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论文【热】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景观设计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景观设计论文1
因为城市是由大量建筑所构成的,所以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尽管如此,结合低碳概念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研究一直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缺乏较全面的方法综述。因此,对低碳概念中与城市景观具体结合并加以实践利用的部分尤为值得我们关注与探索。
一、低碳概念的景观分类 低碳概念在景观中可以分为的减碳和固碳这两个方面对低碳生境进行营造。低碳是不仅与社会环境密切联系的概念,也与民生息息相关,因此不论在减碳或固碳环节,都需要同时从宏观规划和微观设计上对其进行分析与探索。
二、营造减碳式景观生境的规划与设计手段 景观中的减碳概念,其落脚点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碳能源的循环与再利用,即低碳景观能量流的植入。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的碳源来自土地利用和能源利用,因此减碳可以从其城市宏观战略上进行把控,同时在微观上对景观设计方法与技术进行改进。从规划战略方面,怀来的“零碳城”模式对低碳景观的`营造具有启示意义,所谓零碳并非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是碳源和碳汇可相互抵消的动态碳平衡。清洁能源、创意研发和红酒三大产业协同发展,构成了怀来基础产业的耦合结构,这种无碳影响的产业集群构建为零碳城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宏观层面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怀来借京张高速铁路建设之机,对风能观光等低碳景观旅游产业进行启动,通过营造此类非物质化的、自然的低碳旅游吸引物,来实现其新产业基础上的零碳城理念。 不仅在产业定位上如此,一个城市的景观交通体系也是减碳的重要环节。建设景区之间的零换乘系统,并结合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使其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能够在降低交通能耗的同时,鼓励更多的市民骑车或步行出行,形成绿色交通的良性循环。而且中国园林自古就具有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交通体系多以天然石材、草坡花境依随相伴,这种低碳式的景观体系也是今天的我们所值得借鉴的。 设计层面上,低碳景观则更多的体现在观念性的引导,即低碳场所精神的景观语汇营造。景观设计在担负着美化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功能的同时,还应该作为一种可以对居民进行潜移默化的科普性资源。为迎接第十七届省运会,江苏常州计划启用2.9亿实施“一路两区”景观照明提升工程,这无疑是在追求景观品质的同时进行着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而与此同时完善的热电联产和区域供热网络,结合景观设施在柏林遍地开花;哥本哈根则建立了广阔的热电联产和区域供热网络,同时大力发展兼具景观美化功能的风力发电等。可见景观的美化并不一定需要以碳能源为代价来进行打造。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自身对低碳景观设计的忽视与不足。
三、营造固碳式景观生境的规划与设计手段 宏观规划上,可以通过对城市层面的景观序列梳理,以建立城市中的碳源与碳中和场所,预计将于2020年左右完工的上海市崇明东滩生态城就是一个典范。东滩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进行规划建设,朝着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区域的目标迈进着。在其城市层面的景观规划中,利用自身沿海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地利用丰富的风能、潮汐能以及太阳能来实现电力热力能源低碳化,建筑屋顶将使用草坪和植物的天然隔热层进行绿化固碳,同时城区80%的固体废物实现循环利用以防止碳资源的流失。 在景观设计上,可以基于节点层面的碳耗能上的分析和总结来进行固碳设计。利用世博会为契机,成都“活水公园”向人们展示了兼具景观与生态效果的城市污水处理方式。“活水公园”利用本身清水、绿植等景观采用人工湿地和纯自然的手段处理水从而对碳源进行固化,在此基础上还注入了一些原型不曾有的四川特有植被及地域性的成都历史文化元素来增加其亲切程度,使游客更易于接受其环保理念。这种将处理水的方式通过景观语汇的表达,更好地普及了低碳理念,对其有很大的推广和示范性的作用。 而这些固碳景观节点并非只在世博会这类举世瞩目的园区中需要体现,日常生活的此类设计也应得到重视与推广。
景观设计论文2
近年来,地域文化发展迅速兴起,成为现代不同城市发展的重要符号与标志,对于提高区域影响力具有巨大作用。选择有效的地域文化传播载体,对于提高地域文化的发展水平极为重要,因此,园林景观即成为当前地域文化发展大环境下的文化传播最佳选择。做好园林景观设计不容忽视,需要其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度解析,将地域文化的特点及时展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而为地域文化发展指明方向。
1地域文化和园林景观的简述
地域文化泛指2个不同的概念,首先是以地理区域划分的历史文化遗留,即称为地域文化。不同地理区域的地理文化必然有着一定的差距,基础的区分单位受到地形及地理结构与种族群落的影响。其次是秦朝时期的历史文明与艺术传承,该概念的指向性并不广泛,仅包括了秦朝时期及秦朝之前的阶段,所以概念的不同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需要在对概念进行有效区分后,再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园林工艺和技术工程等方法,将区域地形、植物种类、局部建筑进行计划性的改造,在人为手段的参与下,使城市景观的设计更加合理,也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观赏性,并且能保留其日常使用功能,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设计是以设计为主要表现手段,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前提下,设计出符合生态环境,通过设计人员的创作灵感,建设出美好的人类生活环境。
2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2.1园林景观设计的创作来源是地域文化
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强化自然环境的艺术气息,使其勾勒出一幅自然的风光美景。早期的园林景观设计创作过于重视功能性,往往忽略了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现阶段的`园林景观设计则考虑更为全面。主要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在保留原有园林景观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具有古典气息的地域文化,使园林景观设计生机盎然,提高了园林景观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使园林景观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均有所提升。对于区域的园林景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延续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将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提升至新的高度,进而成为物质文明社会的一颗璀璨明珠。
2.2园林景观设计是展现地域文化的媒介
园林景观设计用途决定了其成为文化传递媒介的基础,园林景观的观赏性较强,是各地区游玩的最佳景区,游客的流向性强,分布较为广泛。将地域文化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为地域文化的良好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有效提高了地域文化的知名度,为区域的发展创造机遇,从而使地域文化的发展不再受到环境的制约,进一步促使各地方的文化通过园林景观设计而融会贯通。在此期间,园林景观设计将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对于提高地域文化的影响力与城市形象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园林景观设计中表现地域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3.1园林景观的奇特性原则
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均有不同的特点,需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深度挖掘,使地域文化的特点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以展现,从而保持园林景观的奇特性,让园林景观在投入使用后,游览的游客能够深刻体会到其中所蕴藏的寓意,进一步为地域文化的融入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性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即要突出地域文化的设计宗旨与主题,又要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有所体现。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保持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优化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结构,使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完美融合,并保障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案能够在长期发展中经久不衰,打造百年工程,让城市的地域文化得以传承。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体现在地域文化方面,在园林景观的维护与管理方面,也要不断加大投入,使其能够达到预期设计的效果,进一步保障地域文化课持续发展的原则,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4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所体现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样式越来越缺少城市地域特色,各城市的园林景观也失去了其灵动、绚丽的色彩。因此,需要在城市的园林景观中植入地域文化,一方面能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还能促进特色城市的建设。
5结语
现阶段,经济水平的发展使地域文化越发受到重视,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将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成为促进区域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举措,同时,对于生态化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融入需要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并在主体的设计结构中,着重体现人文艺术与文明艺术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得到良好地展现,进一步为区域的文化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宏俭.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11(3)
作者:杨楠 单位:大庆油田设计院
景观设计论文3
1、波普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快餐式的时代,信息量大,流行趋势多元,发展迅速,很多东西都会被商业化的浪潮推得转瞬即逝。近几年房地产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愈演愈烈,人们在关注家居生活的同时也在关注着我们周围的城市景观所创造的生活环境,在这个商业化社会中,城市景观为什么不能通俗化?自古以来,我们中国的古典园林都是中国的一大瑰宝,在现代社会,人们希望现在的城市景观也可以出现像古典园林那样清新自然、回归自然、海纳百川的悠然,但是这样的景观固然是好,固然陶冶情操,但是对于现代的社会真的适用吗?波普艺术起源于英国,主要因为当时战后的英国不在一味地追求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而是通过分析本国的自身情况以及当时的国际形势,根据市场的动向和人们的需求热点以及结合当地文化和国际文化,综合考虑,来开辟一个新的设计方向。因为现代主义在当时虽然功能优良,重视理性并且简约,但是也有冷漠缺乏人情味等特点,当时的年轻人早已厌烦了这种陈旧并且千篇一律的设计,想要寻求一种新颖、刺激、个性并且可以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的设计,这个时候波普艺术恰好符合了年轻人的需求,大胆、前卫、颜色亮丽,并且波普艺术所用的材料都是当时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并且廉价的物品,波普艺术是一种消费设计,它有着用毕既弃的特点,相对廉价,并且当时美国出现的好莱坞等一些文化和商业消费对波普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波普艺术的表现及代表作
