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射门的教学设计

2024-06-02

放弃射门的教学设计

  放弃射门的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足球吗?能和大家谈谈自己喜欢的球星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足球有关的课文“放弃射门”(板书课题),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初读课文

  1.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理解生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点名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精妙绝伦:精致巧妙的程度,没有谁可以比得上。文中指精彩的射门无人比得上。“伦”,同类、同等。

  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束(多指文章)。文中指福勒带球突破的动作流畅自如。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文中用于描写福勒主罚点球时的态度。因为福勒认为不该得到这个点球,只是敷衍应付罢了。

  竭尽全力: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不言而喻:喻,明白。不用说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微乎其微:微,小。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一瞬间:转眼之间,形容时间极短。

  辉煌:光辉灿烂。

  抑制:压下去,控制。

  震撼:震动,摇撼。

  经典:指传统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平庸:平常;很普通。

  3.再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足球场上激烈的比赛场面,在完全有把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的一刹那,运动员福勒却放弃了射门,观众深受感动的事。

  (三)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1.自由读文,记录下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并归纳所提出的问题。

  (1)足球运动员福勒是在什么情况下跌倒的?

  (2)福勒为什么在那种情况下请求裁判收回处罚而且放弃射门?从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4)文章第一、二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决上节课归纳出来的问题。

  2.从福勒高尚的体育道德和风范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

  (一)出示上节课共同归纳的问题,自学探讨,小组交流

  (二)全班交流

  1.在什么情况下,运动员福勒跌倒了?

  对方守门员西曼在明知自己如果扑到福勒的身上,自己必然受伤,还可能被罚点球的情况下,还是像疯了一样,不顾一切扑出球门,福勒怕踢中西曼,所以才在已完成百分之九十的破门动作只差最后一击时,福勒将脚收回。由于出脚太猛,又收得太疾,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在地。

  2.在这种情况下,福勒为什么请求裁判收回处罚并且放弃射门呢?

  福勒看到对方西曼没有出危险,自己感到很欣慰,他心中考虑的是足球比赛的全局,而不是个人的是否辉煌。所以,此时,他请求裁判撤回对西曼的惩罚而漫不经心地完成了自己得到的这个点球。

  你认为福勒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争论,从而体会到福勒的体育道德。)

  师过渡:是啊!和我们大家想的一样,全场观众对福勒高尚的体育风范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其中包括支持福勒对手的观众。

  3.出示文中最后一句话,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是对福勒做法的高度赞扬。赞扬他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风格;赞扬他崇高的人性美;赞扬他的纯洁与无私;同时,也是对人们的一种希望,一种教育

  4.自由读前两段,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三)谈感受

  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受或收获?

  2.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

  (对福勒,对球迷,对同学们)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积累你喜欢的词语。

  附:板书设计

  26 放弃射门

  高尚的体育风范

  保持足球运动的团结性

  (人性美)

  .教案点评:

  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从而设身处地地去感悟文中重点句段的含义,再通过互相交流,加深理解,最后通过感情朗读反馈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感悟程度,从而感染自己,感染每一位同学。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来感受文中包含的人性美。通过教师自身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设身处地地去领会,去感悟,去交流,去表达。

  探究活动

  一、认真读一读由北京市青少年研究所调查后撰写的《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一文,讨论:

  1.如果你遇到这些问题,你会如何处理?

  2.谈谈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二、结合本班情况和我们身边的实际,也搞一个类似的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再展开讨论,制定出遵守社会公德的有效措施。还可以将活动扩展到全校的范围,向全校少先队员提出相关的倡仪。

  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

  您身边有人随地吐痰、乱扔果皮吗?有人乘车不排队吗?这些社会公德问题似乎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在北京正积极申奥的今天,北京人特别是北京青少年社会公德的好坏,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在刚刚结束的一项针对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显示,有近六成的青少年觉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现象在他们中间并不少见,这个调查让我们走近了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的真实现状。

