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论文

时间:2024-08-05 13:46:31 论文 我要投稿

教师的论文[常用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的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的论文[常用15篇]

教师的论文1

  摘 要:作为教师,教学中也应该尝试去寻找一些有效的方法,不断改进教学的策略,来帮助学生走进语文,热爱语文。

  关键词:教学;创新;策略

  沪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主题是“为学有道”,篇目包括《孔孟论学》《勉学》《黄生借书说》《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和《问说》,几个篇目所选年代跨度很大,上至春秋,下达清朝,但都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文学家的治学思想,可以说对当代青少年的学习包括思想认知,都存在着极大的教育意义。

  知人论世,了解创作背景

  孟子“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思想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上也是极其重要的教学手段。“背景分析”“作者介绍”这些词语在语文课堂上似乎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是这些背景和介绍,往往浮于表面,不仅表述书面化,而且更难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本人极其所处的时代。

  在教学本单元时,为了教学的方便操作,我的作者介绍一开始也是这样淡而无味的形式。如,教授《勉学》时,第一个班级我延续了以往的教法,介绍作者的内容是这样的:

  颜之推,公元531—约595年以后,字介,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他早传家业,12岁时听讲老庄之学,因“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生活上“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他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得东王赏识,19岁就被任为国左常侍。后投奔北齐,历20年,累官至黄门侍郎。公元577年,北齐为北周所灭,他被征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隋灭北周,他又于隋文帝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不久以疾终。自叹“三为亡国之人”。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和《还冤志》等。

  这样的作者介绍,初看囊括了作者一生的大致经历,似乎面面俱到,但这节课结束之后,我找了班级里几个学习基础和能力都不错的学生,问他们对颜之推的大致印象,发现他们不仅所述甚少,更谈不上对颜之推其人其事的课外研究热情与兴趣。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作者介绍”,先不论作者的介绍应该出现在课堂的哪个环节,光是从语言表述上,这段话就来远远拉大了学生与古人的距离。类似颜之推这样的文学家,离我们的时代已经够久远的了,教师还是用这样类似“百科词条”的表述来拉开古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试问学生怎么能走进古人的心灵世界呢?是不是应该让古人走到现实中,活在当下,让学生体会这些有思想的文学家们不是远离我们高高在上的群体,而不过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呢?于是在第二个班级教学时,我改变了一些表述的方式,对颜之推其人其事的介绍是这样的:

  颜之推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的一生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生于乱世、历经三朝,可是这样一个历经三朝的人,居然在每个朝代中都有官职,可见他的才华不仅被当时世人所认同,更受到了统治者的赞赏。正是因为他在为官之路上有所成就,所以,在家族中的地位必然也很高,类似一个大家长的地位。处于这样地位的颜之推,当然希望他们颜家能够长盛不衰,所以写了一本家训留给自己的子孙们。所以,这本《颜氏家训》的成就超出颜之推本人的预料,“出版”之后其他大家族也纷纷模范他的方法写“家训”,当然,盗版总不如正版的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历史上首部家训——《颜氏家训》。

  这样口语化的语言,以及把颜之推作为一个我们身边普通人来描述的作者介绍,似乎受到了学生的青睐。在课后的调查反馈中,这个班级学生对颜之推本人的认知和《颜氏家训》的印象,明显比较深刻。在尝到甜头之后,我也依葫芦画瓢,用同样的方式来介绍本单元其他作家及作品,教学收效还是比较明显的。

  自主思考,研读思想精华。作为一名当下的普通学生,经常可以通过电视媒体、网络或者学校了解到很多“学习方法”,甚至每当考试之前,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也会让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那么离我们这么远的古人们,他们“为学”的思想精华到底在什么地方,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怎样的中华治学之道呢?着眼点很多,我在课堂上发现,这个单元5个篇目中有4篇都有一点可以让学生思考分析——先人们的人文关怀。围绕这一点,我在课堂上都设计了相关的提问。

  这些问题,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思考回答的,当然,必要时教师还要补充相互的背景或者进行适当的引导。总而言之,不论是孔子孟子,还是颜之推、袁枚、郑燮,都关注到了他们针对的`对象,真正从这些人的真实需要出发,来进行为学方法的阐述。孔子孟子针对的是学生,力求语言之简洁明了;颜之推针对的是自己的后世子孙,所以讲的是真情实感,是真期望真要求;袁枚针对的是和自己有一样经历的年轻后辈,恨不得把自己的一腔认知和体会灌输给他;而郑燮针对的是自己的弟弟,写的又是家书,所以讲话简单明了……这样讲解后,学生不会认为古人所述做学问的方法是枯燥的,反而觉得,他们的讲述,是合理的、感情充沛的,这比今天很多喊口号的学习方法,真实可爱得多。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主思考几篇课文的思想精华与价值所在,我发现以前貌似枯燥的教学,渐渐变得更有味道起来。

  除上述两点之外,我们还可以对照生活,开掘现实意义;比较学习,归纳文体特征这都将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古人为学有道,而今天作为教师,教学中也应该尝试去寻找一些有效的方法,不断改进教学的策略,来帮助学生走进语文,热爱语文。我想只有教师更加“教学有道”,学生才能在面对离自己这么久远的古人时,认真揣测他们写作的真实初衷,体会他们写作的真实情感,进而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与精髓!

教师的论文2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挑战。技术的不断更新,要求高职教师不能停滞在旧的技术层面上,要结合最新的技术成果对课程进行充实和提高,创造性地对职业技能、生产技巧进行归纳。在教学方法上,高职教师应该有创新,灵活性、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路进行拓展,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看待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实践活动。要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心理,使他们勇于动手,敢于尝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更应重视创新问题。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努力建立一支高素养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的高职在校生在人数已经达标,但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高职教育面向新世纪的改革和发展要求,最主要的表现是凸显高职院校教师特点的职业素养不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职业责任感意识淡薄

  在我国目前的高考体制中,一部分学生会被动地进入高职院校。在高考中失败的心态会影响到他们的在校生活。这部分带有心理创伤的'学生需要高职教师更多的关爱。但是,目前仍有相当多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不高,职业道德水平较低,其本身就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中利益的诱惑下,有不少教师将本职工作当成了兼职,在教学过程中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在实习中,更有教师随意地把学生丢在所谓的实习基地充当普通劳力。以上种种都说明,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普遍较低,责任感普遍较弱。

  (二)教育教学能力不足

  教育教学能力是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即便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教师,若不能将自己的真才绝活传授给学生,那么,他就是一名不称职的教师。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更多地重视的是其专业背景与专业能力,而忽视教育教学能力。致使许多高职院校教师虽然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因存在表达不到位、课堂掌控能力不足、缺乏教育机智等教学能力问题,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路复杂,很多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的师范培训,教育教学能力明显不足。这无疑是高校宝贵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

  (三)实践操作技能缺乏

  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院校,教师精湛的操作技能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障。但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人力资本的存量亦非固定不变,在发挥作用时会出现消耗,若是闲置就会消退、甚至消亡。拥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在进入学校后,因为没有后续的技能培训保障以及自身技能操作训练意识淡薄,原有技能很快就会丧失和落伍。也有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其理论知识扎实,但却不具备社会实践经验,实际操作技能欠缺。

  (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低下

  当今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更新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当前,在科研行政化倾向严重、职称评定终身制、权术重于学术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教授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又没有相对科学的针对创新的评价指标,高职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的创新动力不足,普遍抱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严重阻碍了其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高。

  三、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对策

  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规范和要求,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教师是学校第一人力资源,提升其职业素养,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当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运用人力资源伦理开发理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责任感、义务感和事业心

