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战略管理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高速腾飞和发展,战略成本管理表现出新兴的经济形态。人们逐渐意识到,中小企业的成长不仅仅由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决定,且企业的竞争能力也不只是受企业自身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企业如何提高战略成本管理效用。
(二)研究意义
建立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模型,打破过去的传统观念,不仅仅将精力集中在企业微观层面,更要重视企业的整体协调发展。树立正确的战略成本观念,有利于指导中小企业建立战略成本管理运行机制,有利于中小企业探索战略成本管理手段,合理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特点
(一)长期性
在中小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决策者要用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来进行企业的管理活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全面性
战略成本管理包含了中小企业生产、开发、研究、设计和后续销售等所有的管理活动,都要求对所有的过程进行成本计算,对企业成本进行全面化的管理。
(三)竞争性
中小企业进行战略成本管理,可以在保持竞争优势的同时,稳固中小企业的稳定地位,而不只是降低产品成本。战略成本管理有利于管理者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战略,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胜,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开放性
传统成本管理注重的是降低成本,忽略整体效应,而战略成本管理全方面且多维度,可以开放、宏观的对中小企业纵向和横向价值链都进行成本管理。
三、战略成本管理引入的必要性
(一)增强中小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
全球性竞争的越演愈烈,传统的成本管理已经满足不了现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企业改变传统成本管理方法,进行合理高效的成本控制,战略成本管理应运而生。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它能够使中小企业站在未来的角度看问题,订下长远的.战略成本目标,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
(二)强化战略意识,做出正确决策
传统的成本管理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强调的是节约。然而当企业将成本节约到最低的程度时,仍追求成本降低,很可能造成企业质量的下降,进而影响企业利润。战略成本管理使企业不仅仅将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自身生产环节,还包括外部环境,为决策者提供全面的信息以便做出合理的成本管理决策。
(三)丰富和完善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体系
战略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战略、实施战略和评估战略,三个阶段形成循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的目标是发现和创建新的发展机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实现企业长期的发展目标。企业管理工作要以未来的环境变化趋势作为决策的基础,因而使得企业战略管理体系尤为重要。
(四)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战略成本管理能够保障战略管理的顺利实施,其运用可以帮助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从战略的角度进行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是多样的,中小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战略定位、成本动因分析以及价值链分析等将成本管理由单纯的自身管理夸大到与之相关的外部环节,加强对中小制造企业的管理,改善其经营业绩.
四、中小企业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时出现的问题
(一)成本意识未彻底改变
我國大部分中小企业虽然实施了战略成本管理,但因成本观念未得到根本上的改变,导致企业成本管理依然在沿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中,企业成本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
(二)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
不同于传统成本管理,企业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控制成本之前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自身使其掌握战略成本管理所运用的核算方法和技术。
五、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完善意见
(一)培养战略成本管理意识
中小企业要树立战略成本管理观念,将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使中小企业从传统成本管理观念转化为战略成本观念的高度。
(二)优化企业价值链
价值链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会创造价值,而真正能为中小企业带来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市场瞬息万变,企业不可能全程把控每个增值环节,因此需要企业加强与价值链上的主要企业沟通合作,达成行业价值链,互惠共赢。
六、结语
中小企业进行战略成本管理,既能给中小企业直接的经济效益,又能使企业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中小企业应当不断完善自身成本管理,提升成本管理能力。全球经济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中小企业要相应的调整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提高整体的竞争能力,提升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2
一、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定义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即在成本管理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是从战略视角出发,通过生成、应用具有战略相关性的成本管理信息,以服务于企业竞争优势而建立的一系列成本控制方法和体系。战略成本管理不仅拓宽了成本管理的“空间”,即成本管理对象从关注企业内部活动拓展到企业外部;而且还延伸了成本管理的“时间”,即基于日常经营控制而转向长期的战略管理层面。
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
一是全面性和整体性。具体来说,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并能够从整体对企业进行管理。这是因为,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企业实施成本管理,必须要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因素,还包括外部环境因素。而且,还要从时间和空间范围上对其进行全面分析,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实施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二是长期性和短期性相结合。与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类似,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企业在确定成本管理目标时,要遵循长期性和短期性相结合的原则,因为企业实施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要综合考虑对其有利的和不利的企业内部、外部环境因素,可以在确定的较长时间内达到企业所预期的成本管理结果,最终实现企业使命。短期目标是企业对近期内企业成本管理所作出的计划,短期目标从属于长期目标,要根据长期目标不断进行修正;长期目标控制短期目标,但是其也要根据短期目标的实施结果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所以,在成本管理中,要协调好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是重大性。企业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主要体现在其关系到企业的长久生存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竞争优势、协同效应和经济利益等。一般来说,项目的数额越大,涉及面越宽,其成本得到全部补偿的时间越长。
三、现阶段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成本管理忽略成本事前控制。企业忽视事前的成本决策和预测,会制约企业未来的发展。产品投产前的控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投资预测、产品设计、生产线规划布局、生产组织方式、加工工艺等等。这些内容决定了将会发生的产品成本,对产品的成本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大部分企业成本控制对事中和事后关注较多,只重视产品生产过程中成本的计划、分析与考核,对流通领域和技术领域涉及较少。
二是成本管理的范围不够全面。我国很多企业实施的成本管理局限于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对生产成本以外的成本管理不够重视,这种成本管理观念仍处于会计核算的财务会计成本阶段,制约了企业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之间的联系。有些企业虽然有一些成功的控制成本的经验,但是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现代化的成本管理理念,只是注重对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进行管理控制,而忽略了对生产前的基础设施投人成本、研究开发成本、供应成本和生产后营销成本的控制。
三是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长期以来,成本、效益只是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工作,与其他人员无关,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而除财务部门员工以外的员工对成本管理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又得不到及时的培训学习,成本意识淡漠。员工感受不到市场成本竞争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广泛的管理群体,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四是成本控制注重短期忽略长期。大部分企业管理只重视某一个环节的成本管理,如生产性企业只关心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对销售、管理环节很少关注;只重视某个阶段的成本管理,而不考虑较长一段时间的成本问题,如在采购生产线或技术时,只考虑当前的成本控制,购买一般性的生产线或技术,而先进的设备技术因为成本过高而落选,最终,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又频繁地更换设备和技术,导致资源配置浪费,长期成本过高。
五是成本信息有效性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主要依靠财务报表信息来进行成本管理,与财务成本系统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相比,战略成本管理所要求的财务信息更高,因此,如果企业仅仅依靠会计人员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不足以完成战略成本管理工作。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我国很多企业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但是目前电算化应用的范围十分狭隘,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等。调査显示,许多企业的内部信息网络仅限于企业一般事务的管理,如行政、人事、后勤管理等。虽然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但是由于没有被合理利用,其并没有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工具。
四、解决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是具有长期发展的成本管理意识,成本控制“提前”。将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从选择开发项目种类、规模起就注入成本思想,确立具有长期发展现的“战略性成本意识”。传统成本管理中,人们普遍认为产品成本是产品生产制造环节所发生的成本,但是生产制造环节的资源消耗及要素成本在其使用前大多已经固化,形成固化成本。也就是说,在做出项目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品设计、生产线规划布局等等决策和实施时,固化成本就注定要发生。通过经营性成本控制,只能降低少部分的非固化成本,成本降低幅度、余地并不大。因此,如果只关注制造环节的成本控制,就难以真正实现成本管理’为了防止企业所具有的资源在质和量方面与计划出现偏差,在实施成本管理前要对其进行事前控制,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控制成本。
二是引入价值链分析,成本控制“延伸”。价值链(Value-Chain)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于1985年提出的,它是指企业为顾客生产有价值的产品或劳务而发生的一系列创造价值相互关联的活动运用。目前我国部分大型企业在通过各种方式寻求全价值链的整合以提高竞争能力,但是通过对欧美国家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巨型企业正在面临巨大挑战,实施全产业链战略的企业将会被拖垮而不是发展。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企业自身生产某些产品的成本要大于将其外包的成本,或者生产其他产品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商或者合作伙伴,这样做可以突破企业自身的行政界限,节约投资支出,减少成本费用等,集中资源开展核心业务,扩大企业资源化配置的范围。美国耐克公司实施的“借鸡生蛋”策略就是“外包加工”的典型。耐克将核心能力定位在产品开发与品牌塑造上,集中优势资源做品牌,而将生产委托给其他企业,产品有严格的质检标准,只要产品不符合要求,就会被销毁。这一策略为耐克公司节约了大量的生产建设投资、设备购置费用以及人工费用,而且又充分利用了其他厂家生产能力强的优势。我国也有企业效仿耐克公司的成功经验,如美特斯邦威公司在分析我国服装没有高档品牌的基础上,认为服装要走向世界,必须依靠品牌、质量、技术开发、营销理念来打天下。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核心能力方面,而将生产外包出去,严格质量检査以确保质量。这样,该企业只用了同类企业1/4的投资,却比其他企业都做得还好,这对其他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是全员成本管理。成本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涉及到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同时也涉及到各层次的人员,成本的形成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各项生产要素与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成本控制的主体应该包括对企业成本的形成和发生负有责任的影响者与参与者。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形成纵横贯穿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组织化成'本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公司员工管理成本、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降低成本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身上,形成全员式的降低成本格局。
四是注重管理人才培养,经济和技术相结合。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提高全体员工的专业技能素质,着重加强青年职工和新一代科技带头人的培养,拓宽知识技术领域、扩大学习途径,强化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注重科技在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的作用,通过新产品开发、成熟产品的优化设计、新材料的运用、工艺技术的创新、设备技术的改进、员工素质的提高和采用计算机管理等措施,实现管理手段、方法的科学化,进而将降低成本与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
