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半年的工作总结

2024-03-20

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半年的工作总结

  在XX市农业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帮助下,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及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积极主动的投身于昆明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坚持“送教下乡、服务上门”,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农机成人教育、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及招商引资工作。上半年完成培训各类人员6829人,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53.14%,其中:拖拉机驾驶员1043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2681人,汽车驾驶员2835人,摩托车驾驶员270人。上半年无安全事故,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现将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软环境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根据《中共XX市农业局委员会关于在全局系统开展“执行力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昆农党〔2011〕2号)的要求,学校制定了《XX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开展“执行力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及时召开“执行力提升年”活动动员宣传大会,全体职工撰写心得体会,学校领导就如何“抓执行、强作风、讲效能、促发展”作出了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学校通过发放《XX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执行力提升年”活动意见建议表》、召开座谈会、征询等形式查找问题,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让每位职工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认真组织开展各类教学、培训工作

  结合教学、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创新意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调整,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让农民能够尽可能多掌握几门专业技能持证上岗,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结合XX市农机成人教育、技术、技能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使用维护、实用新技术、职业技能鉴定及其他培训业务工作。

  (一)强化农机培训教学管理,严把农机培训安全“源头关”

  一是深入县(市)区、乡(镇)农机校、汽车培训学校、乡(镇)办学点开展调查研究,摸索农机成人教育、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新方法、新途径。二是组织开展培训教学、安全检查和宣传教育活动,指导、帮助农机校开展培训工作。三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把农机培训安全“源头关”。

  (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

  认真落实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文件通知精神,改变以往重点把劳动力单向输出到省外的培养目标,把本地产业转移园作为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的重要载体,在产业转移园建立就业安置基地,积极组织“订单式”培训,依托产业转移园大力推动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市县乡农机校发挥自身职业技能培训优势,方便了农民学习各类技术,减少农民的学习费用和时间,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全年技能培训鉴定2681人,其中:农机操作工423人、农机修理工450人、花卉种植350人、家政服务250人、酒店服务160人、烤烟种植290人、园林绿化工221人、摩托车修理500人、函授大专37人。

  (三)农机技术培训

  坚持农机技术培训服务“三农”的指导思想,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不断拓展培训领域,广泛开展“送教下乡、服务上门”活动,进村入户宣传党和政府优农惠农政策,结合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和农机户实际需要,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和实际困难,结合拖拉机驾驶培训,深入乡(镇)、村委会组织各类农机驾驶操作、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上半年培训各类拖拉机驾驶员1043人,其中:其中:官渡20人、西山40人、安宁49人、呈贡22人、晋宁79人、宜良113人、石林80人、嵩明117人、富民40人、禄劝116人、寻甸149人、东川72人、汤池85人、小街34人、滇源27人。

  (四)夯实服务基础

  增强创新意识,拓展培训领域,提升服务功能,为农机培训科学发展夯实服务基础。一是强化教师、教练员队伍建设,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化服务意识。二是组织教师、教练员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学习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教练员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上半年培训各类汽车驾驶员2835人,摩托车驾驶员270人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为农机培训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服务基础。

  (五)积极与大专院校合作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农机成人教育、技术技能培训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新途径,转变工作方式,力求在推进全市农机培训发展的举措、成效上有新突破。长期与云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昆明学院农学中专部合作,按照“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实现共赢”的原则,与云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的、全面的、深度的合作,共同推动云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学科研和昆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参与云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本科论文答辩、云南农业研究会和省农机协会等工作。充分发挥学校优势,有效利用学校资源,2010年4月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先后在学校建立了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函授站,首次在全省范围内招收本专科函授生300余人。推荐科普作品、论文参加全省农机科普论文评选,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编写教学课件,在云南省部分地区及全市推广应用。组织人员参加跨地区农机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就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基础建设等多方面与XX县农机校进行了广泛地交流与探讨。

  三、开展XX市县级农机培训机构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根据《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全省县级农机培训机构办学水平评估工作的通知》(云农机〔2010〕10号)文件精神,成立了XX市县级农机培训机构办学水平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市属各县(市)区业务指导及工作督促。结合XX市实际,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

  (一)认真开展复评工作

  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XX市农业局组成办学水平复评工作组,对XX市县乡十五所农机培训机构的办学水平评估进行了复评。复评小组采取听汇报、看材料、查验办学设备条件和集体评议的评估方法,对十五所县乡级农机培训机构的办学水平评估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复评,通过评估工作的开展,全市各级农机培训机构在办学基础条件、硬件设施建设、软件系统管理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都能很好的利用办学水平评估这个平台,积极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赢得工作上的支持。最后通过复评小组认定,全市十五所农机校全部达到a级办学水平。