在本质上波普艺术是反对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一种趋势。新的产品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波普艺术产生的这种产品的多样化以及对消费的攀比在当时战后的'物资匮乏的英国有着极大的诱惑,还产生了针对波普艺术的组织,波普艺术工作室。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保罗齐、蒂尔森、霍克尼、基塔依。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安迪沃霍尔主张用鲜艳明快的颜色来吸引消费者。他1967年创作画作《玛丽莲梦露》(见图1),运用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的头像作为作品的元素,图1画作《玛丽莲梦露》改变头像的颜色和对比度,进行重复和排列,这样简单整齐直接的创作手法深受大家的喜爱,这幅作品也成功地成为波普艺术代表作之一。
《究竟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这幅画引发了人们对波普艺术的讨论和关注,也是从这幅画开始,波普艺术的那种流行的、可消耗的、恶搞的、诙谐的、性感的、廉价可批量生产的、魅惑的、即逝的,甚至商业的那种特有的特性浮现在人们眼前。画面显示着一个在药品杂志上肌肉发达的男子,手里拿着很大的棒棒糖;性感的女郎坐在一边的沙发上,二郎腿姿势,表现出一种优雅性感的姿势,其胸部上还贴着发光的金属片;对面的室内墙上挂着当时的流行的通俗漫画《青春浪漫》的招贴海报,具有现代气息的黑白镜框;画面中还有电视、录音机、吸尘器、台灯等现代用品,在画面最后面还有穿红色衣服的保姆,虽在画面一角,但是颜色鲜明,也引起了了人们的注意,室内的灯罩上印着大大的“福特”的字样。这幅画显示了那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当时的品牌效应,以及人们对消费的攀比心态等多种思想,最明显的还是男子手中棒棒糖上印着的字母:POP。波普也有是“棒棒糖”的意思,这里有着性暗示的意思。这件作品中很多元素均采用拼贴的手法,是排斥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
3、景观设计中波普艺术
3.1现代城市景观的现状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对我国而言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虽然我们的园林景观历史久远,但是对城市景观设计却发展得很晚,地产商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中国的土地寸土寸金,设计市场存在着大量的抄袭和批量生产缺点,原来有设计师说过设计出方案,他可以给上百家进行同样的设计,这样的设计现象导致了我们无法出精品,无法因地制宜,一直畸形地发展着。当我们需要放松心情来到广场散步,看到毫无特点的景象,看到几棵树、几朵花、几个眼光呆滞的老年人坐在石头上晒太阳,牵着的小狗挣脱束缚,在写着禁止进入的草地上胡乱奔跑的时候。还愿意继续逛下去吗?然而波普艺术有着现代社会特有的特点,它的表现特征无不体现了人们对于新奇事物的兴趣以及自己个性的突出表现,我们将这样的艺术特征运用于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中,使得城市景观设计不再千篇一律地表现树木,表现花卉,更多地去表现人们的需求和人性的追求。让人们接近艺术,丰富生活。
3.2城市景观中的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在国外是非常多的,人们运用波普艺术的特点去设计不同人所需求的场景。托弗尔设计师为旧金山儿童病院设计一个家庭式康复花园。花园的色彩非常地艳丽,座椅以及景观小品设计得非常地有特点并且非常有趣,还配置了滑稽的小丑和搞笑的动物的造型,这样的设计吸引了孩子们到花园玩耍。1993年者德国事务所设计的美国加利福尼亚环球城商业步行街,一座著名的娱乐城,气氛活跃,各种各样的造型,设计师设计夸张的帽子,倒置的世界,镜面的反射等,绿植也是采用各种各样的造型,结合各种工艺让它变得有趣和夸张并绘制墙面。设计师的设计充分让人们体验到娱乐的气息,放松心身,充分地融入进来。美国景观事务所在1983年设计的万圣节广场,文艺复兴历史主义风格和现代设计结合,体现出结构主义的风格,还有着波普艺术的那种大胆和夸张的感觉,运用镜面和迷宫制造出幻境,使得广场体现出两个不一样的空间,让人们感到舒适。
3.3对城市景观个波普艺术的思考
波普艺术在城市景观中的表现非常多,波普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时尚潮流,运用在城市景观中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但在运用时要重视对人性的关怀,设计喷泉,不去用它,浪费了资源和土地,耗费了人力财力,景观却是一潭死水。运用波普就是为了丰富城市景观,丰富它的趣味性,人文关怀等,让城市景观更加符合人们的心意,让生活更加的美好。城市景观中的波普也由于入住了景观,变得更加地灵活和充满了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2]李黎阳.波普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
[3]坎纳建筑师事务所.波普建筑[M].段猛,译.北京:建工出版社,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1999.
[4]让夏吕姆.西方现代艺术批评[M].林霄潇,吴启雯,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xx.
[5]郝卫国,李玉仓.走向景观的公共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xx.
景观设计论文4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建筑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实现共融的具体途径,以期为我国房屋建筑与环境的规划工作作出微薄贡献。
[关键词]建筑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共融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对于所居住房屋的环境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房屋建筑规划中,有机融合园林景观设计对于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建筑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
工业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经济生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使自然环境遭到了了空前的破坏。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的生活环境,在购买房屋时将建筑园林景观纳入到购房条件之中。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规划园林景观设计的起步尚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逐步深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居民越来越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对房屋环境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做到有机融合势在必行。
2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共融的实现途径
2.1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内容
对建筑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在建筑规划工作中,应将生态设计作为设计的主题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房屋建筑的园林景观间接反映了人们的精神层面,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人们的理想追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园林景观成为人们快节奏生活中的一方精神憩园。所以,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建筑生态规划是一项基本内容,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
2.2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效融入建筑规划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重点是:设计人员应按照实际需求将建筑规划理念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同时将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首要考虑的是节能减排设计,将循环利用资源与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融入到设计当中,以此将建筑及外部环境运行中的资源消耗进行有效控制,尽量将消耗降至最低。随着资源的日趋紧缺,在建筑规划及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们越来越注重于资源的有效合理运用,以生态设计为原则,并以此提升能源利用率,最终使建筑与景观效果融为一体。此外,在建筑规划工作中,设计人员应致力于改善自然系统生态功能及保护环境的设计目标。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将建筑的环保功能置于第一位。比如,在选择园林植物时,应选择具有环保作用的植物,同时做到有效运用这类植物。并根据植物特点,合理营造园林植物群落,由此达到自然和谐的景观效应。
2.3构建科学的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若要实现建筑规划与园林设计共融,必须具备科学的指导理念。首先,应从全局角度出发,可根据该区域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创作,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融入一些创新策略。由此实现建筑与园林景观的和谐统一。其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个性化特征的体现必不可少,在实际设计时,注意学习国外的先进设计经验,从中吸取精华,因地制宜,设计出具备独有特色的现代建筑的园林景观。
2.4严格遵循共融设计的基本原则
随着当代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品质需求的提升,现代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实现共融问题是必然发展趋势。如上文所述,在共融设计中,必须注重建筑的生态规划与设计。根据自然生态发展规律的特点,平等看待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两者的功能及作用,由此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化发展。必须注意的是,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园林设计者应将资源循环利用置于首要位置,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法以及园林艺术,将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有机融合起来,以体现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结语
在现代生活节奏逐步加快的社会背景下,宜人的园林景观是人们忙碌生活之余的精神憩园。因此在房屋建筑规划工作中,应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摆在首位,实现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的共融。同时,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共融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发展下的必然要求,相关设计人员应据此目标,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力求创新,以期设计出具备特色的、优秀的园林景观作品。
参考文献:
[1]李娜,习颖锋.关于建筑规划生态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9).
