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论文

时间:2024-07-01 11:48:17 论文 我要投稿

成本核算论文[合集]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本核算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本核算论文[合集]

成本核算论文1

  一、质量成本起源及作用

  1.质量成本起源

  质量成本的形成和发展是在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是20世纪50年代初逐步建立起来的新兴学科,美国质量管理专家AV菲根堡母首次提出质量成本概念。半个多世纪以来,质量成本控制被广泛应用与企业管理,并在应用的实践中不断发展。质量成本管理是质量管理向成本管理领域渗透的结晶。20世纪70年代西欧各国的企业质量体系中也广泛注重质量成本控制。进入21世纪后,随着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飞速发展,质量成本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世界,质量成本管理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强质量成本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还可以增强顾客对高质量、低成本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的核算、考核、分析来评价企业质量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制定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和计划,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程序,考核质量成本指标的执行发现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便改进质量降低成本。

  2.质量成本作用

  作为药品生产企业而言,药品生产除了与传统的生产指导行业的类似的一些基本特性以外,药品生产的质量问题是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是现代社会中关乎民生及普通百姓健康的重大问题,药品生产质量的安全可靠超过了传统的成本控制的范畴。质量作为企业成功关键因素之一,在医药生产企业取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消费者期待着更高更好的品质,绝对不能容忍低劣的质量。医药生产企业永远不会停止追求药品完美的质量,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时,对于质量成本的计量和分析变得尤其重要,这与传统意义上成本核算有着巨大的不同。传统行业的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成本的主要因素以外,质量控制成本也在医药生产企业的总成本费用构成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企业中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是寻求企业持之以恒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一切战略核心,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一价值要超过企业创造的成本。可见成本优势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而传统意义上的降低成本和企业追求的成本优势是两个有着不同内涵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药企的质量成本不属于传统的料工费的核算范畴,但往往这部分成本的核算又是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而必须发生的费用支出,医药生产企业的质量成本如何计量,如何利用质量成本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显得极为重要。

  二、质量成本核算与管理

  1.质量成本管理目标

  确定企业质量管理目标是从生产药品的质量出发,从客户满意和生产效率两个维度对于产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在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取产品的成本优势,从而占领市场为企业创造价值。

  2.质量成本项目分类

  作为财务管理部门需要配合企业相关各个职能部门定义企业质量成本的主要内容,统一记录和核算的口径。原则上按照企业的性质分成:预防成本类,包括质量工作费用,产品评审的费用,质量培训费用,质量改进措施费用和质量管理专职人员薪酬;鉴定成本类项目,包括检测试验费,检测设备的折旧,质量审计和信息费用等;内部缺陷成本类,包括废品损失,返工损失,加班成本和事故分析费用等;外部缺陷成本类项目,包括退货损失,索赔费用,诉讼费用,销售损失。以上这四类费用都属于显性质量成本,可以明确计量,又与相关产品直接进行可靠计量。质量成本是管理能力的表现,也是衡量质量体系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对于质量成本进行统计、核算、分析、报告和控制,不但可以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监督和知道质量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质量成本管理规则》提供的法规和政策依据的基础上,财务部门会根据会计凭证和质量部门成本记账凭证的有关资料,建立质量成本台账,开展质量成本核算,逐月进行汇总,并将汇总报告上报质量管理部门进行统计,以便了解质量保证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

  3.质量成本核算

  公司在质量成本数据收集的基础上,按照质量成本项目从生产车间开始进行逐级向上汇总核算,从车间质量成本统计表汇总到全公司质量成本汇总表,通过长期质量成本信息的收集,形成质量成本报告,用来衡量企业特定阶段的质量成本分布的情况,从而发现问题,运用有效手段和措施降低产品的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分析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质量控制,减少质量损失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着显著的作用。从分析四类成本的比例关系,寻求质量成本的最佳值,从而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成本,同时亦可推进质量改进计划,通过质量改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预防潜在不合格品的发生。

  4.质量成本报告。公司在质量成本报表基础上,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出公司在生产、销售、仓储和物流等环节的问题:

  (1)公司的外用药眼膏系列产品,按照工艺配方投料,理论投料得率在92%左右,公司按照工艺规范操作,正常得率在正常的水平浮动,可是在生产车间,往往到最后批次机器灌装时,产品得率水平会显著下降,只有80%甚至不到。经过分析发现由于原料采用凡士林等凝固性原料,在持续高温的状态下可以正常灌装,但是由于最后阶段,灌装管路的温度无法保持,导致部分原料缓慢凝固在管道中,形成了巨大的原料浪费,这属于内部缺陷质量成本。财务部门通过生产质量报表及时反馈该项内部缺陷的质量成本项目,生产部门会同质检和研发部门,通过问题的发现解决问题,生产部门提出了进行管路技术改造的要求,通过采取管路上加温的措施,持续保持管路的温度,大大降低原料凝结的可能,直接提高产出。

  (2)公司的一主打品种销售,没有随着公司传统销售旺季夏天的到来而出现销售旺季,相反关于该产品的质量投诉屡有发生,销售客服人员通过反馈和沟通,发现这一热销用于皮肤外用的搽剂药水,消费者普遍对于产品的使用方式很不满意,指出该药剂的使用方便程度较类似同类产品有欠缺,公司通过销售部门的质量成本报表也发现这项外部缺陷成本类项目的支出。市场部会同研发部门,通过内包装的调整,改装喷雾头用以改变原有使用棉签的方式。产品的小改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使用的满意程度,产品销售规模很快就恢复到正常的销售水平。

  (3)药品生产的原料按照相关食药监局的监管规定,对于生产用原辅材料需要每批次都需要进行抽检,这样一来该项鉴定成本费用在品控部门的质量成本报表中一直居高不下。同时采购部门在追求最优经济批量订购上支出的节约,无形中与每批次的鉴定成本抽检费用的增加相互抵消,没有给公司的经济效益带来优势,公司仓储费用的减少和质检部门抽检费用的增加都在各自部门的质量成本的报表上得以体现,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冲突是对管理层的考验。公司通过生产部门合理生产计划的安排,在满足销售的前提上对于车间的生产线进行科学的规划,单批次的连续生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解决这一矛盾,仓储部门和品控部门无需对于订货批次和抽检频率矛盾过多而烦恼。

  (4)公司的产品区域覆盖全国大部分行政区域,因此对于仓储部门而言,公司对于其质量成本关注的焦点在于货物的运输,一旦物流公司运输的产品在经销商和批发商等客户处遭到退货,这不仅是退货损失,更可能造成销售损失。仓储部门质量报表的长期数据显示,公司产品在运输途中的损耗水平较高,该项外部缺陷的质量成本也是重点关注的内容。通过分析发现,由于公司的运输区域较为广阔,承运商会大量选择二次转运方式,这样增加了因为产品破损导致客户拒收的风险。公司仓储部门会同销售部门一起对该项成本支出进行分析,一方面在外包装上进行改进,选择优质外包装材料,包装内部也增加了衬板,增加了抗压水平,使得运输途中的损耗大量降低;另一方面对于物流线路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通过销售部门在各个销售区域增加一级经销商的库存容量,尽可能减少直接向二级经销商的转运工作,该项退货损失的支出得到明显的改善。近年来通过对于质量成本的持续跟踪和分类汇总,质量成本的费用支出保持在7%~8%之间。

  三、结论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不仅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成本,使产品质量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多。也有助于推进产品质量改进,预防潜在不合格产品发生。还可以拓宽成本管理路径,引入质量成本管理后,对成本实施全过程预防性控制,从而扩大成本管理职能和范围,使成本管理进入新阶段。研究表明,理想的质量成本水平应占销售收入的2%~4%,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企业降低成本,取得成本优势的巨大空间。作为医药生产企业,质量成本的目标是:消除外部缺陷成本,最小化鉴定成本和内部缺陷成本,有效投资预防成本。同时必须以质量求发展,通过提供高品质的医药产品,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成本核算论文2

  摘要:科学、合理以及准确的计算房地产成本是进行成本管控的重要前提,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产品定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房地产开发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给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成本;核算

  一、概述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促使其朝着未来既定的目标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经营管理。而经营管理中,会计成本核算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在开发过程中的成本核算,企业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在目前的经营管理中,各项费用以及成本的具体支出情况,才可以依据相关的数据对企业进行成本费用的调控,从而达到成本最优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也可以达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分配,从而使得企业的经营发展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成本是非常巨大的,通过对成本核算的具体数据与预算的差额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成本目标的调控,促使房地产企业健康发展。

  二、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的对象不明确

  随着房地产企业的逐步成长和壮大,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土地都是成片进行开发和建设的,建成后的房地产主要是用以商业用房、公寓以及小区住房等。目前,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对象的划分依据主要是项目所在的区域、进行分期的工程项目、按照建成后房地产的用途或者将整个开发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之一。这些成本核算对象的划分都是依据开发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的,再加上加大规模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复杂性,种种因素都造成了开发成本核算的对象划分不明,过细会造成工作量大大增加,过粗会造成数据分析不明,这些都会使得成本核算的整体质量受到不利影响,同时,也非常不利于房地产企业对开发成本的监控以及分析,特别是开发成本在房地产企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分配方法存在不合理之处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建筑安装的成本等可以直接归属于各个开发的产品当中,这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在发生的成本费用中,仍然有些支出是难以准确分配的,例如,常见的拆迁补偿款、配套设施费用以及基础设施费用等间接费用。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应当按照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相关比例以及预算造价等进行分配,从而计入到成本核算的对象中去,但值得注意的是,每家房地产开发企业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成本费用分配和划分的标准。从房地产行业整体来看这个问题,成本费用的分配往往具有任意性,在实际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科学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成本核算的管理以及缺乏相关的约束性条款,使得成本核算方法出现较大的差异。

  (三)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核算的周期判断不明,出现竣工决算拖延的现象

  一个房地产项目涉及到的工程量较大、持续的时间是非常长的,也不存在明确的标准来对核算周期进行确定,从而为成本的核算提出了艰巨的挑战。周期不明也使得竣工决算拖延,违背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原则,无法使得收入与费用产生配比,从而对房地产企业计算项目的利润、结算相关的税费造成了阻碍,严重的情况下会产生与税务部门长期纠缠的局面,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拖延竣工结算也会使得房地产企业不能及时的对项目进行评价,对后期的项目开发无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现实的工作中,竣工决算的拖延往往是由于企业的资金出现匮乏、人员办事效率低下等原因,有些房地产项目甚至出现基础设施未全部完成建设等情况,这些往往对项目不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开发项目的决算时间,也对企业的成本管控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三、加强房地产开发成本核算的策略

