 劳动 站立
尤其 豆苗 认识 于是 首先 枝叶
刘海 已经 花花绿绿 金秋时节
春华秋实 山河壮美 四海为家
著名的近义词 很多的近义词
(5) 校对
3、小朋友们,除了我们刚才听写的词语,这个单元里还有许多非常美的特别值得我们积累的好词呢,你们看!
出示词语:
层林尽染 景色宜人 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天朗气清 春花秋月 枫林如火 秋收冬藏
三、复习课文
从小朋友们的口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秋天的美景,课文中也有许多描写秋天、赞美秋天的句子,快走进第一单元课文中去找找、读读、背背吧!
出示课件:
1“梨树挂起_________的灯笼,苹果露出_________ 的脸颊,稻海翻起______的波浪,高梁举起__________ 的火把。”秋天这幅美丽的图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出来的。
2.蒲公英靠______________传播种子,苍耳靠___________ 传播种子,豌豆靠____________ 传播种子。
3.《赠刘景文》是_____ 朝诗人___________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描写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对朋友的赠语。
4.《山行》是_____ 朝诗人___________写的`。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 季节的美丽景色。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看出。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秋姑娘,从字、词、句、课文内容等方面复习了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领略了秋天的美景,还积累了与秋天有关的词语、句子、古诗,一定收获多多吧!
作业设计:
完成第一单元相关练习
易错字:谷 劳 已 经 站 尤 其 首
教学反思:
这节复习课,从字、词、句、课文内容等方面复习了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积累了与秋天有关的词语、句子、古诗,并对易错字进行了听写 ,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教学让学生的基础更加扎实。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9
教学要求
复习学过的同偏旁的字;能正确搭配词语;巩固要求会认的字;正确使用句号和问号;能根据图意写句子;能正确朗读儿歌;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课前准备
放大图或投影片(第六题的两幅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完成一--四题)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八》的内容。(板书:复习八)
二、练习第一题: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1.指名读题目,并说说要求。(要求:把学过的带有“亻、扌、又、土”四种偏旁的字写出来。)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有这四种偏旁)指名说出这四种偏旁的名称。
在我们学过的字中哪些字带有这些偏旁呢,想一想,看谁说得多。
亻-们什他你作件做化保位住伯。
扌-把捉护打拉扒找拍拨挑。
又-观欢双鸡难
土-地城块坏埋。
3.写出带有上述偏旁的字,各写三个。(指名一人写在小黑板上,其他人写在书上。)
4.订正,并读一读,写得又对又多的应予以鼓励。
三、练习第二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1.指名读题目。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
3.指名读一读。(老师多指名一些同学读,发现搭配不当的给予指导、纠正。)
答案:
美丽的(荷花)送(雨衣)
鲜艳的`(红领巾)挑(水)
奇怪的(叫声)捉(虫)
四、练习第三题:照样子连一连,读一读。
1.出示小黑板:
小兔小鱼
白鹤白菜
壁虎竹叶
大熊猫虫子
指名读一读左边的四个词,再读一读右边的四个词。
2.提问:小兔爱吃什么?(小兔爱吃白菜。)
老师将“小兔”、“吃”、“白菜”三个词用线连起来。
3.读一读题目的要求,照上面的样子在书上连线。
提示:想一想白鹤、壁虎、大熊猫都爱吃什么,再连线。
4.订正。指名读一读。
(可用不同的彩色粉笔连线,以示区别。)
五、练习第四题:读一读
1.出示小黑板(黑板上有要读的词语),学生自己练读。
2.指名认读,要求读得正确。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10
教学要求
复习学过的同偏旁的字;区别形近字;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巩固要求会认的了;会用“常常”口头造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会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写字。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第一课时
(完成一——六题)
一、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三》的内容。板书:复习三)
二、练习第一题: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1.指名读题目,讲清要求。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言字旁、绞丝旁、女字旁、口字旁”这四种偏旁),指名说出这四种偏旁的名称。
3.写出带有“言字旁、绞丝旁、女字旁、口字旁”这四种偏旁的字。(指名一人写在小黑板上,其他人写在书上。)
提示:想一想这些偏旁跟什么有关呢?一边想一边写,“言字旁”、“绞丝旁”每个偏旁写三个字;“女”“口”每个偏旁写两个字。
4.订正小黑板上的字,并读一读。
答案:
言字旁——许、识、让、说、话。
绞丝旁——经、绿、红、细。
女——妈、好。
口——叶、听、叫、吹、响。
三、练习第二题:读一读,比一比
1.出示小黑板:
日——目羊——样本——木
王——玉石——右向——响
指名读一读。
2.说一说每组后面的字与前面的字相比,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目”比“日”多一横;“玉”比“王”多一个点;“本”比“木”多一横;“样”比“羊”多个木字旁。“响”比“向”多个口字旁;“右”的撇出头,“石”的撇不出头。)
3.指名口头组词,区别字义。
四、练习第三题:
1.读一读题目。
2.先自己小声拼读音节,再指名读音节。
3.看拼音写词语。
4.订正。
五、练习第四题:读一记
1.出示小黑板,自己练习小声读。
红旗英雄集体白鸽燕子
帮助结实勇敢杀害静悄悄
2.指名认读,要读正确。
六、练习第五题:看图说句子,用上“常常”这个词
1.读一读题目,讲清题目要求。
2.说一说“常常”是什么意思?和“天天”的意思一样吗?
