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

时间:2024-06-11 08:40:24 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实用(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实用(15篇)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1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明确目标,指明阅读教学方向;了解学情,划定阅读教学起点;个性解读,确保教学方向不偏离;接轨生活,顺利到达阅读教学终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目标 学情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筛选,以提升阅读教学品质。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上小学语文阅读课就像是带领学生参加一场赛跑,需要让学生明确起点和赛跑方向,并且确保赛跑时不偏离方向,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以下,笔者详细介绍自己的阅读教学“四部曲”。

  一、明確目标,指明阅读教学方向

  清晰的目标能让人产生坚定的信念,且目标越清晰,信念就越坚定。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妇女弗罗纶丝·查德威克在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后又决定挑战卡塔林纳海峡,即从加利福尼亚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游向加州海岸。但那天因为浓雾弥漫,在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时她却因为看不到海岸而放弃了。可见,缺乏清晰的目标对一个人达成一件事的影响是巨大的。同理,阅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顺利完成阅读教学任务,需要教师研读教材,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目标作出了详细规定,这是阅读教学需要遵循的总体目标。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每一篇教材文本都有具体的阅读目标,教师只有对目标资源进行搜集、整合、优化处理,才能最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阅读教学才能顺畅地开展。

  以语文S版第十册《珍珠鸟》一课为例,笔者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之前,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课的阅读目标: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领悟人与动物能够和谐相处的道理。其次,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珍珠鸟的相关描写,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再次,教师给予示范诵读,要求学生模仿诵读,注意体会珍珠鸟的个性以及作者的情感发展。接着,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阅读思考问题,让学生展开集体讨论。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为话题,写一写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样教学,能让学生紧紧围绕阅读目标进行阅读学习,教学秩序井然。

  二、了解学情,划定阅读教学起点

  学生的阅读学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学习基础、阅读悟性、阅读习惯和方法都存在差异,其阅读学习行为也会体现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要展开学情调查,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阅读教学设计和引导,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比如,笔者班上的学生大多数是农村孩子,有的学习基础较好,有的悟性较好,有的还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符合他们的阅读学习起点,促使他们能有专属于自己的起跑线。

  以第十册《提灯女神》的教学为例,笔者在课前跟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没有听说过“国际护士节”,有少数几个学生了解护士节,但没有一个学生了解该节日的由来。因此,笔者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标,把本课教学的起点设计为:让全体学生先听教师讲一个传奇的故事,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而引出课文学习内容--《提灯女神》;鼓励中等生和学优生主动探究“这个提灯女神是谁”“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一个护士”等问题,并鼓励学优生尝试着把相关问题的答案告诉同伴。这样,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在故事的吸引下主动阅读课文,学习中等的学生会带着问题去探究课文,学优生会在探究课文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有个别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掌握课文的主旨,但也能通过学优生的解说了解到南丁格尔的伟大事迹,以及国际护士节的由来。

  三、个性解读,确保教学方向不偏离

  参加过跑步比赛(如400米及以下距离的短跑)的人都知道,从起点冲刺往终点跑的过程中,参赛者是不能偏离自己赛跑跑道的,否则比赛成绩就无效。同样,要想让阅读教学顺利到达终点,也应该不偏离阅读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到既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又确保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偏离主要方向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只有具备较专业的语文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以及渊博的知识,才能对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进行肯定、引导或纠正,使学生的阅读学习始终不偏离方向。

  以第十册鲁迅的《少年闰土》一文为例,对于少年闰土这一人物的分析,课文中有不少的相关描写,但是书中描写的闰土形象不一定和学生脑海中的闰土形象相一致,教师如何做到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解读结果呢?对此,笔者是这样引导的:“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对少年闰土的相关描写,说说自己眼中的少年闰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并通过‘我给少年闰土画张像’的方式表达你对少年闰土这一形象的认识和感悟。”这样,教师既能从学生的画像中了解学生对少年闰土这一形象的`理解和把握,又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偏差进行纠正。比如,当时有一名学生画的少年闰土是脸色呈紫黑色,脖子上戴着银项圈,手里拿着一柄钢叉,样子却十分害羞。从该生的画像中,笔者了解到该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少年闰土的外貌特征,但是却混淆了作者对闰土性格的描写。因此,笔者对该生的个性化阅读进行这样的引导和纠正:闰土见人时确实很怕羞,但是,对于擅长的捕鸟,管獾猪、刺猬、猹等,闰土却是十分自信和勇敢的,在画闰土画像时你要把握这些区别,然后再决定是画闰土的哪一面。

  这样引导,教师既给予学生充分的个性化阅读时间和空间,又能通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果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引导或纠正。

  四、接轨生活,顺利到达阅读教学终点

  “学习是为了运用。”语文从生活中来,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习的语文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终点目标。我们都知道语文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诸多契合点,教师要做的就是观照学生的生活认知情况,让学生生活与语文教材内容顺利接轨,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生活,以及在生活中感受语文,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童年乐趣》描写了一个六岁儿童创编乐曲的经过。这个故事带有传奇性,大多数学生不一定都有这样的学习体验。如何让这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接轨呢?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学习任务: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有所创造。这个创造不一定是伟大的,即使是作出了一点小成就,也十分值得我们回味。请你结合以往的生活经历回忆一下这种感觉。很快,就有学生说道:“妈妈经常让我拖地,我虽然不想干,但不敢违抗妈妈的命令。在一次拖地时,一只抹布缠住了我的脚,我忽然发现原来我走路也能够拖地。后来,我就将抹布固定在拖鞋上,在房间里走几圈就完成了拖地任务。听说现在市面上刚出了一款新式的拖地拖鞋。哈哈,我觉得它和我的‘小发明’差不多,这让我心里暗自得意……”在确认学生有了类似的情感体验后,笔者才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去理解克利斯朵夫创编乐曲的经过。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课文中所说的克利斯朵夫的童年乐趣了。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按照如上四个阅读教学步骤开展阅读教学,势必能够给学生的阅读学习带来全新的感受,并且对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2

  1我国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老师重视程度不够

  一本好书对人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但现实中许多语文老师往往过分关注教材中课文的内容,对文章进行分段和中心思想的总结,然后提出一些文章中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这样的方式的确也在引导学生去阅读,但却显得枯燥乏味。同时,因为许多学生都会去买参考书,在参与阅读教学时,自主学习、思考的意识也不强烈。

  1.2学生对于课堂阅读教学的兴趣不浓

  大部分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不是很高,而有些学生的阅读兴趣则更多地来自课外,虽然有些老师也有意维持学生们的好奇心,但由于不少老师缺少一些阅读教学的策略,当然也就无从谈起激发学生们兴趣了。

  1.3学生基本语文素养欠缺,老师指导成效不高

  阅读文章的过程难免会遇到生僻字,或者历史背景、常识等等,这些都会对阅读的理解、中心思想的把握造成困扰,这就体现了预习的重要性。但由于许多学生预习的意识不强,而老师这方面的指导也容易不到位,即使要求了学生预习,但由于检查不及时,也很难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2我国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2.1让学生带着兴趣阅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热爱和兴趣更是带领小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指示灯。所以在阅读教学上,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至关重要。老师可以针对这一特性,运用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更活泼的教学方式、传道授业。例如,对于人物角色比较鲜明的文章,可以让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还可以让不同学生挑战同一角色朗读,看看谁更能领会角色的`感情。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有努力做到最好的竞争意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激励机制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利用也会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在学生们心中的意义有时甚至超过了家长,老师的鼓励会让学生对阅读更有信心也更有热情,并不断在被激励的方面努力。