[2]杨安沛.试论城市规划中融合特色园林景观设计方法[J].现代园艺,20xx,(12).
景观设计论文5
摘要: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生态园林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一般而言,生态型园林包含着2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为观赏性、艺术性内涵,另一方面内涵为改善生态环境。这2方面的内涵宗旨在于美化城市环境,净化城市空气,从而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不断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方法
1生态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1统一性的原则
在城市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地改进与完善相关的线条、色彩、比例以及质地,在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多样性的设计特点,且在整体的构建方面应该融合统一性的优势,这样的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才能进一步展现和谐统一、生动活泼的双方面内容。
1.2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城市当地的人文特点来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进行设计。设计师在进行方案设计前,先要对项目地的地理特点、人文景观、气候环境做好深入调查研究,并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地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这样才能够设计出符合生态节约、环保要求的园林景观。
1.3美观性原则
美观性原则主要指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能够与大众审美要求相符合,缓解人们视觉疲惫感,充分体现出植物群落美,同时也能够充分地体现艺术和科学的价值。这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植物群落配置工程中,充分体现出植物造景功能以及观赏特性。
2现状分析
2.1植物种类缺乏创新
有些地方在生态园林设计中过度地借鉴与模仿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甚至连植物的种类都一成不变,完全对当地的气候因素和土质缺乏思考,直接导致较低的植物成活率,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增加了园林的维护费用。同时这样也达不到地方特色传扬效果,又如南方内陆某些地区一味照搬江浙一带小桥流水的生态园林设计模式,使得园林的样子千篇一律,枯燥单调。甚至还有部分地区为搏眼球,在生态园林建设中试图引进国外稀有品种,这不仅耗资巨大,还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外来物种的威胁,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2.2植物种类单调
体现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原则,也就是说同一个物种数量不能过多,否则会给人造成单调乏味的感觉。并且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四季常青,能够做到四季分明为最佳,已获得更好的观赏性。
2.3夸大植物观赏性,忽视植物功能性
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的最大的弊端是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植物的观赏性而忽视了植物该有的功能性,一些地方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上过度去追求其视觉上的效果,却不重视生态园林最重要的生态方面的作用。
3植物配置的要点
3.1生态功能优先
若想设计出具有生态效果的园林景观,拥有一个完整的景观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在设计期间,如果可以融入大量的生态元素,那么在最终呈现的园林景观中,就可以展现出生态多样性的效果,从而完成生态空间合理的有效搭配。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工作过程中,若想让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设计师最好选用光合效率较高,而且叶面大而宽的植物。
3.2物种多样性
目前,很多植物的种类被使用到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但是植物群落的规模却极为有限。由于一些设计师在选择植物时,过于喜欢具有“四季常绿”特点的植物,这样的做法舍弃掉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植物,无法形成季相丰富的植物景观。对于建设与发展生态节约型园林景观,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对。正确的做法是要扩大适应性植物的类型,并增强它和其他种类的植物融合的能力,且还要根据科学性以及艺术性的特点,来达到植物景观特色的多样性。
3.3体现因地制宜原则,合理使用乡土植物
要充分地了解城市土地、气候的特点,合理搭配并使用优质的种植土。同时,从环境、土壤特点等角度出发,来全面提升软硬景之间的融合度。
4结语
创建生态节约型视域的园林植物景观,需要做好植物群落的配置工作,而这要求相关设计师要掌握好生态功能优先、物种多样性等一系列有关植物配置的要点。同时,还要充分地了解城市土地、气候等环境特点,才能实现因地制宜的种植目标。
景观设计论文6
1陕北民间文艺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由于陕北民间艺术的独特性质,在现代城市景观中占重要作用。
1.1陕北民间艺术能够在城市景观中融入美学价值
陕北民间艺术是红色艺术的发源地,也是勤劳质朴的陕北人民奋斗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陕北民间艺术是劳动人们积累了千万年的思想和智慧,代表了大众的审美特点,如果应用在城市景观中,就能体现出深刻的美学价值,这也进步一步说明,劳动人们的智慧是伟大的。陕北最具代表特征的窑洞是地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的窑洞住过老一辈革命者,也是无数百姓幸福的家园,具有深刻的意义。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可以根据窑洞圆弧状窗户等元素,建设陕北风情建筑群,以供商业开发、旅游游览等。例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多生活的是蒙族和回族,为了凸显城市特色,当地部门建造了清真寺一条街、大昭寺等独具特色的城市景点,城市内部整体的建筑群上绘制蓝白相间的蒙族纹饰,凸显出了蒙族文化的显著特点。
1.2陕北民间艺术能够体现城市的个性
从广义上说,城市景观设计不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景观形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城市景观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因素,例如适应当下的环境,满足市民的要求,重视、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同时具备对于传统和现代的整合能力,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无凭无据,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内容和形式,探索合适的风格,塑造独属于城市个性的`文化和内容。
1.3陕北民间艺术能够展现出无穷的创意和想象
一个优秀的城市景观设计能够表现这个城市不同与其他城市的韵味。南方城市水墨画般的精致生动,北方城市则如油画般深沉厚重。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城市,而陕北民间艺术能够展示出无穷的创意和想象,让人们感受原生态的建筑美感和艺术热情。在应用中,利用剪纸、农民画、年画等陕北民间艺术,设计创造景观带、绿化区等,都能够展现出无穷的想象。创造性的形式和形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让大家领悟到城市建设发展的真谛,能够使人们坚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1.4陕北民间艺术传承
发展了灿烂的民俗文化陕北民俗文化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文化珍宝。陕北现在正处于能源工业化大发展的时期,经济的增长使陕北城市建设加快。为了传承民俗文化,塑造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城市,城市景观设计者可以从陕北民间艺术的实质出发,对乡土文化进行概括、提炼,突出陕北地域文化和乡土特色。例如,在陕西省神木县解家堡乡木瓜梁村,当地有管部门建设了占地500亩的陕北民俗文化园区,紧紧围绕黄土文化、特色农业风土人情宣扬陕北文化。这也为陕北传统文化特色规划设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使陕北民间艺术有了更多的发展。城市景观设计不是简单的追求标新立异的形象工程,而是考虑整体风格是否统一,是否符合人们精神文化各方面需求,并且能够低碳环保的建设设计。在现代文明发达的今天,如何让陕北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发展,提升城市的地域文化品位,使陕北民间艺术能够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从而达到增进城市内涵、改善居住环境的目标。
景观设计论文7
摘要:河流在各大城市内部占了无可或缺的位置,其不但可以改良城市内部的空气,调整相应的温度,还可以带来更多美丽的景色,使得城市居民拥有更多娱乐、休闲之地。因此,对城市内部的河道滨水景色实施设计要归入到城市内部的进步计划内。为此,依据对城市内部河道滨水景色设计进行了探究、摸索。
关键词:发展;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变化
城市内部河道滨水景色是城市本身的代表,对城市内部的河道滨水景色实施整治,是政府机构开展各大工作内的关键步骤,应依据适宜的方式以对城市内部河道滨水景色进行设计,给人们添加更多娱乐、休闲的区域,同时成为城市对外体现当代城市样貌的名片。
1现阶段国内部分城市内部河道滨水景色的缺陷
其一,城市内部的各大河道由于城市开展施工、工业所需一类要素的阻碍而产生了改道,如此就使得河道原本的生态型环境发生了恶化,河水的洁净能力有所减弱。其二,许多生产厂家为了寻求经济收益,无视我国所颁布的各大法律规定,向河流内排出各类废物、废水,且政府机构监督不够完善;城市居民将生活污水随意排入河流,不注重水源污染这一问题,导致河流发生污染的状况愈加严重,极大地加剧了城市内部河道的污染。其三,城市内部河道能够被当作一大风景留存在城市内部,然而,政府监管机构在持续扩充城市各大生活、建筑物区域,极大地减小了河流本身的流域范围,且河流还会被分离为许多小节,丧失了其观赏功用及价值。