3.观察第一幅图。
先给两个小朋友起名字。(小明和小刚)
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小明和小刚给小树浇水。)
用上“常常”这个词,这句话怎样说?(小明和小刚常常给小树浇水。)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小明和小刚经常给小树浇水,不是只浇一两次。)
4.观察第二幅图。
先给图中的小女孩起个名字。(小兰)
说说小兰在干什么?(小兰帮妈妈洗碗。)
用上“常常”这个词,这句话怎样说?(小兰常常帮妈妈洗碗。)
“小兰帮妈妈洗碗”和“小兰常常帮妈妈洗碗”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七、练习第六题:读一读
1.自己小声练习读。(提示: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拼上面的音节。读的时候遇到标点符号要停顿。)
2.指名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写字。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写字。下面我们先来认认几个字。
二、指导写字
1.出示卡片:打、快、很、轻、路、领,指名认读。
这几个字都是左右两部分组成的。按什么笔顺规则来写呢?(这一问不必回答)
2.老师在田字格小黑板上逐个写这六个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左右两部分组成的字,按什么笔顺规则写呢?(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写。)
3.指导写“打”。
(1)观察范字。
看看左右两部分一样宽吗?(左窄右宽)
再看看左右两部分一样高吗?(左高右矮)
接下来看一看每一笔写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上。
(2)老师示范。
先写左边的提手旁,提醒第三笔是“提”。再写左边的“丁”。“丁”的横写在右半格横中线上边一点,竖钩的收笔处与提手旁的下端在同一水平线上。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描两下,临写四个。
4.“快、很、轻、路、领”这五个字的指导方法、练习步骤与指导“打”字基本相同。要求学生先观察好左右两部分所占的比例,再看看左右两部分是否一样高,最后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练习写字。每个字描两个,临写四个。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11
第一课时
(完成一--四题)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七》的内容。(板书:复习七)
二、练习第一题;照样子连一连,读一读。
1.出示卡片,练习拼读
zuōcàisōugāngēnqīn
zhuōchāishōugānggēngqīng
2.板书:
捉zuōzhuō
指名读“捉”,说说它是哪个音节拼出来的?(zhuō),老师将“捉”与zhuō用线连起来。
3.读一读题目要求:照样子连一连,读一读。把这道题做在书上。
4.订正。读一读。
答案:
捉zuō刚gān菜cài
zhuōgāngchài
跟gēn收sōu亲qīn
gēngshōuqīng
三、练习第二题: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板书:
吹()
欢()
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字,说说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吹”和“欢”右边都是“欠”,“吹”的左边是口字旁,“欢”的左边是又字旁。)然后口头组词。
2.用同样的方法练习另外两组形近字。
“该”和“刻”,“该”的右边和“刻”的左边相同都是“亥”,“该”的左边是言字旁,“刻”的右边是立刀旁。
口头组词:应该、立刻、刻苦。
“外”和“处”这两个字都有“卜”,“外”的左边是“夕”,“处”的'外边是“”。
口头组词:外边、外面、外国;四处、到处、用处。
3.把用熟字组成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答案:
吹(吹风)该(应该)外(外面)
欢(欢快)刻(刻苦)处(到处)
四、练习第三题:读一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名读三个句子。
我家只养了一只小鸡。
林跃为什么能成为优秀运动员?
