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论文

时间:2023-01-03 09:37:55 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银行会计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银行会计论文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银行会计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1

  一、科技信息速猛发展对银行会计从业人员能力素质的要求

  (一)具有新的知识结构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

  在目前的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也有了新的要求,已经不能仅仅局限在本专业上面,在有一定深度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广度,尤其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在网络技术革命的带动下,对会计信息的处理更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就要求银行会计人员必须要熟练的掌握好网络和应用软件知识。流程银行的普及,清算系统和清算手段层出不穷,清算渠道多种多样,各种系统的应用,对于设计流程和系统建设的银行会计人员来讲,具有很高的知识要求,不仅懂得整个的运营流程、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还要有相当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有创新的思维方式,通过系统实现流程再造、风险控制、账务的自动处理;对于使用人员,要熟悉和了解系统原理,才能熟练操作,完成日常的工作。所以,他们的知识结构,就好像是金字塔,在最上端,应该存储着专业学科知识,而中间部分,则是专业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在下端,则是对专业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运用的其他知识。换句话来讲,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银行会计人员必须要更多、更丰富的掌握常规知识,计算机操作知识、数据库知识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知识。当然。同时,还应该熟知专业知识以及一系列金融知识。

  (二)良好的业务操作技能

  伴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要求银行会计人员也朝着新的高度迈进,传统的纸笔账簿,传统的算盘早已与目前的形势不相适应。而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银行业应用的日益广泛,在经历了“会计电算化”、“银行电子化”后,现已进入“银行信息化”时期,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早已成为了各大银行会计业务处理的工具。熟练掌握和操作各支付系统、管理系统、行内核心系统、业务系统等,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防范风险,保证业务的正常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良好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银行IT技术的运用与发展,实现数据大集中,IT正在向与业务深度融和的方向发展,各项业务与管理依赖IT技术的支持,从系统的建设、运行、处理都需要与技术人员有良好的沟通,达成共识,才能有效地合作和解决问题。不管从业人员再怎么有经验,他们也总会有没有接触过的问题,他们也不可能对所有比较复杂的问题有一个熟练的解决思路。因此,对于每一个银行会计从业人员来讲,经验确实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熟练的问题解决能力。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要求会计人员要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在问题引发的一系列接踵而至的更复杂的问题的时候,能过正确地把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来,并能够有针对性且及时的把问题解决好。而这一问题解决的能力,不应该局限在银行高层会计人员,更应该普及到所有的银行业务人员。

  (四)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1、业务需求的提炼和分析

  业务部门根据自身的业务战略、市场机遇、效率改进、风险控制等要求,向IT部门提出业务需求,该需求要经过全面的分析、论证形成,编制符合计算机软件系统需求,可以将业务目标和要求转换为技术人员需要的规格说明书,起到业务和技术两种话语体系之间翻译的作用。

  2、系统处理和风险的分析

  系统完成后,对系统的每一个编码、步骤、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大量的、全面的、细致的测试,业务人员除了具备精悍的专业知识、银行各岗位工作积累的经验,较强的风险意识和防范手段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才能保质保量完成新系统的功能测试,有了高质量的测试,新系统上线运行才能确保功能正常、风险得到控制。

  (五)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

  对于银行从业会计人员来讲,职业道德是他们开展会计工作所需要遵循的第一标准。职业道德标准,可以分为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工作作风以及工作态度等等,期所体现出来的是银行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也是会计职业的一个基本责任要求。在这一标准中,详细对银行会计人员在具体的从业过程中需要做好的职责做出了规定。我们知道,只有思想正确了,会计人员的行为才能够正确,而职业道德标准,正是银行会计人员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标准,所以,这是目前银行会计人员所需要遵循的一项最基本素质要求。

  (六)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能快速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对银行会计人员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控制能力以及抉择能力等等,都有了更加高的要求。而伴随着银行日常会计工作中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日益增加,伴随着银行业务处理的日趋多样化,伴随着业务处理难度的日益增加。每一个银行会计从业人员,除了要掌握好相关的管理学原理,熟知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技能及计算机、互联网知识外,还要具备长远的见识、创新的思维、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要善于运用现代管理知识和方法,来把会计工作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好,从容的应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结束语

  总之,银行业是否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会计队伍来进行保证。所以,必须要明确目前科技信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银行会计从业人员的新要求,并有针对性地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切实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能力素养,最终为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银行会计论文 2

  [摘要]会计结算工作对银行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结算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是会计结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银行会计结算的质量。不断的分析与研究银行会计结算风险对于促进银行的快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应认识并了解银行会计结算风险的表现形式,了解诱发银行会计结算风险的主要原因,从而加强对会计结算风险的正确认识,不断完善会计结算的制度和体系,加强银行会计结算的执行力度以及提高会计结算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此来对会计结算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进而促进银行的快速有效发展。