  2.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教学里,让学生掌握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此老师应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老师可以通过情感的牵动促进学生阅读。例如在讲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前,老师可以先问问学生们“为何而读书”,同年龄段的少年抱负和胸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唤起了感情上的共鸣,这种情感认识有利于阅读的理解,并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学生愿意主动阅读,除了兴趣还需要相应的阅读能力。我国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语文素养有限,在阅读时候碰到不懂、不明的地方在所难免,这就需要主动预习。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帮助学生顺畅地阅读、更好地体会文中情感,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3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能让学生受益终身,不但对现阶段的阅读教学有重要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3.1善用工具书的习惯

  在阅读的基础阶段,学生受到年龄、学识的限制,在阅读过程中难免遇到生僻字和难以理解的词,如果没有及时解惑,很可能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后续阅读造成影响。因此,用好工具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老师也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

  2.3.2读写思并重的习惯

  阅读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学生可以在不懂的地方或者认为很重要的地方进行标记,思考并写下所想的,也可以对文章中的好句子进行摘抄收集。这样在阅读过程中既锻炼了写作,也积累了素材,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3.3专心默读的习惯

  作为我国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默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默读的环境和机会,培养其专心默读的习惯。

  2.3.4有目的性阅读的习惯

  做事有目的性,能帮助我们更有条理性地处理事情。阅读也是一样,当我们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将更能提高阅读的效率。例如,以理解积累为目的,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则可以朗读。

  3结束语

  阅读教学在我国小学阶段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老师应注重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不同个体的学生,因材施教,以此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3

  一、透视当前课堂教学中拓展链接之现状

  1.天马行空的拓展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让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去感受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一节课下来,书没有认真地读,字没有端正地写,话没有清楚地说,语言文字没有扎实地训练,词句没有落实地积累,完全游离于课本之外。

  2.泛滥无度的拓展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文本组成的,其决定性因素是人,是人与人互动交流获取新知,焕发生命激情的场所,是充满变化的,是充满人文性的。因此,教师在拓展课外资源时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安排、合理取舍。

  流于形式的无效的拓展很多,写话训练,漫无边际的资源补充,画蛇添足的升华拓展,辅助手段的喧宾夺主等,这的的确确是当今课堂的一大误区,也是当今课堂的一大败笔。所以,拓展链接绝不能漫无边际,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盲目追求。因此,要求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特别要经常反思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并从中吸收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精心打造巧妙链接,适度拓展课外阅读

  (一)精心挖掘文本的“基点”,打造拓展链接之妙

  小学一些课文虽然内容浅显但含义深刻,在备课时,教师就应挖掘文本所隐含的价值,蕴藏着的东西,即文本的“基点”,只有这样才能打造精彩的拓展链接。

  如,有一次学校进行一课多磨活动,抽到的课文是《她是我的朋友》,在最后升华情感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听了阮恒这一句坚定的回答,周围的人议论纷纷,出示练习:

  (1)医生(护士)竖起大拇指对阮恒说:

  (2)周围的小伙伴由衷地对阮恒说:

  (3)受伤的小姑娘睁开眼睛感激地对阮恒说:

  (4)此时,我也想对阮恒说:

  2.总结:为了朋友,连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放弃,像阮恒这样的朋友值得一生珍藏!老师读了文章,深受感动,写下了随笔,愿意读读吗?(出示)

  朋友的爱

  有一种爱很小很小,挂着泪珠,但很凄美;

  有一种爱很小很小,流着热血,但很美丽;

  有一种爱很小很小,带着痛苦,但很神奇;

  有一种爱很小很小,但可以为你付出一切;

  ——那就是朋友的.爱。

  课上完之后,学校很多老师问笔者为何要设计这两个环节,尤其是第2个环节。笔者认为这样的拓展,源于教师对文本隐含部分的全面解读,也源于对文本发自内心的感悟,这样进行拓展链接,不但浸润了学生的心灵,而且教会了学生手写我心的方法,使孩子们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是可行的,是适度的。

  (二)精心推敲文本的“明显点”,打造拓展链接之妙

  “显”就是明显,就是显眼,文本的“明显点”,可能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关键词,也可能是一个概括全文的句子,还可能是一处生动传神的语言,作为教师应该具备挖掘“明显点”,推敲“明显点”的能力。

  如,在上《科里亚的木匣》这篇文章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出示挖木匣的句子:

  (1)自由读,聪明的你发现了什么?

  (2)从这么多的“挖”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3)三个层面的引读:(略)

  (4)此时此刻,你从这一连串的挖字,又感受到了什么?(执著、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等)

  (5)小结:中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奥妙无穷,一个看似简单的“挖”字,却挖出了一个小男孩的执著,挖出了一个小男孩的坚持不懈,挖出了一个小男孩的永不放弃。

  别看这只是教学简简单单的一个“挖”字,就是凭借这个文本中的“明显点”,使课堂充满活力。像这种对文本“明显点”的推敲,正是当今课堂所需要的,也正是教师们应该学习的。

  (三)精心补充文本的“终结点”,打造拓展链接之妙

  课堂毕竟有限,所学到的也毕竟是“小语文”,而课外所接触到的却是生活中的“大语文”.一堂课的结束应是学生新知识的开始。教师可以在一堂课结束之后,打开“拓展”的大门,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去,从而进行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甚至世界文化之旅,从文本引向文本,以文本延续文本。

  比如,《卡罗纳》是选自《爱的教育》中的一篇文章,全文紧紧围绕一个“爱”字展开。课文中没有具体的语言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妈妈的爱,老师的爱,同伴的爱,但是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文章读透,让孩子的心能跟卡罗纳一起,去感受妈妈的爱,老师的爱,同伴的爱,让这一份爱能更加具体,更加形象,然后,延伸阅读:学了文本之后,对于这个故事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可以让学生写写读后感,谈谈读文之后的感受,想想平时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自己是怎样做的。同时,文章节选自《爱的教育》,这本书中记叙了几百个这样感人的故事,可以推荐学生课外去阅读这本书,然后再来写写读完整本书后的感受和收获。这样的阅读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使学生加深理解和丰富了文本的内涵,做到了超越文本。

  (四)感悟文本的“空白点”,打造拓展链接之妙

  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疑难点、空白点,尤其是文本留给读者的意想不到的“空白点”,这些空白体现了文本的“含蓄美”,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也给学生留下了难能可贵的思维空间。教师应把握这一细节,让学生用想象去填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文本教材,引领学生拓展链接课外资源,促进学生的心理与作品融合,与作者相通,达到三路相通,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在教学《孔子拜师》时,我是这样做的: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引导学生抓住“相距上千里”体会孔子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不辞辛苦;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体会路途劳苦、艰辛;抓住“终于”体会不容易,抓住“走”体会拜师的诚恳与决心。

  (2)想象练习:

  孔子走着走着,身上带着的粮食吃完了,他就____.每当天蒙蒙亮,他已经____,中午,他仍然____,傍晚,太阳下山了,他还是____,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依然_____.指名学生说。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这样的教学,教师正是抓住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一教学空白处,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填补这一空白。从而理解孔子赶路的艰辛,更深刻地体会到孔子拜师求学的勤奋和恳切之心。

  (五)升华文本的“情感点”,打造拓展链接之妙

  小学课文中大多文本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上,心理上的影响也比较深广,但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化的。对于这一类文本,教师常利用教材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写写感受。

  如,五册《掌声》中,我是这样做的:

  师:联系生活,回忆自己最感动的一次掌声。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发现,也许自己不经意间给予别人的鼓励或夸奖,居然能令别人至今难忘;同时想到也许自己的嘲讽或冷眼,会给他人留下伤害或阴影。

  师:英子对这次掌声刻骨铭心,这掌声所代表的是什么?是一种爱,这掌声里有你们的爱,爱,不仅仅是掌声,爱还是什么?学生自由说,之后,《爱的呼唤》的乐曲轻轻响起,老师出示《爱是什么》的小诗让学生朗诵。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生活实践链接,让学生抒发感情,才有了学生口中如诗的语言,才有了学生真切的体会,才有了学生真情的抒发。

  同一篇文章,为什么有些人可以上得回肠荡气,入木三分,让听众、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在于教师能不能超越文本,捕捉到文本的拓展点,从而有意识地去点击他,成为拓展文本内容的核心所在。要想打造课堂中拓展与链接的精妙之处,就要做到妙在适度,妙在恰当,妙在有益,真正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最后引用著名的崔峦老师曾说过的经典之语作为本文的结尾:教科书是凭借,课外资源是活水,关键看你挖了怎样的沟渠,引来了哪里的活水,适度才是关键。合理的适度的拓展链接,它既不是画蛇添足的多此一举,也不是泛滥无度的枯枝败叶,而是锦上添花的秀美之作,更是画龙点睛的绝妙一笔!愿课堂中多一些变“添足”为“添花”的拓展链接,愿课堂更趋向和谐,更趋向高质!

  参考文献:

  朱华东。反思语文教学中的“超链接”.教学与管理,20xx(04)。

  强洪权。基于文本 超越文本:例谈语文课堂阅读有效拓展的实现。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xx(12)。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4

  一、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学生进行相应的阅读工作,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限于能够理解文章,还应该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很多的情况是我们教师在阅读之前设置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思考就比较少,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工作。同时,阅读的展开还需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要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才会把阅读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阅读的效果就会更好,兴趣也就更加的浓,阅读的过程才能更加长久地坚持下去。

  长期积累下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高。那么,我们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适当在阅读之前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这样的效果应该是比较良好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阅读兴趣。这样,阅读就成为了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通过诸如这样的措施帮助学生建立对于阅读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取得进一步的提高。

  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我认为,从下面几点着手比较好。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是有着比较好的阅读习惯。由此可见,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若不能良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对于学生来说就难以形成系统的、整体的阅读观念。这样不仅不能帮助学生产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恶阅读的行为,这对于阅读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针对于小学生活泼的特性,我们应该要求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沉下心去,在阅读中不要一心多用,要沉下心来进行阅读,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这是至关重要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多多进行记录。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方面的要求可以稍微降低,可以主要针对文章中的生字生词以及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标记,这样也是比较好的。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乃至三五天,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我们慢慢地、不断地长期练习,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够形成。

  (二)教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对于阅读的过程来说,是存在着各种各样阅读方法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阅读方法的教学。在提到阅读方法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想到的只是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这样的理解并不是全面的,但是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来说却是已经足够。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能简单地进行阅读方法理论的讲解,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对此,我们应该选择更加贴合实际的阅读来进行阅读技巧的教学,教授学生一些比较实用的技巧。如在阅读之前可以根据文章的题目,对主题进行一定的猜想。进过阅读之后,再将讲读后的理解与自己先前的猜测进行对照,找出段落中的.主题句等诸如此类的比较实用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注意文章中语句的表述方式。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时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的地位,我们要更加重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如此。因此,阅读教学可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主,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阅读的过程,不能仅仅将阅读的过程放在课下,这样往往是学生没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同时,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也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阅读的材料不单单局限于我们的课本,还可以向课外健康的读物进行扩展。这样,阅读的范围才会更广,学生阅读获得的知识才会更广。

  (四)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对于阅读课程来说,我们应该让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能单独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引入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更进一步深化阅读效果。其中,游戏比赛性质的活动比较适合于这样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也比较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所以这样也是比较不错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学生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之后,让学生进行讲解,说说自己所读过的书籍中最深刻的一部,介绍给大家,介绍出自己的所得所想所感所悟。这样,对于讲授的学生来说是对阅读内容的一种回味,对于别的学生来说又有了一个更好的阅读材料的选择。我们还可以在黑板上写一些有语病的语句,让学生进行改正,对学生进行分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势必是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乐意参与到其中。通过这样的逐步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总结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教师应该严格履行自己的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的阅读能力。要想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更进一步得到提升,我们还应该更加积极深刻思考,不断探索,寻找出更加优良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而努力。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5

  【摘要】近年来,小学语文教育圈越来越重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从课程、教学讨论、考试评价等方面逐步推进。全书阅读有着越来越清晰的课程定位和教学意义。主要阐述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上的一些技巧,探讨如何利用整本书阅读来扩大孩子们的阅读量,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品味。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共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始终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多读书、读好书,带领孩子们沉浸在书香的世界。关于整本书阅读,我主要使用阅读+自由阅读的形式。共享阅读和自由阅读之间没有矛盾。今天,我主要来谈谈我们如何共读一本书。

  一、选书

  因为阅读整本书是如此重要,我们读什么样的书?找到适合孩子的书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在孩子的选书上需要我们仔细斟酌,那我们该如何有所侧重,有所重点地引领孩子们选书呢?首先是选择阅读经典的篇目,这也是我的规定篇目。这些经典指的是被时间淘洗高度认可的读物。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选择,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家名篇,由于作家语言风格和选材的独创性,在教学中采取“互文”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能够扩大学生阅读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在无形中培养出来的,提高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素养。所以,我依托教材形成了由一篇文走进一本书,由一本书走进一位作家,由一个主题走进一系列书这样的课内外阅读的链接。另外,进行兴趣优先、儿童本位的自主阅读,是选书的另一个基点。

  二、共读

  关于整本书阅读,基本上有这样几个课型:阅读推荐课——阅读推进课——整本书阅读交流课——阅读延伸活动——阅读写作课。整本书阅读基本上也是这样一个流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以上环节的一些做法。

  (一)阅读推荐课

  阅读推荐课在整本书阅读的五个阶段中起着基础作用。它的重要使命,在于教师如何千方百计地让儿童喜欢阅读一本本好书,进而让他们自主地、投入地反复阅读。因此,教师引领的方式方法是极为重要的。一般都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讲精彩故事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因此,用故事激趣,引领孩子走进一本书是我常用的方式。有些书的故事情节吸引人,你可以挑选其中的一部分,并把它读给学生听。当他们读时,他们突然停了下来。留下悬念。我在班里开设的读书讲堂,就成为了我荐书的一个重要平台。学生们在每周的讲堂上兴趣盎然讲述自己看到的精彩故事,进而辐射更多的人循着故事去追寻书,记得在讲杨氏之子之前,我就提前在读书讲堂上开始讲《世说新语》里的小故事,《道旁李苦》《谢道韫咏雪诗》《徐孺子应答》等,讲着讲着,孩子们开始接二连三地来问我,这些故事出自哪里。接下来的日子,孩子们一个个捧起了《世说新语》,读书讲堂上也出现了更多《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我想这就是兴趣的魔力。