奶奶望着窗外的大雨,心里很着急。
说说带横线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只zhǐ(只养了)为wèi(为什么)
zhī一只小鸡wéi(成为)
着zhē(望着)
zháo(着急)
(“只、为、着”是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不同的读音。)
五、练习第四题:选字填空,再读一读。
1.板书:它、她、他
说一说这三个字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2.选字填空。选择合适的字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3.订正。读一读三个句子。
答案:
(她)是我奶奶,已经退休了。
(他)是男声合唱团的。
树上有一只小鸟。(它)的叫声真好听。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12
一、练习第五题:读一读。
1.出示小黑板(上面有读的词语)学生小声练读。
2.指名读,要求读得正确。
二、练习第六题:读一读,说说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指名读题,讲请要求。
2.指名读第一组的两个句子。
奶奶拉开门。
奶奶急忙拉开门。
提问:这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这两个句子讲的都是奶奶拉开门。第二句把奶奶怎样拉开门的讲得很清楚,奶奶急忙拉开门是说奶奶拉开门时十分着急,这样表达的意思就更清楚了。)
指名读第二组的两个句子。
明明走过去。
明明轻轻地走过去。
提问: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这两个句子讲的都是明明走过去。第二句把明明是怎样走过去的表达得很清楚,他是轻轻地走过去的。)
三、练习第七题:读一读
1.自己练习小声读。不认识的字读读上面的音节,要读出标点符号以及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2.指名读。
3.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蘑菇伞断了以后,两只小鸟为什么不再争吵了?他们可能在想些什么?(启发思维,训练话说)
第三课时
按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写字。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写字。
二、出示卡片:目、回、园、国、圆。
指名认读,要求学生边读边观察这几个字写完两笔之后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是按什么笔顺规则写的。(按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写。)
三、指导写“目”字
1.看书观察。老师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一笔“竖”,从左上格的中间靠右一点起笔,写到左下格中间靠右一点停笔。第二笔“横折”,写到右上格中间靠左一点向下折,停笔的地方与第一笔停笔的地方在同一水平线上。里边的两“小横”横中线上面写一横横中线下面写一横。
2.老师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写完两笔(“竖”和“横折”)之后,先写里边的两个“横”,最后写封口的“横”。学生观察笔顺及运笔方法。
3.学生描两个,临写四个。老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四、指导写“回、园、国、圆”
指导方法与指导“目”字相同。提醒学生书写“回”字,整个字形稍扁。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13
教学要求
会区别同意字;会用字组词;区别形近字;会写反义词;巩固要求会认的字;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正确朗读小诗;按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写字。
课前准备
拼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完成一--四题)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六》的内容。(板书:复习六)
二、练习第一题:看拼音填空,组成词语。
1.指名读题目,讲清要求。
2.读每组括号上边的拼音,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每组括号上的拼音相同。
3.集体完成第一组练习。根据拼音Yǐ,找出学过的字:已、以。看看这两个字应该分别与所给的哪个字搭配才能组成词。(“已”应该和“经”搭配,组成“已经”;“以”和“可”搭配,组成“可人”。
4.各自完成第一组练习。
5.按照练习第一组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两组练习。
6.订正。
答案:
可Yǐ(以)jìn(进)门医shēng(生)
Yǐ(已)经jìn(近处)响shēng(声)
三、练习第二题:
鼓励学生动脑筋思考,把组好的词说给大家听,看谁组得多。
上海上空上天上学生气海军海上
空气空军天上天空天气大海
大气大学学生大学生
(老师要表扬善于动脑筋组词组得多的学生。)
3.从所组的词当中选择九个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四、练习第三题:比一比,说一说。
1.板书:几--机
指名读这两个字,说一说这两个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观察课本上的图,看看图上的大哥哥是怎么比较这两个字的'。
指名读:“几”字加上木字旁这就是“飞机”的“机”。
你能按照图上小朋友的比较方法比一比下面的六组字吗?
