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小鹿头饰、信卡、补充算式的减法表、课件、投影。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设计意图:开课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二、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1.猜一猜。
出示第78页第1题主题图。
图上画了些什么?他们分别说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几层?小女孩呢?(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说一说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
三、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1、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告诉给大家。
2、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同桌合作,用身体语言表演,复习旧知,学生兴趣很高,学习气氛浓厚。]
四、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1、小小邮递员的游戏。
请一生扮演邮递员小鹿(头戴头饰,肩背邮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而且感兴趣的游戏形式让同学们帮助小鹿送信,激发了全体同学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送信,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学生拿到信卡,认真计算后纷纷到黑板上送信。
2、思考: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排列在一起,你们有什么感觉?怎么排列比较好?(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排列。)
出示整理的10以内数的加法表,仔细观察,说一说,竖看、横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问: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它?
[设计意图:扩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找出规律。]
五、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在屏幕上出示如下减法表。
表中写出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减法算式没有写出来。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表,看它是怎样排列的,然后按表中确定的排列顺序把其余的减法算式写出来。学生分组边讨论边完成填表的任务。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操作,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广泛参与,为各层次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表述自己见解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问:请大家根据刚才填写算式的过程,看看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发现了哪些排列规律。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方法并提高口算准确率和速度。]
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学生分组活动: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加法算式的得数,另外的.学生很快说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和得数。
六、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课件演示:出示第79页第5题,谁能解答出这两道题,谁就能得到智慧爷爷的礼物。你想得到这些礼物吗?
先讲图意,再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7+3=10
7-2=5
[设计意图:潜心设计智慧爷爷带来的问题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学生兴趣盎然。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使学生手、眼、口、脑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七、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减法表的复习中让学生先观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把表补充完整。这节课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寻找问题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基本的归纳、整理能力。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和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连乘、连除应用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知识回顾
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哪些知识?
请同学们回顾并整理知识结构图,同桌交流后再进行补充整理。
指名学生汇报展示,师生评价 。
归纳整理
1、归类总结,系统整理。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交流情况,课件出示知识结构图。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不进位笔算乘法、进位笔算乘法、用连乘解决问题、用连除解决问题
2、复习指导。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那么每种方法是怎样的?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同学们先回顾,再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相互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
(1)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可以先用两位数的十位(几十)和个位分别同一位数相乘,再将计算的'结果加起来,例如:计算13×4。
想:10×4=40,3×4=12,所以13×4=40+12=52。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笔算乘法。
①笔算不进位乘法: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另一个乘数相乘,再把乘得的积加起来。例如:计算32×13。
②笔算进位乘法:
进位乘法的笔算算理同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一样,只是在计算中,哪一位上满了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例如:计算78×26。
(3)用连乘、连除解决问题。
在运用连乘、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列出相应的综合算式。
巩固应用
1、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说说这些积是怎样得到的?指名展示汇报。
2、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答,集体汇报交流。
3、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4、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外作业
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首先要求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回顾并整理,分组交流,教师根据汇报情况进行补充,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在进行复习指导时,结合例题帮助学生分析算法,理解算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2、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圆柱与圆锥的特征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片.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
(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特征
(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
(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只有一条高。)
(2)做第29页第1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
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底面的周长高)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29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三、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1/3 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引导梳理合作整理
教学过程:
一、单元知识整理
议一议:本单元有哪些知识点?把这些要点整理出来。
二、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含义
(a)举例说明“平均分”的含义
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一说。
(b)写算式,说除法各部分名称
根据自己的例子,写出除法算式,并指出被除数、除数和商。
2、整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算式
(a)复习2~6的乘法口诀
将下面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四五()二六()五()三十
(b)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
根据乘法口诀说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c)应用口诀求商
看谁算得都对。
6×2=12÷3=36÷6=71-50=18÷6=17-9=
16÷4=30+6=30÷6=3÷3=25+5=8÷2=
4×5=24÷4=20÷5=18÷3=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a)列式计算
1、14个◇,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被除数是30,除数是5,商是几?
3、25里面有几个5?
(b)解决问题
有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能列出算式吗?
3、为什么用除法算?怎样算的?
4、解答正确吗?
(c)辨析练习
(1)每个花瓶插5根孔雀羽毛,4个花瓶可以插多少根?
(2)每个花瓶插6根孔雀羽毛,24根孔雀羽毛可以插几个花瓶?