  [关键词]银行;会计结算;存在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银行的各项工作需要不断地提升才能与之适应,而银行会计结算作为银行的基础性工作,可有效的反映出银行的经营成果,以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的发展前景进行合理的预测。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银行会计结算的风险就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银行的快速发展。因此,为了规避银行中会计结算的风险,我们就必需了解与认识会计结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从而能够有效的规避银行会计结算中的风险,进而有效的促进银行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银行会计结算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银行会计结算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银行会计结算中的会计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会计内部管理不善而导致的,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会计结算工作作为银行发展中的基础性工作,在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多重的管理职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会计的结算业务以及降低了银行的自身有效发展。随着现代银行的不断发展与转型,现代的会计结算工作已逐渐向多个领域发展,包括业务拓展以及营销方面,已不再是传统的业务管理职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银行处理市场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难度,进而就增加了银行会计结算中的管理风险。第二,会计人员作为银行中的管理者以及执行者,其业务素质的低下以及专业素质低等原因都会给会计结算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而会计人员素质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银行培训工作的不到位以及会计人员缺少较为先进的管理意识等。因此,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欠缺也会为会计的结算工作带来一定的管理风险。

  (二)信用风险

  信用是一个银行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而信用风险就是指由于借款人的私人违约行为或借款人信用等级的下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债权人的本金与利息的下降,甚至不能及时的收回,而存在的风险。因此,信用风险也是银行会计结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其中,信用风险主要有两个特征:风险的量和风险的质这两个明显的特征。风险的量主要是指违约人所违约相应的贷款金额,而风险的质主要是指相应借款人所发生违约行为的可能性,而由于违约事件属于一个不确定性事件,因此,信用风险又可分为三种,即违约风险、敞口风险和追偿风险等。

  (三)操作风险

  倘若会计人员在进行相应的会计操作时,若存在行为的不规范以及在操作的过程中不符合相应银行制定的要求,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为会计的核算工作带来一定的操作风险。而会计人员作为银行业务的执行者,其在银行业务执行过程中行为的规范与否,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而一旦会计人员在执行银行业务的过程中,存在着主观的恶意或者对银行的业务随意的执行,这就大大加大了会计人员违反规章制度的可能性,这样也就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操作风险。其中银行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领导为了满足客户的个别要求,而有意的要求会计人员忽略银行业务执行过程中的一些特别程序,进而就给会计核算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此外,银行中的会计人员在执行一定的银行业务时,往往以自己所认为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操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会计核算带来了风险。

  (四)欺诈风险

  欺诈风险是银行会计核算风险中的一种特别表现形式。欺诈风险的构成主要是由第三方人员引起的。欺诈风险主要是由一些不法人员通过伪造银行中相关的会计凭证以及变更会计凭证而造成的欺诈风险。在现代存在的欺诈风险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犯罪分子对重要银行票据的篡改,进而就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此外利用银行工作人员风险意识的薄弱,进而骗取银行的资金,从而就大大加大了会计核算工作中的欺诈风险。

  (五)联行业务风险

  资金速度的高效运转可有效的促进银行快速而稳定的发展。因此,有些银行为了加快资金的运转速度,就在资金的运转过程中,采用多样的资金运转形式,大量的投入人力以及物力,通过实现一定的电子联行,进而有效的对资金进行汇转,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银行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联行业务风险。此外,在对银行资金的清算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倘若银行会计人员在对联行业务的处理过程中,出现失误以及对有关银行数据出现错发或者漏发的情况,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自己的运转时间,还加大了不法分子的犯罪率。

  二、诱发银行会计结算风险的原因

  (一)认识不充分,理解有偏差

  银行中会计人员对于银行中有关事务认识的不充分,以及对银行相应业务的理解存在偏差等都会诱发银行会计结算风险。首先,会计人员在思想上就缺乏一定的偏差意识,对于银行有关事务存在着一定的认知误区,将银行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偏差的认为整章制度,进而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够全面,且缺乏较为深刻的理解,而对于内部控制制度与监督制约机制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刻,这样也就加大了银行会计结算的风险。此外,由于会计人员对于银行内部的控制制度认识不深刻,把互相牵制作为内部控制的全部,进而就导致对会计核算风险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不能正常的发挥功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银行会计结算的风险。

  (二)会计结算制度体系不够成熟

  虽然有关银行对于银行内部的控制制度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是银行内部还没有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银行的会计结算工作形如一盘散沙,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核算体系,这不仅大大降低了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与银行的紧密度,还阻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就针对当前的银行而言,其内部控制制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一些商业银行的内部制度具有较高的原则性。一些商业银行对于银行内部制度往往设置较高的原则性,这样不仅没有完善银行内部的控制制度,反而使内部控制制度的操作性变低。第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还不够完善。由于内部控制制度还没有建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控制体系,这样就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保密性和严谨性。第三,内部控制制度不能与时俱进。虽然我国的银行制度在不断完善,但是还缺乏一套较为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创新。此外,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性以及不完整性都为会计的结算工作带来了风险。

  (三)银行会计结算程序的约束较薄弱

  无论是传统的银行会计结算工作,还是现代的会计结算工作,商业银行在进行会计结算时,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双线核算”原则,即在对会计工作进行核算的过程中要运用交叉复核的方式。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银行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经济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发展,但是银行内部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性就会在一定成都上导致会计核算的不及时性,进而就不能对银行的结算工作进行有效的复核。此外,会计人员在执行相应的会计工作时,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流程,但是,有些银行所制定的操作流程还不够成熟,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此外,也大大降低了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刚性的约束力,进而就给银行的结算工作带来了风险。