  “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主要是通过人力劳动过程中的道德理想、道德信念、道德规范、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品质、道德教育、道德评价和道德控制等一系列劳动伦理问题的研究和指导,使员工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矛盾。”据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等的教育和指导,使教师热爱自身的教育事业,养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事业心,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和教学,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和责任心热爱学生,要认真备课,严密组织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运用社会化理论整体提升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人力资本的社会化理论主张,要为雇主找到本岗位所需的具有“合适”的个性品质的劳动者,能够尽职守则,服从要求,将规范、准则内化为个人“自觉”行动。在招募筛选劳动者的过程中,要科学鉴定人员所具备的个性品质是否适合本岗位。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要运用社会化理论,对高职教师岗位做需求分析,对应聘人员进行科学甄别,有针对性地考察其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个性品质,要消除第一印象和首因效应,防止负面信息扩大化,坚持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三)以公正合理的发展性绩效考评,强化高职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绩效考评都存在不科学、片面化问题,使得学校对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考评形式化,教师不重视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学校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职业技能绩效考评的标准,把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增加操作技能在绩效考评中的比重,并把关键事件法、评定量表法、多人比较法及小组顺序排序法等多种考评方法结合起来,尽可能运用科学的量化标准对教师技能进行考评,促使教师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不断提升技能水平,进而提高职业素养。

  (四)采取激励措施,提高高职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激励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个人绩效,实现自我价值。激励也是对员工人性观的管理,即“指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对员工的本性的基本假设、估计与认识,也就是对员工的个人本质、基本需要和追求、对组织和工作的立场和态度、对管理手段和形式的偏好等内容的认知和判定。”据此,校方要针对教师不同的需求,有意识地运用激励手段,通过物质上、精神上或者其他方面的激励和褒扬,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满足教师需求,激发其工作热情,调动其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教师的论文3

  在担任心理教师的两年里,不论是跟学生课堂的互动,还是跟学生私下的接触,我都认识到心理教师的敏感度非常重要。灵敏而准确的判断,在很多时候都能帮助到彼此。

  在刚开学不久的一节心理课上,有位学生一开始就出言不逊,而且不论老师说什么,他要么就带领周围的学生重复老师的话,引得哄堂大笑,要么就是跟旁边的同学大声说话,肆无忌惮。更让我奇怪的是这个学生平时上课态度特别好,回答问题很积极,表达能力也特别好。

  起初,我虽然不能忍受这种情况的发生,但考虑到课堂需要,我一再克制,善意地提醒那个学生,始终没有批评他。快下课的时候,矛盾已经严重激化。就因为这一个学生的捣乱,整节课的效果都受到了影响。下课铃响后,我把他喊出了教室。在他跟我去办公室的路上,我们一句话都没说。到了办公室,我直入主题:“我想你一定有话对我说吧?”我的态度不好,表情也不愉快,眼神更带着敌意。这孩子一脸不屑地说:“老师我很正常啊,我一直就这样!”最后,通过我的软硬兼施,他终于松口了,第一句话就说:“老师你为什么要说我心理有问题?”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这孩子绝对冤枉我了。回想上一节课的情况,我十分确定没有说过这样一句话,而且之前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孩子坐在哪个位置。但是我保持耐心,问他为什么这样说。原来,他说我在讲到心理状态变化的时候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某些同学在小学的时候活泼外向,但是上了中学他可能会变得沉默内向。在举这个例子的时候我的手势指向了他的方向,下课后别的同学就起哄说他有心理问题,还在后面议论他。所以,他非常讨厌我,才在我的课堂上起哄、捣乱。

  认真听完他的讲述,我先是淡然一笑,然后澄清了三个事实。第一,从我的专业角度出发,我是绝对不可能说哪个学生心理有问题,何况还是在课堂上。第二,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如何断定是老师这样说之后同学才议论你的?”最后,详细问同学是怎样评价他的。第二个问题对他的触动最大,他仔细想了很久,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在我们之间的对抗减弱之后,孩子敞开胸怀跟我聊了很多。聊天过程中,我了解到他成绩很优秀,上课也特别积极,每次发言都像是个人演讲,热衷于表现自己。在提到同学对他的评价时,从他的口中得知同学其实不喜欢他太过于表现自己,所以才起哄说他心理有问题,这孩子就把这种怨气撒到了老师身上,因为想来想去只有在心理课上才提到了心理问题的话题。

  我问他:“我是指着你说你有心理问题的吗?”孩子好像也明白了什么,说我只是顺手指了某个方向,没有指向具体的.某个人。在一步一步的澄清中,他终于明白其中的误会,认识到是自己曲解了老师的意思,转嫁了自己的怨气。

  我们的谈话愉快地结束了。结果,第二天有很多学生来心理咨询室咨询,还是在那个男孩子的带领下。他一进门就说:“老师,我给你带人来了,他们都说有很多问题向你咨询。”笑容很灿烂,我看到了写在脸上的真诚,在他看来,这是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也是支持老师的一种表现。

  回过头来反思这件事,如果当时在课堂上我就直接批评那位学生,后果不知道会变成怎样。事实证明我的坚持是正确的。总结起来,这件事能成功解决,除了教师的耐心,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敏感度。一个教师对课堂状况的敏感度以及对学生反应的敏感度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心理教师来说。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个别谈话中,敏感度都是一个心理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它不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减少阻抗。所以,做一个合格的心理教师,就要有一颗敏感的心。

教师的论文4

  一、教师德育专业化的内涵

  蓝维教授指出德育专业化的关键在于德育教师的专业化,对德育教师存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指出发展标准,她认为德育教师专业标准是综合性的和高水平的,标准中蕴含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热爱,良好的人格特征等无形的方面。从专业知识来看,主要是对德育课程所涉及内容的掌握;对于专业技能,要求教师不仅仅有传授知识的技能,还要有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建构自身道德素养的能力,知识的学习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通过关心、了解学生,用人格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德性和道德信念的能力。以上是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师德育专业化内容的概括,不难发现教师德育专业化关注教师德育素养,大多涉及教师德育的理念、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在此基础上,笔者把教师德育专业化内容概括为专业德育知识、专业德育能力及专业德育情感三个方面。专业德育知识是指教师在职前教育中,除学习本专业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和关于学生的知识外,还应该学习道德哲学、品德与德育心理、德育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只有系统地接受德育相关课程,才能具备一定道德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素养,对德育的本质和规律有具体的认识。正如赫斯特所说的,“专门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对道德的本质有所研究,对道德的适当领域有必要而合理的理解,而且在道德教学上受过专门的训练”。专业德育能力既包括教师传授德育知识的能力,还包括在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组织、交流、沟通、表达、示范等方面的能力。道德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内隐的、有生命的,因此,教师应具备赋予道德知识生命的能力,通过传授有生命力的德育文本知识,利用学生已有的道德体验、创设学生熟悉的道德情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验,让学生在与德育文本的对话中聆听道德的声音,增加学生对道德的感悟与体验。教师德育专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德育知识和专业德育能力,还应该包括专业德育情感,专业道德情感主要由德育情感意识、德育情感定势以及德育情感能力组成。德育情感意识是教师的情感意识,是指教师对情感在教育中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德育情感定势是教师对德育环境的习惯性的情感反应方式;情感德育能力是教师对自己的情感内省和调控以及对学生情感的辨别和沟通两个方面。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5]。专业德育知识、专业德育能力和专业德育情感构成了教师德育专业素养内容的框架,三者缺一不可,教师应用专业知识启发学生,用专业能力与学生沟通,用专业人格感染学生。只有具备教师德育专业素养,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德育专业化的途径