  2.赏精彩片段(幸福分享十分钟)赏精彩片段,它是工作中最耀眼的地方。我们需要“体现”“突出”和“秀美”。我们教材里的好多篇目都是节选自整本书里的精彩片段,因此为了做到课内外的有效衔接,我经常把课本上的文章作为我的导读篇目,师生共读,之后教师继续选择整本书中最有意思的部分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第一次爱上一本书。进而激发孩子们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如在教学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时,引导孩子们走进文章中小英子那些事,我发现孩子们对学骆驼磨牙这件事非常感兴趣。于是,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观看《城南旧事》影片中小英子学骆驼磨牙的画面。孩子们不由地笑出声来,可以说小英子学骆驼磨牙这一情境,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于是,我顺势向孩子们推荐了《城南旧事》这本书,带领孩子们走进更多的`人和事,走进老北京那独特的记忆。

  3.感人物形象一些人物传记或者一些人物形象特别鲜明的书籍,我们就可以把内容定位感知人物形象上,如《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的形象特别鲜明,我们就可以主要介绍人物形象,唤起孩子的自我认同,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又如,《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形象鲜明,每人具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绰号,这些绰号的由来,有的和人物身体特征有关,有的和特殊本领有关,有的和性格特点有关。因此我在班级设计了“大话水浒人物”环节,通过绰号,来探讨人物的形象,以此来激发学生读水浒的兴趣。

  (二)阅读推进课

  读书推进在整本书阅读的几个环节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的重要使命是关注孩子们的阅读情况,及时疏解孩子们的阅读困惑,探讨阅读主题。它是带领孩子们走进深度阅读的途径。在孩子们自读的过程中,主要用阅读单和交流讨论两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读书进度和读的情况,进行整本书的推进,阅读单的设计以及交流讨论可以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

  1.细节、积累大比拼在共读书的进程中,我经常让孩子们熟读书中的细节,自己保密,等到课堂上的细节小竞答环节,孩子们你问我答,为了难住别人,孩子们势必会精心读书,寻找书中的细节,促使孩子们抓住细节来品读。

  2.课前聊书课前五分钟进行精彩赏读或话题探讨。聊书应该是一种无压力轻松的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参与进来,让他们感到是他们自己在读这本书。我们不仅是学生的平等对话者,而且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文化视野和认知水平,对作品进行自己的理解和解读,从而把学生的阅读生活作为一个平等的阅读主体来介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整本书交流

  整本书的读后交流是在推进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孩子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观察作品,思考作品,深化孩子的认知,培养孩子探究精神和能力。一般是围绕同一主题进行交流,彼此分享不同的观点,提升对文本的理解,或者是将同主题或者是相关主题的文本材料进行整合,比较阅读,将阅读引向更深处。以《呼兰河传》为例,我在读书交流课上,设计了一个呼兰小城的“冷”与“暖”这样的话题思索,在这个话题下,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在碰撞中提升理解。之后我又带领孩子们品读了萧红的《蹲在洋车上》中的片段,进一步整合阅读与探讨,将阅读引向深处。

  (四)阅读延伸活动

  整本书交流结束后,这个阅读的链条是不是就断了?还没有,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抓住机会,进一步引导阅读活动到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这是“班级图书的延伸”。这些延伸应该是多维度、多角度的。我们可以由一本书延伸到一类书,我们可以由一本书走进这个作者的一系列,或者走进相同主题的其他书籍。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将阅读视角深入到艺术和生活等更加广阔的领域里。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中的共读和自由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同时一定要以学生为阅读的主体,悉心教育,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各种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学会有效的阅读方法,快乐阅读,喜欢上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6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教学有着一定的价值意义,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已经充分认知到群文阅读的重要性,比如提高群文阅读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等等,都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在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教学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策

  群文阅读在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及培养小学生思考能力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深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及小学生的喜爱。在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以教材基本体系为前提,教师应该结合语文教学进度及文本内容主体,提高对群文教学的编排及组织,以满足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实现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目标。

  1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

  1.1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有小学语文教师都是要求学生能够多读书,读好书。学生如果能够长期坚持群文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不过目前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中的教材仅仅只是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这就限制了学生的与度量。所以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比如教师可以使学生在上课前几分钟自由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文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能够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及知识面。

  1.2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的社会中,学生要想能够与时俱进,就要获取足够先进及丰富的信息,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的信息量。目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障自己的讲课质量,会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放慢自己的讲课速度。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全面理解小学课文中的内容,但是也大大抑制了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

  1.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使用单篇文章进行教学的模式,只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另外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中完成自己的教学进度,往往会忽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问题。为了教学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那么群文阅读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小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相关的群文阅读任务的时候,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并且找出问题的答案,能够潜意识的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1.4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但是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整堂课都围绕同一篇文章进行讲解,内容也都是以文章中的知识为主,完全忽视了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够使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归纳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具有正确阅读方式。

  2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策

  目前小学语文中使用的教材都是根据同类题材编排的课程体系,每个单元都可以作为一个群文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学生进行年级层次进行教学。

  2.1以主题为基础进行阅读:中心议题体现着教学的目标,是群文阅读课堂的中心。教师在备课的阶段,要设置好议题,把握好议题的难易程度。议题既要有挑战性,也要有可学习性。议题的选择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对事物的看法不够全面,教师在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一个或者几个议题。议题的选择要有启发性,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主题为基础进行阅读指的是以小学生目前的阅读能力水平为基础,以主题为前提,使小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计划及教学计划进行的群文阅读活动。此阅读活动有两种方式:其一,完善型。教师以学生平时在语文学习中的表现为基础,包括学生对不同主题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一些掌握较为薄弱的主体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其二,提升型。教师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基础,通过展开不同的主体进行阅读指导。这种方式是以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及基础知识为前提,进行的高层次的阅读指导。比如在进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知识的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充满矛盾但是却被统一的现象,通过此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从这个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要根据不同的主题,使学生能够自主归纳知识,并且对其进行分析和整体,使学生能够在搜集知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2.2以任务为导向进行阅读:以任务为导向进行阅读指的就是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进度,并且结合教学中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使其能够服务教学,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其一,预习型。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前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使学生阅读类似的文章,了解文章中的内容,为文本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二,复习扩展型。在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掌握文本知识的程度,开展学生课外时间的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够完善自身的知识面,并且充分的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环境、生态之类的群文,使学生了解目前的生态环境及环保状况,这样小学生能够充分认知课文中的危机。并且还可以使小学生体验身边的污染现象,使其能够全面了解地球状况,那么就自然而言的完成文本的学习。

  2.3充分运用群文阅读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需要的课文之外,教师可以选择有对比性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有深刻的认识,在差别中看到学习方法和规律,提高语文文章的鉴赏力。联想阅读是学生联系自己的自身经历,体会不同文章的情感。对于部分摘抄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全文,使学生关注作者的选材以及情感的表达。在课堂上开展群文阅读之后,可以在课下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体裁或者相关作者的文章,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结语

  人们在生活及工作中的阅读方式主要分为单篇阅读、多篇阅读及整本书阅读三种,为了使学生能够具有多篇文章阅读技能,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更新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思想,创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上本文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以及教学对策,以为同行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李开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B版,2014,(1):60-60.

  [2]李晖.链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5,(4):169.

  [3]陈玲.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4,(54):37-38.

  [4]甘玉林.群文阅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路解读[J].小作家选刊,2016,(25):170.

  [5]杜娟.起承转合———浅谈小学语文与群文阅读的联系[J].东方教育,2015,(6):188-188.

