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秋笔法成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语】:春秋笔法
【拼音】:chūn qiū bǐ fá
【简拼】:cqbf
【解释】: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示例】:初意却不过贪图少写一个字,并非有什么~。鲁迅《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
【语法】:作主语、宾语;指曲折的文字
【顺接】:法不传六 法不容情 法不徇情 法不治众 法不责众 法不阿贵 法出一门 法出多门
【顺接】:别无它法 不公不法 不及之法 不变之法 不拘文法 不足为法 春秋笔法 大可师法
【逆接】:白雪阳春 触手生春 大地回春 粉面含春 寒谷回春 枯木逢春 枯枝再春 枯树逢春
【逆接】:春事阑珊 春光如海 春光明媚 春光漏泄 春兰秋菊 春冰虎尾 春华秋实 春去冬来
拓展:文学解释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来源于据传《春秋》。《春秋》,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译文:《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圣人谁能够编写?)
由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其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
如“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既然已经杀掉了他(关其思),就没必要再用对人的谦称--“子”了
【春秋笔法成语】相关文章:
春秋笔法12-06
春秋笔法名词解释09-08
成语之最成语归类06-16
成语中有鸟的成语03-27
成语故事的成语03-06
包含仗义的成语-成语赏析04-06
于包含耳闻的成语-成语赏析04-06
形容很多的成语及成语解释02-28
瘠己肥人成语解释及成语接龙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