  教师德育专业化的途径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职前专门的德育师资培训、职后德育科研和自我教育。师德培训。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要加强师德建设。师德不但是约束、鞭策和指导教师的道德手段,也是鼓励和教育学生的道德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规范的总和,所以国内关于教师师德的培训中应加强师范类大学教育院系培育德育师资。[6]教师师德培训对德育教师态度的改变、信念的确立、德育行为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师德培训有助于教师处理好德育与一般学科教学的关系、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道德的关系,完善教师对德育的认识。教师具有人格的感召力,教师的道德行为具有更强的表率性和典范性,学生不但听其言,更注意观其行。师德培训通过对教师德育任务的明确,促进教师对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守,实施德育,促进学生发展。同时,与师德培训相关的是教师德育专业素养中专业德育情感的养成。专业德育情感是师范生除教育学知识和教育技能之外,促进德育专业化的内在的、隐性素养。加强对教师专业德育情感的培养可以通过情感课程的学习、情感情境的模拟、情感问题的处理等方式进行。从而使教师在德育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培养、道德信念的确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德育科研。对专门的德育教师而言,德育科研是指德育教师将德育科研重点放在对具体的德育教学活动的经验性研究上,同时要与专门的德育理论工作者交流,获得当前德育的新理念的过程,主要是针对当前学校德育出现的问题,对德育课程的设置、德育理念的倡导、德育方法的应用以及德育任务的分配,从理论到实践寻求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过程。而对非专门的德育教师而言,通过德育科研,探索德育的基本规律,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中,并配合专门德育教师的德育工作,共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德育科研的三个核心要素,它们构成德育科研的“三位一体”的结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单纯的自我反思如果只是拘泥于自我的反思,很难有超越性的发展,往往会因为百思不得其解而放弃对于问题的思考;不与同伴交流会很难发现问题的其他方面,往往会以偏概全,无法从整体上形成对问题的全面认识,从而无法准确地用德育的理论解决问题;而在与同伴交流反思,取得对问题多方面的理解之后,向专家学者学习以及获得帮助、引导,获得对于德育问题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结合德育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自我教育。除职前和职后的培训,教师德育专业化还要求教师要具有自我教育的意识、具有德育使命意识和实践反思意识。自我教育的意识是指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勇于自我剖析,发现不足,从而及时学习,获得发展。德育使命意识是使所有教师都要有认可德育意义的意识,实际上所有的教师都具有德育的任务,都有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责任,只有教师具有德育使命意识,才能够将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实践反思意识主要是针对教师德育发展自身出现的问题经常反思,并提出改进策略,教师德育专业化才能够实现。教师德育专业化最关键的是要让所有的教师都承担德育的责任,而教师德育专业素养的培养不仅仅要通过职前和职后的教育,还需要教师自己树立自我教育的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德育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师德育专业化的方法

  近几年来,在教师德育专业化过程中,我国许多学者纷纷提出了种种“实践取向”,区别于单纯的“理论取向”的促进教师德育专业化的方法,广大一线教师也纷纷践行,已初显成效,以下几种方法的实践效果尤其突出。德育叙事。德育叙事就是教师能够将所看到的德育事实表达出来,在表达的过程中发现隐藏在德育事实背后的德育原理和德育行为的指导思想,把对德育的独到理解和德育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并且内化到自己的德育实践中,从而更好地指导德育教学。德育叙事不仅仅是针对现阶段正发生在教师自己身上的德育事实,还有周围其他教师身上的德育事实,教师在叙事的过程中记录自己素养的成长过程,使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有德性素养的教师。德育案例研究。案例是包含问题或者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见案例作为教师德育专业化发展的具体方法,其典型性、实践性和联系性显得尤为突出。案例来自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通常案例是德育教学实践中实实在在的、比较典型而大多数教师比较敏感而又把握不好的问题,把对德育教学案例的研究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有利于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比较典型的问题进行反思,可以大大缩短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距,并且在以后的德育教学实践中碰见类似的案例时做到举一反三。同时德育案例中包含高度综合性的德育原理知识,对于案例的处理,通常是德育理论与实践良好结合的。因此对于新教师以及进行德育科研的教师,案例的学习是短时间内丰富德育理论、提升德育实践水平的针对性策略。德育合作研讨。教育合作研讨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所赖以存在的场域,即教师德育专业化发展是教师群体的发展,只有教师群体将教师职业变成专业,将教师职业理想作为自身永远的追求,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自我的满足,才能形成终身信仰。教育合作探讨就是要求教师能在德育过程中,将出现的德育问题或就当前的德育热点,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激发思考,形成对德育问题的认识。教育合作研讨是在教师群体内的研讨,因此有利于在教师之间形成一种互助、合作、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在相互学习与提升中,丰富自己对德育的认识,提高德育实施能力,提高专业化水平。德育专题考察。专题考察是就某一个德育专题去考察,是带着问题去考察,区别于那些水过地皮湿的观察,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并且在考察过程中检验自己的解决方案。即在考察之前教师就应该对某一专题有了认识基础,并且结合德育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考察过程中检验自己的认识与教师群体以及德育权威的认识是否一致,在获得别人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之后,与自己的认识做出对比,获得对这一专题更高层次的认识,从而提升自己解决德育问题的品质。

  四、结语

  教师德育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中对教师德育维度的专业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激励着所有的教师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接受德育培训,发现德育问题,做好德育科研,并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树立自我发展意识,不断提高教师德育专业化水平。只有教师真正地意识到教师德育专业发展是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人生幸福感的源泉,教师德育专业化才会有明天,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王金台.试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J].教育与职业,20xx,15

  [2]任丽娟.浅谈德育在旅游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中国人,20xx,11

  [3]代翠娥.旅游餐饮专业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考试周刊,20xx,95:171.

教师的论文5

  摘要: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是幼儿教育中一个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方式的实施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本文从幼儿教育实际出发,对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希望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幼儿教育

  一、引言

  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指通过对话以及问题设置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度以及思考意识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该方法对于幼儿教育教学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主要以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创设课堂结构以及建立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加以表现。同时,随着改革创新口号的提出,幼儿教育以及教学更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期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就是融合了实践的观点,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改善了目前幼儿教育发展状况,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及创新。

  二、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调动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性

  传统的'学习观念将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首要目的,该思想的存在不仅扭曲了学习的意义,也禁锢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是我们必须要摒弃的消极思想。在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即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能给我带来什么”、“学习将使我成为怎样的人”等问题,解除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犹豫,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课堂中积极提问的兴趣。同时,教师应适当放宽对学生学习计划的安排,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和创造,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只有这样,学生在无压力的状态下才能善于提出个人的疑惑。这对于学生长远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2。创设对话式教学的课堂结构

  创设对话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学习效果是十分必要的。而课堂结构的创设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课前准备。在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首先布置学习任务和思考内容,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调查和实践,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悟学习的乐趣所在。此外,课前准备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第二,课堂安排。教师在进行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明白教师授课的重点所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目光的交流、教师肢体语言的表达等都是对话式的交流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大有益处。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更加有效的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三,课后反馈。课后反馈是教师在教学中较为容易忽视的环节,即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此外,多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自身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及时改正,及时补充。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措施实施的根本目的,只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才能有进一步思考的欲望和动机,也才能取得实际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教师的首要考虑内容,主要从以下方面出发:第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学习方法应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巩固三者相结合,此外,应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学习的系统性,避免知识零散、不成体系的现象出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进而激发学生课堂提问的兴趣。第二,理论结合实践,增强知识的现实参照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习成果运用于实践,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兴趣。

