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论文?[经典]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论文?1
哲学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哲学的自身反思,即追究“哲学是什么”这样一个最具根本意义的问题。然而,“哲学是什么”与“哲学不是什么”是不可分割的,它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肯定就是否定,不从否定的角度弄清楚“哲学不是什么”,就不能从肯定的角度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是什么”的根据就存在于“哲学不是什么”之中。后者为前者划置了一条界线,在这个界线之外的不属于哲学研究的内容,在这个界线之中的才属于哲学研究的天地。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大都着重于前者的研究,而对于后者则较少关注,这就使得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难以深化和取得一些基本的共识。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本文拟对此作一反向提问,即对“哲学不是什么”展开专门的研讨,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哲学不是客观知识
一般知识与哲学智慧是有所不同的。无论是其研究对象还是其本质特征,二者都呈现出根本性的差异,将其混淆或者等同起来,就会犯张冠李戴、牛身马首的错误。
所谓知识,如果要给它下一个定义的话,即知识是被人们的生活实践所验证并被普遍认同的关于某个或某类事物性状的正确认识。 知识分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本质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对事物现象形态和存在属性的认识,例如,这朵玫瑰花是红的,这张桌子是方的,这种气味是香的等等,这样的句子就属于陈述句,其所反映的是关于个别事物外表现象及其可感属性的一种知识。因为不管是红的颜色、方的形状和香的气味,都可以为我们的感官所感知。所谓本质性知识,是对事物之内在本质关系的认识。例如,关于玫瑰花以及其他植物生长发育性质及其规律的知识,属于本质性的知识;关于如何制作一张桌子必须掌握的几何学基本原理亦属于本质性的知识。知识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其可以被人们的经验生活所检验,因而能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具有相对固定和标准的答案。1+1就等于2,不能说它等于3;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不能说等于160度,如此等等。
哲学智慧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这种知识是有所不同的。首先,哲学智慧所指向的不是某个事物或某类事物,而是具有无限性和终极性的对象,它要研究这些具有无限性和终极性对象的本质规律。例如,它要研究宇宙世界的本质规律,研究人的终极价值,研究最高的善即“至善”问题,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根源,等等。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哲学是研究最一般最普遍问题的学问,如什么是自由、平等、正义,什么是真、善、美等等。亦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哲学是研究一般存在即“存在之存在”的学问,而具体科学只是分别割取这个大存在的某一个部分进行研究。其次,哲学智慧的研究方法不可能是实证的方法,而只能是思辨的方法、抽象的方法。黑格尔曾经指出,哲学“它既不能从一门低级科学,例如数学那里借取方法,也不能听任内在直观的断言,或使用基于外在反思的推理。” 在他看来,哲学只能从“科学认识中运动着的内容的本性”中吸取和提炼自己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精神自身运动的方法即辩证法。而辩证法在形式上又表现为对思维自身的思辨的和抽象的方法。当然,这种思辨和抽象不是主观的、随意的,而是基于理性的,是建立在已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基础之上的。无疑,这种思辨的抽象的方法带有想象、猜测、探索的性质而难于实证。这就好比盲人摸象。在宇宙世界这个无限性的对象面前,我们都是探索中的盲人,因为我们永远也不可能一览无余地把整个宇宙世界尽收眼底,看清它的“庐山真面目”。我们只能像盲人一样地对这个“宇宙之象”进行摸索和猜测。然而,尽管我们看不到作为一个整体的“全象”,但却可以通过实践的探索获得某些零星和片断的认识,而在这些认识里又多少包含了关于宇宙世界的片面的真理。
再次,哲学智慧所得出的结论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多元的。如1+1=2,这是一个公认的数学公理,它的答案只有一个。但哲学智慧却与此不同。哲学的智慧可以表述为:1+1=3=4=5=6……。这就是说,对于哲学来说,1+1可以等于2,也可以等于3,也可以等于4,乃至有无限个答案。为什么说在哲学这里1+1可以等于3、等于4甚至无限呢?这就涉及到关于系统论的观点。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论的一般观点具有应用到其他学科甚至一切事物之上的普遍适用性,它的丰富的.原理、思想和见解已经为生物学、心理学、物理学以及社会科学等许多领域带来了更高的科学秩序和更深入的了解,因而系统论所提出的基本理论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种新型哲学,这种哲学可以称之为系统哲学。 在我国,最早对系统哲学展开具体和深入研究的是乌杰先生,他于1988年公开出版了《系统辩证论》,并主持创办了《系统辩证学学报》。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系统哲学作为哲学学科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已经得到学界的认可。
系统论有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就是“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这就是说,系统的属性并不是构成其要素的机械相加,当这些要素以一定的形式组合起来后就会突现出新的属性。比如,酸碱的中和反应,就是酸与碱二者发生溶合生成水与盐。水与盐作为新的第三者在酸与碱中是找不到的。在这里,1+1=3,而不是1+1=2。这当然是一个形象的方法,一个大致的比喻,不能将其作机械的理解。
对于一般的知识来说,1=1,不能等于2、等于3。但是,对于哲学智慧来说,1=2=3=4……,这就是辩证法。
何以1=2呢?这就是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学说以及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的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思想。黑格尔说:“一切事物本身都自在地是矛盾的。” 列宁说,所谓矛盾,就是“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 在一般常人的眼睛里面,看似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哲学家的眼睛里,一中却包含了二,即统一体中包含了阴阳矛盾对立面。所以,一可以等于二。
一还可以等于三。黑格尔说,一分为二在另外的意义上就是一分为三。一条向东的路和一条向西的路是同一条路,即是说,一条路包含了向东向西两个维度,实际上还有第三者,就是路本身;A既可以是+A,也可以是-A,A本身就是第三者。“所以某物本身就是那个应该被排除的第三者。”1还可以等于4。有的事物里面就包含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方位上,我们通常划分为东西南北,这就是一分为四;若划分为东西南北中,就是一分为五。古代将音乐区分为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所谓“五音相和”是也,这也是一分为五。现代音乐区分为1234567七个音阶,这就是一分为七。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是无限可分的,总之是一分为多,我们完全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具体划分。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哲学教科书以及各种哲学考试,却把哲学的观点当成了客观知识,变成了像数学和几何学一样的标准公式和一般公理。例如,无论是本科政治考试还是研究生的政治考试,其中哲学题目都被设计成打勾打圈的选择模型,只能按标准答案进行回答。“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动力,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等等,都成了不可更改的神圣教义。如此来念哲学智慧之经,当然也就与智慧风马牛不相及了。因此,对于哲学研究来说,一定要注意区分哲学智慧与客观知识的差别,不能把哲学智慧变质为客观知识,否则,哲学智慧就会向愚蠢、愚昧转化。
二、哲学不是经验常识
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特别强调感性经验对于人们认识的基础和源泉作用,认为“凡是存在于理性中的,没有不是先已存在于感性知觉中的”。这种观点无疑有其合理性。人的知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的头脑里所固有的,它归根结底源自于人的感性经验。
然而,即便是经验主义者,也认为人们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经验上,而应该超越经验常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水平。哲学属于人的理性认识的范畴,但是,哲学又与具体的实证的理性认识不同,它要阐明和揭示蕴涵于这些理性认识中的最普遍的本质和方法论原则,以便为人们的认识活动指明道路。
勿庸置疑,在日常生活的范围内,人们的经验知识十分管用。千百年来,人们依靠这些经验知识来进行生产和生活,并据此应付各种矛盾,似乎既管用,也够用。老百姓不一定要成为哲学家,而哲学家也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农夫或工匠等。例如,在古代,人们世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并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延续着前辈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他们“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易传·系辞下》),主要根据前辈传授的生活经验从事简单再生产。这样的生活他们过了几千年。即便对于一个科学家和哲学家来说,他们也大多依靠经验常识而生活。在现实中,即便是科学家和哲学家,也无需事事处处先进行一番科学或哲学的研究然后才开始行动,对于油盐酱酷茶、吃穿住用行这些日用伦常,人们大都按习惯常规行事,没有也不必作一番深入的探究。
但是,经验常识毕竟是有局限性的。它知其流而不知其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特别是其中往往渗透着一些保守落后的东西,呈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状态。而且,经验常识的视野也比较狭隘,对于更广范围的新鲜事物知之甚少,这也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因此,在现代,即使对于广大农民来说,经验常识也已经显得不够用了。
什么是论文?2
什么是责任?字典对它有两种解释,其一是“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既然是分内应该做的事,那么对一个人来说,责任就是天经地义的,你不能推卸,也推卸不掉的。人,只要你来到世间,上天就会赋予你一定的责任,你就必须履行你相应的那份责任。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一个人总是总是逃避自己应付的责任,那么,他就不能成其为人,或者说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因为逃避责任的人,已经丧失了作为人的最基本的人性和道德水准。
人,如果有了某种身份,相应的就应该承担起某种责任。而,作为人,谁会没有一种身份呢?那么,同学们你有一种什么样的身份呢?不言而喻,首先是学生。既然身份是学生,那么与你这种身份相应的责任就是读书学习。
同学们,既然你走进了二高分校的大门,你就必须担当起你的学习责任。这是个严肃而神圣的话题,同学们,你思考过它吗?你承担起了这份责任了吗?我敢肯定地说,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能理直气壮的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有的同学责任意识不够明晰,或者说,有的同学早就忘记了责任。具体来说,那就是,有的同学有着或重或轻的厌学情绪。例如,有的同学总是不想进教室,一进教室读书做题,就会觉得有点头痛。于是请假便有了最好的借口,这是一种变相的逃学;有的同学学习时敷衍塞责、支对应付;有的同学操场上龙腾虎跃,但一转入文化课学习就没精打采,昏昏欲睡;有的同学沉醉于武打言情、网络玄幻小说之中,一拿起教材就眉头紧皱、兴味索然;有的同学上课时酣然大睡,下课后精神亢奋;有点同学,置自己的学习于不顾,大办生日宴会,以酒会友;有的同学则整天整夜上网,甚至沾染上了赌博的恶习。上述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不尽如意而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同学们,俗谚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们当一天学生为何不读一天书呢?说真的,学习不是一桩非常轻松的事,但这是我们的责任。英国王子查尔斯曾说:“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可能不喜欢做,但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不喜欢读书,但又坚持着尽力去读,这就是一个学生有责任心的表现,如果你不喜欢读书,就干脆逃避读书,那你还配得上自己的学生身份吗?
