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论文优秀[14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运营管理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运营管理论文 篇1
论文摘要:希腊金融危机导致全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造成了十分大的影响。在经济衰弱时期,企业尽可能地削减费用,加快应收款的回收,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现金流量成功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出口企业海外坏账累计存量达千亿元,于是,如何管好、用好和盘活应收账款,从而加强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经营风险,已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应收账款 经营风险 企业管理 应收帐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应向购货方、接收劳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的款项。形成应收帐款的直接原因是赊销。虽然大多数企业希望现销而不愿赊销,但是面对竞争,为了稳定自己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路、减少存货、增加收入,不得不面向客户提供信用业务。商品与劳务的赊销、赊购,已成为当代经济的基本特征。应收帐款的形成增加了企业风险。特别是现在,用户拖欠企业帐款者越来越多,帐款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正确衡量信用成本和信用风险,合理确定信用政策,及时收回帐款。企业有了应收帐款,就有了坏帐损失的可能。不仅如此,应收帐款的增加还会造成资金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增加。
一、应收账款会产生的经营风险
1.虚增经营成果,增加经营风险。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企业应该在销售发生当期确认收入,但企业收入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现金流量如期流入。通常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形成与企业赊销政策密切相关,其规模往往与销售收入正有密切的联系,即销售收入增长会引起应收账款规模的增长。企业信用政策过于宽松,导致应收账款规模迅速扩大,一旦货款不能回笼,企业将陷入“账面利润多多,账户资金空空”的虚假繁荣的窘境,企业会计利润将大打折扣。如果控制不力,企业的利润将被大量的`呆账和死账消耗殆尽。这样,尽管根据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要按应收账款余额的百分比来提取坏账准备,但是一旦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将给企业造成实际上的损失。因此,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过多,虚增销售收入,夸大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2.资金周转困难,企业效益下降。一般情况下,企业销售收入的实现,往往意味着纳税义务的产生,企业可能会被迫用流动资金垫缴当期税款。如果企业出现账面利润,那么年度实现的利润要还向投资者分红,企业可能要垫付股东分红款,导致企业资金流出增加。这样,一方面应收账款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要垫付税款和分红款,也会加重企业资金调度的压力。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不通过银行贷款来补充流动资金,导致财务费用增加,融资风险加大,加重企业负担。同时,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必将付出相应的代价,包括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企业对应收帐款的全程管理所耗费的开支,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应收帐款帐簿的记录费用,收帐过程开支的差旅费、通讯费、人工工资、诉讼费以及其他费用。)、机会成本(应收帐款作为企业用于强化竞争、扩大市场占用率的一项短期投资占用,明显丧失了该部分资金投入于证券市场及其他方面的收入)和坏账损失(因应收帐款存在着无法收回的可能性,所以就会给债权企业带来呆坏帐损失)等,都将导致企业效益下降。
3.延长企业营业周期,延缓资金周转速度。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等于存货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之和。如果企业信用政策过于宽松,将导致应收账款长期占用大量资金,引起企业流动资金沉淀,现金短缺,影响资金循环,延长营业周期,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4.降低企业信用,影响企业形象。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过大,占用大量资金,如果到期不能收回,导致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将使企业丧失信用,进而失去金融机构的支持。企业因此无法从供应商一方得到折扣,从而增加交易成本。
运营管理论文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运营管理
摘要:电子商务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在为我国诸多产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物流行业是受其影响较为严重的产业之一。通过近年来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电子商务使得我国的物流业,特别是快递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另一方面,我国物流行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的现状还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的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0引言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大热点。虽然目前还不能预测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何时能成为主流模式,但电子商务的市场已经成为令传统商务企业不可忽视的新兴市场。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xx年6月底,上网用户已达到68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48.5%。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了电子商务的消费者,而更多的是将成为这个快速发展市场未来的消费者。同时,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也在快速增长。据来自商务部的一组官方数据显示:20xx年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万亿元人民币,网络购物交易额达到2586亿元人民币,而另据国内知名电子商务第三方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即将发布的《20xx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xx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逾4.5万亿,同比增长22%。WwW.133229.COm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31亿元,同比增长97.3%,较20xx年近翻一番,约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此外,报告还预计:在未来两年内我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将会步入全新阶段,全年交易额有望首度突破10000亿元“大关”,约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将达5%以上。
与此同时我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却被远远地落在了后面。无论是在量的方面还是在质的方面,都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需要。每逢重大的节假日,就会不断有快递公司因爆仓而导致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不敢接单的新闻,造成大量的交易失败。另外,关于快递公司丢失、损坏货物的事件更是时有发生,给电子商务的推广带来了阴影。
国外的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经验表明,第三方物流通常是电子商务物流的主力军。而我国第三方物流则存在着起步晚、经验少、基础差的问题,不能有效满足电子商务对物流的需求。我们需要找出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中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提升企业运作效率,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1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传统的物流类企业,如那些从运输、储运企业拓展业务转化而来的企业;二是外资来华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三是工商企业的物流部门转化而来;四是某些内资因看好物流市场而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包括由网络公司转化而来的第四方物流公司);五是中国邮政、铁路空运这一类特殊的垄断性物流供应商。
这些物流企业正依托各自的优势,积极开拓现代物流服务领域。但从目前的总体情况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供给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1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占有率不高,企业规模偏小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达程度还不高,许多企业经营观念比较落后,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一系列的物流活动主要还是靠自己企业内部组织来完成,这些就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导致其在市场中的比重较小。据了解,在一次针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调研中,美智专业人员用面对面访谈及电话访谈的形式,调查了70个企业,其中需方涉及了电信、汽车、食品等8个行业的48个企业。调查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在中国率先外包物流,目前已成为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点。
我国现有的物流企业也存在着企业规模小,占有率低的问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美国美智管理顾问公司联合调查显示,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缺乏“领头羊”,被调查的中国企业没有一家市场占有率超过2%。并且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11%左右,大部分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下,仍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
1.2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保有量低,物流服务机能比较原始和单一
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的物流公司所拥有的物流基础设施比较陈旧。以仓储行业为例,大部分物流公司都拥有普通平房库、普通楼房库、简易仓库等,但是高层货架、冷藏库、冷冻库、保温库等的拥有率较低,能够提供的服务层次较低。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尽管近两年来大多数物流企业对建设物流信息系统提高了重视程度,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比例不断升高,但是功能较为集中和单一。多集中于业务管理及查询功能模块,而在物流管理信息优化分析方面比例仍然较低。
1.3物流运作的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存在着物流时间长,物流成本高,物流运作效率低的问题。根据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资料,把交通运输、仓储、代理和批发等行业的成本费用之和与国民生产总值进行比较,大约占比重为15.47%如果考虑其他相关流通环节的费用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损失,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美国20xx年约为10.5%左右。
2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物流市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认识严重不足
据统计,我国在现阶段,对第三方物流有着切实需求的企业主要仍然是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一部分新兴的高新技术、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企业和极少数国有大中型工商企业。而我国的很多传统企业一方面还没有意识到需要集中资源以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没意识到物流的重要作用,而忽视和不愿意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此外,对第三方物流的应用层次比较低。即使有一些工商企业将运输业务外包给运输企业,仓储业务外包给仓储企业,也只是企业间简单的、不稳定的业务联系,而没有建立长期、稳定、供应链管理意义上的合作。
2.2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效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企业转型而来。很多的企业自身对物流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物流简单物流的水平上,提供的物流服务也集中于简单的低水平的物流服务。因此在这一领域也存在着物流设施重复建设、设备简单、完成业务的功能单一、效率低下,完成不了规模的网络运营模式。由于无法完成对物流需求企业的物流业务进行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功能整合、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使得物流效率难以大幅提升。
此外,第三方物流业务面宽、涉及领域众多,包括公路、铁路、航空、仓库、海关、港口等多个行业及部门。而我国长期以来实行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使得这些行业归口管理部门不一致,加大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2.3第三方物流企业供给的服务项目单一,对营销不够重视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提供的服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无法提供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服务。如单纯的运输服务,单纯的仓储服务。在运输服务中,仅提供铁路运输或公路运输,无法提供多式联运;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能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单一,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无法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而在增值服务方面,尤其是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没有提供服务的能力。
第三方物流属于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为产品。而这种产品是无形的,加大了营销的难度。同时由于可提供的服务项目不多,利润比较低,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营销环节不够重视。
2.4第三方物流企业采用的信息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虽有一些已在某些方面引进了高科技的工作手段,但更多的仍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操作阶段,由于新技术和新设施往往投资巨大,且要求与客户之间建立接口,阻碍了企业应用新技术的步伐。目前的物流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大致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单点应用层次、流程优化层次、综合管理层次、和公共平台层次。而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仅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达到第二层次,实现了对物流业务流程的优化,占中国物流企业总数的18%左右。达到第三层次的物流企业仅占物流企业总数的5%左右。总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较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条形码技术、物料资源计划和企业资源计划等物流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较低,这都极大地制约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
3加强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的策略
3.1建立现代物流观念,构建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与国际、国内竞争同行的争夺战中保持优势。而构建核心能力首先应转变观念,提高对现代物流的认识,重视知识技能的积累,技术体系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这些方面着力打造企业的核心能力。
3.2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提升物流效率。物流学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它融合了管理学科的理论,又有自己的内容,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对于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市场竞争是产品的竞争、质量的竞争和服务的竞争。电子商务对物流的要求是更加个性化,更加复杂。从以前的少次大量转变为少量多次。因此要求企业必须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的需要,制定出适合不同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才能超越竞争对手。对此首先,创新物流管理理念,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战略观念和人才观念等各种新的理念。其次,创新服务,把服务质量放在物流的全过程中考虑。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增强综合物流的策划和操作能力和物流要素的整合能力,通过整合资源来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还可与其他物流企业间优势互补,通过共享信息和资源来提高整体竞争力,有了这些基础,第三方物流企业就可根据客户的需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流程,把货物安全、准确地送给用户或送到指定地点。第三,创新管理方法、技术及规范,建立服务质量指标体系。
3.3充分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信息化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特征。因此信息化即成为是物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诸如条形码(bc)、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管理信息系统(mis)、射频技术(rf)、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在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已得到充分应用。先进技术的应用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有力手段。
3.4及时调整企业经营战略,适应市场节奏。在当今市场变化越来越快,尤其是对物流影响深远的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物流的需求出现了一些新特征。电子商务巨大的发展前景,给物流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可以预见,能否抓住服务于电子商务的经济增长点,将是物流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否取得优势的关键。
3.5培养综合型人才,提高服务水准。目前,物流产业既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再加上目前电子商务行业成为了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要力量,因此还需要既懂得物流管理,又懂得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发展现代物流业,首先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要发展非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工作。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开展企业内部培训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式,提高物流企业员工的现代物流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以提高物流管理的水平。还可以有计划地吸收、改善、淘汰,建设具有综合素质的员工队伍。
参考文献:
[1]张颖,刘淑静,闫晓萍.第三方物流.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年10月.
[2]陈晞,杨军.物流电子商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1月.
[3]张沈青.论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经济纵横,20xx(11):70-71.
[4]马林,张翠华.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的思考[j].冶金经济与管理,20xx(6):35-36.