  (一)明确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核算对象

  由于成本核算的对象不明,造成很多的成本核算出现问题,因此,将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明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将经过规划部门审核的总平面图作为开发项目成本核算对象。这种成本核算对象的明确主要适用于那些开发规模较大、时期较长、一般采用的分期开发形式的项目;其二,按照产品的开发形态进行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这种确定的方法常常用于拥有多种房地产产品的企业,这样进行成本核算的可行性较大;其三,将单个的房地产项目作为一个核算对象。这种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往往适合于一些开发项目大、耗费大、开发出来的产品往往只有一种的项目。以上三种常用的开发成本核算费用对象确定的方法对成本费用的监控非常有利,对于开发项目的价值评估也是非常有利的。

  (二)对开发项目的成本费用分配方法要进行合理的选取

  通常而言,建筑安装成本的归集对象往往是非常明确的,但是对于其他的间接开发成本费用,则必须按照有效合理且可行性高的方法进行分配和归集,例如常见的配比原则或者受益原则。房地产企业进行间接费用成本的分配可以采取的方法很多,如占地面积法、价值分配法、个别认定法、预算造价法等分配标准。但是,一家房地产企业一旦确定了一种方法,则应当保持它的合理性和一致性,才可以使得不同期间的成本费用具有可比性。往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个别认定法是最好的形式,可以使得成本费用的分配更加精准,但缺点是消耗的人力、物力等都较多。对于那些非自用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往往采取的成本费用核算方式是利用面积的比例进行均摊。在现实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对开发项目的价值进行评估,依照评估的价值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一旦合理的进行间接成本费用分配,就可以使得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合理的利润管理和事前的评估,因此,合理确定成本费用分配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三)对成本核算的周期进行合理确定,及时的进行竣工结算

  开发项目的周期确定应当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不应当仅仅按照理论来进行。首先,如果一个项目的规模较小,同时,持续的时间短,那么可以将项目的整个时期作为成本核算的周期,这样的周期确定方式可以使得开发项目的成本核算更加合理。但是,如果项目的开发时间较长、规模较大,如果仍然按照项目的建设周期来进行成本核算周期的确定,往往是不合理的,也违背了成本核算信息时效性这一原则。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按照经过审批的总平面图确定的开发期数来进行成本核算周期数的确定。其次,及时进行竣工结算的前提条件是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受到了准确、合理以及全面的记录,如果需要进行成本费用的估计,那么必须对确定的估计数进行再次核对,也要培养会计人员的成本预估能力。在进行“预提费用”科目的核算时,要将未实施的工程预算计入到成本中去,从而可以使得项目的决算按照预期的计划进行,以后实际发生了该项费用就将其转出。由于其在总成本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不会对单位成本以及总成本的产生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薛叶振.对房地产开发成本核算问题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xx(11).

  [2]李国梁.浅析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管理(文摘版).20xx(03).

  [3]崔秀娟.房地产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2).

成本核算论文3

  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中,成本预算与实际支出存在着很大的出入,这不仅会使单位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而且还会降低国家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建立健全成本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加强资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是推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的重要举措。

  一、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概念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指的是事业单位在从事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无形劳动与有形劳动的价值总和,主要包括日常费用支出、人员支出、对个人及家庭的补助支出、采购固定资产与大修理、税金等。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的范围是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成果,内涵丰富且应用广阔,包括预算、计算、核算、分析、监督、管理与控制。

  事业单位要根据其成本核算的对象,按照规定的成本核算项目,通过一系列费用的归集、分配,计算出实际总成本与实际单位成本。事业单位可以将成本核算细分到每一个部门,通过对各职能部门的成本核算进行资金管理,从而计算出直接与间接费用。

  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运行效率较低、组织结构相对不合理,财务状况没有明晰、科学的运营机制。可以说国内事业单位的经费预算与运行成本过高是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随着我国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必定首当其冲,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成本核算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我国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针对我国事业单位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加强事业单位成本预算管理有着现实意义,降低事业单位运营成本是我国政府改革所采取的重要手段,逐渐养成并保持事业单位良好、优秀的工作作风与风气,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提升我国事业单位发展成果、发展质量和产生规模效益的动力。

  (一)缺乏成本管理意识。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时代财政部门统一配给资金模式的较大影响,事业单位几乎从不涉及筹措资金、管理资金的问题,工作中需要的绝大部分资金大体上由财政统一供给、分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资金供给、使用机制。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理所当然地认为事业单位是由国家统一管理,而不需要自己在成本管控方面下额外的功夫;另外,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人员及其领导也没有足够重视成本管理等问题,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头表率作用,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出现很多成本问题。因此,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成本计算比较模糊不清、工作效率相对低下的现象,包括单位财务人员在内的员工也普遍缺乏成本管控意识。

  (二)内部会计核算体系有漏洞。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开始逐步涉足服务领域、经营性业务以及其他相关业务。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对经营性业务事业单位运用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会计核算,而对那些服务等非经营性业务则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原则,而不进行成本核算。但是在实际的工作操作实践中,因为工作存在不确定性、复杂性,很难进行严格的分门别类,使得相关费用项目很难进行集体归类、处理,也就很难进行科学的成本核算。而一旦无法准确计算成本,估量成本及其涉及的资金问题就成了让人头疼的问题。

  (三)不重视预算管理。目前,国内很多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方面依然存在着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预决算与监管体系。针对此,笔者采集了国内某所中学财务数据,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归纳、总结。在20xx年,该中学预算支出总额为1.73亿元,实际支出总额为3.23亿元,占年度支出总预算的186.71%;预算收入总额为1.56亿元,实际收入总额为2.72亿元,占年度收入总预算的174.36%。支出总额较20xx年增加了1.4亿元,增幅达到77.13%。可以看到,在20xx年,该中学实际收支情况较年初预算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支出总额超出收入总额5,000余万元,而且该学校的贷款总余额累计达到2.54亿元。在这中间,如招待费、差旅费等项目的支出都存在着进一步的压缩和改进空间,而在目前情况下这些都在支出中占据很大的一部分。另外,在资本性支出中,该校校舍、宿舍楼、实验楼及其实验机具的购置等情况,在招、投标以及具体采购环节也都存在诸多问题,支出状况较为严重,在成本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隐患。

  三、完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建议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抛弃以往养成的落后的财务管控观念,树立起成本核算理念,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协调、组织、规划好财政支出的每一项、每一步,从而建立健全单位成本控制体系,为我国事业单位的整体创新改革与健康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一)合理降低人员支出,实现有效减员增效。人员支出费用是我国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人员支出的比例过高,必须受到严格控制,有效合理定岗定员,建立完善的、严格的临时用工制度,大幅度降低临时用工支出,有效降低管理人员的相关费用开支,实现单位的高效管理,制订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发掘员工的潜力。

  (二)加强流动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部分事业单位一方面向政府及其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又忽视流动资产有效管理,如存货、库存积压过多等问题依然存在。加强单位的流动资产有效管理,合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切实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经营管理成本。

  (三)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减轻事业单位负担。事业单位后勤开支在单位总支出中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涉及到方方面面,有很大空间与潜力可以去降低成本。凡是社会能及时、有效、低成本地提供后勤保障的企业等,都应该业务外包,交给社会去办,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利用社会资源的专业性服务于事业单位。如当前比较流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制、代理记账制等都是事业单位进行的有益的探索,事业单位付出很少的成本就可以做到过去同样的事,甚至更好,这就是社会资源的整合。

  (四)强化内部成本核算意识,细化内部成本费用核算科目。事业单位应加强对领导人员及其财务人员的成本核算观念的培养、学习,提高其对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单位应定期开展成本核算学习教育、培训等工作,促进财务人员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教育和培训活动中,有效提升财务人员成本核算管理水平和财务管理专业技能,切实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及道德意识,以便能够高效、科学地进行成本核算工作。

  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成本核算管理,应根据单位自身经济活动的特点,制定一套符合自己的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的会计核算科目,准确计量本单位内部成本。为科学、清晰地反映事业单位费用支出结构,切实满足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核算的实际需要,将“事业支出”科目拆分为“科研项目支出”、“非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支撑业务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等六个一级会计科目,分别进行核算、反映。同时,具备条件的事业单位应当切实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有关要求,或者根据自身业务实际发展需要,以科研项目为基本核算对象,合理推行内部成本费用核算管理。

  (五)完善成本费用核算方法,严格界定成本费用内容。我国的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管理可以科学借鉴、深入学习企业成本核算的科学方法,积极重视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的相关会计数据分析、研究,采用权责发生制的财务成本核算基础,客观、真实地反映科学事业单位自身财务结果及财务状况。严格界定单位内部的成本费用等内容,对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资本性支出、上缴上级的支出和对附属单位的补助支出、对外投资的支出、各种罚款、赞助和捐赠支出、国家规定不得列入科研项目成本的其他支出等,不应当计入科研项目成本。随着科学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社会对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信息需求的逐步增加,科学事业单位内部运营机制和外部会计环境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业单位可以有效结合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不断改进、完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的财务核算。

  内部成本核算管理是科学事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提高单位内部成本核算管理水平,能够有效地提升单位内部经营管理能力与资金使用效率,促使单位提供的相关会计信息更加真实、更加客观、更加及时。我国事业单位应在遵循新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客观实际需求,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有效的财务成本管理控制策略,探索新的科学发展路径和管理途径,加大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探索合理有效的内部成本费用核算管理方法、途径。财务管理人员应努力提升自身综合业务水平,全面落实单位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实现事业单位的长久、健康发展。

成本核算论文4

  一、单项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分析

  单项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单项成本核算的实行将颠覆传统成本核算的管理模式。单项成本核算打破了原有的按照部门和产品种类进行核算成本的管理模式,使得成本管理更加细致化、精准化。单项成本的推行将有效改善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率,进而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能否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企业的成本管理缺乏科学的核算方法,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多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少数采用分批法,按照单项成本核算的更少。随着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呈现出多样化、细致化、复杂化的特点,各种成本核算随之变得多样和复杂,成本核算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此背景下,单项成本核算的优势逐渐体现出来。单项成本核算将成本核算更加细化,根据产品生产的具体特点,把握产品的类型、种类,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具体产生的成本。这就保证了产品生产过程中成本始终是个具体量化的数值,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单项成本核算带动了整个成本管理的工作,使原本宏大的成本管理工程变得更容易监控,能及时核算生产环节产生的成本,并对超出成本预算的环节及时做成相对应的调整。不仅对成本控制起到指导作用,还对整个生产环节起到监管和导向作用。单项成本核算的实施,也为财务管理工作分担的极大工作压力,准确的成本核算信息给财务管理提供了充足的财务信息,为财务部门制定合理的财务预算创造了条件,保证了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结合和协调,有利于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产品企业单项成本核算的实施

