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论文

时间:2024-10-03 09:42:22 论文 我要投稿

(集合)人力资源论文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集合)人力资源论文15篇

人力资源论文1

  一、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观念落后。在目前的国内社会发展中,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晚、研究力度不够深入,使得许多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和认识上存在着偏差、观念较为薄弱、观点落后,甚至整个管理不符合实际工作要求。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中,大多都是以事情作为管理的中心,所有的管理工作开展都是以事情的发展需要为标准和基础的,未曾建立起良好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的是一种静态的管理和控制,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控制人,将员工当做是工具来对待。这种管理方法的应用极端落后,无论是管理效率、管理制度还是管理标准上都村子这一定的欠缺,同时也无法激励员工的工作效率,使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很难让员工主动的去工作,这也是导致大量人才流失的关键所在。

  2.未能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目前,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还沿用着传统的管理模式,这主要是因为政策上存在着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部门职责不明确,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当中,由于这些企业通常都处于领导总揽大权的状态,人力资源部门工作职责不明确使得整个工作事物繁杂,缺乏相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整个管理框架不完善。

  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低。截至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定位不够明确,不仅领导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也在工作中只是一个形式主义,而未曾深入的开展有关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工作模式,不仅无法满足企业决策要求,给企业管理带来影响,甚至动摇着人力资源应有地位,给人力资源工作的进一步发挥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二、完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1.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构建和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同时在工作中有助于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使得工作人员自觉、主动的采取合理的技术方法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2.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升岗位转接能力、优化企业内部交流制度是当今企业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要想做好这类问题,在工作中首先要拓展工作人员的交流能力,提升企业工作者自身工作水平;其次交流范围的严格控制,避免因为交流部门转接工作复杂而引起的其他工作缺陷;再次,在工作中实施费用责任制,做到专人专事,确保责任落实到人的工作流程。

  3.拓宽人才进入途径。在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企业面临着强大的对手,不仅在人才招聘方面出现了激烈的竞争,同时还面临着严峻的`人才流失问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现代化技术的采用,结合自身工作技术水平入手,选择校企合作等具备人才开发潜力的方式来弥补本身存在的人才招聘缺陷,从而达到强化企业人才的目的。

  三、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因为市场本身动态、开放和全球性的影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其引发的挑战不断严峻。在这种经济浪潮下,企业只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理念和技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才能够更大的发挥出发展优势,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取生存和发展环境。

人力资源论文2

  【摘要】新医改下,随着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新医改在进一步的推进运行,此类政策为医院人事改革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但随着各大平台不断扩大,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着空前的机遇与挑战。而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大体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于薪酬的管理,其为人力资源管理成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在新时期,建立健全薪酬管理体系是改善医院管理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

  如今,市场竞争无疑就是人才的竞争,而薪酬是影响员工心理与行为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合理的薪酬制度对于员工来说能起到一个激励效应[1]。新医改环境下,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制能够帮助医院改善人才匮乏的困境,并促使这些人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另外,医院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其管理机制必须以竞争性、激励性为主要原则,重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效率为主。

  1当前医院薪酬管理概述

  薪酬一般指的就是劳动力价格,可以归属于医院生产费用的范畴。但在新医改环境下医院则赋予了薪酬重新的意义:它可以被看做是医院对员工绩效的回报,这样医院的业绩也与员工是息息相关的,有助于员工与医院的共同发展。基本健全的薪酬制度一般包括有职业奖励、社会奖励、员工工资、奖金,所谓的职业奖励指的是具有晋升的机会,社会奖励指的是来自社会各方的肯定与表扬[2]。

  2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普遍性问题

  当前,大部分公立医院由于受编制限制,人才队伍中编外聘用人员占较大比例,甚至相当一部分同志已成为骨干力量。但是,由于身份的区别,人事管理和经费来源有所不同,编外聘用人员职称聘任、工资晋级、教育培训等与在编职工有一定差别,劳动待遇自然参差不齐,薪酬管理有失均衡,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个人的主观能定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工作效率和效益也不十分满意。虽然在新医改时期下,传统的人事管理和薪酬制度正在逐步改善,变得更具有科学性。但是在推行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难以避免的实际性的问题[3]。这些问题会对新的薪酬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基于这些问题,医院必须尽快拿出针对这些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尽快加以解决。

  2.1忽视了绩效薪酬管理

  薪酬与绩效是相互融合、相互推进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以正常的业绩情况作为员工的薪酬依据,之后再利用绩效工资作为提高员工业绩的一个目的[4]。医院应该采取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同时进行,以此为一个工具,既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又可以推动医院自身的发展,这两者并未得到一个良好的配合。由于薪酬制度的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在现实中,不论专技岗位还是管理、后勤岗位,个人档案工资基本能够发放到位。

  2.2公平问题未得到解决

  公平问题来自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外部的公平通常指的是与来自于同一级别的医院相比的公平程度,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医疗行业的竞争程度非常激烈。在市场经济中,医院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而人才的优势将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最大保障,医院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要以外部公平为基础[5]。第二是来自于内部的公平,现在很多员工的薪酬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级别和职称,在这种制度下,容易造成岗位相同但薪酬不一样的情况,员工容易产生不满的情绪,不利于医院内部的管理工作,影响医院的内部团结。

  2.3绩效薪酬的比例不合理

  在目前的薪资结构中,有一个十分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变化的部分在薪酬中所占的比例不合理。再加上没有制定一个很好的制度,而即便制定出一个合理规范的制度,在实际操作中也难以运行。一般来说,企业员工的工资有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补贴组成,固定工资是不变的,而绩效工资是可以变化的,当员工的固定收入较大的时候,可变的绩效工资则较难对员工的收入产生影响。

  3合理性薪酬管理制度的建立

  3.1变化部分比例的调整

  岗位工资属于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属于变化部分的工资,为了可以更好的激励员工,医院可以结合自身的基本条件,适当去调整可变部分的比例,增大绩效工资的比例,绩效工资是除岗位工资之外,主要依靠个人能力的所得[6]。适当的调高绩效工资比例更能激发员工的能动性,有利于医院健康、稳步发展。

  3.2保证公平性的准则

  薪酬制度的设计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平性的原则有助于医院完善传统的薪酬制度,能够使薪酬制度得到优化与升级[7]。首先要对外部市场进行调查,掌握行业的一些发展状况与薪资水平,然后再结合实际,制定适合自身的、科学的、可行性强的薪酬方案,促进外部公平的实现。内部的公平可采取一种薪酬结构对员工进行“分类”,“分类”结束以后将不同的员工依据不同的特点分别制定合理的薪酬结构[8]。内部的公平重点体现在绩效考核和绩效分配上,同一工种的人员,无论什么级别和身份,考核标准和要求应该是一样的。科学、中肯的评价对内部公平将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

  3.3改善绩效工资的比例

  对于传统的薪资模式中,绩效管理的模式存在于市场的时间相对较短,在各方面也不完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会有许多的问题出现,因此对员工的作用也不是很明显。要想把这些问题解决,首先就要建立起医院的绩效考核制度,每一个岗位的各个方面都要有具体的制度,并按照这些制度来进行绩效的考核。对于薪酬的多少,要认真的分析每一个岗位的主要职责、市场带来的风险、具体任务的技术含量与要求等等,科学合理的制定一系列薪酬标准。

  4结束语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不仅仅是在新时期医改下医院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企业也是一样,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在新时期背景下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工具,它能够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运用,在合理的薪酬制度下,能够对员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而对于大型医院来说,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基石,其中的厉害关系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李红,尹桂英.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xx,9(5):161-163.

  [2]吴丹.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xx(4):19-20.

  [3]牛彩平.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J].企业研究,20xx(18):138.

  [4]宋玉.关于医院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几点思考[J].时代金融,20xx(1x):319.

  [5]章丹,牛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薪酬满意度研究[J].中国商贸,20xx(28):64-65.

  [6]姚秀丽,赵建民.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J].经济师,20xx(5):211-212.

  [7]林朝旸.医院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运用[J].中国医院,20xx(10):70-72.

  [8]叶艳.推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对薪酬制度改革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9):97.