  (二)通过省农业厅验收组的检查验收

  2011年5月29日,省农业厅县级农机培训机构办学水平评估验收组到XX市XX区、XX县农机校抽查验收XX市办学水平评估工作。验收组在听取汇报、查看评估材料、实地查验办学条件、逐项验收打分,对XX区、XX县农机校的办学水平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评估,两所学校同时通过了验收,达到a级办学水平。抽验合格率达到100%,这意味着其他十三所学校同时合格,达到a级办学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复评,也发现了农机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办学经费少;设施、设备陈旧;农机培训招生困难;师资力量薄弱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复评小组提出了相关的整改建议。一是争取领导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二是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三是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新农村建设。

  此次评估工作,稳定了办学机构,加强了学校软硬件建设,提高了办学水平及办学能力,对于充分发挥农机培训机构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主渠道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招商引资

  学校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点、难点来抓,想方设法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几年来的招商引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制胜,我们必须不断的加强各方面学习,不断开拓创新,结合本地实际,寻找招商引资规律,坚持抓早、抓快、抓实。学校把营造环境氛围作为招商引资和扩大开放的头等大事来抓,进一步创新思路,推动学校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按照市农业局既定的招商引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突破思维定势,创新观念,拓展思路。上半年我校在注重自身形象、素质提高的同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花大力气夯实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学校领导带头上阵,广辟门路。学校协助XX市农业局市场信息处完成“云南一条龙集团农业休闲园”招商引资项目;5月27-29日廖树宏先生来昆投资,学校领导参与洽谈。

  五、做好农机大院后勤管理服务工作

  学校积极支持、配合XX区永昌办事处、永兴社区和永昌派出所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治安、联防、消防、综合治理、园林绿化、卫生、“四创”等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聘请XX区保安公司专业保安人员3名,临时工2名,负责农机大院的安全、卫生、车辆、绿化等管理服务工作。做到“门内达标”、“门前三包”,建立健全门卫值班制度、车辆停放制度、自行车保管制度、卫生票制度、外访人员登记制度等管理服务制度。多年来农机大院无安全事故发生、无重大刑事案件,社会治安良好,综合治理措施落实,为农机大院创造一个安全、优美、整洁、有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

  六、认真落实老干部工作管理目标责任制

  按照与市农业局党委签订的《老干部工作管理目标责任制》的要求,遵照“教育、管理、服务、稳定”这根主线,突出服务重点,全心全意地为退休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关心、爱护、服务好退休老同志。认真落实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关心老干部的生活状况和身体健康,积极组织老干部开展科学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充分发挥老干部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结合老同志们的实际,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主要围绕落实“两个待遇”即: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上开展工作。

  1、及时向老干部通报单位的发展情况,发挥老干部对学校发展的积极作用,遇重大决策和制定重大措施时,都向他们征询意见,邀请他们参加学校办公会议,组织老干部座谈、交流,虚心接受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把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应用到单位实际工作中。

  2、认真落实老干部的各项生活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老干部的退休金和生活补贴,关心困难退休职工的生活,按时发放生活补助;坚持对退休职工的重大节日、生病住院慰问制度,把他们真正当作单位家庭中的一员对待,关心老干部的健康和精神生活,为他们每人都订阅了《中国老年》杂志和《云南老年报》,办理了医疗互助保险,主动探望、关心、帮助退休职工,及时送去爱心和温暖,慰问退休职工和住院退休职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受到退休职工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多年来无退休职工上访事件。

  七、2011年下半年工作

  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农机成人教育、技术技能培训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抓住历史机遇,进一步调动全市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充分发挥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职能作用,结合现代新昆明建设、都市农业和昆明农机发展的实际,通过有针对性的组织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机户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农机操作手的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开创我市农机成人教育、技术技能培训新局面,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农机培训工作任务。

  (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提升执行力,积极探索农机成人教育、技术技能培训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新途径,转变工作方式,努力提高驾驭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力求在推进全市农机培训发展的举措、成效上有新突破。坚持送教下乡,科技入户,服务上门,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机社会化综合服务水平。加强理论学习,注重教职工队伍建设,强化团队精神,全面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以教师、教练员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确保培训安全、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加强学习,不断开拓创新,结合本地实际,落实招商引资项目,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

  (三)按照年初计划,下半年要完成培训各类人员6021人。

  (四)积极做好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农机购置补贴供应商、企业,在技术咨询、零配件供应、维修等售后服务方面的能力,逐步使农机售服务规范化、制度化。

  (五)继续做好全市农机校范围内的以各类培训人数、完成情况、合格率、安全事故、经济损失、人员伤亡、违规违纪现象、提交发表的论文和科普作品、学校各类岗位制度、安全责任制、教练员、教练车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完善考核制度,使该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六)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增加专业,扩大生源。