运营管理论文 篇3
摘要:近几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相关部门要结合服务供应链的基本特征,从预测管控机制出发,对资源规划和预约能力予以管理,实现供应运营管理工作的全面优化。本文对服务供应链协调运营额定管理要素、能力配置以及网络化协调技术进行整合,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能力配置;技术服务
供应链协调运营项目在运行过程中,专业服务体系中供应商对发生管理以及流程管理等项目予以分析。供应链中心任务中,针对客户最大满意目标,供应链结构和消费性供应链体系予以重视。
1服务供应链协调运营管理要素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项目的建立和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就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统筹管理,从根本上积极落实切实有效的控制机制,企业要研发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同时,保证市场主导地位的实效性符合标准。另外,在服务供应链协调运营体系中,服务供应策略十分关键。在全国GDP数值逐渐增多的同时,也要对高速发展的项目予以重视,确保服务领域能实现供应管理体系的全面升级。另外,若是从服务水平和服务前景对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进行整合分析,则要保证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之间建立更加切合实际的竞争机制和应用路径,也能维护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1]。结合中小型服务企业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要借助聚类分析方法对相关参数予以分析,确保服务策略、服务能力以及组织绩效结构更加有效,整体管理结构和控制机制也能顺应供应链条的发展需求,为了进一步对相关功能进行分析和系统化处理,主要的变量关系分为策略条件、服务供应链协调策略、组织绩效三类,三者在形成统一结构后,能针对性的提出相关问题,并且保证处理效果和应用机制贴合实际需求,为后续服务链供应机制的全面落实提供保障。在服务供应链协调策略结构中,基础的运营策略模型中,基本框架和实验工具是技术人员在对产品和供应链策略展开描述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项目工作的小型企业样本观察和分析效果存在差异性以及局限性。基于此,只有对不同组织结构和价值管理匹配效果进行分析,才能结合实践对其进行积极的组织绩效,维护管理利润的有效性。相较于精益服务项目,敏捷机制的主要目标就是市场反应能力,要对需求变化予以运行和管理[2]。
2服务供应链协调服务能力配置
要维护管理结构和服务水平的配置机制,就要对运营管理内容进行系统化管理和分析,保证具体模块能发挥实际价值。
2.1预测和资源规划管理配置
在预测和资源管理项目中,要保证运营过程的有效性,并且在交替进行的过程中,有序维护相关工作的完整程度,在运行体系建立过程中,也要保证处理参数和配置结果的效果符合标准[3]。应用规划管理配置体系,主要是为了有效优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进一步规避预测项目出现的低效率问题,集中对预测服务结构进行控制,确保相关服务参数和管理模块能按照资源规划的结构以及业务水平。安排相关机制和控制结构,减少工作时间的浪费,也为员工提供更加便捷化的服务。相较于传统的供应链,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还处于初级阶段,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销售预报的效果,要对预测不同网络宽带的实际要求进行审核和评价,维护供应服务链条的完整性,确保多样性和复杂性符合标准。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务行业内部,需求并不是处于无限状态,需要得到有效的限制和管理,需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整合,并且借助高效柔性资源调度机制对其进行选择和管控,确保处理机制和管理效果能符合标准。无论是何种服务机构,都要将资源规划项目的控制能力和整体水平作为基本依据,提升预测的精确度,确保能对相应偏差内的资源进行有效规划,实现服务满意度的全面升级,且预测精度完全取决于预测方法,只有对其进行适当管理和应用,才能保证预测模式和控制效果最优化[4]。
2.2预约管理项目
在预约管理项目中,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独立分析,预约过程主要是集成商为了有效满足客户需求业务的重要承诺机制,确保客户和集成商之间协议的稳定性。另外,在协议开展之前,对客户和集成商之间要借助协议予以综合性控制,确保协议能在达到目标之前建立政策自检模式,充分评估可行性,并且保证协议中公平和各自利益的完整程度。对于预定管理机制,相关技术人员要保证协议在应用结构中充分发挥其实际价值,建构平衡管理办法,也为客户、集成商之间的协议予以整合,综合落实协议管理措施,对于需要相关人员开展的政策予以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只有保证政策运行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才能为后续各自利益的全面整合提供保障。在维护各个协议之间公平和利益的同时,能实现资源和需求的平衡管理,实现管理工作的发展目标。例如,我国国外车辆宣传项目中,主要应用的是预约快速通道服务项目,能有效提升相关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维修机制,确保具体控制结构能应用在实际管理层级中。综上所述,在预约管理中,要对客户项目、服务器项目等进行储备,并且对客户项目、服务集成商员工监督机制和管理机构进行研究,从根本上对客户执行机制和管理措施予以整合。确保管理机制和集成组织项目符合实际价值,保证履行相关服务框架的完整性更加有效[5]。
2.3基础能力资源管理
正是由于整个服务项目具备较高的意识形态,服务集成商针对具体服务也要进行处理和整合,着重对运营效率低以及服务机构拥挤的问题。在对服务机构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也要保证硬性指标、确切性指标予以控制,只有尽量减少资金的应用额度,才能避免客户等待时间较长,提升空暇时间的利用效率。另外,在实际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要将服务导向设计为基本人员,对服务结构的服务性价值予以控制。若是从员工表现的分析标准来看,就要对员工的个人表现进行处理,着重对员工和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这对于目标确定落实提供保障,借助软性目标和不确定性目标,维护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能对其产品框架体系予以分析[6]。
2.4基础合作伙伴管理
服务供应链条之间的关系就是合作共赢的关系,相关技术人员要积极践行系统化管理措施,确保合作能顺应发展需求,且合作形式的管理结构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在合作程度和信息共享程度逐渐深化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也要对经济价值进行增加处理,确保非线性方式和管理结构贴合实际,一定程度上保证服务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完整性贴合项目运行标准。第一,要对合作伙伴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服务供应链的基本类型进行汇总。(1)协作型服务供应商,主要是对服务能力、服务数量、服务空间以及服务质量进行整合,确保相关配置结构能贴合实际需求,也为后续协调作业体系的优化升级提供保障,切实维护管理机制和控制策略。(2)利用采购性服务供应商,能对其服务能力和战略协作机制进行控制,确保成本优势以及控制效果能贴合实际需求,从而保证服务质量符合实际标准。(3)要对分销商进行整合,相较于相关项目的运营机制,在分销代理渠道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要对集成商结构予以分析,并且提升直销商服务能力,真正落实管理结构的多次管理。(4)要对基本的`分销代理机构予以重视,结合实际服务效果和产品销售结构进行控制,确保管理效果和控制机制贴合实际。第二,要建立健全服务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对于实现项目的路径,相关技术人员要想有效对集成化服务供应链进行核心管理,就要保证其关键节点的处理核心较为常规化,借助服务供应链对集成化服务中心予以控制,积极升级管理机制,为后续连接、合作以及项目服务生产提供坚实的保障。只有从根本上提高项目的管理效果,才能在提升控制节点时效性的基础上,对服务质量进行整合和分析。第三,要建立顾客资源流程,在基础性流程中,也要对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项目进行管理,并且保证供销机制和产品之间的差距,从而在服务复杂的情况下,确保服务背景的有效性,也能提升相关水平和整体服务双重性。顾客接受相关内容统一进行项目处理和控制,尤其是对客户管理资源的实效性,维护服务质量的确定性以及服务效率。也就是说,在实际改良机制和管理系统运行机制中,从根本上对顾客资源进行系统管理,结合服务项目以及集成结构,要积极践行系统化控制机制,确保其顾客服务集成商能有效建立健全维护机制符合标准流程,贴合服务质量的确定性以及管理项目运行的服务效率,确保针对不同类型的顾客施加行为要符合比准,为后续数据的整合提升提供保障。基本顾客资源流程的主要就在于进一步造就、吸引、维持和系统开发[7]。
3服务供应链及网络化协调技术
在系统化协调技术运行过程中,要对具体情况予以综合性管理,确保具体人员能发挥其实际价值,也能为了全面组织结构提供更加有效的经济支撑和资金管理支撑。第一,创造目标消费者,结合目标要求开展具体的管理机制。第二,要引导民众建立服务需求。第三,确保互动顾客信息以及相关材料得以落实,只有对服务质量进行处理,才能为后续工作的整合提供保障[8]。第四,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项目管控人员,要结合实际管控机制和管理结构予以控制,确保供应链管理研究项目能从倾向转变为效果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倾向供应链演变为结构亚结和实际需求进行整合,并且从根本上实现管理工作的快速响应。在供应链里面,相关部门也集中分析供应链的技术框架体系,也为运营结构和供应链计划运营提供保障,实现多结构适应性的相关要求,将兼容、响应、柔性等作为重要参数。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避免结构不连贯问题的出现,对实际控制结构和应用框架予以系统化分析,确保处理水平和管理策略的完整程度贴合实际,就对项目运行中涉及因素进行处理,需要考虑供应链结构,技术人员也要对执行动态参数等项目建立双向反馈机制,从而实现管理工作的全面运行[9]。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供应链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要对具体问题进行整合,确保处理效果和应用模型的完整性,为后续工作的系统化优化提供保障,一定程度上促进管理结构的全面化升级,实现管理指标的同时,也为后续体系的建立健全创设良好的条件,促进服务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倩,王子朴,赵治治,等.基于服务供应链的鸟巢赛后运营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xx,25(02).
[2]刘宇,胡伟.基于价值链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知识服务供应链运营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xx,11(21).
[3]梁蓓蓓,刘奋伟.旅游集散中心服务供应链运营条件探讨——以浙江舟山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1(1).
[4]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供应链运作成功因素分析——以Coursera为例[C].第九届(20xx)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20xx.
[5]安宝峰.关系质量、联盟能力与企业合作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服务供应链视角[D].浙江理工大学,20xx.
[6]孙朝苑,郭西蕊.服务供应链视角下企业协作的内涵与机理研究——以成都神钢为例[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xx,04(03).
[7]宋丹霞,黄卫来,徐杨,等.基于服务外包视角的生产性服务供应链管理模式[J].工业工程,20xx,12(2).