五是信息技术支持。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其需要处理更多的信息;同时,特殊的信息加工方法应该被应用以解决战略成本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信息化技术能够更快地传递信息,改变组织机构臃肿、信息传递失真、横向沟通困难等问题,进而帮助企业实现扁平化发展,推进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和企业的行为方式。信息技术能够实现跨地域、跨层级的信息交换,使企业能够更灵活、快速地获取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在实施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国外许多著名公司很早就意识到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带来的巨大利润,努力开发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降低成本,最终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沃尔玛公司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其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建立了能够持续为公司降低成本、提高运作效率的管理信息系统上。而我国企业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公司还不是很多,发展空间还较大,因此,国内企业要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经验,运用这一工具来降低企业成本。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3
《浅谈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1911年泰勒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使经济学家,企业家等群体对企业管理的问题日益感兴趣,科学的企业管理成为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而当今时代,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一个目光卓远的企业家,必然重视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创立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扩大在公众中的影响力与美誉度。
一、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建设在当今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是极其显要的,它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凝聚人才力量的必需
企业要获得进一步发展,人才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当今世界中赫赫有名的大企业,都有强硬的文化品牌,这成为吸引人才的一大优势。优秀的人才在选择应聘的公司时,除了要考虑薪资待遇问题,长远一些要考虑自身的发展潜力与企业的潜力。其中,自身的发展潜力是指自身的优势能否与企业的价值观念相一致,个人的工作方式与习惯以及擅长的方面是否与企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相合拍;对于企业而言,优秀人才的这些考量恰好是他们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可见,企业文化的建设是需要花费很大心力来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的。有一个明确的文化目标与相应的体系,可以使外界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品牌已成为企业与社会沟通的一种方式。比如,著名企业海尔,多年以来形成了以“创新”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吸引了众多的人才为企业效力。
2.激励企业员工的精神领袖
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在员工与企业长期的磨合中,必会受其文化的感染,逐渐形成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并遵循企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理念,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企业文化就如同一面旗帜,指引着员工的行为准则,提醒他们作为该企业的员工,要以身作则,设身处地地维护企业的名誉。同时,企业文化还满足了员工的精神需求,加强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一个凝聚力极其强大的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才会更占优势。
3.适应文化管理的新模式
管理学是一门不断深化发展的学科,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过渡。这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而当今比较完备的且大力推广的就是文化管理。将价值追求等人文因素融合进企业管理中,使管理更具人性化与科学化。这种为员工着想的人性化管理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掘员工更大的潜力。这是史上任何管理方式都不能比拟的,因为这是企业管理阶层与员工关系最为和谐的一种管理方式。当员工的能力被更大程度的激发,企业的收益一定是递增的。现在的企业管理,提倡人性化,公民的人权意识也越来越强,以牺牲员工利益为代价而获得企业财富的做法,是应该被时代,被企业所摒弃的。
4.世界经济形势的大势所趋
如今,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取决于文化软实力。因为文化意识的渗透作用是十分强大的,足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因此,文化的“占领”,才是终极的“占领”。企业是国家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国家政策的导向。单纯地获得经济利益已经不再是当今企业的追求,他们追求长远的发展和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那么,必须靠企业文化建设来打响企业的品牌,从而进行更高层次的竞争。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1.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升,不仅在公众心中树立了美好形象,产品受公众青睐,而且还会获得一些投资合作的机会,对公司的发展前途大有裨益。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升,不仅靠积聚社会财富的丰富程度,长远来看,靠企业文化建设。例如,海尔集团以“海尔兄弟”的文化品牌进行宣传,老少皆知。以“创新”为核心的价值观,高品质的产品和友好的售后服务态度,使海尔集团蜚声国内外;中国百年老字号“同仁堂”以“同心同德,仁术仁风”的管理理念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同仁堂本着对生命负责的价值观,无论在兴旺还是低迷时期,都一如既往,不仅在企业竞争中保持生命力,还博得了舆论大众的广泛信任。这些名利双收的企业,在管理中都遵循了自己企业的价值观与精神,成为一种信仰,一种追求。
2.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管理实践具有重要作用,追求先进并且与时俱进的管理者会不断进行创新,以合适的行为方式进行管理。而不思进取的管理者只会在落后的管理观念中施行已经过时的管理实践。
企业的文化理念需要全体员工来共同实践,而管理者扮演“领头羊”的角色,企业管理者应该培养浓厚的企业文化意识,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实现管理。这样,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高了,而且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会更加融洽。随着管理者“文化意识”的提高,领导者的带头作用势必会影响到下属员工,于是对企业 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反作用力,即促 进企业文化建设。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我们已经认识到企业 管理中进行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重点在于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下面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究。
1.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如同个体一样,价值观始终指导着个体的行为方式和做事态度以及习惯。在企业中,确立核心价值观也就确立了企业的行为规范。企业的整体决策要以此为依据,企业员工的.行为也以此作为行动参考。企业上上下下都在这种浓厚的企业文化气息中收到熏陶,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统一的步调,对企业的 发展形成稳定的促进作用。
2.调动各阶层的积极性,为企业文化建设献计献策
(1)企业的创始人
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企业创始人成功的经营智慧与策略,世界知名的企业都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比如微软有比尔·盖茨,苹果有乔布斯;立足于 经济时代,企业创始人必须高瞻远瞩,提高文化创新意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创新思维,给企业职工一个方向鲜明的引导。注重对企业各个阶层的文化意识的培养,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建立体系化的企业文化。
(2)企业管理阶层
在企业管理中提倡文化管理的模式,将以核心价值观为主的企业精神与企业理念与管理 实践相结合,渗透到管理的方方面面。作为企业的领跑者,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应该与企业创始人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在企业创始人没有充分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时,应当推波助澜,担任“军师”的角色;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应当与公司员工和谐交流,从职工阶层中听取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与设想,以此激发管理者更好的文化建设思路,并修改,完善。可以管理阶层与职工代表一起采取“头脑风暴”的方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企业文化建设献计献策。对于被采纳的职工的建议,应当实行奖励机制,这有利于鼓舞职工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同时,促进了管理阶层与职工阶层的融洽关系,利于日后管理 工作的开展。
(3)职工基层
职工阶层虽在整个企业中处于基层,但是庞大的数量和大量的基本工作都交由这个群体来完成。企业创始人与管理决策阶层都是少数,仅靠他们发挥企业文化的功力是极其有限的。所以,让企业文化深入职工人心,成为他们行为方式的指导,对于加强企业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群体长久受到企业文化的耳濡目染,将会逐渐形成统一的精神面貌,就如同企业的“脸面”,对于提升知名度有很大的意义。职工阶层也应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己任,为此创新思维,献计献策。
(4)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建设中创新很重要,它要求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生搬硬套,不能盲目模仿。许多文化建设的成功 经验的确可以提供借鉴,但是企业文化建设者不应以此为现成的模板,生搬硬套。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思路,在长期运作中也有了既定的行为方式和准则,如果拿其他企业的套路直接“上阵”,会造成人力物力的不合理利用甚至浪费,将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和效益方面的损失。“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果昭示了失败的文化建设之举。因此,文化建设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创新思维并创新行为方式,形成独特的文化发展思路。
总结: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运营中形成的,企业管理者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因为企业间的“文化攀比”而“作秀”,只借鉴他人之“皮毛”是无法改变精神之内核。因此,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重视、实践,与创新。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4
本文基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理念,以提高石油企业竞争优势与降低成本、控制费用为目标,探讨了石油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前言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已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中国石油企业也不例外会受其影响。如今过低的国际油价正影响着上游油气开采板块的盈利水平。中国石油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因此,早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石油企业应该通过战略成本管理,控制重点项目费用支出、科技创新、健全制度、降低库存等成本控制策略,降本增效,获得在危机中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战略成本管理(SCM)是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思想,由美国会计学界著名教授库伯(Cooper)和斯拉莫得(Slagmulderr)提出。它是指企业会计人员运用专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成本分析与成本信息置身于战略管理的广泛空间,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使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概括起来包括下面三个要点:其一,战略成本管理实施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成本,控制费用,更重要的是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其二,战略成本管理是全方位、多角度和突破单个企业本身的成本管理;其三,战略成本管理重在成本避免,立足预防,从宏观上控制成本的源头。我国石油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因此必须把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对企业成本进行长期规划,起到降本增效,控制费用的目的。
二、战略成本管理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
1、深入成本信息分析,实施企业经济决策优化战略
企业财务部门要利用计算机、通讯等现代的信息收集手段,准确、及时、深入收集更多、更全面的成本信息,以便于决策层制定企业的成本控制计划。一是收集企业价值链信息。每一种最终产品从其最初的原材料投入至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要经过无数个相互联系的作业环节,这就是价值链。它贯穿于企业自身价值创造作业和企业外部价值转移作业的二维空间。企业通对价值链信息的分析,考虑是否可以利用上、下游价值链进一步降低成本或调整企业在纵向价值链中的位置及范围,以取得成本优势。同时,通过横向价值链分析,对石油产业内部的各个石油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确定自身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能够为企业取得相对竞争优势的战略。二是收集企业成本动因信息。成本动因是指引起产品成本的原因。可以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与执行性成本动因。企业通过结构性成本动因的分析,可掌握企业的经营规模、范围,并对其进行优化调整,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同时,通过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可以提高产生各种执行性成本动因的能动性,并优化它们之间的组合,从而使价值链活动达到最佳效果。三是收集企业目标成本信息。企业以目标成本为依据,根据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成本核算资料,对各成本中心目标、成本执行的工作成果进行分析、考核。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分析,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制定成本控制对策。
2、引入先进设备,实施科技增效战略
石油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产业的复杂性,使石油生产对科学技术及相应的装备、工具、手段等信赖性很强,企业降本增效的核心问题是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的经营管理办法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一方面,企业应将发展石油科技放在企业总体战略的高度,积极研究与幵发、引进石油企业所需要的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先进方法,大幅度降低勘探开发成本和风险,大幅度提高炼制和化工生产效果及产品附加价值,不断提高科技成果向经济效益的转化率,不断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从组织上实现以经营管理人员控制为主转化为以生产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为主,企业员工共同参与的全员成本控制,真正从成本源头上进行控制。