2.板书:
子--仔买--卖户--护
花--花哥--歌直--真
指名比一比,说一说。
“子”字加上单人旁,就是“仔细”的“仔”。
“化”字加上草字头,就是“花朵”的“花”。
“买”字加上十字头,就是“卖东西”的“卖”。
“户”这加上提手旁,就是“爱护”的“护”。
“哥”字加上欠字旁,就是“唱歌”的“歌”。
“直”字加上八字底,就是“真假”的“真”。
五、练习第四题:写出意思相反词。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先口头说反义词,再填空。
答案:
直-(弯)细-(粗)远-(近)
买-(卖)哭-(笑)低-(高)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14
一、练习第五题:读一读,给句子加标点。
1.指名读题目。
2.指名读句子。(要读出语气)
3.给句子加上标点。(写在书上)
4.订正。
答案:
湖里有许多美丽的荷花。
鱼没有尾巴还能游水吗?
老虎和狮子都很凶猛。
二、练习第六题:看图写句子。
1.出示第一幅放大图(或投影片)。
(1)你能看着这幅图说一句话吗?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草地上)草地上有什么?(草地上有五只小鸡。)再仔细看看图,这些小鸡都在干什么呢?(这些小鸡有的在找食,有的捉蝴蝶,还有的跑来跑去在玩。)你能把草地上有什么,它们都在干什么,连起来说一说吗?(草地上有五只小鸡。它们有的在找食物,有的`在捉蝴蝶,还有跑来跑去在玩耍。)
(2)根据这幅图,还可以怎样说?(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根据图意说出不同的句子。老师给予指导,对于肯动脑发言,说得好的要表扬。)
(3)看图写句子。(把自己想好的句子写在图下面的横线上,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写音节,也可以问老师和同学,注意在句子末尾加上标点符号。)
3.出示第二幅放大图(或投影片)。
(1)仔细看看图,你能看着图说一两句话呢?(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看图说句子。)如果学生感到困难,可提示学生: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池塘里有两只大青蛙。)再仔细看看两只青蛙都在什么地方?(池塘里有两只青蛙,一只在水里,一只蹲在荷叶上。)还可以这样想:池塘里的两只青蛙在干什么呢?(池塘里的青蛙在哌哌地叫。)
(2)看着这幅图,还可以怎样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3)看图写句子。(要求与写第一幅图相同。)
三、练习第七题:读一读
1.自己小声练习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拼读上面的音节,要注意停顿,读出语气。)
2.指名练习读。
第三课时
写下面的字,注意笔顺规则。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写字。我们学过七种笔顺规则:1先横后竖。2先撇后捺。3先左后右。4先上后下。5先中间后两边。6先外后内。7先里头后封口。
我们下面要练习写的这几个字应该按什么笔顺规则来写呢?我们先来认谈几个字。
二、出示卡片:难、节、底、送、闹
指名认读。要求学生边读边观察,想一想这几个字应该按什么笔顺规则来写。认读后指名说一说。
(难:先左后右。节:先上后下。上面的草字头,先写横后写竖。闹:先外后内。送:先内后外。)
三、指导写字
1.看书观察。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练习写字。观察好整个字的结构,每个字描两个,临写四个。要注意按笔顺规则写好每一个字。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写字姿热和执笔方法。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15
一、复习目标:
1、通过读、思、议、练等巩固基础知识点。
2、复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
3、复习按正确格式写启事。
二、复习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三、复习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四、复习时数:
三课时。
五、复习建议:
在复习时,把本册中的相关内容并在一起复习,便于对内容进行归类记忆。
第一课时:
知识魔方
复习目标:
1、掌握一、二单元46个生字,理解126个词语的意思,读准本学期的多音字。
2、了解关联词的作用,会正确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3、会照样子改句子,体会反问句的作用。会缩写句子。
3、背诵指定课文或段落。
复习内容:
一、引题:同学们都玩过魔方,老师把一、二单元的基础知识复习变成了魔方的八个面,看谁能最先完成。