(3)有10根孔雀羽毛,平均插在2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根?
(4)有10根孔雀羽毛,插在2个花瓶里。一个花瓶里插6根,另一个花瓶里插几根?
小结: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提高运算能力,培养数感。
2、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梳理知识结构。
1、请同学们回忆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梳理。
2、在组内进行交流,然后以组内单位进行汇报。
3、汇报,在学生的整理基础上进行整理,完善。
(二)口算、计算。
1、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32×3= 14×5= 190×2= 13×60=
17×40= 60×90= 24×5= 25×80=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反馈订正。
2、完成整理和复习第1题。
在空格里填上相应的.积。
(1)哪些积是口算得到的?是怎样口算的?
(2)哪些积是笔算得到的?是怎样笔算的?
口算:两位数与整十数相乘,只用两位数与整十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在所得到的积后面添上1个0。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3、比较每组算式得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30╳30= 31╳29= 32╳28= 33╳27=
50╳50= 51╳49= 52╳48= 53╳47=
(1)个人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发现:在乘法中,当两个因数的和不变时,这两个因数的差越接近,积越大。
4、比较下列算式得数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11╳11= 21╳21= 21╳31= 21╳41=
51╳61= 31╳61= 41╳71= 51╳81=
发现:头乘头,头相加,尾乘尾。(够进位的要进位)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小王平均每个工作日投送28个快递邮件。如果每月按22个工作日计算,小王半年一共投递多少个快递邮件?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28╳22╳6=3696(个)
答:小王半年一共投递3696个快递邮件。
2、一辆出租车一周(7天)收入1260元钱。如果每天工作9小时,平均每小时收入多少钱?
(1)个人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1260÷7÷9=20(元)
答:平均每小时20元。
(四)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学会均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结合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和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课件展示信息报道)据统计,去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0元,实际增长6.4%;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通过验收的人口地区覆盖率达到8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为比去年增加1.4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3又9/20平方米提高到6又13/25平方米。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公布,我国总人口数为1295330000人,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3.44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2、从这组信息报道中,同学们主能感受到什么?你是怎么看出的?
3、揭示课题: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数的意义、
二、复习整理,形成网络
1、分组合作,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把信息中的数据分分类。(用展示台展示反馈)
2、分类整理,沟通联系。
(1)整数。
①请同学们举几个用整数表示的例子。
②哪些数属于整数呢?(自然数、0、…)
③自然数的`意义和单位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看书回顾。(师板书复习步骤)
④介绍自然数的产生,引入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名言--数起源于数
(2)分数、小数。
①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整理复习分数和小数,看看你们打算从哪几方面来整理?(分组讨论)
②根据同学们讨论的结果,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书回顾、分类整理。
③小组分类汇报结果,并围绕整理结果提几个问题,随意点同学回答并作出评价。
(3)百分数
①现在我们还有什么数没有复习?
②百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
③请同学们举几个用百分数表示的例子。
④介绍几个百分数实际应用的例子。(课件展示)
胶东乡粮食产量比去年增加三成。
百货大楼的帽子按八五折出售。
⑤分组讨论: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形成网络。(课件)意义(略)
(2)复习计数单位、数位、进率等概念。
(3)让学生自由看数位顺序表提问质疑。
5、小结板书
三、综合运用,拓展提高
(课件展示)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循环小数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忆,再现知识。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在组内先说说整理后再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
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习七第1题,做完后再说一说计算法则。
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师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前面学习中易错题巩固。
3、取商的近似值应注意什么?
取商的近似值时要看清题目要求,需要保留几位小数就除到后面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完成练习七第2题。
4、计算除法时,商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什么是循环小数?请举例说明?
5、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36
①学生独立作答,再小组讨论分析解答过程,请小组代表汇报。
②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二、自主选择,重点练习。
1、根据自己的'实际,从课本P371-5中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组内讨论交流)。
2、讨论分析,解答第6题
A、学生独立解答,交流
B、如果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可将此题分层提问解答。
先出示“商就是24.6,求除数?”
再和原题比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
三、总结
注:教师留心学困生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可根据本班情况,配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训练。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说一说:本单元你学习了有关圆哪些知识?