2城市内部河道滨水景观施工期间应注重的事宜
在对城市内部的河道滨水景色实施施工期间,需注重的事宜体现在如下方面:其一,担负城市计划的有关工作者务必到现场以对城市内部的'河道勘察,记下相应的汛期、水流总量与全部的水文讯息,并实施探究,保证横穿城市内部的河流不会出现意外状况,影响周围区域民众的生活[1]。确定了相关事宜过后,才可以对滨水景色进行施工。其二,应依据河流横穿区域的具体状况,以全方位计划城市内部的土地。不可以仅寻求经济收益,随意占据河流所横穿区域的土地,让河流逐步丧失其本身的功用,使得城市内部的环境发生恶化,影响民众平时的生活。因此,有关机构务必要依据具体状况以对河道滨水景色实施施工与设计。其三,城市内部河道滨水景色相应的功用即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休息、娱乐的区域,因此就规定了滨水景色务必要分配科学,但也不可以仅寻求这一方面,设计、计划有关企业务必应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其四,对城市内部河道滨水景色施工务必应考虑到自然方面的要素。由于现阶段社会过渡到了现代化,城市化与机械化层次较高,因此,城市内部河道滨水景色要具备大量的绿色植被,才可以在水泥钢筋的当代城市内部构建出独具生活氛围的区域。现阶段,城市内部的污染问题愈加不可忽略,空气、水源一类污染屡见不鲜,因此,政府机构就应严谨审批工业企业,还应提升民众对河流实施维护有关的观念,禁止工业废物、废水排入河流内,防范河流污染的出现,使城市内部的河道滨水景色可以给民众予以更优的体验。
3城市内部河道滨水景色有关施工观念的进步态势
3.1生态型态势
城市内部河道滨水景观进行设计,生态型态势表现在生态型水源护岸、自然型河道模式与生态型水源换置等方面。
3.1.1生态型水源护岸。目前,国内的水源护岸对比原来产生了更多的区别,不但运用原本的垒砌、水泥一类方法,还变换成木桩,而后变换成了现阶段的生态型护岸,全方位尊重水岸本身的自然特点,借助自然型原料,构建生态型堤坝。
3.1.2自然型河道模式。在对城市实施发掘期间,尽量放弃原本的毁坏型发掘,降低对河道实施人力方面的调节,不去过量协同城区内部的建筑物以截弯取直,而是全方位顾虑到河道本身横剖面的泄洪需要而开展设计,以与河道处在多水期与少水期内的各式需要相符。
3.1.3生态型水源换置。“水景色绿化”这一方式已经变成了现如今水源生态型换置的合理方式,这类方式兼具了水源、水源换置及景色设计的需要,同时,还可以转变原来随意发掘而引起的河道储水能力下降与储排水均衡被打破一类问题。在对景色进行设计时,应设定横穿南北岸相应滨水地区的绿色型生态区,借助植被本身的自然特征构建出灌木丛园及高大树木园等,协同湿地以构成滨河生态型走道。
3.2人本型态势
3.2.1构建立体型亲水区域。应全方位顾虑到民众所具备的亲水特征,在实施设计期间要全方位顾虑到民众自身的观赏需要及水源的有关性,不应借助极高极大的防洪堤坝及防洪墙壁分离民众及河道,而应借助亲水有关理念,保证泄洪得以安全这一前提之下,构建水岸线有关的立体型设计,横向不单应借助单独的构造方法,纵向要借助岸线高度差距以充实区域相应的层次。
3.2.2健全滨水景色设备。应顾虑到民众对于水岸线相关活动区域的功用需求。借助设定残障人士坡道、盲道与残障人士公共厕所一类设备,全方位凸显出以人为本这一观念。而滨水相关的休闲设备应全方位与民众的观赏需要与休闲需要相符。
3.2.3科学分配滨水交通。不但应充实步行一类交通本身的充足性及层次性,还要构建绿色车辆渠道,借助设定绿化设备以达成改良环境及减弱车辆废气带来的污染一类目标。
城市内部河道滨水景色相应的设计可以借助设定文化主题版块、健身运动版块、休闲放松版块一类方法加以完善,让滨河景色相应的设计更有亲民性。其中文化主题版块可以设定在河道旁边相应公园的中间,公园内部可以设定有关自然景色的了解区域,借助景色石之上的“某某公园”这几个大字,让民众对景色标记具备相应的了解。借助设定相应的坡道与栈道,促使区域本身的高低区别得以显现,借助石刻物品与各类植被版块以凸显出公园本身的景色[2]。健身运动版块应沿着河道设定自行车道、步行栈道与羽毛球馆一类功能区域,以与民众自身的锻炼需要相符。休闲放松版块则可以将儿童设备当作核心,这类设备大多运用到提升这一版块本身的乐趣性方面。
4结语
总之,城市内部的河道滨水景色在城市本身的整体计划内占了无可或缺的位置,且城市内部河道滨水景色在实施施工期间要注重许多方面的缺陷,只有全方位顾虑到这类缺陷,才可以全方位凸显出相应的功用。因此,应从具体的工作着眼,以对城市内部的河道实施全方位且细心的计划,使民众本身的生活层次得以极大提高。
景观设计论文8
论文关键词:传统美学无为内省景观
论文摘要:从传统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当代城市开放性空间的景观设计,通过传统美学的研究,为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关学依据,并为其指明发展方向。期望从美学角度出发的景观设计可以端f-.L-4J’l对城市的审美态度,改变人们习惯的审美方式,从而培养人们新的审美观。
城市是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活动中逐渐产生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们为了安全来到城市,为了美好的生活聚居于城市”。城市的发展历史已有数千年,随着城市结构、功能和性质的不断发展变化,人对城市的需求早就超越了单一的功能需求,而涉及社会、自然、文化、历史、审美等方面。传统美学就是在城市转变结构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为了更好地设计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品质,设计者应遵循传统美学精神,发展现代景观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人格,视自然为生命的统一体,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其审美方式追求心灵体会,强调悟性。支配并影响中国美学思想的四大主干是儒家、道家、楚风及禅宗。儒家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求乐观奋斗;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超脱世俗;屈原“虽就死而毋悔”,执着顽强;禅宗“万古长空,一朝明月”,形而上学〔}7。四大思想不仅揭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真谛,更代表了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
1儒家美学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重视和强调社会伦理。作为儒家美学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孔子将儒家美学思想建立在“仁学”的基础上,并从“仁学”出发,深刻解释了美与善的关系,审美与艺术的社会作用。他的美学观点基本在于:一方面肯定满足个体需求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处处强调把这种个体需求导向伦理与规范。因此,基于这种基本观点,艺术对于人所产生的愉悦作用被认为是必要的,并且是可以发挥的。这就要求城市开放空间景观的设计考虑到城市居民个体的使用与需求。在初步设计时就应将居民个体的使用与审美作为设计准则之一。从个体的认知角度来设计开放空间的景观并照顾到每一个人对审美及功能的需求。另外,个体艺术需要与群体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应从居民个体使用出发,在空间上不完全区分个体空间与公共空间。从群体使用的角度保证居民个体使用与群体使用的和谐性,保障其可操作性与安全性。儒家美学的合理性在于能以伦理目的为导向,个体的需求必须与社会的群体规范达到统一。例如安徽省宏村建造的水墨宏村,正是由此出发建造的新式田园山水建筑居住景观(图l}o
整个居住区从当地居民用水、生活的需要出发,建筑风格在满足当地人生活需要的同时,延续了当地的建筑古风。从精神上愉悦居民,让人们感受到当代文化的延续、地方美学的展示。并将居民的共同活动中心置于居住区的中心地区,以满足整个区域居民的使用需求(图2)。
当代城市景观应同时考虑居民个体使用与群体使用的协调发展,从功能、结构与空间上充分调节开放空间景观的整体性与协调性,才能真正达到满足城市居民多种协调生活的需求。
2道家美学
道家美学的代表为庄子及其学派,他的美学思想完全建立在“道”的理论基础上。与儒家美学的观点相反,道家美学致力于揭露美与善、美与真的尖锐矛盾以及美丑对立的相对性、虚幻性和不确定性。该学派认为一切人为的审美与艺术活动都有害于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就像道家创始人老子名言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就是说最大、最完美动听的音乐是听不到的声音;最大、最完美的形象则是看不到的形象。那么,从道家美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景观,国内大部分的人为景观建设都是不完美的。立足于多元化发展的国际都市,我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无不用其极,利用多种手段及设计方法,将城市景观创造成现代化、国际化的人为景观。设计使用的材料大都是经过大量切分拼贴的高级铺装材质。原有天然的材质因为其美观与经济价值的关系极少使用,这也造成了现代城市开放空间景观发展的生态不和谐。在道家来看,真正的美并不是世俗追求的感官声色,而是人与自然无为的“道”合为一体的绝对自由境界。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也应该是能够将使用的人与设计的环境合为一体,任意自由使用的'景观。开放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应向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发展[[3)。在设计中尽可能保留自然无为的环境,在保留的基础上改造环境,并尽量使用源于天然的材料铺装,达到道家自然无为的美学要求。著名建筑师赖特在1911年建造的西塔里埃森,他从城市建筑景观的角度充分利用当地的材料建设了不拘形式的、充满野趣的建筑群[4]。
这群就像是在沙漠中生长出的植物一样的建筑景观正体现了道家所谓的“道法自然”。取之自然,用之自然。即使当地气候炎热,雨水稀少,但因为建筑景观的材料均为当地的石材,而顶部则利用帆布板可移动通风,使得在建筑群里办公居住的人悠闲自得。
3楚骚美学
楚骚美学思想是儒、道两家的特殊结合。对于美的追求,楚风非常重视情感的热烈表现以及想象的自由抒发。从形式上来说,它实际上是追求一种“惊采绝艳”的官能感受。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对现代城市开放空间景观的设计也有影响。很多的城市开放空间为了追求所谓的“浓墨重彩”“山水园林”,刻意将开放空间简洁设计。不改变空间的原有资源,只在重点部位大幅度建设绿化、水景,进行断层设计。这种设计手法使空间的范围及使用受到限制,造成部分空间闲置。整体开放空间景观平淡无奇,设计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乃至嗅觉等多种感官感受上都没有充分的体现。结合楚骚的美学观点,城市开放空间景观应该因地制宜,保留原有生态环境并进行空间改造,使小空间扩大化。设计思想创新,从人的功能感官出发,创建新型的开放型空间,满足居民的多层次需求。