《语文情》报纸“教女有方”一文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叫虹的女孩非常厌学。一天早晨起床后咳嗽不止,于是就趁机央求父亲那天不上学。当教师的父亲没有批评她,而给她讲了一段亲身经历的事情。父亲说:“那年我18岁,在一所小学任班主任,并教数学课。那天,天气异常炎热,我提前进了教室,想洒点水给教室降降温。推开教室见水已经洒过,教室后面四张并起的课桌上躺着一个女孩子。我听到女孩用微弱的`声音在说什么,我伏下身子,听到她在说:‘数学——数学——’我叫女孩的名字,她已经不能答应。我抱其她飞快地奔向医院,医生说是中暑,问题不大。女孩醒来后,我问她:‘你病了为什么还不回家休息?’她说:‘因为上午有数学课。’‘你喜欢数学课吗?不,我讨厌数学课,但我觉得父母挣钱很不容易的,我已经答应妈妈,每期都考满分,所以我不学不行。’”
父亲的故事使虹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责任,是每一个人都不能逃避的,不学不中呀!从此,这个故事就一直激励着虹,使她在16年的学习生涯中没缺过一节课。后来他顺利的拿到了硕士学位。
是呀,有多少学子就是在这种责任意识的驱使下,在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的呀!为了父母那焦灼的双眼,你必须去学习;为了老师那案牍劳形的身躯,你必须去学习;为了伟大的祖国强大,不再遭受大使馆被炸毁,飞机被撞落,轮船被无端拦截的屈辱,你必须学习。因为你是父母的儿女,你是老师的学生,你是祖国的公民。你的这些身份决定你必须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必须做好学习这一分内之事。如果一个人没有做好他分内之事,他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过失,受到相应的谴责,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追究责任。这是字典对责任一词所做的第二条解释。
责任是生命中的必修课,作为新时期的高中生,我们应该勇敢地担起学习这份责任,千万不能因推卸责任而令家庭、学校、社会去追究你的责任啊!
什么是论文?3
人们在生活和工作当中都讲究一个“信”字,朋友才会相信你。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就好比他失去了朋友,亲人。
妈妈从小就教育我要诚实守信,还常常吓唬我:“说谎的小孩要被狼吃哦!”。我现在知道妈妈在我小时候说这些故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让我讲诚信,做一个诚实的小孩子。
小时候的我不懂事,一次考试考砸了,害怕妈妈骂我,便把试卷藏在书柜顶上。妈妈在看电视,我藏好了后,可笑的是,我还傻乎乎的跑去跟妈妈说:“妈妈,妈妈!今天我们没有考试,我也没有考砸。”顿时妈妈的脸色就变了,狠狠地盯着我:“说实话,到底有没有考试啊!”我的小心脏碰碰直跳,但还是说谎:“没,没有……考。”
妈妈好像发觉了什么。第二天,她趁我上学后悄悄地在我的房间里疯狂地寻找。下午,我放学回到家:“妈妈,我回来……”看到妈妈严肃的坐在沙发上,面前正放在我藏好的试卷,我的声音便渐渐降低了,到没声儿了。我蹑手蹑脚的向妈妈走去,妈妈她用她那凶恶的眼神“秒杀”了我,我的泪水都想逃出我这个说谎的'小孩的眼眶,争先恐后地想跑到外面的世界玩玩儿。可妈妈什么话也说,只是指了指试卷便回了房间。后来一连几天妈妈都没有理我,没有管我。一直于我冷战。
然而我感到特别的惧怕,怕妈妈不要我这个没有诚信的小孩了,那我以后的生活可怎么活啊!又感到孤独,只有鼓起勇气向妈妈道歉,妈妈惬意的笑着拥抱着我。我便意识到了没有诚信的可怕。
要做人就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什么是论文?4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房地产行业,尤其是居住房问题,因为住房是人民生活的保障,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其发展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与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重大关系,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因此,上至国家,地方政府,下至居民,百姓都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动向,时刻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极大地牵动着国家及时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以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1998年后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住房消费观念发生变化,住房消费开始有效启动,房地产行业已经蓬勃发展起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1998-xx年这十年间,房地产行业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幅度,但由于xx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行业增长的幅度大为减弱。在经过xx年一年的调整后,房地产行业又呈现了比较好的景象,可是最近一向报道显示北京市由于房价过高,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买不起房子而纷纷离开,我们知道北京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离开势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上海亦是如此。因此,有效控制房价,保证房地产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拟合优度的方法研究上海房地产价格的分布形态;利用经讳度坐标画出房地产价格等值线,从而结合距离、商圈等信息研究房地产价格的空间分布特点;以收益还原法为基础,将野口悠纪雄在土地上的模型运用到房地产交易的整个过程,并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把市场供需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也考虑到模型中去。采用因子分析对供需指标进行处理,进而计算出泡沫程度。这些都旨在为政府有效控制房价提供建议,使房地产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1.2 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1.2.1 研究目的
本文分为两部分,对房地产价格分布和近几年发展走势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房地产发展的现状和特点;进一步地,根据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特点,把野口悠纪雄的地价泡沫模型应用于房地产市场,建立了符合上海特点的地价泡沫模型,从而计算出泡沫度。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实现为有效控制房价的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上海市房地产价格是如何分布的?(2)上海市房地产价格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3)影响上海市房价产价格的因素有哪些?(4)上海房地产的泡沫度到底有多大?
1. 2. 2 研究方法
为了保证本论文的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主要用到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定性分析的方法。在对上海房价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时,利用经综度坐标计算出房价距离中心地带的距离,从而分析距离市中心远近对房价的影响,并且结合商业圈对其价格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在研究上海房地产市场走势时,通过研究1994年-xx年住宅投资额、住房销售面积、存量房交易情况和住宅交易价格等指标的发展趋势进而分析未来房价的走势时也用到了定性分析的方法。
(2)定量分析的方法。在研究房地产价格分布时,用到了幂率拟合和拟合优度检验;
在研究房地产泡沫度时,通过建立房地产泡沫模型,从量化的角度来分析土地价格、人口增长率、建筑成本、cpi增长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等指标对于房价的波动影响,这些都用到了定量分析的方法。
1.3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如下创新点:
(1)本文的数据是一手的材料。本文的上海市房地产数据都来自各大房地产网站(安居客,搜房网等)的挂牌交易价格,其数据为自xx年5月开始到xx年7月截止的时间点数据。
(2)提出了我国房地产价格的一种新的分布形式。关于房价的幕律分布一般国外研究的比较多,国内来说相对较少,而且相对来说国外的房价大都很好的服从这一分布;本文把此种方法应用与中国房地产市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上海,并研究各个区的房价是否也服从这一分布形态。
(3)本文把野口悠纪雄的地价泡沫模型应用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并根据上海市房地产的特点,提出了房地产泡沫模型。我们根据房地产的建造成本、人工成本等加之合理的收益来确定房地产的基础价格,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房价提供参考,并根据实际价格与理论价格的'差从而计算泡沫程度。
1.4论文结构
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每个章节的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与论文研究相关的背景,研究房地产市场的目的和本文中研究房地产市场时用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也指出了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以便以后进一步研究时明确哪些方法可以借鉴,哪些内容需要改善。在本章节的最后介绍了本文撰写的大致框架结构。
第二章,与本文相关的理论和研究综述。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介绍了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研究房地产价格分布时用到了幂律分布的概念,幕律分布参数值的估计方法及其如何对其进行检验;在研究房价的空间分布时用到了一些空间经济学的知识;在研究房地产泡沫时涉及到了房地产泡沫的概念和相关检验房地产泡沫的方法,包括统计检验法,理论价格法和指标指示法。
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开始进入了实证研究部分。
第三章,对上海市房地产价格的分布进行实证研究。对上海市xx年7月的房价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上海的房价经检验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在某一个跳跃点之上服从幂律分布并且求出了幕律指数;我们再进一步对各个区的房价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发现上海各个区的房价也大致服从幂律分布,这也与我们的设想相一致,进一步的我们对上海市xx年5月的房价和xx年7月的房价进行比较,发现xx年各个区的均价均低于xx年的水平,说明政府对房价的调控一直没有松解,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这一部分中我们还研究了房价的空间分布特点,大致表现为以市中心向外环房价依次降低的特点,并结合商业圈对各个区的房价进行分析。
第四章,上海房价的发展走势。因为本文主要分析房地产市场中的住宅价格,因此本部分分析了近几年上海市住宅投资在总投资比重,上海市住宅梭工面积和销售面积以及上海市房价。分析发现自1994年-xx年上海市住宅投资额在总投资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1994年-xx年的住宅梭工面积和销售面积不断增加,自xx年后有所下降,近几年上海的房价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第五章,上海房地产泡沫模型和实证分析。本部分把野口悠纪雄的地价泡沫模型应用到房地产市场,并结合上海的房地产市场特点,提出了房地产泡沫模型。以居住房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量化的角度来分析土地价格、人口增长率、建筑成本、cpi增长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等指标对于房价的波动影响。以收益还原法为基础,建立房地产定价模型,并且考虑市场供需因素对房价的影响,从而计算房地产泡沫。本文还根据其他学者对房地产周期的划分,进一步对泡沫程度进行分析,并给出各年份的相关政策以便验证泡沫度划分的准确性。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展望。总结出全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并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提出意见与建议。