3、制定考核制度,实施成本费用控制战略
成本考核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国石油企业要想加强成本管理,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成本考核制度以及成本监管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规范要求进行落实。通过建立成本考核制度,根据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成本目标责任体系,并要求责任单位制定成本控制方案,明确每项成本指标控制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将物耗指标、能耗指标等层层细化,具体落实到每一个车间、每一个科室,甚至是每一个员工身上,做到明确个人的职责所在,将企业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整体效益紧密结合。加强对员工的成本教育工作,力争让每位员工从思想上重视成本控制,把节约成本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然后,定期进行考核,实行奖惩制度,以此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成本。
4、优选库存结构,实施储备成本控制策略
石油储备的成本控制包括采购成本控制、储存成本控制、动用成本控制。在石油采购时,根据对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做出准确的分析,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购买。同时,控制每次的采购规模,并提高透明度,避免自身的采购造成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并通过企业内部物资需用计划管理,减少采购肓目性,提高采购准确率,以减少可能造成的物资超储积压。储存成本可考虑实行年度总量控制,即在保质保量保值的前提下,可由仓储企业结合现货市场交易吞吐吸纳、轮换更新。特别应鼓励和倡导库场结合,建设石油市场,以便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储备油低成本轮换更新。石油储备动用时原则上采用竞价销售,通知相关企业参加竞购。储备管理中心向石油公司招标,再由石油公司按市场价格销售,回收资金交财政部的石油储备基金专门账户,用来补充石油储备。
三、总结
纵观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想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崭露头角,就应该树立正确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从企业内部开始挖掘潜力,努力降低成本、控制费用,实现我国石油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5
1.战略成本管理概念与实现工具
1.1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将成本管理置于企业战略的大背景中,通过一系列方法获取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成本资料并从战略的高度对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准确资料的成本管理活动。它的理念更加先进、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对企业内部生产成本的核算更加科学。
1.2战略成本管理的实现工具。
1.2.1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是企业成本的驱动因素,具体可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结构性成本动因决定企业的基础经济结构。该类成本动因一经形成便很难发生变动,构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约束成本。企业经营者通过对结构性成本的合理运用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执行性成本动因与企业作业的执行有关,它主要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和产品结构等因素。在保证企业基本经济结构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执行性成本动因进行分析,有利于优化各要素间的组合,使企业通过低成本获取高收益从而确立企业的成本优势。
1.2.2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是通过对企业价值链上内部和外部的相关活动进行分析以实现成本最低化的一种战略分析工具。企业通过价值链分析找到其中的增值环节与非增值环节,完善增值环节,消除非增值环节,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并提高企业绩效。通过价值链分析,将自身成本状况与竞争对手相比较并根据企业所处的战略阶段,选择恰当策略以扬长避短,取得成本优势也是价值链分析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1.2.3战略定位。战略定位主要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产品成本,在与竞争对手提供同等质量产品的情况下,通过低成本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为自己获取竞争优势。差异化战略主要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设计出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目标集聚战略使企业将精力集中于某一细分市场,以期在这一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2.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比较
2.1传统成本管理注重局部,战略成本管理注重整体。传统成本管理主要关注生产与销售等局部环节的成本控制,注重对制造费用的核算与控制。战略成本管理则注重全部环节的成本控制。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更注重整体性和长期性,强调对各环节成本的协调与配置,从整体上对成本进行控制。
2.2传统成本管理注重低位成本,战略成本管理注重高位成本。低位成本指有形成本,这类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较小;高位成本指无形成本,这类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较大。传统成本管理注重对低位成本的控制,而战略成本管理注重控制企业的高位成本,以实现大规模的成本节约。
2.3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与战略相分离,战略成本管理中成本与战略相融合。传统成本管理中产品成本与企业战略间并未有过多联系;战略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相结合,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明确企业发展的大方向,成本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加以控制的重要因素,战略成本管理将二者结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战略成本管理在应用中的问题
3.1成本管理观念转变滞后。现阶段,许多企业的成本管理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上,管理观念未能及时跟上管理方法的更新。我国企业偏爱成本领先战略,却很少将战略定位与外部环境综合考虑,这可能会导致战略定位失败,影响企业战略实行。
3.2企业各部门对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视不足。我国企业实施的战略成本管理中,大部分工作仍由财务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很少参与到战略成本管理的工作中,而会计人员对其他部门工作情况的了解程度有限,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战略成本管理的片面性。
3.3相关信息缺乏有效性现阶段,大部分企业财务部门所提供的信息与战略成本管理所需信息还存在一定差距。战略成本管理需要的信息仅靠财务人员无法满足,还需要企业管理层的参与,从战略高度看待成本管理。只有将战略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才能提高信息有效性。
4.战略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4.1加快成本管理观念转变。企业应建立适应现代管理体系的科学的成本管理思想,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时要从长远考虑,追求企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各部门参与到战略成本管理中来,从追求短期局部的成本降低逐步向企业价值最大化转变。
4.2全面推进战略成本管理有效实行。企业各部门员工要加强成本管理意识,提高对战略成本管理的认同感,这样企业管理层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对企业价值链上各环节成本进行控制,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从企业层面推进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实行。
4.3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提升信息有效性。企业应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为财务部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使财务人员为企业提供符合战略成本管理要求的有效信息。企业应加强信息化管理,比如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建立正确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通过与企业管理层沟通等举措,将成本控制与战略管理相结合,提供真正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1]焦跃华,袁天荣.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J].会计研究,20xx(02)
[2]王简.传统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现代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xx(02)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6
一、勘察设计企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管理分工不明确
企业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最关键的部门,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机制需要企业做到每个部门的权利与责任要明确,企业的核心部分要和政治相分离、企业的产权一定要清晰。然而在勘察设计企业中,一些勘察设计企业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分工体制,因此存在一定的管理疏漏,成本管理体制比较薄弱,基础工作达不到要求等问题。这样一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勘察设计企业确立自己的地位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企业生存发展缺乏必要的实力,那么在生产经营部分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2.企业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
勘察设计企业中,成本控制的对象存在差异,控制也有很多类,比如资本的成本控制、产品的成本控制、责任的成本控制、作业的成本控制、环境的成本控制、资本成本的控制、质量的成本控制等。但是针对如此之多的成本控制对象,企业却没有切实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这样勘察设计企业就无法根据不同的管理需求对成本控制的对象进行把关和确认,更加没有办法依据成本控制的对象设立与之完善匹配的成本控制体制。但是在商品流通企业与产品制造企业之间,建立有序的成本控制系统与子系统对于所需花费的各种成本显得尤为必要。如果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那么也会让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建立并完善勘察设计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内部成本控制制度
1.建立勘察设计企业成本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作为勘察设计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与之相应的分工体制的'及时改善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企业逐步克服先前管理上存在的疏漏,而且有利于企业扎实生存发展的基础实力。另一方面,近年来,从事勘察设计行业的单位数量越来越多,设计单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建立合理的企业成本控制制度,企业才能长期发展,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近年来,勘察设计企业普遍存在不重视完善考核制度与成本预算制度的制定,所以勘察设计企业每年每季度的收入与支出结算存在疏漏现象变得极为普遍。很长时间以来,勘察设计企业的阶段性考核缺乏统一的标准,进而极易致使企业管理器的数据丢失与操作系统的失常运行,为勘察设计企业带来一定的困难,企业的管理制度得不到良好的运行。
2.完善勘察设计企业的成本预估力度
在一个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管理方案的监督与执行息息相关。先前的部分勘察设计公司往往忽略了统计自身工程的物资消耗平均值与定值,并且在采买计划的进程与物资耗损程度不能取得一致的估量标准的情况之下,工作人员通常会疏于管理定期检查物资损耗进度,进而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工程各个阶段的货品剩余量加以统计。如果勘察设计企业根本不能作出真实客观的物资消耗的成本预算,那么这个企业根本无法建立完善的企业成本控制制度。更有甚者,一些勘察设计企业制定出来的成本控制实施指标没有明确的硬性指标,没有可行的实践操作性。企业人员制定的计划应该是从工程开始报价到工程竣工,每一个过程都要细化成本控制的硬性指标,成本控制的具体工作一定都要贯穿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而且在实施工程中,尽管是琐碎的费用支出也要科学合理的节约和控制,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完善成本预估力度。
3.规范化勘察设计企业成本治理结构
在勘察设计企业中,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系统能够让企业运行更加顺利,也可以使得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更加合理到位地开展工作,管理员工。企业内部之间改革体制要向新型企业管理制度学习,进一步重视企业软件的支持作用,进而使得企业各个部门间有效运转。当前勘察设计企业的日常消费项目非常多,因此企业更需要对日常流水成本的控制加以重视,有效推动企业的运营资金分配。资金成本可控制系统化不仅可以兼顾企业的赚取利润,而且还能让赚取利润与支出花销平衡。企业的领导者更需要以身作则,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成本控制方案,加强企业工程所需原材料的采购资金的控制监管力度。规范化勘察设计企业的成本治理结构,首先企业要严格监督原材料的购买、物资的使用控制等方面,且安排高管人员重视,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相关的措施完善各个职能间的信息交流系统,其次,一定要尽可能克服各部门间的协调问题与信息沟通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障碍。
4.企业的内部管理着要以身作则
在一个企业工程项目中,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管理中应该以集体责任制为基础。项目的领导者要担起项目的责任,积极组织项目的核心力量,不仅要领导员工实现项目达标,更要对项目积极组织与负责。只有项目的管理者以企业为核心,认真对待工作才能使项目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管理者更要树立长远发展的目标,建立合理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管理体系。
5.完善企业全面财务管理辅助成本内控制度
企业全面财务管理需着眼于员工工资的合理分配,尽快实现科学可行的企业体制改革刻不容缓,各部门内部利益的均衡调整和再分配工作势在必行。在处理各部门内部利益的均衡调整方面,企业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办事原则。尤其是在涉及到企业内部利益调整分配的重大决策问题方面,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主,要以集体的利益为主作出明智且慎重的决定。不但需要处理好利益分配问题,也要处理好各部门间的利益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产生。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企业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应该注意企业的利益分配要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与投资者决议,这些在企业中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利益分配涉及各方面的工作,只有调动企业经营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使企业变成利益集合共同体的核心。