  现状一:不太卫生的公共卫生

  调查中,当问及“您对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的看法”时,19.1%的青少年认为这种现象“很普遍”,还有近四成(38.5%)的人认为这种现象是“普遍”的,而回答“很少”的比例仅有17.6%。在回答“当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您会怎么做?”时,近四成(35.9%)的人会非常主动地“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但是选择站出来“上前制止”的比例仅为12.1%,而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高达44.3%,选择“扔个果皮算什么”的也占到6.8%,后两项之和高达51.1%,也就是说在面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破坏公共卫生的行为,更多的人采取的是置之不理的态度,至多是自己不去破坏,榜样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面对这种不良行为,更需要的是勇敢的制止。

  现在的时髦青少年除了服饰前卫外,嘴里嚼着口香糖似乎也是一大特点,但是对嚼剩下的口香糖残渣的处理,却成了令人头疼的事情。据报道整修过的天安门广场就曾经被小小的口香糖残渣弄得很狼狈。因此在调查中,我们问到“修整一新的天安门广场已粘有许多口香糖残渣,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超过七成(74.4%)的人肯定这种行为是“不文明行为”,但仍有不少人(25.6%)对此持不以为然的态度,其中9.4%的人说这是“习惯成自然”,还有9.0%的人说“我也干过,不吐咋办,也不能吞下去”,另外8.6%的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垃圾箱太难找”。爱嚼口香糖是个人自由,但把嚼过的口香糖用纸包好投进垃圾箱,只是举手之劳,从这里也可以折射出青少年的公德意识和修养。

  现状二:不太有秩序的公共秩序

  青少年是否遵守公共秩序,更多地反映在他们平时是否遵守学校中的公共纪律。在调查中,我们让被调查的青少年回答“在食堂买饭是否排队”,“公共场所是否大声喧哗”,“上课是否迟到早退”。结果,10个人中就有4个回答“在食堂买饭不排队”的现象普遍存在;超过一半(54.2%)的人认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现象也不少见,还有38.3%的人认为“上课迟到早退”也是常事。

  我们把调查视野从校园转到校外,让被调查的青少年回答“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幼,您是否会主动让座?”,两成人(19.9%)选择了“假装没看见”,“别人不让,我也不让”;在回答“您外出遇到红灯时,将怎样做?”时,18.8%的人选择了“经常闯红灯”,“警察在时遵守交通法规,警察不在时不遵守”;在回答“每年到自行车纳税时,您会如何做?”时,竟有近三成的人(28.6%)选择了“能躲就躲”,“从不纳税”,“从别人车上揭下税标,贴到自己车上”等。早在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在他的《论公德》中就曾指出:“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但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看来,这个问题至今仍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现状三:不太被爱惜的公共财产

  曾几何时,校园中的“课桌文化”成了一道风景,不少学生在这里抒发情怀,发表见解,甚至有人把这些文字收集起来,说这里蕴藏了无尽的灵感。本次调查中,当问到:“您对课桌上乱涂乱画的看法”时,高达60.1%的人认为“很普遍”和“普遍”。

  “长流水”和“长明灯”的现象也经常被青少年视而不见。在回答“您对宿舍中长流水、长明灯的看法”时,高达40.3%的人认为“很普遍”和“普遍”。另外,在回答“当您借到一本被污损的图书时,您的反应如何”时,24.7%的人认为“公家的书就是这样”和“没什么,自己也曾这样做过”。

  其实,爱护桌椅,节约用水的道理一点不难理解,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令人痛心的事情发生呢?难道只因为这些东西姓“公”吗?

  众所周知,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强,他们的成长主要受社会环境和成人的影响。调查中我们问到:“您认为决

【 放弃射门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放弃射门》教学设计08-07

放弃射门教学设计08-10

放弃射门教案参考08-06

放弃射门说课教案08-18

《永不放弃》语文教学设计08-28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09-02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10-17

《校徽设计》的教学设计10-12

《欣赏设计》教学设计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