  1.分级核算

  单项成本核算的重点是“细”。因此,在单项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中应将成本细化,即实行分级管理,一般分为财务、车间、小组、单位产品四级。单位产品核算和小组成本核算是基础核算,作为产品生产的末端成本,基础核算数据对整个成本核算起基础性作用。基础核算内容主要包含单位产品平均生产的物料成本和小组个人工资成本。车间成本核算是成本核算中最容易被重视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内容,一般成本核算时只会注意到车间能耗成本而忽略了设备损耗成本、废料处理成本和车间维护成本等。财务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最终处理环节,是对所有成本的`汇总处理,以数据形式体现出来。四级考核必须分开进行,四级的成本核算信息如果保持一致,说明成本核算管理到位,核算内容做到了全覆盖;如果四级核算信息出现偏差,说明核算内容和环节出现纰漏,成本核算不准确。

  2.人员配置

  在车间设立考察核算专职人员,对物料消耗、设备损耗、员工考勤等成本进行核算和管理,为单项成本核算提供基础核算资料和信息。专职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历史记录的整理分类和保管,便于必要时的查阅和校对;再次计量物料的量和成本,保证物料的质量,防止购入偏差和弄虚作假的现象,同时做好原材料和产品的出入管理,定期盘点库存,整理仓库材料,按批次、种类、质量、价位分类保管。财务部门同样需要设立独立监控人员,对财务部门最后的成本核算进行监督和协助。当下面三级的单项成本核算信息提交给财务部门后,财务部门人员及时对单项信息进行汇总处理,此时的监控人员需要协助财务人员的核算工作。这种协作并非简单的帮助进行核算,二是独立的二次核算,并将核算信息和其他三级的核算信息做比较,以此确认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把握核算流程

  单项成本核算能否成功对成本管理起作用,取决于单项成本核算信息能否有序地和总成本核算顺利结合。单项成本核算信息因其特质,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各个细节所产生的成本额较少,汇总难度加大,如果不注意核算流程,随意汇总,就容易导致重复或者遗漏的现象发生,使成本核算失去准确性。首先核算的总体流程是按照分级核算逐级汇总,即单位产品和小组成本核算向车间成本核算汇集,车间成本核算像财务部门汇集,财务部门再总汇集并做出报表。其次是费用归集流程,费用归集内容主要分为产品生产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含原材料、应付工资、应付福利、累计折扣,间接费用即辅助性的开支,如车间服务性开销(饮用水,照明电费等)。直接费用直接归集为基本生产成本,间接费用归集为辅助成本。最后直接和间接费用在月末按产量结转到库存商品。

  4.材料成本核算和员工工资核算是重点

  对于产品生产企业来说,材料成本和员工工资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成本高低。所以把核算重心放在材料成本和员工工资上是控制成本的重点。材料成本核算分为成本预算和实际成本核算量方面。车间应根据企业每月的产品生产计划预算材料所需量和材料成本,制定出详细的材料购置表,注明单价和总价,并对预计消耗做出较为准确的消耗表。然后根据预算表购置材料,防止预计购入材料和所需材料之间存在较大误差,出现材料浪费和成本损耗的情况。实际材料成本又分为批次产品完成生产前后两种,产品生产前购入的材料成本是作为成本核算的真正信息,而批次产品完成生产后实际消耗的材料成本是用于与预算成本比较的,通过实际消耗材料的成本和预算材料的成本对比,计算偏差,为下期产品生产材料的购入预算做参考。员工工资成本的核算标准应以生产考勤状况为主。立足于出勤率,在按劳分配的原则下,结合员工的工龄、生产效率和技能熟练度,以及企业贡献力,对员工工资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实施奖励机制,测算超额完成员工的增效奖励工资,对表现突出、业绩优秀的人员进行嘉奖。

  三、小结

  随着产品生产企业竞争日益激烈,通过单项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单项成本核算必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不可忽略的作用。

成本核算论文5

  前言:现阶段我国的各行政事业单位中,无论是管理工作还是行政工作,都会受到成本的影响。成本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要素,与单位各项工作密切相关,单位应加强对成本的预算、调控、管理、核算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从而有效控制单位运行成本。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大对单位运行成本的重视力度,制定合理可行的核算制度,成立专门的成本核算机构,尽可能的压缩成本,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

  一、财务工作开展全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近年来,为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进程,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通过法制途径要求各级政府及下属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特点与发展规划,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单位内部的开支成本,开源节流防止单位资源浪费现象出现。简单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开支包括公用设施,办公设备,餐饮消费,活动经费等一切日常开销,这些成本与单位的生存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全成本预算成为各事业单位不可避免的一个难题。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工作中最为基础的是,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要详细记录单位运行过程当中产生的管理和办公账目,记录每笔开支的使用途径和支出数额,对单位的财务支出状况做到全面而又细致的了解,才能进一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好单位运行成本。接下来,财务管理人员还应将每项成本开支进行合理有序的归类整理,使其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表现出成本管理工作的成效,为单位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有效的成本核算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定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效果。首先,成本核算工作可以有助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尽大限度的发挥资金的经济价值。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来源自上级政府,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要听从政府的管理与指挥,而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中,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就必须对资金进行科学高效的分配,加大对单位资金的管理力度,尽可能避免资金浪费,提升行政单位经济实力。另外,加强成本核算工作还有利于事业单位优化单位内部结构,促进单位管理质量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同时,势必要对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规划,使每名员工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工作能力,提升单位工作效率,推进单位深化改革。总而言之,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开展全成本核算,不仅可以有效配置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增高单位经济收益,还有助于单位的管理工作,对行政单位的运行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财务工作开展全成本核算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成本核算观念。传统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全部依靠上级政府,受这些历史因素限制,目前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观念仍缺乏自主意识,难以意识到单位内部财务管理部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作用,因此对单位行政工作当中或日常运行过程中的资源消耗、财政支出往往缺乏关注和管理,忽视了成本的统计与核算工作。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企业一味的追求于领导或员工的“业绩”,把业绩当着衡量员工能力和素质的唯一指标,为了业绩往往不惜盲目加大成本,大量的成本浪费会给单位的正常运行和财务管理引发诸多问题,甚至有损行政单位的形象,阻碍单位的经济发展。

  (二)成本核算制度不规范。如果不能对运营成本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和核算,那么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目前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往往没有制定规范、严谨的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人员也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部分核算人员甚至不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中掺杂大量主观情绪,核算数据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往往还会造成重复核算或漏算等现象。没有明确的制度对核算人员进行系统的规范,使得核算工作秩序混乱,出现编造数据、超额分配、盈亏不明等问题,甚至还有个别员工为了个人利益,虚报核算数据,私占单位财产,造成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失控,这些现象都对单位的正常运行造成恶劣影响。

  (三)成本核算工作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只能对固定资产进行原值核算,无法保障固定资产的维护工作,这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当中存在核算漏洞,成本中不包括折旧损耗,造成盈利值虚增,成本支出虚减,数据准确性无法保证,加大了核算工作的难度。由于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但是在成本核算中,固定资产的数值无法实时记录,造成资产核算存在偏差,难以表达真实的资产情况。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应用的是权责发生制,而会计核算方式为收付实现制,但是这种方法在描述单位财务状况时,很难具备真实性和精准性,进而导致单位内部核算收支比例失调。如行政事业单位用于设施基础修建的开支,并不属于常规开支,但是修建基础设施时间段内的单位成本核算中,支出成本大幅增加,减少单位结余,进而引起单位内部收支比例失调,成本核算失去准确性。

  三、提升财务工作开展全成本核算质量的策略

  (一)改进成本核算观念。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自主意识,认识到在财务管理中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作用,在全单位范围内普及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加强单位员工的成本核算观念,然后选拔业务能力达标的成本核算人员提升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且要定期邀请成本核算专家到单位,对成本核算人员进行教育,传授更高效的成本核算知识和方法,进一步增强成本核算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不仅要培养他们的岗位责任感,还要向员工普及开源节流意识,从日常工作当中,减少成本的浪费,养成资源节约意识。成本核算人员还应将工作落实到基层,记录好单位每一笔成本支出情况,为成本核算工作提供有力的资料凭证。

  (二)规范成本核算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成本核算意识,并结合单位发展规划和单位内部现状,制定科学、规范、合理、可行的成本核算制度,并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制度在成本核算人员中贯彻执行。成本核算制度中要明确单位预算,规定单位每项工作的成本支出额度,如果实际成本超出预算,核算人员应深入了解具体原因,做好对支出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尽大限度地发挥资金利用价值,力争利用最少的成本完成工作项目。核算人员还应做好单位物资的管理工作,对每件物资做好明细记录,包括产品价值、使用情况等信息,然后对物资进行合理有序的归类安置。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加大对成本核算人员的激励机制,将成本核算人员的业绩与工作质量联系起来,可以激发财务核算人员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提升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完善成本核算体系。目前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中,正逐步加入全成本核算工作。虽然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还有赖于上级政府的支持,但事业单位也应发挥自主意识,应在核算体系当中,明确资产的归属权,体现资产的经济价值,而不再仅仅是核算数据来代表,应将单位的经济收益结合到业绩考核指标当中,拓宽经济发展渠道,促进事业单位的经济水平的发展,以便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经济形势下,能够建立完善的经济发展体系,进一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如此,行政事业单位还应结合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将单位的固定资产添加到成本核算内容当中。但是目前的成本核算方式难以确保单位支出成本的真实性和精准性,因此就需要各行政事业单位借鉴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模式,改进创新更加高效、实用的全成本核算方法。

  结语:成本核算工作对于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各单位应提高成本核算意识,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组建专门的成本核算机构,加强对企业运行成本的监管,使单位运行成本尽大限度地发挥价值,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持续稳定的发展,进一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成本核算论文6

  摘要:自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逐渐开始受到民营及其他形式企业的冲击,伴随国际市场的进入,原有的垄断环境破裂,国家对石油装备制造业的重点保护政策也在逐年缩减,导致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受市场化影响程度逐渐增加,生产经营压力自然攀升。本文从石油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发展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学者针对战略成本控制提出的相关举措与笔者经验,分析石油制造企业如何能够通过战略导向的成本控制及核算,来满足企业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实力,以谋求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发展战略导向石油装备制造业成本核算管理

  一、石油装备制造业经营环境及其战略导向成本核算浅述

  石油装备制造业在我国制造业中一直处于领军地位,伴随中石油集团“垂直钻井系统”的成功研发,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也站稳了脚跟。但是就整体发展来看,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仍然受制于发达国家,炼油化工设备以及较为精尖端的核心设备依然依赖于进口,虽然在世界石油装备制造市场已经占据一席之地,但是仍然需要以发展战略目光来增强自身竞争实力。

  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与国际企业相比较而言,最大的优势就是直接生产成本,但是目前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受市场(国际市场与国内相关民营企业)攻击严重,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必须进行管理革新,特别是在成本控制角度需要精进探索,传统的生产导向型成本控制已经难以满足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精细化成本管理的需要,而战略导向型的成本管理方式则可以适应石油装备制造业新时期成本控制的大部分需求。战略导向型的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之前要依据战略目标进行成本管理价值确认,使成本管理服务于战略目标的实现,明确成本管理的战略发展地位,为成本控制提供战略保障和明确的战略成本指标,使成本管理随着长远战略目标进行革新,根本意义在于服务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谋求长远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石油装备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