三、勘察设计企业战略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应用
勘察设计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部门归属于事业单位,产品的生产过程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至今大多勘察设计企业仍未形成体系完备、运行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和成本控制体制,从而制约了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应用对勘察设计企业的管理情况作出了系统的说明,引导企业实现自身的目标。不管企业处于生存、发展、盈利的任一阶段,就勘察设计企业而言,建立完善的战略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体制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每一个部门都有不同的工作,但是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会有一定的联系,所以部门之间往往可能发生一些冲突,而战略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可以使得每个部门对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认识到各部门之间的不同作用,从而使部门都能够配合其他部门实现公司的整体计划。
四、结语
近年来,勘察设计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系统,才能更好地发挥企业各部门的作用,才能调动勘察设计企业中全体人员的能动性与积极性。企业管理者也要将财务管理具体落实到日常事务当中,才能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进行制度化执行,加强企业的人员管理力度。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7
企业战略管理就是用战略管理的思想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进行控制,以达到企业理想目标的过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中贡献极大,如果希望企业可持续的发展那么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必须采取正确的战略管理,立足于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对思考和安排。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不同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方法不同,在我国,中小企业就是那些总资产不超过4亿元或者营业额不超过3亿元或者职工人数不超过2千人的企业。而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立足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来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考核,以最终实现目标。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缺陷
(1)决策者的战略管理能力偏低
很多中小企业决策者为白手起家,在战略规划能力上有些不足。而且由于决策者对企业管理缺乏足够认识,决策者经常无视正规的决策程序,抓住了某种产品或者某个市场空位甚至只是凭借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作出经营决策进入市场。在成立初期的短时间内,在市场环境比较好的时候,的确,可以取得一定的成功,但长此以往,企业会缺乏核心竞争力。当企业进一步扩张,市场竞争也越发紧张的时候,就必须理论结合实际,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战略规划来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全局的指导与控制。
(2)战略方案定位不科学
中小企业缺乏正确的战略设计观念。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者的地位根本没有充足的认识,制定的.战略只适用于短期的市场。一方面,中小企业经营决策者不具备专业的战略策划能力,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制定工具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因此难以准确把握企业发展优势与劣势,也缺乏对市场的全面认识。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资金有限,难以获取专业咨询机构的技术支持,对产业和市场发展动态的第一手信息获取困难,这直接降低了战略策划的可执行性。
(3)企业战略执行力不足。
之前也说过,中小企业的决策者为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因此,在管理方面,他会有倾向地偏好家族管理。坚持一言堂的公司往往止步于中小企业,这就是因为没有制定刚性的制度,以致战略计划无法顺利实施。此外,一些管理层公开战略计划后,缺乏与各级管理人员的有效沟通,使得管理人员难以明确战略意图,阻碍了战略的贯彻实施。在战略执行过程中,跟踪监督体系也没有相应地跟上,这实在是不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
提高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能力的对策
(1)提高决策者的战略思维能力
决策者要能够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让自身的战略管理能力足以匹配企业的发展,设定符合企业经营情况的合理的战略目标。首先,决策者要掌握多學科、多纬度、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
比如决策者可以去看与企业战略相关的书籍,西方的公司制比我国要完善得多,近代西方企业战略理论也是春兰秋菊、各有所长。这就是为了开阔决策者的眼界,培养决策者的大局观,学会立足于持续发展去处理企业发展问题。此外,战略管理培训至关重要,不仅得让企业决策者定期去先进企业进行考察学习,而且要邀请有实力的企业培训者到企业对决策者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公司管理层整体的的战略管理素养。
(2)提高企业的战略制定能力以及执行力
要想使企业有一定的竞争力,需要根据中小企业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立足于企业实际隋况,对整个市场有整体的把握,提高经营管理决策者的战略制定能力1并且从高层到基层贯彻实施。一方面,需要对决策者及相关^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战略管理知识的整体框架,并且深入的理解制定战略时所运用的相关工具,例如:SWOT分析法。同时在战略制定过程中需要基层人员及其相关下属的参与,这为企业进一步的战略调整提供依据,也使得战略制定符合实际,在今后的决策与执行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做到从上到下,化战略为行动,确保战略规划分阶段落实到位。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及时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对战略计划作出合理调整,确保战略的顺利实施。此外,要构建战略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比如年度目标与行动方案逐步分解为季度、月度,甚至每天的目标与行动方案,并对阶段性战略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定位准确。
企业的战略定位需要在市场与顾客需要和自身的实际状况之间找到—个动态平衡。相比较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有所不足,因此,制定适宜当前中小企业的战略发展定位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差异化战略,生存互补战略或者联合经营战略。可以避免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正面竞争,建立起相互依赖、分工协作的模式,寻找到适合自己经营发展空间,不断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增强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总而言之,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实施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大多中小企业领导者不重视企业的战略制定与管理,导致中小企业没有一个清晰明确且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战略来指导发展,这就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道路上的一块大石。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重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使企业能够长远持续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8
摘要:从企业过往营销活动的表现来看,部分企业将营销活动的目的定义为对新客户群体的发掘,却未能形成对既有客户群体关系的有效维护,盲目地将售前服务与售中服务视作企业管理运营活动的重心所在,导致售后服务所暴露出的相关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最终造成既有客户群体流失。基于投资回报的视角来看,企业的此种做法显然欠缺经济性考量。须知,客户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客户关系战略是企业获得客户,并维持客户忠诚度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围绕客户关系战略内涵与目标,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提出了相关优化建议,以期为企业充分发挥客户关系的战略作用,提升整体营销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营销策略;客户关系;措施
在买方市场背景之下,企业之间的营销竞争不断加剧,客观上要求企业做好客户营销工作,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保障。作为市场营销理论的一个新发展,客户价值论充分彰显了客户在企业营销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且实践已证明,根据这一战略开展营销工作,对于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一、客户关系战略内涵与目标
(一)内涵
客户关系战略是指围绕客户需求,采用主动营销的模式来提升客户忠诚度以及客户价值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从其具体内涵来看,客户关系战略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一种营销模式,主动营销是客户营销的内核,企业在营销工作开展中需要化被动为主动,从以企业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积极调研分析客户的需求,围绕客户的显性需求以及潜在需求进行创造性的营销,从而实现客户忠诚度提升这一营销目的。从客户关系战略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客户识别、客户分析、客户开发、客户维持等,每一个内容的重点都是不同的,需要企业根据发展阶段以及营销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二)目标
简单的说,企业在客户关系维护工作中,需要化被动为主动,将以“企业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积极调研分析客户的需求,围绕客户的显性需求以及潜在需求来进行创造性的营销。从整体上看,客户关系战略的重要目标即是要充分发挥舆论力量,以赢得客户和行业良好的口碑。口碑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营销手段,具有极强传播威力,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科技和网络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口碑的传播速度,对人们的选择、消费有巨大的影响。对于一个有购买意向的客户,在进行购买产品前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资料收集。其中听取亲友、同事或其他人亲身经历后的推荐往往比企业做出的介绍,更容易让客户相信。因此,当前,大部分企业都强调做好维护客户关系管理工作,要积极维护与客户的关系,让客户满意,继而赢得他们的口碑,并实现口碑传播。但要注意,口碑建设并非一日之功,客户关系战略应当制定一个长效型的规划和运作方式,并根据市场变动、结合企业状况与行业特点,方能有序、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企业客户关系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滞后
从企业客户营销的实践来看,理念滞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在客户营销理念方面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的更新,由此导致了客户营销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企业客户关系战略层面的滞后主要表现在客户至上、主动营销理念的不到位,不少企业“客户至上”的营销理念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在各项营销工作的具体开展中,较好地贯彻落实客户至上的理念。
(二)方法单一
客户关系管理方法单一是很多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当前企业客户营销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做广告”,将广告作为客户营销的最优选择以及灵丹妙药,希望通过广告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客户,而实践证明,这种营销方法的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立足于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下,普通无新意的营销手段已很难吸引客户眼球。而对于互动营销、文化营销、情感营销等效果较好的营销手段,乏人问津,而这对于客户忠诚度的提升来说也是一个拖累。
三、优化企业客户关系战略的措施
(一)更新客户营销理念
客户关系管理要求企业在“客户至上”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运用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进行客户信息的管理以及利用,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产品或者服务。客户关系管理是客户关系战略开展的基础性以及前提性工作,两者高度契合,目的都是围绕客户需求进行产品或者服务的提供,试图最大限度地提升客户满意度。在当前激励竞争形式下,客户营销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客户关系战略是否正确,而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客户营销理念,才能够推动企业客户营销效果的持续提升,反之则会拖累客户营销效果。对此,企业要全面树立“主动营销”的意识,将“客户至上”理念融入营销实践工作中,及时反馈客户需求,真正做到尊重客户,以改变以往“被动”局面,主动出击,准确把握客户消费心理与潜在需求,积极尝试更多、更具创新性的营销模式,以赢得更多客户。
(二)推行全面质量营销
客户在购买商品与接受服务时,注重的是商品服务的质量与品质。如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未能满足客户的购买与使用诉求,客户必然对其上游供应者存在不满,进而无法形成对企业的忠诚度。鉴于此,企业要更加注重精细化营销管理,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和品质,借助客户与企业双赢模式的构建,实现对客户忠诚度的培养。要注意的是,在市场竞争过程当中,应尽量避免客户被同业竞争者转移,比如,可向自身的客户群体提供比竞争对象更具“顾客让渡价值”的产品与服务,创设高效的服务与销售网络,使客户的购买行为更便利,也有效降低企业自身的成本投入。
四、总结
客户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只有通过客户开发,不断挖掘新客户,才能保证企业有序发展。客户关系战略作为市场营销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企业应重视客户价值的合理利用,积极开发和维护客户关系,提升客户的忠诚度,方能切实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自身战略愿景。
参考文献:
[1]朱新雪.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及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xx(7):89-89.
[2]马旺.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价值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xx(1):72-73.
[3]严泓.浅述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作用[J].中国商论,20xx(33):39-41.