人力资源论文3

  近一段时间,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绩效管理一直是管理界热门的话题,为使得企业家对全面绩效管理的操作流程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下面以某电视机生产厂为例,大家可以看到通过全面绩效管理的方式到底是如何控制企业经营过程的操作步骤与方法的:

  20xx年,由于洗衣机场竞争变化以及渠道基础管理工作不扎实,各地销售额大幅度滑坡,销售公司内部对企业绩效考核的标准不满,置疑标准的合理性,普遍认为营销公司的绩效标准高于生产部门与职能部门,其他职能部门上下级之间的考核却形同虚设。而制造部门也开始埋怨营销部门根本没有预测到市场常变化,导致制成品大量积压,造成资金周转困难、设备闲置率较高。

  公司的高管层领导班子研究认为,企业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与前几年片面追求增长,忽视企业的战略规划与制定均衡发展的绩效管理机制有直接关系。于是公司接受咨询公司的建议决定在内部试行全面绩效管理制度的改革,在强调业绩增长的前提下,要更重视企业的战略规划的贯彻与均衡发展的实现。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企业内部由总部高层牵头,协调采购、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的负责人成立厂绩效管理的专门部门,独立负责制定与落实全厂绩效管理方案,并报送集团公司备案。

  第二步:由总经理与各主要部门负责人规划本企业3年内进入全国市场占有率三强这一战略目标的具体规划与各年度的推进步骤,逐层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实施手段,将企业各层级的控制指标分为两大类:利润绩效管理类、均衡发展考评类。实施平衡记分卡体系

  第三步:将所有考量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或利润中心,由其负责人按时(月度)报送绩效报告:包括完成两类绩效目标的具体推进手段、目标完成进度图,并及时反馈上期末达到基础目标的`原因与超越优秀目标的经验总结,确定纠偏措施。

  第四步:各部门、利润中心根据各自特色制定流程改进方案,衔接整个作业链的上下环节,在报送计划中要明确对内部小组与个人给予明确扶持的方案。

  第五步:作业链的下一环节即上一环节的“客户”,对上一环节部门的评价由下一环节给出。如采购部门的客户得分由制造部门给出,职能部门的客户得分由各直线部门给出。

  第六步: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推进步骤,如在20xx年底,厂部在高端洗衣机市场采用新型材料,走低价位差异化产品的战略后,绩效管理部门及时进行市场价格倒算的成本核算,并将成本控制指标赋予采购、制造、营销各部门的日常考评中。

  7、特殊的市场以及行业出现情况的导致指标的异常变动,与绩效管理部门协商,确定当期修正评价指标。

  应用全面绩效管理的控制方式,主要是帮助企业的各层管理人员统一战略思想甚至全员参与战略制定与实施,通过控制绩效实施全部流程,实现对企业战略推进过程的监控与灵活调整,使整个企业稳步发展。

人力资源论文4

  [摘 要]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新兴市场之一,大批跨国公司纷至沓来。对于跨国公司本地化经营方面的研究己成为热点。跨国公司在华人力资源本地化对于跨国公司和我国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首先对人力资源本地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举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本地化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 跨国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 本地化

  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人力资源本地化配置趋势己日趋明朗。这不仅是由于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阶段的需要,也和我国的市场环境及政治氛围有关。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外知名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希望在中国这块巨大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他们不仅看中了中国丰富的物质资源,更凯觑国内雄厚的人才资源。中国企业在本地将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而且中国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

  一、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地化的现状分析

  1.人力资源本地化理念及政策日益成熟

  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企业的迅速成长,其在华实施人力资源本地化的理念及政策正日益成熟。诺基亚中国公司的用人程序是:一个职位空缺后,首先向中国人才库开放,如果60天内找不到合适人员,再向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开放,最后再面向全球进行人才招募。摩托罗拉公司特地为中国员工设计了一个特殊的中国强化管理培训计划(CAMP)。通过几年的培训,摩托罗拉(中国)公司管理人员的本地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员工的比例已由1994年的11%上升到20xx年的72%。人才本地化也是IBM目前的政策和方向,公司总裁来中国时反复强调“这是中国的公司,将来是要中国人经营的。”阿尔卡特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伯松在谈到其公司在本地化方面的作为时说:“一旦发现中方雇员能够胜任工作,我们就让外方雇员都有一项使命,就是要培训出最能够取代他们的中方雇员。”

  2.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本地化速度加快

  为了赢得中国市场的竞争,跨国公司把管理人员的本地化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管理人员本地化为跨国公司深入了解中国当地市场的消费文化、消费需求和生活习惯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为公司拓展中国地区的业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启用本地经理人拉进了跨国公司与中国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使跨国公司更富当地色彩。在一般管理人员层面上,跨国公司基本上实现了本地化.西门子公司(中国)21000名员工中,仅有1%左右的外籍员工。诺基亚在中国员工总数超过5500人,本地化程度达95%以上,在高级管理人员层面上,重用华人精英,特别是具有中国背景的海外留学人员是跨国公司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策略。重用华人精英使不少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业绩明显上升。目前,由华人经理人员替代外籍人员掌控中国市场已成为跨国公司在华企业高管人员结构变化的一个普遍趋势。

  3.关键技术研发人员基本实现本地化

  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多达600家,吸引他们的主要是中国物美价廉的高技术人力资源。微软是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的最多的公司之一,目前在华设立了五个研发机构,其中在华的微软亚洲研究院有研究人员170人左右,是微软在美国本土以外成立的第二个全球性研发机构,其中许多是行业的国际著名专家和海外华人学者。巴尔默说,中国是微软除美国以外惟一同时设有销售、支持、开发和研究机构的国家。因为在中国,有无数优秀的、富有创造力的技术天才。盖茨也在设立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时候说过,研究的成功完全靠人才,所以微软追随人才,到中国来办研究院。统计表明:诺基亚、摩托罗拉、NEC、葛兰素史克公司(简称GSK)等均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以摩托罗拉公司为例,他在中国有18个研发中心。

  二、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地化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的可获性差

  跨国公司已经感受到本地人才存在的问题,人才本地化,特别是高级人才本地化,以下素质必须具备:1、贯通中西方文化,具有从全局出发的战略眼光;2、具有熟练的管理本领和过硬的专业知识;3、具有中国及国际市场运作的经验及实施企业兼并、重组的经验;4、熟练的外语水平和善于与总部打交道的本领。但是目前我国本地的国际化人才不足以及国际化水平不高。中国不缺乏人才,但是缺乏具有高级管理才能和高级技术才能的人才。中国还没有形成像发达国家那样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即中国缺乏高端的本地国际化人才。

  2.人力资源的流动率高

  跨国公司在华分公司的人才流动率比较高,这一方面是由于跨国公司本身就比较倾向于这种流动,再加之员工的`不适应文化差异和管理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文化差异和管理方式的区别,使得当地员工在跨国公司缺乏主人翁感和归宿感,很多员工在跨国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倾向于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工作。

  (1)薪资差异

  在跨国企业中,外籍员工与本地员工的薪酬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数字表明,在美资公司中,如果将雇员的待遇与他们的业绩相比较,美国雇员的待遇往往偏高,港澳及海外华人的待遇适中,而本地员工的待遇却普遍偏低。面对这种差异确实容易使本地员工感到心理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工作热情。“凭什么同样的职位,同样的工作量,薪水却与外国同事差很多”这种情绪反映到企业的管理中,会造成企业一定的管理困难,甚至导致公司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阻碍了人才本土化的进程。

  (2) 本地员工缺乏民族归宿感

  由于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和跨国公司本身的原因,我国员工对跨国公司无认同感、一体感、信任感,易产生矛盾纠纷。这些都有可能引发员工的消极怠工、内让而造成更大的损失,使企业本身的办事效率降低。根据公平理论,如果本地员工对企业产生不公平的感受,会激化本土员工与母国员工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相互之间的协作,也增加了员工对企业的离心力。从而使得本地员工缺乏民族归宿感。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的流动性是比较大的。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者,由于缺乏民族归属感和强大的工作压力,他们在一定职位上工作一定时间更愿意到一些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以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例如,前微软的中国区经理吴士宏进入TCL集团作副总裁。跨国公司本地经理还有可能流动到竞争对手那儿,那时对跨国公司的损失就更大了。

  3.人力资源的可控性弱

  (1) 沟通存在困难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地化的沟通存在问题,如同外派雇员难以适应东道国当地的语言、文化环境一样。本地经理与母公司间也存在着交流障碍。即使东道国经理能使用母公司所在国语言,沟通仍有困难,误解仍会产生。由于缺乏在母公司政策框架和企业系统工作的经验.也使得其对母公司的经营风格的认识有所偏差。从而不利于子公司和母公司其他系统保持一致。

  (2) 子公司的目标与母公司的目标难以保持一致

  在那些企业文化不具备内部凝聚力的公司中。东道国经理可能对本地子公司比对母公司有更高的忠诚度;从而导致公司全球战略在东道国实施的失败,由此可见,如何将本地化策略与其内部控制有效结合,仍是一个较难把握的棘手问题。但子公司目标与公司的全球目标出现矛盾时,子公司经理可能会损害母公司的利益与目标。从而消除了与母公司的一致性,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实施增添障碍。