  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在最近三十年的发展及其取得的成就在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短时间发展出来的辉煌成就下,却有着极严重的管理问题。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于石油装备制造业进入世界市场,并精进自身产品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十分不利,成为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阻碍。在石油装备制造业精细化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精细化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利益与市场竞争实力,但目前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在成本控制角度仍然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以下为其成本管理问题概述。

  (一)成本管理受传统观念影响过多

  前文提及,我国制造业具有极大的.生产成本优势,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较低的生产成本。在我国市场与世界市场逐步进行交织的时代环境中,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虽然在直接生产成本上占据优势,但是伴随市场对于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加之信息化贸易下销售环境的变化,使得石油装备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研发成本、销售成本占比逐渐提升,传统生产导向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石油装备制造业的成本管理需求,单纯的通过节约制造费用、直接生产成本的方式来进行成本控制只能作为成本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石油装备制造业更应该关注隐性成本。但是目前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对于隐性成本的控制不够,无论是在理论层次还是在实践操作中,只关注客观实际的成本控制,忽视了生产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于提高劳动效率的价值;以及提升产品品质对于塑造企业品牌价值,建立高商誉的贡献等问题,这些都是传统成本控制观念滞留下的弊端,而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仍然还停留在其中。

  (二)缺乏主观环境下的成本控制

  精细化管理下的成本控制应该关注主观能动性对于制造业的价值以及其对成本构成的影响,这是生产导向型成本管理方式所忽视的,也是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目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石油装备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忽视了对员工工作价值的分析以及员工劳动强度的均衡控制,结果就是:第一,部分员工工作能力差,导致其工作时间内设备利用率低,整体生产效率受到影响,放大产品生产成本;第二,缺乏绩效考核,或者绩效考核按班组、部门进行粗放式考核,员工工作价值难以获取到相匹配的回报,不利于积极生产经营氛围的塑造,研发、生产、销售效率下降,不仅增加生产经营成本,更拉长了石油装备制造业生产经营周期,造成资本压力。主观环境的建设对于成本控制影响较大,涉及范围较广,本文不再赘述,略举上述两例。

  (三)成本管理缺乏战略指导

  在石油装备制造业生产过程中,较多生产设备存在工艺落后、工作效率低、工装精度差等问题,但是其生产的产品质量可以达到销售水平。我国大部分石油装备制造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对该类设备仍然持续使用,并作为主要生产设备之一,虽然产品可以销售,但是市场口碑却不高,难以建设有力的品牌价值。这样的成本控制方式,一是造成了人力资源成本的浪费,拉低生产效率,二是品牌价值难以塑造,后期销售费用自然提升。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该部分石油装备制造业不仅生产效率低,销售压力大,整体的资金链被拉紧,造成资本结构压力,难以满足企业长远的战略发展需求。

  三、石油装备制造业强化成本管理建议

  (一)实施目标成本管理方法

  目标成本管理方法是将企业预期利益需求与预期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评估,并依据企业战略目标进行最终利润区间的确认,进一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区间进行划分,是预算管理与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结合,对新时期石油装备制造业成本控制而言,目標成本管理可以满足其大部分需求。将目标成本管理渗透至生产经营活动中,并对成本要素进行定额,可以有效地在源头提升石油装备制造业成本的可控性。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目标成本核算,可以将成本的控制责任直接落实到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强化内部成本控制意识,建立健全成本控制氛围。

  (二)建设精细化成本核算氛围

  石油装备制造业可以通过塑造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企业氛围,来发挥人力资源对于成本控制管理的积极作用,完善主观环境建设,使成本控制渗透至企业文化中。笔者认为要在石油装备制造业中短时间内塑造出一个有效的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氛围,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建立健全成本绩效考核制度,并深入贯彻。通过精细化管理中的定额成本管理,确定成本绩效考核指标,并以此为标准对各部门与岗位进行成本责任细分,明确岗位成本控制责任,落实问责制度,对于未完成成本定额指标的部门与岗位工作者进行处罚,对于完成或超额完成成本绩效考核的部门及岗位工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可以设置部分基层管理岗位为能够有效保障成本定额指标实现的工作者提供晋升空间,一方面强化内部工作人员参与成本控制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企业留住基层成本控制人才,为战略性成本控制管理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三)建设战略型成本管理方式

  如上文所述,石油装备制造业出于保障短期利润空间的考虑,一直对工艺落后、效率低下的设备难以舍弃,但是难以服务于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于石油装备制造业而言这无异于饮鸩止渴。石油装备制造业必须要抓住机遇,及时淘汰部分效率低下的设备,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新设备来强化企业生产力,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增强企业成本和质量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又可以由国家负担一部分设备升级费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此机遇下,石油装备制造业必须要通过建设战略型成本管理方式,指导企业进行设备的更替,为实现企业长远战略目标奠定基础,保障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永德,宋佳佳,侯玉曦.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导向的石油装备制造业成本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xx(5).

  [2]陈小丽.我国制造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xx(8).

  [3]刘志祥,杨松.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20xx(3).

成本核算论文7

  摘要:全面实施教育成本核算对加强高等院校的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建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模式,势在必行,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高校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为依托,剖析了教育成本核算的滞后性以及由此形成的弊端,提出建立新的教育成本核算模式,以适应市场、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教育成本模式核算

  旧的高校会计核算体系,通常只核算经费支出,至于开支是否合理和必要,则无人问津。高校既无筹措经费的压力,也不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成了经济核算的从动者,从而淡化了效益意识,忽视了经济效益考核,也排斥了教育成本核算。因此,高校对国家下拨的教育经费,只是简单地计算支出数,并以此作为向国家申请预算的数据资料而已,长期处于“年初报预算,年终报决算,支出靠拨款,不足伸手要,教育成本不计算,经济效益无人管”的状况,从而造成高等教育人、财、物的极大浪费。虽然后来国家对高校财务制度进行的改革中取消了预算内外割裂核算和使用的办法,实行了“核定收支,定额或定向补助,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预算管理模式,但由于其仍局限于计算预算收支余超的阶段,并未真正实行教育成本核算,从而致使高校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变成了一句空话。而这种教育成本核算的滞后性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弊病,严重制约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使高校有限的教育经费造成了严重的浪费。这与目前高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不相适应。因此,必须改革高校现行的会计核算模式,建立新的教育成本核算体系。

  1确立教育成本的概念

  成本作为一个经济范畴,随着产品交换而产生,又随着产品经济发展而不断改变其表现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外延具有了全新的意味。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是指高校在教育活动中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所耗费的物质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总和,并且这些资源的价值是那些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价值。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教育成本是指培养一名合格人才,国家、家庭和社会所耗的全部费用,其中包括:第一,有形成本,即可以用货币计量和表现的耗费。它又可分为:社会成本,即国家和社会直接承担的教育费用;个人成本,指学生家庭负担的.教育费用,包括学生在校期间交纳的学杂费、住宿费和必要的生活费用等项开支。第二,无形成本,指学生由于把时间用于求学而引起的机会成本。狭义的教育成本是指高校培养每个学生所耗费的全部费用。目前主要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①传授知识消耗的活劳动报酬,如教职工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部分、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支出等。②学生助学金(包括学生奖贷学金、勤工助学基金、困难学生补助费)、物价补贴、医疗费用等。③传授知识所应具备的物质技术条件消耗费用,如实验器具、图书资料、教学仪器设备等的消耗。④教学和行政管理费用,包括办公费、实习费、水电费、取暖费、差旅费、行政仪器设备费、校园绿化卫生费等。⑤其他费用,指除上述耗费以外的其他开支,如外籍专家费、外事活动费、学生活动费等。

  2确定教育成本的核算对象

  根据高等学校的特点,应分别按照各专业、类别、层次的学生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编制成本计算单,全面反映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生均教育成本和教育总成本。高校成本核算对象按专业性质划分为:理工、农医、文史、艺术、财经、师范等;按培养学生层次划分为博士、硕士、学士(本科生)、专科生等等。划分成本核算对象,有利于教育成本的归集和分配,以便于准确地计算各级各类学生的培养成本。

  3明确教育成本项目

  教育成本项目的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育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教育成本按计入方式不同分为直接成本项目和间接成本项目两大类。直接成本是指适宜于直接计入培养对象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①学生费用。指直接用于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基金、学生物价补贴、特困生补助费,以及学生实习实验费、医疗费、学生活动费、招生费、毕业生派遣费、体育维持费等等。②教学费用。指直接从事教学的教师、教辅等人员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医疗费及教学差旅费、水电费、资料讲义费、其他业务费,和修缮费等等。间接成本是指不适宜直接计入,但为了组织和协调整个学校正常的教学及与教学相关的活动而开支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①管理费用。指从事教务管理、图书管理及党务、行政、后勤等部门人员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医疗费、办公费、差旅费、师资培训费等。②社会保障费用。指学校离休、退休人员的工资及各项福利待遇等费用。③固定资产折旧费用。④其他费用。

  4选择教育成本的核算方法

  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有学年教育总成本、学年生均教育成本、某届学生生均教育成本三种方法。

  (1)学年教育总成本是指某一学年在校学生所发生的全部教育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教育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通过对教育总成本的核算,可以了解和掌握学校教育成本总水平,便于从宏观上控制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学年生均教育成本是指某一学年在校学生的生均教育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学年生均教育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某学年在校生折合人数

  某学年在校生折合人数的计算方法: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以本科生数为标准,将各类在校生折合成标准单位数,即本科生为1,硕士生为2,博士生为3,专科生为0.5,据此计算出某学年在校生折合人数。某学年在校生折合人数=某学年在校本科生人数+某学年在校硕士生人数×2+某学年在校博士生人数×3+某学年在校专科生人数×0.5。

  学年生均教育成本是高校培养某届毕业生正在发生的教育成本,它为高校通过对不同年度教育成本的比较,分析升降原因,找出差距,及时提出改进措施,降低教育成本提供了可靠依据。

  (3)某届学生生均教育成本是指某毕业生在校期间全部的生均教育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某届学生生均教育成本=毕业生在校期间每个学生生均教育成本之和

  某届学生生均教育成本是培养某届毕业生已经结束的教育成本,将这一指标在同类高校这间相互比较,可以促使高校开展降低教育成本的经验交流,起到降低高等教育整体教育成本的作用。

  运用以上3种方法核算教育成本,对于降低教育成本,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5建立教育成本核算的会计原则

  5.1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实际成本是指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实际投入的人、财、物的货币表现值,按实际成本计价方法核算,方法简便,结果也较准确。