  (七)进一步做好农机大院的安全、卫生、园林绿化等工作、经常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单位职工的法律意识,继续保持农机大院安全、卫生、有序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八)按照与市农业局签定的老干部工作管理目标责任制的要求,认真做好老干工作。

  (九)积极主动的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茶叶技术服务中心在县农业和科技局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及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的战略作务目标,坚持“稳定、改造、提质、增效、创优”的茶产业发展指导方针,扎实努力开展工作。重点抓好生态茶园建设、生态茶园珍贵树种套种、走进茶树王国——XX县古茶树资源普查、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古茶树资源保护技术示范点建设、茶园留养等重点项目,努力建设好勐海普洱茶原料基地,为勐海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原料基础。经过全县各级相关部门以及广大茶农、茶企的共同努力,2014年勐海茶产业总体呈现出面积、产量、产值全面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的可喜局面。现将我中心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4年完成的主要工作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部分为预计数):2014年末共完成新植茶园面积5.5万亩,与县林业局协作完成茶园套种珍贵树种面积12.1万亩;干毛茶产量2.535万吨,较去年同期2.019万吨增长25.5%;实现农业总产值95,974万元,较去年同期85,023万元增长12.9%;2014年精制茶产量2.453万吨,较去年同期2.302万吨增长6.6%,实现工业总产值308,326万元。

  (二)抓紧完成各项目建设:以国家现代农业“菜蓝子”项目为契机,努力争取扶持茶产业发展项目,并对照项目实施方案,统筹安排、明确责任,确保各项目技术措施落实及时到位和项目建成质量。2014年已基本建成的项目有:①低产茶改造10000亩,现项目建设各项指标均已达到预定目标任务,准备总结上报验收;②标准茶园建设。今年由我中心组织申报立项两个茶叶标准园创建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分别是XX县美芳农业专业合作社、七彩云南庆沣祥茶叶有限公司,两家标准园创建面积共2060亩,在中心技术员的指导服务下目前已按项目要求完成茶园中耕、修剪、培肥,防护林、行道树种植等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以及病虫害防治设备的购置安装等任务,并2014年11月26至27日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组专家验收;③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选择在勐宋乡、布朗山乡两个茶叶主产乡镇实施,主导示范品种为紫娟、佛香3号,示范面积300亩,示范新技术(合理密植、茶园生态化构建、绿色防控等),示范面积200亩,现各项技术措施已布置落实,建成的试验示范基地成效明显;④生态茶园建设-珍贵树种套种项目,目前全县共完成茶园珍贵树种套种面积12.1万亩,圆满完成我县计划茶园套种11.15万亩的指标作务,其中我中心组织实施套种面积4.3万亩,发放珍贵树种苗木43万余株。

  (三)、认真组织开展茶叶生产技术培训

  2014年,我中心与省茶所、县茶叶局、林业局等部门协作,针对茶农的需求,在全县各乡镇重点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古茶树资源保护、手工制茶、绿色防控、茶园留养等技术方面的培训,共培训茶农51期5770人次。在培训方式上,以现场观摩、实践操作为主,理论培训为辅,同时用观看影像资料、发放技术手册等来丰富培训内容与方式。培训地区则以布朗山、西定、勐宋、勐混等山区乡镇为主。

  (四)、古茶园生态建设项目

  如何保护好古茶树资源,实现古茶树资源在科学保护下的合理开发利用,一直是各级茶叶技术研究、推广机构在探索的课题。根据省农厅的安排,我中心在省茶科所的支持下,在勐混镇贺开村和会开展了古茶园生态建设项目,建设核心示范茶园100亩,共举办培训3期200多人次,开展生态重建与修复、合理修剪与采摘、茶园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正在抓紧制定古茶树生产技术规程。

  (五)、积极开展茶园留养技术试验示范

  茶园留养通过减少茶园茶树株数,降低茶园管理和采摘和劳动量,并通过种植覆荫树、土壤管理、科学修剪合理留养等技术措施,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园效益,使XX县茶叶产业的发展从以扩大面积、增加产量来增加产值的主要发展模式转变为以提升茶叶品质、增加茶园产值、提高茶叶产业效益为主的发展方式。即可有效缓解茶园管理、采摘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能较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同时可提高茶农收入,可成为XX县茶园建设的一个方式之一。对XX县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西双版纳的春城”也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XX县茶园留养选择了两个示范点,一是西定乡曼来村,二是勐宋乡石进雄茶厂基地。每个示范点面积为50亩。目前已完成茶树的修剪、间隔留养茶株、茶园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