二、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自由选择信封(封面上写着魔方的标题),然后独立完成,比哪个小组完成得多,正确率最高。也就代表着这个小组魔方最先完成。(课件出示“魔方”,每当一组完成一面,就在相应一组的魔方上点上一面的颜色。)
三、课内完成魔方的四面,课外完成四面。
第一面:拼音园地
1、看拼音写词语。
mùyù zhùhèqūrǔ wānyántáozuì
()()()()()
2、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去不正确的音节)。
盛:路旁的野花盛(shèngchéngchèng)开着,好像在送这位背篼里盛(shèngchéngchèng)满柴火的孩子。
背:他背(bēiběibèi)着满满一背(bēiběibèi)篼柴禾归来了。
发:妈妈发(fāfáfà)现孩子的头发(fāfáfà)已经蓬乱了。
钻:风钻(zuānzuàn)工紧握风钻,锋利的钻(zuānzuàn)头钻(zuānzuàn)进岩石。
第二面:词语擂台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宇宙间的一切东西又苏醒了。( )
(2)指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的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 )
(3)初秋的微风给人送来阵阵凉爽。( )
(4)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
(5)待人非常仔细、周到。( )
(1)指出并批评过错。( )
(2)严肃而厉害,似乎给人以威胁。( )
4、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空
举世( )目 变( )莫测 日新月( )
热泪( )眶 信心百( ) 不( )一切
(1)经过二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浙江大部分地区的面貌( )。
(2)( )的世界杯足球赛的外围赛即将举行。
(3)对北京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我们( )。
(4)得知奥运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们不禁( )。
(5)春天的脸真是( ),昨天还热得穿衬衣,今天下起了小雪来。
3、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1)中国队在团体赛中失利。( )
(2)她边采竹叶,边领我走,约摸半个钟头便到了翠竹岩畲寨。( )
(3)我那平平淡淡的日记就充满了生机。( )
第三面:句式乐园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不是……而是…… 不管……总是…… 不但……而且…… 只有……才能……
虽然……但是…… 只要……就……
(1)我们( )要品德好,( )还要身体好,学习好。
(2)( )勤奋好学,不怕困难的同学( )学好文化科学知识。
(3)( )是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我边防战士( )日日夜夜守卫在祖国的边防线上。
(4)( )大家同心协力,( )一定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5)我们( )取得了文明中队的光荣称号,( )对照要求还有差距,应当继续努力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6)夜晚,天空中有一颗慢慢移动,闪闪发亮的东西。这( )星星,( )一颗人造卫星。
2、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它闭息凝视,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它闭息凝视,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战士们决心把敌人的碉堡攻破。
(2)决定要做的事,就一定要把它做好。
3、把下面用问号的句子改成用句号的句子。
(1)他想:这场比赛,难道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吗?
(2)这一届的冠军,不属于西多还能属于谁?
(3)母亲对我的嘱咐,不正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
第四面:背诵天地
检查背诵第一课第5自然段和第四课全文。
课外作业
第五面: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去不正确的音节)。
冠:在学校运动会上,他得了跳高冠(guānguàn)军。
在公鸡的头上长着鲜红的冠(guānguàn)子。
卷:这份试卷(juànjuǎn)得了满分。
狂风卷(juànjuǎn)起大浪向岸边涌来。
应:我们应(yīngyìng)当相互帮助。
答应(yīngyìng)别人的事,一定办到。
挑:王大伯在挑(tiǎotiāo)先优良种子。
我们向二班提出了挑(tiǎotiāo)战。
第六面:能给下面这些多音字组组词吗?