  5.2会计期间学年制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育成本核算期间的划分不同于企业会计期间的划分,不能采用日历年制,而是采用培养周期学年制。这里所说的培养周期是从培养对象入校至毕业的时间,我国学年制是指从每年的8月份至次年的7月份为止的时间。

  5.3权责发生制原则

  在学生培养期间,培养投入与收益对象的培养进度往往是不同步的。如教学仪器、设备、房屋、图书等,在一定时期内均为一次性投入,这些投入可以培养很多届学生。一般情况下,投入在先,实施培养在后。因此,先开支的费用应按照比例计入当期和以后各期的教育成本中去,而不能将当期开支的所有费用全部计入当期的教育成本中去。为此,须增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累计折旧”三个总账科目。“待摊费用”账户,是用来核算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次性投资可在本学年和以后各学年重复使用但又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图书资料、低值易耗品、小型仪器、仪表等的购置费。该费用需要分摊到以后各学年的成本中去。“预提费用”账户,是核算应属于该学年成本负担,尚未支付但预先按规定提取计人本学年的费用,如应付税金、提取的职工福利费等。“累计折旧”账户,是用来核算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过渡性科目。

  参考文献

  1李彤.高等学校会计[M].北京:中国物价局出版社,20xx

  2刘善敏.人力资源会计[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xx

成本核算论文8

  一、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核算的难点

  1.难以把握成本核算对象范围的划分

  成本核算对象划分不合理是当前施工企业成本核算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简单而粗糙的划分使得没有联系单项工程被共同划分为一个成本核算范围之内,由此导致难以准确估计独立施工的每个单项工程的实际成本,也不利于成本核算结果真实反映工程成本的实际情况。相反,若工程成本核算划分太细,必然会出现众多间接费用的分摊问题,由此不仅增加了成本核算的工作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实际成本的延迟核算。因此,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既不能简单粗糙进行,也不能过于详细,按照相应标准进行划分最好。

  2.不易界定建设项目工程成本内容

  施工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机械及使用费用、其他直接和间接费用等都是建筑项目工程成本内容,每项费用都有其特定内容和范围,每项费用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对这些费用的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对成本核算有着重要作用,虽然建设工程项目都能准确设置成本项目,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却容易混淆。例如,人工费用主要内容包括施工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津贴、劳保和运输人员工资等,而施工材料采购人员的工资、材料抵达施工现场之前的装卸、搬运工人的工资和机械操作人员的工资等不在人工费用之内。然而在实际工程建设中,经常将施工材料采购人员的工资、搬运工人的工资和机械操作人员的工资包含在人工费用之中。因此,为了保证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获取正确且真实的信息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正确导向,应该对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各种费用的内容和范围加以明确区分,避免出现核算费用项目的混淆情况。如果不对各项成本费用内容进行准确把握,项目成本的不真实,信息的扭曲,必然会给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造成重大误导。

  二、加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管理的对策措施

  1.正确选择工程成本核算对象

  工程成本核算的对象就是工程成本的承担者,主要是指施工单位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对所有施工费用进行划分和归集。在工程成本核算过程中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并对成本核算对象的实际成本加以及时而准确的计算出来,这也是保证工程成本核算的基本前提。在工程成本核算过程中为了将工程的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进行合理比较,核算出工程项目实际施工成本的超支情况,必须在确定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基础上,对单项合同进行分立或者对多想合同进行合并作为工程施工成本核算的对象,这样也可将一项或者多项合同的实质明确的反映出来。一般来说,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应该施工之前,并且一旦决定便不得轻易更改,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核算不实的情况发生。施工企业应将工程成本核算资料和相关记录进行对比分析,以方便准确地归集和分配施工生产费用。

  2.做好成本费用归集和分配工作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工作主要是针对不同情况对每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加以准确计算。对于明确受益对象的成本费用,应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而对于无法明确的成本费用则可以按照相应的标准将其间接性的计入相应的成本核算对象中。施工企业应对成本核算对象中的每个项目之间的成本费用的界限加以明确区分,并对施工中发生的所有费用进行一一审核,并将其准确分类,从而将各项成本费用准确地计入相应的成本核算对象,这样,每项成本项目费用的归集都能够与工程预算相同。除此之外,要想正确对工程成本加以准确计算,还应该设置成本核算科目,这样,在填制会计凭证和设置登记账簿时便有了依据。总之,对工程成本费用进行准确归集和分配,不仅能够更好的控制和核算工程成本,还能够为施工企业领导者在决策上提供真实而可靠的依据。

  3.理顺工程成本核算的程序

  工程成本核算作为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工程成本核算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以及企业会计核算程序的要求,对工程成本核算程序加以确定和理顺。在工程成本核算的实际工作中,应首先归集和分配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费用,其次将相关的工程成本费用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最后应审核成本核算程序是严格按照相应标准进行的,从而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一般来说,工程成本核算程序应按照如下进行:

  ⑴对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加以明确,并设置相应的成本核算科目,对所有发生的成本费用加以审核,最后把每一项成本核算费用计入相应的成本核算对象中,并对应计入工程成本费用和计入不同期间费用的数额加以确定;

  ⑵对每一项生产费用加以核算和分配,并对每月应该计入工程成本的生产费用在不同成本对象中进行分配和归集,最后计算出每项工程成本费用;

  ⑶在工程即将结束时,应对还没有完成工程的年度合同费用和没有完成的工程进行盘点,从而明确该期已经完成工程的实际成本费用;⑷对施工竣工的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进行计算和比较分析,并把已经完成的工程成本转到工程结算成本中去,编制单位工程竣工决算。

  三、结束语

  如今,我国施工行业已经呈现高速发展,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却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工程成本核算作为工程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工程成本核算是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促使企业更好的完成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工作,也能够帮助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成本核算论文9

  一、幼儿园的成本构成

  (一)退职费以及离退休费等补助开支

  对相关文件规章进行分析可知,幼儿园的教育培养成本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即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支出、人员支出、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公用支出。在这四部分里面,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包括了退职费以及离退休费等补助开支。但对相关的配比原则进行分析可知,退职费以及离退休费等和学生的培养工作没有联系,因此在大多数学者看来,应从幼儿园学生培养成本中剔除此项开支。

  (二)管理费以及租金

  多年前,幼儿园属于企事业的一个部分,可无偿对房屋、场地进行使用,因此也不需缴纳管理费以及租金。因此,当幼儿园成为独立法人以后,就无法对原单位的场地进行无偿使用了。在当前情况下,我们不能强求企事业单位对场地、房屋等进行无偿提供,因此,就需由市场来决定幼儿园的管理费标准以及租金标准。当然,针对管理费以及租金,教育行政部门可出台标准对价格进行一定限制,旨在防止漫天要价问题的出现。

  (三)经常性成本的项目内容

  幼儿园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对日常运作进行维持的费用就称之为幼儿园的经常性成本,这并不属于供教育服务的费用。在进行计算核定工作时,各幼儿园的成本项目也是大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幼儿园的经常性成本由诸多类构成,即公务费、修缮费、工资以及业务费等。

  1.公务费。幼儿园在管理和教学方面所支出的费用就称之为公务费。公务费主要涵盖了邮电费、差旅费、办公费、水电暖费以及车辆费等。

  2.修缮费。一般而言,幼儿园建筑物以及附属设备的修护费用,例如办公室、大型器械、教室、水电气设备、活动场的日常维修护理费用都需纳入到本学年的教育成本中。针对大修费用,则需依照修理间隔年限进行分期摊算。但在这其中,招待费以及会议费等开支却与学生培养没有关系,因此在进行核算时,应在学生培养成本中对这些费用进行剔除,并在此基础之上尽量细化,避免过于宽泛而无法对幼儿园的具体支出情况有明确掌握了解。

  3.工资。在幼儿园的日常开支中,工资是最为主要的项目,在这里,工资是指幼儿园付给教职工的相关费用。受人事制度改革的影响,在工资的构成方面,各个幼儿园都不大相同,所以工资的成本内容也就出现了差异。

  4.业务费。为了完成相关的教学业务,幼儿园所支出的易耗品购买费以及消耗性费用就称之为业务费,该项费用主要包括了文具费、玩具费、资料讲义费以及图书费等。

  (四)投资者的收益

  幼儿园盈余涵盖了投资者收益,投资者收益并不属于幼儿园支出的成本。一般而言,幼儿园实行收支平衡,但在此基础之上,幼儿园都具有期望盈余,投资者也希望从中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因此,其成本收费应该由成本和期望盈余构成。由此可见,不论是“非营利性幼儿园”还是“营利性幼儿园”,其实际支出成本的核算都是相同的,只是在期望盈余方面存在差异。

  二、幼儿园的成本核算工作

  (一)幼儿园成本计算的相关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收益对象的培养进度与培养投入往往存在不一致。在一定时期中,教学设备、教学图书、仪器、运动场地以及房屋等均为一次性投入,这些投入往往可对许多届学生进行培养。所以,就需依据比例将先开支的费用计入到之后各期的`教育成本里去,并对“预提费用”、“待摊费用”以及“累计折旧”三个账户进行增设,明确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使权责发生制得到有效运用。

  2.实际成本计价原则。对不同层次的人才进行培养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货币表现值就是实际成本,运用实际成本计价方法,不仅方便快捷,所得的结果也较为准确科学。

  3.会计期间学年制原则。教育成本核算期间的划分和企业会计期间的划分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即不可对日历年制进行采用,而是需采用到培养周期学年制。在这里,培养对象从入校一直到毕业的这一段时间就称之为培养周期。

  (二)幼儿园成本的计算方法

  1.会计调整法。在学校现有收付实现制基础之上,依据成本计算原则对会计资料进行调整,转换教育经费支出数据,使其成为学生培养成本数据。倘若教育和财政部门对调整规则进行了制定,那么作为学校的一项基础工作,计算学生培养成本以及编制报送培养成本报表就可以获得系统的培养成本数据了。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为这一转换调整方法的基础,因此这种调整方法就称之为会计调整法。当学校成本核算制度还未得到建立完善时,运用此方法,可对幼儿园微观层面的学生培养成本信息进行有效获取。

  2.分级核算法。在同一所幼儿园里面,不同年级的教师工资、人力物力的投入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为了对学前教育经费进行科学有效核算,我们就需采用到年级分级核算方法。一般而言,分级核算法主要是按照年级不同对小班、中班、大班的支出成本进行分别核算。在到课率人数与学生缴费人数比例正常的情况下,用各年级总成本/班级数=单个班级成本,可推算出单个班级成本/单个班级学生数=人均成本。运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可明确了解每个学生、每个班、每个年级的不同成本,进而使成本核算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得到保障。