什么是论文?5
在论述选题问题时,我们首先应当把课题、论题、题目三个概念搞清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原因。这三者同属于某一学科中的学术问题,但又有所区别。首先,论题不同于课题。课题通常是指某一学科重大的科研项目,它的研究范围比论题大得多。比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一个大课题,其中包括许多论题,如精神文明的地位和作用,精神文明的内容和特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精神文明中的文化、教育、科学的发展,思想道德的建设,等等。其次,论题又不同于题目。题目是指论文的标题,它的研究范围一般比论题要小。比如作者选定的论题是研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就可以选择很多具体题目来写论文:《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外资企业中党组织的建设问题》、《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方针》、《思想政治工作要掌握人的思想规律》,等等。
正确而又合适的选题,对撰写毕业论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题,可以大体看出作者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水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选准了论题,就等于完成论文写作的一半,题目选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选题能够决定毕业论文的价值和效用
毕业论文的成果与价值,最终当然要由文章的最后完成和客观效用来评定。但选题对其有重要作用。选题不仅仅是给文章定个题目和简单地规定个范围,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过程,就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需要经过作者多方思索、互相比较、反复推敲、精心策划的一番努力。题目一经选定,也就表明作者头脑里已经大致形成了论文的轮廓。正如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所说:“能提出象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说它不容易,是因为提问题本身就需要研究;一个不研究某一行道的人,不可能提出某一行道的问题。也正因为要经过一个研究过程才能提出一个象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可以说,问题提得象样了,这篇论文的内容和价值也就很有几分了。这就是选题的重要性之所在。”(转引自《怎样写学术论文》王力、朱光潜等著,第59页)论文的选题有意义,写出来的论文才有价值,如果选定的题目毫无意义,即使花了很多的'功夫,文章的结构和语言也不错,也不会有什么积极的效果和作用,论文写作《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原因》。
一个好的毕业论文题目,能够提前对文章作出基本的估计。这是因为,在确定题目之前,作者总是先大量地接触、收集、整理和研究资料,从对资料的分析、选择中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直到定下题目。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客观事物或资料中所反映的对象与作者的思维运动不断发生冲撞,产生共鸣。正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使作者产生了认识上的思想火花和飞跃。这种飞跃必然包含着合理的成分,或者是自己的独到见解,或者是对已有结论的深化,或者是对不同观点的反驳,等等。总之,这种飞跃和思想火花对于将要着手写的毕业论文来讲,是重要的思想基础。如本书第十二章“毕业论文例文评析”中收入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作者周建平长期以来从事党政领导工作,先后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劳动人事局局长、县财税局局长等领导职务。在工作实践中,他深深体会到,领导干部担任的职务不同,工作岗位也要经常变动,乡镇工作管辖范围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一根针,下面干条线,样样都要管。担任县机关部门的领导,虽然职能相对比较单一,但线长点多范围广。作为主要领导,如何有效地领导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这里就有一个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大专毕业论文选题时,他在多方收集材料,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选择了抓工作重点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这一题目,取得了成功。
二、选题可以规划文章的方向、角度和规模,弥补知识储备的不足
我们在研究客观资料的过程中,随着资料的积累,思维的渐进深入,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纷至杏来,这期间所产生的思想火花和各种看法,对我们都是十分宝贵的。但它们尚处于分散的状态,还难以确定它们对论文主题是否有用和用处之大小。因此,对它们必须有一个选择、鉴别、归拢、集中的过程。从对个别事物的个别认识上升到对一般事物的共性认识,从对象的具体分析中寻找彼此间的差异和联系,从输入大脑的众多信息中提炼,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并使其确定下来。正是通过从个别到一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过程,使写作方向在作者的头脑中产生并逐渐明晰起来,毕业论文的着眼点、论证的角度以及大体的规模也初步有了一个轮廓。
什么是论文?6
“哇,好酷啊!”
“哇噻,酷毙了!”
今天,中学生言必谈酷:头染黄发,“野火烧不尽”,这是酷;身着奇装,如“北方的狼”,那叫酷;体刺纹身,如“动物世界”,也称酷;故作冷静,“沉默是金”,也夸酷;特立独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还说酷。
怪异是酷,沉默是酷,叛逆是酷。
酷是美感,酷是魅力,酷是形象。
且慢!立足小我来谈酷,只能是肤浅的酷;放眼时代来说酷,才会找到真正的酷。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法则;“能者上,庸者下”,这是社会法则。纵观世界,国与国的综合国力竞争正酣,多种社会形态的竞争正紧。回首国内,国有企业,减员;政府机关精简。“落后就要挨打”,这个竞争的'世界竞争的国家需要竞争能力,这个竞争的社会竞争的时代需要的是竞争意识;比知识积累比知识运用;比学习精神比学习方法比学习效果比学习效率比文化修养比道德修养,而这竞争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形成,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学时代的培养。
什么样的中学生真正叫酷?敢于竞争的中学生才叫酷。
“沉睡三天,睁开眼睛,发现这个世界很陌生。”——创新使这个时代日新月异:创建特区,古老渔村涅磐成繁华的现代城市;改革开放,文明古国焕发新的生机;一国两制,两个“儿子”回归祖国怀抱。创新是告别过去,创新是把握现在,创新是迎接未来。时代需要我们有创新的意识: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不盲从前人,不人云亦云;时代要求我们有创新的举措;要吸取新知,摸索新方法,要探索新路子,发表新见解。
什么样的中学生真正叫酷?有创新意识的中学生才叫酷。这时练就的创新意识是开启未来人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竞争是酷,创新是酷,与日俱进是酷。
酷是心理,酷是精神,酷是向前跨越。
这样的酷,你才会由衷地感叹:哇好酷啊!哇噻,酷毙了!
爱酷的中学生朋友,请你选择一条正确的追酷道路.
什么是论文?7
从前,我们在谈信息安全的时候,那个虚拟的世界仿佛与现实生活还隔着一排排的电脑屏幕。但是随着汽车这个传统的由人掌控的交通工具开始“自发”地选择行驶路线,随着汽车这个传统的封闭移动空间开始向外界发出互联的信号……信息安全从虚拟的世界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真实生活中。汽车智能化在试图更大限度解放驾驶者的手脚,为人类带来更大便利的同时,也悄然将许多未可知的不安全因素“安插”其中。这样的不安全因素怎样排除,现实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
20xx年的中国汽车论坛首次邀请了网络安全公司参与其中,奇虎360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个网络安全公司,两年前,360的业务范围扩展到了汽车信息安全领域。“汽车安全和我们之前做的电脑上的安全不一样。”奇虎360首席安全官谭晓生告诉记者,汽车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知识传导的过程,需要汽车安全知识和网络安全知识的融合,也就需要汽车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的互相扶持。
访谈实录
从互联网的安全产品到汽车产品安全
汽车纵横:与传统的安全防护相比,您认为汽车安全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谭晓生:汽车安全和我们之前做电脑上的安全不一样。以前在windows下做安全,windows是一个开放系统,做款杀毒软件装上去,电脑里的病毒、木马就能防住了,或者做一款防火墙,在一个企业的网络边界上装上去就安全了。像汽车之类的这种东西,比如家里的摄像头,或者手上戴的手环,能给手环装一个杀毒软件吗?能给家里的摄像头装一个杀毒软件吗?同样是安全问题,但是解决方法不一样。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从安全产品向产品安全转变。过去是希望用一些安全产品让某种应用能变得更加安全,让我的产品变得更加安全,今天是不一样的。今天这种产品就已经是和某种应用高度整合在一块了,我们把这种东西叫产品安全。
汽车纵横:怎样评价或者保证一辆汽车是信息安全的?
谭晓生:如果一辆车造出来的是相对安全的,那么这个车可被攻击的点就应该是比较少的。比如对Tbox、TSP系统的评估,就是希望装了Tbox的车在出厂的时候就已经通过了安全人员的检测。从方案设计阶段就开始设计如何能够减少被攻击的点,最后在实现的时候还有各种各样的编程规范,考虑怎样的编码不容易被外部攻击。造出来之后要经过评估,的确它的设计和制造的过程、生产的过程中遵从了这个规范。这些都得到了贯彻,没有遗漏下来的问题,经过评估之后认为这个产品是相对安全的,出来的时候才是比较坚固的产品。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有一个假设:即使今天我们评估认为它是安全的,它还不一定是绝对安全的,因为还有脆弱的点。我们过去因为认知的有限可能还不知道,在未来可能会接着去发现这些问题。这时候就变成了:我的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有没有安全问题,我要及时的知道;如果有别的人发现了这些问题,我有没有渠道能够及时的获悉。现在的汽车是实时联网的,这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我们能够随时知道这个车的运行状况。如果信息了解得足够细,我能知道这个汽车里面用户做了什么操作,或者攻击者做了什么操作。比如说试图打开车门这件事情。一般人使用钥匙打开车门是有一些行为特征的。如果他连续几百次尝试去打开一个车门,一直没打开,这事肯定不对。像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判定,有人试图用无线电攻击来开车门。再比如车在操作的时候是有一个操作的顺序的,如果有不同的顺序,或者过去一件事情几秒钟的操作,现在变成了好几秒,这可能就是机器攻击,而不是人的攻击。
如果让汽车实时和安全管理中心保持联络,不断地收集这些信息,我们是有机会能够发现这个车是正在被攻击的。甚至有可能有人已经攻击成功了,这时候我们通过信息探测有可能会知道我这个车已经被搞定了,这时候我们会考虑有没有机会通知车主现在不要开了,这个车已经沦陷了。如果还能够有远程发送指令的机会,可以让车子停止做非常危险的动作,避免出大的事情。
汽车纵横:你们平时是如何研究汽车的信息安全的?
