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模式论文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全模式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全模式论文1
一传统“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传统的“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课程教材单一,教学进度紧张
课程伊始,由教师指定一本教材作为课堂学习教材,多种教辅资源的使用也仅仅是教师备课时的参考。由于课程进度较紧,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也略显欠缺,不能激发学生全方面获取学术领域最新相关知识的兴趣。
(二)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过度依赖教师为他们准备的学术正餐。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施教者的角色,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充当受教者的角色,被动学习贯穿其全过程,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被动。
(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难以将其应用于实践
由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未能融入自己的主动思考,学习目的似乎也变得愈加简单,仅仅是通过考试,学生并不能了解所学习课程的真谛。因此学生并不知道所学知识有何用处,更不知道如何与实践相结合,使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对于“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这门课程来说,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相悖,因此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基于PBL 模式的“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课程改革实践
PBL 教学模式将关注点放在问题上,以问题为导向,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知识和提高思维技能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及学术领域更加游刃有余。本课题结合PBL 教学基本理论,以我校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信息系统安全工程”为对象展开研究。
(一)课程简介
信息系统安全工程(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Engineering)涉及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环境中与系统安全(INFOSEC,Information Security)工程实践有关的各个方面。研究生阶段开设的“信息系统安全工程”是一门综合学科,需要学生活学活用,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二)师生转变理念
PBL 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习惯于从讲演中获得愉悦感的教师,在PBL 教学环境中会不知不觉地进行大篇的讲演;而已习惯了传统教学的学生也会愉快地享受轻松地接受知识,而不是自己去找出答案。
课程开始之初,积极推行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平台和资料。教师应该既不指定教材,也不采用传统的传道授业方式,而是在每个问题提出时,向同学推荐几款主流教材及相关主题的知名博客,供同学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同时,教师还应建立畅通的师生沟通渠道,时刻了解学生动态及问题解决的进度,做好督促、反馈工作,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三)实行基于PBL 的新型教学法
1 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
问题、学生、教师是基于问题的学习的三大基本要素。要取得良好的PBL 教学效果,教师是关键。因此,课程开始前,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学生专业基础背景等因素,设置一到两个启发式问题,挑战学生的思考过程。问题数目不应过多,以免过于局限,限制了学生的思考模式及思考深度。
2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自主学习。对问题进行整体性认识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多多进行小组合作,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汲取他人优秀的思想来充实自己,对新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 课堂是学生展现的舞台
PBL 教学模式中,课堂仍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将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相关主题的研究结果展现给班内其他同学及老师,并由老师进行谬误勘正及疑难点的再解析。这样可以使同学对于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从而了解自身思维模式及思考方式上的不足,并对自主学习方式加以改进,逐步摸索出适宜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同时,对于学生仍然存在疑问的问题,可由教师给予适当提示,学生进行课下再探讨。
4 学习效果考核
学习考核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传统的理论知识的考核;二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于传统知识的考核还是采用笔试的方式,但是增大了主观题在整张试卷所占分值的比例。对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我们允许学生开放思维,随意选题,只要是在该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是学生感兴趣的方向都可以进行研究,学期末通过答辩的形式由任课教师进行评分。
5 效果评估
对两届学生(基于传统教学方式及基于PBL 学习模式培养的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对比。根据学生两方面的考核,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上升,虽然在传统知识考核方面上升程度并不明显,但是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上升幅度很大。并且,在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一些受访者的学习兴趣明显上升,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课程,而是带着兴趣去探索未知领域的新奥秘。同时,在与受访者谈到对该门课程的认识时,可以看出PBL 模式下培养出的受访者对该门课程的整体把握及对章节间联系的理解明显优于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
6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一,学生能力有限。在四年本科传统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思维较局限,缺乏学习主动性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刚刚接触这种教学模式时或多或少有些抵触情绪。同时在解决问题方面,能力确实有些欠缺,有时并不能按照预想的步骤进行下去,课堂中还是会看到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的说教。
第二,问题设置不太合理。在“基于问题的”学习过程中,首先需要提出问题,为学习者创设情境,然后学习者在设法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获得技能,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见问题对于PBL 教学法的重要性。但是,在整个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开放性不高、难度不够,不足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导致问题的探讨深度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是很好,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总之,虽然PBL 教学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PBL 教学的优势已经得到初步体现,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越来越多,达到了预期效果。相信只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不断总结PBL教学经验,多思考该模式下相关课程的开展,PBL 教学法一定会在研究生教学中发展起来,培养出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研究生。