运营管理论文 篇4
摘要:我国是世界铁矿石的进口大国。作为铁矿石进口贸易链中的关键环节,港口矿石码头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钢铁行业的运行变化、宏观政策的调控影响、港口间的激烈竞争,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都会对港口矿石码头企业的资金运营形成重大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港口矿石码头企业运营的相关因素,其次,从资金投入需求增加、应收票据占比较大、资金回收存在风险、融资结构有待优化、资金运营效率亟待提高五个方面对港口矿石码头企业资金运营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尝试提出通过合理运用应收票据、控制应收账款风险、积极改善融资结构、提升资金管理水平等方式解决港口矿石码头企业资金运营管理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港口;铁矿石;码头企业;资金管理
一、港口矿石码头企业运营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铁矿石贸易规模持续增长
我国对铁矿石有巨大的需求,是世界铁矿石的进口大国,在全球铁矿石贸易量中,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已占到总贸易量的60%以上,对外依存度达到了84%。据统计,20xx年中国铁矿石的进口量已超过10亿吨,较20xx年增长4.68%。进口量的不断增长以及贸易价格频繁波动已成为我国目前铁矿石进口贸易的重要特征。在此影响下,国际供给量有增无减,国内钢厂“低库存、多批次”的采购策略使得我国沿海港口进口铁矿石的库存增加明显,20xx年月均港口库存量达到1亿吨以上。
(二)沿海港口矿石码头竞争激烈
为适应铁矿石海运船舶大型化的要求,我国沿海港口陆续建成投入一大批10万吨级以上的铁矿石码头专业泊位,使得拥有专业泊位的港口数量达到沿海港口总量的80%以上。特别是环渤海地区港口,铁矿石接卸能力已接近我国进口总量的2/3,而实际的进口货源需求却低于专业泊位的设计能力。码头建设的超能力必然带来激烈的'货源竞争,而这种竞争已逐步由泊位接卸能力的竞争向由泊位接卸效率、堆场库存容量、港口集疏运体系以及企业服务能力构成的综合竞争能力转变。
(三)钢企成本控制需求日益增强
目前,国际市场需求不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经济在L型底部缓慢运行,导致国际、国内钢材市场总体处于低速发展的状态中。国家陆续出台了供给侧改革、环保限产、公路限载等多项政策规定,多数钢铁企业正处于艰苦的转型期,利润空间压缩,成本压力明显,亏损企业增多。
(四)宏观政策对码头企业的影响
国家宏观政策不但通过钢铁企业的传导间接影响矿石码头企业,而且最新出台的环保法规、公路限载等政策措施也不同程度影响着码头企业的生产运营。铁矿石是以散货状态进行装卸运输的,受环保法规的要求,港口企业必须不断加大环保投入,投资建设诸如喷淋防尘、防风围网、封闭仓储等设施控制粉尘等污染物排放。
二、港口矿石码头企业资金运营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资金投入需求增加
矿石码头企业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以改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以满足日益提高的政策要求及客户需求。一方面是设施设备的新建、采购投入。例如,随着铁矿石港口库存量居高不下的影响,矿石码头企业需要投资建设更多的配套堆场以满足铁矿石堆存的需要;为应对矿石船舶大型化的影响,矿石码头企业需要不断进行设备的升级改造以提升装卸能力及效率;依照环保法规的要求,港口企业必须增加环保投入等;另一方面是设施设备的维护、更新投入。为确保生产安全,满足装卸效率要求,每年同样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维持和保证设施设备的运转正常。除了资金需求规模增加,日益提升的人工成本等也增加了对资金特别是现金的需求。
(二)应收票据占比较大
钢铁行业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从采购上游到销售下游资金交易的规模都比较大。由于钢铁企业同质化竞争激烈以及买方市场的存在,原材料进口采购、企业人工成本支付等环节的大额现金流出难以依靠产品销售的现金流入足额弥补,加之钢铁产品生产销售周期长,市场低迷形成的库存资金占压等原因,致使钢铁企业将自身的资金压力及风险向物流企业转移。特别是矿石码头企业中,银行承兑汇票使用频率不断提高,应收票据占港口费用结算比例达到92%以上,大大影响了矿石码头企业的资金流动性。
(三)资金回收存在风险
钢铁行业自身对资金的需求规模大,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以及应对扩大产能的竞争,钢铁企业资本负债率和融资成本都比较高,增加了整个钢铁行业供应链资金流转、回收的风险。这种风险同样波及到矿石码头企业。近年来,矿石码头企业的资金回收期被拉长,应收账款平均账期达到6个月以上。同时,矿石码头企业为了争夺市场,留住客户,不惜滥用赊销政策,出现了赊销授权把关不严、信用资格审查不实等问题,出现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时又无有效的催收措施,致使呆账叠加,加剧了资金回收风险以及资金周转的难度。
(四)融资结构有待优化
为了争夺货源,赢得先机,矿石码头企业加大先进装卸设备、后方堆场配套设施的投资规模,融资规模随之持续增长。由于矿石码头企业前期投资规模大,收益期相对较长,企业偏好于长期融资方式,在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少且长期贷款又不足的情况下,导致流动资金贷款被长期使用。这种短贷长用的方式,潜在风险极大,一旦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经营活动现金匮乏,就会使企业周转发生困难,偿债能力恶化,资金安全将面临极大挑战。因此,融资结构和融资方式亟待进一步的优化和丰富。
(五)资金运营效率亟待提高
资金运营效率是衡量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资金运营效率高,意味着资产周转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等于资金的节约或增加。依照目前矿石码头企业提货出库才进行费用结算的方式,如果钢材市场行情低迷,大部分贸易矿会在港口积压,费用结算不及时将严重影响矿石码头企业的资金运营效率。同样,矿石码头企业在无灵活采购模式下的机械设备、工属具等的备件库存也将形成资金占压。目前看,受管理水平及配置效率的影响,矿石码头企业资金运营效率相对较低,总资产年周转率平均不足1次,流动资产周转率也在2次/年以下。
三、解决资金运营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合理运用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在港口费用结算中占比较高,会一定程度影响矿石码头企业资金流动性,但通过合理管理及运用,仍可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矿石码头企业一方面应加强对应收票据的管理和筹划,减少应收票据的贴现金额,降低财务费用支出。另一方面,应积极开展银企间的票据池合作业务,减少企业的票据工作量,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借助票据池业务,企业可利用远期头寸办理融资业务。通过银行质押票据或保证金,增加银行贷款授信额度,以票据池额度来办理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保函等授信业务。对企业而言,票据池不仅可以激活票据时间价值,提高财务收益,更为有效的是可将应收票据的金额在对外支付时进行调整,化整为零或集零为整。
(二)控制应收账款风险
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体系是企业控制应收账款回收风险时所采取的普遍方式。矿石码头企业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一般应包含客户业务量、货物周转方式、银行信用评价、资金支付能力、费用结算方式、违约记录情况等,对客户的资信能力及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分级管理。在此基础上,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密切配合、信息联动,对客户开展严格的、动态的信用调查与评估。客户信用分级管理中,对于综合评价后信用等级较高的客户,可给与一定期限内的应收账款信用额度,在额度范围内实行费用结算的时效控制。对于信用等级中等的客户,可以通过信用额度和结算期限的共同调节来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对于新客户或者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为维护货源开发成果或留住客户资源,应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在费用结算不及时的条件下,应采取与应收账款等值的控货方式,防范资金回收风险。实践中,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及预警也是对客户信用管理体系的有效补充。
(三)积极改善融资结构
针对矿石码头企业存在的短贷长用问题,可以考虑采取丰富融资渠道,拓展融资方式的灵活措施加以改善。从目前来看,码头企业的债务融资方式基本居于主要地位,采取的融资方式多为短期贷款、长期贷款等。债务融资方式中,改善融资结构的重点在于通过低成本的融资方式提高长期负债的比重。与之相比,结合矿石码头企业设施设备投入较大的特点,可以尝试与港口大型机械生产企业或者租赁公司探讨融资租赁模式。这种方式下,对于新购机械设备,不但可以有效缓解大额的初始投资,同时也可以对租金的偿还金额及期限做出适度安排;对于正在使用的机械设备,可以通过回租融资租赁的方式,既保证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权不变,设备的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连贯性,又能够及时获得机械设备的出让资金,对于为满足生产需要而进行设备更新换代的再投资行为提供了可能。
(四)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一是完善企业资金制度建设。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要根据政府监管部门和外部市场在资金管理方面的最新规定,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完善,确保企业资金合法合规平稳运行。二是加强与银行等专业资金管理机构的沟通,借助其资金管理专业化优势,共同探讨解决资金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三是强化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预算编制的参与性及准确性,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对比分析,及时发现资金预测与实际情况的差别,不断提升资金预算管理水平。四是合理匹配新项目建设贷款。杜绝建设项目采用流动资金贷款方式,充分利用外部资金市场,通过灵活的融资方式扩大长期融资规模,降低短贷长用比例,实现负债期限与资金流相匹配。五是做好短期闲置资金配置及筹划,提高企业利息收入,降低财务费用支出。港口矿石码头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需要重视资金的运营管理,针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通过有效的方式以达到满足资金需求、规避资金风险、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效率等综合目标,提高矿石码头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艳飞,陈其慎,于汶加,柳群义,李颖,谭化川.20xx-2040年全球铁矿石供需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20xx(05).
[2]徐斌.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xx(07).
[3]梦天,王成金,王成龙.中国港口铁矿石运输的空间格局及演化[J].张经济地理,20xx(08).
[4]解红梅.论国有企业提高资金运营效率的对策[J].中国外资,20xx(09).
[5]韩淑华.集团公司资金运营效率的提升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0).
[6]李娉.票据池与企业现金管理[J].首席财务官,20xx(07).
[7]张文静,钟骏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09).
[8]张志坚.我国融资租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xx(03).
[9]方翠英,杨劲松.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J].财经界,20xx(04).
[10]叶伟.关于港口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探索[J].经营管理者,20xx(28).