盛( )( ) 钻( )( ) 降( )( )
( )( ) ( )( ) ( )( )
的( )( ) 折( )( ) 绿( )( )
( )( ) ( )( ) ( )( )
卷( )( ) 仔( )( ) 圈( )( )
()( ) ( )( ) ( )( )
薄( )( ) 喝( )( ) 散( )()
( )( ) ( )( ) ( )( )
第七面:比比组词
浴( ) 瞩( ) 锦( ) 搏( )
峪( ) 嘱( ) 绵( ) 博( )
梢( ) 硝( ) 喘( ) 栽( )
稍( ) 消( ) 端( ) 裁( )
第八面:抄写并听写自己在一、二单元中易错的字词。
第二课时:
阅读扫雷
复习目标:
1、复习预习课文的要求。
2、复习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短文的方法。完成相差练习。
复习内容:
一、课件出示一战地灌木丛生的景象,然后打出“阅读扫雷”。让孩子们说说这节课的要做些什么。
二、复习第一、二单元的学习提示,老师帮助巩固学习方法。然后开始练习。
第一关:课内片段(一)
随着知识的增长,我和班上一些同学一样,强烈地爱上了写日记。在万物复苏的季节,您带着我们到野外去找春天。我们()着小鸟的欢叫,()着小草的芳香,()着阳光的温暖,当然也带回了写日记的灵感。您带领我们饲养的那对雪白的长毛兔,它们也不止一次地成为我日记中的主人公。老师,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您这儿一指,那儿一点,我那平平淡淡的日记就充满了生机。日记中长出了小草,开出了小花,小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日记中有我为小鸟出世发出的笑声,也有我因小兔的死流下的泪……
一、“您带我们到野外去找春天”,找出文中具体描写“找春天”的句子。(用“~”划出)
二、“充满了生机的日记”课文是这样的描述的:
三、作者的日记所以从平平淡淡到写得富有生机可以用“难道”写一句子来回答。
四、“老师,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五、“日记中长出了小草,开出了小花,小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这句话有人认为是作者的日记中不仅有文字,还画了小草、小花、小鱼儿;还有人认为作者的日记内容就是小草、小花和小鱼儿;你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
从这句话结尾的省略号也可以说明。
六、在这段话中有三个空格,它们依次填的词语是:()()(),作者“我”在大自然中找春天,不仅看到,还用耳听到,用鼻闻到,更是用全身心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些观察的方法我也能去用。
第二关:课内片段(二)
探照灯照得大地如同白昼。风钻工紧握风钻,锋利的钻头穿透岩石,打出一对对炮眼。震撼工双手握住震捣器,那一台台像炸弹头的震捣器大显身手,发出( )的吼声,震压着四周的模板。电焊工挥动着焊枪,枪口喷射出刺眼的火花。公路上,汽车瞪着大眼,射出洁白耀眼的光,来回奔驰。铁轨上,小火车运载着沙石,呼啸着前进。巨大的吊车伸出铁臂,轻松自如地将千斤重物提起。
那( )的汽车声,( )的火车声,( )的拖拉机声,( )的'山石爆破声,还有( )的劳动号子声,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合奏曲。这美妙的旋律,就像交响乐,令人陶醉;又好似战鼓咚咚,军号哒哒,激励人们奋发向前。
我目睹这工地夜景,想到这座雄伟的大坝,凝聚着工人、干部、技术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部热情和智慧,我不禁想高呼“人民万岁”!这座全国最大的水电站建成发电后,那五彩缤纷的“夜明珠”将撒遍祖国大地,与天上的繁星争辉。我看着,沉思着,完全陶醉在眼前这一片灯海之中。
一、从文中找出本篇课文的重点句,用“~”把它划下来。
二、想一想,所填写的词语我们一般称为( )词。
再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写下来。
三、这是一篇参观记,节选课文中的第一段主要写作者看到的(用简要的话概括出来)
,第二段主要写作者 的工地上各种响声,最后一段主要写出了作者的 。
由此,我们知道写游记或参观某个地方,要介绍当时当地的情况时,不仅要用眼去看,还要用耳去听,更要用脑去想。
四、工地上许多声音应该是杂乱的、刺耳的,为什么在作者的耳朵里竟成了美妙的旋律,而且“令人陶醉”呢?
五、联系上文,读一读“那五彩缤纷的‘夜明珠’将撒遍祖国大地,与天上的繁星争辉”。这儿的“夜明珠”指什么?这句话的含义又是什么?
第三关:课外片段(一)
小玛莎
小玛莎真想快快长大。不过怎样才能长大呢?她不知道。
她试过好多办法——脚上穿上妈妈的便鞋啊,身上穿上妈妈宽大的长衣呀,头发梳得跟阿姨一样啊,脖子上套上一串珠子啊,手腕上戴一只表啊……
一点儿没用,人家还是笑话她,说她是个小不点儿。
有一回,玛莎忽然想起该扫扫地。她把地扫得那么干净,妈妈看到很惊喜:“小玛莎,你好像长成大孩子了!”
