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为学》教学设计

2022-06-25

最新《为学》教学设计

  《为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掌握“鄙”“语”“子”“顾”等文言实词古今义的区别。

  3、初步了解一些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及基本句式。

  4、了解设喻论证的写法。

  5、学会诵读文言文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6、教育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并身体力行。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设喻论证、以事喻理的写法,让学生领会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掌握实词的词词义及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设想〗

  1、本文较浅显,因此采用“阅读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2、教学时数:两课时。

  3、媒体设计:利用电脑和投影仪。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那么面对困难,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吧。

  2、引导学生读课前“阅读提示”及书下注释①,了解如下内容:

  ①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本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勉励他的子侄们努力学习的。示:给??看。

  ②作者的简单情况。

  3、本文的特点。

  ①读课文。

  ②初读课文。

  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生字词看注释或查字典。

  3、互读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一读一听,互相纠正错误。

  4、三读,订正读音。

  出示需注意的字,集体订正。不逮人 久而不怠焉 迄乎成 屏弃而不用 蜀之鄙 子何恃而往

  5、学生再次放声读。提示:读准字音。

  6、指导朗读,读顺句子,读好停顿。

  出示下列语句,要求学生读出其中的停顿。然后读课文,做到不掉字、不多字、不错字。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蜀之鄙/有二僧贫者语于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7、读、译课文

  两人小组互说互订正,存疑。

  读、集体读并讨论

  全班齐读。小组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集体讨论,老师适当点拨。

  说出下列语句的意思和加点词的意思。

  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b、吾欲之南海,何如?

  c、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d、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e、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f、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g、贫者语于富者曰:

  h、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8、听读课文。

  老师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

  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

  作者对“为学”是怎样看的,又是怎样提出看法的?

  “人之为学??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作者通过两问两答提出看法。为学难易的转化在于是否“为”。每一设问中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作答。这样,对比鲜明,突出了“为”对“学”的作用,说明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

  本文说的主要是关于做学问的道理,为什么开头却从“天下事”写起?

  因为“为学”是“天下事”之一,这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说明事物道理的方法。

  第2-3段各写了什么内容?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第2段采用对比的方法讲述了昏庸聪敏不是固定不变的道理。

  第3段叙述了蜀鄙之僧朝南海的故事,在写法上采用了设喻论证的方法,用贫富两僧的故事来讲道理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运用对照比较一贫一富两个僧人十分鲜明,形象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1、“贫僧自南海还”、“富者有惭色”的故事结尾说明了什么?它与作者看法有什么关系? 说明“事在人为”,这个故事是一个例证,作者用它来生动形象地证明作者看法的正确。

  2、第4段得出什么结论?

  人贵有志,事在人为。

  3、概括本文的中心。

  本文通过蜀鄙二僧朝南海的故事,说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告诉我们主观努力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背诵课文〗

  方法:给学生3-4分钟自己背,然后老师读课文,学生随之默读;请若干学生试背,全班结合投影提示背。

  〖拓展练习〗

  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 相关推荐

【最新《为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识字学词学句》教学设计(精选11篇)07-10

《童年的发现》最新教学设计(通用10篇)07-28

最新《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精选9篇)09-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08-22

《军神》教学设计03-30

《灰尘的旅行》教学设计03-03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06-15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3-24

复习除法的教学设计03-30

环境问题的教学设计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