  4。建立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

  建立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得学习得以保持,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中较为先进的教学举措。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应以改进学生的学习现状为目的,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2]。同时,鼓励机制建立的实行对象主要是良性行为,即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加以表扬和奖励,而对学生的错误则不予鼓励,以此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和互相学习,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也要进行一定的表扬和奖励。成绩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应该力求多样化,评价内容应力求丰富,即将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能力作为日常考核的重点内容加以强调,此外应包括课堂表现等方面,以此实现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组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学习中形成自身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培养独立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对于变革教育发展模式以及创新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深刻理解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的内涵以及实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以及持续发展,增强学生的素养以及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慧。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J]。东方企业文化,20xx,No。13507:142。

  [2]王瑞雯。浅谈问题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情况[J]。中国校外教育,20xx,No。42935:151。

教师的论文6

  上周参加了关于“读教研写”的线上培训活动,有来自不同学校的“优秀团队”成果分享,也有“杰出水手”的学术论坛,更有关于选题及论文指导的专家讲座,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受益良多。

  众所周知,教师们无论是主管部门的考核、评职称、还是自身专业发展进步,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教学论文的撰写与发表都显得十分紧迫的,而这个讲座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犹如雪中送炭。尤其是最后关于选题及论文指导的'专家讲座,直接帮助了很多老师在论文写在方面的困惑。

  我结合专家讲座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整理,首先在论文的选题上要有创新性,文贵于新.是否具有创新性是选题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我们常常能发现一些别人所不甚了解的新内容,可能是自己对教材文本的解读,也可能是基于对学生的了解进行的内容重组与整合。

  其次是论文的引导性,作为写作的主题,我们应该先思考一个问题,自己喜欢读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文章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能给自己带来收获。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构思和写作自己的论文才能过让自己的论文更有启发意义,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和自己产生共鸣。另外这个引导性还体现在价值观的引导性,论文从某一方面来说其实也是在传递一种个人的教育观,描述自己的教育事件。

  所以在我看来,撰写论文也是一种以文字为媒介,用创新的方式传递自己的具有一定引导性的教育观点以及描述教育事件的文章。

教师的论文7

  班级就像是一台大戏,班主任老师就是这场戏的导演,要根据每个演员,每个场景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班主任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就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扮演着慈母、严父、良师、朋友等种植煌慕巧

  爱是教育的基础―做学生们的慈母、严父

  班主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建筑师,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的身心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让学生在学校有 家 的感觉,在老师的身上感觉到父母的慈爱和严厉是我最初的工作思路。童心是一颗由父母用爱的乳汁哺育而成的晶体,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在班级管理中,我把自己的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

  用细心的呵护去感化孩子们,当然也要用规定去约束他们。每接一个班级,我首先都要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

  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亚待纠正的弱点;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因而要搞好班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帮助他们树立威信,二是要给予细致的指点,三是要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尽快形成合力.形成班级的凝聚力。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是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粗及从集体,服从命令 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 活而不乱,严而不死 的良好班风班貌。

  平等是发展的桥梁―做学生们的朋友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但是要想让班级工作有序地落实开展,还要尽心营造朋友般的平等和谐的关系,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信任才有发展。

  我曾经带过一个学生年龄相对偏小的班级,学生们虽然挺聪明,但是和别的班级相比总是在各个方面落后一些,入学三年来一直缺乏凝聚力和自信心。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我决定首先从体育竞赛入手,我带领班里的运动员进行了一个月的晨练,在运动会上,大家刻苦拼搏,夺得了年组的第一。成绩使全班同学欣喜若狂.看出了自身蕴藏的潜力,很快在班级内掀起了一阵体育锻炼的热潮。

  我趁热打铁,带领学生刻苦练习,先后又获得了学期长绳比赛、短绳比赛一九 长跑比赛三项年组第一名,这近似神话一样的转变,极大地振奋了班级士气,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了。学生们更在活动中深深地懂得了一个道理: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勤奋是成功的基础。

  此后,我充分利用一切活动,挖掘班级的各方面人才,促进学生能力、兴趣的发展。我在校艺术节前夕专门编写了一个校园题材的短剧《秘密会议》。我还选拔了一些具有唱歌才能的女生,亲自带领她们排练歌伴舞―台湾校园歌曲《小草》。艺术节上,这一男一女两队组合一经推出,立即反应强烈,好评如潮,这两个节目也前后几次在不同场合表演,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一次演出的成功,使班级的名声大震。不仅推出了一批 小明星 ,也极大地影响了班级其他同学,于是越来越多具有表演才能的同学脱颖而出。我就更是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造条件:此后的合唱节上,师生共同演唱《让世界充满爱》,成为压轴节目;艺术节上,上演课本剧《晏子使楚》,歌舞《同一首歌》、这些高质量的演出得到了全校教师的一致认可。

  多少年来,我执教的班级里每一次升旗演讲都是由我亲自撰写、指导;

  班里每学期的板报都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合作;我和学生们一起锻炼,一起活动 在共同参与中,班级所有成员被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全班每一个同学都为有我这样个和他们共同成长的大朋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做学生们的良师

  班主任的威信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树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威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我想尽一切办法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把握教育的契机,达到 润物无声 的境界。运用习作培养学生能力,熏陶学生情感就是我几年来的创新所得。

  当学生的作文达到一定水平后,我开始练习让学生写诗。班里许多同学由写作之初的迷惘,诞生作品的欣喜,再到后来的自信与成熟,经历了漫长的一段时间。学生也体会到了 诗其实并不神秘,它来自于我们眼中,它来自于我们心底 。

教师的论文8

  一、创新民办独立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

  首先,在考核体系中加入招生工作和就业工作两个关键指标。招生和就业是独立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两大核心要素。招生好了,学校才能通过实现规模发展创造收益,才能持续发展。没有好的招生,学校一切工作的开展就不从谈起。同样,就业工作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独立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因此它对于学校长远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根据关键绩效指标法则,独立院校在绩效管理中增加招生和就业这两个一级子项目是十分必要的。其次,根据实际适当地调整绩效考核指标的标准和权重。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基于原有考核体系以及考核项目权重配比不够科学,有待改善和优化,另一方面,由于考核指标的变化,与之相应的考核权重必然要随着改变。否则,二者难以做到协调同步。第三,将团队考核纳入到个人绩效考核重要环节。独立院校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中,应加大部门考核的权重。对于教师而言,部门考核特指其所在的教研室。以本人所在的嘉华学院为例,学院新的考核办法中规定:在教研室中个人成绩居首位的,该教师所在的教研室每一位成员均可加1分,教研室主任总成绩则加3分。这主要是为了加强团队建设,动员学校全体教职工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我认为,在绩效管理中,侧重引导教师队伍的团队建设,是未来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一种趋势和大方向。第四,建立多元化考评体系。一是考核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化。学生群体的评价地位必须确立和加强,因为学生是教师最直接的接触者。但是,由于学生本身认知层次的限制,因此在绩效考核中又需要或多或少地把家长群体也引入进来。二是考核的内容应该多元化。不应仅仅是对条条框框的宏观上的要求[2],而是要力争做到尽可能地细化、具体,并且易于操作。三是考核时间应该多节点。绩效考核工作不可集中在某个阶段突击开展,而是应该把考核工作的时限拉长,以划分时间节点的方式将其贯穿于每个学期,形成动态的考评体系。