[4]罗桂芳.基于客户关系理论的B2B品牌营销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8(9):67-71.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9
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的范围向着与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国内企业快速发展对战略成本管理的急切需要,结合战略成本管理基本理论进行概述的同时,对我国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国内商品流通企业在应用战略成本管理的实践中提供借鉴。最终以“形成企业独特的成本竞争优势”为目标,实现企业整个成本管理体系的成功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商品流通企业一直以来在财务上表现为成本高,赢利少,成本管理混乱等制约了我国商品流通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战略成本管理,能够使得商品流通企业在后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成本削减,但企业更需要遵循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有选择的进行削减。对于成本管理中不重要的环节,可以大刀阔斧的进行削减,而对于关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反而不排除扩大投入的可能,如此有的放矢,有紧有松,聪明的削减成本,方是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不损害企业健康,甚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选择。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定义
战略成本管理是在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发展起来的新的成本管理系统,是一种前瞻性和全面性相结合的新型成本管理模式,是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结合的产物。它与传统成本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对成本管理的重心不仅在生产阶段,而且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以战略的眼光从成本的源头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在成本管理和控制过程中使用了一些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工具。具体是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的方法,通过协调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关系,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为战略管理的每一个关键步骤提供战略性成本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构建和评价企业战略,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成本持续降低的环境的建立,使企业能够达到其所制定的战略目标。其麵在于,借助会计功能编制成本管理计划,使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实现成本领先和竞争优势的'“双赢”。
二、商品流通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
(一)战略成本管理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产品成本是决定企业产品或劳务在竞争中能否取得份额以及占有多少份额的关键因素。而影响竞争成本的核心是企业的战略成本,而非传统的经营成本。为了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必须推行战略成本管理,促使成本管理水平提高一步,战略性降低成本,形成成本优势,在竞争中才能取胜
(二)战略成本管理是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需要。在成本管理中,节约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比如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利润,可能会减少一些设备的正常修理与保养,从而影响设备未来的正常使用,进而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支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从战略的角度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三)战略成本管理是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加强成本管理的需要。传统成本管理重心仅在生产阶段,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要求成本管理和财务控制不能仅仅停留在结果的分析上,而要将成本管理管理范围由企业内部延展到企业外部,从事后控制到事前控制,通过过程控制将企业成本管理涉及的各个环节和企业战略目标相联系,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组织企业成本管理活动。
(四)战略成本管理是适应环境的需要。企业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环境是企业关注的焦点并决定企业的行为。企业的成本竞争战略必须同它所处的环境相联系,企业经营的环境决定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范围,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是获得竞争优势,而影响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相对地位。
三、商品流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措施
为了满足获取成本优势、提高企业利润和降低成本的要求,商品流通企业必须采取以下有力措施来控制成本,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控制成本的影响因素。当企业完成了以价值链来归集营业成本和分摊资产,并分析其价值活动的影响因素后,企业就应考虑通过控制这些因素来建立成本优势。如控制地理因素,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营销策略;进行学习管理,结合企业长期竞争战略来制定学习战略目标,确定赶超竞争对手的基准点;调节和控制生产过程,保证生产的均衡性和稳定性,减少生产能力闲置所带来的机会损失。
(二)再造价值链。拥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其价值链往往与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存在着显著差异。企业可以通过采用生产工艺、自动化方面的差异,以及采取新的营销策略、新的原材料、业务流程再造、供应商和分销商协同、竞合策略、厂房设施的地点迁移等措施苒造价值链,以便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成本结构,为进一步的成本降低奠定基础。
(三)通过价值链整合等措施强化成本管理。一方面通过价值链横向整合与规模经济、分权管理等来改善成本动因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借助于价值链纵向整合、适时制的应用,以及质量成本管理等强化业务活动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工作,实现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
四结语
在全球性竞争和市场风云变化下,商品流通企业必须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加强成本的管理,从而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获得更多的市场和更好的效益。而要想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流通费用,选择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不断吸收其他管理理论的精华,不断实践和完善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方法和管理体系,使商品流通企业在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充分发挥流通引导生产、指导消费的功能,从而扩大内需,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10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是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将企业战略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企业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经济全球化竞争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特征以及企业获得持久性竞争优势的战略成本管理路径进行了具体探讨。
1.企业成本管理的演进与特征
战略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处于开放性经济环境下成本管理必然选择的结果,而企业成本管理的演进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密切相关。20世纪是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促进成本管理发展最有利的时期。这一时期,成本管理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以工程驱动的标准成本为标志,以成本控制为特征,通过标准操作方法来确定标准成本,以达到控制成本、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2)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以成本性态分析为标志,以预测决策为特征,通过变动成本计算和本量利分析,以满足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3)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以成本动因分析为标志,以作业成本管理为特征,通过批评传统成本管理法并提出作业成本计算法(ABC),以改进单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及销售价格和产品结构决策的可靠性。(4)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市场驱动的标准成本为标志,以战略成本管理为特征,通过融入战略管理思想并创立战略成本管理,以适应外部环境剧变和战略管理发展的需要。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是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将企业战略与成本管理相结合,把成本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层次上,从战略高度对企业生产运作的总体成本进行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从而努力寻求并创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战略成本管理是对企业传统成本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的一次适应性变革,也是对企业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及核算方式的一种挑战,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拓宽成本管理的时间范围。即从一个单纯的会计年度经营管理的层次提升到更长时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管理层次;(2)拓宽成本管理的空间范围。即从单纯的会计成本核算层次提升到企业内部所有经营活动核算层次;从单纯地关注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延伸到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企业外部;(3)拓宽成本管理的适用范围。企业利用成本信息进行战略选择,并在不同战略选择的背景下,综合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进行成本分析和管理,以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要求并实现竞争优势。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从追求成本效益到发展企业竞争优势的管理目标,具有战略性;从内部成本管理到重视外部环境的管理理念,具有外部性;从分析直接成本动因到整个价值链的管理对象,具有全面性;从短期、暂时到周期、持续的管理方式,具有长期性。
2.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路径分析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路径是以价值创造为导向,采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将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和基本思想渗透到整个经济寿命周期成本的管理和全过程管理之中的企业管理方法。本文提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重在目标成本规划、作业成本控制和责任中心考核三个环节上,使成本规划和产品设计一体化,从根本上降低成本;从成本动因出发进行成本控制,将成本动因拓展到作业,使成本管理的重点转移到作业成本管理;以同质作业合并形成的作业中心为基础确认责任中心,规范责任、权利和利益之间的对等关系,将责任成本的评价与考核落到实处。
2.1目标成本规划
目标成本规划于20世纪80年代被日本企业广泛采用,大大增强了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日本企业目标成本规划最显著的特点是,在新产品的设计之前就制定出目标成本,并以此作为产品从设计到推向市场的各阶段所有成本确定的基础。目标成本规划的核心是强调应把降低成本的重点放在研究、开发、设计这些产品投产前的前期阶段上,依次为研究开发人员、设计人员和生产人员制定成本目标。目标成本规划体现了战略成本管理的本质要求,其基本内容主要表现在:
第一、目标成本规划使得成本管理的范围得以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扩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产品的多样化、系列化、销售网络的复杂化、市场风险的增大以及管理思想与手段的迅速发展导致了人们对产品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生产环节重要性的下降及产品成本中知识含量的增加使得企业的成本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集中表现为研发成本、服务成本或称后援成本的比重日渐上升。此时,传统成本核算和管理已不能传送准确合理的成本信息。因此,为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必须对传统的成本管理范围进行扩张,建立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核算体系,从全流程的角度实施成本跟踪与控制。而这种跟踪与控制恰好可从目标成本规划的第一个过程中所确定的产品的目标生命周期成本作为运作的起点。
第二、目标成本规划的重点是确定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该目标成本是由产品的联合开发设计小组根据市场信息、内部潜力的挖掘以及供应商的潜力挖掘和协作而确定的。这意味着成本管理的重点将由传统观念下的生产制造过程移至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逐渐认识到,产品的制造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产品的设计阶段所确定的,产品的.功能设计得越复杂,制造成本也要相应增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日益追求个性化产品,迫使企业不断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尽可能地根据顾客的需要提高产品的功能和质量,从而导致产品的制造成本的大小与产品的功能和质量的设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有位美国会计学家在对美国的制造企业进行调查时发现,这些企业由产品的设计阶段所确定的产品的制造成本占整个制造成本的比例高达7队至9呢之间。
2.2作业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法是西方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业成本法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原因即成本动因,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将成本费用追溯到产品开发、营销、制造、配运和服务等项流程,即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管理以持续改善和优化价值链为目标,将企业成本管理分为成本避免和成本控制两个层次,并贯穿于企业整体作业链之中,消除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从而形成新的成本标准,有效的实施成本管理与控制,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真实相关的决策信息。作业成本法控制体现在:
第一、以作业成本法确定产品的标准成本。在传统成本观下,标准成本制定以产品为核心和起点,成本信息主要源于产品生产过程,成本费用分配标准过于单一。以单一标准分配制造费用,可能引发不利于成本控制的行为。例如为了追求有利的价格差异,采购人员可能购买质量较差的原材料或大量采购,以获得数量折扣的利益,结果势必造成废品率的大量提高。在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情况下,以单一标准分配制造费用,还会导致产量大、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成本偏高,而产量小、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成本偏低,形成不同产品成本的严重扭曲,从而造成生产经营决策失误。作业成本法是按成本产生的动因,采用多种分配标准,增强了成本费用分配的相关性与因果性,使得产品成本计算趋于客观与准确;以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标准成本,更有助于分析成本动因与成本构成的合理性,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第二、以成本动因分析为主线完善标准成本控制。传统的标准成本计算与控制局限于产品的制造过程,成本形成动因的单一性和成本信息的不完整性,使得成本分析与控制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作业成本法认为,企业是一个由各种作业构成的价值链,企业活动是一系列作业的结果,这些作业由研究与开发、产品、服务或生产过程的设计、生产、营销、配送、客户服务等环节组成,并相互连接构成了作业链,这些作业的传递过程形成企业价值增值的过程,作业链又是价值链。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范围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各个环节、质量检验、装配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它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成本动因分析,能为价值链分析提供全过程的成本信息。同时作业成本法注重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相结合的分配标准,从而为标准成本分析与控制提供了客观、合理的依据。