谭晓生:在360差不多有一半的安全团队是我管的,其中有一个团队叫攻防实验室。攻防实验室有一些同事对汽车有天然的爱好,我就给他们买了一辆特斯拉,买了一辆国内的某款电动车。这些车在实验室里有时候是完整的车,有时候处于部件的状态。他们有的时候会把它拆掉来做一些研究。
在汽车这个领域,360攻防实验室过去做过一些比较有趣的事。20xx年7月份的时候我们在全球第一个破解了特斯拉。当时做到的是可以不用钥匙打开车门,以及不用钥匙把发动机点着。当时只公布了一个漏洞,因为第二漏洞实在比较严重,一直到特斯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之后我们才披露的。去年又破解了国内的一款电动车。
今年的成果是我们成功实现了对于毫米波雷达和对超声波雷达的欺骗。因为现在自动驾驶依赖于各种传感器,其中包括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自动驾驶汽车是通过雷达来探测障碍物的,要欺骗它可以让障碍物消失,或者突然的造出一个障碍物。这样就会造成汽车冲着障碍物冲过去,或者突然来一个急刹车。
汽车纵横:这个攻防实验室是专门是查找安全方面的漏洞的吗?
谭晓生:对。攻防实验室做的范围很广,它不仅仅破解汽车,还破解其他很多东西——洗衣机、家庭摄像头、九阳豆浆机之类的。基本上能拿到手里的.、能够联网的智能硬件逮什么破什么。
汽车纵横:会提出应对方案吗?比如说你这方面有漏洞,我可以帮助你修补这个漏洞?
谭晓生:没错。“破”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去“防”。做安全研究和做攻击的网客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研究的目的最终是找出问题,然后研究要怎么做这个问题就不会再出现了。比如我们破了特斯拉的漏洞,破了别的什么汽车漏洞也都会告诉车厂我发现的问题是什么,怎么样改进就能够避开这个问题。找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车企与信息安全公司的合作已经开始
汽车纵横:你们和车厂是怎么开始合作的?
谭晓生:刚开始的时候车厂根本不愿意和我们合作。刚开始车厂就说“我没问题”,包括特斯拉的也是,就说我的车挺安全的。但是搞安全的人都有点“不信邪”,在我们的眼里一切东西都是可以被破解的。因为我们今天用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天然具有脆弱性,它就是有缺陷,有可以被黑的点。所以在我们的理念里,没有绝对安全的东西,只是你现在有没有发现从什么地方攻击它。
如果放在两年前,汽车企业真的是不承认它自己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的,但是随着特斯拉被破解,以及去年年初美国的两个网客破解了吉普、克莱斯勒自由光。这些事情的发生让汽车企业开始承认车联网、信息系统有可能会有问题。所以,现在我们真正看到的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状态,车厂在和安全企业、安全研究人员开展合作。
现在的合作大家都是真的走上这种官方合作的路上了,我们其实已经与多家企业签了战略合作协议。有一些安全评估的项目正在做,不止一个车厂的TSP,这些系统的安全评估我们也在帮着在做。而且在和汽车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内部对安全这个事情真的是重视起来了,有时甚至重视的程度比我们认为应该要有的程度还要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汽车纵横:去年7月份的时候360跟上汽开始合作,还有没有跟其它车企的合作?进展情况如何?
谭晓生:去年的时候跟上汽是有过接触。像长安汽车,现在的长城等,还有一些在进行中的。拿长安做例子。长安汽车的车联网的安全评估是我的团队做的,长安的整个汽车电商平台的安全顾问咨询服务、安全评估是我们做的,电商平台上线的时候整个的安全运行维护也是我们和长安的安全团队一起做的。我的团队有人安营扎寨在那里提供这些服务。
汽车纵横:基于您刚才说的汽车安全,安全公司能为汽车企业提供哪些这方面的业务服务?
谭晓生:第一、安全的顾问咨询服务。就是从安全防护这个角度讲,你的车辆的体系结构该是什么样的。从组织的结构到技术的结构,车企在这方面掌握的东西可能会比较传统一些,大多是面向通用的信息系统安全的。但是针对汽车的安全有一些特性的东西,我们在这方面有研究,所以可以给车企提供一些建议。
第二、安全设计的指导。硬件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什么样的问题,固件升级机制该考虑什么样的问题,软件写代码的时候有哪些安全编码规范是要遵照的。这些东西我们可以给出一些具体的指南。这个过程之中我们还可以阶段性的帮车企进行审核。
第三、原型出来之后,做黑核、白核测试,做评估。最典型的就是给车厂做Tbox、Tsp的评估。从整个系统的角度来看不仅仅是各个部件的评估,做系统级的安全评估,还要给客户制订安全运营的规划。因为车联网的系统出来了之后,不断有车装了这套系统,我们就可以实时的知道这些车的状况,这时需要收集特定的数据,分析数据,为数据的收集和计算就要有一套技术架构、一套运营体系。
目前是走到这一步。因为根据这个产业的发展状况目前也只能走到这。
汽车纵横:如果再往后发展应该是什么方向?
谭晓生:再往后面有可能会做一些联合的安全运营之类的事情。但最后肯定应该是车企为主,安全公司在这里面可以给车企提供一些技术支持,甚至可能派出一些人员支持。
这个产业的发展其实需要一个知识传导的过程,应该是汽车的安全知识和网络的安全知识两者之间的融合。对搞信息安全的人来讲,汽车里面的信号如果出现了某种特殊的序列,这种序列到底正常还是不正常,一般搞信息安全的人刚开始真是不知道的,但是搞汽车的人可能一看就明白。
融合,是互联网与汽车行业未来的理想状态
汽车纵横:您对现在的互联网企业造车怎么看?
谭晓生:互联网企业直接造车这个路子我个人不太认同,互联网企业是有一些新的思想,有一些技术,但是传统的汽车制造工业上百年的积累,里面的学问是很深的,有很高的壁垒。我并不觉得互联网自己冲出去就能造一辆很好的车。特斯拉最后其实是从传统汽车工业搞了非常多的人搞这些东西,我认为不管将来谁在资本上占优势,都会是一种融合的状态,是汽车加上了互联网的一些思想、一些服务。最后车会变成高度联网的智能设备,这个设备给人提供交通运输服务——我从A地到B地,我选择可以承受的某种价格的服务。
这个融合的东西将来是互联网公司运营,还是一个传统车企运营的,我觉得最后更多的就是一个资本游戏了。
汽车纵横:所以360没有造车的计划?
谭晓生:至少360到现在为止没有想去造汽车。其实每个公司对自己都有一个定位。360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安全公司,我们的人,这些人的思维方式、技术、技能、特长等都是围绕信息安全的。
今天我们面对着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过去的硬件现在都要能够联网带智能了,这就带来了很多新的安全问题。于是我们面临着一个选择,这部分的安全碰还是不碰?我们是仅仅做好windows、安卓、IOS上的安全问题就好,还是要扩展到一个新的领域?这个发展趋势其实两三年我们就看到了,当时的决策是什么呢。我们之前的使命是“让网民安全上网”,现在已经把slogan改成了“为爱守护”。
我们还是做安全保障的,只不过今天人们的生活变了,不仅仅是过去的打开笔记本、打开台式机去上网,甚至也不是拿个Ipad、手机去上网,现在身边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是联网的。面对种种新的安全威胁,作为一家安全公司我们觉得这个是我们应该要去解决的问题。那么汽车也都联网了,对汽车的攻击这件事情也变成了现实,这时候我们就业务也扩展到汽车安全领域。
刚才讲的在汽车安全上可以做的一些事情,在过去正好是在我们做其他领域的信息安全的时候是有积淀的。现在有了大数据能力,我们有了在windows电脑、安卓等等上面收集信息、判断异常的能力,过去做过很多这样的算法。这些东西挪在汽车安全使用的话,这就是一个跨界。这个时候更多的是要和车企合作,比如Tbox、TSP里面汽车控制的逻辑他们是专家,我们不是专家。我也没必要让我的人再花若干年学会汽车里面的那套东西。正好对车企有改进车联网安全的诉求,然后我们有在安全上过去的一些知识、经验,双方跨界做结合,共同去解决汽车安全问题,这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况。
汽车纵横:您认为360跟其他安全公司相比优势是什么?
谭晓生:汽车面临着安全问题,想来做汽车安全的人必然很多,最终差别哪里?