1、什么是圆?圆的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直径是半径的2倍。 r= d d=2r
2、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圆的周长:C=πd或C=2πr
3、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圆的面积:S=πr2
二、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圆形餐桌面的直径是2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
3.14×2=6.28(米)
3.14×(2÷2)2=3.14(平方米)
6.28÷0.5≈12(人)
说一说:最后一个问题大约能坐多少人,要用“去尾法”。
三、练习十七
1、一种汽车的方向盘的直径是40cm,它的周长是多少?
3.14×40=125.6(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用一根长126cm的铁条焊接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大约是多少厘米?(接头处忽略不计,得数保留整数)
126÷3.14=40(厘米)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3、一块长方形麦田的长是100m,宽是50m。如果用射程是10m的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进行喷灌。大约需要多少个这样的喷灌装置?
100×50=5000(平方米)
3.14×102=314(平方米)
5000÷314≈16(个)
强调:要用“进一法”。
4、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都是1225cm2,一个圆的面积是1256 cm2。这三个图形的周长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如果这三个图形的面积相等,你能发现它们的周长之间大小关系吗?
先让学生讨论,再集体评讲。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整理乘法口诀,进一步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况下运用乘法口诀,通过自习方向与位置知识,学会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把乘法口诀归类,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乘法口诀的能力和观察物体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在整理乘法口诀表的同时,观察乘法口诀表的特点与规律,能对乘法口诀进行熟练地运用。
教学手段
1、教材第79页的乘法口诀表一张。
2、1-9的乘法口诀的卡片共81。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整理口诀。
1、吸引学生注意力,进入课前准备。将学生按位置分成三大组,向每组发放已打乱的乘法口诀卡片各27张。
2、结合教材第78页上的要求,向学生讲明意图:同学们手上所拿到的是被打乱了的乘法口诀卡片,下面我们将两个相乘数中所有含有2的卡片归纳出来。
3、请同学们数一数共有多少张,然后想一想为什么。
4、积极点评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动脑,就像刚才一样,多思考问题,然后让学生继续找出两个相乘数中含有3的式子。
5、总结学生的观察,指出:在完整的1-9的乘法口诀卡片中,两个相乘数中含有1-9的任何的一个数的卡片都有18张。然后要求学生找出两个相乘数中含 有4的式子,且4在式子的最前面。
6、让学生将这次归纳结果交到讲台前面,然后组织学生按上面的要求把1-9的都归类,全班汇总后交上来。
7、在学生中巡视他们的归类,并不时指点。当学生上交完毕后,总结各小组的情况,鼓励学生间的合作。
二、动手动脑,整理乘法口诀表。
1、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我们学过了哪几个数的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思考:1的乘法口诀该如何编写?
3、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加上1的乘法口诀,我们就有9个数的`乘法口诀,同学们算一算它们总共有多少句口诀?
4、出示乘法口诀表。
5、将剩下的卡片打乱,根据全班同学的人数,每人发给两张。按照坐次,组织学生先后上讲,依照老师刚才的示范,将卡片贴到表格中的相应位置。
6、在贴卡片的过程中,积极在一旁辅助学生贴到正确的位置,并鼓励他们动手能力。
7、积极评价学生刚才的表现,向学生展示大家一起完成的“乘法表”,引导学生分组来观察讨论表格,你们从中能够发现那些特点或规律。
8、把握,当各小组讨论基本结束时,鼓励看哪一组先来汇报,最后看看哪一小组观察得最好?
9、表扬各小组的发言,并总结:这说明只要我们愿意去观察去发现,就或多或少的能够得到一些知识。
10、引导学生根据表一起来说一说乘法口诀,然后闭上表格,同学两人一组练习对口令,强调练习时要随意性,不要按照表格上的顺序。
三、成长的足迹。
1、到现在同学们已学过数学上的很多知识了,有数字,有加法、减法、乘除法,以及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比如观察物体、认识时间等,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觉得自己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2、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引导学生业展示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或作品,谈谈自己最感到自豪的一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完成练一练第1-5题。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使学生体验分类,归纳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汇报表
教学设计
一、分类
1.出示一组口算卡片(贴在黑板上)。
25+839+4036+759+2
50+1621+642+347+30
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生:加法运算题)(板书:加法)
师: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a.25+821+636+759+242+3
b.50+1639+4037+40
第二种:a.21+642+3
b.25+836+759+2
c.50+1639+4047+30
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过程中学习归纳、。
师:告诉小朋友们你为什么这样分好吗?