  (3) 对子公司的监控难度加大

  随着子公司中本土员工所占比重的不断上升,母公司的文化背景与经营理念逐渐被淡化,而当地的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对于公司的影响却日益加深,这样就势必加大对子公司及其经理人员的监控难度。一般来说,公司在海外时间越长,其本地化程度越深,相应地其可控性越弱。尤其是当经理人员本土化后,子公司就可能会按照“本地化”的管理模式去运作。

  三、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地化的策略选择

  1.本地化人才的获取策略

  (1) 通过丰厚的物质利益吸引

  物质利益是一个企业激励员工的最基本的手段,特别是当前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物质激励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调研的结果表明,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经理的月平均工资为国有企业经理人的2―3倍;薪酬水平是衡量职业经理人个人价值的重要依据,在这方面,跨国公司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高薪的吸引是跨国公司吸引本地人才的重要方式。

  (2) 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

  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在华成立独资研发中心;二是在具体业务部门内部设立研发部门;三是与中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合作成立研发中心,充分地利用中国本地的人员力量与科研基础、为跨国公司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研发中心应该说是一个企业的核心部分,将企业核心本地化,其实也是争夺本地人力资源的一个升级,同时也为跨国公司占领市场巩固了一方根据地。对准当地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发技术产品、无疑是在为他们大规模地进军当地市场研制强有力的进攻武器。

  (3) 通过树立公司的形象吸引人才

  跨国公司在进行本土化经营的时候,非常注重于与政府搞好公共关系,因为中国的文化里“有了关系好办事”己经被跨国公司所认同,很多的跨国公司都单独设立了一笔可观的“公关费”,以此改善与政府的关系。

  2. 本地化人才的提升策略

  (1) 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

  跨国公司非常重视培训,为了提高本地人力资源的优势,对本公司员工进行管理和技术培训,一般都有自己专门的培训机构。松下(中国)有限公司1995年7月在北京成立了人才培训中心,对该公司投资企业的员工进行全面培训。西门子公司投资4000万马克与北京市国际技术合作中心合作,共同成立北京技术交流培训中心,为西门子在华建立的合资企业人员提供培训,培训项目涉及软件开发、工业自动化设备、计算机主机结构、用户和公共通讯网络以及医疗系统等。1995年,西门子公司又与北京政府签订合同,成立西门子管理学院,向中国员工传播管理知识和理念。

  (2) 人力资源提升方式的互动性

  在华跨国公司还比较注重人力资源提升方式的互动性。比如,思科(中国)有限公司专门建立一个培训网站,员工可以根据自己从事的工作,查看完整的职业发展计划图,以及需要培训的课程,像组织树一样,全都在里面。而且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要培训的内容。在华跨国公司越来越认识到,简单地花大笔钱从外部培训公司或公司总部购买培训课程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提供培训的手段,让员工参与并确定自身的发展需求,对于保证培训计划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如果将培训程序和绩效管理系统以及员工的个人发展计划相联系,受训者会对培训计划持更加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3) 为优秀人才建立完善的职涯规划

  跨国公司对于公司员工一般都有较完善的职涯规划,特别是优秀的公司员工。跨国公司一般都具有比较成熟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他们通过各类长、短期培训培育人才。跨国公司在培训时不仅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为了能使本地员工真正融人国际化社会,亲身感受跨国公司的国际化运作理念和方法。许多公司在注重培养员工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意识的同时,还定期将员工派往母国的总公司培训基地去接受更多的培训。其中,相当具有潜力的员工还有机会被公司送到国外的名牌大学去继续深造。通过各种类型的培训,能够使跨国公司员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更为先进的技能。而且,还能让员工深刻感受到公司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对公司的向心力和忠诚度。并且使得本地员工感到自身价值的提升,自己有一个很好的职涯发展规划。

  3.本地化人才的激励策略

  (1) 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是员工薪酬发放的基础,也是制定员工培训内容的基础。但是绩效评价经常被看作仅仅是每年年末的一次正式的绩效评估。有效的绩效评价系统远不止这一内容,它由三部分组成:绩效的界定、绩效的衡量以及绩效信息的反馈。跨国公司在本国一般拥有比较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但由于存在总公司与子公司绩效评价的不一致性、数据的不可比性、国际环境的多变性、以及公司发展阶段的差异等诸多限制因素,跨国公司对其子公司或分公司的绩效评价也就越具有挑战性。所以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应包括:首先,绩效评价系统要具体说明绩效的哪些方面对企业来说是重要的,也即公司向员工传达公司的使命和远期目标、战略,并将其分解到员工身上。其次,通过绩效评价对上述各个绩效方面进行衡量。最后,通过绩效反馈向员工提供绩效信息反馈,以便他们能够根据企业的组织目标来改进自己的绩效。

  (2) 实施全面薪酬计划

  越来越多的在华跨国公司开始注重为本企业制定一个全面的薪酬策略,制定一个全面的薪酬策略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薪酬的定义,薪酬如何支持公司经营与企业文化,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目标,薪酬的主要构成,价值体系,相关人员的角色与职责,以及地区之间的差异等。在华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的全面薪酬的策略,其主要构成是:基本工资、浮动工资、现金补贴、规定福利、补充福利。

  参考文献:

  [1]王崇曦:谈企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管理[J].南方经济,20xx(10):64-64

  [2]朱晋伟:跨国公司管理本地化的理论探索[J].当代经济研究,20xx(8):80-83

  [3]薛凤旋 蔡建明: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及其有关理论研究[J].经济地理,20xx(3):1-7

  [4]黄卫平: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再思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xx(11):50-53

  [5]吴先明:跨国公司当地化动因、特征与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xx(2):42-47

  [6]王友香:在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特征及启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xx(1):52-54

人力资源论文5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电力企业也作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电力企业要做好规划工作,壮大企业的人力资源队伍,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近年来,电力企业也经过大规模的改造,电网结构、设备等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电力企业对人才和人力资源管理都有了新的要求,为了发展企业,就要保证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支持,这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1 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和意义。

  (1)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以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为基础,为了确保企业和个人的长远利益,在未来的环境变化中,科学预测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并制定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确保企业对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人力资源规划确保企业能够获得经济有效的运用。而在电力企业中,人力资源规划是必不可少的,是电力企业政策的一部分,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电力企业的的运行需要人力资源规划的支持,也是电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是对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调整企业人力资源的布局,统筹规划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源的发展方向制定目标,同时也在不断的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最终确保电力企业完成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

  (2)在任何一个企业的工作活动中,都离不开良好的人力资源规划,这是稳定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人力资源规划作为企业的核心力量,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随着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变化,人力资源的生存与发展也受到了影响,要在一个动态环境中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就需要一支强大的队伍作为后盾。对于企业来说,只有拥有合格、高效的人员结构,才能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也就是必须要靠人力资源规划来实现。电力企业需要的是各种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随着电力企业的变革,只有科学的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者,这是一种战略规划,它是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为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准备有力的人力资源。

  2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现状与问题。

  (1)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一是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缺少明确的规划目标。在当今的电力企业中,由于其长期处于垄断经营的状态,导致电力企业的经营目标比较模糊,更别说是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目标不明确,使得使电力企业在人才的选拔方面有所缺失,没有从全局考虑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益出发,致使人力资源在选的同时带有盲目性,限制了企业的人才竞争能力;加之企业对人力资源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致使人力资源的活动方向不清晰,使得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下降,最终导致人力资源的水平无法满足电力企业长期发展的要求。二是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专业素质较低,技能水平存在一定的缺陷。电力企业需要人才的选拔和更新,如果人才缺乏一定的'专业素质,例如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企业职员缺少相关的经验培训等,就会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益。

  (2)电力企业为员工提供培训形式比较单一。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水平以及工作效率,以更好的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但由于电力企业培训模式、内容等存在诸多的缺陷,使得整体素质始终无法提升,主要表现在培训的模式单一、培训内容缺少技术含量等,加之负责培训的人员只注重培训的过程,而不注重培训效果,整个培训过程下来,也没有达到培训的最终目的。

  (3)电力企业缺乏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一方面电力企业的员工缺少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即使员工在既定的时间可以高效的完成既定任务,但由于缺少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且考核的结果没有真正的落实,无法保障员工的切身经济利益,使得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大大的降低了。

  3 完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措施。

  (1)电力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要转变传统的招聘方式。企业应该针对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和标准来招聘新的员工。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在保证企业本身发展需要的同时,帮助企业拓宽招聘渠道,为企业汲取创新型的优秀人才,同时,这些人才也要符合电力企业工作的需求。

  (2)为了保证员工的工作热情,要不断的完善岗位竞聘制度。竞争力能够让一个人充满热情而勇于迎接挑战。

  (3)在企业中,员工要得以长期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提升技术水平,帮助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在企业中,员工培训与开发是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4)电力企业要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电力企业可以推行新的薪酬体制,实行岗位月薪制或薪点工资制,通过以岗定岗、岗变薪变的薪酬分配方式适当增、员工的工资薪酬;同时,还要建立适用于电力企业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的绩效标准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核,大力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基础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的好坏决定了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在电力企业中,应该科学合理的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规划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途径,围绕电力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确立长期的发展战略,协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保证企业的长远利益。

  参考文献:

  [1] 曹爽,程德才。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xx(09).