  二、创新独立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以促进教师发展为主的考评机制

  第一,引导教师终身学习,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同时,更应该在专业知识方面不断地学习。为此,学校绩效的管理应该把教师学习纳入到该项工作中来,鼓励和引导教师终身学习,并辅助以政策和举措上的支持。比如,积极营造教师学习的'良好氛围,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和教学研讨,以及建立教师阅读室、定期对教师阶段性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检查与考评等。第二,完善教学研究与反思制度。民办院校应该从“课堂教学结构,教师自身学习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效果”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思。要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开展教学讨论活动[3],就某一问题开展讨论,共商解决办法。同时,学校要组织全体教职工在本专业和跨专业之间进行相互听课、评课、教学交流、“教学研讨日”以及名、优、特教师示范课程和青年教师观摩课等活动,借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的授课水平和专业化程度。

  (二)妥善处理教学与科研两者关系

  对于一所高校,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均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共同构成了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二者本身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驱动,而前者又为后者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二者并不矛盾。因此,民办院校应该牢固树立起以教学激励科研不断深入,靠科研推动教学不断发展的理念,让二者实现有机地结合,进而助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因此,学校在教师绩效管理中,应该鼓励和引导教职工一方面要专注教学,同时又要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工作,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观念、认识的树立和时间、精力的投入等方面保障二者的协调同步,共同提升。

  (三)完善教师绩效管理的信息反馈制度

  目前,民办院校普遍采取的教师绩效反馈方式是绩效考核结果面谈。反馈面谈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双方就在考核期内教师工作的基本情况达成共识;二是绩效管理者对教师工作的优点和成绩进行总结说明;三是绩效管理者提出教师阶段性工作的缺点和不足,双方并就进一步改进工作的做法达成一致意见。为保障学校绩效结果反馈的实际效果,学校绩效管理者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原则:第一,要首先把反馈面谈的目的解释清楚;第二,注意营造一种开诚布公、相互信任的氛围;第三,管理者要学会多倾听少表态,特别是表达结论性观点,要鼓励教师多说、多提想法和意见;第四,要就事论事,客观公正,不要掺杂除工作之外的个人主观意识;第五,要把重点放在未来工作的更好开展上,而不应一直纠缠于过去工作的好与坏;第六,要避免正面冲突,力争以双方达成共识为结束内容;第七,对于教师提出的有关考核工作的缺点,要虚心接受,正确的要积极修正,不正确的要向其讲清楚理由。

教师的论文9

  一、教师语言要突出教育性

  教学语言不同于一般性口语,不是用来把个人情感向他人发布的,而是通过语言将书本知识和自己的见解讲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鉴于此,教学语言必须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对学生要有指导性、借鉴性、教育性,也即注重“言传身教”中的“言传”,而教学语言的教育性恰恰指的就是要突出“言传”里的“传”。

  二、教师语言要突出针对性

  教学语言的针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二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选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融合在一起,让课堂充满和谐、融洽的气氛。

  三、教师语言要突出启发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交流过程,若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这只能算是完成了教学活动中最低级的一部分,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利用语言艺术启发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升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授课要擅长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去帮助学生打开禁锢的思维,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驰骋。

  四、教师语言要突出直观性

  所谓语言直观性就是言之有物,语言生动、形象,不艰深、不晦涩。教师应把书本上抽象、隐讳的内容用直观、形象的语言讲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能明白,如身临其境,继而达到很好的掌握效果。

  五、教师语言要突出幽默感

  “幽默感”,从艺术上讲,它是喜剧小品的一种表演形式。具体运用到教学上是通过比喻、夸张、寓意、诙谐等手法,用精炼、机智、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在嬉笑中受到启迪,在愉悦中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有时能起到神奇的教育功能,学生能在轻松愉快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轻而易举地掌握较难的内容。而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需要教师除了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知识素养外,还要有高尚的情趣、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这些条件作支撑的幽默,只能是“自拍式”的幽默,令学生厌恶和讥讽。

  六、教师语言要突出节奏感

  教师语言的节奏感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声音的大小、声调的高低、声速的快慢要有变换。即语言节奏像音乐节奏一样抑扬顿挫,富有变化,使学生听着产生美感,不累,如同聆听音乐一般。如果教师讲课声音高低一样,声速快慢一致,一个调子贯穿始终,那么学生无疑是在听催眠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教师语言要有休止符,要有停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逆反心理的产生是由于神经接受刺激过量造成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讲课时应有适当的停顿,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思考、回忆某个问题时,应留有一定的“语言空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而不应该在这时一气呵成秀口才,从头讲到尾唱独角戏。“语言空白”有时所占的时间可能很少,甚至仅仅是短短的几秒钟,但只要运用得当,它就会像中国水墨画中的“飞白”一样耐人寻味,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好境界。

教师的论文10

  [论文关键词]规定 赢得 教师角色 生命价值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教师角色价值主要是以外在取向为主,教师只是按照社会规定或期望的角色规范进行职业行为,这种规定性的角色地位不利于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自我潜能的实现。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角色只有从“规定”走向“赢得”,即达到一种自我取向的价值,教师的职业实践才会具有生命意义。

  纵观历史发展,人们主要是从社会意义上去理解教师角色价值,教师必须严格按照社会规定或期望的角色规范进行职业行为。这种规定性的角色地位忽视了教师个体的生命意义,既影响了教师作为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也影响了教师作为一个“育人”者创造性的发挥。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角色只有从“规定”走向“赢得”,即要通过不断地自我更新实现一种自我取向的价值,教师的职业实践才会具有生命意义。

  所谓赢得性教师角色是指教师通过主动地、创造性地完成角色规范,赢得角色地位,从而获得幸福、快乐,教师的角色价值是生命取向的。这种角色价值使教师对自己行为及行为结果的认知即控制点倾向于内部,反映了教师工作的生命化取向。

  一、教师是人不是神:走向生命本真的教师角色价值的认识论基础

  教师是谁?教师是干什么的?在“尊师重道”与“君子不言利”观念的影响下,人们习惯于抬起头来看教师。关于这一点历来有很多崇高的描述: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表面上看似乎是给予了教师至高的尊重,满足了教师的高级需要,实际上这种仰视的目光忽略了教师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把教师职业置于高不可攀的神圣地位,超越了教师的发展极限,结果造成教师自我发展动力的降低。这样的职业认识一味地对教师强调奉献和牺牲,忽视教师身体健康、情感世界及内在需要。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教师职业呼唤理性的平视目光,仰视和俯视都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和自我潜能的实现。就如学校不等同于教育一样,教师也不等同于教育者。教师只是教育者中的一个因子,充其量是一个主要因子而已。教师不可能时时、处处完美,但他只要是一位永远追求完美、对待学生真诚热爱的教师,我们就应该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多给予教师职业一份理解和宽容。况且目前我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其它职业相比,教师的待遇也不高,升迁的机会也比较少,而这些又是影响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认识到教师是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和角色意识的人,是有着与他人一样的七情六欲和多方面需要的人,不要给予教师太多不切实际的期望,使教师从“神”走向人,走向一个现实的生命本真,这是教师能够胜任教师这一角色并能赢得与这一角色相吻合的地位的基础。