后来,玛莎又洗盘子,洗碟子,洗净了还整整齐齐摆到柜子里。这么着,不仅妈妈,连爸爸也惊奇了。一天吃饭的时候,爸爸当着大家说:“咱们还真没留意,玛莎长大了,她不但会扫地,还会洗盘子,洗碟子呢。”
现在,大家都说小玛莎长大了,刀自己也觉得长大了。虽然脚上穿的是自己的鞋子,身上穿的是自己的连衣裙,头发没有梳得像阿姨那样,脖子上没有套珠子,手腕上也没戴表,可她觉得自己长大了。
看来,使玛莎长大的,并不是穿戴,而是她会劳动了。
一、用“~”划出短文的重点句。
二、小朋友,你渴望长大吗?文中的“长大”含义是什么呢?把你的理解写在下面。
第四关:课外片段(二)
彩色路面
汽车和路面,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密切。作为公路的“铠甲”——路面,天天展现在司机的眼前。可是这层“铠甲”( )黑颜色的沥青路,( )白颜色的水泥路,单调的路面颜色,会使长时间行车的司机感到疲劳。能否把公路也搞得丰富多彩一些呢?
能新研究出来的彩色路面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铺设这种路面像绘画一样把不同的色彩掺进黑色沥青材料里面便铺出红蓝黄绿等不同颜色的路面来。彩色路面像一本大书,它会告诉司机:红色——前面有交叉路口和居民点;蓝色——附近有小学校,注意小学生穿行马路;黄色——不准开快车,限制车速……这种路面可以消除司机的疲劳,对案例行车,减少交通事故非常有效。彩色路面还可以结合周围建筑和环境来美化城市,我国天津市铺筑了国内第一条褐红色沥青路面,色调柔和,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如果居民区中心有蓝色的广场,沿着湖边有蜿蜒的绿色小路,儿童游戏场铺上橙黄色地面,那该是多美丽呀。
一、给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二、给短文缺标点的地方填上标点。
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作为(wéiwèi) 水泥(shuǐsuǐ) 天津(jīnjīng)
四、仔细读一读全文,用“∥”把这段文字分为4个层次。
五、下面是第一层内容的大致意思,请您分别补充第、3、4层的主要意思。
2、传统路面单调会给长时间行车的司机带来疲劳。
3、
4、
5、
六、修筑彩色路面有什么作用呢?请你用适当的关联词语造一个句子来回答。
七、仿照《日新月异的电视机》第一段的写法,以“真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来介绍一下你想像中的彩色路面。
课外作业
铅笔
从背上书包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和铅笔打上了交道,但你对铅笔了解吗?
铅笔最里面的层是乌黑的铅芯,很多人都认为铅芯是铅做的,其实不然。
从前,英国某地一场风暴过的一,在一棵连根拔起的树下露出了种黑色的东西,一个牧羊人看见后便用它来给羊做记号,称它为黑铅。
黑铅其实是石墨,是碳的一种。从那以后,贩运货物的商人们便把它弄成一根根小棍,用来给箩筐编号。但是它很软,而且用完后把手弄得很脏,不知哪一位聪明人用布缠在黑铅上,用多少解开多少,也许这就是最早的铅笔吧。
十八世纪末,法国科学家孔德设法将粘土掺在石墨中,放在窑里煅烧,制成了又坚韧,又耐用的铅笔芯。他还发现,铅芯越硬,颜色越淡;铅芯赵软,颜色越深。
铅芯的外面包着一层木条,叫铅笔杆,涂上好看的颜色,上面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就像穿上了一件漂亮外衣。是谁想出了这个好办法呢?原来是一个叫罗成的美国木匠,他在木条上挖了一条小槽,将铅芯放进去,再用胶水粘上一根也有小槽的木条。多好的办法啊!人们再也用不着把布一层一层地来缠绕在铅芯上了。这种铅笔很快就传到世界各地。
铅笔杆的最上端是黄色的薄铁片,装上小小的橡皮头,就像给铅笔带上一顶帽子,这个办法又是谁发明的呢?他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两位平凡的日本小朋友。不相信吗?写作业时写错了字,橡皮不知哪里去了,在堆满书的桌子上乱翻,多不方便!有两个小机灵鬼想出了个好办法,他们用橡皮带把橡皮绑在铅笔上,省去了很多麻烦,这事让铅笔厂的老板知道了,马上采纳了这个好办法。
如果你仔细看看手中的铅笔,就会发现铅笔杆上印有英文字母,有的是HB,有的是2H,有的是3B,这是什么意思呢?H是英文“硬”的头一个字母,它前面的数字越大,说明铅芯越硬,最硬的是6H,笔划细而浅,是制图人不离手的好工具。“B”是英文“黑”的头一个大写字母,表示铅芯黑和软的程度,它前面的数字越大,说明铅芯越黑也越软,最软最黑的是6B。我们用的铅笔大多数都是HB,它不太黑,也不太浅,且软硬适合。