第一、专业的人。在搞安全、搞技术这方面,在现在这个阶段第一拼的是人。有没有够聪明、脑袋长的又适合思考安全问题的,对汽车本身又有热情的人。这个世界上的聪明人里面只有一小部分人是适合搞安全问题的。这一部分搞安全问题的人又只有一部分对汽车感兴趣。能不能抓住这帮人,让他们在这个事上做下去,这就是重要的一点,我比较运气手下有这样的人,而且还不只一个。我有一个小组是对汽车感兴趣的。汽车安全搞起来不是我下达的任务,是他们原来就喜欢搞汽车,就喜欢玩车,我们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条件而已。
第二、搞汽车安全的技术,最终会用一些什么样的新的不同的视角打进去。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把一辆车拆了,找出来车里面的漏洞去攻击,这只是第一个层面的。还要看在这个层面之上有没有办法超出这种方法去搞更多的东西,包括把车看成一个实时联网的东西,基于车里面各种用户的行为和车子的控制行为去找出里面的异常。那这个需要什么?一数据收集。二、数据存储和足够的计算能力。这就是基于大数据的异常检测。这个东西我的团队干了好几年,在这方面我们是有积累的。去年我们发了海量化报告,这个报告的背后是海量数据的演算,数据量是以千亿为单位的。多少千亿的数据进行某种算法的计算,在里面找出某种特征,某种异常的行为,这些是我们的一个特长。
汽车纵横:360会专门成立一个子公司去做汽车的内容吗?有这个打算吗?
谭晓生:不会专门成立一个子公司。要成立子公司就意味着这个公司对自己的PML负责,它要挣钱。汽车安全现在这个阶段来说,我们觉得是不是能够直接的去挣钱是第二位考虑的东西。还有一问题,汽车安全仅仅是一个安全研究小组这点人能解决的问题?不是的。比如说大数据的处理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这里面其实是共享的一些技术,这个时候不只一支团队在里面。现在在做汽车安全研究里面也是这样的,有对嵌入式系统感兴趣的,有搞web,有搞大数据的,安全咨询方面有一些人是关于组织保障的,等等,这些东西的联合才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所以短时间不会再考虑单独成立公司。
汽车纵横:在传统汽车领域,国内外车企的技术差距经常被谈起。那么在智能化技术这个新的刚刚起步的领域,您认为国内的汽车和国外的汽车相比存在差距吗?
谭晓生:我觉得还是有差距的。我定了一辆特斯拉的modelx,可以选配自动驾驶模块。我也试乘过国内一些车厂做的自动驾驶,觉得技术上还是有差距的,还需要一些时间改进。国内的智能汽车只能说能够见到了,也能够开了,但是离特斯拉做到的水平还是有差距的。
无人驾驶技术成熟还要等5到10年
汽车纵横:之前我们在谈网络安全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虚拟的世界,未来的一些像设备、车也好越来越趋向网络化,虚拟的环境安全就开始走到现实的生活当中了。您觉得这个发展方向是会给人带哪些不安全的因素?这项技术的发展是好还是不好的呢?
谭晓生: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是社会进步,无所谓好坏,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包括道德标准、价值观都会变。今天,会不会因为信息世界的安全给物理世界带来危害,这个问题是存在的,这是新问题。我觉得社会前进的脚步是停不下来的,因为人是最需要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因为人其实是非常懒的,他如果能够再少工作一点时间,更多的happy,他就不会愿意去做那么多的事情。现在的自动化等等这些东西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的。
随之带来的安全威胁的确是有,但是从来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人在这种时候我相信他会取更方便、更便捷、更便宜的东西。这时候所谓的脏活、累活,安全之类的事情最后是会被得到解决的。有这个巨大的需求推动,如果让汽车变得极不安全,自动驾驶这个事无从谈起,这种事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安全攻防是一个动态平衡,如果作恶者多,也会冲出来一堆正义的人试图把这个作恶的人按住。最终还是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
汽车纵横:现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或者标准。从互联网的角度,信息安全的角度看,您认为车企做好自动驾驶的标准应该是什么,或者说准入的门坎应该是多高?
谭晓生:从大趋势来讲,法律法规会一定程度地滞后于技术的进步,但是最终法律法规会被改变。互联网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互联网管理制度往往是滞后于产后实践的。不管从美国,还是中国其实都是采用了相对比较宽容的态度,允许技术先行。比如uber、滴滴打车之类的,一开始就是和产业的管理制度是不符合的,严格来说是违法的。在产业在发展的时候,官员们在这方面还是网开一面的,给了产业创新的机会。在自动驾驶领域我觉得也肯定会是这种情况,将来这方面应该逐渐会开放的。
汽车纵横:你认为无人驾驶技术会在什么时间比较成熟,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也能够去享受这样的服务呢?
谭晓生:我认为,一个是要看法律法规,它要允许这个东西真正上路,这个是法律法规范围内,这个时间其实变数很大。但真正的技术成熟,我个人觉得可能在未来的5到10年应该会很成熟。
其实如果我们不惜成本可以做到无人驾驶。激光雷达、各种高端传感器安上去,在车里面放几块强力的CPO和GPO,这种情况下车里面的计算量会很大,也不考虑联网时的网络流量用多少,背后可以连一个处理能力巨大的云计算中心。这时候自动驾驶就能做到比较好的水平。
现在之所以是这样的状况,是因为要考虑平衡。比如说用双目摄象头而不用激光雷达是考虑成本,但是用双目摄象头的时候对于高线、对于冰雪路面的判断能力就没有激光雷达好。还有计算能力,现在的车里面不太可能有非常强力的GPO,只能拿一个比较小的CPU做,这时候算法就要优化。汽车工业其实一直都面临这个问题:控制成本。5到10年的时间,我觉得应该能够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了。
什么是论文?8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顾新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论文是在顾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顾教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让我终身受益。
在学习期间,李青山教授、霍秋艳副教授、郑有才副教授、刘惠副教授等各位老师,他们不仅以精湛的专业知识给我们授业解惑,也在治学态度、事业追求、人格修养等方面给予了我谆谆教诲,这些教益必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踏实勤勉、执着进取。
在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软件学院的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生活条件,在此对给我们提供帮助的学院领导、教职员工表示衷心感谢!
最后,衷心感谢为评阅本论文而付出宝贵时间和辛勤劳动的专家和教授们。谢谢你们!
什么是论文?9
中国人为什么易于欣赏接受梵高
现代绘画天马行空的表达方式并不是人人都能轻易看懂和接受。而被称为“现存社会秩序的陌路人,宣泄原始冲动的自虐者,精神人格扭曲的偏执狂”的梵·高,似乎更易被中国人理解和欣赏。这与中国 “疯癫痴狂”的艺术传统有关,比如明代书画家徐渭,这样的狂放不羁似乎才是真正的艺术创作状态。梵·高:用色彩宣泄苦难生命里的激情1890年7月末,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放弃了精神病院的治疗,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奥维尔小镇对自己扣动了扳机,时年37岁。在他生命的最后数年中,梵·高饱受精神疾患的困扰,他打伤了朋友,割掉了自己的耳朵,狂躁混乱的幻听、幻觉一直如影随形。在文森特短短的10年艺术生涯里,他日以继夜地进行写生创作,画了800多幅油画和几乎数量相当的素描。
梵·高最令人膜拜的艺术成就———色彩,却是在他生命的最后4年中才明亮起来。如《向日葵》《星夜》这样的名作,色彩强烈绚烂、激情洋溢,正是创作于这急剧燃烧生命的最后时刻。在此之前,西方艺术史上从未有人像梵·高这样歇斯底里地坦露过自我。西方古典绘画自早期文艺复兴以来,逐渐形成了高度发达的视觉再现体系,在平面的墙壁、木板、画布、纸等材料上,艺术家能够把立体的自然造物表现得栩栩如生,完美地蛊惑人们的眼睛。但艺术的内容却始终无法离开为教会、贵族等赞助人服务的范畴,待艺术沙龙、展览市场兴起后,又难以忽视审查制度、商业经济的约束,艺术家的自我被压抑得十分渺小。巴洛克时代的伦勃朗曾用自画像含蓄地表露过自我,却不似梵·高般疯狂彻底;贝尔尼尼的传奇雕塑《圣·特雷莎的沉迷》也曾用坚硬的大理石展示过修女特雷莎在幻觉中的爱欲与痴狂,然而这种神秘却归属上帝。
直到梵·高横空出世,观者直面的是各种形态的线性笔触扭曲纠结,是非自然的主观色彩夸张浓烈,是艺术家充满个性的主观情志在热烈迸发!中国艺术传统追崇“疯癫痴狂”一般人似乎已经习惯于现代绘画作品的“看不懂”,甚而谓之“瞠目结舌”。相较严谨而敏感的保罗·塞尚,多变而理智的巴勃罗·毕加索,中国人似乎更容易欣赏接受梵·高的作品。
这恐怕与中国的艺术传统有关,“疯癫痴狂”的状态本身就是中国艺术创作中一种源远流长的追求。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即使是儒家,对狂人隐者也保持着尊重。而道家思想则更为推崇这种狂放不羁,并视之为真正的艺术创作状态。以“疯癫痴狂”之号而闻名的中国艺术家可谓络绎不绝。
唐代草书之圣张旭常醉后纵笔,号呼狂走,“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北宋书法名家米芾,因酷爱奇石,拜石头为兄,举止癫狂,人称“米癫”;南宋宫廷画家梁楷,参禅饮酒,放浪形骸,擅长写意画,笔墨粗率,简单传神,谓其自号“梁风(疯)子”;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晚年浪迹江湖,痴迷山川美景,“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人云“黄大痴”……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梵高名作:现身全球最大艺博会 TEFAF期待中国(图)
TEFAF展览会上展出的瓷器
第22届欧洲艺术和古董展览会展品价值10亿美元
“来自中国内地的参观者多吗?”