运营管理论文 篇5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高度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明确提出要逐步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综合交通体系,建立安全便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公众。自1965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设开始,经过4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截至20xx年6月,全国运营线路总里程达到585km,总投资6000亿元,同时还有10余个城市拟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面对轨道交通大发展的现状,运营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被广大轨道运营单位所重视。
1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理念
1.1安全为命,打造平安地铁
运营服务作为地铁最大的服务载体,任何故障都可能引发媒体和民众的高度关注,对运营造成巨大的社会压力,甚至对地铁的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必须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面孔来抓安全工作,始终坚守“没有安全就没有运营”的理念,落实各项运营安全工作措施,打造平安地铁。
1.2人人有责,全员促安全
任何一名员工都是运营安全工作的重要力量,运营服务的高品质体现着每名员工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企业强大、运营稳定有序与每名员工的成长、利益、价值是一个共同体,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安全运营离不开每名员工的努力,企业和员工只有相互依存,才能共同发展.持不懈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技能,培育企业安全氛围,让员工深刻体会到安全工作与自己息息相关,形成“人人想安全,人人会安全,人人善安全”的文化氛围。
1.3警钟常鸣,安全工作永无止境
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项工作永远都没有干完的时候,是永远都不可能结束的,长期下去容易使人麻痹大意,提出用“投石头原理”防麻痹,经常地“敲打点击”,使员工警钟长鸣,保持警惕。同时要求各级领导一定要带着责任抓安全,带着感情抓安全,带着使命抓安全,抓重点部位,抓重点环节,抓重点岗位,力求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4严格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
事实证明,98%的事故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主动控制住事故链和风险源,消除安全隐患,事故是可以防止的。基于此认识,地铁运营单位必须不断加强运营安全管理,提高防范和处理事故故障的能力,努力做到“三个最低”,将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将安全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将安全方面产生的干扰降到最低。
1.5创新管理,破解安全工作难题
推进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管理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支撑。坚持创新的原则,破解各项工作的难点,保持运营安全工作可持续稳步发展,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运营安全工作发展的需要。积极参与国家建设部等有关部委组织的国家标准研究和参编工作、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等活动,及时掌握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
2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主要措施
2.1建立完善安全规章,安全生产有章可循
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保障。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建立科学的、完善的、全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是非常重要的。在地铁开通运营前狠抓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用规章制度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指引。在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各项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奖惩办法》、《行车组织规章》等制度和各类操作规程,涵盖公司的各个专业、运营生产环节,使各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都有章可循,促进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目前,国内许多地铁都开展了ISO9001质量体系和OHSM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国家也出台了《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都为规范运营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标准,应不遗余力地宣传贯彻。
2.2建立三级安全网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强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安全管理。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各级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的原则,有效发挥“纵管到底、横管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网络作用,形成安全工作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一级监督一级的网络化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上自总经理,下至基层员工,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和社会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状,将安全生产目标纳入考核内容,明确各层级的安全职责和安全生产目标,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形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2.3建立安全检查制度,预防运营事故发生
加强监督检查机制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关键。安全检查是对安全工作实施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运用“破窗理论”抓隐患,抓漏洞,漏洞不补必酿大祸。建立班组每周一查,中心每旬一查,专业管理系统每月一查,公司每季一查的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综合检查与专项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坚持安全检查以自查自纠为重点,自下而上,查找不足。严抓隐患整改,按照“五个落实”,即任务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质量落实、时间落实,按期整改完成;在做好安全检查工作的同时,逐步建立安全隐患管理机制,将安全检查和隐患管理统一起来,并落实到工作制度中,形成健全的检查网络,实施有效监控。
2.4建立安全培训制度,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基础。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各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法》培训,取得安全生产资格证;对新进员工实行三级(公司级、中心级、岗位级)安全教育;除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外,规定内部特种作业项目,如:LOW操作、客车司机证等;制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办法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利用安全宣传月、119消防日等活动,在车站、列车等宣传阵地,向市民派发安全实用手册,不断提高员工和市民的安全意识。通过广泛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2.5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根据国内外地铁运营救援抢险的经验和突发事件的特点,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针对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发生火灾、列车脱轨、列车冲突、大面积停电、爆炸、自然灾害以及应设备故障、客流冲击、恐怖袭击等其他异常原因造成影响运营的非常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国家和地方发生紧急事件、疫病传播情况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另外,还要针对部分预案经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专家进行评审,报市政府。
组织员工对各种预案进行学习,按计划进行演练,演练的方式包括培训式、桌面式、突发式,在演练的过程中,每个安全点都安排评估人员把关,使演练活动有序、安全的进行。定期的实战演练可以及时暴露预案的缺陷,发现救援设备是否足够、发现运营设备是否完好、发现员工是否熟悉掌握各种规章,改善各部门间的协调作战的能力,增强员工的熟练程度和信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演练检验规章、设备和预案,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增强员工对事故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2.6建立事故处理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健全事故处理机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和“安全奖惩办法”,定因、定性、定责,严格惩处,通过教育和处罚使员工吸取教训,提高认识,增强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将“降低故障率事件率”作为一项长效工作机制专题研究,开展地铁事故案例研究,学习先进一流的运营安全管理,博采众长,取长补短,用“投石头原理”防员工思想麻痹,不断在“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水花”,让每个员工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安全生产形势估计得过好,要始终保持一种危机感和忧患感;同时,转变观念,对发生的事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领导层、管理层上剖析深层次原因,从加强管理上,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事后惩处为事前预防,不断提高事故分析处理能力。
2.7建立警地联动机制,共保地铁一方平安
目前,国内地铁都建立了相应的公安部门,地铁运营单位要加强与地铁公安的合作,充分依靠公安力量,保障地铁的平安秩序,建立《警地联动工作实施办法》,明确联动例会制度,工作联系机制及联动应急机制。通过双方精诚合作,共保地铁平安。
3结束语
地铁作为为大众服务的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大容量、准时快捷、安全高效的优势,对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出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上为作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运营安全管理实践的总结,通过与国内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人员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水平。
运营管理论文 篇6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背后,企业的数量以及企业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扩张。但是,我国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以及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其中企业内部的风险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在当前社会环境背景下,企业内部的风险因素逐渐复杂化。为保证企业能够得以继续生存并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企业需要对自身运营成本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并做好企业风险控制。本文则主要针对当前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的控制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企业运营 成本管理 风险控制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大中小企业相互之间以及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在这个优胜劣汰的时代,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则需要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的管理,并在各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尤其是对自身运营成本的管理以及风险的控制。就企业的运营成本以及风险而言,其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果企业不能处理好这些复杂的因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风险也会增加,并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由此可见,企业做好运营成本的管理与风险控制非常重要。
一、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
在企业运营成本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例如企业经营项目所要之处的费用如产品的生产成本、企业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以及一些往来款项等。成本运营管理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且繁琐的过程,而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运营成本管理的复杂性也会增大,做好运营成本的管理需要企业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在对企业运营风险进行控制时,风险控制人员首先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其次再是评估和控制,而控制企业风险风险的前提是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有所了解,进而制定出正确的风险控制策略。
二、企业运营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企业在运营的过程当中,制定的相关发展战略必须要涉及到企业的运营成本管理以及风险的控制。做好企业运营成本管理有利于控制风险的发生和扩展,而企业风险的控制首先要对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下则是企业运营中风险因素的具体分析。
1.运营认知不足造成的运营风险
企业的运营风险要从内部和外部进行分析,而企业运营风险的产生与存在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的有效性,企业可能存在运营失败或者达不到运营的预期目标的现象。在运营风险当中,包括了非常多的风险,如内部的管理风险、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风险等。
2.筹资因素造成的运营风险。
企业运营中的风险因素也存在筹资风险,在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中筹资风险是较为常见的风险之一。中小型企业为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发展规模,往往需要注入更多的资金,但是由于自身企业在资金积累上比较有限,因此往往会面临着筹资的风险。例如,中小型企业向银行贷款,但是贷款的时间与企业的发展项目有冲突,或者企业达不到贷款的要求时,企业就出现了筹资风险。此外,由于其他各种原因,企业也会出现筹资风险,这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是不利的。如果企业经营者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一问题,企业便会陷入发展的困境。
三、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原则
企业管理者在对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行管理以及在对企业风险进行控制时,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从而为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提供一定的指导方向,使得企业运营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与企业发展相适应。
1.坚持时效性原则.
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企业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时,注重并坚持时效性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及时处理控制风险,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为此,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在企业当中建立结合完善相应的风控体系,在根源上做好企业成本与风险的控制管理。
2.坚持持续性原则.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都会有自身的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但是,要做好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并不是当问题比较突出的时候才采取行动,而是在体系之下长期持续地实现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针对企业发展经营的每个环节实现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四、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需要一定的体系支撑,同时也该体系也要与企业的发展特点相符合。此外,企业的`管理人员运用相应的手段进行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以下则是以我国的矿产企业为例,从当前我国矿产行业所处的形势分析,并从矿产企业的运营成本与风险管理入手,提出相应的措施,就矿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矿产企业的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矿产行业处于发展的低谷期,处于低谷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构成。其中产能过剩是造成矿产资源价格低迷的重要原因,矿产行业想要在这个供大于求的大环境下生存下来必须要从企业自身找原因。筹资这一因素在矿产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矿产行业目前虽然获得国内与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投资,但是中国矿产行业自身的资金仍然存在不足的现象,并且获得国外投资的矿产企业数量也相对较少。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矿产企业仍面临着许多困境。此外,由于许多矿产的业务还处于经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地带、矿产企业对矿产资源的勘察和开发力度不足以及政府管理对矿产企业管理不足等原因,导致矿产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而企业自身的成本管理又存在一些问题从而使得矿产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2.矿产行业企业的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措施。
2.1完善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评估体系。矿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评估体系,不仅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成本与风险控制的基础,也能为企业降低潜在风险的发生几率,从而推动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在评估体系之下,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依据运营成本与风险的因素指标进行有效管控。企业要量化规则,并结合实际情况,明确控制目标,对于运营风险的关键步骤,可以通过控制图法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
2.2建立与企业发展实际相符的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手段。针对矿产企业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在企业风险评估体系的基础上,采取与自身企业特色相符的手段和方法,在体系之下创新管理控制的理念和手段,从而达到高效控制风险与成本管理。例如,矿产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时,采用合理的市场风险防范对策。矿产企业依据矿产品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因素,对未来矿产品价格做出科学的预测,进而规避风险,也可以适当地采取金融工具来降低市场价格风险,从而做到成本控制与风险控制。
五、结语
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成本管理及风险控制是其重要部分,并且左右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当前企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当注重对自身企业运营成本与风险的控制,并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使用与企业发展相符的手段,降低企业风险和损失,从而使企业在众多企业中生存和长远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陈霞.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的对比与风险控制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04:101-102.
[2]孙琰镔.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运营成本控制[J].经营管理者,20xx,11:198.
[3]李萍.浅谈运营成本管理办法[J].科技资讯,20xx,07:185-186.
[4]沈锋.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研究[J].企业导报,20xx,14:56-57.
[5]魏文帅.试论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J].科技与企业,20xx,05:16.
[6]李剑鸣.试论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J].商,20xx,18:17.
[7]朱英晓.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企业运营中应用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xx,24:122.
运营管理论文 篇7
摘要:当前,在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开发商对企业资产结构进行了合理优化,并且增加了持有物业的比例。在本文中,主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详细论述了持有型物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持有型;物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
引言
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各个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么就必须找寻有效的方法来合理控制现金流,使其保持稳定性,在这一过程中,增加持有型物业的比例逐渐成为了优化企业资产结构的主要方式。目前开发单位考虑的重点便是项目完成之后的运营管理情况,通过将信息化建设引进持有型物业运营管理中去,能够发挥出一定的作用。
1、持有型物业的运营管理以及建筑信息化
1.1对持有型物业现代运营管理的核心论述
目前,现有的运营管理理念和以往传统的物业管理理念不同,这一运营管理理念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比如设施管理队伍的构建、设施使用计划以及需求预测、空间管理、物业的可持续管理等。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设施管理实践,是从以往传统意义的物业管理逐渐转变而来的,它当前还是处于初级发展环节,并且,持有型产业本身属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持资产,其运营管理和销售型物业相比较而言,具有很大的不同性。对于物业设施而言,从规划到建设完成以及报废之后,所有的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的,项目构建完成之后的运营管理,其实就是企业合理管理资产的一项主要内容。
1.2建筑信息化
建筑信息化主要是指BIM,它自身是一个建筑软件产品的总称,主要是借助数字模型对项目开展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等方面的工作。在国外,将BIM明确定义为了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在项目不同的阶段内,不用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提取以及更改信息,来体现出各自具备的职责。现代运营管理和建筑设施实体的物业管理相比较而言,有着一定的不同之处,现代运营管理本身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将企业业务开展和建筑设施各个环节有效连接在一起。从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看出,通过引进BIM能够达到运营管理以及企业其他管理职能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将企业业务发展需求转换成建筑设施的具体需求,将BIM的运营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2、信息化在持有型物业管理当中的重要性以及优点
信息化实际上是一个借助于计算机以及网络等不同的硬件设备进行信息化的采集以及处理的过程,采集的基本信息中包括员工的信息、公司设备的情况等等,在其中,作为持有型物业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相关的信息获取时,由于信息获取途径的差异或者主观上的原因,往往在信息获取时得到的是有偏差的信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如何的消除信息偏差是当前持有型物业管理人员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如何相熟影响以及节约企业在后期的运营成本,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于后期的持有型物业管理,是当前持有型物业发展的趋势。
3、对于持有型物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分析
3.1BIM-FM管理队伍的构建
BIM-FM团队的构建,和以往传统的FM管理部门相比较而言,有一定的区别,这一团队的工作模式包含之前的传统业务、运行维护以及一般性的经营服务,它能够将BIM本身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
3.2运营战略目标的制定
3.2.1定义战略目标将BIM和FM有效结合到一起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商业运营,在优化流程以及提升生产率的基础上来实现目标。可是,如果只是借助BIM工具,那么优势是无法得到体现的。在以往单一流程中,引进新型技术,效果很难有所提升。要想制定完善的BIM-FM实施战略,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在明确相关目标的基础上来整合BIM应用工具以及工作流程。从中看出,定义战略性目标是首要工作。此种目标和持有型物业运营管理相互关联,需要从企业业务发展情况来实施。
3.2.2定义阶段性子目标所谓阶段性子目标,它更加具备可衡量性。要想确定这一目标,首先,可以在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加以优化和实施,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要和运营管理工作计划的确定一起实施。
3.2.3BIM-FM应用环境的建设在建设BIM-FM的时候,少不了软硬件的辅助作用。当前,运营管理信息化包含的工作便是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以及分析。因此,合理使用相关数据是有必要的,它涉及到了信息的转化以及分类等。一般情况下来讲,BIM将FM的整合理念可以发挥到最大化。3.3.4BIM-FM信息分类体系首先,重点要关注的便是怎样对信息展开分类。目前,由于FM包含的内容比较的多,在管理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收集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要在借助BIM工具以及标准的前提下来应用GBIM,由业务人员使用这一工具来形成BIN模型和相关信息,以此实现业务需求。所以,实现BIM环境下的高效信息互用,离不开标准化建筑信息分类体系的支撑。现阶段,各个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各个区域都已经构建了相应的信息分类模式,这一满足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进度控制以及项目管理需求。
3.3.5模块化专业分工专业分工是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工作模式。在构建运营管理各专业间有效信息和交流体系之后,便会形成相互联系的模块化专业分工,以此将管理效率发挥到最大化。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实现这一模块的功能。
①从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入手,制定出完善的'保养和维修计划。可以使用专业技术将设备运营以及系统相互连接起来,以此在BIM系统中个呈现出设备的运行参数。
②保养过程;做好保养的记录工作,规范相关流程,并且为决策提供一定的统计表格,待信息整理到一定阶段内,便合理的展开分析,从而更好的开展各种报表工作。
3.2.6信息集成以及共享平台在构建信息集成共享平台的时候,需要软硬件技术的帮助,它本身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信息传输。现阶段,伴随着高速宽频网络应用的普及,使用成本逐渐下降,通过构建传输协议,可以有效传递各种资料。此外,除了为蓝天为主的短距无线传输之外,新型短距无线传输技术随之出现,将其应用到设施设备中的作业温度检测中,效果较高。
4、对于持有型物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针对于持有型物业管理来说,在进行理论规划之后,其实际的运行阻力也是非常大的。对于不同的物业管理企业的实际中的工作需要来说,其自身业务开展的具体范围以及公司自身的经济实力,对于建立持有型物业管理师非常有必要的。其持有型物业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物业的程序化进程,与此同时,还能提高科学性。立足于当前持有型物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我们需要对其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制定具体的措施,以此达到后期运营管理方便以及节省成本的要求。
①建立完善的持有型物业的实际操作规范。在对于持有型物业企业进行管理时,需要我们建立以及健全自身的管理规章制度,形成统一化的制度标准,才可以方便后期的运营以及企业的自身管理。
②不断的加大物业企业自身的人才培养力度。在当前信息化的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科技人才,因此,必须要不断的提高企业内部的人员素质,不断的提升企业内部复合型人才的数量,以及规范持有型物业的科学管理化,以此采取技术上的手段进行成本节约。
5、结语:
在本文中,主要对持有型物业运营管理信息化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并且介绍了BIM管理工具起到的优势和特点,目的在于更加准确高效的实现现代运营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梦莹.持有型物业现金流管理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xx(12):236-237.