  [2] 陈冬云。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现状与制定对策措施[J].经营管理者。20xx(11).

  [3] 赵永芬。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xx(S2).

人力资源论文6

  [1]李娜.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向实务演变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山西:太原理工大学,20xx.

  [2]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3][美〕埃里克瓜弗兰霍尔茨著,陈仁栋译,‘常勋,余绪缨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6.

  [4]许静.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J].人力资源,20xx, (4): 85.

  [5]提拉依木.高校人力资源会计运用的研究[D].江苏:河海大学,20xx.

  [6]张文贤.人力资本[M].四川:四川出版集团,20xx. 1-9.

  [7] 一涛.基于薪酬激励视角的高校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构建[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xx.

  [8]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9] AAA.A Statemen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 1966 Ch.5.

  [10]邵文波.人力资源会计计量与核算相关问题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xx.

  [11]刘仲文.人力资源会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 18.

  [12] 苏品.人力资产会计核算制度设计[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xx.

  [13] 秀娇.对高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探讨[J}.财会研究,20xx, (20 ): 29-34.

  [14]宋粉鲜.民办高校人力资源会计的'构建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xx.

  [15]倪素清.论人力资源会计[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xx, (5): 71-78

  [16] 孟利琴.人力资本理论综述_基于人力资源会计困境视角[J].会计师,20xx,(12 ): 11-12.

  [17]罗新华.人力资本会计确认与计量实证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xx.

  [18]李馨.从人力资本到组织资本[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xx.

  [19]朱浩.论高等学校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若干问题与管理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xx, 23 (5):87-89.

  [20]陈仲常.高校人力资本特征及激励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 8 (1):123-124.

  [21]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34-36.

  [22]任润竭.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与计量[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xx, (11): 147.

  [23] 徐文奎.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xx, (2 ): 103-104.

  [24] 周占文 主编. 《人力资源管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xx

  [25] 陈刚 吴焕明著. 《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xx

  [26] 施必善编著. 《人力经理必做的100件事》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xx

人力资源论文7

  一、人力资源信息化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工作节奏也逐渐加快,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已经适应不了当今时代的需求。近几年企业竞争加剧,国内人力资源下降,相关立法逐渐加强,国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逐步提高。并且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可以简化工作步骤,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快速、准确、海量存储的特点,有效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以及企业、单位的竞争力和适应力。此外,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还缩短了各级员工的反馈时间,最终将转变组织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大大提高了组织的.反应灵敏度。

  二、相关问题及对策

  (一)人力资源部门问题。

  (1)分析: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不仅需要软件技术的支持,也需要有专业人员实际操作。但是由于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许多企业、单位都缺乏相应的从业人员,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导致实际的推广进程十分缓慢。

  (2)对策:企业、单位要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要认识到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树立现代人力资源观,将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培养自己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加强宣传培训,比如企业、单位可以定期安排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专业素质,并且在工作中支持创新和改革,推动企业的发展。此外,还要注意建立完善的竞聘制度和考核制度,促进企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和有效合作,实行择优上岗制度,按劳定酬。

  (二)人力资源组织与调整的问题。

  (1)分析:如果实行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必将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这就带来减员增效与机构人员重组优化的问题。这两方面触及了从业人员的利益,涉及到薪酬、工作环境等许多方面,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处理不好会很难推行新政策。

  (2)对策:实际推行之前,企业、单位要做到适当宣传,改变从业人员的传统思想。制定恰当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做到合理用人、合理分配。如可采用择优上岗的用人制度,实行流动上岗,通过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选择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员工。对于未能上岗的员工,企业、单位也要给予适当照顾,防止产生抵制心理。

人力资源论文8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现代经济告诉发展的条件下企业如何进一步发展的研究背景,从管理学的角度对国内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进行改革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必要性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具体对策,为规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合理有序的向前发展,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为其指明了前行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0.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外国资本以及大批外国企业疯狂的涌进中国,并凭借其充足的资金、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大范围的占领国内市场,极大的冲击了国内的中小型乃至大型企业的发展状况,遏制了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改善企业当前发展的不利局面,在资金、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落后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只能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效率,发挥人的最大作用,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保证企业生存和进一步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如今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中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学上强调,资源是有限的,而管理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尽可能发挥其本身应有的最大作用,从而获取最大价值。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提出就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为目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由西方的'经济学家提出,并在西方实行几十年,取得了很好的实施效果。而我国实施较晚,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探索我国才开始推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目前,我国主要广泛实施“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仍然忽略了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尤其是没有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导致企业内部管理不善,管理结构混乱,工作效率极低。为此,本文以实证分析为研究方法,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现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

  1. 国内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主要广泛实施“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如联想、海尔以及长虹等大型企业,都采用了此类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推动了企业的发展。虽然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1过分的以企业管理者为中心,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忽视了“人力资源”

  我国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主要以企业管理者(主要是公司内部高层人员)为主导的,决策和管理过于个人情感化,类似于人才选拔、员工职位的升降等一系列工作,大部分是以自身的切身利益为基础,凭借个人的喜好做出相应的决策,导致了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降低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进程。

  1.2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结构,且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过于空洞,缺乏具体落实措施

  目前,大部分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结构,所制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过于书面化、空洞化,缺乏一系列具体落实的措施,以及真正的可行性。而且,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只是挂在墙上,并没有真正实施,导致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呈现出“挂羊头,卖狗肉”的局面

  2.改革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2.1 改革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可以进一步完善“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更加重视员工的需求,把握员工的心态,以实现以人为本,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2改革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改革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发挥员工(即人力资源)的最大作用,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保证企业生存和进一步发展。

  3. 完善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具体对策

  3.1坚持以企业员工为中心,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心态的把握

  我国企业应该加大对企业员工的重视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从员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尽可能的把握“人力资源”的心态,从而制定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如健全人事考核制度,让员工感觉到公平、公正的存在;明确工资和奖金的分配方式,并适时加以提高,以增强人们工作的热情以及积极性;经常组织员工培训,从而满足员工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

  3.2健全人力资源模式的相关机制,制定具体有效的管理方针,进行理性化管理

  企业应该明确各部门责任,健全人力资源模式的相关机制,制定一系列规范、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努力用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对员工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并且,要采用科学的用人机制,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理性化管理。

  4.结论

  目前,我国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完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但由于其本身的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再加上我国企业的管理发展不充分,缺乏创新的意识和现金的管理经验(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无法为该项工作提供一个研究基础,所以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完善工作,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因此,我国的企业要加强对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完善工作的重视,加大对该项工作的技术支持与投资力度,从而为企业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提高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海燕.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xx(21).

  【2】魏宝兰.基于职业锚理论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中国商贸.20xx(06).

  【3】张炳申.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9).

  【4】孙福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ABC[M].改革与战略.20xx(12).

  【5】曹细玉. 知识型企业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M].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xx(05).

  【6】何朋.张明铭.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模式的探讨[M]. 商场现代化.20xx(08).