2.3责任成本考核
传统责任成本中心主要是依据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来划分的,并据此进行责任预算、责任控制和责任考核。它的局限性表现在忽略了许多不同于单一职能部门但又具有联系和同质性的费用的责任归属。作业成本责任中心的划分改变了这一状况,冲破了职能部门的桎梏,以同质作业合并形成的作业中心为基础确认责任中心,这就使更多的费用纳入责任管理,且规范责任、权利和利益之间的对等关系。同时,以作业中心为责任中心使责任成本核算和作业成本核算的口径保持一致,使责任成本的评价与考核落到实处。其次,作业的使用产生大量有助于业绩考核的数据和信息。作业成本控制中的责任由于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必须以明确划分各类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为前提,而这些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中一部分属于财务信息,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非财务信息,这就为管理人员从财务角度和非财务角度两个方面进行业绩评价提供了可能。最后,促使业绩评价指标趋于多样化,作业成本法不仅保留了原有责任会计系统有用的财务指标,而且更多地结合了非财务指标作为作业中心业绩评价与考核的指标。
3.战略成本管理要求与运用总结
一般而言,企业通过对自身外部价值链分析可以改变与供应商、购买商的关系,寻求战略优势和成本降低机会。但战略成本管理的重点是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控制与评价,是基于对企业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分析,有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成本优势的一个过程。所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运用应体现企业战略要求,从前瞻性、全过程、全方位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植与提升提供相关信息,其具体运用可以总结为:(1)体现战略要求。根据市场调研、企业内外环境分析以及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为企业进行战略定位。(2)目标成本规划。根据企业战略定位,依据经济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和全过程管理要求,确定目标成本。(3)将目标成本分解,一是以作业为对象分解为作业成本;二是以人为对象分解为责任成本,将各作业的目标成本落实到责任人,在实行成本控制时,各责任人以目标责任成本为标准对各作业的成本实行监控。(4)以责任中心为单位,对目标作业成本和责任成本进行成本核算,以成本动因为主线分析与评价目标成本管理业绩。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11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经济重心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高新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者所重视。高新技术不仅符合国家的战略路线,在许多政策上还可以获得便利。因此,高新技术逐渐成为了投资的重点。尽管行业政策为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但其若想在日渐激烈的市场中稳定发展,保存自身的优势,还需要完善其内部的管理、并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将成本管理作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如何将战略成本应用于当前的企业成本管理中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供企业参考,以此来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模式
成本管理作为当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构成之一,其高效率的成本管理不仅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成本水平,提高相应的利润空间,其还有助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规避可能会遇到的一定风险。所以,高新技术企业要进行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有效的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其需要结合自身企业的特色以及所处于的市场环境。把战略成本管理不断的融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中,进一步完成全面、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模式,以此来提高其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一、战略成本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1.关注企业长远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没有长期的成本管理规划。其往往只在企业经济效益不佳时,才会严格要求各单位及部门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开支,其所限制的往往都是日常的费用;而在企业经济效益理想时,就会对日常开支的消耗失去关注度,从而出现大规模的浪费和消耗资源现象。由于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企业的战略作为基础而进一步实行相应的成本管理模式。其不仅仅需要注意企业的短期效益,更应该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这才是理想的成本化管理所要达到的效果。
2.动员全体员工
成本管理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其包含了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的运营流程与环节,若仅想凭财务部就能使成本管理工作完成得理想,是不切实际的。因此,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动员全体员工都加入到相应的成本管理当中去,其需要成本管理工作不断的落实到各个企业运营的流程环节中。
3.成本核算流程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核算流程,其战略成本管理作为当前企业运营的全过程中的环节与成本核算节点,能够精准并全面的对企业的各种成本进行核算,以此来为企业的管理者决策给予一定的信息数据支持。
4.无形成本的管理
无形成本占据企业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其影响不容忽视。倘若没有将其无形成本精准的核算进入成本体系当中,会导致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参考性严重缺失。所以,高新技术企业尤其要重视对无形成本的管理。其战略成本管理是以成本的动因作为出发点,且不会忽视任何一种成本要素。
5.外部环境
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是从内部进行,使其更加强调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而忽略了其采购和销售流程的成本管理,并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不高。而高新技术企业尤其需要拉长其成本管理线,不断将成本管理与行业的外部环境结合在一起,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正是在此种思想上建立而成的。
二、战略成本管理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应用
1.管理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其一是政治环境。指的是高新技术企业所处于的经济以及社会环境。其影响因素主要上是由政府所决定的。因为,高新技术企业不具备改善此类环境的能力,所以,只能按照环境的变动来对自身进行调整。目前,我国油气行业重视节能和环保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其在不断的提高对相应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此种环境之下,其给高新技术企业战略计划的实施提供了较为难得的机会。其二是经济环境。我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迅速增长之后,其速度有放缓的走向。后期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使世界经济走向低迷。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所面对的经济环境并不有利。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高新技术企业更应该不断的找寻合适的发展机遇,才能进一步削减消极经济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其三是社会环境。高新技术企业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其主要应对的是市场以及和市场相关的人群,其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其影响因素尽管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的影响较为微弱,但也不该忽略其影响因素。其四是技术环境。在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会出现生产以及研发技术更新换代的情况,企业是否可以精准的掌握技术环境的变化,需要其制定相应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才能进一步和战略成本管理形成相互呼应的模式。
(2)内部环境高新技术企业的运营不单单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调整内部的组织结构、改变相应的活动方向、或者是兼并其他企业等等,都会对企业的管理运营产生直接性的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若想要保持经营管理的稳定性,其需要在内部环境变化上调整相应的战略措施,不断完善其战略目标的设定,并进一步为后期的运营指明方向。
2.战略成本管理模式设计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战略,并根据企业自身具有的市场优势,将自身特色作为立足点加以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根据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的经济市场情况,企业需要最大程度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不断加强自身的优势,进而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如果要保证自身的优势,并取得可持续发展,需要把企业战略作为根本的立足点,进一步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将自我的成本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为其之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新技术企业理当锁定好关键的成本要素,以及潜在的成本管理,进一步降低成本水平。
3.基本架构设计
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目的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成本优势,以此来降低成本。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由于外部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若想在市场中保持相应的优势,只靠产品和技术是万万不行的,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成本优势。其内部的各个环节互相影响和制约,需要形成相应稳定的成本控制机制。战略成本管理尽管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其更深的含义是在于让企业提供持续的推力,才能进一步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成本管理当作一个结构及其严谨的自循环系统。
4.战略成本管理价值链分析
(1)企业内部价值链其主要是在企业内部价值创造流程中的各个流程和环节,不断的通过核算的流程去消耗成本以及创造新价值的情况来对其运营环节效率进行评估。高新技术企业若想提高成本管理效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需要在满足市场的需求下,不断缩小产品之间的差异性,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并不断提高其利润的空间;其二,削减和剔除其价值链中无用或者是低效的流程;其三,合并或是重新组合其高成本的价值链环节;其四,引入当代先进的技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其五,把成本过高或者是价值创造力低的流程全部外包出去,以此来降低其生产成本。
(2)行业价值链高新技术企业如果要提高自身的成本管理效率,需要清楚的知道自身在行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并对自身的上下游价值链流程进行成本以及效益的调查。倘若出现能够将某些部分的价值创造环节进行转移,其转换到上下游价值链的环节。或者是让上下游的价值链环节进行合并,以此降低一定的成本水平,则可以进行全面一体化或者部分一体化的操作。
(3)竞争对手价值链高新技术企业不单单需要清楚自身的价值链形成过程,还需要能够准确、全面的清楚竞争对手其价值链的形成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断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对于竞争对手有着极其有效的价值创造其优势的价值链环节,高新技术企业应该深入的探究其原因,并针对性的进行完善和改进。有效的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汲取其失败的教训,从而使高新技术企业少走弯路,并快速的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经济重心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高新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者所重视。其需要把战略成本管理不断的融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中,进一步完成全面、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模式,以此来提高其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高新技术企业要重视战略成本的应用,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不断加强自身优势,从而推动其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苏义坤,王奕麟.构建基于价值链的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体系[J].经济师,20xx,(5):27-28.
[2]刘志祥,杨松.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20xx,(3):54-55.
[3]吴维军.产业集群协同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诊断系统研发[J].东方企业文化,20xx,(20):94-95.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12
一、勘察设计企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管理分工不明确
企业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最关键的部门,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机制需要企业做到每个部门的权利与责任要明确,企业的核心部分要和政治相分离、企业的产权一定要清晰。然而在勘察设计企业中,一些勘察设计企业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分工体制,因此存在一定的管理疏漏,成本管理体制比较薄弱,基础工作达不到要求等问题。这样一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勘察设计企业确立自己的地位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企业生存发展缺乏必要的实力,那么在生产经营部分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2.企业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
勘察设计企业中,成本控制的对象存在差异,控制也有很多类,比如资本的成本控制、产品的成本控制、责任的成本控制、作业的成本控制、环境的成本控制、资本成本的控制、质量的成本控制等。但是针对如此之多的成本控制对象,企业却没有切实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这样勘察设计企业就无法根据不同的管理需求对成本控制的对象进行把关和确认,更加没有办法依据成本控制的对象设立与之完善匹配的成本控制体制。但是在商品流通企业与产品制造企业之间,建立有序的成本控制系统与子系统对于所需花费的各种成本显得尤为必要。如果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那么也会让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建立并完善勘察设计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内部成本控制制度