运营管理论文 篇8
论文关键词:高速公路 运营管理
论文摘要:我国目前的高速公路管理水平还相对比较落后,不能适应我国高速公路健康、快速发展需要的情况。笔者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地从优化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收费管理、路政管理、养护维修管理、服务区管理、交通安全管理等具体管理内容着手,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①收费管理不科学。如收费管理系统有待改进;假冒免征车辆多;改装现象严重等;②路政管理不合理。如:设备陈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执法过程中执法冲突情况多等;③养护维修管理不及时。如:机械化程度低;养护设备不足,专业化度很低;时效性不强等。④交通安全管理不落实。如:不能严格控制故障车辆上路;特殊气候环境条件下保障工作力度不够等。
二、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中遵循的原则
第一、依法依规,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法制化。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公路管理的责任,调整社会关系,强化行业管理。
第二、科学发展,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科学化。必须正确处理建设、养护和管理三者的关系。
第三、统一集中,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规范化。建立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办事规范、服务高效的高速公路管理机制。
第四、和谐服务,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高效化。加强公路行业文化建设,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强化服务意识和公共服务能力。
三、还贷性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的优化建议
(一)优化高速公路的收费管理
第一、降低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根据国家对高速公路建设、经营管理的优惠政策,我国大多数高速公路的车辆通行费标准至少可以降低一半,且不会影响银行贷款的还本付息,不会影响投资者的回报,不会延长收费年限,高速公路的投资效益就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
第二、适当调整收费标准。要合理地确定收费标准影响系数,保证高速公路上有合理的交通量,同时要合理地确定收费车型换算系数,使高速公路上各车型的比例合理。
(二)优化高速公路的路政管理
第一、适应形势发展需求,不断创新路政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根据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当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路政管理工作在新时期的工作内容,不断提高路政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以网络平台和先进工具为依托,打造路政管理办公现代化。建立可移动路政执法办公平台,实现现场办案结算,及时对路政管理信息进行采集、发布、传递,?对路情、路况实施远程监控和动态管理。
第三、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努力提高路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路政执法人员要掌握业务知识,增强执法素质和执法能力;其次是路政人员在行使依法治路、保护路产、维护路权职责过程中,要树立公路行业良好风气作为“形象工程”来抓。
(三)优化高速公路的养护维修管理
随着高速公路路网的逐步形成及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今后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将呈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协作。解决区域协作问题,可以采取区域性合作的方式,打破管理上相对封闭的局面,相邻省份可以按照区域的特点,经过协商,各自有所侧重,区域协作、有偿使用、优势互补,可以使养护专业化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二、促进养护队伍更加专业化。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特点是技术性强、人员素质全面、机械化程度高、维修反应迅速、安全措施严格。养护队伍要做到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才能完成高速公路各种常规养护和应付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四)优化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
第一、完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1、加强安全服务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安全服务区的服务功能,为司乘人员提供休息、停车和车辆加油、加水、车辆急救及维修等业务。2、强化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要针对高速公路实际状况,建立经常性的交通安全设施巡查、排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整改。
第二、健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体系。要建立由政府牵头,公安交警、消防、环保、卫生、高速公路经营管理等部门参加的交通事故抢险救援联动机制,形成协作配合、信息共享、职能互补、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三、切实加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要结合高速公路的'特点,把驾驶人、高速公路沿线村镇、学校、单位作为宣传的重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切实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优化高速公路的服务区管理
就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发展状况来看,若需要创建服务区品牌模式,建设高速公路服务区特色,笔者有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有规划、有步骤的加大服务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服务区在运营后应统筹规划环保工作的实施,建议逐步实施分类化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污水污物处理系统、庭院绿化成“林”成“荫”、服务区亮化、闲置土地开发、新经营项目的扩展等。
第二、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发展服务区各类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为服务区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一个服务区发展到高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体现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复杂性、社会性。因此,服务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
第三、服务区的发展应根据车流量的发展,扩大其服务功能。建议充分利用经济合同的约束力来管理经营活动,将对经营活动的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的监管交与相应部门或接受相应行政部门的委托或授权,以达到有力控制经营活动中的违规行为。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的运营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优化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必须从收费管理、路政管理、养护维修管理、环保绿化管理、服务区管理、交通安全管理等对个方面入手,才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杨苗健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
[2]张公绪.现代质量管理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运营管理论文 篇9
[摘要]随着20xx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始,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就开始以整饬行业发展环境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势必要将建筑业从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变。可以看出,在新常态下,中国建筑业企业的市场空间将从一线城市慢慢转向二三四线城市,而行业企业的竞争格局也正在快速地从房建市场迈向基础设施项目。在未来,建筑业势必由关系竞争时代迈入能力竞争时代,而在“低成本、高质量”的战略目标下,如何通过有效的项目成本管理来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整体竞争力,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一项永恒课题。
[关键词]建筑业;机电安装;基础设施;成本管理;低成本
1前言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效益的源头,合理、有效地降低工程项目施工成本,企业才会有更好的竞争力。施工企业为了加强项目的管理,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将成本降到最低,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经营利润,即企业的低成本运营。在以经济利益为主的今天,提高效益,较好的实行低成本运营策略是企业运行的终极目标,而成本控制就是企业能获得竞争力的核心部分,也是企业竞争最基本的手段。低成本运营是将降本增效作为主要手段,通过相对较低的成本而获得较高收益的方式,来扩大市场占有率,能够赢得企业最后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屹立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2低成本运营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是对工程建设质量要求愈趋“完美”,而伴随质量的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生产成本也就水涨船高。但严酷的事实是,在项目投标竞价中,建设工程项目合同中标价格却并未呈现相同的增长态势,反而有愈趋下降的势头。在此情况下,企业经营也愈发艰难,为保障企业的经营资本,企业及项目两级单位必须制定严格的“低成本运营”绩效考核方案,以便更好地执行低成本运营战略,为企业长久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所谓低成本运营,也就是规避企业运营中不必要的成本,控制并降低其他必须发生的成本支出。项目低成本运营管理是指项目施工准备、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管理等全阶段的管理,其实质是全专业、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管理。以机电安装专业低成本运营为例,在项目实际生产管控中,办公生活及施工现场临时用水、临时用电做为项目临时设施及安全保障性支出,其费用产生存在必然性。既然无法避免此项费用的支出,那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合理优化等方式尽量减小其发生额度。
3通过调整临时设施工程举措施工成本
3.1房建工程临时消防工程
案例一:为保障临时消防工程,一般房建工程的高层建筑每单元均需要设置至少一根临时消防立管,同时每隔几层需设置一处临时消火栓箱。以上述要求为基础,如果一个住宅小区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共包含4个建筑高度为100米左右的住宅单体楼,假设每个住宅单体楼设置3个楼梯单元,则仅一栋单体楼的临时消防立管就将达到300米以上,如果考虑消火栓箱及相应配套措施、人工费及维护费等,则仅一栋单体楼的临时消防成本就将达到10万元以上,而整个小区的临时消防费用将突破40万元。措施:针对上述情况,项目部完全可以采用正式消防管道替代临时消防的方式转移及减少临时消防费用成本。首先项目部应在前期策划准备阶段将消防单位纳入总承包管理范围内,在分包合同内约定且要求其单位在建筑工程主体预留预埋阶段提前进场,并随建筑工程主体施工进度安装正式消防管道并预留临时用水接驳口。同时项目部应加强现场分包管理,提高全体管理及施工人员机电安装工程成品保护意识,避免消防设施遭到无故破坏。通过上述管理措施,项目部仅需支付消防安装单位少量的维护费用,就可以节省大量临时消防设施费用支出,节约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3.2市政工程临时消防及临时用电工程
案例二:某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其占地面积约为61万平方米。其长为1.5公里左右,宽为0.8公里左右。如按传统房建项目方式布设临时消防及临时用电,则需要临时消防管道5000米以上、临时电缆3000米以上,以上费用不考虑人工及维护费用,则需要临时设施费用130万以上。措施:针对上述情况,项目可以于施工场地提供几处水源点解决临时用水问题,并设置若干处消防应急处置点并加设临水临消共用的消防水车以解决现场临时消防问题,同时于现场变压器处提供一级箱用电接驳点以解决现场临时用电问题。针对部分没有临时电源及临时水源的施工部位,项目可通过提供便携式发电机及临时用水软管来解决上述问题。经简单测算,此项措施将为项目节约成本100万元以上。
4通过设计变更为企业创效
4.1市政工程管线设计变更
以上案例均从“狭义”的成本节约方面考虑成本降低措施,除此之外,因为低成本运营贯穿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因此我们也要集思广益,善用其他管理措施为项目及企业增加效益,如合理采用设计变更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案例三:某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其施工内容为道路、外网、训练场地等。为减少成本支出,原设计方案为将全部外网管线(包括给水管道、消防管道、雨污水管道等)设置于道路正下方以减少土方开挖量。由于场地内污水均排入最南侧污水处理站,因此管道线路较长,且由于场地内地势原因,原设计中最深处雨污水管道埋深为11m+,严重超过图集中6m最大埋深要求,且使整个场地内埋深超过6m的雨污水管道达到800多米,这既增加了管道开槽的难度,也增加了雨污水管道后期维修的成本。一旦雨污水管线出现问题,给项目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同时由于大开挖方式导致道路下方均为回填土,如夯实不到位必将导致后期道路路面塌陷下沉。措施:经过项目部多次协调,最终说服建设及设计单位将所有管线调整至道路外侧绿化带下方,并调整雨污水管线路由以减小管道埋深,同时变更埋深超过6米区域雨污水管道及检查井材质。此项举措同时使埋深超过6m的管线由800多米减少至400多米,极大的减少了管线的施工难度及后期的维修风险。同时由于各种管线调整至道路外侧,这也使得路基下方不再是难以预控的回填土,也就避免了后期道路塌陷下沉的风险。此外,原设计中管线施工采用大开挖方式,道路路基开槽土方并在管线土方内。但设计变更后,道路路基需要单独开槽,因此此项举措也增加了土方开挖的工程量,提高了总包合同转化率并增加了利润。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上述设计变更案例既减小了后期管线施工难度,也规避了后期管线维修及道路下沉塌陷的风险,同时增加了土方工程量,为项目创造了额外的利润,可谓一举多得。
5结束语
施工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持续取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是现代施工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在传统建筑行业中,许多施工企业未能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制定成熟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而只是盲目的将目光置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上。尽管降低成本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项重要举措,但事实上现代企业更应注重降本增效的效率,在保质保量前提下达到利益的双赢或多赢局面。至此,我们应该明确,低成本运营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应是以“开源节流、节能创效”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策划。为达到以上目的,我们既要从“传统”的手段入手,精简不必要的开支,同时也要开动大脑,利用一切可开源节流的方式,为项目及企业创造最大化的利润,提升企业竞争力、生存能力,也为员工幸福创造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汉斌刚.加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实施低成本战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8):66.