  (四)银行会计结算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银行会计结算人员作为银行业务的控制者以及执行者,对促进银行的有效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银行会计结算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银行效益的好坏。但随着近些年来银行数量的不断增加,有些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往往与其他银行采取较为恶性的竞争,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于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这样就导致银行中的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就加大了会计结算的风险。而一个综合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往往会减低会计业务执行效率,进而就加大了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风险。此外,有些会计人员为了获取较高的利益,就会在执行相关银行业务的工作时,忽略相应的会计准则,违背银行内部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有些会计人员所出现的结算风险进行掩盖,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会计结算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三、防范会计结算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对会计结算风险的正确认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经济中所出现的新理念以及新原理等也不断的出现在银行中。因此,银行应及时的将风险管理中的新理念、新原理传递给员工,进而让会计人员对所出现的新原理以及新理念有个较为正确的认识。只有当会计人员对银行业务中的新理念与新原理有较深的认识,才能够在工作中保持严谨的态度,针对业务流程与工作结果进行细致检查,进而才能有效的避免会计结算中出现的风险。此外,银行不仅应促进会计人员了解会计结算的新原理以及新理念,而且还应加强员工对于风险防范措施的学习,让员工在工作中具备应对风险并加以控制的能力。为了促进银行的长期发展,银行应定期的对员工进行一定的会计结算风险的教育活动,让员工对会计结算风险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并在工作中进行合理控制,如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得到真正提升,从而有效的避免会计结算风险的发生。

  (二)完善会计结算的制度和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建立完善的会计结算制度与体系对于有效防范会计结算风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通过完善一定的电子支付会计结算管理制度以及相应法规的制定流程,来不断的规范会计结算制度。此外,我们还可设置一定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一旦会计结算中出现一定的风险,风险预警机制就会立即启动,进而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风险预警与处理的效率,为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与损失进行有效控制。对于会计结算人员,我们应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对于工作中操作规范,遵守业务流程的员工,可以予以适当的奖励,同时针对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甚至违规违纪的情况,也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并且可以将业务与薪酬挂钩,将会计人员的薪资待遇与工作业绩结合到一起,以此来增强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进而可有效的保证会计人员能够严格的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的结算风险。

  (三)加强银行会计结算的执行力度

  只有不断的提高结算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银行会计结算的执行力度。因此,银行应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的对会计人员宣传银行相应的制度工作,使员工的制度意识得到增强,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员工在制度上的学习,可以采用定期考核的方式,让员工对相关制度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与认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外,还应不断的加强控制银行中操作岗位的自控力和自律力,确保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具备规范的操作水平,避免违规违纪现象出现。同时还要严格的对上级管理部门的有关职能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把关,使其监督与管理得到规范的同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有效的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四)提高会计结算队伍的整体素质

  会计人员在银行会计结算工作中扮演者较为重要的角色,会计计算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会计结算风险的控制水平。因此,为了降低会计结算工作中的风险,我们就应不断加强会计结算队伍建设,使会计结算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对于会计人员的培训,我们应首先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意识,进而促使会计人员有一个较为负责的态度,以此来不断的降低会计结算工作中的风险。此外,我们还应不断的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而才能有效的确保会计人员对于相应的法律法规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从而才能避免会计人员在会计结算工作中出现风险。对于会计人员进行相关风险的培训以及相关会计工作的培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人员对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风险的敏感度,进而有效的减少会计结算工作中出现的风险。

  结束语

  随着银行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银行中会计结算所出现的风险成为当前银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不断的分析与研究银行会计结算风险对于促进银行的快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应认识与了解银行会计结算风险的表现形式,进而了解到诱发银行会计结算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对于银行会计制度认识不充分,理解有偏差,会计结算制度体系不够成熟,银行会计结算程序的约束较薄弱以及银行会计结算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原因,从而从加强对会计结算风险的正确认识,不断完善会计结算的制度和体系,加强银行会计结算的执行力度以及提高会计结算队伍的整体素质等方面,来有效的对会计结算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进而促进银行的快速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霞.商业银行会计结算风险及风险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xx,8(3):92-93

  [2]康跃一.银行会计结算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中外企业家,20xx,7(3):186-187

  [3]王春晓.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xx,5(21):39-40

银行会计论文 3

  摘要:新会计准则体系基于中国国情,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涵盖了各类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的会计行为和会计秩序将得到进一步规范,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交流、使用、判断和评价的基础和平台将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对银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引入国际标准的过程,有利于企业深化改革,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将对我国银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有助于银行业走国际化道路

  本次会计准则的制定及修订,充分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如《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金融工具系列准则,其主要精神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关内容已基本一致,这符合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中国银行作为我国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已于20xx年上市。此前,中国银行的控股子公司——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已经在香港上市。在股份制改造及海外上市过程中,我们深感会计准则对于企业管理和国际投融资活动的重要性。此前,由于国内准则与国际准则存在较大差异,国内企业到海外融资,其财务报表往往得不到认可,影响了国内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这次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可以使企业在海外上市时按照国内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与按照国际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之间的差异基本消除,披露的信息符合国际标准,这有利于企业进行海外融资,拓展国际业务,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Www.133229.Com中国银行在境外有众多分支机构,实施新会计准则有利于中国银行与国际先进同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中国银行向建设国际一流银行的目标努力。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有助于提高银行业管理水平