  (六)西双版纳茶叶综合试验站勐海示范基地建设

  在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西双版纳综合试验站领导的指导带领下,XX县茶叶技术服务中心通过与省科所合作,积极配合参与项目建设,目前共同在勐混镇勐冈村茶鲜叶机械化采摘与配套加工等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工作,在格朗和乡南糯山村、布朗山乡新班章村、勐海镇曼真村开展了不同区域茶类茶树新品种筛选与示范,水溶性农药评估和控制技术以及行为调控剂和数字化色板技术;并在全县各茶区共同组织开展茶园病虫害应急性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为当地群众解决生产中存在实际困难。

  (七)、加强生态茶园栽培管理,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为充分发挥我中心技术指导服务职能,根据不同节令安排技术骨干深入各乡镇村寨以及企业、合作社等茶园基地,指导茶叶生产、常规茶园管理、古茶园保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服务。如指导六大茶山古茶园管护、勐海大叶茶厂新茶园开垦种植、龙城生态公司茶叶初制加工、西定乡曼来村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对促进我县茶园种植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茶产品品质提升、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问题

  2014年我县茶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实现了茶叶面积、产量、质量、产值等多方面增长,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一)古茶园保护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在我县茶价较高有名的古茶山,依旧出现掠夺性采摘、进行不合理的重修剪,在古茶园内建盖房屋破坏生态,有的甚至不上报挖除上百年的古茶树。建议继续加强古茶园保护宣传力度,保护与执法并重。

  (二)区域布局发展不平衡

  相对来说近几年山区茶价涨幅较大,特别是有古茶园的周边区域更为明显,而坝区茶叶面积大,茶价虽略有上升,但涨幅不大,加之坝区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导致茶农对茶园管理积极性下降和鲜叶采摘不及时,造成茶叶产量与品质下降恶性循环。

  (三)整体效益不高

  主要是茶园基础建设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低值、低产、低质茶园面积大,基地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低,加之茶叶初制企业加工技术不规范和茶农鲜叶采摘不合理,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等方面原因造成茶叶生产整体效益较低。

  三、下一年工作计划

  2015年,我们将严格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茶产业发展指导方针,本着戒骄戒躁,努力务实的态度,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并继续以“生态立茶”为核心,结合“森林勐海”建设,重点做好生态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加强茶叶科技培训与技术指导服务等方面工作,积极推进茶叶规模化种植、标准化、规范化、清洁化生产,推动有机、绿色、无公害茶以及地理标志产品等认证工作,努力转化科技成果促进茶产业全面提质增效。

  (一)、落实好生态茶园建设项目

  生态茶园建设面积大、任务重,我们将以高标准、严要求为出发点,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充分调广大茶农动参与热情,按照项目实施方案,逐一落实各项技术措施,保证项目建成质量,真正把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建成促进我县茶园提质增效的亮点工程,惠及广大茶农的民生工程。

  (二)、加大茶叶科技培训力度

  对茶农开展茶叶科学技术管理培训,提高茶叶产业从业者科技素质,是XX县茶叶产业发展长抓不邂的一项重要举措。继续与县茶叶局、县林业局、省茶科所等单位协作,加大茶叶科技的培训力度,重点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古茶树(园)的保护、手工制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茶叶从业者素质和种植、加工水平,提高茶农的质量意识和经济意识,提升茶叶品质。

  (三)、继续开展古茶园生态建设试验示范

  要进一步加强古茶树保护的宣传,引导茶农转变古茶园管理观念,在已经开展的茶树修剪、绿色防控的基础上,落实茶园耕作、增施有机肥、种植覆荫树等技术措施,不断改善古茶园生态环境,恢复古茶树树势,实现古茶树资源的合理、可持续的利用,与省茶叶研究所共同制定《古茶园生产技术规程》等工作。

  (四)、巩固产业基础,加快优质、高产、高效茶园建设

  一方面巩固产业基础,加快优质、高产、高效现代标准化茶园建设,加快推动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地理标志产品等优质高效生产基地建设。帮助指导茶农科学管理,合理施肥和用药,确保我县茶叶“绿色、生态”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多渠争取项目资金,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茶园抵御自然灾害抗风险能力,并积极推动茶园机械化作业提高茶叶生产作业效率和种植效益,努力缓解茶园生产劳动力不足的局面。

  • 相关推荐

【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半年的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成人技术学校工作总结范文06-27

职业技术学校的工作总结范文07-03

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工作总结07-03

小学信息技术学校工作总结范本06-08

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总结范文05-15

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工作总结06-22

2019年技术学校班主任工作总结模板06-29

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总结范文06-05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涉农专业工作总结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