4禅宗美学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从儒学、道学、楚骚吸收整体之美、无为之美与热烈之美以外,还应从禅宗吸收内省之美。以中国历史来看,从唐朝中期开始,佛学禅宗的美学观念已深人人心。与道家自然无为的“道”相比,禅宗是以人的+/}`”作为依据,通过心的直觉与顿悟解放精神,从而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也就是说把内心的自觉自由放在审美与艺术的最高位置,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图4)。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应该从文脉的途径进行设计,强调地域文化的特色〔’〕。设计之前详细了解设计地域的历史文脉及地域特色,充分搜集当地居民生活行为资料后深刻理解设计地域的相关背景,再着手设计。设计本身要能充分体现当地的风土民情,让使用者居于其中时能够体会历史文脉特色,达到禅宗美学“内省”的目的。
5结语
城市形态的构成离不开环境、空间和社会生活。良好的城市空间离不开开放的空间景观设计,而设计又离不开美学的渗透。从我国传统美学的角度考虑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应吸纳儒、道、楚、禅4种美学精神,使之具有功能协调的整体之美、生态自然的无为之美、设计创新的热烈之美、文脉延续的内省之美。这样我国的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城市环境的品质才能逐步提高,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改善居民的城市生活品质,加强社会的和谐发展。
景观设计论文9
摘要:针对“景观设计”课程现状,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和需要,对课程课题设置进行了改革创新,提出了开放性课题模式,在课程中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成果。
关键词:景观设计课程;教学问题;教学改革;开放性课题
景观设计行业目前蓬勃发展,在受到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作品影响下,传统的景观设计教学模式受到质疑。教师困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上课不能调动起主观能动性,所做的设计也就无法打动人。介于此背景,对景观设计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由于景观设计课程着重于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也主要是对课程的课题形式重新设置。重燃老师教学热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策略的实践能力和设计思维。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也开展了有益的尝试,比如同济大学黄海静等提出体验式教学法[1]、四川大学王霞等提出设计竞赛项目的引入和实验教学基地的建设等[2],都倡导学生亲身感知、理解、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学习模式,以达到知行合一。但这些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经费投入增多、教学难度增大等,比如四川大学提出的设计竞赛项目引入本校自己组织竞赛,同时邀请国内外行业知名专家作为评审,这在我校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结合我校自身条件,主要在课题设置上做出改革,并引入了开放式课题设计。
一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景观设计课程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共64课时,于大三第一学期开课。属于高年级(大三)的课程,之前已上过植物造景和园林艺术课程,对植物、景观的基本知识以及小型地块的园林设计已掌握。学生通过景观设计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景观设计全流程,提高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设计的深度、内涵。目前,景观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如下:1.教学模式传统单一。景观设计课程往往由讲授和设计实践两部分组成,讲授部分为景观理论加一些案例,学生所能领会和理解的效率较低。2.实践内容为教师提供设计任务书,地块单一,缺少真题实战训练,学生无法深入感受地块特性。3.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做设计,彼此之间缺乏合作和交流。然而很多好的设计都需要多种思维的碰撞才能产生,甚至需要设计师彼此“争吵”。以往的景观设计课程中设计类型及地块都为老师指定,一个课题仅提供一个地块,即使需要进行场地调研,学生也兴趣不大草草了事,设计作业完成后,也仅仅从功能技术上有提高,然而随着高年级学生分析能力的增强,需要让学生对设计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所给出的课题应该有更复杂的与设计相关的问题和因素,这些因素不仅涉及到基本的功能性诸如场地交通、地形、植被、光照、视线等,还要涉及到社会、地域、生态、经济等,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在复杂的关系中确定对设计最有影响的联系。因此,在大三的课程中,需要让学生在这些方面有一些深入认知,以此再促进专业的学习,两者互成良性循环。
二景观设计课程开放性课题改革措施
在教师有了以上共识后,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了相应改革,由原有固定性课题,改为开放性课题,以此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以下为具体课题设置:
(一)景观环境感知:场地调研分析
以往老师仅在课堂中讲授一些案例,虽有很多著名景观作品,但学生的理解效率不高,因此让学生通过对已建成成熟案例进行现场调研分析可弥补这一问题,并积累第一手资料和感悟,有一个学期没有上过园林景观方面的课程,该课题的设置还能够让学生回顾起景观设计的基本内容、设计要素,并通过测绘回顾起景观常见尺寸,理解场地的功能、作用及影响景观规划设计的因素。教师给学生大致调研范围,学生可在此区域中任意选择地块进行调研,地块的选择也非常重要,目前还是需要给学生优秀的景观进行学习。学校地处西安,因此选择了大雁塔周边地区景观,并分了几大片区供学生选择:民俗大观园、戏曲大观园、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入口及主轴线景观区。需要进行测绘并从总体布局、植被、地形、构筑物、水体、交通等基本功能方面进行分析,并将分析过程和结论绘制成图纸。
(二)口袋公园景观设计
口袋公园是城市中规模很小的开放绿地,可直接服务于周边居民,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具有规模小、尺度人性化、场所多样化、针对的功能性及突出的社会性等特点[3]。口袋公园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且需要重点分析使用人群的需要和空间功能组织的关系、人流主要方向和场地出入口的关系,根据地域特征、使用人群特性等衍生出场所精神。本课题为半开放性课题,场地性质相同都为口袋公园,但给出6个不同的口袋公园场地,面积范围在1500——3000㎡,学生选择一块地进行设计。每块地周边环境不同,有居民区、医院、办公区、商业等等,学生需针对场地特征、使用人群等进行设计,并赋予独特的设计理念。
(三)城市消极空间景观改造与更新
经过前两个课题的训练,本课题可以提高难度,首先扩大了设计尺度,随着尺度的扩大,与设计相关的问题会越来越复杂。本课题设置为开放性课题,类似于竞赛题目,给出主题大的框架和范围,其余让学生发挥。在制定本课题的方向时,一方面考虑景观目前的前沿动态和主要的发展趋势,并能够涉及到生态、社会、经济等复杂因素,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思考选题时能发现自己作为景观设计师的能量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考虑到课题题目能让学生的可选范围较广,因此选择了城市消极空间景观改造与更新这个主题。给出的大致范围有:1.棕地改造类,各类废弃场地、待修复场地,如:废弃工厂、铁路、高架,废弃河道,垃圾填埋场,受到污染破坏的场地;2.城市灰色空间,如高架桥下空间、菜市场周边,城中村,老旧小区等;3.人文关怀类,如养老社区,小学生放学后停留空间,儿童自然体验场所,白领解压场所等。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场地调研和自身对环境的感知等方法来选择设计方向,笔者所带的学生共分为了22个小组(1—2人一组),学生选好设计主题后,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块,规定面积在0.5万到5万㎡之间。接下来需要对场地进行全面调研并拍摄照片,包括场地周边地块性质、场地内外交通、植被、构筑物、地形、光照、使用人群等等,并用测量结合卫星地图绘制出场地现状平面图。通过调研分析出场地现存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设计策略。首先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主题感兴趣,能够感受到场地的突出问题,再通过调研能够对场地有深入感知。教师这时的角色不像以前给任务书那样会有先入为主的想法,而是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起引导作用而不定夺,反而学生的状态和最终呈现的作品都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很多学生还主动和教师说起这次调研做设计的体会,一名做高架桥下空间的学生指着拍的现场照片说:这么破旧的、无人问津的地方能通过自己设计成有活力的空间,虽只停留在纸面上,但已然对这份职业肃然起敬,今后学习也有了很强的动力。
三结语
景观设计课程需要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开放性课题是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但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还是达不到全部的既定目标,未来仍需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黄燕妮,周向频.论在本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的系统途径[C].中国风景园林协会.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
[2]王霞,沈一,汪源源.景观设计教学实验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xx.03:88-91.