  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经济行为确认、计量、列报的相关规定,要求企业必须进一步提升管理理念,加强风险驾驭能力。例如:《金融工具列报》准则规定企业必须披露每类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公允价值、流动性风险等业务管理信息。为此,管理层必须理解准则阐述的关于公允价值、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等概念的含义,进而理解其中蕴涵的科学理念,将这些管理理念运用到银行的日常运营、流程改革和系统改造中,并利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设计合理的业务流程,建立功能强大的数据库,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增强银行防御风险的能力。

  对此,中国银行在编制基于国际准则的财务报告中深有体会。详尽的披露要求对于企业改进内部管理理念,深化内部流程改革,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尤其是风险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管理层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关注银行运营过程中风险的变化,及时识别各种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把各种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新会计准则体系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这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整,披露内容更加丰富、透明。这有利于加强监管部门、企业内部各层面、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有效的激励、监督与约束机制的构建,有利于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四)新会计准则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良好形象

  从各市场经济国家来看,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不仅仅是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反映,也是企业形象的代表。这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可以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提升企业良好诚信的形象。

  二、执行新会计准则给银行业带来的挑战

  中国银行在进行国际财务报告转换工作中,在财政部、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债券资产分类计量方面、衍生金融产品按公允价值确认资产(负债)及相关损益方面、按照贴现现金流模型(dcf)和迁移模型(mm)提取贷款减值准备方面已率先满足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下一步,中国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上述工作并落实新会计准则要求的其他计量及披露要求。

  需要看到的是,国内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其真正的实施工作将任重而道远。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绝不仅仅是会计计量模式的变更,更是对现有业务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的一个巨大挑战。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是一项需要全行员工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财会部门及各业务主管部门都应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研究,并对各自主管业务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现有的业务管理模式、操作流程、产品设计思路、电算化系统状况、税务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与新会计准则进行比照,寻找存在的差距,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新会计准则的精神要求嵌入到日常业务管理工作中,并借此契机,进一步提升银行的业务发展水平及内部管理水平。

  在贯彻落实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银行业面临着四大挑战:是否具备足够的熟悉新会计准则的财会人员;是否具备拥有丰富财务判断经验的业务人员;是否有合适的计量工具,准确测算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与摊余成本;是否有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满足新会计准则关于风险管理信息的披露要求。

  针对上述影响和挑战,中国银行将积极准备,全力以赴,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贯彻落实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及时修订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并要把这一要求贯彻到全行的日常财会工作中。

  二是针对新会计准则组织全行范围内的学习与培训,全面提高财会人员和其他相关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新会计准则深入人心,会计人员熟练掌握。

  三是建立健全新会计准则体系贯彻实施的配套制度。中国银行将对各产品领域进行全面梳理,将目前的业务管理模式、操作流程、产品设计思路及电算化系统现状与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比照,寻找存在的差距,研究具体的解决方法,借此全面提升中国银行的内部管理水平。三、实施新会计准则面临的难题及需要解决的配套问题

  (一)实施新会计准则面临的难题

  1.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及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基本是原则导向的,而且很多规定非常复杂,大量业务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这将直接增加商业银行进行会计核算的难度。此外,新会计准则要求对衍生金融产品进行估值,这种确认和计量要求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金融工具估值技术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2.对商业银行的电算化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会计准则大量引入“现值”概念,以贷款为例,如将贷款区分为未减值及减值贷款,由此涉及的信息维度将区别于传统上的应计和非应计贷款概念,由此所产生的贷款及应收息科目将主要反映“摊余成本”。为满足新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同时反映与客户端的债权,商业银行将必须设置两套账目,这对商业银行的电算化系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其他,如复杂衍生产品估值模型的确定,也需要较高的系统程序来实现。

  (二)需要解决的配套问题

  1.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同时,充分考虑了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和实务特点。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下,许多交易或事项采取了完全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在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公允价值相对容易取得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实施比较容易。在我国,某些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相关的配套制度还有待完善,完全采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环境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对于公允价值的引入采取了适度的态度。但应该注意到,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不能直接获取,尤其是非市场化资产的价值确定将依赖各企业的模型来估算和验证,为增强各企业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应为公允价值的获取机制提供较为详细的指南。

  2.监管政策配套问题。

  与新会计准则紧密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协调税收制度、监管制度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从目标来看,会计部门趋向于建立对银行财务状况的“中性”评估,监管部门从审慎的角度则更趋向于保守的评估。从方法上看,会计部门要反映过去交易和时间的结果,强调回溯性方法,监管部门则更关注未来,强调前瞻性方法。此外,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商业银行利润中包含大量的“未实现”损益,对这部分“未实现”损益,税收制度该如何协调等等,都是摆在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课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解决。