  [6]易文慧.试论小学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与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2015,(16):72-72.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7

  一、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学生不但应该有自读的能力,更要在阅读中养成专心仔细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阅读习惯方面积极培养。积极的阅读习惯包括阅读过程中的细心和阅读之后的思考。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一心一意地读完课文,还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萌生出问题,要勇敢地发问,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讲解《乌鸦喝水》一课时,可以在阅读课文之前让学生猜一猜一只渴极了的乌鸦会采取什么方式喝到瓶子里的水?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于乌鸦行为的想法,让学生把课文的优美句子标注出来进行赏析。如果学生能够经常这样阅读,就可以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减少了整堂课的费力讲解,也能使教师省心省力。

  二、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方式之中,把课堂变得绘声绘色,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在讲解《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可以利用投影仪放映一段关于丹顶鹤活动的视频,使学生有个直观的印象,然后说:刚才视频里的动物漂不漂亮?在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之后,就可以对学生说: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课程是《美丽的丹顶鹤》,同学们可以通过这篇课文更多的了解这个美丽的动物。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更加好奇,让学生产生阅读课文的欲望,这也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培养学以致用的观念

  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学得的知识,学以致用,将习得的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去。例如,在讲解《石榴》这一课时,可以减少讲解的时间。学生在阅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写作的任务,让学生仿照课文动手写写自己喜欢的水果。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阅读的能力,也可以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四、创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是处在平等的地位上的,所以教师不应该给学生施加过大的压力,也不能为了树立“师威”而对学生幼稚的问题不屑一顾、呵斥甚至体罚。例如在学习《“黑板”跑了》一课时,有学生没有看课文内容就对教师说:“老师,这个题目根本就不对,黑板又没有长腿,怎么可能跑了呢?”这时,教师不应该呵斥学生,而是应该和颜悦色的对学生说:“黑板当然不能跑呀,想要知道为什么,就自己读课文看一看吧。”只有这样,才能够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也让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之中获得知识,培养阅读能力。

  五、总结

  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以致用的观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这些是缺一不可的。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长期不断的坚持,教师要加快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努力,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终极目标不断奋斗。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8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阅读习惯的培养直接影响阅读的质量与效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习惯培养上方法不恰当的问题,本文旨在提出相关对策以解决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问题;对策

  一、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

  习惯大多是自发养成的,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期在良好习惯的影响下,将对一个人的生活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其实也是在自发状态下养成的一种阅读习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较差,对于什么样的习惯是好习惯、什么样的习惯是坏习惯并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这一时期的阅读习惯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此外,由于学生在这一阶段的阅读习惯还并未定型,所以他们的阅读习惯大多是模仿教师而形成的,一旦教师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视程度不够,或是自己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将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实际阅读教学现状是,教师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发挥好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从阅读教学内容来看,普遍过分地关注学生对于字词句包括课文的背诵和记忆上面,并没有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是教学的缺失。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对策

  1、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阅读情感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学生“读”,除去传统阅读教学中的阅读课文、阅读教材内容这些比较陈旧的阅读素材,时下大部分学校都已经为学生专门购买了课外阅读读物,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在阅读教学初期,允许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词或不理解的句子通过查阅工具书、查稿资料等方式矫正自己,从而养成多查资料的阅读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求“要学生读”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1)尊重小学生心理需要教师应该拉近师生关系,及时了解学生阅读进度,对于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或语句给予及时的解答回应。2)确立阅读目标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都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师对于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需要因材施教,给他布置相对应的难度适宜的阅读内容。3)注重师生互动与上文解答学生问题不同,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于学生阅读喜好有基本的把握,什么学生喜欢阅读什么内容,增强小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情感。

  2、注重阅读教学方法,做到“读思结合”

  读思结合的主要内涵是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做到边读边思考。主要方法是带有目的性的阅读,即带着问题阅读。1)小学阶段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单纯的从抽象的书本知识中的概念难以理解本子,需要教师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达到从抽象到直观的转化,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思考的实用性不仅局限于阅读教学,而是适用于所有教学活动。读与思的结合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要义。2)在阅读方法方面,教师应该系统全面的介绍精读、略读、速度、选读等阅读方法,在实际阅读贵哦城中,学生如果仅仅局限于认真读完一篇文章而不选择合理的阅读方式的话,不仅降低了阅读的速度,而且对于阅读质量也是有影响的。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应该有尝试运用更恰当的阅读方式的能力,这也是在阅读中思考的一个环节。3)为了实现真正的“读与思”相结合,除了指导学生多运用工具书,在文章重点部分划线标记号等,还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初、阅读之时、阅读之后都能够自我提问并自我回答。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文章中父亲突出的动作举动及感情强烈的话语标上记号,并且自我提问父亲为何会如此相信自己的儿子一定在废墟之中等待父亲的救援,而儿子为何如此笃定父亲会不顾一切的冲进废墟救自己。这些都是蕴含强烈感情色彩的问题,也是阅读主观题中经常会出现的题目,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思考。

  3、创设阅读环境,阅读联系实际

  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知识无法运用于实际,知识一旦脱离生活太远,就如空中楼阁,美好却触碰不到,久而久之便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阅读习惯的培养,首先在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之后,教师应该讲阅读的意义提升到精神层面,而不是局限于理解某一句子或段落的意思。古人云:文以载道,当一个人的阅读开始实现读文中之道的时候,自然会将作品中人物的经历与自己的经历联系,在学习基本的常识之外,还能够体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教师应该选用较为积极的阅读素材,培养学生深入体会作品深意的阅读能力。合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弥补课本、书本在文字展示上的单调性。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尽量展示贴近生活的素材,插图,充分联系实际,拉近学生阅读文本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另一方面,多媒体的过分生动也会影响学生阅读的专注性,注意力的转移将对阅读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阅读的投入度,真正提高阅读的效率。不应过分依赖多媒体的便捷性。针对阅读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坚持且影响长久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该持之以恒,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黄林盛v单位:江苏省沐阳县湖东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李全保.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J];考试周刊;013(21)

  [2]徐敏.一年级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青春岁月;2013(8)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9

  摘 要:基于对话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让师生彼此间交流及互动,让学生形成阅读的愉悦感。把多媒体教学方式融入到对话阅读教学当中,充分展现多媒体技术优势,在教学当中协助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升教学效果,发挥对话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以对话理念为引导,具体分析小学语文多媒体阅读教学路径,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对话理念;小学语文;多媒体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倡导平等、自信的教学氛围,教师是交流对话的指导者及落实者,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对话当中,营造逼真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比较特殊,这表现在技术的多样性上,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拓宽了课堂阅读空间,让师生进行交流互动,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位一体的目的[1]。

  一、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使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如采用自由探索学习模式,教师提出问题,分配任务,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教师在主题阅读教学中为学生讲解“走进冰心爱的世界”时,运用专题冰心网站,通过让学生接触冰心的《纸船--寄母亲》指导学生进入网站主动学习。学生在网站上结合自身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冰心作品来鉴赏,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感情。再如,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如《海底世界》一课中,教师采用多媒体与局域网试着使用以上教学模式开展实验。此外,还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模式,通过DV拍摄现场,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学生非常兴奋。教师启发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采用这种教学软件,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力,逐步推进小学阅读创新教学的实施。小学生因为自制能力不强,教师需要切实注意这一点,通过合理的教学配置,高效利用多媒体教室,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此,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满足创新教学的根本需求。通过上述素质指导,才能切实建立新媒体教学。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倡学生敢于创新

  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需要充分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及态度,找寻传统教学与新媒体教学间的突破口,使二者融合起来,发挥各自长处,高效阅读,提高语文阅读水平,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且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让师生间有效交流,为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创造良好的条件。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这是语文创新教学的起点。教师需要不断充实自己,将众多的教学思想观念融入到教学中,通过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形成,主动融入到集体当中,营造良好的集体生活[2]。针对害怕困难的学生,多表扬、少批评,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真正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从学生立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性格。