[2]舒历梅、刘甲庆.浅析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8):2191.
运营管理论文 篇10
摘要:提高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效益必须有效控制成本。本文以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成本的经营因素与技术因素分析为基础,运用现代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探索高速公路收费营运成本控制,降低成本消耗,对提高高速公路的整体营运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收费站;成本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速公路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高速公路运营成本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高速公路运营成本一度成为社会舆关注的焦点;同时,国家审计署对18个省份的高速公路收费进行专项审计,结果发现部分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运营成本较高,因此控制高速公路运营成本已经成为适应社会进步、回应社会关切,保证高速公路长期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就高速公路运营成本的重要环节—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提出了几点见解。
一、做好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管理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xx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20xx年,全国收费公路收支缺口达1571.1亿元,平均每天的缺口为4.3亿元,高速公路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瓶颈,控制运营成本,增加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成为解决资金难题的重要途径;其次,20xx年,全国收费公路每收取10元通行费,有1.25元用于运营管理,运营管理的成本甚至已经超过了公路养护费用,占支出总额的第二高位,运营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使用效率亟待提高;再次,收费站作为高速公路的基本单元,其运营成本控制对整体高速公路运营成本控制起着重要作用;最后,控制收费站运营成本,提高收费服务水平,是树立高速公路的良好窗口形象的必然要求。
二、新形势下,做好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管理成本控制的相关措施
(一)重视收费站成本控制体系建设。建立收费站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明确目标、明确责任和考核激励机制等。站领导、收费班、监控室、票证室、办公室都要有控制成本的相应职责,收费站每一名员工都要对控制成本任务目标心中有数,并认真贯彻执行,对工作完成出色,成本控制到位的个人和部门要予以适当奖励。
(二)科学合理的配备工作人员,减少人员经费支出,是降低运营成本的首要措施。一是收费站要根据收费车道数量、车流量合理配备收费一线收费员,并本着的务实高效原则设置机关科室,严格控制非一线收费人员数量,防止机构臃肿、人员浪费现象;二是要严格控制司机、厨师、清洁工、保卫人员等工勤人员的数量,可以采取劳务派遣的方式降低用工风险;还可以采用保卫人员同时负责清洁工作等灵活方式用工,从而降低用工成本。
(三)实行精细化管理,减少浪费,控制日常办公过程中不必要的开支。收费站日常运行的各个环节都要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尤其是水、电、暖、办公用车等开支较大的.环节,都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减少浪费。用水、用电方面,要坚决摒弃落后的思想,树立节约意识,办公室人员要时常巡查楼道内照明灯具关闭情况,水龙头是否有“滴、漏、跑”等现象,并做好台账,收费广场照明尽量不要使用自动开关功能,要根据天气等具体情况,由收费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开启和关闭;要管理好取暖锅炉,合理划定取暖期,温度不能设置过高,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温度,防止资源浪费;要制定夏季空调使用的详细管理规定,防止开窗户使用空调、空调温度过低、室内没人不关空调等现象;有条件的收费站可以实行食堂、办公楼层、班组宿舍分设电表用电等方式防止浪费;要建立办公用车派车制度,控制汽车用油、保养、维修等成本。要认真梳理收费站日常办公涉及的各个环节,重要环节要建立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的专门制度,实现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
(四)建立收费站各种设备使用规定,定期保养,减少故障和维修次数。收费区域内机电设备大都是高科技产品,大多价格较高,要做好使用和保养工作,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折旧成本。收费亭内收费电脑、卡机、打印机等要倍加爱护,经常擦拭,定期保养,对于不按规定操作或人为损坏收费设备的要有惩罚机制;收费广场栏杆升降机、光栅、动态称重设备要做到每个班组都要检查,并及时擦拭、清理杂物等,监控室要经常对监控设备、ups机房进行检查,保证机房温度适中,防止设备损坏;对锅炉、发电机、水泵等设备要定期保养,防止保养不到位和设备小毛病不及时发现造成的设备损坏,甚至导致安全生产事故,以至于给单位带来巨大损失。通过保障收费站设备的规范使用、合理保养增加设备使用周期,降低设备全寿命使用成本。
(五)引进收费工作新设备、新工艺。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及科技的进步,引进先进设备代替收费员发卡、收费,可以为高速公路收费站节约一定运营成本。近年,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发展迅速,使用客户大幅增加,20xx年底,仅河北省ETC用户就达到200万户,并预计在今后几年有大幅增长。随着市场的认可和用户的不断增多,引进TEC不停车收费系统,对于降低收费站运营成本起到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六)重视管食堂管理工作,实行成本核算,节约成本,提高饭菜质量。食堂管理看起来是小事,却是收费站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重视食堂管理才能让职工吃的又好又实惠,既减少了收费站对食堂的投入,又增加了职工归属感,从而增加工作积极性,为做好其他工作打下基础。总之,要克服一味的依靠收费站办公经费贴补食堂经费的做法,向食堂的精细化管理要效益,实现既节约经费,又满足职工需求的良好效果。做好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对于降低高速公路整体运营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意义重大,只要重视成本控制体系建设、科学配备工作人员、实行精细化管理、科学管理好现有设备并不断引进新设备、新工艺等,就一定能够实现收费站运营成本的控制,提高收费站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20xx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
[2]张建忠.高速公路运管经费成本控制方法的实践与探讨[J].交通财会,20xx,11.
运营管理论文 篇1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经济管理作为电力企业发展的要素,它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对电力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可以满足市场对电力企业的需求。目前,在电力企业中,经济管理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这一状况严重制约了电力企业的运营,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电力企业的转型。本文就电力企业经济运营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电力企业;经济运营管理;策略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规模和管理模式各不相同,但大多数企业都缺乏竞争力,因此,为提升电力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领导人必须加强电力企业的运营管理,对电力企业进行合理转型,以此同时,建立现代化的电力企业体制,将管理中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促进电力企业发展的.目的。
一、电力企业经济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体制不健全
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制约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性障碍,由于电力企业承担了部分行政的职能,使得企业的自身安排受到限制,再加之,电力企业的运转需要大规模的资金,使得别的企业很难插入其中,长此以往,电力企业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运行环境,使得其自身缺乏市场活力和外部交换条件,一定程度上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垄断权力。
(二)管理模式过于陈旧
要知道,电力企业是一个工商企业,它主要是通过发电和输送等组成电力系统,由于电力企业市场开放度较低,使得竞争压力得以减少。电力企业缺乏统一的管控,加大了电力企业的开支,再加之,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太过陈旧,致使电力企业内部呈现出四分五裂的态势。
(三)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电力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使其长期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由于电力企业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是政府的行政职能,所以,电力企业的市场行为也受其干预,在这样的环境下,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初衷完全被破坏。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落后的管理理念使电力企业缺乏市场活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力企业经济运行效率,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
(四)信息化管理不能及时跟进
信息化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高效化的手段之一,它不仅能满足电力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能满足电力行业战略规划的需求;不仅能够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质量,还能提升其管理效率,在当下的电力企业管理中,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比如,信息系统不统一、信息内容不相符等,这些都制约了电力企业的发展。
(五)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待优化
在电力企业经济的运营管理中,人是核心因素,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要在每个环节中都充分体现人的特性,以人的行为来规范管理机制。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要充分发挥人的工作热情,不断更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达到电力企业经济运营管理飞速发展的目的。
二、电力企业经济运营管理所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把政企分开
电力企业是工商合一的经济单位,要想建立健全的电力企业经济体制,就要打破制约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最大障碍----体制性障碍,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力企业的经济活动不被制约,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除此之外,国家还要对电力企业的股份制度进行改革,使电力企业可以主宰自己的一切。
(二)不断更新管理理念
电力企业要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并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不断转变经济运营管理理念,充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将新型的管理理念应用到电力企业的发展中,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的高效发展。
(三)创新管理模式
在电力企业经济运营管理中,要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就要创建一个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具体来说,要控制成本的消耗;与此同时,加强内部资金管理,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配置;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为电力企业多创收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电力企业效益最大化。
(四)加强信息化管理
为构建信息系统统一、财务编码规范的平台,电力企业要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要知道,在电力企业经济运营管理中,加强信息化建设能够构建现代化的信息平台,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在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改变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符合员工实际状况的约束机制,让员工的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还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地激发电力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使管理更加的科学化、人性化,除此之外,企业还要重视培养人才和塑造人才,使电力企业可以健康、稳定的发展。三、结束语总而言之,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电力企业经济运营管理中,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经济管理,采取有效的经济运营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经济管理职能,树立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加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使经济管理可以更好地为电力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孙凤云.电力企业经济运营管理的问题及策略[J].经济视野,20xx