银行会计论文 4

  [提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计算机的迅速崛起,网络金融在我国交易中占重要地位。各大商业银行要想在这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应对会计风险,避免危机的产生。本文通过分析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产生原因,列举商业银行风险的形式,提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积极探索新时代商业银行发展路径。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经营货币及其衍生品,资金的流转几乎发生于商业银行的每一笔业务中,每一笔业务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济收益。由于商业银行本身性质的缘故,导致其将大部分资产都投放在市场,并且商业银行的信誉决定了它的发展。所以,商业银行隶属于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运行的全部过程都存在着会计风险。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商业银行本身的资本安全。在严重的情况下,支付危机就会出现,影响银行的声誉并使其信誉下降;更严重的,将直接导致金融机构倒闭。因此,银行会计必须保证公平和公正,严禁欺诈、让客户蒙受损失,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会计风险防范,全面提高商业银行对会计风险防范的能力。

  一、文献综述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背景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个历史阶段被认为是目前全球银行业在其风险管理方面进入了最为迅速的历史阶段,20世纪80年代则是第一个历史阶段,此时由于美国经济出现了债务危机,银行业非常注意其风险管理,《巴塞尔协议》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巴塞尔协议认为,银行的资本和其他人并不相同,一些资本将承担着相当高的风险。20世纪90年代早期,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恶性金融危机事件的不断发生和出现,有关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和规避问题的研究逐步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重视,每家银行也已经开始深入地研究并建立完善自己的风险防范和规避体系。例如中国建设银行已经提出了审贷分离的信贷管理体系,这种信贷管理体系大大降低了建设银行放贷的风险,保证了银行资金的安全,而中国招商银行亦已经实行了贷款负责人的管理制度等。Hongmeiwen,Hualiwang针对国外大型商业投资银行普遍存在的一些操作性和风险,探究其可能产生的主要成因,并通过运用传统的故障识别树这一方法,对直接影响我国大型商业投资银行的操作性风险可能出现的主要成因和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根据这些故障识别树的结果,判别商业投资银行的操作性和风险品种,并据此研究提出有效的操作性和风险评估防范措施。Zhoulimeijing等深入研究了我国的私募股权在如今我国的快速繁荣和发展过程,所以为了实现共享利润,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使用各种渠道参与私募股权的业务。以硅谷银行代表的案件分析了其风险管理领域的一些成功经验。基于对美国硅谷银行的主要风险的研究,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了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和问题。并据此建议制定了一套相应的风险预测和防范措施。李思宇通过深入研究商业会计背景,对我国企业商务会计管理的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了它们的出现所带来的优缺点和利弊,并在此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防范和控制管理商务会计风险的有效措施。王俏利用相关风险管理理论,结合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和典型案例分析,并充分利用我国的业务流程模型观察银行会计业务的发展,在会计业务中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并提出了一套具有理论意义和社会实践的风险管理反应策略。

  (二)商业银行会计的舞弊形式。Aicpa将企业的会计舞弊划分为了两类:一种可能是企业管理人员舞弊;另一种可能是企业员工舞弊。其中,管理人员舞弊的后果可能更大、影响也就更大。并提出了一份全新的审计质量标准说明书,从三个角度列举了对于会计舞弊的潜在风险和影响的因素:其一,管理层舞弊的征兆及其可能造成影响企业整体经营环境的原因,也就是说,管理层的经营人员管理水平、业务技术能力、做事的风格以及他们对内部控制所持有的态度;其二,行业,主要是泛指这些产品行业发展时期所处的内、外部市场经济条件;其三,经营报表及其财务报表的稳定性,即商业银行的实物经济和其他社会和经济活动,银行财务条件及其盈利能力。Bell,carcello以一部分来自Apkpmg家审计公司实务中出现公司舞弊的77家审计公司和没有实施公司舞弊的305家审计公司案例作为一个统计资料作为基础,构建了一个Logistic的公司回归审计模型,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一个回归模型特征性的分析测试。经过最后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不难发现,这些大型企业上市公司所可能涉及或遇到的重大内部风险及其影响控制因素主要可能包括:内部风险控制工作丧失实际效力,经济收入增长速度太慢,盈利实现能力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或与之直接偏离以往发展趋势,管理人员认为当局过分地过度强调了公司盈利的首要目标,传递虚假财务资料或是方法逃避了公司审计师的严格监督和进行审计,公司财务会计报表的资产所有权管理结构,对待公司财务报表的谨慎态度和公司内控控制执行工作力度之间的巨大差异均与其存在较大互动性和联系性。吴殿波(20xx)探究了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在其会计实务工作中可能还存在的一些困难:由于银行会计未能建立健全的经营管理体系,没有改变会计职能,而且他们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不够先进,没有严格控制成本,会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不够高。赵跃侧重于分析研究目前我国国内各家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商业分行所存在可能面临存在的各种类型会计业务风险的产生类型和表现种类,并深入分析研究其会计风险的产生原因、特征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并以20xx年中国建设银行上海连云港二级分行为主要代表的典型案例,对该行分别开展了以其近期会计业务风险综合防范管理工作情况为研究核心和重要主题的现场检查调研交流活动,通过会计数据收集分析综合对比目前发达国家的国有商业投资银行正在不断完善企业会计风险服务的管理职能和创新经营风险管理模式、对会计操作人员为对象的风险管理做到有效科学衡量与准确控制的一项新会计技术,并分别提出了关于加强银行业会计风险管理防范的具体风险应对措施和相关政策建议。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理论研究