人力资源论文9

  1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科学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实行人力资源规划是确保其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能促进其良性发展,并且对确保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是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为依据的一种规划。发展战略与经营规划并不是简单的单项关系,而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企业发展战略虽说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规划,但这种规划是需要与自身的人力资源状况这一变量结合作为考虑依据的。如果预测的人力资源规划无法满足战略所设定的目标,那么就要对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说,人力资源规划会反作用于企业战略的制定,使企业战略更加符合人力资源规划。二是人力资源规划能够帮助企业保持人员状况的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外部环境是复杂的,其经营规划、组织结构等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一般会伴随企业人员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此外,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也会随着人员的晋升、辞职、退休等发生数量上和结构上的变化。人力资源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具有特殊性,它的变化造成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性。要保证企业人员状况相对稳定,规避时滞性带来的风险,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就必须先一步了解这些潜在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所以,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保持人员状况相对稳定非常必要。三是人力资源规划对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具有明显作用。人力资源不仅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也增加一定的成本开支。如果企业在一定阶段拥有的人力资源远远超过需求,造成的不仅是人力资源的浪费,还会由此带来人工开支的增加,使企业效益下降。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可以将企业员工的数量和质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且也能为企业节省人工成本预算,创造更高的效益。四是人力资源规划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处于统领地位。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一项全局性工作。它的预测、分析、实施、评价等形成的数据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相对准确的信息和依据,确保了人力资源管理整个职能活动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

  2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确保人力资源供求综合

  平衡人力资源供求平衡是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目的。人力资源供求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人力资源供大于求;二是人力资源供不应求;三是人力资源总量平衡,结构不平衡。而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就是面对这种不平衡,制定相应的措施,实现供求平衡。当人力资源供大于求时,人力资源规划可以结合企业战略,采取裁员;自然减少与提前退休;减少员工工作时间,降低工资水平;工作分享;再培训;通过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吸收过剩人力资源的方法,对企业员工进行合理化安置,缓解人员过剩带来的企业经济压力。当人力资源供不应求时,人力资源规划可以采取加班、内部人员调动、制定有效的激励计划、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临时雇佣、外部招聘、非核心业务外包等方式,减缓组织人员短缺现象。当人力资源总量平衡,结构失衡时,人力资源规划则应一方面通过组织内部人员的合理流动,如晋升、平调、降职等,满足空缺岗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对过剩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其转移到人员短缺的岗位上。或者通过从组织外部招聘合适人员以补充相应的岗位需求,同时将冗余人员从组织中清除出去,进行组织内外人力资源流动,从而实现人员供需平衡。总之,人力资源规划就是根据企业业务战略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供求平衡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与实施,从而实现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最优配置。

  3人力资源规划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互匹配,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要时刻关注企业内外部形势的变化,通过环境分析,制定战略,积极预测,形成方案,再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实施,最后对一系列规划进行评价,从而确保规划科学有效。

  3.1环境分析是做好规划工作的前提

  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和评价是做好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的前提,是企业形成人力资源战略的基础。内部环境分析是对企业可能获得的资源(比如资金、技术、人才等)从数量上和质量上进行分析,明确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分析就是对企业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明确企业有哪些尚未开发的客户市场、技术革新和尚未被完全利用起来的人力资源等。并清晰认识到企业潜在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技术创新或者潜在的劳动力短缺等。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进一步明确企业拥有的优势及无法回避的问题,了解企业外部面临的生存机会以及存在的威胁,这样可以对人力资源规划进行更准确的定位、剖析与制定。

  3.2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是做好规划基础

  企业的业务战略不同,所采取的人力资源战略必然会存在差异。同时,人力资源战略的选择还受到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生命周期等因素的约束,故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有人力资源战略。组织对员工数量和素质的需求、组织岗位的工作分析、绩效考核、员工报酬、员工培训与开发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会随着组织结构不同而变化。比如,金字塔式结构的层级结构管理哲学是命令与控制,其拥有层级化的、清晰的晋升路径,具有清楚、详细的工作说明,会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技术培训,而最高管理者是信息的最终掌握者。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管理哲学是减少层级、工作丰富化、强调工作小组、给员工授权,其晋升路径是有限的,基本上是水平晋升,领导者与员工共同分担事业前程,其工作描述是概括性,在报酬上强调员工个人与工作小组的业绩,在培训上采取通用性和灵活性,组织工作小组之间实行信息共享。所以不同的组织结构对人力资源规划的要求是不同的。要做到有的放矢,必须充分融合企业的组织结构,还要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做出差异化调整。根据企业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生命周期特征的不同,人才使用方式也存差异,因此人力资源战略也应不同。

  3.3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预测是提高规划精准度的依据

  要提高人力资源规划的精准度,首先要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清楚的分析,再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对人力资源需求做出正确的预测,分析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状况与现在拥有的人力资源之间的差距,从而结合当前劳动力市场现状,确保提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质量、数量人力资源规划更加精准。

  3.4人力资源规划方案是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内容

  针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与发展预测中理想的人力资源状况存在的差距,需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在市场人力资源供不应求,企业员工短缺时,是采取外部招聘,还是在企业内部通过平调、培训、工作轮换、晋升等方式解决问题?在人力资源市场供大于求,企业员工过剩时,是实施人员裁减计划,还是通过其他渠道解决短期过剩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方案,确保企业人力资源做到缺可补,剩可减,实现人员的合理有效使用。

  3.5实施规划与评价控制是人力资源规划科学有效的抓手

  将制定的方案有效实施是人力资源规划的落脚点。在实施过程中,才会发现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才能促进方案的有效实施。随着时间的变化,预测的局限性会不断出现,使最初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追求的目标和要求出现相悖。要提升实施效果,针对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必须有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控制体系。这一体系应当包括:对关键点的选择;对评价与控制基准和原则的确定;对实际变化及变化趋势监测;对控制力和控制方法的选择。通过评价与控制体系,得到评价结果,再根据结果修正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中的偏差,这样才能最终保证人力资源规划的持续滚动发展。人力资源规划是个动态的工作过程。由于组织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存在,组织战略目标也会不断变化,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也要不断调整修正。所以要想发挥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必须密切关注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根据市场环境与企业实际情况,使人力资源规划时时与企业战略相匹配,从而确保企业在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的不断调整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什么是人力资源规划?[N].中国绿色时报,20xx-09-18(004).

  [2]田天民.如何制定人力资源规划[N].中国乡镇企业报,20xx-01-03(003).

  [3]扫描全球人力资源规划[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xx-05-28(002).

人力资源论文10

  1.人力资源的获取。

  人力资源管理的获取职能主要指的是人才的招聘。招聘就是在合适的时间为合适的岗位找到合适的人,一方面要求员工的技能与岗位相匹配,另一方面要求员工内在特质与企业文化相匹配。企业文化起着分界线的作用,它使不同的组织相互区别开来,同时也表达了员工对企业的一种认同感。企业文化分三个层次:一是物质层即企业名称、外观、产品等,表现在招聘工作上就是员工对企业产品甚至是小到制服的认同,如安利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其产品的认同;二是行为层即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风俗礼仪等;三是理念层即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观、职业道德以及精神风貌等的综合体现。传统的人才招聘往往只重视学历与品德而忽略文化价值因素,把这些所谓的标准件吸纳进企业后,再通过各种途径向这些人灌输公司的企业文化。事实证明软件的契合度比硬件要重要的多,特别是在跨国企业,跨文化的敏感度往往是能否成功融的重要因素。现如今的招聘工作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一方面是企业选择合适的员工,另一方面是员工寻找适合的企业。有调查显示,企业吸引员工的众多要素中排首位的不是薪酬也不是发展机会,而是企业招聘活动的本身,而企业招聘活动往往又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不同,招聘的途径和方式就不同,招聘对象也不同。人才招聘是执行企业文化的重要一步,直接影响其形成,有助于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渗透,很多企业已把招聘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关手段,也作为打造雇主品牌的重要步骤。

  2.人力资源的控制和激励。

  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东西,一个企业的文化,包罗在集体价值体系、信仰、行为规范、理想、迷信以及宗教礼仪之中。它们是激励人们产生效益和效果的源泉。人才竞争加剧,如何吸引和留住企业的核心人才,培养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激励他们不断创新奋斗,与企业共同成长,已成为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人力资源的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随着工作生活质量提高,员工不再仅仅追求工资、福利,而是对企业在各个方面所能满足自己日益增多的各种需求的程度越来越高、更全面化,文化的契合度也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企业文化使员工不仅仅注重自身利益,更考虑到企业的利益。进而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最终达到个人利益融合于企业利益,即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一体化是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企业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对文化行为主体产生激发、动员、鼓动、推进作用,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功能。

  3.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

  现今企业培训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培训的效率不高、效果不好,这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搞清楚哪些人需要接受培训。用杰克﹒韦尔奇的话说,既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又符合公司文化精神、价值标准的人可以提拔重用;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但其思维方式、价值观不符合公司文化价值和价值标准的人应该开除;而目前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但其思维方式、价值观符合公司文化精神和价值标准的人应该进行培训,创造发展机会。现代人力资源发展与培训的最终目的已经不局限于帮助员工提高其知识、技能和能力,以不断适应工作的需要,更是要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培养健全的人格,调和员工的信念和价值观,以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改变,为使员工能够接受新的观念,就须通过培训为其灌输新知识、新观念,以此来调和或改变其价值观,以帮助员工改善其工作态度并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以此来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以维持企业的不断发展。