“屈指可数,我们于去年在上海设立了中国代表处,就是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中国艺术家和收藏家来TEFAF。”
TEFAF(The European Fine Art and Antiques Fair,欧洲艺术和古董展览会),是全球最大规模、最有影响力的、以大师作品和古董为主的艺博盛会,市场上流通的17-20世纪初大师原作,有70%可以在TEFAF上看到;TEFAF,是全球,特别是欧洲收藏家、艺术经销商的大聚会,一直以来被视为“待售的博物馆”。3月12日,在仅对媒体和贵宾开放的预展上,执行主席、来自伦敦的东方古董收藏家本·简森(Ben Janssens)如此回答记者提问。
2500万凡·高之作占首位
于3月13日至22日在荷兰南部小城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第22届TEFAF吸引了来自世界15个国家的239个参展商,展出总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各自经典,包括欧洲各个时期的绘画、素描、版画、雕塑、古董、家具、瓷器、珠宝等。毕加索、莫奈、夏加尔、伦勃朗、贾格梅蒂、米罗、康定斯基等都在展览名册中。标价2500万欧元的凡·高作品《圣保罗医院的公园》是此次展品中售价最高之作,其他重要展品还包括迈克尔·史维特斯的油画《洗衣日》、卡米罗·毕沙罗的印象派作品《厄哈格尼的牧场》、安迪·沃霍尔《朋克头自画像系列》之一的《暗光自画像》(标价380万欧元)、公元前945-715年间埃及制造的阿蒙神铜像(标价290万欧元)、荷兰艺术家罗兰特·沙瓦瑞《黑骏马和马夫》(标价60万欧元)等。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马城艺博会,最早以绘画和古董两个独立博览会分别展出,直到1988年才正式“合二为一”启用“TEFAF”之名;1991年开始增设现当代艺术,之后一年珠宝也出现在博览会上。而今年,展会上又出现了摄影和设计专区。本·简森否认这样的改变是糟糕的经济形势所致:“展品的种类不断扩大,是与参展商和购买者的需求直接相关的。”他颇为坚决地表示,这是TEFAF的`推陈出新。
由155位国际专家组成的25个专业委员会保证了参展机构的高层次和参展艺术品的真实性和高品质,“我们是根据参展机构名望声誉、经营历史长短、经营作品的价值等各因素来严格考核参展资格。”本·简森介绍说。
蔡国强爆破画
85万欧元待售
至今没有来自中国内地的参展商参加过TEFAF,而前往TEFAF参观购买的中国面孔也绝对是“珍稀动物”。然而,以“经营中国货”进场的欧美参展商有14家之多。
中国古董必然是“座上客”,展会上有多个经营中国汉唐陶器、明清瓷器、清朝“外销画”等的参展商。
在现当代绘画作品方面,可以看到由瑞士参展商展出的中国三位王姓画家组合“3W”的作品《帝王堂会》、由美国纽约展商展出的中国实验艺术家谷文达的“水墨伪文字”作品。蔡国强纸上火药爆破作品《春秋云烟》由比利时某展商以85万欧元标价抛售。
“至今还没有任何中国收藏家、画廊或者收藏机构向我们提出参展申请。”本·简森在采访中表示,他不仅希望在明年会有来自中国内地的参展商,更期待TEFAF也能分享到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一匙羹”。
自2008年TEFAF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之后,就有首批中国内地人士来到TEFAF观摩,“我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中国收藏家、博物馆,因为我们这里有全球最有价值的古董和艺术品。”(发自马斯特里赫特)
"梦幻技术"向大师偷艺 中国动漫将请梵高"出山"
制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缺乏核心技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近年来在计算机图形学理论和算法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将成果付诸应用,更难。终于,它与上海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携手合作了,第一批可用、好用的软件工具正相继面世。
能不能让梵高创作一部动画电影?并非痴人说梦,借助电脑技术,梦想能成真。不久前,上海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北京的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携手,合作研发动漫影视制作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据悉,借用印象派画风创作的一部世博宣传片就将面世。
电脑“偷艺”大师
看看这些让人惊喜的创新技术吧,虽然还有待完善,但已经配得上“梦幻”二字。
先说梵高。
大师当然不可能重拾画笔,但电脑能学习他的画风。中科院自动化所的董未名博士给记者演示了这项名为“艺术风格绘制”的技术:先让电脑“看”一幅梵高名作《星月夜下的罗纳河》,再给它一张草原小屋照片。安装了特殊软件的电脑很快进入“创作状态”,照片渐渐变化,透出越来越浓的梵高味。董未名说,电脑的学习和模仿能力很强,利用某种特定算法,它将名画分解,找出纹理规律,然后“学以致用”加工照片。除了梵高,塞尚、修拉、诺尔德等近现代绘画大师名作的神韵,一一被“移植”到数码照片中。
“偷艺”大师的价值不难理解。以传统方式,动画片是一帧帧画出来的;引入新技术后,可以先用摄像机拍下实景,再将一帧一帧定格画面交给电脑加工,把直白的影像变成韵味十足的画面——这可望显著降低动画片制作成本,缩短周期,丰富艺术表现力。
“梦幻技术”不只“艺术风格绘制”一项。
利用“自然景物背景合成”技术,只要给它一小块草地的画面,电脑就会“造”出一大幅草原风景。整个过程并非“贴瓷砖”那样的简单复制,而是对局部画面做“智能拓展”,效果堪称天衣无缝。据介绍,这项技术能大大简化游戏背景画面的制作流程——几片枝叶就能拓展成森林,一方水景就能放大成茫茫大海。
另一项技术名为“暗环境下视觉系统感知效果模拟”。记者看到,一幅拍摄于白天的照片经电脑处理,被罩上了一层沉沉暮色。据介绍,效果之所以逼真,是因为这项技术周密考虑人的视网膜在弱光条件下的反应,对不同颜色的物体作了个性化的光谱重建——比起简单调节画面亮度的传统方法,显然先进得多。
成果怎样“落地”
新的动漫制作技术“复活了大师”,但让记者意外的是,这些技术本身也是经“抢救”被“复活”的。
中科院自动化所副所长徐波说,围绕动漫关键技术,他们所在国家相关科技计划支持下,在计算机图形学(CG)理论和算法的研发上取得很大进展,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了优秀论文,也一直在尝试与原创动画的实际创作相结合。但是,由于“隔行如隔山”,CG技术应用于动漫产业的成果转化之路走得并不顺畅。
而上海动漫平台首席运营官张维达告诉记者,制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恰恰是缺乏核心技术支撑。
动漫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要走向应用,必须改进、完善,与产业界的制作流程、工具、环境无缝对接;否则,技术只能停留在论文阶段。理想状态下,科研单位专注于研究,技术转化由企业牵头;但在中国,企业缺乏技术能力,也没有太多财力为新技术投资。
“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斯坦福大学占据领先地位,并与美国强大的电影工业互为促进。”徐波说,但在中国无法照搬跨越动漫技术与应用间鸿沟的“好莱坞模式”,必须另辟蹊径。
“转化二传”出场
同为国务院“扶持动漫部际联席会议”的专家组成员,徐波和张维达时常碰面,“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产业需求与科研资源对接”等等,是两人不断探讨的话题。最终双方敲定,在上海动漫平台合作建立动漫影视生产技术研发基地。
此次合作,是在财政资金支持下,由公益性机构担当“二传手”,集聚创新要素,完成技术中试,走完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这是目前条件下破解动漫产业技术瓶颈的积极探索。上文提到的几项“梦幻技术”,就是双方在首轮筛选中,根据先进、适用的标准,从自动化所“技术储备库”里挑出来的。
徐波说:“上海平台拥有当今世界最高端、覆盖动漫影视生产全流程的设备环境,是国内业界最具实力的专业化公共技术平台,服务于数百家企业。它比我们更了解产业最迫切的技术需求,对成果的中试和推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张维达则说,政府投资数千万元建立上海动漫平台,就是为了给产业界提供以内容生成为核心的全流程生产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将与自动化所共同对入选技术进行完善,使之成为产业界可用、好用的软件工具。首批技术的改进几个月内就将完成,并作示范性应用,比如做出印象派画风的世博宣传片。今后随着更多技术落地,双方将逐步建立一个生产技术工具库和动漫内容素材库,以公益性公共服务的形式提供给企业。
值得一提的,除了前文提到的几项技术,另一项“与核心内容相关的图像灵活缩放技术”也被纳入了首批转化计划。该技术的相关论文已被即将举行的SIGGRAPH亚洲年会收录。SIGGRAPH是计算机图形学领域最顶级的学术会议,论文被它收录,意义相当于在《Nature(自然)》或《Science(科学)》这样的顶级学术刊物发表。
可以说,中国本土动漫产业与国际最前沿科技的距离还从未如此接近。
梵高近百幅真迹在台湾展出
梵高 自画像
由台湾历史博物馆、联合报系主办的“燃烧的灵魂·梵高”特展于12月11日在台湾历史博物馆开幕,展出98幅梵高真迹。据悉,这是梵高画作首度在华人地区大规模展出。