[2]焦丽婷,段丁强.论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应采取的策略——以电力企业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xx
[3]钟健.电力企业经济运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华民居,20xx
[4]于佳.对电力企业服务运营管理的探讨[J].中国信息化,201298
运营管理论文 篇12
浅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内容提要:在概述国外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提出我国城软交通的管理体制和运营管理与机制策略两大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警惕管理体制运营管理
当今,有无城轨交通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之一,其运量
是否达到一定的比重,也已成为衡量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之一。因此,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必须具备的。进人21世纪,各国轨道交通发展势头迅猛。已经建成相当规模城轨交通的城市,正在进一步完善其系统,一些国家和地方恢复了有轨电车,如北美、欧洲旧本、澳大利亚的一些城市;一些认识不足或过晚的甚至走了弯路的国家和城市重新审时度势,纷纷作出了发展城轨交通的决策,如泰国的曼谷、美国的洛杉矶等城市;已经从城轨发展中获得好处的国家,又加大了建设力度,或扩大规模增加线路、或改进装备、或提高服务质量。总之,进人21世纪后,许多国家将继续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轨道交通。预计,我国的城轨交通,其中地铁、轻轨、市郊或城市铁路将得到迅猛发展。
一、世界主要城市城轨交通运营管理状况及存在问题
城轨交通的建设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线网规划与设计阶段、实施与施工阶段、建成与运营管理阶段。当今世界城轨交通运营管理中仍存在问题。
1、管理体制方面
世界各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体制形式多样,但它们都与建设资金来源有关,即投资主体的不同,就决定了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英国伦敦的国铁和地铁是通勤运输的主要工具其中市郊铁路由国铁管理,其管理体制是国有国营性质,地铁和公共汽车由地方运输公司经营。法国巴黎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地区快速铁路(R E R )和市郊铁路,其中R E R由运输公司和国铁共同管理,市郊铁路属于国铁,其管理体
制既有国有国营,也有国铁与地方共同管理。美国纽约公共交通由地铁、通勤铁路和公共汽车组成,地铁由城市运输管理局经营管理,市郊铁路由长岛铁路公司和北方铁路公司管理,其管理体制属地方国有、地方经营性质。日本东京公共交通以地铁、国铁(后改为民营铁路)的市郊和城市铁路、私铁组成的快速铁路网为公交骨干,市郊铁路现归东日本铁路客运公司管辖。俄罗斯的莫斯科有轨电车和地铁均由地方政府投
资的电车公司和地铁公司经营管理,市郊铁路仍由国铁管理、国铁经营,即国有国营。德国的汉堡及其周边地区,快速轨道交通网由城市快速铁路—市郊铁路(S一Ba hn )、地铁(U一Ba hn )和AK N铁路组成,市郊铁路与地铁、公共汽车、轮船由汉堡交通联营公司共同管理,市郊铁路的修建由城市和铁路共同负责,经营由联邦铁路负责。加拿大多伦多市的市郊铁路和公共汽车由安大略省政府管理,由其所属的交通局经营,其体制仍是地方国有、地方经营。墨西哥城地铁由联邦政府资助建设,属国营性质。我国香港特区,有轨电车由私人公司经营,市郊铁路性质的广九铁路属香港政府投资的广九铁路公司管理,地铁投资由多元化渠道解决,其贷款由香港政府拨款、商业和房地产开发筹资,属公司化经营。纵观世界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管理体制主要有国有国营,地方国有、地方经营,民有民营,私有私营,国地两有、国家经营等5种模式。
2、经营状况方面
世界各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的实践表明,绝大部分城市和线路都显现出了营业亏损,需政府支持,予以财政补贴。由于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运营成本高,很难做到运营盈利并回收投资。目前在世界的各大城市轨道交通中,除了香港能做到投资回收,汉城地铁的盈利能弥补投资,圣地亚哥和马尼拉接近做到,新加坡和莫斯科可以收支平衡运营外,绝大多数城市的地铁很难用自己提供的运营利润来养活自己。随着运营成本的提高,许多地方甚至永远也达不到偿还投资。作为轨道交通,运输成本很容易被计算出来,而其社会效益却不能用财务数字来表示。这是因为,如果世界上没有公共交
通系统的话,许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将会在物质上和经济上完全自身窒息,城市正常功能将不能实现,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不断地对其进行政府支持和财务补贴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由表1可见,大部分城市的地铁票务收人只是运营费用的5 0 %左右,另有5 0%需政府补贴和商业补贴。其中经营状况很好的只有香港地铁、大阪地铁,它。
二、对改善我国城轨交通运营管理建议
1、加强我国城轨交通的管理体制
我国城轨交通的管理体制我国的城轨交通造价较高,地铁需6亿一8亿元/属轻轨性质的城市铁路或城市道交通也要1亿一35亿元/ km 。由于受国家及地方的财力限制,这些投人高、建设慢、效益低的交通工程再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全资建设的格局已经不可能了,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增强全民轨道交通意识,实行多元化投资,多渠道集资,社会化参与,公司化经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对轨道交通进行运营管理,这就是我国城轨交通一种基本的运营管理模式。企业领导人,凭借这个模式处理好外部关系与进行内部管理,以负责借贷还贷、组织运营、开发多经、物业管理、资产经营、积累资金、增强财力、改善装备、培养人才、滚动发展。现在正在建设的广州、上海、北京城轨交通,其建设资金不再由中央政府全部承担,而将通过以地方政府出资为主的多元化投资、多渠道集资方式解决。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北京地铁八通线及城市铁路就是分别成立了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地铁京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城市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2、改善运营管理与机制策略
鉴于城轨交通的运营管理离不开规划设计的结果,离不开经营机制与策略。同时,城轨交通又必须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并完成规划设计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两大任务。尤其是经济效益方面,认为城轨交通效益不佳,世界上的许多地方的城轨交通其建设由政府出资,运营亏损由政府补贴,这种状况似乎已成
思维定式。事实上,毕竟还有如大阪、新加坡、莫斯科、汉城、圣地
亚哥和马尼拉、香港等城市不同程度地取得盈利和回收投资。对此,目前我国离获得盈余、回收投资还有一定距离,但还应该从加强运营管理,讲究运营机制与策略,提高管理水平,以改善财务状况,减少经营亏损,甚至争取有余。为此,应该遵循如下原则,处理好以下四方面的关系。
(1)运营管理与政府间的关系
在轨道交通建设的各个阶段中,政府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运营管理,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导
向、政策支持、甚至资金的扶持。为此,运营管理与政府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应该在以下方面予以足够重
视。
政府需把地铁或其它轨道交通看作为政府的全东公司以大力支持,给予轨道交通的管理经营者以自信心。修建轨道交通时,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用作资本金。在地方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前提下,城轨公司有权自行决定修建地段、线路。地方政府给城轨公司以定价自主权,视客流与经营状况为城轨交通合理制定票价。在沿轨道交通线两侧的.5 0 0 m之内,政府可划拨一定土地为轨道交通开发房地产或其它物业之用,其收益用来弥补建设费用的不足。政府承诺当轨道交通财政恶化时,政府给以财政支持,但不是花完就算,而是给以适当补贴,或作为股本注人。政府为轨道交通公司在本市内外融资尽可能创造宽松环境,包括为借贷外资担保,建立政府建设基金。
(2)运营管理与运作商业化
确立公司运作商业化原则,从筹建到运营各个环节,从设备引进到消化吸收,从运营主业到多经物业创
收,都需建立成本一效益核算制度;寻求票价与运量之间的平衡点,谋求政府给予公司定价自主权;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以此作为城轨公司考虑建设和经营的出发点。
(3)运营管理与经营策略
运营管理阶段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的最终阶段。它是规划、设计阶段的最终体现,也是工程建设阶段终了的标志,运营管理要取
得好的效果、效益,必。须讲究如下策略。
线路建设策略方面,充分利用城轨运输资源,为乘客提供安全、可靠和高效的服务;按照成本一效益原则,建设经济效益好的新线。发展物业和多经策略方面,在城轨线路附近、线路上方或下方开发物业、发展多经,为公司谋求财政收益和增加客流方面,管理机制及运作。吸引并留住具有各方才干的员工,发挥他们的潜力,使他们人人感到自己受到器重;在既有资产及日后增加资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策划从乘客处获得足够效益,不仅抵偿服务支出,而且努力使资产保值增值,保持合理负债水准,并向股东提供所担风险和所期望相称的回报;保持与政府的良好关系,保证不间断地得到来自政府的支持。同时,保持与兄弟单位、协作单位的合作关系,并争取社会各界的同情、支持和理解。
(4)运营管理与系统选择
城市轨道交通,从规划设计到建成运营,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每一环节和技术特、功能要求,都可看作一个一个的系统,这些系统互相关联且互相影响,要想取得良好的运营效果和经营效益,必须认真地、科学合理地选择如下各个“系统” 。
线路修建类型要合适,该地面的不高架、该高架的不地下、该地下的不地面,总之,要适“销”对“路”。线路新建时,其位置与走向要尽可能地为最大多数居民服务。整个系统要按大运量配置,即每个车站的设置要考虑车站附近物业和新业务的发展和由此引发的潜在客源的需要。各类城轨交通都要以实现交通功能为主,即满足乘客的通过或换乘(集散)需求,不搞功能过剩和功能转换。线路设计必须坚持经济实用原则、安全可靠原则、简朴方便原则。新技术的使用要以实用为主,不追求最新、最高技术,要与客流规模相适应、相匹配,分步分阶段实施,不搞一步到位。努力实施机电设备的国产化,提高国产化率,降低建设成本。
“建设为运营、运营为经营、经营为效益”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于地铁运营筹备、开通运营之中,只有做好运营管理,使运营周期进一步延伸,方能凸显轨道交通优势。
运营管理论文 篇13
【摘 要】
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出行量的增加,人们对于交通工具的选择也开始有了新的需求,而铁路运输业长期以来都存在着运输路线少、运能偏低等情况,很难为旅客提供满意的客运服务。因此,铁路客运如何突破市场瓶颈求得发展也就成了铁路行业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将针对铁路客运在交通运输市场中所存在优劣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发展铁路客运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
铁路客运;交通;运输市场;优势;劣势;发展;策略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全国的运输市场行业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铁路、航空、公路等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地在竞争浪潮中站稳脚跟,抢占市场份额,铁路客运就要做到正确认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劣势,并通过改进自身营销策略来发展相关市场。
1 铁路客运在交通运输市场中的优劣势
1.1 优势
(1)速度优势
管内列车在运行时间上和高速公路的汽车运行时间几乎相同,如从绵阳到成都的火车运行时间大约为1小时40分,而尽管高速公路汽车的运行时间保持在1小时20分左右,但其只能到达成都的昭觉寺,需要旅客步行20-30分钟的时间,这样一来,高速公路汽车的运行时间没有占据任何优势。并且随着近年来高铁的飞速发展,铁路运行速度正在不断的提升,铁路运行的时间也很有可能大大超过高速公路汽车的运行时间,铁路运行的速度优势将会在今后不断地得到体现。
(2)价格优势
相对于公路和航空的票价来说,铁路的票价要更低一些。如从绵阳至北京的航空票价即使优惠4.5折也需要花费650元,而铁路的硬卧(下)只要417元。最低票价更是只要216元。从绵阳到成都的汽车票价最高47元,最低也要37元,但是乘火车前往的话最高票价只需19元。此外,铁路还实行了学生在寒暑假期间的半票优惠与残疾人、军人购票半价优惠的措施,这些措施显然是航空与公路无法办到的,因此,优惠的价格是铁路在交通运输市场所占的主要优势之一。
1.2 劣势
(1)公路运输路线灵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比例也在不断加大,人们对于私家车的购买力度开始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二来随着智能公交系统的完善和高速公路的增建,高速公路汽车的发展开始影响到了铁路的客流量,让短途客流的竞争加大。此外,短途运输中由于公路汽车的班次较多,往返轻便,能够方便旅客的随时出行,而铁路旅途则容易因为路线单一和往返停留较长时间等原因导致晚点或不能按时到达。
(2)航空运输行业发展迅速
由于经济水平的改善,人们开始热衷于国外旅行,而随着二线城市的机场开始投入建设,航空的竞争优势将会逐渐体现。现如今的航空公司开始计划在已有航线进行相关城市的航线规划,这些都在无形之中阻碍了铁路客运的发展,加大了铁路客运的压力。除此之外,由于航空行业在硬件方面的提升要比铁路运输更为迅速,有的甚至设立了机场与火车客运站的便捷道路,直接导致铁路客运中旅客数量的流失。
2 铁路客运在交通运输市场中的发展策略
2.1 转变营销观念,采取有效策略抢占市场