  3.会计核算法。以成本会计的基本技术以及基本理论为基础,运用会计系统,依靠设置以及登记账簿对教育资源的耗费进行正确记录,进而核算出培养成本的方法就是会计核算法。要想对准确而系统的学生培养成本信息进行了解,就必须通过会计系统的账薄记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以及运转发展而言,成本核算环节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我们就需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幼儿园的各项收支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运用会计调整法、分级核算法、会计核算法以及统计调查法等多项方法,使我园成本核算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得到有效保障,进而推动我园的健康、稳步发展。

  作者:曾李华 单位:桂林市农机校

成本核算论文10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桎梏

  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有待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多数中小型企业应势而生,大量的企业会计人员需求,使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大大降低,这就使得很多会计成本核算人员出现工作不认真、对核算方法及流程掌握不全面的现象。另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人员只是单纯的负责财务核算工作,对企业其他部门的了解甚微,导致其无法在企业成本核算中实现全面核算,使企业成本出现大问题,影响企业发展。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实现突破的方法

  (一)更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理念

  企业管理者应加强对企业经营成本的管理意识,实时更新管理理念,并将新理念传达到每一位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的心里。同时加大对成本的管理力度,实行全方位核算管理。另外,企业对产品进行价值链接也可以全方位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二)全面成本核算内容

  会计人员在对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要积极了解企业产品的运营过程,全方位洞察企业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从而对企业成本做出全面的核算。特别是隐性成本的核算,往往容易被忽视,隐性成本主要包括知识成本、维护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等。只有对企业成本进行全面的核算,才能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三)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

  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定额法、分步法、品种法、分批法等多种方法,核算人员要根据不同的核算对象,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成本核算的核算方法。此外,还要考虑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近期发展目标,以便为企业提供直观的核算数据。

  (四)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

  作为企业中极为重要的财务人员,要深刻认识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并在精神上给予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核算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企业可以定期对会计成本核算人员进行培训,并加强与核算人员的交流与沟通,使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升,进而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五)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体系是整合核算体系,它需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和企业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所以,在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同时还要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可持续性。

成本核算论文11

  一、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成本核算的内容是医院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成本会计的这些职能中,成本核算为最基本的职能,也为其它职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些职能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为医院的内部控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成本核算的内容成为了医院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它能够促进医院的经济管理制度。做好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对医院能否顺利实行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医院缺乏对成本核算的认识

  虽然大多数医院已经了解了成本核算的概念以及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但是对成本核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些最基本的认知上面,这些最基本的认知对医院的经济效益起不了重要的作用。在医院从事成本会计的人员了解的都是一些最基础的成本核算内容和方法,这些旧的、较为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已经不能够展现出医院的优势,医院在对员工成本核算的要求上面也没有得到一定的提高,成本会计人员对自己的要求也不够高,成本会计人员的成本核算技术也处于初级阶段,医院缺少高级水平的成本核算能力。这样使得成本核算本来的潜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能够起到成本核算的作用。

  2.医院的成本核算体制较为落后

  医院的成本核算制度属于比较传统的.制度,传统的成本核算制度在内容和方法都比较落后,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经济体制的发展,成本核算制度的落后使得医院在经济管理制度方面也比较落后,医院在经济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很大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部分。落后的经济管理体制将会影响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

  3.计算机网络管理应用没有普及

  如今,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逐渐个体化、商业化,但是在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中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在医院工作的人员中,缺乏这种对计算机技术具有较高掌握能力的人,使得计算机技术不能够被运用在医院财务管理中,这样使得财务管理的效率大大的降低,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具有消极的影响。

  三、医院财务管理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1.医院应该加强对成本核算的认知

  医院在招聘新的成本会计人员时应该提高对成本会计人员的要求,只有接受过新成本会计教育的人才能够使得成本核算的潜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医院也应该给予现任的成本会计更多的平台和机会交流和学习先进的成本核算的技能,使得会计人员对于新的成本核算的内容能够及时的掌握,这样才能够保证医院会计人员成本核算的能力能够有效提升,也能够保证成本核算的有效进行。

  2.建立健全新的成本核算制度

  医院只有建立新的成本核算制度才能够使得医院经济效益逐步得到提升,医院要不断建立符合自己医院的成本核算制度,一个适合的成本核算制度能够大大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对医院整体财务管理制度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不仅仅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对整个管理层次的效率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良好的成本核算制度对医院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将计算机网络管理应用带医院财务管理中

  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所面临的数据较为繁琐和复杂,仅仅靠一些手工和计算器核算,任务是非常重的,而且手工核算所带来的失误是无法避免的。因此,要将成本核算工作逐步变为自动化,将计算机的系统和成本核算内容结合在一起,不仅仅能够简化工作中较为繁琐的数据,还能够避免失误,大大提高了成本核算的效率。医院可以聘请一些技术人员,设计出符合自己的医院的成本核算系统,将系统运用到成本核算的管理当中。使得成本核算制度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四、结语

  成本会计的核算对于医院的经济效应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医院能否在竞争中可持续发展,成本会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医院要逐渐的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益,就要不断的完善医院的成本核算制度,对医院的成本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培养和提高[7]。将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和成本核算制度结合起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进而使得医院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由此可以看出,成本会计的核算对于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成本核算论文12

  摘要:经济转型已进入深化调整时期,企业核心技术的持续优化,各项会计制度也在日趋完善,成本核算方法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某些方面已不能满足成本管理的需要,然而,作业成本法在国外已被广泛采用。文章在对作业成本法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简要说明作业成本法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并且根据理论基础以及其作用,给出企业成本核算体系改进的相关建议,从而使得企业实现优化改进,推动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成本核算;体系改进;可持续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外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生产核算成本显得尤为重要,选择适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是获得准确成本信息的基础。

  1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及发展情况

  1.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activity-basedcosting),它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新型成本管控的措施。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在企业的资源和产品之间加入“作业”这个中介。是企业进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体系,在制造费用分配作业库的时候,按照不同的作业耗费归集分配制造费用,然后,结合其不同的分配率确定成本动因分配率,形成制造费用以便于企业进行分析。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产品耗费作业,作业耗费资源;作业是成本发生的源泉,而生产又是作业发生的基础。在直接人工、材料等直接成本的核算上,与传统的成本核算相比,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方式是一样的,异同点主要是在企业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上,这也是最大区别所在。

  1.2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

  按照作业成本法费用分配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说明。首先,是进行作业分析,划分作业中心并建立成本库;其次,是分摊费用到各个作业成本库,将企业消耗的成本按照成本动因进行归集并分配到各成本库;再次,是要确认企业的成本动因,这是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步骤;最后,根据分配情况把这些分配各作业成本库的费用计入最终产品,交给专门人员进行核算。

  1.3国内关于作业成本法的发展情况

  在我国最早关于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是1988年易中胜编译并发表的《管理会计:挑战、对策与设想》,到上世纪90年代以著名管理会计学家余绪缨为代表的学者们掀起了一股对作业成本法的探究大趋势,但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国外著作的引入和理解时期,相对来说发展不快。近些年,国内研究慢慢开始注重实践应用领域,最为突出的`是王新平教授的《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这是首次通过理论和实践来系统研究作业成本法的著作。但我国的研究现状尚处于理论探究阶段,对在企业中应用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由于典型的企业传统核算模式,成本意识较差且管理观念滞后。

  2作业成本法的动因及其作用

  2.1作业成本法的动因

  成本动因,是致使企业成本发生的各种因素。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分类,可以把成本动因分为两种类型,主要是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

  2.1.1作业动因这是分配作业成本到产品或劳务的规则。在计量方法上测量了每类产品耗费作业的程度,也反映了产品对作业消耗的一种关系。举例来说,把“检验外购材料”进行作业的时候,就可以把小时和次数作为动因来进行分析。

  2.1.2资源动因按照作业成本计算的规则,作业和资源有着不同的关系,作业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资源耗用量的高低与最终产品没有直接关系。因为资源消耗变动就叫做资源动因,它联系着资源和作业,作为一种分配基础,也反映了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

  2.1.3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资源动因大多与资源和作业有关联,而作业动因与作业和产品有关联。把资源分配到作业分类中大多用的是资源动因,把作业成本核算到产品用的是作业动因。两者是一种互相促进和融合的部分,主要是看两者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及计算手法的区别。

  2.2作业成本法的作用

  2.2.1有利于优化产品组合在核心技术的制造大环境下,作业成本法的推动有利地促进了完全成本法的繁荣。它不仅能够优化产品组合,还能够提高企业战略决策的水平,利用企业的生产价值来影响到获利能力及优先生产次序。同时,在作业成本法中,管理人员能够较为简单地核算出直接归属产品的成本,也更加有利于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2.2.3有利于改进预算控制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首先,要求对成本的控制实践到每一项作业上,然后,通过作业这个核心,以成本动因为分析基础进行成本控制,从而科学有效地减少成本,改进优化了预算管控。通过构建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的作业成本管控方法,可以有利于改进预算控制的体系和方法。

  3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改进措施

  3.1结合企业客观实际和管理层支持

  在采用作业成本法时必须考虑到的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变更是牵动到企业多方面因素的,虽然作业成本法有其优点,但是需要结合企业的客观实际和管理层的支持程度,再决定是否实施作业成本法,在执行时,更需要注意与现行成本制度的衔接。同时,企业管理层的支持是实施变革方法的前提,只有获得企业管理者的支持,才能不断促进企业推广并且使用作业成本法,从而为其运用作业成本管理创造条件。

  3.2具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当前知识作为一种企业要素,日益融合到各个企业的经济运营活动中,这就需要企业中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员。并且这是一项较为繁琐的工程,需要根据动因和企业会计数据划分企业造作过程中的作业成本,这样就可以更为全面的了解企业生产以及成本情况。为此,就要求企业人员密切进行分工,了解实际的情况并对生产数据进行针对性的核算,依靠专业水准来为企业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3.3提高企业的全员成本核算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项核算方法是全员执行的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在确定实施改进的时候,就需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在收集核算中的基础数据都需要全员参与进来,除此之外,也要做好全体员工的教育任务,进一步来提升全员的成本核算意识,从而避免和消除无效作业,尽力去避免这其中所产生的各种人为因素的阻力。

  4结语

  伴随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趋势,企业在竞争中日益依赖知识经济,而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新颖的会计核算方式,影响着企业的各个方面。在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时候,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进行改进,更有利于企业在成本核算以及内部生产结构调整和优化。

  参考文献:

  [1]何静洁.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xx,(4):75,137.

  [2]张彦,丁冉.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内涵及其应用[J].财会月刊,20xx,(7):120-121.

  [3]SYHuang,HJChen,AAChiu,etal.Theapplicationofthetheoryofconstraintsandactivity-basedcostingtobusinessexcellence:thecaseofautomotiveelectronicsmanufacturefirms[J].TotalQualityManagement&BusinessExcellence,20xx,25(5-6):532-545.