  二、以师为本的角色规范:走向生命本真的教师角色价值的制度保障

  教师角色制度化、规范化的结果是使教师渐渐丧失控制环境的能力,出现心理上的无能与行为上的被动适应。只要教师角色行为不是一种自由的活动,而是一种生存活动,那么教师就不会去关心学习与生活的内在价值,而只是关心它的工具价值。学校作为一种人为的组织,其保持组织活力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使所有成员能产生共同的归属感。学校的制度文化发挥功能的前提是从“纯制度文化”转变为“素质文化”,即转变为学校成员实际占有的文化。但现行的一些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师管理制度,一方面仍是以“章”为本、以“分”为本、以“权”为本,过分强调了制度的约束力与评价的甄别功能,忽视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客观上没有真正将教师作为主体,强调遵守、服从的成份多,内化的成份少;另一方面存在“三多”现象,即要求多、检查多、评比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整日忙于备课、上课、应付检查、对付考试,从而限制了教师主体性的发挥与创新精神的发展。实践证明,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因此,社会在制定教师角色规范和学校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要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规范结构合理为原则,以创设良好的组织环境为途径,来激发教师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关注教师的生存质量,关注教师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要多一点生命意识,把创造与生命还给教师,让每一个教师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无比的幸福,能在学校这一组织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真正从制度管理发展到人文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人性化内涵,还教师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让教育成为教师生命历程中充满活力、富有诗意的一段重要经历。

  三、自我意识的觉醒:走向生命本真的教师角色价值的不竭动力

  自我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教师才能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转换为自我发展的目标,教师的内驱力才能得到充分激发,从而成为一个富有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生命个体。而规定性教师角色导致了教师的'自我生命意识被掩蔽、自我发展的动力丧失,教师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所谓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学模式严格按照“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教材——复习巩固——布置家庭作业”五步教学法;教学内容完全依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规定;教学评价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你怎么考我就怎么教;教学研究完全依靠专家,教师只是专家理论研究的验证者与实践者而非参与者,所有这些导致了教师生命的工具化与麻木化,加剧了“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斗争,使教师难以确立自我形象,遏制了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造成教师自我认知失实与自我体验失衡,使教师失去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如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成为教材的建构者、开发者,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等等,所有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教师自觉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基础上,也就是要求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可以说,没有教师生命的发展,也就没有学生生命的发展。因此,教师只有找回主动赢得教师角色的意识,才能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才能唤回教师的生命意识,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自我修养,教师的角色行为才能从根本上发生变革;才会克服职业倦怠,去主动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丰富完善自我、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活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这样,教师才能在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实现自我,走向专业化发展之路,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才能充满朝气和活力。

  四、追求创新的幸福:走向生命本真的教师角色价值的终极价值

  马克思曾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教师的创造主要体现在教师用自己的智慧生产出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独特的教学行为,如一件偶发事件的巧妙处理、一个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功转变、一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一段教材内容的创新性开发等等。只有创造,教师才能体验到职业的幸福与快乐。我们这里指的幸福范畴,不仅包含着享受,更重要的在于劳动,在于过程,在于创造,是创造与享受的统一;是既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也享受到转苦为乐的幸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世纪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一个墨守陈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这次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职业角色,如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换为课程的创造者、开发者、评价者;由知识的搬运工转换为充满实践智慧的专业人员等,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创造,也只有在创造性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才能体验到幸福感。而幸福感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产生的最美好的心灵感受,是教师道德智慧的最集中的表征。这也正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最深刻体现。

  丰富和完善的环境、无拘无束的言行以及自由的想象等都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教师只是被动地履行职责,言行不敢越雷池一步,纯粹在强制性规范下备课、上课、评价学生等,那么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如何发挥呢?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如何培养呢?教师和学生作为人的社会性需要又怎么能够满足呢?所以,只有不断满足教师与学生高级需要特别是能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的教育才能真正使人富有创造性、获得尊严、体验幸福快乐,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不断挑战自我,不断重组与反思自己的经验,在探索育人的规律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自我,这些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动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育人”,实现“育人”与“育己”的有机结合。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进一步挖掘自己的潜能,鼓励教师不断创新,这无疑为教师赢得自己的角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只有不断创新,教师才会感悟到教育的真正魅力所在,才会体验到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幸福、快乐。追求、创造本身不但是人获得幸福的手段,而且追求、创造的行为本身就包含着幸福,即对幸福的追求、创造过程本身对于人的幸福来说,就具有终极价值。所以,赢得性教师角色就是强调在教学生活中教师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不唯制度规范,更要勇于开拓创新,让教师在创造的职业生涯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完整理解工作的意义,充分享受工作的快乐,真正体现教师角色的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375.

  [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3.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6.

  [4]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5.

  [5]吴安春.回归道德智慧[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160.

  [6]高恒天.道德与人的幸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58.

教师的论文11

  一、以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生动优美的课堂语言是一种魅力,这种魅力不但会令学生心生羡慕,而且能够引发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运用华美的词句、灵活的方法感动学生的内心,把学生引入到美妙的语文境界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文学之趣。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想到新的生命,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的喜悦,焕发萌动的,蓬勃生机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们都出来了;有的散步、放风筝、耕种、插秧……好一派春天的新气象……”听到这些,学生怎能不兴趣勃发呢?

  二、以赏识表扬,促使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任何人所付出的劳动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得到别人的赏识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小孩子表现得将更为强烈。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哪怕是极小的亮点都要给予肯定,给于表扬,这样学生就能获得自信。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正是对赏识作用的肯定。虽然赏识没有付出物质的代价,但是它发挥的价值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催化剂。课堂上,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通常会伸出大拇指,或说一声“你真棒!”一句亲切简短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将会在学生心里形成美好的记忆,这个记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发展,甚至影响学生一生。大量实践证明,好学生的确是夸出来的。

  三、以最佳的情绪密切师生关系

  教师的情绪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以前,必须要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站在教室里以微笑的面孔面对学生,而且不但要微笑,还要笑得灿烂,发自内心的笑,这样才能在课堂活动中为师生互动、师生合作、师生交心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整天板着脸,即使他的心地再善良,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难以沟通的。其实有很多教师为了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严,经常板着面孔去授课,给学生的感觉是望而生畏,这样课上学生只是一味的听讲,不敢回答问题,生怕答错了受到教师的责备。这样的课堂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其教学效果是非常低下的,即使学生学到了一些新知识,也是被强制灌输进去的。学生整天在这种压抑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久而久之,不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且还会厌烦这位教师。可见,课堂上教师的情绪至关重要,教师激情的笑容是师生沟通心灵的纽带,是学生创新的动力,同时也是教师树立美好形象的法宝。

  四、以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而且贪玩,对游戏充满了浓厚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新课标也一直强调: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来创设情境,组织学习活动,为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用再用说教去教育学生,使学生不再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了启发,获得了亲身体验,从而寓教于乐,实现了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

  1、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若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

  2、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分组去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3、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五、结语

  总之,只有教师为学生创造了舒适优雅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安心、舒心地学习。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搜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得热心、学得开心。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红杏出墙,彰显出青春活力。

教师的论文12

  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初中物理教学运用

  摘要:在物理课程标准中对探究式教学有一定的要求,科学的探究需要被新时代老师所接受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加以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如果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融入探究式教学,不仅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过程中追寻到物理知识的真谛,从而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大大的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对于学生更加深入探究物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老师要充分认识到物理教学中融入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发展空间。本文针对初中的物理教学中融合探究式教学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希望能给读者少许借鉴。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模式;初中物理;运用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就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独立自主的或者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该种自主探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围绕自己生活的环境进行创造性探索,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出自己对困难问题的疑问,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已学的知识提出质疑,老师要给予一个完全开放式的学生探究、讨论有关问题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自主根据多种方法去解决有关知识,可以组织小组实验,可以单个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结合自己所学过知识和形成的思维模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物理问题。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开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没有学习过的解决方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也有一定促进作用。探究式学习能够让学生懂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能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重要理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觑。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具备的教学特点