  三、保持信息顺畅,提高师生参与度

  在资源获取过程中,教师以持续性原则为指导,传递后续多媒体信息,确保小学语文信息传递的持续性。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能力。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留意学生信息的反馈,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保证小学语文教学信息传递的顺畅。国家财政为多媒体教学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必要支撑,但不能全部依赖财政,需要于市场当中寻求帮助,保证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系统构建的持久性。教学系统更新是教学相关部门及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让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可以为它的建设提供建议。因此,让创新教学较好地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促使该系统可以持续发展。因教育教学内容时刻处于更新中,多媒体技术逐步完善和教学方式不断的优化,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创新及发展。

  四、结束语

  小学生语文阅读教育起到启蒙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融合基于对话理念的多媒体阅读教学,这是根本所在,同时也是语文阅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社会各方需要从学生角度來考虑,结合他们的想法,不是采用扼杀式的教学来让学生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而是要注重他们的发展规律[3]。以对话理念下多媒体阅读教学视角审视,提出小学语文多媒体阅读教学路径,以完善当代语文阅读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海英.论对话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策略[J].中国新通信,20xx(9):93-94.

  [2] 张铭新.基于对话理念的小学语文多媒体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7):91-92.

  [3] 张丽辉.对话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22):116-116.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10

  摘要: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部编版教材的广泛使用,使拓展阅读的重要性愈加凸现。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围绕拓展阅读的内容、方法、评价进行反思与创新,使之为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奠定堅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实践;反思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多元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而拓展阅读就是拓宽学生视野重视学生个人体验的一个平台。

  一、教师要严格控制拓展阅读的内容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于阅读、写作等不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往往将阅读视为一项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被其忽视,他们只是机械的重复最终取得了教师想要看到的成果。教师在调查学生对于拓展阅读读物的阅读完成率时得到的数据往往比学生自我统计的数据有出入,这需要教师的重视,拓展阅读强调的不是学生“善意的欺骗”而是真正体验多元文化感悟外面世界的过程。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不具备成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容易因为外部世界的干扰而发生一些心理或者行为上的改变,因此教师要严格把控课外阅读的质量,尽量做到对学生所读的每一本拓展读物都有所了解。部分学校因为资金等问题,班级图书角尚未建立,因此学生只能自行选择课外读物,由于家长的疏忽导致学生受到“黄赌毒”等书籍的影响的现象并不罕见。例如某乡村小学三年级学生杜XX在课外读物中注意到有青少年利用晒干的丝瓜藤蔓体验抽烟的快感,其家里正巧有丝瓜的藤蔓,于是一经尝试便沾染上了吸烟的坏习惯,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健康是不利的。教师要克服班容量大学生数量多的现实问题,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展开了课外阅读,还要关心其课外阅读的主题,确保课外读物的主题没有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是根据教材上的课外阅读读物进行推广,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中华文化,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拓展阅读需要积累和参考

  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经常两手空空,仅仅欣赏故事而忽略了表达方式和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可以提供给每个学生一个笔记本,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做笔记。教师要向学生灌输积累的重要性,让学生认知到阅读课外读物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放松的娱乐,更是积累写作素材体会人情冷暖的绝佳机会。

  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阅读,无论是课外阅读还是课内阅读都要遵循“读书三遍法”。第一遍读书,学生要“囫囵吞枣”,不要求细致更不要求理解只需要学生将其写作主题明确,人物和发生的事件能够一一对应,而不是“路唇不对马嘴”;第二遍读书,学生要仔细观察人物的行为习惯和事件的冲突原因并试图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第二遍读书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跟随者故事情节的发展去思考并进行适当的猜想和预测;第三遍阅读要求学生能够细致的分析前两遍阅读时重点注意的章节内容,教师要在适当时机点拨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表达手法的使用和文章的结构组成,第三遍阅读要上升到文学的层次上来,学生不能局限的停留在某一个句或者某一段话而是从文章整体出发,判断该部分内容对于整体的事件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当然这需要长久的练习和较高的语文素养。

  拓展阅读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并不是学生一个人的任务,教师在监督学生阅读的同时要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让学生经过积累、参考、对比之后有所发现,拓展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为以后的写作教学和其他部分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阅读一个文本时很容易进去该文本的世界,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学生更快的融入作者设定的世界中冷眼旁观每件事的发生和结束,以上帝视角总结这所有的一切。但是,某些时候阅读需要参照,需要对比,只有与其他的文本世界对比碰撞,我们才能从中找寻到真正的不同吸取养分实现自我成长的人生价值。诗歌也好,小说也罢,任何的文学作品需要参照,没有对比艺术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我们评价一个艺术品时尽管没有明确的表明该艺术品与其他艺术品的差异,但是我们的心中已经树立了一个标杆。拓展阅读需要积累,同样也需要参考对比。

  三、拓展阅读教学离不开完善的评价机制

  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的前期,尽管还带有些孩童的稚嫩,但是其努力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往往会让人觉得哭笑不得。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最需要的是教师的认可,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教师所看见并且认可了自己的学习成果,那种幸福感是无法比拟的。在班级容量较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的'背景下,完善的评价机制可以帮助教师更客观公正且全面的了解学生。对于学生一段时间的评价,关系着学生今后学习的态度和兴致,受到教师表扬的学生今后会再接再厉,而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是能够吸取教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如今网络全球化,信息数据流的时代,网络极大的优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在线教育日渐成熟,尽管目前市面上投入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系统都存在这一定的问题,但是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仍起到了正面的作用,简化了教师的任务,让学生和家长随时随地的查看某一时间段内学生学习成绩和知识漏洞。教师将学生平时的成绩数据化,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并加以适当的评语,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经过整理分析最终给出学生的成绩折线图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对于学生的帮助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张雯.小学语文拓展性学习策略探析[J].新教师,20xx(08):55-56.

  [2]张锦美.小学语文基于拓展阅读的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xx(35):20-21.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11

  一、诵读法:

  做为传统教学法之一的诵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曾起过十分积极的作用。朱熹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些见解,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运用诵读法应注意:“熟、悟”,所谓“熟”指诵读程度而言,一定要让学生诵读于口,娴熟于心,一些精彩的句、段、篇,要能够准确地背诵以至默写。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以后写的能力。“悟”就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品评体味,思辩吸收,只读不悟,仅是死读书;既读又悟,才是真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课文文情并茂,并配有美丽的插图,可读性甚强,但有些学生朗读水平不高,往往读不出文章的味儿,因而也就没有多大的阅读兴趣,对蕴含在文章中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读带读,或播放录音、或自己范读、或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朗读。这样可以把学生领入“圣境”得到美的享受。如果学生自然而然地喜爱上这篇课文,何愁文章读不好?我们还可以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根据课文实际,采用齐声诵读、分角色诵读、点名诵读、男女生对读、演读、接力诵读、打擂式诵读等,同时经常开展一些朗读比赛,营造一个“人人爱朗读,人人能朗读”的良好氛围。

  在学校举行的“庆国庆诗文朗诵比赛”中,我特意挑选了一篇脉络清晰、语句优美的课文《明天,我们就要毕业》,虽然这篇课文学生还没有学到,但我在指导的基础上,紧扣“熟”与“悟”,让学生在熟读、熟背的基础上悟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但比赛中取得好名次,而且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由于读的细致,读的动情,读的扎实,课后练习迎刃而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导读法:

  导读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也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导读,就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辅以点拨的教学方法。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培养这一能力,就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以疑促读,“学贵有疑”“学而不思则罔”。泛泛而读犹如走马观花,感受必然飘浮而肤浅。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必要设疑质询和商榷探讨,设计出能体现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下,课文成了练习的素材。如果设计新颖巧妙、有趣,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寻根刨底的热情。如:我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篇课文时,为学生设计这么一个问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明明是写高原上的柳树,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家乡名贯古今的灞河柳树呢?作者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就这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认真读书就答不上来。但仔细思考,也不难答出。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读懂知识,想通问题,同时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以议查读”是“以议促读”的下一个环节,教师设下疑问,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但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同学对问题的解决程度又是不尽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以小组或全班的组织形式,各抒已见,互相研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活跃自己的思维,而且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在议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文中的词、句、段、篇进行议论评析,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讲读法:

  阅读课文虽然大都通俗、明白,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些篇目并非一读就懂。这时,这种边读课文边讲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即古人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噜里噜嗦,能够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可见讲读法的教法,绝非面面俱到,巨细不分地满堂灌,而是重在引导、启发和指点。

  为正确运用讲读法,必须注意:

  1.确定好教学重点。讲读必须目的明确,阅读教学更应如此。确定重点,一要依据教材,二要根据学生,一般来说,课文要求学生领悟的精美之处,学生自读中的困难之点,便是教师讲读中的重点。

  2.讲究“讲”的质量: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讲”的高超技能。其教学语言必须简洁明快,而不应繁冗模糊;必须生动形象,而不应沉闷枯燥;必须严谨周密,而不应粗疏杂乱;必须富有情感,而不应平淡冷漠。同时,还应用对比、比较、角度改换、矛盾设置等手法,或提出问题,或寻根究底,或答疑解惑,使课堂不断掀起波澜。

  四、练习法:

  为了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这就产生了一种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习惯上称“练习法”。就小学语文阅读课而言,练习法有听说能力练习、读写能力练习和智力开发练习,由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练习法便成了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极其重要的方法。

  运用练习法应注意:

  1.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每次练习,无论单项,或是综合,均应讲明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求知热情和进取欲望。每次训练,均应有明确的.指标,如数量、质量水平层次、时间限定范围等,并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

  2.形式多样,提高兴趣。对学生而言,训练是一项艰辛的活动,为了诱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保持其旺盛的练习情绪,并获得灵活多样的技能技巧,练习的方式必须多种多样。既有口头的,又有书面的;既有单项,又有综合;既有课内又有课外。题型也应新颖别致,不落窠臼。同时,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形式,如:抢答、打擂台、开火车等。使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样练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自明了。

  3.注重示范,注重评析。“示范”是为了正谬,树立典范,抛砖引玉;“评析”是为了激励,促成群情振奋。练习时,如果教师能适时地“示范”和“评析”,就会使学生学有榜样,比有目标,练有干劲。特别是阅读课后的小练笔,如果每次小练笔后,教师能选出好的作文在班内朗读,并指导学生辨析作文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再加上恰当的激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语文教育源远流长,我们常说“教无定法” 。多样性,是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之一。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除上述四种方法外,还有许多。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时候,要认识到这些教法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都有其积极与消极的一面,在教学时就应该使各种方法互相补充。比如,导读法,以学生自读实践为主,可辅之以讲读法和练习法;诵读法,以教师的示范朗读和学生表情朗读为主,可辅之以导读法与练习法。总之,几种教学方法,只有根据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材实际,根据所带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主有次,科学合理的组织,综合的运用,才能收到卓越的功效。世上没有只用一个音符的好歌,也没有仅用一种教法的好课。教师只有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又要善于恰当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奏出最美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交响乐”。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12

  一、激励学生循环阅读,体会阅读素材趣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小学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多多进行文章阅读,通过循环阅读的方法扩展小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满足学生各类异样的需求。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室中时而响起的幼稚阅读童声不仅是对课文的阅读,更是学生学习知识状态的展现,并且从某一种意义层面来说,这种循环阅读的方式对于学生加深课文印象和素材趣味理解有着重要作用。

  二、致力策划精品课堂,强化学生阅读感悟

  课堂策划包含内容十分广阔,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而且还包括课堂教学时间、教学进度与内容提问等方面,以上内容的'整体协调才可以帮助老师创设出精品课堂,才能对学生的阅读感悟进行深化。就拿《画杨桃》这节课程内容来说,老师提前要规划好教学时间和课程进度,其次借鉴文章精髓于课堂上借用某一物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后开展提问环节等告知文章深意,进而强化小学生的阅读感悟。

  三、注重学生读后表达,升华阅读教学目的

  经笔者研究发现,每一节阅读课结束后,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文章结构和深意,对于阅读教学的理解是一个升华,也是保障阅读有效教学的方法。比如《七色花》这一篇小文章,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有一朵七色花的话,希望实现什么愿望?”等类似问题,小学生自然会回答出各种天马行空的答案,这样做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而且也在读后表达的过程中升华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为有效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四、结语

  总之,如今的课堂教学其目的总是归结于有效教学,并成为每一位教学老师的奋斗目标,当然对于小学老师也不例外,细细研讨阅读教学细节,发现其处于多元动态的状态之中,需要老师既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也善于运用优秀教学手段,进而达到有效教学目的,希望笔者个人的一些见解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13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而是采用的“灌输式”教学。大多数阅读教学环节中看似是老师“教”,学生“学”,而实际上是老师在替学生们阅读,学生们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因此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健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一、提好问,抓好词,找线索

  1、善于提问,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老师,首先我们要了解坐在我们面前的这群学生,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所以大多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喜欢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美。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些性格特征,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教学方针。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喜欢先跟学生们进行互动,提出一些有助于帮助他们理解全文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看谁最先找出所有答案,并对其进行表扬。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本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具有神秘性和趣味性,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小学生表现欲强,喜欢得到别人的赞美的性格特征,用提问的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以人教版小学三年下册《翠鸟》一文为例,上课前,我会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翠鸟吗?翠鸟长什么样子啦?翠鸟以什么为食啦?然后鼓励学生们通过阅读找出答案,学生们带着好奇心和好胜心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中去,学习效率也比被动接受知识的“灌溉”要好很多。

  2、文章源于词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关键词。记得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单位,每一篇完整的文章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可以简要概括文章内容的关键词,找出这些关键词,并将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吃透有利于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化繁为简快速理解文章内容。由此可见,在阅读过程中,抓关键非常重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要反复强调关键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抓关键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找主要线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不仅要带着问题读,会找关键词,还要学会“剔骨”。所谓的“剔骨”就是要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主线。阅读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学生小、初、高几个阶段的语文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纵观每一个阶段的阅读训练,都强调的是在有限时间内的定时训练。阅读的材料有长有短,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想在一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阅读任务,这就需要在日常的阅读训练中灵活运用“剔骨法”,剔除或者忽略与文章主要内容无关的词句,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对阅读材料进行剖析,找出文章的主线,从而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

  二、读练结合,拓视野,在实践中培养

  1、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爱好的有效途径。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有限,需创设环境帮他们激发。小学生在朗读时声情并茂的节奏感及和谐婉转的韵律,非常完美的展现出作品的音韵美、神韵美,范读的魅力足以诱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渴望,同时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旁敲侧击,通过培养学生的朗读爱好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用榜样带动,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爱读书的同学,要想办法把他们树立成榜样,来鼓动其他同学效仿,多创造如演讲、朗诵、讲故事、办黑板报、交流读书体会之类的活动,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