  国外的大型商业投资银行久远的历史演变发展历程,使其在我国长达300年的大型投资企业风险管理规避项目管理培训实践中逐渐发展形成并逐步建立实施起来了一套较为健全的大型投资企业风险管理培训制度,积累了一些重要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在此之后,经历了票据真实说、能力转化论、收入预期论等相关理论的持续演变和不断发展,通过对我国商业投资银行业务资产和资金负债的信息共享方式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我国商业投资银行业务盈利的稳定同时,也在努力不断寻求业务风险的有效控制性和最小化,保障了我国商业投资银行日常业务经营的安全。保障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Groveman用了一种大量高估存货价值的会计处理方式,把激进的收入的确认方法、少量的准备或损失、低估的业务和管理成本、并未采取相关方之间的交易正常程序视为会计舞弊的迹象。Green,choi采用了与人工神经网络相关的计算技术,在原来的会计财务舞弊信息库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依托的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关于20xx年会计金融欺诈的预算判断虚拟模型,可以在数据分析后初步了解到,这种舞弊虚拟模型对于判别随机样本舞弊很有成效。常华兵通过借助实践深入地探究了银行的会计风险,创设了关于银行会计风险的几个集中模型,在这些集中模型中,他将银行的会计风险大致细化成为了集中会计管理的规范、理论、行为、错误认识等,同时详细论述了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四个主要方面,并且提出了一套应对措施和控制的方法,这个研究成果在我国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这个成果放在现在依旧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主要内容

  通过分析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特点、会计风险的形式表现,基于相关的理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会计风险的原因,讨论了与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有关的相关理论知识,总结了外国商业银行研究会计预防风险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预防研究结果,总结了外国商业银行的共同特征,并将其作为商业银行预防风险的启发。深入分析商业银行内部会计风险的类型和形成,对商业银行的现有会计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到了预防风险的有力方法。从内部环境建设和外部经济环境中,提出银行预防风险的措施。其中,外部措施包括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督,加强财政侵犯行为的执法力度,并充分表现审计、税收、金融等各个部门的作用。内部措施包括完善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审计和监督和核查机制,加强内部审计,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概念及特点。所谓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就是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金融机构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并不把普通的货物作为对象,它把货币和资本作为对象,并且把业务范围放到了货币信用领域,脱离了生产流通领域。除此之外,商业银行不像普通企业一样直接去进行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它是为这些公司提供金融方面的服务。二是商业银行有着与中央银行和普通金融机构不一样的性质与目标,这也决定了它是一种特别的银行,它更加强调运营的利润原则和流动性原则,把盈利能力看得很重,并不受政府管理的影响。普通的商业银行不能发行货币,一般把业务集中在存、贷款业务上。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主要类型。

  1、会计核算业务风险。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银行会计的根本工作,即对银行业务进行真实、完整、及时的会计核算。由于会计业务繁多,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支付结算、交易等业务每天都要检查和核对大量的现金收付。账户申请和账户登录与风险直接或间接相关,很多银行风险都与会计环节失控有关。因此,如果会计方法不当,会计程序不规范,会计质量不高,就容易产生风险。

  2、会计结算业务风险。会计的结算业务是对各种类型的票据进行结算,结算业务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会计结算过程中也存在着与结算相关的一些风险。主要包括:

  (1)欺骗风险。欺骗行为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犯罪者对银行的布局非常熟悉。通过把银行票据和银行汇票当作实施犯罪的对象,借助现代手段,有计划地进行了大数额的票据欺骗。

  (2)透支风险。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人都有机会办理信用卡,这也导致了恶意透支的发生,人们利用了银行的一些漏洞或者时间差进行了犯罪,并且大多数人意识不到这是犯罪,从而给银行造成了经济上的很大损失。

  (3)票据贴现风险。银行在票据到期后往往无法收回贴现的金额。

  3、内部控制风险。这种风险主要包括:

  (1)银行的会计工作人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本质,没有相应的素质与工作岗位相对应,对办理银行业务的客户服务态度不够好,操作行为不规范,导致了一些会计事故的发生。

  (2)银行的会计工作人员和犯罪人员内外勾结,共同侵害银行的利益,这也是我国经济案件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会计岗位没有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一些人员利用这个漏洞违法乱纪,偷偷进行银行资金的挪用,给银行带来了风险。

  (三)滞后的会计运作手段带来的风险。

  随着社会手段的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也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投入使用,它的出现,简化了会计人员的工作,一些需要进行大量计算的数据在会计软件里很快就可以得出,它加快了会计工作的速度,也把会计工作的质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不过,一个新的手段出现,利弊都会有,会计电算化的弊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适用范围不够广。电算化不能进行会计的一些事前工作,不能像人工一样进行预测事件并对风险进行事前控制。

  (2)应用水平不高。由于会计电算化是在近几年才出现的,所以导致一些阅历高的会计工作人员不能顺利进行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各个银行还需要进行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操作的讲解。