  1.启发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特点在物理课堂中,老师在运用实践式教学时往往会在上课前给学生一定的问题,让学生们自主思考,运用一些对将要学习的物理知识内容相一致的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将自己置于情境之中,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集中课堂学习的集中度和思考力度,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创设教学情境、提出启发性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点。2.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特点任何探究都是基于实践的,所以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引导。首先,老师要进行一定的演示实验,然后让学生分成各小组自行发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实验,让学生细心观察实验中的细节,记录下来并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再以小组派出代表的形式给出每组观察的全部现象,然后再和教材上的答案相比较,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最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不能仅限于发现现象、总结现象,还要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更好地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3.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特点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现状特点,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尽可能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自主猜想、自主解决,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初中物理教学融入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策略

  1.老师创设相关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老师创设与将要教授的物理知识内容有关的相应情境,首先能够给予学生贴近生活,放松学习心态的体会,学生在走进老师所创设的情境后从相应的问题中看到了生活中的物理并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然后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能够在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情况下深入理解物理理论知识的内涵。最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问题,为了解决相应问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增强。所以老师要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带入课堂,促进学生的物理学生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提升。2.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活动材料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很大一部分都是需要学生进行自行搜集论据,亲身经历实践活动,细心观察实践中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获得想要理解的物理知识。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和心理特点,给学生提供适应学生、易被理解的材料。另外,在遇到某些物理探究中所需要的材料可以由学生自行准备时,老师可以放任学生自己准备,让学生能够借助与自己联系紧密的材料,在亲切的探索活动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并且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3.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任何学生的学习都需要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之中,如果学生环境和谐、轻松,学生便能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面对困难时也敢于踊跃参与解决,在碰到疑问时也敢向老师提出问题。所以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以一个宽广的心态去接纳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给予相同的关爱,让学生在老师自然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地学习到物理知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为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支持。

  四、老师开展探究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不仅要注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把握,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融会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知识。因为学科之间有着知识相重合之处,学生如果能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都培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帮助。所以老师要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也就越强,为我国未来的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人才力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不断发展,初中物理教学也不能停滞在传统教学上,物理的学习是为了培养一代又一代能掌握物理理论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实际,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更多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物理知识。因此,初中的物理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让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发挥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程文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培训,2015(06):183.

  [2]吴佩英.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4(01).

  [3]胡席嵘.浅论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J].数理化学习,2015(05).

教师的论文13

  一、初中化学教师要以合作的精神引领学生学会合作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里,教师与学生总是处于对立的地位,大多数学生不懂得合作,缺乏团队精神.这与新课程所提倡的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在本次的新课程改革中,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被提出.在新课程实施中,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通,在教师间建立一种交流与合作的关系,摆脱“孤独”的处境,形成一种集体教育的力量;同时教师应该把合作展示给学生,教会学生合作,带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渐渐掌握合作的技能,在合作中得到共同的发展.例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中,教师就可以将合作学习贯穿其中.具体教学过程为:

  (1)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设计方案.课前同教研组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共同讨论在进行“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探究活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4人一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将方案写出待课堂讨论用.

  (2)师生共同讨论,优化设计方案.探究实验开始前,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设计思想、实验原理、方案、实验步骤、所选仪器和药品.在代表发言期间,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其他组指出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如有可能,最好提出改进方案,并可借鉴别人的优点,优化本组设计.教师根据讨论情况,适时提出自己意见,引导学生寻找合理的方案或提出自己的建议.

  (3)分组进行实验,教师解惑答疑.讨论结束之后,各组采用本组认为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帮助有困难的组完成实验.

  (4)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分析评论.待各组实验基本完成之后,教师要求各组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大家评价实验方案,得出最优方案,并对效果最好的小组给予适当奖励.

  二、初中化学教师要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它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学习和创新的结果.新课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下了极大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教师的`可支配因素,使教师可以有较大的自主性,能够更为灵活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考试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花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的内容.这意味着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成为师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将作为课程有机构成部分的主体存在,他不再是一个执行者,而是一个决策者.在这样一种新的课程环境中,教师将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潜质、不同的特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气氛,设计出带有自身个性标志的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以更大的自主性进行教学,使教学取得最大的效益.

  三、结语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为教师职业专业化提供了条件和机会.初中化学教师的工作将变得更加丰富,教师自身将变得更加自主、自信、自尊和自爱.我们应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课程观,努力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教师的论文14

  [摘 要]财经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教学意识与责任心方面;课堂组织能力与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教学艺术方面等。解决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问题的途径主要有:实施严格系统的教学能力培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引领;进一步贯彻实施“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及竞赛;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与奖惩制度。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策略

  近几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财经院校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大批青年教师成为财经院校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他们已成为本科教学的主体。青年教师们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充满活力。但他们的课堂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是高等教育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课题,也是关系到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

  一、财经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意识与责任心方面

  部分青年教师的教学意识薄弱,存在着对教学的认识与投入不足的欠缺,备课不充分,责任心不强。高校专任教师的主要任务包括教学与科研两个方面。由于对教学与科研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在青年教师中就会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许多青年教师认为,上课、备课、查阅教学资料、批改学生作业等会占用大量时间,耗费精力,对于科研工作是一种冲击和拖累。另外,青年教师大多是“离开课堂,就上讲台”,迅速成为本科教学的主体。这便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缺乏现代教育理念,不懂教学基本规律,不了解教学基本环节,有的教师甚至存在“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青年教师在还未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的同时就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这使得他们很难进行教学的总结与反思。部分青年教师对备课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未能深入理解,没有备课笔记,教案或讲义的内容也不过是教材内容的翻版,电子课件也仅仅是教材中条框的简单罗列。

  (二)课堂组织能力与教学内容安排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青年教师不因材施教,不注意进行启发式教学,缺乏调控课堂纪律的能力,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的良好气氛。另外,他们虽能熟练运用先进教育技术,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只面对计算机,而不管学生的表情和反映,未能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有时教师在口干舌燥地讲而学生却听得面无表情、没有任何反应,不像一个真正的课堂。这说明青年教师对课堂的组织与驾驭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好,处理随意。由于青年教师对整个课程体系把握得不够准确,因此不能很好地理解课程的重点及难点,教学内容过多或过少,讲到自己有体会的内容就过多发挥、甚至离题;讲述的思路无连贯性,表述能力不强或有误;讲解时层次不清,举例不当,使学生听起来感到茫然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

  一般来说,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一些青年教师

  还未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他们的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仍是灌输式、单向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单一,枯燥而呆板,课堂气氛沉闷,因此很难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一些青年教师不考虑所讲授课程是否适合运用课件就盲目地使用课件。特别是对一些公式的推导,如果使用课件来讲授,就会产生学生来不及消化理解就一晃而过的现象,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另外还有许多青年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忽视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作用,未能很好地安排板书,有的杂乱无章,有的字迹潦草,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板书。这样的教学手段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更无法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艺术方面

  财经院校青年教师本身是一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队伍,然而他们的课堂教学却显得沉闷、枯燥无味。他们的教学语言欠简练,缺乏必要的抑扬顿挫;讲课平铺直叙,犹如背书。他们不够注意仪表,穿着过于随便;教态欠自然,授课时目光不敢与学生接触,缺乏应有的肢体语言。