[3]苏王新.浅析城市口袋公园的规划设计[J].现代园艺.20xx.01:102-103.
景观设计论文10
摘要:社会在进步,文化在发展,随着国家园林景观的发展,人们对园林在设计上的要求也提高了,希望有更多不同特色的文化设计元素加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融入,必定成为未来景观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景观设计过程中对地域文化的应用,不但为景观设计增光添彩,对景观设计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地域文化;文化景观
1地域文化的提出以及概念
文化景观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萨澳教授在1925年提出的,他认为“文化景观风貌的文化群体是对自然环境的作用。文化是动机,自然环境是媒介,文化景观是结果。”人类居住的地方,不只是生活的地方,更加是创造的对象,这是文化景观论一直强调的观点。地域文化是属于不同地方,有着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独特文化。它和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和人文特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在中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的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因而被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文化独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的地理背景,在范围上可大可小。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每一个地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要巧妙运用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造出有独特魅力的园林景观设计是现代中国园林设计的重要出路。尤其是能和当地的文化结合,就可以更好突出园林的美,不同地域,文化差异相差较大,但是如果能相互结合,又能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造就出不同的园林风格,才能够更符合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推动特色园林文化的建设。
2从文化角度理解设计项目
景观伴随着人类社会一起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带着时代烙印和地域特色。在今天,设计师更要把握景观的人文氛围和文化内涵,让人们在所处环境中不仅得到功能上的满足感,更要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因此设计师们要更多的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所设计的项目。以证大西镇朱家角景观设计项目为例。对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做相关的说明。项目名称:证大西镇E1地块景观概念设计。地理位置:上海青浦区的中南部,紧靠淀山湖风景区,朱家角古镇对面。项目背景:大约成陆于70000多年前,发掘了新石器时期的“崧泽文化”明代中叶因盛产棉布名闻四乡。镇区36座古桥,古朴典雅,9条长街临水而建,民居宅地依水而建,素有“上海威尼斯”及“沪郊好莱坞”打造目标:朱家角历史文化商业街。综合特色商业,搭配部分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及休闲消费,打造朱家角特色历史文化风尚商业街。“小桥流水人家”,水在江南小镇不可或缺,水塑造了景观的气韵,给空间以灵动。一条诗意的河流带给人们多少追思回忆。孩童时的玩伴,白墙灰瓦间的窄巷,涓涓细流汇作的水网。这些许久以来萦绕于心的美好记忆,在一片灯火阑珊的河湾中与我们邂逅。一丝丝,一缕缕,片片滟滟,仿佛走进了梦里水乡,打造一个“古韵朱家角,水语俏江南”的江南新中式小镇。“江南丝绸之路”把整个江南的城市都串连在了一起,是一条稻米之路、陶瓷之路、茶叶之路,丝绸柔美感加编织的纹理通过设计演化为现代化铺装和流畅的线条.昆曲在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一带形成,故而得名昆曲.它有着将近六百多年漫长的发展历史,剧目丰富,名作林立,文词优美;表演细腻传神;唱腔婉转动听,淡雅飘逸,在中国戏曲史和艺术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有着傲人的至高地位。该项目中,在广场上结合昆曲文化用景观的表现手法植入其中,一个景观框景墙应运而生.
3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景观
地域文化要注重对乡土文化的保护性,因为文化是从土地上建立起来的,而土地大幅度的改造,会对地域文化产生严重的破坏性,令原本在土地上的文化受到冲击,改变了和地域文化相辅相成的整体性,导致地域文化只剩下空壳,变成空洞没有灵魂的园林。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人,当地生活的人们有着继承当地地域文化的传统,因此在园林景观上要强调人的重要性。通过和当地人文的有机结合,令整个园林富有生命力,不会只是美丽的景观而缺乏园林的灵魂。注重当地的人文状况、风俗习惯,和园林建筑互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富有当地地域文化内涵的园林,是走出千园一面的重要一步。
4结束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地域文化可以令原本的园林设计更添活力,更能接地气,可以更能带出园林自身的灵巧。在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切勿胡乱按照不同地域文化设计,要根据当地的文化,以及周边文化为主,和深远的文化相融合时,要注意改良,不能生搬硬套,造成反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合文.浅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J].中国住宅设施,2009,(4):24-25.
[2]郭永久.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11):6673-6675.
[3]谭劲,周子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J].现代园艺,2013,(24):86.
[4]屠苏莉.地域文化、场所精神和景观的再现——苏州太湖论坛国际会议中心景观环境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0,(27):15253-15255.