  4.人力资源整合。

  人力资源整合是指依据战略与组织管理的调整,引导组织内各成员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朝同一方面靠近,对人力资源的使用达到最优配置,提高组织绩效的过程。人力资源的这一文化整合功能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尤其在发生兼并和重组阶段更为明显。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韩国、新加坡、巴西和中国香港的高级经理中75%以上的人都认为,留住人才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是企业特有的道德行为规范在群体中的内化,企业文化的整合是群体信念、行为方式的革命,是一个长期的艺术化的过程,是共同经历和体验的结果。我们知道HP和Compaq的并购案,最大的麻烦不是技术,不是产品,也不是市场,而是公司文化的融合。为了加强员工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反应与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必须进行跨文化培训,根据环境与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建立起企业强有力的独特文化及共同的经营观,而不是简单地套用企业原有的文化模式。

人力资源论文11

  1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不够完整。目前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的政策、管理理念、开发措施相对滞后,没有有效地纳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结构、专业人才结构,以及工人队伍能级结构存在不尽合理的现象。通过对既有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和工人队伍的分析发现,技术管理人员特别是一线技术人员较少;技术出身的专家较多,而既懂技术又精管理的专家相对较少;熟悉高速、重载、物流等高新技术,以及金融、财会、外贸、法律的人才相对比较短缺。在工人队伍方面,一线职工中多数为初级工,高级工人数较少,人员素质难以适应职责要求,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缺失,不能满足铁路运输企业经营活动的需要。

  (2)人力资源差异性管理体现不够。作为铁路运输企业,没有充分考虑到既有人才的类型、个性、素质状况、工作性质、需求特点,以及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等不同,进而采取相应的使用、激励、约束、开发等措施。主要体现在:一是针对现有职工和已有人才,缺乏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有的单位或部门在重视引进人才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内部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或培训,使部分职工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培训力度与运输生产需要存在差距。现有职工培训力度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方式单一,特别是随着高速铁路运输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现有职工综合素质不能满足要求。

  (3)人力资源管理的动态性特征不显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企业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呈现出动态性、变化性、复杂性、多元性等特点,特别是随着各大中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人才资源管理必然呈现出动态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但是,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现阶段还未及时调整人才政策和措施,加之铁路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造成人力资源新的结构性失调和铁路专业人才外流,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动态性管理与铁路运输企业发展不相适应。

  (4)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本性原则体现不够充分。铁路运输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把握人才的成长和需求规律的管理实践中,还没有真正形成重视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企业文化和浓厚氛围,在实施人性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

  2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2.1加强现有人力资本的统筹运营

  在人才资源开发的具体实践中,铁路运输企业应通过各种手段、各个环节的协同作用,系统性地发挥出人才系统的整体功能。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能为先、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加强对既有经营管理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工人队伍的构成分析,针对高速铁路先进设备运用、维护和运营人才的短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短缺,行政和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等问题,加强人才资源规划的战略性,制定出与企业长期效益相适应的政策措施,为职工成才创造条件。破除“论资排辈”的旧观念,积极制定和落实各项培养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各类人才放在重点工作岗位、重点工程项目,在一线经受锻炼,在实践中培育人才。

  (2)把人力资源作为资本来运营,承认以智力、技术为基础的人力资本应有的回报和地位,将人力资源开发与广纳人才放在战略位置。建立知识、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和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依照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确定人力资本的收入分配,赋予人力资源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人格尊严。

  2.2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差异性管理

  在人才资源开发中强调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承认人才的差异性,尊重职工的特点和个性,实施分类培养、区别对待、差异管理,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1)在加强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强现有人才培养,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做到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年龄层次、专业人员和技能人才的合理配置。制订年度、季度培训大纲,落实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各层次职工职业规划设计,明确培训目标,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在岗培训和技术交流,有计划地提升和更新职工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全员性、系统性、专业性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2)建立人才培养动态信息库,做好动态调查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培训策略。编写新教材,加大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特别是加强新技术、新设备培训的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最大程度上满足现场运输生产需要。

  2.3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动态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考核体系和动态激励办法,重业绩、重能力、重水平,把学历与能力、专业与专长、贡献与待遇结合起来,关注人才价值,最大限度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1)探索和建立以完善收入分配办法为中心的激励机制。提高职工的岗位待遇,健全以人为本的薪酬激励制度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形成多元、动态、配套、有效的薪酬激励体系,体现高才高薪、特才特薪的原则。对高层管理人员探索实行年薪制,根据职责、风险、经营业绩大小确定薪酬水平;对关键性管理、技术岗位和急需、短缺人才实行市场导向型的薪酬制度,薪酬标准与市场价位接轨,避免人才外流;对普通职工实行技能、工作导向型工资制度,做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积极探索知识、技术要素、管理资本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从而留住优秀人才和技术骨干。

  (2)从人才心理需求和人力资本特征出发,通过人才政策和措施的实施,综合运用环境激励、工作目标激励、职业荣誉感激励、信息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营造适宜的人才环境。

  2.4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

  (1)健全职工培训机制。加强职工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专项基金,鼓励职工参与教育,激发培训活力。通过在培训目标、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将培训目标由一次性上岗培训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转变,将培训内容由普及型、考核型向提高型、储备型转变,由单一型人才培训向复合型人才培训转变,由重视职工显能培训向重视潜能培训转变,从而改善铁路人力资源队伍结构构成,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加强人力资源的文化运营和开发力度,营造以人为本、促进人才成长的有利环境。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作用,增强人才对企业的情感归属和成就依托。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班子、学习型站段、学习型车间、学习型班组、学习型职工,倡导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培育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人才的荣誉感、使命感,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扁平化要求,体现人力资源的最大使用效果。

人力资源论文12

  摘要: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现如今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大数据应用可以对员工潜力发掘,优化企业组织架构,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互联网化,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本文针对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创新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价值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分析

  目前社会已经处于大数据时代,人们生活各个方面也受到大数据影响,尤其是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也是处于大数据时代,通过实际出现的数据进行绩效分析,对人力资源进行精确控制,绩效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直接关系员工自身实际收益。

  一、大数据时代对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影响分析

  1.对于员工自身的潜力发掘分析。对于人力绩效管理而言,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最为典型以及突出的作用便是能充分对员工价值进行发掘,这也是企业发展关键所在,然而针对员工潜力发掘工作来说,主要是对数据信息进行相应分析研究,对其内在的联系分析,对员工做出相应分析,对员工基本需求进行了解,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性,最终可以制定完善的绩效评估方法,将员工自身潜力充分发掘,对工作效率进行提高。2.对组织架构进行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要求企业具有完善合理的组织架构,所以通过对组织架构进行优化已经成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对组织架构优化的同时,大数据时代下也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比较好的针对组织架构做出完善,表现出较为理想扁平化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在整个过程中,对各种信息数据资源使用已经成为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重要体现。3.提高人才规划水平。对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来说,较为重要的一个目标便是充分对企业内部人才进行利用,发挥出自身积极作用。所以做好人才规划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发展中,人才规划对企业管理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企业进行人才规划,能保证企业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根据人员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才在企业发挥的效率,这也是大数据技术为企业人才资源提供的重要服务。4.大数据应用构建合理的人才数据管理方式。对于企业而言,进行人力资源的测评中,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使用分析,有效的替代了传统管理人员自身的`主观判断,提高考评的合理性以及公正性。通过采取云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支持,企业可以通过探寻数据之间存在的潜在关系,便可以快速的找到以及实现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方式,保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有效的摆脱一些繁琐的日常工作事物,根据战略的角度去对绩效管理方案进行改善,对企业人力资源效率进行提高,这样也有利于企业能够形成一个根据绩效作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文化,并且也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绩效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创新的对策分析

  1.必须要提高数据分析。针对于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而言去,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应用的价值,不仅仅需要针对具体的管理方式进行相应的研究,同时也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不断的提高数据信息的内容。通常情况下,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所涉及到的信息资源主要是包括了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是客观的基础数据。主要是针对目前企业运转中所涉及到的人力资源情况,需要根据不同人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最好能够形成一个较为详细的个人简历,为后续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供使用。二是人力资源存在的变动前情况。主要是涉及到了企业人力资源招聘或者是重新分配等各个对于企业人力资源出现变化的内容做出相应调节,从而提高管理人员对企业岗位以及人员的了解,对管理效果进行提高。三是人力资源质量情况。企业中各个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贡献做出相应的分析,企业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此外也需要对数据调查给与重点关注。