成本核算论文13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概论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意识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重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完善与发展。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主要是,以会计核算作为基础,用货币作为计算的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清晰明确的成本核算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企业会计的成本管理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之中每项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决策等各类具有科学性的管理行为的一个总称。企业会计的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基础。

  1.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意义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会计成本管理的各项工作,同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时,能反映出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耗费情况,能够进一步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有效的企业会计核算有利于企业实施计划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控制成本实现目标,对企业盈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为企业会计成本管理提供基本依据的,其次,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能够对企业各部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控制与审核,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不必要的支出,能充分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准确计算整理出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信息与数据,便于对各部门的考核工作,最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结果可以与预期的计划数额相比较,开展成本分析讨论会,发现企业的不足与优势,弥补不足,发挥优势。正确的成本核算能够为科学性、合理性的成本管理提供基础性的帮助,建设处全面而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从而改进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基本要求

  首先,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与企业规定,国家统一颁布过组织会计工作的法律规范,企业会计工作人员需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但是在不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前提下,可以按照企业制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制度进行工作,不允许违反一切规章制度,保持制度的一致性与强制性,保证日常工作正常进行。其次,在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时,要正确的划分各种产品成本的界限,为企业提供真实的成本核算数据和信息,为企业会计成本管理提供便利。然后,在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时,还要完善责任制,在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为了得到准确的会计信息,管理部门要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考核,完善责任制,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降低各种费用的支出,完善企业会计的管理体系。最后,还要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适应企业的生产特点,采用适当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提高企业会计成本管理水平。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会计人员在对企业会计成本进行核算与管理时,不但关系着自身的工作质量与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而且关系着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市场竞争地位的提高。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方法不当,导致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面临重重难题。

  1.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对成本核算相关知识理解较少

  从企业内部对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实际内容来讲,其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企业内部会计的工作人员对会计成本核算的相关知识理解较少,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缺乏活力,上进心不强,久而久之,财务会计的知识普遍缺失,给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企业会计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之中不能从根本上理解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及时掌握有效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相关知识,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问题重重,由于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经营的成本,阻碍企业的发展脚步。另外,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中的问题较为突出,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监督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保证会计业务的正常运行。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管理中,往往会忽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作用,重视企业的盈利状况,忽视生产经营成本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自身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越来越差,工作人员对成本核算的意识越来越模糊。基于此,由于长久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不合理的认识,一些会计工作人员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不能够明确会计成本核算的主要作用,将会计工作简化处理,不按照规定进行成本核算,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不合理的会计结转工作。

  2.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缺乏相对的科学性

  现阶段,在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都存在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一些严重的问题。第一,企业自身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情况比较复杂,在单方面的选择某种成本核算方法基本上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给企业会计成本管理带来了一些困扰。所以,企业的管理人员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然后再制定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体系。第二,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过程中,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没有做到精确与完整,由于企业的生产成本、生产费用以及计划成本等会计成本管理活动比较复杂,这样企业的管理者就很难对企业的每个经济活动都进行有效的控制。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都是针对一线生产的过程进行工作的,在很大程度上往往会忽视研究开发的成本与管理成本等,除此之外,部分企业长期不对自己的会计成本核算结果进行评估与改善,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形成了较大的阻碍。第三,企业会计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相对来说较为落后,管理者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很多企业受到传统的会计思想影响,传统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脚步,导致大部分企业很难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阻碍了企业的长久发展。第四,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方法上来看,其方法的作用并没有被完全了解,工作人员考虑的仅仅是生产成本的核算,并没有考虑到生产前与销售的成本,这样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3.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不合理、不全面

  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其中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在转制的过程中,受到资金、人力等更种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也良莠不齐,各企业正面临着会计成本核算不全面的问题。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只关注自身的盈利状况,过分追求利益,只在乎直接发生的费用,从而忽视了企业中的非实物资产。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会计成本核算不仅要包括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原料及加工等的费用支出,还包括随着原料选择及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仓储、人工、管理等费用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部分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也要列为成本核算的内容中。然而,就大部分企业目前的会计成本核算状况来看,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中并没有包括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导致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合理,涉及的范围不够全面,无法对企业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成本核算结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成本管理造成了消极影响。另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把重点发在了产品的生产与加工过程,忽视了产前与产后的费用,并且在环保方面的费用也不纳入成本核算的内容中,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步伐。

  三、解决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主要措施

  根据上述提出的问题,为了保证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为成本管理提供便利,为企业不断进步与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提出以下解决措施,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地位。

  1.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的意识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企业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有序的进行提供基础性的帮助,所以,企业内部想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成本意识,首先企业要具有成本管理的观念。在企业成产经营的过程中,相关管理者与会计工作人员要完善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从企业的内部入手,提高企业从事会计工作所有员工的会计成本核算意识,无论是从事底层的会计劳务工作者还是职位相对较高的会计,都要意识到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观念。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质量需要在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更新,一方面,在企业常规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管理者要采取不同的宣传手段,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进行大力的宣传,使其在规范的会计准则下,让每一位会计工作人员都能够养成节约成本、减少支出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现代经济高速发展,企业面临重重压力,对新时代的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不与以往不同,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不仅不进行合理准确的成本核算工作,而且还要在企业中起到成本监督以及控制的作用。所以,要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对成本核算的意识,使每位会计工作人员都能关注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成本,充分了解企业在每个生产经营环节的收入与支出,避免或者减少企业在各个环节中不必要的支出,提高自身对成本核算的业务水平,加强对成本核算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的整体利益。

  2.选择科学的方法,合理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的不同,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会计成本核算以及管理的方法,避免在成本核算中出现浪费的现象,同时还可以有效的确保成本核算的结果真实准确,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有效价值。在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时,要以账目上的各种成本为基础,在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对照账簿,确保账簿准确无误后再进行科学的成本核算,保证在每一环节都不出错,为企业会计成本管理的工作提供基础性的支持。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选择科学的方法,合理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推动企业不断发展进步。

  3.保证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内容的全面而具体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与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要与时俱进,在新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规定中,形成全面具体并且科学的管理理念,确保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全面性,把实物资产以及非实物资产等具体内容划分到会计成本核算中去。所以,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活动中,会计成本核算要考虑到工作的全面性。一方面,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同样看待,不要忽视无形资产,过分的重视有形资产,应该看到有形资产的直接费用成本,也要注意无形资产在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方面的费用成本,并且还要把知识资源列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中,进行科学、合理及全面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为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提供便利,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由于企业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较为复杂,应提前确定好成本核算的方法,不要随意改动,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这样可以保证会计成本核算的统一性。此外,企业会计的工作人员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知识水平,熟悉各种新型的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在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中与企业发展水平相结合,保证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质量。现阶段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是否能够良好的发展决定中国是否能在国际上有所地位,然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成本会计的核算与管理,只有管理者充分认识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方案,企业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拓宽视野,借鉴国内外先进成本核算及管理经验,打造出一个富国强民的优秀企业,让国民生活得到保障。

  作者:张奥 王妍 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成本核算论文14

  摘要:煤炭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问题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但是目前大多数煤炭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并不考虑环境成本。因此,强化企业环境成本意识,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

  一、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构成

  煤炭企业的环境成本主要形成在产品生产初期,伴随着生产开始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并配以各种辅助能源。煤炭企业为了治理生产活动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而采取措施时形成的成本。根据煤炭企业特殊的生产特点,可将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细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前期勘查成本

  煤炭企业勘测、购买矿区、采煤、洗煤以及开发支出等。

  (二)环境保护与预防成本

  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破坏,如水资源污染、土地流失,保护、降低环境污染方面的费用支出。

  (三)后期恢复与治理环境成本

  指在煤炭生产过程中,为预防生态环境恶化,企业采取的对生态环境的恶化进行恢复和治理所支付的费用。

  (四)生态环境损害成本

  煤炭企业生产活动会造成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企业需要进行补偿,因此产生的费用,就是生态环境损害成本。

  (五)环境改善成本

  主要是购置环保设备所支付的成本,如:隔音墙、防尘网、污水处理系统等用于改善环境的设备。

  二、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问题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但是目前大多数煤炭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并不考虑环境成本,超过80%的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没有通过独立的科目反映在产品成本中,甚至不体现在会计账面上。根据目前企业财务会计准则规定,没有为环境成本设置独立的科目进行核算,只是将实际支出简单计入期间费用,如税费、排污费和污染罚款等,且对于一些潜在的环境成本费用直接忽略不计。[2]现阶段,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相关企业会计准则不够明确

  我国结合煤炭行业的实情制订了煤炭企业成本核算基本框架,但该框架总体上只考虑了经济利益相关的成本,对企业进行的考核也主要依据经济效益来进行,而没有对环境成本核算做出具体规定。在此之后,也没有出台针对企业环境成本的相关会计准则。由于针对环境成本核算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还不够完善,使得当前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缺乏与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支撑,从而造成其操作的困难性。

  (二)环境治理支出加大而没有设置独立的环境成本科目列示

  煤炭企业属于重污染企业,每个会计期间一定都会支出环境治理费用,而这些成本都没有通过独立的环境成本科目列入煤炭企业总成本。随着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环境治理费用也会不断扩大,因此环境保护与治理费用也将成为煤炭企业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准确完整的核算。此外,在煤炭企业生产活动中,除了可见的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对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也需要进行补偿。但在现行的煤炭成本核算体系中,环境治理费用及补偿性支出直接被计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并没有设置独立的环境成本相关科目,从而也无法将所有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费用进行列示。

  (三)煤炭企业本身对环境成本核算不重视

  煤炭企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企业,成本的核算和控制非常重要,长久以来,已形成了一套严格精准的成本核算体系,但在环境成本的核算方面仍处于缺失状态。在煤炭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系统中,环境成本一般简单的被归结企业制造费用进行核算,而环境收益例如环境友好型企业获得政府的财政补偿或对通过节能措施控制的成本都没有进行确认。这种对环境成本核算的忽视,使煤炭企业一味地重视财务目标的达成,不重视环境保护,无形中投入了更高的运营成本,不利于企业实际利润水平的改善,也不利于污染的治理和清洁生产。而且,煤炭企业中从管理者到员工都普遍缺乏环保意识,缺乏专业的环境成本核算会计人员。

  (四)环境成本确认与计量方面存在的缺陷

  多数煤炭企业都没有对环境成本进行单独的确认,对于它的处理只是计入其他费用支出项目,如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且在计量方面,大多数环境成本支出的金额并不是确切的,企业一般不对这些支出进行计量。这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事项在发生当期就能加以确认,并对环境成本的金额进行合理计量或估计。且要确定环境成本的'发生期间,以此来确定是将其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