  四、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主要成因。首先,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会建立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但这种程度的风险控制作用很小。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这也是风险防范的原因之一。其次,由于银行业务的繁重、简化和程序化,许多银行会计人员没有遵守严格的规章制度。如果规章制度成为一种形式,很容易导致银行会计风险。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1、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建设。首先,建立金融风险识别、评价和预警体系,根据定性和定量指标确定风险水平或级别,根据风险水平或级别及时进行预警。其次,建立对高风险金融机构的判断和救助体系。最后,还要建立对支付危机的处置体系。

  2、加强金融执法力度,规范银行经营。首先,应加强对银行业收费和贷款汇报的执法检查,降低企业不合理财务成本。其次,应加强对企业贷款资金流向的监控,盘活存量信贷资源。及时解决地区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最后,应建立有效的考评和激励机制,促进银行业规范化发展。整顿银行业收费秩序,取缔不合理收费项目,严肃查处非法违规收入,减少银行收费种类,减轻服务对象负担,更好地发挥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大众的金融作用。建立科学化、系统化、长效化的企业帮扶机制,全力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五、结论

  本文在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简要阐述了商业银行所处的商业环境和历史背景,然后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相关研究。通过比较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共同特点,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措施。本文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总结了商业银行会计的四大风险,并深入探讨了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认为商业银行要规避新时期的会计风险,应从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加强内部审计、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等方面入手,并提出相关对策。希望其他商业银行能够借鉴,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机制建设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从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健康蓬勃发展。

银行会计论文 5

  摘 要:资金转移定价是一种能够将风险管理、产品定价、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结合起来的最有效方法,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创新与发展所迫切需要的管理工具,其出现源于现代银行业绩评价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的需要,这是国际先进银行在股东价值创造与资金风险管理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目前,国内银行业实施资金转移定价工作还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本文就和大家一块探讨分析关于商业银行财务资金转移定价的几点问题和思考,希望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资金,转移定价,思考探析

  一、 财务资金转移定价的在商业银行的意义

  财务资金转移定价是商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产品定价、资源配置、利润核算、绩效评价、优化决策和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工具。实施资金转移定价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资金转移定价的实施对提高商业银行产品利率敏感性、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好的资金转移定价对提高银行决策水平、增加银行整体盈利性、支持银行战略计划、加强内部交流、减少部门利益冲突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

  二、当前商业银行资金转移定价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1.财务记录等数据信息技术缺乏系统性。

  从银行的记账记录来看,商业银行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对各种金额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系统的整理,以至于银行账户金额比较混论,使得财务组织架构分级管理未能做到集中化,从而导致商业银行资金调配的不合理性,降低商业银行运营的收益率,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银行还没有引进较为先进的计算机财务管理平台,单纯的靠手工记账,不能够做到快速和及时,加之银行工作人员的一些人为的因素,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错误的发生,进而导致财务系统的混乱,提高商业银行运营效率,此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客户信息库。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数据信息系统建设还不成熟,客户信用数据积累时间短,关键信息缺失。同时,商业银行缺乏对客户违约率、违约损失等关键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且数据系统之间衔接、整合程度有待提高。

  2.没有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由于商业银行是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迅速成长起来的,因此各方面还都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全适合自己运营模式的规章制度体系,从而在运营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一个优秀的组织或者群体都要求有它自己的规章制度,因为这些是保证它能够成功运营的前提,否则它也不能够称得上是较为优秀的群体,因此制定和完善商业银行制度条例是商业银行有关人员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3.利率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长期的处于利率管制下粗放式经营,对先进的风险测量方法了解较少,还没有建立健全的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指标体系和测量模型,用来辨别利率变化情况下所面临的风险种类并衡量利率风险度,评估利率风险损失值,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情况来看,利率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方面缺乏科学的奉贤计量和监控系统;另一方面,对利率风险缺乏严格的监控制度。

  三、对国内商业银行财务资金转移定价实行的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一体化,商业银行已经呈现出了职能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此种状况以及以上商业银行运营所出现的问题,商业银行应采取措施,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要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提高产品定价能力。

  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目标是:实现各分支机构的所有营运资金都通过FTP价格与总行发生转移,为评价绩效、产品定价、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发挥基础平台作用。因此,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块实现分割净利差收入,使资产产品承担资金成本,负债产品获取资金收益,便于分产品盈利能力分析,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资金运作效率。

  各商业银行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资金价格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按照先分行、后总行的步骤建立内部资金中心,推行内部资金借贷制和内部资金成本收益核算制,逐步实现对全部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全程控制和管理,提升资金配置管理的决策层次,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将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与利率风险管理、产品定价、资源配置、利润核算、绩效评价等日常经营管理结合起来,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升。

  商业银行财务资金转移定价的几点分析和思考

  2、提高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资金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源,资金管理则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业务之一。目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利率的波动性不断加大,利率风险越来越大,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商业银行要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着力于利率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形成理念科学、制度完善、行为一致、技术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促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借鉴西方知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建立覆盖全行所有业务、覆盖本外币、考虑表内外利率风险的统一度量、控制和管理的系统;强化利率风险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对利率风险实施有效的识别、计量、控制,保证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损失暴露在合理的区间,保证经营安全,提高资本收益,达到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商业银行还应根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内部利率预测模型与机制,对利率政策进行准确把握,有效预测市场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动向,为资产定价提供依据。