1.建立勘察设计企业成本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作为勘察设计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与之相应的分工体制的及时改善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企业逐步克服先前管理上存在的疏漏,而目_有利于企业扎实生存发展的基础实力。另一方面,近年来,从事勘察设计行业的单位数量越来越多,设计单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建立合理的企业成本控制制度,企业才能长期发展,才能在口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近年来,勘察设计企业普遍存在不重视完善考核制度与成本预算制度的制定,所以勘察设计企业每年每季度的收入与支出结算存在疏漏现象变得极为普遍。很长时间以来,勘察设计企业的阶段性考核缺乏统一的标准,进而极易致使企业管理器的数据丢失与操作系统的失常运行,为勘察设计企业带来一定的困难,企业的管理制度得不到良好的运行。
2.完善勘察设计企业的成本预估力度
在一个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管理方案的监督与执行息息相关。先前的部分勘察设计公司往往忽略了统计自身工程的物资消耗平均值与定值,并目_在采买计划的进程与物资耗损程度不能取得一致的估量标准的情况之下,工作人员通常会疏于管理定期检查物资损耗进度,进而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工程各个阶段的货品剩余量加以统计。如果勘察设计企业根本不能作出真实客观的物资消耗的成本预算,那么这个企业根本无法建立完善的企业成本控制制度。更有甚者,一些勘察设计企业制定出来的成本控制实施指标没有明确的硬性指标,没有可行的实践操作性。企业人员制定的计划应该是从工程开始报价到工程竣工,每一个过程都要细化成本控制的硬性指标,成本控制的具体工作一定都要贯穿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而目_在实施工程中,尽管是琐碎的费用支出也要科学合理的节约和控制,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完善成本预估力度。
3.规范化勘察设计企业成本治理结构
在勘察设计企业中,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系统能够让企业运行更加顺利,也可以使得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更加合理到位地开展工作,管理员工。企业内部之间改革体制要向新型企业管理制度学习,进一步重视企业软件的支持作用,进而使得企业各个部门间有效运转。当前勘察设计企业的口常消费项目非常多,因此企业更需要对口常流水成本的控制加以重视,有效推动企业的运营资金分配。资金成本可控制系统化不仅可以兼顾企业的赚取利润,而目_还能让赚取利润与支出花销平衡。企业的领导者更需要以身作则,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成本控制方案,加强企业工程所需原材料的采购资金的控制监管力度。规范化勘察设计企业的成本治理结构,首先企业要严格监督原材料的购买、物资的使用控制等方面,目_安排高管人员重视,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相关的措施完善各个职能间的信息交流系统,其次,一定要尽可能克服各部门间的协调问题与信息沟通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障碍。
4.企业的内部管理着要以身作则
在一个企业工程项目中,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口常管理中应该以集体责任制为基础。项目的领导者要担起项目的责任,积极组织项目的核心力量,不仅要领导员工实现项目达标,更要对项目积极组织与负责。只有项目的管理者以企业为核心,认真对待工作才能使项目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管理者更要树立长远发展的目标,建立合理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管理体系。
5.完善企业全面财务管理辅助成本内控制度
企业全面财务管理需着眼于员工工资的合理分配,尽快实现科学可行的企业体制改革刻不容缓,各部门内部利益的均衡调整和再分配工作势在必行。在处理各部门内部利益的均衡调整方面,企业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办事原则。尤其是在涉及到企业内部利益调整分配的重大决策问题方面,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主,要以集体的利益为主作出明智目_慎重的决定。不但需要处理好利益分配问题,也要处理好各部门间的利益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产生。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企业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应该注意企业的利益分配要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与投资者决议,这些在企业中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利益分配涉及各方面的工作,只有调动企业经营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使企业变成利益集合共同体的核心。
三、勘察设计企业战略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应用
勘察设计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部门归属于事业单位,产品的生产过程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至今大多勘察设计企业仍未形成体系完备、运行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和成本控制体制,从而制约了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应用对勘察设计企业的管理情况作出了系统的说明,引导企业实现自身的目标。不管企业处于生存、发展、盈利的任一阶段,就勘察设计企业而言,建立完善的战略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体制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每一个部门都有不同的工作,但是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会有一定的联系,所以部门之间往往可能发生一些冲突,而战略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可以使得每个部门对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并目_认识到各部门之间的不同作用,从而使部门都能够配合其他部门实现公司的整体计划。
四、结语
近年来,勘察设计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系统,才能更好地发挥企业各部门的作用,才能调动勘察设计企业中全体人员的能动性与积极性。企业管理者也要将财务管理具体落实到口常事务当中,才能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进行制度化执行,加强企业的人员管理力度。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13
随着中国入世、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市场环境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化使得成本因素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蠃得竞争的胜利、求得生存发展,企业必须将成本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认真严肃对待,积极探求战略性的成本管理方法,打造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奠定企业的发展基础,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优势。因此,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视角,本文深入研究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信息应用于战略管理,而不是像传统的成本管理一样,只把眼光局限于单纯的降低成本上。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企业进行分析,并评价企业的战略,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环境,获取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众所周知,成本可以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战略成本管理旨在深入挖掘企业的隐性成本,并进行分析,将相应的成本信息运用到整个战略管理中,为企业生产的关键步骤提供成本信息,实行战略性指导,塑造企业独有的竞争优势,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成本管理提倡的是知己知彼,强调相对成本优势地位,并持续降低成本,形成可持续性的成本优势。战略成本管理要求对传统的节约、节省的成本管理进行战略性的拓展,充分利用成本管理信息,持续降低成本,塑造成本优势。成本管理信息是企业成本分析中获取的有效的成本收益的财务信息,还包括企业生产质量信息、生产率信息等非财务信息。成本管理信息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即:计划与决策作用,包括一系列与经营管理相关的预算、现金管理、利润计划等决策;管理与经营控制作用,包括高层经理对中层经理的行为评估、中层经理对基层经理行为、雇员行为的监控;战略管理作用,指将成本管理信息运用于定位企业可持续性的发展形态;编制财务报告作用,指将成本管理信息融入管理层编制的财务报告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必须符合行业和规则制定机构的要求。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竞争市场上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要素之一,但是,核心竞争力并不应该一成不变,它必须随着市场和企业的发展而有所发展。如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会被模仿的,这时,企业早期的竞争力就称不上是核心竞争力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含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核心竞争力能提供企业实现多元化的潜力。可以把多元化企业比作一棵大树,而核心产品就是树的枝干,业务单位是其枝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就是其花果。核心竞争力相当于维系大树生长的根系。通过众多成功实现多元化发展的企业的经验可以发现,核心竞争力是进入新领域发展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需要依靠原有业务的竞争力培养在新进领域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企业在新领域中仍然可以巩固原有的核心能力,从而维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核心竞争力能使企业进行差异化地运营。难以模仿性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性之一。企业能在竞争趋于白热化的行业内良好地发展,关键在于企业进行差异化地经营,而核心竞争力正是支撑企业进行差异化的力量,这是因为核心竞争力本身具有的独特性造就的。
1、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对塑造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成本优势;在“微利时代”的社会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成本之间的竞争。如果企业的成本优势难以被竞争者模仿,那就意味着企业具有持久性的竞争优势。但是如果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价格处于市场水平,那么企业的成本优势就会给企业带来超额的收益。成本优势的战略性价值在于成本优势的持久性,也就是说,企业只有持久地维持成本低于竞争对手,那么才具有成本优势的价值。而企业要获取持久的成本优势,则需要开发成本领先的持久来源。企业经营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这个概念是站在企业发展态势和发展主动权的层面的,而不是经营的层面。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对于发展态势和主动权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战略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尤其对于多元化企业来讲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战略成本管理能促使企业统筹兼顾,协调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实现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完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需要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在现代成本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是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管理,是经济与技术结合的管理,而战略成本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的研究局限,把研究重心由微观层面转向了企业整体战略的层面,从而使得研究的领域更为全面和广阔,这样也使得企业能够更为科学地预测成本,做出正确的经营战略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2、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策略
结合企业真实情况,活用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的'成功实施与企业文化和组织方式具有密切的关系,并没有标准的应用模式。企业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时,要具备“权变”的管理思想,不能照搬战略成本管理的某一模式,而是应该结合所处行业的性质和特点,企业的发展情况等条件,来进行成本的控制。需要强调的是,企业不仅需要灵活地制定曰常成本管理策略,而且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调整企业的战略。
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提供战略成本信息;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分析成本信息并加以利用,整合在整个战略管理的循环过程中,并且运用信息网络和信息集成的方法,紧密结合战略成本管理和竞争优势这两个方面,使得战略成本管理更好地促进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所以,可以看出信息的真实性是十分重要的。企业要建立科学规范、内容真实、反应及时、匹配企业发展战略的成本信息管理体系,从而才能保证企业能有序地进行成本的核算,进一步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从而为战略管理提供依据,以使企业能够获取竞争的优势,并塑造核心竞争力。侧重分析价值链,取代单一成本控制;整个经济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对于在市场上竞争的企业来说才是最具意义的,所以企业必须要清楚地知道产品在整个价值链中的成本总和。这就要求企业要放弃简单的自身经营成本的核算,而是进行整个价值链中的成本的核算。企业需要与上下游的合作厂商共同来对成本进行控制,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14
随着煤炭市场化的推进,煤炭企业也逐渐认识到重视企业战略成本的管理和创新的必要性,煤炭企业要达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和战斗力,就必须实施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本文将以战略成本为主线,以煤炭企业为例,对煤炭企业战略成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实践中,许多煤炭大集团的企业战略研究机构更多的着眼于经营战略管理方面,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就要加强战略成本管理。
一、煤炭企业成本战略管理是传统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煤炭企业市场化以来成本作受到了不同成程度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目前企业成本的现状来看,不能适应企业变革要求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如下:
1.企业的成本工作没有与企业的战略工作相结合,仍然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当企业效益好时忽视成本,当企业效益不好时,自先以提高产量来提高效益,最后才想到成本管理。企业未能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所采取的竞争战略构建相应的成本管理方法,只是单纯的为控制成本而控制成本。
2.成本管理工作缺乏全员性,总是局限与财务管理等一些职能部门,而没有发挥计划、调度、生产、技术等职能部门的作用,煤炭企业涉及面广,量大,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单靠财务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也根本无法从根本控制成本。只有充分调动企业各个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从上到下,齐抓共管成本管理工作才能落实的实处。
32企业的成本管理只重视有形的成本动因,而忽视了无形的成本动因,企业只考虑材料、人工、电力等有形的成本,这些无形的成本包括企业的规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文化、企业职工.的士气、企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以及员工对企业的忠实度等等方面,企业不仅要考虑有形的成本动因,还应该考虑这些无形的成本动因。
因此,企业应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成本战略模式,把成本管理提高到战略层面。
二、战略成本分析
1.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
通过企业价值链的分析可以明确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以及与自己在同一个价值链上的其他企业整合程度对企业的威胁,也可利用行业价值链来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由于计划经济的原因煤炭企业都是按照地域分割的,国内外资源采掘企业的`发展史已经证明了这样做的结果,企业将随着资源的枯竭而逐渐衰落,因此企业的发展不应只考虑眼前的短期的效益,而应该是长远的可持续的。对煤炭企业而言应延长产业链,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以及跨国经营的煤电路港、煤焦和煤化工等综合经营的现代化综合型企业集团公司。煤炭企业除进行纵向整合,搞好和上下游企业关系外,还要在行业内进行横向整合,实现规模经济、资源共享。实时并购中、小煤炭企业,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煤炭行业企业众多,也产分散、资源浪费严重的缺陷还可以保证句身资源问题,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扩张企业的市场势力,解决无序竞争的局面,缓解企业扩大速度和市场扩张速度不一致的矛盾。