  二、提高财经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与途径

  (一)实施严格系统的教学能力培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引领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基本功。然而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在接受岗前培训后就匆匆上岗,缺乏切实有效的实践过程。我们应该对正在实施的岗前培训制度进行改革,使其达到真正能够使青年教师获益的目的,而不是敷衍了事。长江大学的岗前培训就很特殊——除了要用半年时间在课堂上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规范、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外,还要用半年时间深入与各自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实践基地苦练“内功”,培训合格后才能正式走上讲台,成为长江大学的一名教师。只有这样做才能使青年教师真正转换角色,使他们尽快站好、站稳讲台。

  财经院校也可以组织具有教育研究专长的校内外专家,利用他们的先进理念、思想方法和先进经验来引导和带动青年教师开展教育实践探索和研究,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可以针对集中的、普遍的教学问题举办学术报告会或科研讲座;开展专家进课堂进行现场诊断咨询活动;带动青年教师承担教学反思和实践的研究项目等。

  (二)进一步贯彻实施“导师制”

  近年来有些院校积极探索青年教师的培养途径,并实施了青年教师导师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财经院校有必要借鉴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导师制有助于增强青年教师的职业意识,也有助于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在实践中,可以实行主讲与助课相结合,在安排青年教师主讲自己专业课的同时,自由选择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助课。这样青年教师通过助课,可以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技巧和指导,从而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将在教研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转化为自身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三)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

  一些院校为了监督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已经逐渐实行了教学督导制。但大多督导成员并未完全履行他们的职责,只不过是例行公事地抽查一下各学期的课程大纲、教案及试卷,偶尔也会走进课堂,但仅仅是“督”,并未起到“导”的作用。

  开展教学督导是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所以应当本着以“督”为辅,以“导”为主的原则,完善督导机制。财经院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应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在“督”中发现问题,再经过“导”来促进,以教学督导的教学经验来推动青年教师的成长。督导工作应当以肯定成绩为主,挖掘青年教师的潜力,在督导工作中注重与青年教师的交流,激励、引导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积极进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及竞赛

  财经院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教学检查、教学示范、教学竞赛等方式来激励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参加课堂大奖赛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意识,激励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参加课堂大奖赛,将促使青年教师熟悉专业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促使青年教师关注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促使青年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对语言的要求能够促使青年教师更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及语速等问题;对教态的要求能够促使青年教师努力提高美学修养等。

  (五)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与奖惩制度

  目前一些财经院校已经实施了学生网上评教制度,这一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但由于学生评教的个体差异较大,使得评教结果可能会与真实情况不一致。由此笔者认为,应采用学生评教、督导评教、教师评教等多种评教相结合的评教方式。应将评教结果尽早反馈给青年教师本人,与青年教师进行充分交流,以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同时对评教的优劣应该有严格的奖惩制度,例如对于不合格的青年教师可以实行停课或待岗处理,而对于优秀的青年教师则可以在职称评定或晋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等。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燕,沙润.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J].教学研究,20xx(3).

  [2] 周琼花,匡尹杰,朱志平.对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察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xx(12).

  [3] 汪瑞林,赵建春.教学与科研怎样和谐共进[N].中国教育报,20xx-08-19(1).

  [4] 杨晨光,柯昌万.关注高校青年教师成长:教书与育人能否同行[N].中国教育报,20xx-08-20(1).

  [5] 张晨,程墨.长江大学岗前培训青年教师[N].中国教育报,20xx-08-26(1).

  [6] 吕卫君,杨根宝,徐小平.高校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思考与探索[J].世纪桥,20xx(5).

  [7] 刘俊燕.讲课比赛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J].山西医药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xx(6).

  [8] 刘天宝.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xx(10).

教师的论文15

  【摘要】

  小学音乐教学对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够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丰富课余生活,有利于实现让学习者全面发展的这一教学目标。在教育形式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也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完善教学模式。本文对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相关教学措施。

  【关键词】

  新课标;音乐;教学水平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小学生正处在学习发展的黄金时段,悦耳的音乐可以使小学生拥有更加深厚的情感体验。小学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小学生只有在学会欣赏音乐的基础上才能全面的提高审美能力。因此音乐教师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对音乐形成自己的见解,提升音乐综合能力,达到改善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注重提高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要想很好的学习一门课程,首先要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从兴趣入手,让孩子从小就喜欢上音乐,这样才能保证学习者在日后的音乐学习中快乐的前进。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所以他们大都活泼好动,而且自律性比较差,教师在课堂中如果只顾着自己讲解,那么学生可能在这节课里大半部分时间都在开小差,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的插入音乐游戏,创设教学情节,让小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来学习音乐,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学生唱《音乐是好朋友》这首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习者玩寻找朋友的游戏:分发给学生写着不同音符的纸片,把这些纸片贴在学生身上,让他们围成圆圈手拉手唱这首歌,教师喊停时,学生要寻找此时唱到的音符,让他们比谁找的最快,并让最快的这个小学生重复唱出音符,教师可以给予胜者一些适当的奖励。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游戏的魅力,小学生充分参与到了课堂中,并通过游戏学习到了一些音符的知识和唱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小学生轻松的学习到知识,而且这种知识形成的记忆是比较长久,不容易忘记的,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样就获得了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注重视听结合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化社会,各种先进的设备被运用到教学中,其中多媒体教学更是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教学领域中。在音乐课堂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课堂质量,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其中音乐欣赏的教学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年纪小的孩子,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积极性,鼓励其自动投入到音乐欣赏中,营造一个有趣的音乐氛围。如在教学《花儿与少年》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把乐队演奏时的动作表情清楚地展现给小学生,同时把音乐的特点原汁原味地展现给他们,让他们听得清清楚楚。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小学生的歌唱能力,学习者可以通过歌声传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领会到歌曲的真谛,让他们真正做到会唱歌,唱出音乐的真谛。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习者展示一些中西方的音乐史,让他们通过一些图片或者有声的视频增加对音乐的了解。教师还可以向小学生介绍我国的“国粹”,告诉他们戏曲也是音乐的一部分,要让学生明白真正的音乐不只是流行歌曲,它还包括各种各样充满正能量、充满美感的事物。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化解了教学中视听不能完美结合的难题,提高了音乐的教学水平,学习者的眼睛和耳朵相互配合,还可以将有形的世界转化为有声的歌声中,传达出对生命的热爱。

  三、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型的教育方针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来适应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并不注重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对全部的学习者都采用教唱的形式。要知道不同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音乐功底,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都不同,所以教师应当采用孔老夫子的因材施教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灵活地变化教学方式,用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领会到创新的重要性。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放心去思考去高歌,并鼓励孩子去探索,突破思维定势,这是培养孩子创造思维的关键所在。音乐是优美的,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就是为了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帮助学生较好的体会到音乐所传达出的美感,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对音乐教室进行合理的布置,让小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容和当中所传达出的感情。教师可以按照音乐会的模式放置桌椅,在音乐教室放置各种音乐照片,让小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庄重感,从而激发他们内心对音乐的好奇感,学习者产生了想要了解音乐的欲望,思维的大门才会开启,创新之路才会缓缓出现。有了创新,民族的音乐才是有了真正的希望。

  四、结语

  在传统的观念里,人们认为音乐课只是副课,没有必要浪费孩子们的宝贵时间去学习音乐,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很多人开始注意到音乐教育,学校也慢慢地增加了更多的音乐课程。教师便成为了打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创造新式课堂的主力军,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音乐教育水平,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奉献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吴洁.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音乐时空,20xx(21):183-183.

  [2]邱艳.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初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

【教师的论文】相关文章:

教师的论文08-04

教师工会论文02-27

爱是教师的天职论文09-24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04-08

教师关爱学生的论文03-12

教师师德建设论文03-19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05-16

论文指导教师的评语05-17

论文指导教师意见12-28

论文指导教师评语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