就这样经过很多人的不断改进,终于制造出今天这样的铅笔。目前世界上一共有三百多种不同性能的铅笔,而且还在不断的改进中,相信未来又会有新的品种出现。
朋友,如果你看到第一支用黑铅做的铅笔时,你一定会觉得很可笑,因为现在的铅笔确实比它进步多了。我们从一支普通的铅笔的改进过程当中,可以看到整个社会在向前发展,同时也看到劳动人民闪光的智慧和才能。
一、读读文章,想一想本文的重点句是哪一句,摘录在下面。
二、再读读文章,想想铅笔的改进过程是怎样的。
最早的铅笔:用布缠在黑铅上,用多少解开多少。
后来的铅笔:
现在的铅笔:
三、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但是它很软,而且用完后把手弄得很脏。
但是……而且……
2、法国科学家孔德制成了又坚韧,又耐用的铅笔芯。
又……又……
四、读句子,想想下面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1、从背上书包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和铅笔打上了交道,但你对铅笔了解吗?
2、是谁想出了这个好办法呢?
五、找一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写在下面。
六、铅笔笔杆上的H表示 ,B表示 ,HB表示
第三课时:
练笔长廊
复习目标:
1、复习按正确格式写启事。
2、练写片段。
复习内容:
第一景:启事一览
1、复习写启事的格式要求及内容写作要求。
2、练写内容:根据下面的内容,写一则招领启事。
五(2)班的李小敏同学在12月7日下午,在学校的操场上拾到一只钱包,内有人民币50多元,他把钱包交给班主任老师老师。班主任老师老师请五(2)班班委会出面写一则招领启事。
3、自编一则寻物启事。或给同伴出题,请同伴根据你的描绘写一则寻物启事。
第二景:片断欣赏(一)
《葛洲坝工地夜景》的第4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那“嘟嘟”的汽车声,“呜呜”的火车声,“突突”的拖拉机声,“轰轰”的山石爆破声,还有“嗨哟嗨哟”的劳动号子声,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合奏曲。这美妙的旋律,就像交响乐,令人陶醉;又好似战鼓咚咚,军号哒哒,激励人们奋发向前。
请你运用摹声的写法,仿写一段话。如何写“农贸市场”或“建设工地”或“一处优美的环境”。
第三景:片断欣赏(二)
《背篼》一课的第4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他加快了脚步,拐过一道弯,绕过一道坎,走过一条窄窄的田埂,跨过小石桥,走进村子,走进了自家的小院。”
提示:这段课文有两点值得学习:一是按山里孩子打柴归来的顺序,描绘出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面。二是正确先用动词,使词语搭配恰当。如:拐过一道弯、绕过一道坎、走过一条窄窄的田埂、跨过小石桥、走进村子、走进了自家的小院。
要求:仿照这样的写法,写出你清晨背上书包到学校去所路过的地方。做到:
(1)按从家到学校去的顺序;
(2)正确地选用动词,使词语搭配恰当,字数100个以上。
第四景:自我评价
师生交流第一、二单元的复习情况。包括:
1、老师总结反馈复习中的作业情况。
2、同学交流复习中的收获及仍存在的困惑。
3、老师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出改进意见。
- 相关推荐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09-11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08-11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07-23
语文单元复习09-25
第一单元复习10-11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期末的复习要点09-15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09-1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10-24
高三语文第一单元期中复习要点总结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