(如果出现第一种情况,在下面计算过程中再继续分)
┌进位加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不进位加
2.计算各题,计算方法。
师:这些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计算出来吗?
a.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b.突出进位加法。
师:(指25+8)谁来告诉大家这一题是怎样算的?
生1:5+8=1320+13=33
生2:25+5=3030+3=33
……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仍然是练习重点。因此,进一步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体现教学开放性。
c.练习:
师:这一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出几道这类题?
找学生出题大家回答。
把出题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分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呢?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在引导孩子们加法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减法,给了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培养了他们概括、归纳的能力。
2.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在巡视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瞧,这一小组四个小朋友配合得真默契,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还有一个当小老师检查对错呢!
巡视中,教师提示的话比当做要求提出来要有效的多。因为孩子们喜欢表扬的形式。这样很多小组就会去模仿。一组做汇报,其他组,既可以做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又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练习量,比单纯做题效果要好。
3.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让大家评一评。(把汇报表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小代表做讲解。重点提问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
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课本上有这样一组题(P78第1题),请直接写在书上。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作业
第79页的第1题、第2题。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篇11
一、 教学目标
1.在回顾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三、教学难点
渗透学习方法
四、教学具准备
练习小篇子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内容。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说算法) 80×5=(注意0的个数) 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
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订正
(3)全班交流
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
(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
(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
(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抢答争第一
(1)出示题目:
(2)学生抢答
2.认真观察填表格
(1)出示题目:
(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趣味数学找规律
(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巩固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 巩固认识“个位”、“十位”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算式。
3. 初步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熟练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练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人准备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回忆法、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谈话法: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下这几天我们都学会了什么?指名说。
师生补充评议。
师:这节课,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复习一下这些内容,这样能让大家更熟练的掌握这些知识,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这是复习课,暗示他们体会复习课和新学课的不同处,体会复习整理课可以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是一种“学习效益”很好、“非常重要的课型”。
复习导入法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也可以学生看书,回忆本单元的内容。
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的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一部分内容:认识11~20各数。教师板书:整理与复习
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
师: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刚才xxx同学的说他一口气吃了19颗糖,妈妈说她吹牛说大话。你们觉得这是真的吗?
学生猜测。教师回答:他吃的是一种很小颗粒的糖,你看,(教师展示)一小袋有10颗,另一小袋是9颗,一共是多少颗?
师:xxx同学的回答又准确又完整,我可以送你1袋糖。请下课后到老师这里来领取。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二、探求新知
1.教学课本66整理与复习第1题“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出示第1题的图,学生观察,这些同学他们都会什么?你会吗?你还会些什么?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明了学情。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的情况,师适当增加一些内容。
例如
师:谁会从20数到11? 11和20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小于号怎么用?1个十3个1组成什么数?1个十7个1组成什么数?16是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3+6怎么算?17-4怎么算?……
练一练: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的第1题,第2题,第3题。
第1题的第(2)小题难度大一些。师提示,哪两个数之间差2?再让学生完成。
完成后让师生一起订正。
【设计意图】教学中尽量提供学生思考时间,表达机会,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有良好发展空间。
2、教学课本“整理与复习”第2题:拨一拨,说一说。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很少出错,你们真聪明。
现在我们来解决第2题。
师出示计数器:问这是什么?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这个位置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
谁来拨出12? 谁来说一说12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谁来拨出14?谁来说一说14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
完成课本67页第4题。
师介绍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设计意图】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完成这样类型的任务,速度快,效果好。而如果让学生分角色合作来做的话,师不怎么好组织,耗费的时间更长,感觉没有必要。
三、巩固新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这些知识我们更熟悉了,是吗?不过学会了,我们还要会使用他们解决一些题目。
完成课本67页第6题。
第6题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师指导合作过程:学生甲说一个十几的数,学生乙说4到算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觉得哪些同学值得你学习?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布置作业
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你的家长出几道题给你完成。
【设计意图】加强家长和学生的联系,给予家长更多的了解自己孩子学习情况的机会。次作业可以通过qq群来布置。
- 相关推荐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的整除整理复习”教学设计03-19
《圆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7篇)09-14
比和比例复习的教学设计(通用13篇)05-24
《复习2》教学设计03-19
《整理书包》教学设计(通用12篇)08-14
《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复习课》教学设计(精选11篇)04-29
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原则11-10
《年月日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10篇)04-09
整理书包教学总结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