  三、拓宽阅读范围,养成阅读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什么有的同学看小说会废寝忘食,孜孜不倦?说到底,是因为兴趣使然,只有 “乐此”才“不疲”。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鼓励学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拓宽阅读范圍。学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入手,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些习惯包括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阅读习惯、养成“博闻强记”,多背诵积累的习惯、养成读书和写作相伴的习惯。

  四、创造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的萌芽阶段。学生无论是心理特征还是生理特特征都发展较快,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他们的喜怒哀乐随时都写在脸上,并且支配着他们的行动。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根据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创建良好的情景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小学阶段,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等特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高效、有趣的课堂情景教学氛围。第一,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通过有声的、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要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充分利用课堂上前20分钟的“黄金期”,尽量避免“满堂灌”的尴尬;第三,阅读教学中要渗透情感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强调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但并不代表完全的“放任自由”,我们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结语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影响着当下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同时,从长远意义上看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也有着深远影响。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推进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在小学这个阅读的“启蒙”阶段,高度重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培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他们的阅读渠道,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爱好,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 赵庆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xx(05).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14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新时代背景的指引之下,网络环境会给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提供便捷的条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网络能辅助教师去教学,网络环境下小学阅读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阅读的内容不断增多,让阅读的内容变得可视,大幅度拉低了学生学习阅读的难度,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品质,全面提升小学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活动中,阅读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关键,亦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关注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把阅读放在最关键的位置上,切实有效地增强教学实效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保证。将小学语文阅读跟网络学习有机结合,让阅读环境更加开放、自由,利于网络环境优势的发挥,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成效。

  一、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因为网络技术、设备都已在各行各业中普遍应用,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资源方面也切实达成了共享,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也逐步实现;在网络环境的帮助下,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内容亦在同步更新,从之前的纸张、乏味的书本转变成为活脱、趣味横生的图片文字、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但是,由于网络资源具有数据化的特殊性质,教学内容中除了传统和经常使用的以外,教学资料也切实实现了网络数据库革新,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被更多的网络资源内容应用。因为网络数据库是非常庞大的,学生阅读中遇到不能理解的问题时,可使用网络措施对关联的知识点查找答案,自主积极地解答问题。网络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在给小学语文阅读提供了大量阅读内容的同时,亦为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资源环境虽然庞大,其实它涉及的知识面相对分散,品质良莠不齐。学生进行网络阅读时,极易被其中不好的网络页面或者信息误导,产生思想上的波动。

  二、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效的措施

  (一)督导学生做好课堂学习之前的准备与预习,增强教学活动的目的性

  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都是需要课堂学习活动前预习的。课堂学习之前进行预先学习,这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引,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知识内容的预习活动需要不断地完善,有助于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点中难于理解的部分做事先的先见。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因为网络环境内容纷杂的干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效尚不明显,这是因为教师尚且不注重课前预习活动。因此,要想更加有效地提升阅读教学的成效,教师的充足准备与课前教学内容计划是一定要完成的工作,这有助于教师自身针对阅读材料的知识构造进行预先整理,同时将网络示例作为参考,针对教学的组织进行合理的组合,带动学生切实做好阅读的课前预习活动。例如,在学习《夜宿山寺》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先使用多媒体辅助工具,去搜集一些跟课堂教学活动有关的材料内容,使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切实的预习,教师也可针对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前预习问题。例如,作者李白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怎样?作者是因什么原因登上危楼呢?经过创设几个小问题,激发学生自主能动地使用网络搜索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词,使学生对整首诗词的写作有更加深刻的领悟,还可大幅度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品质。

  (二)巧妙导入生活情境,构建优良的语文知识阅读环境

  在小学生身体、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的前提下,因学生都有极为强烈的情感诉求,当多种知识结构经过优质的阅读气氛与教学情境展现出来的时候,可以充分地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时候,当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辅助的时候,就会给教学情境的引入和构建提供良好的条件,这个时候就极需教师针对网络环境做积极有效的.运用。给予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冲破教学难点、重点内容有力的帮助,带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发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对比单调的课文阅读与言语述说的效果更加理想。

  (三)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地拓展,开拓学生的眼界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当中,课堂教学活动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环节,教材内容是教学材料的关键所在,但因为教材内容与课堂教学活动模式的制约,令教师不能很好地提供丰富的知识内容。新课改的规划要求清晰指出:创建开放且带有生机的语文课程教学活动,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措施应用其拓展学习与运用的领域,让学生于知识的交流、融入、结合中拓展眼界,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关键。鉴于此,教师要想让小学语文课文的阅读教学活动收到显著的成效,就要有效增强学生自身的课文阅读能力,就一定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突破,而且要超越文本内容,所以,网络数据库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当中极为关键。教师能适当地借助其针对语文阅读资料与内容进行甄选,助力学生阅读,教师还可以在课后积极拓展教学的措施,指引学生不停地拓展阅读的空间。

  三、结语

  在网络科学技术不断飞速发展的当代,教育教学方法已经发生了巨大的革新,网络环境中有很多丰富多样的资料,其传统教育中的课堂教学理念有了相应的改变,打破了陈旧死板的教学模式,让新课改得到一个更加优质的平台。在网络环境中,丰富多样的资源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理念与模式上取得大幅度创新与提升,怎样成功地创建新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目前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园园.借助网络进行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好家长,20xx(75).

  [2]王佳佳.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好家长,20xx(67).

  [3]缪丹峰.探索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xx(9).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15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也逐渐向现代化转变。教师可以根据网络的优势,灵活运用网络,采用网络阅读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要以网络环境为主要平台,从而让高年级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信息,在互联网上利用形式多样的资源来获取情感体验。例如,学生在学习《蛇与庄稼》这篇文章时,教师一方面可通过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来收集蛇与庄稼之间关系的相关资料,另一方面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动物与庄稼之间奇妙关系进行分析感受,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相关信息画出猫、田鼠、土蜂之间的关系图,并尽可能对事物之间有哪些关系进行思考总结,以及掌握这些事物关系的作用是什么等,最后再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独立掌握阅读部分相关信息,紧接着教师再开展一些所阅读的信息之间的交流活动,从而让学生之间的阅读信息实现资源共享,这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有利于学生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的'这种网络阅读教学方式,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从而促使阅读教学能够实现质的飞跃。

  二、阅读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并不是教师单向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内容合理地掌握分寸,灵活地组织学习,不能一味地以讲授内容为主。具体教学过程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题而入,整体感知文章

  一般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学习一篇新文章时,大部分都是从题目开始学习,例如,在阅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的时候,教师会在阅读之前问“:有哪位学生看过真实的大海?你们喜欢海洋吗?为什么?”学生通常会积极回答“:我心中的大海很宽很蓝非常漂亮,但是如果出现台风等恶劣天气就会非常危险,甚至把附近的船只都卷进去。”接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各种答案进行总结,说“:是的,海洋神秘莫测,变化多端,但是依然有人坚信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来阅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文章,来一起解开这个谜团吧。”由此,可将学生带入课文中去。

  2.部分理解,细读精读

  这个理解过程就是需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熟知语言表达的内容,另一方面能够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文字的,并且要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字逐句地细读课文,将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都标出来,然后再划分文字层次,从而准确地把握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整体深化课文,课外延伸课文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课文,在阅读课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自身写作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心理特征,通过采用各种阅读教学手段与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教学中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06-10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07-2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8-11

【必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15篇07-2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分析论文09-28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05-16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论文08-19

高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技巧04-10

小学语文论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