梵高(1853年——1890年)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是后期印象派代表人物、19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评价说,梵高的每幅画都是“用生命的胆汁所签名”。
展出的梵高作品中,97幅由全球收藏梵高画作两大重镇之一的荷兰库勒穆勒美术馆借展。该馆馆长史崔登表示,此次在台湾展出的20幅油画,占了馆藏四分之一,素描更是从馆藏精华中所挑选出来的,观众可尽览梵高10年创作生涯的全貌,同时感受到画家生命的能量。日本POLA美术馆则提供了梵高生前最后一幅油画《蓟花》,这件作品象征梵高在巴黎近郊的奥维度过生命中最后两个月的日子,此时,他正接受喜爱画画的精神科医师嘉舍的治疗。这幅《蓟花》是他自杀前一个月为嘉舍医师家中的野花所作的油画,模仿德拉克洛瓦的“好撒马利亚人”的创作,具浓厚宗教色彩,展现梵高的慈悲情怀,也是他人生最后阶段的力作之一。
展出的作品中不乏《自画像》、《普罗旺斯夜间的乡村路》、《柏树与两个人物》、《橄榄树丛》、《圣雷米疗养院的花园》等名作。展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库勒穆勒美术馆的镇馆之宝《普罗旺斯夜间的乡村路》,这是梵高著名画作《星夜》的姊妹作。这幅油画是梵高在圣雷米时期创作的最后一幅作品,将这一时期的星空及柏树系列作品的特色融合在了一起。梵高曾说,这是他最后一次画星星。
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表示,展品包括梵高从刚开始作画到逝世前一个月的作品,按时间顺序展示,有助于观众全面了解梵高的艺术创作历程。
展览将展至明年3月28日结束。
荷兰梵高价值千万画作误被当赝品
35年来一直被当做赝品遭人嘲笑的画作“风车磨坊”实为梵高真迹
中新网2月26日电据台湾“联合新闻网”26日报道,新的鉴定结果显示,“布吕特芬风车磨坊”(Le Blute-fin Windmill)这幅画确实是著名的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所绘。而35年前,画作主人汉尼马宣称这是梵高真迹时,被艺术界视为笑柄。
汉尼马(Dirk Hannema)于1895年出生于荷兰一个热衷于艺术收藏的富裕家庭,1930年代曾任鹿特丹一座博物馆馆长。不过,他的个人收藏令艺术界不敢恭维。在世时,他专买未署名、无鉴定书的作品,凭直觉认为收藏品是真迹,结果几乎都是假画。
汉尼马在世时声称发现数幅荷兰著名画家文森特.梵高的真迹,但都不被艺术界采信,他更被讥为“幻想家”。再加上纳粹德军占领荷兰时将所有博物馆交给他管理,更让他蒙上“纳粹同党”的恶名。
1975年,汉尼马以6500法郎购得“布吕特芬风车磨坊”(Le Blute-fin Windmill)这幅画,他坚称这是梵高作品,但艺术界认为他又在幻想。
汉尼马于其去世前一年——1984年将这幅画赠予凡达西博物馆。由于这是汉尼马的收藏,多年来没有人留意到这幅画。
然而,凡达西博物馆馆长柯宁说,最近经过仔细鉴定,证实这幅画竟“毫无疑问”是梵高作品。虽然画中人物众多,与梵高的典型画风不符,然而磨坊十分突出,明亮的色彩大胆挥洒在画布上,用的是梵高常用的颜料,也和当时梵高的几幅作品风格类似。
该博物馆发言人说,“风车磨坊”是梵高1886年的作品。这个磨坊是巴黎北区的观光景点,很接近梵高弟弟西奥当年的住处,梵高1886年至1887年居住巴黎期间,经常留连此地。
由于“风车磨坊”是1995年来首度发现的梵高真迹,价格可能值上千万美元。1970年以来,全球也只出现过6幅过去未知的梵高作品真迹。
梵高馆人文艺术会馆展示美术珠宝艺术品
以展示美术作品和推广珠宝艺术品的创意产业园区——梵高馆人文艺术会馆近日在上海建国西路221号面世。上海知名美术展览推广机构德佳艺术空间日前在该馆推出台湾画家罗青的抒情绘画展,其中首次展出的巨幅《全唐诗意图》融合了东方文化的感性与西方文化的理性,充满了诗意和浪漫主义色彩。
什么是论文?10
在报刊亭买了本杂志后就上了公交车,车上就我一个人,我随便找了个后面前排的座位坐下了。
公交车停了一下,上来了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男生,匆匆在爱心专座坐下了,手中拿着一部黑色手机,手指不停地在上面舞动。又停了一站,上来一个戴着眼镜,背着书包,手中也拿着一部手机的男生,在靠着前门的座位上坐下了,眼睛始终未离开手机,甚至我觉得他连车中有人没人都不知道,因为直到下车(还好他知道该下车了)头才往后车厢看了一眼,脸上写满了惊讶,不知道是因为在后面坐了三个女生,还是发现有这么多人在车上。
在爱心专座后也有一位大人,三个人动作几乎无可挑剔的一模一样,低着头,看手机。
我长舒了一口气,油然而生的想笑,看看自己手中的《青年文摘》,更想笑了。
我突然想起了一篇关于现代人用手机的文章,出自《意林》,文章的大意好像是:警示人们在玩手机时失去了什么。
如果说上面种种,都是小题大做,习以为常的事,那么下面的事就不是“小题”了。
公共汽车在等红灯时,旁边有一辆黑色轿车,一个穿黑色衬衫的男人左手拿着手机,汽车开动了,本以为他会放下手机,没想到他放开方向盘,用右手在手机上划几下,再抬头看一下前方,在用手扶一下方向盘,来来回回,好几下,我看的`都张大了嘴巴。直到公共汽车车开到岔路上看不见时,他还是未放下手中的手机。
我想,当我的手中也有一部手机时,会不会和他们一样。
庆幸的是,还好,我的手中是一本杂志,而不是一部手机。
什么是论文?11
小时候喜欢画机器人,千奇百怪的样子都有,看到电视中它们高大的身材,所向披靡的在战场中驰骋,映像深深映在了幼小的心中;小时候喜欢折纸,折成各种好玩的东西,虽然不知道它的原理,但仍照猫画狗的去折,只需要一个大概便能满足这颗童稚的心;小时候喜欢做梦自己是中世纪的骑士,全身上下是厚重的铠甲,带着明晃晃的弯刀,手持马缰大喝着:“驾”,每次只要是这样的梦,便能满足纯真的心。
对比论述
相信,这便是最初的梦想。人们希望花一生去追求的目标,那稚嫩的声音还在耳边:“我要做航天员!”“我要当成龙!”一句句话是那般的响亮与自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外面世界的影响下,无穷无尽的压力到了肩上,更是不少的条规束缚将童言无忌的嘴死死的堵上,不能在发出一丝的声音,那原本耳边稚嫩的声音变成了告诫:“你都多大了,还想这些,说这些,做这些……别忘记,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人渐渐变得巍巍,对于那一条条规定,人不敢去触动,对于那一次次的束缚,人们只能忍耐,在成长的岁月里,所有人从原本的无忌成为了忍耐的.沉默是金先生或者女士。这给予我们的是什么?忍耐,没有目的,顺从,阴暗。
“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家,每一个艺术家都有一颗孩子的心。”我想起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为了寻找创作的灵感半成了叫花子走到自己的女佣面前乞讨,大概有人会笑他的不正常,那时候的他已经是一个百万的富翁,竟然为了这样的事情去屈身做一个叫花子,难道就没人举得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在玩自己的过家家游戏吗?我又是想起了一位名人,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伟人,当他刚刚成为苏格拉底的学生之时苏格拉底要求他的学生们每天甩手五百下,到最后只有柏拉图一个人坚持了下来,想若是一个现代的成人去做这件事,也许开始几天还是会有些兴趣,过两天便是觉得没有任何的意义,而停止不做,反而是儿童,一件事情无论经历多少遍,他都能发现新奇,从而继续,这便是我们失去的——善于发现。
小时候,生理上大脑发育不完全,或者训练不是完全。常常会忘记一些东西,看到一些好玩的,便是只要看那的心的一部分,不用去想它的什么深层含义,看过一遍不久就忘记了,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小时候想变成大人,长大了想回到小时候,人的一生往往就生活在矛盾之中。其实,小孩想成为大人没有错,可能是千万年前我们祖先的传给我们的本能,任何人不敢一个人去猎杀大象或者犀牛。而大人想要变成小孩也没有错,因为人们的羡慕,佛家有曰:“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人的心态没有错误,但是方法却是错的离奇,万事已经定下,羡慕又是有什么用,可道:“嫉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嫉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大人的世界有充足的精神财富,但也充斥着无数的无奈和悲伤。能改变的没有太多,而能一顺到底的也没有太多。扼杀艺术细胞的是那些充斥的东西,其实博物馆中很多文雅的东西在我眼中反而不是艺术,而孩子的脚丫在地板上留下的印子却是一种说不出的美妙。
社会的束缚是罪魁祸首,接下来便是人自身的欲望和贪婪,紧接着的便是便是一种忘真。孩子的艺术细胞,不应该说人的艺术细胞是在岁月的痕迹和这些罪犯的手中毁灭的,成人之间的艺术成为了做作,而真正的艺术,是需要一颗舞霄的心来创作,世界的改变扼杀的是一个个梦,便利的代价便是最初的梦想。
什么是论文?12
在渐渐步入初中的我们,有一天,你会发现眼睛看远处的东西很模糊,但是如果你眯着眼睛,你又能看清了,我只能告诉你,你近视了!但为什么眯着眼能看清呢?我开始了研究工作。首先,我问了一下眼睛近视的妈妈,可是妈妈并不知道其中的原理,我只好请教电脑,可电脑上的'答案多的数不清,我挑了一个我认为对的答案进行反复思考总结了一下,人的眼睛在长时间盯着一个东西(由其是反光物质)时瞳孔也会像人一们疲劳,它会自动调节这样瞳孔就会放大,当放到一定程度时,自然远处的东西你就看不清,但是你反眼睛眯起来,眼皮就会反瞳孔上的视网膜缩紧你就可能看清了。但是这个结论到底正不正确呢?我还要做个实验论证!