  3、重整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模式,加强综合管理机制。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处在一种典型的二元金融结构中,既面临着依赖区域网点经营的传统存贷款业务市场,也面临着全国甚至全球一体化经营的金融市场。因此,对事业部制改革也应采用二元管理体制,在中短期内,对传统业务部门继续维持区域型事业部架构,在分行框架内推进条线型事业部制改革;对新兴业务部门在总部层面推进条线型事业部制改革,并同时加强相应的资源授权和风险授权。同时,还要制定信息化安全管理战略?商业银行必须将信息化安全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执行,认真研究制定信息化安全管理策略,确保信息技术功能完善?设计严密?安全可靠,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信息化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能够有效控制因使用外部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而带来的各种安全问题?

  4、为财务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创造外部资本市场环境。

  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保证金融市场中的资金供求是真实的,且市场主体对资金的需求、基准收益率曲线、央行货币政策等不会受到非市场因素的过多影响与冲击,也有利于保证整个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必须有步骤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方面,利率市场化需要配合我国金融领域的其他改革、金融市场环境的完善、各项制度的建立来逐步推进;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利率宏观调控机制。在存贷款利率没有完全放开的条件下,通过更灵活的利率调控,适时引导利率走势,增加利率弹性,为商业银行资产定价提供一个更市场化的环境。加快资本市场发展,提高金融创新水平,构建一个统一、多层次、现代化、功能齐备的金融市场体系,为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和产品定价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总结:商业银行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强化资源配置管理,在实现较高盈利的同时,更好地为社会和个人提供良好优质的服务。以上几点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资金转移定价的一些思考,希望能给相关人员以参考。

  参考文献:

  [1]于春红;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分析[J];商业研究;20xx年18期

  [2]卢瑜;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分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年03期

  [3]贺国生;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模型与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xx年05期

  [4]杜勇. 中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探讨[J].金融发展研究,20xx年05期

  [5]陈高翔.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贷款定价的研究. [J]价格理论与实践.20xx年06期。i

银行会计论文 6

  1管理会计在银行中应用的意义

  1.1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银行的财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生产出系统化的、可直接支持决策的有效信息,因而是构建银行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内容。

  1.2是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我国银行在深化改革进程中,在向现在银行迈进过程中,不仅要追求集约式的发展道路,而且还要讲究成本效益观念,要改变采取粗线条的切块方式管理运营费用的模式,对利息支出、运营费用和服务费用进行分别控制,并细分到产品、客户、部门和责任人;要改变成本管理仅仅出于节约支出、防止非常损失的成本维持阶段,真正过渡到成本低的高级形态,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推行管理会计。只有推行管理会计,才能达到细化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的目的。

  1.3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客观要求银行最出的正确决策,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那么再正确的决策也只能是一张空文。同时,随着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张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如果总行失去了统一法人体制下对分行及有关部门的控制,那么如此规模的扩张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也很有可能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在银行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我们认为必须始终强调总行对分行及其部门的控制和评价。现代银行必须依靠科学、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其内部纵、横两个方向的有效控制,而管理会计中的全面预算及责任会计、业绩考评等手段就为建立和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和手段。

  1.4是实现经营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随着外贸银行的进入,国内银行之间竞争日趋剧烈,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切实强化成本管理,才能实现经营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而银行要实现集约化经营,就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会计思想和方法,充分发挥管理会计提供管理信息、筹划未来业务、控制日常活动、评价经营绩效等重要作用,挖掘内部潜力,将财务工作的重心由过去的费用核算和控制转变到全行追求最大效益、控制成本和考评绩效上来。

  2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主要内容

  2.1建立科学的预测决策体系预测内容主要有:资金量的预测,贷款投放的预测,成本的预测,利润的预测,经营目标的预测等等:通过技术方法对业务活动中需要决策的项目,提供为达到同一目标的公众备选方案,从而经营管理者最终选定最优或次优方案服务。决策内容主要有:信贷规模及结构的决策,负责规模及结构的决策,资金合理运用的决策,利率决策,长、短期投资的决策等等。

  2.2建立全面预算控制体系商业银行的全面预算是指管理会计中心根据银行所拥有的全部资产、负资情况编制,并报经决策者批准的未来一定时期财务收支及效益的消息计划。全面预算是以编制全满预算的前提条件。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各业务部门的责任范围编制的预算及时部门预算,使经营业务活动能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主要有: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就是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而编制的预算。弹性预算就是根据预算期内可预见的不同业务量水平,分别确定其相应的预算额,以反映在不同业务量水平下所应开支的费用水平和收入水平。增量预算就是以上年(或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出发点,结合预算其业务量水平及有关降低成本的措施,调整有关费用项目而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就是在编制预算时。对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各种费用开支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开支数额的大小,从而确定预算成本。

【银行会计论文】相关文章:

科技信息发展下银行会计论文06-25

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会计论文1000字06-15

本科会计论文03-30

商业会计论文11-02

预算会计论文11-13

2022会计论文12-02

会计论文的写作论文06-13

会计论文的现状详解06-15

会计论文的写作论文04-01

存货管理的会计论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