安全模式论文2
在社会及科技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当下,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因此人们提高了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视度。一般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指的是用户数据的安全性、有效性、全面性以及网络服务的可靠性等。本文首先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了简短的论述,之后对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隐患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模式。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念论述
所谓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际上说的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所包含的不同的硬软件设备及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性,不会轻易受到其他恶意的盗取和破坏,促使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此外,计算机网络安全还牵连到了有关于计算机科学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安全技术等多个学科,在人们对网络便捷性、高效性的需求不断提升的当下,切实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显得格外重要。常见的破坏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手段包括木马病毒的破坏、物理通信设备以及线路的破坏、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的漏洞进行攻击、削弱计算机网络系统服务能力如常见的拒绝服务等几个方面。
2 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2.1 木马病毒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计算机技术使用过程中木马是一种常见的破坏性程序,会给计算机带去一定的破坏,从而导致信息资源存在被盗取的风险。一般木马程序所带去的破坏主要有主机资源被占用、用户数据信息被盗取和破坏等。而病毒文件则是通过自我繁殖,主动感染其他文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具有强烈的感染性、潜伏性和传播性等特点。木马病毒是最为常见的计算机网络隐患产生者,一方面与木马病毒的特性有关,其诞生目的就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另一方面木马病毒可以很好地伪装在其他应用程序、邮件服务、Web服务中,人们对于其识别能力较弱,不经意的运行超链接都可能导致木马病毒程序被激活,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2.2计算机主机以及网络设备的不安全使用带来的安全隐患
影响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有众多方面,其中计算机主机及网络设备使用是否安全、合理也会带给网络安全严重的影响,就计算机的主机来讲,如果不在其中设置相应的远程资源访问及登录权限,数据端口的肆意暴露、登录口令的简单化设置、用户权限的不合理分配等行为都是主机使用过程中极其不安全的因素。造成主机使用的安全隐患是由于计算机应用者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往往贪图计算机控制的便捷性而忽略了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对于网络设备而言,其使用的合理性,一方面能够保障网络的畅通性,为用户提供正常的网络服务,另一方面,网络设备也是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而实际使用过程中配置的简单化、登录访问的随意化,同时对于安全设置有严重缺失,这都是导致安全隐患的常见因素。
2.3缺乏安全性验证无线网络以及移动互联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无线网络技术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在这两项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虽然给人们带去了一定的便捷度,但是也增加了计算机系统安全隐患的发生机率,在一定程度上无线网络等技术增加了计算机网络信息泄露、数据损坏的范围及程度。
3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措施分析
3.1 做好计算机系统软件维护工作
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工作虽然是最基础的,但同时也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基础保障,通过日常的维护管理不仅可以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在的漏洞及时维修,对各项系统及应用实时更新和升级,同时,通过使用杀毒软件以及各种安全保障软件来提升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做好定期的病毒木马查杀工作,系统备份以及数据清理工作。除了操作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用户应从来源可靠、安全系数较高的 Web 网站获取应用软件,坚决杜绝使用破解性软件,做好应用软件的升级维护工作来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
3.2 合理使用各种网络物理设备
保证所使用的网络设备安全合理性就相当于为计算机网路的安全打下另一层牢固的保障。就拿路由器来说,需要对其设置复杂的登录访问口令,同时还要实施MAC 地址绑定、数据过滤、IP 流量限制等手段,有效合理提升路由设备的安全。交换机也是局域网络中常见的设备,保障交换机安全,主要是通过Vlan的划分进行数据流的过滤,从而达到访问控制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包括硬件防火墙设备的使用,通过对内外数据的过滤识别,达到安全保障控制目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还包括各种物理设备运行环境的可靠性,包括电磁环境、电源供应、温度湿度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3.3 加强计算机应用者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管理操作的培养
计算机操作人员本身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来讲十分关键,如果操作人员具备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超强的操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所以,应重视对计算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增强,让他们能够深入的了解数据信息安全是多么重要,认识到信息安全威胁会造成怎样的损失;另一方面,应通过必要的安全管理操作技能培训使其安全使用计算机设备,例如定期变更登录口令、做好关键数据的备份工作、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操作,另外要重视不必要的远程访问、用户权限设置以及端口的开放,尽可能从计算机安全操作方面杜绝网路安全隐患。
3.4 做好网络环境下无线、移动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无线网络及移动设备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现在随处可见的WIFI及4G通信技术,为了保证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必然要设置相应的验证,利用 MAC 地址与 IP 绑定、MAC过滤等方式进行登录主机的控制,另外对于陌生的无线网络不应主动连接,以免用户数据遭到窃取或者破坏。而针对移动设备——智能手机或者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方面,通过安全验证、授权应用的安装、安全扫描等方式保障安全。除此之外,以主机集群构建的云计算技术,通过虚拟主机的控制、资源的访问限制以及资源动态管理构建起来的安全保障也是未来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的重要思路。
4 结语
总而言之,并不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重视软硬件设备的维护,加大对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及操作水平的提升等等,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维护的正常开展。
安全模式论文3