2.成本动因分析
作业影响成本,动因影响作业,因此动因是引起成本发生的根本原因。成本动因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微观层次的与企业的具体生产作业相互的成本动因,如物耗、作业量等;二是战略层次上的成本动因,如规模、技术多样性,质童管理等。战略成本动因对成本的影响比重比较大,可塑性也大,从战略成本动因来考虑成本管理,可以控制住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大量潜在的成本问题。
3.战略定位分析
(1)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诸战略中最为明确的一种。在这种战略指导下,企业的目标是要成为其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服务)厂商,也就是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功能、质量差別不大的条件下,努力降低成本来取得竞争优势。如果企业能够创造和维持全面的成本领先地位。那它只要将价格控制在产业平均或接近了平均的水平,就能获取优于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在与对手相当或相对较低的价位上,成本领先者的低成本优势将转化为高收益。成本领先战略的逻辑要求企业就是成本领先者,而不是成为竞争这一地位的几个企业之一,所以,成本领先是一种格外强调先发制人策略的一种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可通过大规模生产、学习曲线效应、严格的成本控制来实现,企业必须发现和开发所有成本优势资源。
(2)差异领先战略:当一个企业能够为买方提供一些独特的、对买方来说不仅仅是价格低廉的产品时,这个企业就具有了同別其他竞争对手的经营差异性。差异领先战略要求企业就客户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或在成本差距难以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生产比竞争对手功能更强、质量更优、服务更好的产品以应示经营差异。当然,这种差异应是买方所希望的或乐意接受的。差异领先战略的逻辑要求企业选择那些有利于竞争的并能使白己的经营独具特色的性质,重在创新。
(3)目标集聚战略:如果企业能同时取得成本领先和差异领先的竞争优势,回报将是巨额的,因为收益是累加的,差异领先会带来价格溢价,与此同时成本领先意味若成本的降低。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要想全面地、长期地同时取得成本领先和差异领先的地位,是不现实的。目标集聚战略是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种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个细分市场,以取得在某个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种战略的前提是:企业能够集中有限的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更广阔范围的竞争对手。目标集聚战略有两种形式,成本领先目标集聚战略寻求在目标市场上的成本优势,差异领先目标集聚战略则追求目标市场上的差异优势。
(4)生命周期战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任何产品从导人市场到最终退出市场都是一个有限的生命周期,这个周期可由几个明显的阶段加以区分,分別为产品的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众退期。在不同的阶段,企业会面临不同的机会和挑战,因而需采取不同的阶段策略。产品生命周期战略可以很好地指导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在导入期和成长期,可采取发展战略,以提高市场份额为战略目标,加大投入,重视差异领先,甚至不惜牺牲短期收益和现金流童;在成熟期,可采取间守战略,以巩间现有市场份额和维持现有竞争地位为目标,重视和保持成本领先,尽可能延长本期间;在衰退期,可采取收获与撤退战略,以预期收益和现金流量最大化为战略目标,甚至不惜牺牲(有时是主动退出)市场份额。产品生命周期战略充分体现了战略成本管理的长远性思想,不仅适用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同样也适用于企业的生命周期立至产业的生命周期。
三、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
1.战略环境分析: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是价值链分析,通过对行业价值链分析以了解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对企业内部分析以了解自身的价值链;对竞争对手分析以了解竞争对手的价值链,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以确定战略成本管理的方向。
2.战略规划:经过环境分析,确定企业是否进入、发展、间守或撤出某一行业某一段价值链活动后,下一步就是进行战略规划以确定企业如何进入、发展、间守或撤出该价值链活动。各目标之间须保持一致性和层次性,组成目标网络。准确的目标有助于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为了实现所确定的目标,根据企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及目标要求,制定相应的雄本战略、策略及实施计划。
3.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实施按实施计划中的要求与进度进行。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由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的变化,会使实施过程产生偏差,因此须进行战略控制。战略控制的某本方式有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控制过程包含研究控制因子,确定控制标准、及时处理与传送控制信息等。战略控制系统应由企业层次、业务单元层次、作业层次组成一体化的控制系统,实行全面的,全过程的控制。当战略目标已实现或内、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超过了控制能力时,则需进行战略调整,即重新开始进行战略环境分析、战略规划等进入新一轮循环。
4。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绩计量与评价通常包括业绩指标的设置、考核、评价、控制、反馈、调整、激励等。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估需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求得平衡,它既要能肯定内部业绩的改进,又借助外部标准衡量企业的竞争能力,它既要比较成本管理战略的执行结果与最初目标,又要评价取得这一结果的业务过程。具体方法是比较“不采取战略行动”和“采取战略行动”条件下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而带来的相对收益或损失。总之,战略成本管理的业绩计量与评价应围绕战略目标来进行。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15
摘 要:许多中小企业在量的积累上达到一定程度后,却扩展无门,究其原因,是没有在经营思想、管理方法、员工素质等各个方面实现一种质的飞跃。其中,很重要的是缺乏战略管理的思想。文章从我国中小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出发,提出了目前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的几点思路。
关键词: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实施调整
一、管理者的战略思想
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只有大企业才需要企业战略,而中小企业不需要战略管理,这种思想是完全错误的。常言道:“商场如战场”。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当前企业的经营环境动荡多变的情况,只有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企业战略正是把握整个企业命运的关键所在。企业管理者是筹划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的角色,因此企业战略就成为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在负责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综合考虑三个基本战略问题,即:
1.我们的企业是什么样的企业?它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它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2.我们的企业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即确定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预期效果。
3.怎么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即寻找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对企业的一切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中小企业战略制定
对中小企业管理者来说,企业战略的制定尤为重要,因为无论一个企业条件多么优越,运行如何有效,一旦它选错了方向和目标,就永远不可能成功。因为企业战略的正确制定是中小企业管理者工作中的头等重要大事。战略的制定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对外部环境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哪些外部因素随企业的未来发展而产生影响。认清这些影响的性质,积极的影响是机会,消极的影响是威胁。如何对待不同性质的外部影响并采取相应对策。对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哪些因素会对企业未来活动产生影响。认清这些影响的性质,支持性的影响是企业的优势,妨碍性的影响是企业的劣势,如何对不同性质的内部环境因素采取对策。
2.规定企业的`使命。企业的使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企业哲学和企业宗旨。所谓企业哲学是指企业为其经营活动方式所确定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企业宗旨是指规定企业去执行的或打算执行的经营活动,以及现在的或期望的企业类型。简而言之,确立企业的行为和企业的经营观念。
3.制定企业方针。方针政策是指企业行为的总则,它概述了建立目标,选择战略和实施战略的框架结构。在制定方针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方针应有助于企业目标的成功实现和战略的实施。
4.建立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规定企业执行其使命所预期的成果,它的时限通常超出企业的一个会计年度。短期目标是执行性目标,时限在一年以内,是管理者用来实现长期目标的基础。
5.选择企业的目标战略。选择企业的目标战略是指在实施企业目标的若干可行性方案中,选定企业打算采用的特定的战略组合。就中小企业而言,企业的长期目标可能是未来三年的利润总增长率,或者是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或者是跻身本地区工业先进行业等等。实现不同的目标,企业所采用的战略或战略组合也不同,中小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三、中小企业战略选择
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经营效益,中小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市场经营战略。中小企业选择的战略一般有以下几种:
1.集中优势、以专取胜战略。它是根据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源有限等特点而制定的一种战略。中小企业势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但是可以集中优势,通过选择能够有效发挥企业长处的细分市场进行专业化经营,把有效的资源集中在目标市场,提高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做好产品更新改造工作,形成企业特色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2.寻找空白、快速取胜战略。这是根据中小企业的灵活、适应性较强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战略。中小企业应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快”的原则,通过寻找市场的各种空隙,凭自身快速灵活的优势,一举进入空白市场,进则扩大空隙,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退则迅速撤离,寻找新的空白。这就是中小企业的“小而灵,小而快”的战略。这种战略必须建立一套高效、灵敏、准确的信息系统。在组织上要保持战略决策在实施决策过程中的有效性,以便决策尽快转化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3.与众不同、特色取胜战略。它是根据中小企业比较容易拉近顾客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中小企业规模小,一般不能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而保持成本水平的领先地位,来取得竞争中的主动地位。中小企业经营的范围窄,比较容易接近顾客,能通过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吸引消费者,处于有力竞争地位。这就是中小企业的特色经营的战略。这种战略必须处理好经营特色与成本方面的关系。
4.横向合作取胜战略。这种战略是根据中小企业资金薄弱,生产技术水平较差,难以利用规模效益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策略。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较为紧密的关系,相互补缺,通过业务集中,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减少分散经营状态下的内耗,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中小企业联合竞争的战略。该战略视中小企业之间的联合程度可分为松散型联合和紧密型联合。
5.纵向协作、承包取胜战略。它是根据中小企业力量有限,产品单一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中小企业在决定自己的经营方向时,不是着力于开发新产品,而是依附于大企业的生产系统,接受一个或数个大企业的长期固定的订货,成为主要的一个加工承包单位。中小企业在大企业的监督和指导下,为其生产某种零件或某种服务,最终在大中企业之间形成密切而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使中小企业的专业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为它们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础,可大大减少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今后中小企业将越来越多地作为大企业的合作伙伴而存在和发展。这种战略必须处理好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承包条件以及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
6.大小联姻、特许取胜战略。所谓特许是得到一个总公司承认的中小企业或独立经营者,以总公司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相结合为核心的所有结构或经营结构。特许经营对中小企业或中小独立经营者的最大优势是破产率低。据有关调查资料反映,美国普通中小企业第每一年破产率为35%,五年后是92%;而特许体系第一年破产率为5%,五年后为12%,大大低于前者。中小企业采取这种战略选择总公司时,应考虑总公司是否充分尊重中小企业的自主权,避免单方面的控制和系列支配;总公司能否提供有特点的商品服务来增加销售额;总公司能否提供周到的经营指导;总公司能否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和土地、建筑、设备等;总公司能否积极谋求思想上的沟通,在同一地区不搞恶性竞争。
7.科技创新、新技术取胜战略。这是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一种战略。中小企业通过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或发明,取得某一产品或某市场的核心技术,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技术优势,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处于领先地位,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这种战略需要注意技术的保密,保持技术创新和完善技术,一旦发现有其他替代产品或技术出现,必须快速反应,争取产品或技术的优越性、超前性。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产品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着力点。
四、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调整
企业的战略管理实施工作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它包括建立一个高效的企业组织系统,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一个有利于实现企业战略的组织文化环境,协调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修订工作进程,调整工作计划,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实施战略的组织保证。为适应战略的需要,要使企业成为适合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动态组织,设计开发出相应的战略所需要的组织结构模式。要选择合适关键岗位的人选,同时必须对所拥有的战略资源(包括采购与供应能力、生产能力,产品实力、市场与营销实力、财务实力、人力资源实力、管理经营实力以及对时间和信息等无形资源的控制力)进行优化配置,以保证企业战略的实施与推进。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07-17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大全08-19
学习企业战略管理心得11-29
学习企业战略管理心得体会11-29
学习企业战略管理心得体会02-06
学习企业战略管理的心得体会02-13
企业战略管理的学习心得体会12-23
企业战略管理心得体会通用03-24
企业战略管理个人心得体会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