  (五)环境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缺陷

  少部分核算环境成本的企业,核算也只是将实际发生的环境治理费用、环境污染造成的各类罚款等,直接计入企业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科目中,而污染治理费用一般占企业环境支出的绝大部分,并对一些金额相对较大的支出看情况计入待摊费用等。以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嘉乐泉煤矿为例,通过其2015年的财务报告可知,有130万元的排污和污染罚款记做环境补偿费,分别计入管理费用和营业外收入科目,并在年末结转本年利润。但嘉乐泉煤矿同时又在环保发展费中列示了12万元的环境补偿费,用途及去向都不明晰,同时也没有估算潜在的环境成本费用并进行预提。可以说,即使嘉乐泉煤矿进行了环境成本核算,也是非常不完善的,准确度和完整度都不够高,这也是少数进行环境成本核算企业的通病。

  三、完善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针对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在准则中明确规定环境会计要素,以及确认、计量和披露问题,使环境会计核算操作规范化。[3]通过提高征收排污费标准以及对积极治理环境污染的企业进行经济补偿,促进更多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也可通过强制命令规定企业必须以一定比例预提环境成本,这笔环境成本可以有多种用途,但必须进行确认使用,从而促使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核算。通过完善相关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要负有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并通过设定一定的指标和标准对企业进行评价。环境成本核算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障碍,例如环境成本的确认条件不明晰,会计科目的设立没有统一规范等都反映了环境成本核算理论研究的薄弱,环境成本核算实践的推广应以理论的不断完善为大前提。[4]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环境成本核算理论及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日趋完善,并已经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而我国的环境会计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此我国应结合我国国情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借鉴他人成熟理论方法,制定合理的中国企业的可操作性强的环境成本核算方法,提高我国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水平,加速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融合,为企业取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提供理论支撑。

  (二)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监管力度

  强化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职能,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政府占据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监管的主体位置,应充分体现宏观调控作用,加强执法力度。没有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大多数企业都没有为缓解环境污染而增加环保支出的自觉性;通过要求企业预提环境成本费用,使企业自觉加强环境成本核算;加强对环境成本核算的考察力度。目前针对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并没有针对环境成本相关指标的考核,致使很多企业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和公众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自身利润追求。应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加入环境考察环节,这样不仅可以督促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核算,也可以使国家对企业的评价是在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进行的,使整个考核过程更加全面、客观。

  (三)强化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意识

  企业是以经济利润为目的的,只有不断地获取利润,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获得发展。当前的环境要求和实践证明,只有清洁生产才能为企业带来环境和经济的双收益。因此,提升企业和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环境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在企业中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环境成本核算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形成注重环境保护的氛围,努力树立环境友好的企业形象。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核算的自觉性,而且会使企业的成本核算更加精准,有利于规避决策失误。很多国外公司为了在残酷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先位置,通过环境成本核算,出具供公众查阅的完善的环境报告,树立了其环境友好型企业形象,并获得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我国企业应不断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理念,抓紧环境成本的核算研究,为我所用,提高我国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水平。

  (四)建立独立的环境成本账户进行环境成本核算

  现行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已相当完善,但并没有设立独立的环境成本账户对环境成本进行核算,这样既导致企业对于环境成本核算工作的忽视,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企业总成本核算的准确性。[5]企业应针对不同目的的环境成本支出,为其设置相应的明细科目,方便确认和计量,比如在“环境成本—费用化支出”下设置“差旅费”“员工工资”和“办公费”等三级科目,用于处理不同的环境成本、环境资产以及环境负债。同时,企业应注重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培养专业的环境会计,提升本企业的环境核算水平。

  (五)加强环境成本在财务报告中的信息披露

  煤炭企业现行财务报告主要提供的是生产经营的相关成本内容,而没有对相关环境成本核算信息进行披露。通过很多跨国公司的实践证明,在财务报告中对环境成本核算信息进行披露和说明或在专门的环境报告中进行阐明,反映了企业在承担环境责任方面作出的努力,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企业可以选择在编制年报时在其中添入环境成本核算内容,作为年报的一部分进行公布;也可以提供单独的环境成本报表,跟年报一起公示。环境成本报表应根据企业发生的具体环境业务编写,反映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加强环境成本核算,树立企业形象,还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发展。综上所述,煤炭企业在环境成本的正确核算与控制及加强完善环境成本理论,对于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及企业长远发展,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雷海英.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问题浅析[J].企业导报,2014(1):62-63.

  [2]邢薇.浅析煤炭企业环境成本会计及核算[J].中国外资,2011(21):71-73.

  [3]胡翠华.环境成本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5):14-17.

  [4]张晓会.刍议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32-36.

  [5]朱永强.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问题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08(10):75-78.

成本核算论文15

  1医院做好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目前医院收入中,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40%~50%,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推行,取消药品加成是必然的,调整其他项目的价格,使医疗价格市场更合理,如增加医事服务费、药事服务费等。增加的这些收入是否能弥补取消药品加成收入,以及弥补到什么程度,都是医院管理者及政府部门应考虑的问题。

  1.1医院开展成本核算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医院属于公益性机构,亏损、政府补助,被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医院的市场化、私立医院等的进入,使公立医院“唯我独尊”的优势越来越弱,医疗服务收费又有一定的限定,因此医院要从成本着手,通过医院成本核算提高医院的效益。

  1.2成本核算为政府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给予财政补助提供依据

  目前,医疗服务价格已经跟不上物价水平的变化,医疗服务性价比明显不配比,医院只有通过成本核算提供给政府有说服力的成本资料,才能使政府对一些医疗服务项目的定价更合理。如医保结算中的单病种结算方式,对于这些病种项目事先设定了病人的费用额度,额度的多少以及是否合理,都需要医院提供病种成本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1.3成本核算为医院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现代医院的管理者不仅要把重点放在前段的医疗服务上,更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将成本核算引入绩效考核系统,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2医院成本核算的问题

  目前,对医院成本核算已经有一些研究,但属于摸索阶段,存在开展时间短、核算方式不统一、数据准确性差等问题。虽然医院管理者知道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但是难以将成本核算结果应用到医院管理中,不能将成本核算向下推广,只停留在只有财务人员做成本核算的阶段。

  2.1医院职工对成本核算认识不够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需要全院配合,但对成本核算的认识还不够。首先,随着近几年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的推行,一些医院管理者虽然已经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应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也没能与科室绩效考核相结合,发挥不了成本核算的真正作用。其次,一些中层管理者及普通职工对成本核算认识不够,认为成本核算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前勤医疗服务部门无关,成本意识淡薄医疗资源浪费严重。甚至很多人认为反正有财政补助,与个人利益无关,科室成本核算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得不到全院职工的重视。因此,成本核算工作形同虚设,大部分医院都处于表面工作。

  2.2医院信息系统不完善

  医院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但目前大部分医院信息系统比较落后,不提供有效的数据,在成本核算工作中主要时间不是用在成本数据的分析上,而是浪费在数据核对与整理工作上。首先,医院HIS系统不完善,数据不准确。①科室收入划分不清。②收入项目混论,有些未按国家标准设置名称,同一个项目存在多个名称,没有对应标准码,很难进行医院之间的横向对比,一些废旧项目未进行及时删除或停用,医生操作上出现误选,造成数据不准确。③收入项目开单科室同执行科室不匹配,或信息系统未设定执行科室。④不能实现所有医疗收入计入HIS系统,存在手工计收入现象。其次,各系统之间没有良好接口,无法实现数据共享,需要手工整理,影响数据准确性,降低工作效率。

  2.3缺乏成本核算知识

  医院成本核算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需要科室人员的配合。首先,财务部门成本核算员缺乏专业知识。目前大部分医院没有设立专门成本核算员,都是会计人员兼职,只是完成成本数据统计归纳工作,做不到成本数据的分析与应用。由于医院成本核算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多财务人员缺乏成本核算方面的'知识,面对不同性质、内容的数据,医院没有系统准确的核算方法。其次,各科室人员缺乏基本成本核算知识。医院各科室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核算内容及方法都需要与科室人员进行沟通,但医疗科室人员缺乏财务及成本方面的知识,沟通面临很大的困难。

  3提高医院成本核算质量的对策

  3.1提高医院全员对成本核算的认识,增强成本核算知识

  医院成本核算需要全员参与,要提高医院职工的成本意识,通过宣传培训或是亲身的参与,使员工真正体会到成本核算对整个医院以及个人的重要性。首先,成立专门的成本核算部分,由院长负责,并由财务科、医务科、信息科、总务科、人事科等部门全程参与,医疗科室设置专门成本核算员,明确工作内容及流程。引入对成本核算人员的成本核算工作进行绩效考评制度,先调动成本参与人员的积极性,逐步使成本核算与每人相关,最终达到全员参与成本核算。其次,开展医院成本核算的培训,将成本核算培训纳入到全员继续教育学分中,有针对性地对医院领导、科室主任、科室成本核算员、重点参与科室如财务科、信息科、医务科、物资管理科总务科等进行培训。最后,通过一些奖惩制度,鼓励全员参与、增强全院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3.2完善信息系统,提高数据准确性

  医院应完善信息系统,确保成本核算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首先,完善医院HIS系统。①由物价科核对医院收入项目,规范收入项目的使用,编制项目标准码对应关系。②由医务科同相关科室共同梳理各科室开单及执行关系,确定正确的项目操作流程。③尽量做到医院所有收入计入HIS系统。其次,使医院各类软件的数据字典及基础信息保持一致。如医院物资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及会计专用系统与HIS系统中科室名称统一,做到收入支出相配比。科室领用物资及药品时,按科室类别及明细计入物资管理系统和药品管理系统,杜绝白条顶账现象,做到只要是出库就要在管理系统中进行反映。最后,完善各系统之间数据传递工作,同软件开发商沟通,处理好各软件之间的接口问题,实现全部数据之间转换的系统化,避免手工操作出现的误差。

  3.3完善医院各科室的成本及健全成本核算体系

  在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才能使成本核算工作顺利进行。在具体工作中,要制定具体的核算方案。①物资管理部门应重点监管单价高、收费高的材料,对科室领用的高值材料应采用“实耗实消”的原则,杜绝“二级库”,避免收入与成本不配比。②在固定资产系统中应按属地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并对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进行区分,为科室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成本提供依据。如果存在合用设备现象,应按工作量进行分配。③人事科应按时汇总报送人员变动情况,由财务人员时变更人员信息,确保人力成本更准确。④日常支出应细化,要求出纳人员做到每笔支出都对应到科室、项目。通过健全成本核算体系,使全部支出都计入科室,准确核算科室成本。总之,医院应重视成本核算,将成本核算纳入科室绩效考核的系统中,使全员参与成本核算,提高医院资产的利用率,节约成本。并且把成本核算引入日常经营管理中,为医院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使医院实现可持续长期发展。

【成本核算论文】相关文章:

成本核算论文07-01

成本核算论文11-15

(热)成本核算论文07-01

成本核算论文(15篇)11-15

成本核算论文15篇11-15

绵羊生产成本核算论文09-19

关于物流成本核算论文的开题报告09-26

基于ERP系统中医院全成本核算研究论文08-30

运输成本核算铁路运输优秀论文09-18

成本核算实习报告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