要想改变铁路运输发展现状,加快铁路客运发展,首先就要转变营销观念,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市场的抢占。现如今的交通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的铁路客运要学会顺应时代,转变营销思想,由被动营销变为主动营销,以旅客为重要发展导向,建立整体营销观念。为了更好的投入市场,铁路运营部门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改进相关客运服务,强化营销策略。大部分旅客对于购票信息的了解都来源于网络,铁路运输营销渠道狭窄,导致旅客在购票过程中出现问题。铁路客运部门可以实行信息咨询热线等措施,在售票厅及时更新剩余票额,利用铁路客运处的广播和售票网点进行售票方式的`宣传。还可对铁路售票人员进行服务培训,培养其综合素质水平,同时可以加派人员对客运大户展开相关的市场调查,根据市场调查情况向有关部门申请加挂车厢等,最大限度利用运能为铁路客运提供发展。
2.2 改革购票方式,提高效率扩大市场
铁路客运部门可以根据车站客流变化情况进行售票窗口设置,以此保证旅客的正常购票,同时也要做好铁路客运往返票的出售力度,最大限度满足旅客要求,火车客运站现存的售票方式主要有窗口售票、网点售票、代售点、以及电话订票、上车补票等方式,为了更好地提高火车客运站售票设备的使用效率,首先就要完善旅客购票服务。对于旅客而言,购票是否便捷是其选择交通工具出门的主要依据,火车客运站可以加大电话订票方式的普及,完善相关订票措施,或加大互联网预售票力度,延长预售时间,支持旅客刷卡购票,以此减少旅客的购票时间。在旅客流量较大的时期,可以多设售票窗口。当工作人员在交接班和用餐时要及时用广播通知,减少旅客盲目排队购票现象。在购票方式的改革上,还可以采用送票方式,或在旅游淡旺季实行折扣政策,在城际铁路可推售购票优惠卡,或者利用淡季优惠政策让更多的人选择铁路客运的出行方式。
2.3 做好客流运输组织工作,合理调整运能
由于近几年来管内客流增长明显,客流人数甚至一度达到了整个旅客发送数量的三分之二,还有部分旅客原本乘坐火车却因为晚点或时间问题而改成高速公路汽车,通过调查数现实,管内客流是具有扩大潜力的,如果铁路客运部门能够加大管内客流组织吸引客流量,铁路客运毕竟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从旅客出行的目的划分,旅客可分为旅游、度假和往返出差三类,对于经常乘坐火车的往返型旅客,火车客运处可以适当的进行购票优惠,以此吸引旅游乘坐火车出行。假日类的旅游型旅客则主要以学生和外出务工人员为主,旅游类的旅客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火车客运点可根据不同类型的旅客开设临时车厢或加挂车厢,满足旅客多样化需求,在火车上提供人性化的设施和服务。在旅客高峰期为了减少客流损失,火车客运点可以利用套跑方式,在城市与城市期间加开临时客车,便于人们的出行,同时提高自身客运流量。
2.4 提升服务质量,赢取旅客的满意与信任
整洁的购票和乘车环境是每一位购买火车票的旅客最基本的需求,因此,铁路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到保持站内卫生的清洁,管理好站内购票排队等秩序,用饱满的热情为每一位旅客提供服务。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做好应急措施,让旅客享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旅途。要想提升客运站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就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健全和完善客运管理制度,针对应急管理结构进行优化,在客运站建立应急处理中心,更好的为旅客提供相关应付服务,满足旅客需求。第二要对应急处理方案进行完善和改进,在现有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或对于客运突发状况进行演练和开展相关培训服务。第三,要加强旅客后勤服务保障,与地方政府实行对接,帮助旅客解决困难,完善外围支援,减少铁路客运的后期服务压力。
3 总结
随着航空与公路等相关运输行业的崛起,铁路运输业的客源正在不断流失,市场份额也开始不断减少。铁路客运要想突破市场瓶颈进行发展,就要善于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以优质的服务和价格赢得旅客,转变自身营销观念,提升铁路客运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抢占市场份额,扩大客流市场,提高铁路客运效益。
运营管理论文 篇14
摘 要 通过深圳地铁运营企业的成功经验,详细阐述一个设备系统多、运作复杂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安全体系,包括构建方式、方法、内容及达到的效果。
关键词 深圳地铁 运营安全 管理体系 构建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已于20xx年12月28日如期开通了,且基本实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要求的“高质量、高水平、一次性全面开通”。在运营初期,经受了人员新、设备新、工期紧、任务重、设备安装调试时间短的考验,实现了安全运营100天,这是深圳地铁人几年来辛勤努力的结晶,同时也是运营分公司构筑运营安全体系、实施有效安全管理的成果之一。
地铁运营是一个复杂联动系统的统一运作,所涉及的专业多,自动化程度高,运营安全可靠度要求高,要想实现安全可靠运营,提供快捷、舒适、正点、大客运量服务,安全是基础、是保证。
作为一个新建的提供客运服务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安全管理起点的高低,是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最直接体现。由于与公众、员工的人身安全悠关,又是一个资产密集型企业,构建运营安全体系、提高运营安全水平,是运营筹备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深圳地铁运营筹备期内,分公司领导始终把安全当作重中之重,未雨绸缪,加快构建运营安全管理体系,使运营一开始就实现了安全管理体系的成熟运作,确保了地铁运营安全。
1 构建管理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根据运营分公司整体运作的模式,结合“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安全管理原则,设立了专门的以预防、监督、检查、落实为责任主体的安全归口管理部门,成立了以分公司领导、各部门经理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为管理主体的分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同时成立了以各部门专(兼)职安全员、各专业技术骨干为核心力量的安全管理工作网络,各部门也分别成立了部门安全工作小组,为运营安全管理的有序进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2 确定安全理念,制定安全管理总目标
运营分公司成立以来,安全管理筹备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同时,运营分公司领导极力倡导“安全是运营的生命线”、“运营安全无小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地铁你我他,安全靠大家”等理念,让“安全第一”的思想植根于每一个运营人的心中,并提炼出“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人人讲安全”的运营分公司安全工作理念,制订了“以高水平的管理、合理的成本投入,实现安全、正点、可靠运行,完成各项服务指标”的安全总目标,确立了全员、全过程参与安全的文化基调。
3 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运营筹备期内,运营分公司就按国家安全生产法要求和国际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标准(OHSAS18000)要求,制定了以安全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共28个,其中包括安全责任的划分、安全培训教育的'内容及要求、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例会制度、消防安全管理、承办商安全管理、风险源的识别与评价、安全事故管理等内容,使公司各项活动的安全管理,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运营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
4 加强培训,提高全员安全防范能力
为规范安全培训工作,安全主管部门,首先制定了《运营分公司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作为一个新建企业的各级、各岗位工作人员应该进行的安全教育种类、内容、方式、方法及应达到的水平和效果等,特别突出了安全专兼职人员及特殊工种人员的安全培训要求。确立了以分公司、车间、班组为主的三级安全教育模式;同时,按岗位分工不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送香港地铁、广州地铁、上海地铁的学习,参加有关设备厂商举办的培训;开展分公司内部培训及班组内师带徒培训。多种培训使员工提高了安全操作技能、安全管理水平及安全防范意识。对特殊工种人员还进行专门的培训,所有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这种舍得花费巨资用于培训员工的运营筹备教育模式,是实现安全运营的基础和条件,是安全运营的成功经验之一。
5 健全责任体系,确立安全考核指标
通过制定运营安全管理责任制,把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各岗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安全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管理责任落实机制。每年分公司总经理与各部门领导签订安全责任状,把安全指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把安全指标作为否决性指标,并与部门绩效直接挂钩,形成管理上的约束机制,使员工始终注意把安全摆在第一位。
6 引进先进管理思想,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在运营筹备期内,提前引进OHSAS18000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标准,真正实现事后管理变事前预防。通过培训,让安全骨干人员和安全专兼职人员了解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安全控制模式;通过制定分公司危险源分析与控制程序,确定了运营分公司危险源的识别和风险评价方式。开通前组织对运营活动的场所、设备及各个管理环节上潜在的危险源进行了识别,识别出20xx多个危险源,进行了初步的风险评价,并制订了防范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安全隐患。
7 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减少火灾隐患
火灾隐患是地铁安全防范的重点,为此,运营分公司特别设立了消防安全工程师岗位,主管分公司消防管理,并编写了《运营分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规范了管理;按消防管理要求,成立了多个分公司义务消防队,并对其队员进行了多次手提式灭火器的消防实操培训,全部取得安全上岗合格证。
8 建立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响应能力
在运营筹备阶段,安全技术部组织分公司生产部门编写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及供电、机电、通信、信号、车辆、轨道、隧道及特种设备的应急抢修预案,并根据预案进行了近80次的演练,以此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通过演练对预案进行了多次的完善、修改,形成了地铁运营的系统预案。通过预案的制订和演练大大提高了分公司各级员工参与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为降低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做好了准备。
9 坚持例会制度,确保及时解决问题
运营分公司在开通前一年,已经实行安全检查和安全例会制度。采用定期检查及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安全制度,坚持每月、每季进行安全自查和地毯式排查的检查制度,并适时召开月度、季度安全例会,分享安全管理成果和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使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及时落实,并不断完善制度。
10 通过“6S”管理,减少安全隐患
地铁开通前5个月,在运营分公司管理范围内,及时开展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的“6S”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对现场进行全面的规范和排查,从“人、机、料、法、环”各个方面深入查找不安全的活动场所、设备和不安全环节,对于与安全悠关的操作、作业场所、作业过程进行必要的目视化提示与警示,对重要的操作进行现场目视化指引,通过划分管理区域和确定管理责任人等措施,让员工一开始就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减少了因现场混乱或误操作造成的不安全故障或事故。
11 从技术上下功夫,以技术保安全
为保证安全生产,运营分公司按ISO9000标准要求,组织编写了20多个设备系统的安全操作规程、维护规章和维护作业指导书共180多份,通过编写,不仅提高了编写人员对设备系统的认识和对设备的驾驭能力,同时作为其他员工的岗位培训教材,让其他员工学习掌握,并从一开始,就按标准规范进行操作,为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保证。
12 开展安全推广活动,培育安全文化
分公司定期组织安全文化活动,如进行“安全月”和“安全百日”宣传活动、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金点子”征集、举办安全专刊和板报、安全案例分析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全员参与意识和安全意识,让员工认同运营安全文化,让安全深入人心,让员工自觉主动地去发现身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不合理,并主动去改善,进而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促安全的安全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闪淳昌.卢齐忠,等.现代安全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xx.
[2]李泰国.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3]汪元辉.安全系统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4]崔艳萍,唐祯敏,武旭.地铁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xx,17(3):811.
[5]张殿业,金健,杨京帅.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研究体系[J]都市快轨交通,20xx,17(4):13.
[6]崔艳萍,唐祯敏,李毅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xx,18(3):1114.
【运营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运营管理论文07-28
浅谈企业的运营管理论文08-25
公交企业运营管理论文08-25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论文08-24
中小企业运营管理论文08-25
运营管理方案01-13
运营的管理方案11-04
运营管理的总结04-05
公司管理运营方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