我来到窗前,把我已经近视的右眼和不近视的左眼进行对比,发现近视的右眼和瞳孔确实比左眼大我把右眼一眯,能和左眼看的一样清楚,我拿来一本书,放在光线强烈的地方,并用眼睛盯住看了一会,眼睛里越越痛,越变越红,后来看了一眼远处的事物,开始非常模糊,后来越变越清楚,这大概就是电脑上说的瞳孔自动调节吧,妈妈说近视的眼睛会突出来一点点,这也大概瞳孔放大造成的吧!看来人近视是长时间用不注意,造成的当你用眼之后看远处放松一下,如果长期注意用眼卫生近视的眼睛就可能康复了。
原来是这样……我终于明白了!
什么是论文?13
毛毛虫仰望翱翔于天地之间的鹰,它渴望有一天能像鹰一样振翅苍穹,于是,它化成了蛹,在痛苦的蜕变中,它化成蝶。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因为这样能使人忘记追寻过程中的苦难。
唐僧西游取经,历经千山万水,历经重重磨难。是仰望真经,给了他勇气与信念,是仰望大唐盛世给了他执着和毅力,他成功亮亮,他取得了真经,大唐兴盛了,他成了蝴蝶,长出了翅膀,腾空而起,因为他曾经仰望过。于是乎,基督山伯爵仰望那一寸蓝天让他重获新生;思佳丽仰望艾希礼让她坚忍不拔;简爱仰望罗切斯特让她找到了真爱……他们无不经历了蜕变的过程,那时仰望给了他们可贵,赐予他们幸福的冠冕。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因为这样能使人明达。
霍金仰望宇宙,是夜空的绚烂与无穷让他思索着宇宙的奥秘。既是身患绝症,他依然没有放弃仰望。《时间简史》的`诞生是他思想的结晶,通过仰望能使人明达。他一直在仰望,所以上帝给了他飞翔的翅膀,让他翱翔于太空。他为人类仰望。于是乎,巴尔扎克的咖啡杯永远都是满的;鲁迅桌前的台灯永远都是亮的;陈景润的草稿纸永远都是密密麻麻的……他们都仰望过,都为别人仰望过。他们拥有了双翅,将仰望的种子播撒在人间。历史将他们镶嵌在浩瀚的星空,照亮了世间。每当我们仰望天空,总会被什么激励着,洗礼着,然后,将仰望世世代代传下去,生生不息。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因为这样能推动历史向前,推动文明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人类仰望未来,仰望无尽的未知。是仰望给了人类探索的动力,给了人类推动文明发展的力量。人类仰望大海,所以有了横渡大洋的壮举;人类仰望蓝天,所以有了居高临下的惊叹;人类仰望宇宙,所以有了登月的传奇……一个个令人感叹的事件被载入史册,一次次艰难的攀登让人体会到追求极限的快乐。人类挣脱了自然的桎梏,崛起于百兽之中,因为我们仰望,永不停息地仰望,只有仰望才能让人长出梦想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知识天地间,永远向上。
仰望吧!前方还有许多未知在等着我们;仰望吧!让我们忘记痛苦,响应前方的召唤吧;仰望吧!让我们插上翅膀,飞入自己的梦想乐园……
当蝴蝶看着自己晶莹的身体时,她笑了。因为仰望让他实现了梦想。
什么是论文?14
写作,能否取得成功,凭借的是什么呢?是慢慢积累的能力,还是优越于常人的天赋呢?我过去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但我还是没有想到问题的答案。直到后来,经历了类似的经历,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我才明白,写作能否取得成功,靠的是什么。
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很喜欢写作文,那个时候,老师就经常夸我写得好,经常当着同学的面,朗读我的作文。为此,我感觉很是高兴。但是,这种高兴,并不是一种骄傲,而是一种对自己的鼓励。
那时候,每次学校举办征文活动,或者是市里举办征文比赛,老师都让我参加,我也每次都听老师的,写一篇自己很满意的文章交上去。接下来,就等着征文结果的通知。
然而,我每一次都没有获得什么奖,连优秀奖都没有取得过,这让我很丧,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写的不够好,所以没有获奖。但是,如果写的不好,那老师又为什么会念我的文章呢?而且,最让我气不过的就是,其他没被老师夸过的同学,却获得了奖项。
后来,我有病辍学了,回家以后,因为生活空虚,我又提起了笔,决定好好写作,这一次和以往不一样的就是,我决定用生命去写作。不能辜负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就这样,我每天都笔耕不断。然而后来和小时候不一样了,我的好几次参加征文比赛,都获得了奖。
我不知道这是为了什么,但是后来我仔细回想了以前的心理,那就是我很棒,我很优秀,我比别人还写得好。正是因为这个观念,我开始认为,自己不会失败,也正是因为这个心理,我每次参加征文比赛,都获不了奖。而之后就不一样了,我辍学回家,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废人。也许失望,永远比希望让人没有压力。就这样,在坚持和学习下,我取得了一次次的进步,获得了一次次的奖项。
写作,能否取得成功?凭借的是谦虚的姿态,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再加上一个能够勇敢面对失败的心脏。而不是凭借着自己所以为的天赋异禀,天赋,在努力面前,终究显得没有力度。
什么是论文?15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一、校方要做的准备工作
答辩前的准备,对于校方来说,主要是做好答辩前的组织工作。这些组织工作主要有:审定学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组织答辩委员会,拟订毕业论文成绩标准,布置答辩会场等。
(一)审查学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
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1.必须是已修完高等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应届毕业生和符合有关规定并经过校方批准同意的上一届学生。
2.学员所学课程必须是全部考试、考查及格;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学员必须获得学校准许毕业的'学分。
3.学员所写的毕业论文必须经过导师指导并有指导老师签署同意参加答辩的意见。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另一方面,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规定要进行论文答辩的除了个别有特殊情况经过批准者外,只有经过答辩并获得通过才准予毕业。
(二)组织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
毕业论文的答辩,必须成立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答辩委员会是审查和公正评价毕业论文、评定毕业论文成绩的重要组织保证。答辩委员会由学校和学校委托下属有关部门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三至五人组成,其中应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具有高级或中级职称,从中确定一位学术水平较高的委员为主任委员,负责答辩委员会会议的召集工作。
(三)拟订毕业论文成绩标准
毕业论文答辩以后,答辩委员会要根据毕业论文以及作者的答辩情况,评定论文成绩。为了使评分宽严适度,大体平衡,学校应事先制定一个共同遵循的评分原则或评分标准。
毕业论文的成绩,一般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档次。而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是采用四级打分制,即优秀(相当于90—100分)、良好(相当于75—89分)、及格(相当于60—74分)、不及格(60分以下)。四级的具体评分标准见本书第10章。
(四)布置答辩会场
毕业论文答辩会场地的布置会影响论文答辩会的气氛和答辩者的情绪,进而影响到答辩会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应该重视答辩会场的设计和布置,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答辩环境。
二、答辩委员会成员的准备
答辩委员会成员确定以后,一般要在答辩会举行前半个月把要答辩的论文分送到答辩委员会成员手里,答辩委员会成员接到论文后,就要认真仔细地审读每一篇要进行答辩的论文,找出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确切、不周全之处以及自相矛盾和有值得探讨之处,并拟定在论文答辩会上需要论文作者回答或进一步阐述的问题。
在答辩时,答辩老师会提出多少问题,提些什么问题这是每一个需要参加答辩的学员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同时这又是一个十分复杂,很难把握的问题。因为,每一篇论文各有自己的内容、形式、特点和不足。根据论文的不同情况,答辩老师拟出提问的问题也就必然是干差万别的。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篇论文,不同的答辩老师所要提问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说,就某一篇论文来说,主答辩老师会提什么问题,是很难说得准,猜得到的。论文作者在准备答辩时,猜题是没有必要,也没有益处的。但这并不等于说答辩老师出题是任意的、毫无规律可循的,学员没有必要准备了。事实上,答辩老师拟题提问是有一定的范围并遵循一定的原则的。了解答辩老师的出题范围和原则,对学员如何准备答辩是有帮助的。下面就答辩老师的出题规则作些说明。首先,答辩老师出题是有严格的界定范围的,即答辩老师在论文答辩会上所提出的问题仅仅是论文所涉及的学术范围之内的问题,一般不会也不能提出与论文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这是答辩老师拟题的大范围。在这个大范围内,主答辩老师一般是从检验真伪、探测能力、弥补不足三个方面提出三个问题。
【什么是论文?】相关文章:
什么是论文?09-07
什么是论文?01-09
什么是论文?15篇01-09
论文复审是什么意思01-30
教教你什么是议论文09-16
幸福是什么议论文02-04
论文:对修身修什么的点滴浅思09-24
论文开题答辩都会问什么问题05-29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