  2.创新人力资源绩效措施分析。一是需要创新绩效考评方法。传统企业在进行绩效考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将会采取导向或者是结果导向等方式,对于这些方式而言,虽然是可以发挥出考评的作用,但是并不是完善的,所以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绩效考评工作必须要能够做到创新,采取综合性的绩效考评方法,具有着比较高的全面性以及可靠性。二是需要规范绩效考评指标。针对于绩效考评工作而言,在进行实施过程中具体指标体系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去提高考评合理性,这一点对于个各项数据信息的收集是存在着较为重要作用。三是需要合理的采用360度的考评方法。在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评的过程中,可以采取360度考评的方法,这种方法为一种全视角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利用可以提高其测评全面性以及系统性。此外这种绩效考评方法也是具有着较为突出便捷性以及同步性,借助于互联网进行分析,有效降低任务量。

  三、总结

  通过对上述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可以得出,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所表现出的新发展趋势以及增长点,特别是对于绩效的考评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而言,都是体现出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及价值,是值得相关管理人员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逐渐的去提高大数据应用的整体深度。

  参考文献:

  [1]王佳仁.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J].黑龙江科学,2016,(05):152~153.

  [2]高亚超.大数据时代安徽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6,(11):75~80.

  [3]贾建锋,唐贵瑶,李俊鹏,王文娟,单翔.高管胜任特征与战略导向的匹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5,(02):120~132.

人力资源论文13

  一、人才留用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分析

  企业人才留用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人力资源管理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长远地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招聘、甄选、考核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以带动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促使企业能够稳定、长远地发展,而留用机制则是企业为厂使员工能够留在企业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的机制,减少人才不必要的流失而建立的制度。所以留用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点组成部分。

  人才留用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下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减,作为企业之间竞争核心的人才,就希望能够在某一企业得到足够的尊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有健全的公司制度作为奋斗的重要保障,才能够安心在企业中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而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可能会出现址匕问题,对人才能力的发挥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人才留用机制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漏洞全部列举出来,并且作合理的处理,让人才能够感觉到自己在公司的利益有所保障,只有这种精神上的满足,员工才会拿出自己的全部热情来对待工作,对公司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人力资源管理为人才留用机制的建设奠定厂坚实的基础。人才留用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环节,是为避免人才的流失才设立的制度。但是从理论上讲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比人才留用管理机制的范围更广,所需的员工也多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可利用资源越多,那么给人才留用机制中所创造的空间越大。

  二、当前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法律是我国句个国民都该遵守的规则,企业在进行人才资源管理的时候,同样要以法律为准绳,虽然国家旱期已经在企业管理方面制定厂相关的法规,但最重要的是在实施的时候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只有执行力到位厂,法律对企业人才管理的作用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来。

  如今是市场经济时代,资金的投放和回笼过程就有可能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资产。只是在近几年新建立起来的企业,在资金方面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是企业资金的投放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只是因为新企业的经验还不够丰富,而且我国大部分行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不能让资金的投放起到积极的效果。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不够强大,不能条用足够的资金来用于人力资源的培训活动。

  人才选用的盲目性、不科学性。企业在选用人才时,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搞清楚企业到底需要了什么样的人才,再对应聘者进行筛选。有的企业对高学历者来者不拒,无论有没有能力,都会收入靡下,却没有将企业正真需要的人才收纳进来。高学历者不一定能适应企业所提供的岗位,如果觉得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这样下去,迟旱会造成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工作效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其次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现在的企业很少有能做到这一点的,导玫其在公司建立初期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

  三、只有建立了健全的人才留用机制才能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人才留用机制在建设的时候就秉着以员工为中心的理念,现在社会的人们对自身价值和尊严的实现都有很高的要求,只有保证留人机制能够切实发挥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就会有新的突破。最主要的一点是,领导要对人才进行重视,在工作之余多厂解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留用计划,给予表现优秀得员工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在企业当中存在的价值,此后他们在心理和精神上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会为企业尽心尽力的术献自己的才能,这样也能兑人才产生强大的感染力与号召力。现如今科技发展的速度如此之快,企业只有利用好科技技术才能够准确掌握市场的动态,才能制定相对完善的决策和制度,做到事半功倍,如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也会影响企业业务的发展以及阻碍经济效益的增长、人才的埋没。因此通过科技产品来提高留用机制的建设水平对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薪酬考核制度也是人才留用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就要完善人才留用机制,但由于人才市场的竞争压力非常大,所以目前企业只有丰富人才留用制度,才能够使人才留用机制起到一定的作用,而薪酬考核制度对于员工来说是人才留用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点,其对于人才留用机制有着 一定的促进作用,人才留用制度的建立目的就是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使员工能够安心为企业效力,避免人才流失,人才留用机制可以从制度的层面给人一种精神慰藉,但是凭精神上的慰藉很难保证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而薪酬考核制度的完善和切实的实施,才能使员工在物质上得到慰藉,这样才能使员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增强对人才的吸引。

  四、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支持企业长远发展必不可少的规划,将人才留用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采用换位思考、薪酬管理等措施,对于建设和完善人才留用机制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解决厂人才流失的问题,同时也解决厂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更为企业能够长远、稳定地发展奠定厂坚实的基础。

人力资源论文14

  研究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类别 管理(设计)

  论文题目 S研究所薪酬体系设计

  研究目的

  薪酬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向员工传达了在组织中什么是有价值的,并且为向员工支付报酬建立起了政策和程序。一个设计良好的薪酬体系直接与组织的战略规划相联系,从而使员工能够把他们的努力和行为集中到帮助组织在竞争环境生存和发展的方向上去。S研究所作为科学院下属的一个研究所,是高技能、高学历和高层次人才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目前共有各类工作人员1000多人,其中知识员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S研究所先后执行过以资历为中心、以岗位为中心的薪酬制度。20xx年~20xx年,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明确提出我国的科研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S研究所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目前已对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按国家统一的工资政策和标准进行了调整,但没有对绩效工资、津贴补贴、激励性薪酬(奖金)和福利等部分进行优化设计和调整,还没有形成完全体现以岗位绩效为中心的完整薪酬体系。本次研究主要从S研究所人员结构及特点入手,在借鉴国内外科研机构薪酬体系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S研究所实际从薪酬结构、岗位职务设计、岗位价值评价、岗位绩效考评和绩效奖励分配等方面对整个薪酬体系进行优化设计,以期形成一套符合研究所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潮流的完善薪酬体系。

  研究设计方案、预期结果 研究设计方案:

  本文以现代薪酬管理理论为指导,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坚持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S研究所为研究对象,结合该所的发展战略,在对该所旧有的薪酬体系的问题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规范、科学方法设计一套适合该企业目前发展状况的薪酬体系。研究设计详细思路还可见三级大纲(附后)

  预期结果:

  通过对国内外科研机构薪酬制度的对比分析并结合S研究所实际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该体系应该能体现足够的`内部公平性、激励性,并具有一定的外部竞争性。希望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该薪酬体系了解自己的薪酬具体与那些因素密切相关,从而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组织的价值倾向以及努力方向,同时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些参照和启发。

  所需条件和完成时间(附细化到三级目录的论文纲要) 常见所需条件为:(结合你的选题修改)

  1、获得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2、查阅相关的图书期刊资料,掌握薪酬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广泛阅读相关的实证研究案例;

  3、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对科学院相关的薪酬制度进行了解和熟悉;

  4、需要对本地区、本行业的薪酬水平进行调查;

  5、全面了解目标单位在薪酬体系方面的情况,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相关的书面调查或面谈,希望得到单位相关领导和员工的支持和帮助。

  附细化到三级目录的论文纲要:

  目 录

  第1章 引言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薪酬设计发展趋势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薪酬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科研机构薪酬体系比较分析