景观设计论文11
摘要:为了增强居住小区整体景观的和谐性,应完善与优化绿地景观设计工作,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一定的人性化理念,以提高景观设计的协调性与整体性。为此,本文就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
1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1.1人性化
在居住小区内建设绿地景观,主要的服务主体为居民,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与健康需求,人性化原则是绿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1]。因此,在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中,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其中,根据人们的日常需求来设计绿地景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分别从小区内的道路、娱乐设施以及植物配置等层面予以着手,旨在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1.2多元化
新时期,人们的欣赏标准与审美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居住小区内的景观要求更高,若采用单一的植物、活动设施等会让居民产生审美疲劳,且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可以判定为绿地景观设计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应提倡景观设计的多元化,避免发生居住小区景观单一问题的产生,通过多元化的设计,能及时缓解居民的工作与生活压力,能为居民消除精神负担。
1.3协调性
对于居民小区而言,在绿地景观设计与规划时,必须保持统一的风格与主题[2],实现景观设计的统一性与协调性,能从视觉感受与心理上更为舒适,通过绿地景观的合理化设计,紧密联系整个小区,可大大增强景观的视觉效果。
2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方法
2.1优化小区内的道路设计
在居住小区中,道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旨在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合理设计道路系统是重要要求。小区内的道路系统主要是由主干道、宅间小路以及组团路等构成的,宅间小路主要设计在整个道路系统的末端,且与每座居住楼连接,主要能容纳行人或自行车,其占地面积较小,横向宽度小。在主干道上会常常有过往的车辆、电动车以及出租车等,设计师在对道路景观设计时,必须从安全的角度予以着手,能保证居民活动的安全性,优化道路的设计形态,以保证居民居住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小区主干道是人流量、活动范围最大的区域,设计时必须强化合理化设计绿化、小品与铺地,其决定着整个小区的景观面貌。在道路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道路系统的功能,必须做好绿化带宽度的预留工作,绿植主要以行道树为主,既能达到美化的效果,也能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保证在设计时,绿化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高度,以禁止过高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为了凸显道路设计的功能性,应设置更具代表性的植物景观与造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能对人进行引导,此景观主要设计在道路的拐角处、入口处等位置,以起到提示与指示的作用。
2.2不断优化植物配置体系
在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之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不同的植物配置所呈现出现的绿化效果不同。通常情况下,在居住小区中,植物配置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孤植、群植、林植等多种形式,应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在小区内两边的行道树可选择树形较小的树木,尽量选择乡土类植物,不仅可节省植物成本,还可大大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树木选择时,应充分考虑人性化因素,禁止选择带有飞絮的植物,以保证人们在户外活动时不受到干扰。在植物配置时,应强化配置的层析性、多样性与主题性,按照实际的小区环境来设定多种植物类型和群落,融入一定的花卉,进而打造一种生态且自然的状态,营造和谐生活环境。在植物配置时,提倡层次性设计,高层设计绿色植物,中低层位置设计乔灌木以及各种花卉,最底层设计草坪,以形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环境,让居民在小区环境中有种置身自然环境的状态,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与生活需求。
2.3完善公共娱乐设施配置
在绿地建设中,公共娱乐设施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居民提供日常的休闲、健身与娱乐服务,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来设计不同的设施,主要分为老人区、儿童区、青年区等,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与锻炼,能大大满足居民的公共娱乐需求。在儿童游乐场中,应设置一系列的游戏区,在儿童滑道上必须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在满足儿童娱乐的同时,还能保证儿童的安全。在老人区域,应在器材上铺上1层薄薄的海绵,地面应选择塑胶,以避免老人跌倒或摔倒,是人性化的充分体现。
3结语
综上所述,绿地景观设计是居住小区设计的重要内容,能改善整个小区的面貌,增强小区整体景观的生态性与美观性,还能净化小区内的环境,阻隔噪音,以此来优化整个小区的环境,进而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居住环境。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应充分贯彻人性化的理念,设置人性化的空间,及时满足居住区内的各项功能要求,强化景观设计的整体性与协调性等,以此来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与健康指数。
参考文献:
1马美娟.居住小区绿地的人性化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xx(24)
2周翔.浅谈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J].中国园艺文摘,20xx(12)
景观设计论文12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景观设计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其可以美化城市环境,给人以愉悦的心情。现代城市建设中,传统文化的植入可以体现景观设计的独特性,民族文化设计能够使景观符合当地民族的习俗,提高景观的受欢迎度。文章分析了广西民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提出了广西民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在园林设计中我国景观的艺术性充分体现了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景观设计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性,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变化,景观设计也要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近些年,欧洲古典设计和西式园林设计在我国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而民族文化的缺失是现代建筑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广西是我国壮族的主要聚集地,其传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可以提高景观的观赏性,使景观更加贴近人们生活。
一、广西民族文化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
广西是我国壮族人们的主要栖息地,其民族文化体现出独特的魅力。壮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壮族人们的智慧,是壮族文化含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传统文化提倡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睦共处,和谐统一的观念。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化一致,是生态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铜鼓是壮族民族文化的代表,其在广西建筑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在广西省内的建筑中,铜鼓文化很好的融入到了城市景观中。尤其是南宁市,铜鼓形象成为了城市的主要象征。
1.广西传统文化在设计理念上的表现
设计理念是设计成功的保证,是景观设计的主导思想。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现代设计的重中之重。传统元素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设计者景观设计理念的转变,是广西传统文化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设计者要根据景观周围的'环境,根据场景所需进行合理布置建筑、雕塑、园林景观等,将壮族传统文化在植物景观中充分体现,可将花、草等设计成民族传统形象,充分体现民族元素的味道。景观设计想要彰显民族文化的理念,就要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运用可持续的发展观念。
2.广西传统文化在装饰材料上的辅助表达
由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在新型材料建筑中体现传统文化元素,是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关键。比如五象塔的整体设计中,其外表是灰色氟碳漆,而整体形象中又结合了斜斗拱和铜鼓等广西传统文化元素,实现了新型材料与广西传统文化的结合。五象塔的设计充分发挥了的广西杆栏式建筑的特质,强调用现代新型材料建造传统的艺术外形。灰色氟碳漆的颜色与周围环境一致,实现了景观与环境的结合。园林景观设计中,新型材料的选择要慎重,其要满足传统文化的需求,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只有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民族文化元素才能在不同的新型材料建筑中得以充分应用。
二、广西民族文化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民族文化在自然景观中的应用
景观设计要根据现场的环境和周边的自然条件,进行合理的场地和空间设计,设计要有独特的个性,同时要坚持生态发展的原则。广西民族文化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是景观设计中的崭新元素,是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完美补充。壮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要考虑区域性,采用适合当地文化的元素进行地域特色展现。广西地区植被较多,建筑多以木楼为主。设计者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场地的面积,其次考虑场地周边的环境,在场地合适的位置建筑木质景观,以体现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防止出现硬性拼凑的效果。如果景观设计区域有村落存在,设计者一定要保持村落原有的分布和格局,切不可贸然破坏。村落是一个地区民族文化的直接表现,其独特的民俗和历史是广西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村落文化可以为景观设计提供特色元素。
2.民族音乐文化的应用
广西地区民族音乐文化丰富,背带歌、八桂情歌、十二月花歌等都是广西地区的特色节目。音乐可以直接抒发人们的情感,其是民族对大自然最直观的认识,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音乐部分的表现较为困难,可以举行专门的活动,通过表演形式展现出来。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配套音频播放系统,实现声音的展现。例如云南月族村的广场雕塑,其展现了
景观设计论文13
园林景观设计,顾名思义,就是专业的设计师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观念的景色。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当做中心,若是一味的重视设计理念,忽视自然景观,就会导致设计出的园林景观虽然美观,但是缺少文化内涵。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将当地的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实现设计理念和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可以设计出美观、有吸引力并具有内涵的园林景观。
一、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园林景观设计的源泉来自于地域文化
建造园林景观,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第一,园林景观自身可以作为一种景观,供人们欣赏;第二,园林景观可以作为一个休息点,为游客提供休息的场地等,园林景观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人们对园林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的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盲目的追求美观,设计出的园林富丽堂皇,只是具有表面的美,没有具体的文化内涵,这样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的需求。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让园林景观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成为当前园林景观设计的潮流。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源泉,设计师在进行设计之前,对当地的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并与当前社会潮流相结合,才能设计出既符合人们审美观念又具有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1]。