  2.1 薪酬相关概念

  2.1.1 薪酬概念

  2.1.2 薪酬体系设计的理论基础

  2.1.3 薪酬模式

  2.1.4 薪酬体系设计原则

  2.2 国内外国立科研机构薪酬体系比较分析

  2.2.1 各国国立科研机构的基本概况

  2.2.2 人员管理

  2.2.3 岗位管理

  2.2.4 绩效管理

  2.2.5 薪酬模式与结构

  2.2.6 福利与非经济性报酬

  第3章 S研究所现行薪酬体系分析

  3.1 S研究所概况

  3.1.1 S研究所的组织结构

  3.1.2 S研究所的人员结构

  3.2 S研究所薪酬体系诊断分析

  3.2.1 S研究所薪酬制度沿革及现状

  3.2.2 薪酬满意度调查

  3.2.3 S研究所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第4章 S研究所薪酬体系优化设计

  4.1 薪酬战略和薪酬体系优化设计目标

  4.1.1 薪酬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薪酬体系优化设计目标

  4.2 岗位分析与评价

  4.2.1 岗位分析

  4.2.2 岗位评价

  4.2.3 岗位管理制度

  4.3 薪酬市场调查

  4.4 薪酬体系设计

  4.4.1 薪酬结构设计

  4.4.2 经济性报酬设计

  4.4.2.1 基本工资

  4.4.2.2 津贴和补贴

  4.4.2.3 绩效工资

  4.4.2.4 福利

  4.4.3 非经济性报酬设计

  4.4.4 薪酬体系的管理

  第5章 S研究所薪酬体系的评价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人力资源论文15

  摘要:从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不难发现“人”的重要性。如何有效地对博物馆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博物馆事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为例,对博物馆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了探索,积极寻找博物馆人力资源管理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博物馆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措施

  博物馆的人力资源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在社会新形势下,从管理全局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 “人”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和管理,实现博物馆的有效竞争力。因此,“人才强馆、科技兴馆”的重大意义显得尤为突出,确保博物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完成。

  一、博物馆人力资源现状和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1.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人力资源现状

  以笔者所在馆为例,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业博物馆、中国伞业博物馆,以下简称“工美馆”)隶属于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下属的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承担着工艺美术展品和刀、剪、剑、扇、伞文物的征集、保护、管理、学术研究、行业交流以及展览活动和宣传教育等工作职责。

  建馆近4年来,工艺美术博物馆通过人员招聘、人才引进与培养使用,人才队伍得到了不断充实和加强,人才整体结构、水平得到了优化和提高,确保了博物馆各项工作发展的需要,并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完成了从筹建、建设、征集、保护、管理到研究等各项工作。博物馆共计接待市民游客500多万人次,较好地打造了平民化、专业性、国家级的博物馆群的良好环境,获得了多项市级及以上荣誉,大大提升了博物馆群的品牌力和影响力。

  目前在职职工30名,硕士研究生(硕士)8名,占26.67%;本科生22名,占73.33%,高级职称1名,占0.33%;中级职称9名,占30%,初级职称11名,占36.67%。35岁以下职工25名,占83.33%,35-45岁4名,占13.33%;50岁以上1名,占0.33%。文博专业毕业人员占20%。

  不难看出,当前工艺美术博物馆员工的特点是总体文化素质较高,人员较为年轻,但存在着文博专业人员较少、总体专业技术职称较低问题。近年来,作为博物馆的高层管理者,已经充分意识到具有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员工团队对提高博物馆服务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支创造型和知识型的人才队伍能给博物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广泛动员员工开展后学历继续教育。现在不少馆内员工已经通过或正在进行在职学历教育,以此来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职称和能力。

  2.当前博物馆管理面临的普遍问题

  笔者所在的博物馆属文化系统外的行业博物馆,且从事博物馆管理岗位工作时间不长,但在工作中了解及在对业界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后,对博物馆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思想观念陈旧,缺少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我国大多数博物馆归口在文化管理部门或宣传部门,基本上都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第二课堂实践基地,列入免费开放范畴,事业运转经费均由中央或地方财政予以保障,事业经费统一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集中支付。博物馆自身呈现出一种被管理状态,等、靠、要依赖政府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了一些博物馆难以推陈出新,在如何走向社会、如何充分利用博物馆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上没有自己的思路和创新,以至于许多地方的博物馆出现了门可罗雀的现象。加之博物馆的管理思想与方法难以激发员工积极的创造性与工作热情,长期以往,博物馆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很难开展工作,资源配置显混乱,闲散人员越来越多,出现了人力资源浪费严重的情况。

  (2)用人机制不灵活,奖惩机制不明

  由于博物馆在经费上一直是财政预算分配控制,因此,博物馆在人员招聘和人员调动进出上都按照事业单位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造成了一种只进不出的管理现象,同时,工作人员的流动性也较低。长此以往,博物馆内的一些员工自然养尊处优,贪图安逸的工作环境,养成不思进取、不求创新的习惯,缺乏一种职业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同时,博物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出现明显偏差,无论是待遇还是升迁上,博物馆首先考虑的是大多数人员的利益,从而导致工作优异出色的与工作一般的、工作积极的与工作散漫的人员待遇一致,对于表现良好者没有特殊的奖励政策,对于表现差的人员也不会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这样就严重打击了员工的工作激情,不思进取、满足现状的工作态度严重制约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3)博物馆之间缺乏沟通,学术氛围不足

  博物馆的变革趋势,是越来越把观众和社区市民作为博物馆人的使命和核心,这就需要我们博物馆人把社会需求和观众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不断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的提升,不断增强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各大博物馆之间交流仍甚少,员工之间也不能很好地进行相互的学习认识,闭门自守,缺乏积极创新与竞争意识。视野狭窄、氛围懒散、绩效较差是各大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今,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树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文化能够有效地过滤人们的知觉,是人们进行决策的基础,甚至可以影响整个组织行业的思想理念,决定工作执行的方向与办法。由此我们可以了解,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对于博物馆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上,能够起着加速博物馆组织发展的作用。

  二、提升博物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1.树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博物馆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方式往往会直接影响着员工的成长和决定着积极性的发挥。树立现代化的博物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首先就是将博物馆的管理模式由以“事”为中心转变到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上来。对于博物馆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全面地从脑力、体力、认识、情感等方面科学合理地进行挖掘,为博物馆发展战略提高可靠有效的人力保障。这就要求博物馆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对现代企业的管理进行认真的学习,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管理实践都要“取其精华”而用之。其次,要发展博物馆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这样能够迅速地建立博物馆工作人员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帮互助、上下关怀、融洽和谐地平等相处,促进工作人员的`健康发展,树立“主人翁”意识,共同为博物馆的良好发展出谋划策。让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文化软制度的力量,尊重吸纳优秀的人才,为博物馆打造一个良好的人才环境,主动地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做到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共享。 2.建立科学的人力体系与有效的激励制度

  人力资源是各大行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可以创造出超乎想象的物质财富,因此必须最大化地有效合理利用人力资源进行工作。对于博物馆的人力资源,首先要进行合理的人员调配,明确好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严禁出现人力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尤其是管理层面上,要合理地配置上下级管理人数,才能快速地开展博物馆工作。根据格兰丘纳斯著名的上下级关系理论,可知管理者与下属的人际关系呈几何增加,具体如表1所示。

  同时,在工作中要积极地引导员工的工作激情,创造条件逐步实行干部竞争上岗,增强员工的工作压力,迫使员工能主动深入研究,提高讲解、接待、展览以及安全等各项业务管理水平,为博物馆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管理人才,让内部人员能者居之,才能充分发挥其智慧和积极性为博物馆产出带来更大的效益。除此之外,还要随时关注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及时分析纠正,为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有效的绩效奖励分配制度来激发工作热忱,将考核、晋升、福利、奖惩有效地建立实施,充分地调用人力资源,诫勉或淘汰不合岗的人员,创造一个能够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为博物馆创造价值。

  3.创造融洽的工作氛围,宣传博物馆文化

  博物馆本身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种传统的历史文化。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是充分依托杭州的老字号产品,利用运河边的工业遗存建筑来保存并改造成博物馆,具有运河特色、杭州特征的博物馆群落。我们应在继承和发展这种文化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好这种文化,并融合组织文化,将该文化广泛传播并深入到每个人的观念和行为规范之中。博物馆可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各种培训、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对博物馆知识的认识,拓展视野,还可以整合员工的价值观,使其在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潜藏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加大博物馆宣传力度等方式来吸引社会和业界的注意,让博物馆与生活更贴近。对于博物馆内部工作人员,还可以实行岗位交流,让员工体验不同岗位的不同之处,增加对各岗位的认识,以此来促进员工间的相互尊重与交流,形成融洽的工作氛围。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是发展博物馆事业的有力保障,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来为博物馆创造更多的价值,让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接近,更加接地气。

  参考文献

  [1]盖勇,孙平.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结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xx:79

【人力资源论文】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论文02-28

人力资源论文07-05

(必备)人力资源论文07-09

人力资源论文总结07-08

人力资源员工培训论文03-12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论文03-12

人力资源论文15篇02-28

有关人力资源论文03-09

人力资源论文[经典15篇]08-02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