(二)地域文化的发展需要园林景观做载体
每个地域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想要永久的传承下去,必须借助一些载体,园林景观就是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当地的文化和风俗等融入设计中,这样建设出的园林景观就具有当地文化的特点,当人们看到这些园林景观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园林景观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内涵,因此,地域文化的传承需要园林景观做载体。
二、在园林景观中融入地域文化的表达原则
(一)独特性原则
园林景观的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当地的建筑风格以及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对当地的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就可以发现当地文化所具有的特点,将这些特点融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就可以使园林景观具有当地文化的独特内涵,这样就可以实现现代艺术气息和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园林景观[2]。
(二)整体性原则
每个地域由于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风俗,在同一个地域中,所具有的文化是相同的,因此,形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鉴于这种情况,设计师在借鉴地域文化的同时,要将周边的文化环境也考虑在内,并结合当地地域环境的规律,实现园林景观、地域文化以及生态系统的结合,从而使设计师设计出的园林景观具有独特性的同时又与当地的生态系统保持协调。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园林景观的建设,不仅需要自然景观,还需要人造景观,人造景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破坏,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人造景观,尽量减少人造景观的使用,若是必须使用人造景观,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将历史遗迹尽可能的保留下来,保留部分原始的文化;第二,人造景观的设计要符合科学性,建造景观的材料要使用可再生的资源,从而保障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表达方式
(一)适当的保留地域传统
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部分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将糟粕的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融入当今社会文化特点,这样既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可以实现传统和先进两种文化的碰撞,为园林景观增添魅力。
(二)抽取地域文化元素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可以通过抽取地域文化元素的方式进行。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当地具有典型的文化元素抽取出来,融入到设计中,抽取出的地域文化元素,既可以代表当地的建筑风格,还可以代表当地的文化,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元素,同样可以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4]。结束语园林景观设计和地域文化之间有着不能割舍的联系,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可以使园林景观具有文化内涵,而地域文化也可以通过园林景观将文化传承下去,两者相辅相成,才可以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发展。
景观设计论文14
摘要:东北地区工业遗址资源丰富,城市建设需要保护和利用工业遗址。本文对东北工业遗址文化和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对以工业遗址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人与环境和谐、突出重点以及实用性经济性的基础上,提出对东北工业遗址文化为主题的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的策略,为东北乃至全国工业遗址城市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遗址文化;城市景观设计;隐性价值
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有着十分丰富的工业资源,有着十分悠久的工业历史。东北地区很多大型的工业遗址,这些工业遗址曾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经济转型以及城市发展,东北工业遗址城市建设中可借助公共艺术景观设计来塑造城市形象,形成历史记忆,将工业遗址建设成为公共景观,能够让工业遗址的保护以及城市的完善建设完美结合,通过塑造“场所精神”使人们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受到公共艺术带来的影响和熏陶,从而体现环境对人的隐性教育价值。
1工业遗址文化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建设的意义
和普通的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相比,以工业遗址文化为主题建设城市公共景观通常是在废弃的工业生产地基上,这是一种将历史与文化内涵赋予其中的景观建设。将工业遗址文化作为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建设的主题,通过工业遗址空间中公共艺术与其背景环境共同营造特定场所,给人们从物质到精神均留存城市文化意象,形成历史记忆,通过记忆可以使城市文化和城市居民找到脉络和归属,能够对东北地区的工业历史与生产文明进行保护与传承。同时还起到了延续城市工业生产文明的作用。在原始工业遗址上建设工程景观,对场地中的工业设备和设计进行改进或保留,为城市居民提供可以游玩、休憩和观察的公共艺术景观,使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与延续了工业文明。
2工业遗址文化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建设现状
(1)对于老工业遗址的价值,尤其是历史价值,缺乏一定的认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的老建筑面临着保护不当和被拆除的危险。(2)对于老工业遗址的更新改造方法不当,在我国城市更新中,多数还是采取“暴力拆迁,一切重来”的方法。(3)在进行旧工业建筑改造时没有坚持忠实于旧建筑和场地的原则。从而使旧建筑和历史场所的生命痕迹丧失殆尽,对于建筑和场地进行随意或过分的整改和装饰,切断了其在改造前后的内在联系。(4)对于工业遗址没有做到正确的认识并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从而没有最大限度的利用老工业遗址,没有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性再利用以使其重获新生。(5)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加快,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以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从而导致了种种生态问题。
3东北工业遗址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方法
3.1人景和谐、塑造文化精神
景观设计的最终是为人而服务的,将工业遗址文化作为中心的城市景观设计,在其周围环境中要充分使用环境美学的理念进行规划,如建筑物的形式、结构、色彩以及采光等。在整个景观中的绿地和道路铺装设置也需要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在对工业遗址文化为主体的城市艺术景观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在遵从人景和谐、环境优美、放松舒适以及体现场所精神文化的理念,将工业遗址真正的融入到城市文化中。
3.2突出重点,协调整体;尊重场地,合理配置
东北有很多大型且有代表性的工业遗址,在对工业遗产进行改造时,需要对其主要核心进行突出,要紧紧围绕工业遗址进行景观设计。实际设计中,要主次分明,不可局面规划,而要在整体感官上进行协调。在设计景观时还可以就地取材,用旧工业元素进行景观的装饰。同时,对于老工业遗址合理的更新改造也符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改造性再利用的`理念。
3.3保持经济性、实用性与永久性
公共景观最终还是要为人服务的,在设计实际设计过程中要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好的设计。很多工业遗址中的工业建筑都可以进行稍微的修缮,就可以建设成为当地城市工业历史发展的展览馆或其他用途的建筑空间,这样就提升了公共景观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4结语
通过对工业遗址文化作为主体的公共景观进行设计,能够尽可能的保护当地的工业历史文化,将各个历史时期中城市遗留的文化精神进行传承与发展。在新时代中,东北地区的经济正在不断的发展,而正是处于这个时期,才需要将历史遗留的工业文化和精神进行保护,形成历史脉络和记忆,以此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廖九阳,耿雪.东北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在转型中留下辉煌的记忆[J].中国政协,20xx(14):38~39.
[2]杨震宇.工业遗址改造中的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xx.
景观设计论文15
一、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分析
1.1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道路绿化景观是公路环保工程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反应出公路形象。为了获得较好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因此必须树立绿色交通的理念,进行生态公路修建。因此道路绿化景观在施工过程要避免对自然的地形和地貌造成破坏,对当代环境进行保护,并且还要使其具有美感,使驾驶人员感到舒适,提升公路的使用价值,使公路发挥应有的功能。
1.2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分析
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内容主要有地形改造、铺装施工、建设工程设施、植物移栽等。道路景观施工设计中要保证道路的主要功能:确保行车视线清晰。做到以下几点:(1)道路交叉部位以及弯道内侧树木种植不能对驾驶员视线造成阻挡,确保足够的行车视距;(2)弯道外侧树木要进行整齐种植,不能对驾驶员视线造成诱导;(3)道路设计中有相规定的宽带和高度范围作为车辆行驶空间,因此树木种植不能进入此区域。(4)绿色植物选择要求为:较强的抗逆性、抗旱性、抗病虫害、方便管理;不对交通造成影响;树木根系发达、适合多次修剪等。
二、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内容
2.1施工前准备
(1)对施工图纸和设计资料进行熟悉并审查;(2)认真做好四通一清工作,主要指供水通畅、供电通畅、道路通畅、信号通畅以及对场地进行清理;(3)清理场地,园林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场地进行平整不仅是对垃圾进行简单的清除,还包括清除杂草、清除灌木以及建筑垃圾,从而为不同地形施工创造基本条件。
2.2道路绿化大树、草坪等景观施工
道路绿化景观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大树移植工作,在挖掘树苗时,要防止对苗木根系造成损伤。常绿树木在移栽时要带土球。土球直径要为树木直径的8~10倍,确保土球保持完整,可以采用麻绳进行绑扎。由于苗木比较高大,运送过程中要将其倾斜放置。为了避免对下枝干造成损伤,要在运输车辆上放好支架。苗木在种植时要根据深浅要求,将苗木置入坑内。栽植深度要高于原地面,避免产生积水。带有土球的苗木要将草绳剪断,一边将其埋入一边将其夯实。裸根树木进行移植时,要保持根系舒展,不能使根部受到折伤,当填土到达坑1/2时,要提起苗木,再进行填土和夯实。树木栽植后,要制作三脚架保护树木。草坪也是道路绿化景观的主要构成部分,并且对整条道路的景观产生影响,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草坪类型,能够抗病虫害和易于管理。
2.3营造微地形相关施工
(1)同附近的自然地形和地貌进行结合。由于自然环境是最佳的绿化景观,因此要同道路绿化景观附近的自然地形和地貌进行有机结合,体现出当地的自然风貌和地形特点,从而做到返璞归真。(2)进行适当的景观构造。由于地形具有不同的高低、不同的大小、不同的比例以及不同外观,因此地表特征变化多样,这也为景观的多样提供了先天基础。如场景较大时,要构造平缓的绿地、较大面积的草坪,从而呈现宏伟广阔的场景;如场景比较小时,要打破整齐统一的景象,对微地形进行恰当处理,从而呈现更多的层次和空间,具有最佳的'景观效果。(3)将建筑景观同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地形进行融合。人为的建筑景观要同自然的地形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使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从而使建筑同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将建筑和附近景观有机的融合,从而体现出自然的状态。
三、结语
城市道路建设中,道路绿化工作是其重要构成部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质量直接对城市全部的景观和生态造成影响。因此要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组织,提升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力度,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环境取得更好发展。我们要不断研究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和施工技术,从而为我国城市绿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景观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景观设计论文06-15
景观设计论文12-04
河道景观设计的论文08-29
(精)景观设计论文06-16
景观设计论文(荐)06-16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1-27
景观设计论文15篇12-04
景观设计论文(15篇)12-04
景观设计论文参考文献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