摘要: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建立起上报系统等网络,具有了基础设施的支持,各个医院对自身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将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出其作用,实现对医疗投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医疗纠纷、药品不良事件的监测,同时对上报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数据将实际医疗情况反映出来,将其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进而做到风险管理。本文中对医疗服务监管过程中所发现的各种医疗安全问题以及所取得的效果、成绩进行研究分析,指出我国卫生部门所举办的“百日安全”活动的意义以及目的,在我国医疗服务中建立起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将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医疗服务监管信息化建设得更加完善。
关键词:医疗安全管理;医疗服务监管;新模式
0引言
提高我国医疗服务的质量,加强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将医院中的评审评价工作与其医疗安全工作进行结合,将医疗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逐渐进行完善,符合我国转变政府职能以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医疗权利[1-2]。
1目前我国医疗安全情况
近几年来我国出现医疗安全事件较多,出现的医疗安全事件所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产生的影响非常恶劣,同时将我国的部分地区、部分医院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暴露出来。目前我国的医院安全面临较大的挑战,在我国出现的所有医疗安全事故中,主要表现为医疗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医疗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医疗器械、药物的质量问题而导致出现的医疗安全事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高新技术、材料医疗项目的大量使用,诊疗水平提高的同时,使得医疗风险更高;临床上对抗菌药物滥用导致较多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增加,因此我国医院中对感染的控制以及预防存在更多的挑战[3-4]。
2我国卫生部门开展的“百日安全”活动
我国卫生部在20xx年开展了“百日安全”活动,其中的理念为“以病人为中心”,旨在将医疗安全工作在医疗卫生行业中进行推动,促进医院卫生行业将自身的医疗安全工作做好,通过对工作中隐患的查找、加强自身的医疗安全意识,最大程度地降低医疗安全事件的出现,使得人民群众能够感觉到我国医疗质量的提高以及改进,进而促进医疗改革的进行,同时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5-6]。在该次卫生部对医疗安全的检查中,主要针对医疗服务中比较重要的环节、科室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麻醉、重症监护室、急诊、医用氧舱、医院感染管理、血液安全、病理、血液净化等,本次监察中,检查的层次多,所涉及的范围广,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经过“百日安全”活动后,我国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加强,其医疗环境、诊疗技术、风险防范、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均得到显著的改善[7-8]。
2.1医疗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医院增加床位、修建大量楼房,购买高、精、尖医疗设备,将基础设施进行改善,提高患者的就医环境,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规范的就诊流程、整洁的就医环境、现代的建筑布局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更好地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9-10]。诊疗设备的更新,有效提高诊断率以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及时的救治病情危重的患者,现代化的建筑布局更加人性化,各项突发应急措施更加充分,避免因为辅助因素出现障碍而导致医疗安全事件的出现[11-12]。
2.2诊疗技术
医疗技术不断的更新,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断进步,其诊断、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的诊断、治疗方式的出现,使得以往的不治之症能够得到治疗,降低患者的医疗安全风险,微创技术等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在院治疗时间,并发症出现率大幅降低,对患者的利益以及安全起到更高的保护作用,针对器官移植等特殊的技术进行加强管理,对临床准入控制进行强化,进行分析管理,根据医师的能力水平,将其职业范围进行严格划分[13-14]。各级医院对自身高危科室以及重点部门建设进行重视,认知到输血、血液透析等辅助科室的重要性,提高医院的整体救治水平,加强医院中感染管理的力度,在医院中成立专门的院内感染控制部门,同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降低院内感染率[15-16]。
2.3风险防范
各医院将自身医疗保障措施进行完善,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对医疗过程中的动态管理、细节管理以及环节管理进行加强,将易发问题的医疗设备、医疗流程以及患者群体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式。有条件的医院能够建立起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以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以及查对制度等,将危重患者救治情况进行及时掌握,保证其治疗对象、治疗方式、治疗效果的准确性。在医院中建立起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以及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节机制,将医院纠纷防范措施更进一步完善,提高对医院纠纷事件的处理能力[17]。
2.4管理水平
各级医院中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逐渐的完善,建立起针对院内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机构,逐渐的完善医疗质量制度,医院中的管理层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安全会议,对出现的医疗质量问题以及医疗安全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18]。
2.5服务水平
医院中通过演讲、讲座以及医疗安全专题知识竞赛的方式,传播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的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自律性以及医疗安全意识,规范自身的诊断、治疗行为,严格根据法律进行职业,对相关医疗操作更加耐心、细致,提高自身的服务态度,明显降低医疗事故、医疗差错的出现率。同时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对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病情告知进行严格履行,维护患者的医疗权益,同时对医院中进行的培训规范化,对心肺复苏操作技术进行熟练掌握,其中三级医师需要落实好会诊制度、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理讨论制度,提高基础的医疗质量。
3对往后医疗服务监管模式的探索
“百日安全”活动是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进行强化的重要活动,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医疗安全的保障以及医疗质量,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根据医院中的评审评价等方面的活动,寻找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医疗服务监管模式,具体方式如下。
3.1将目前我国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指标进行完善
目前我国医疗质量方面的规范框架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已经基本形成,其制度保障逐渐的完善,但是在实际落实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对较多的制度推行不力,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因此需要制定出经过考虑过实际情况的制度,还需要制定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制度落实督促。通过专业学术组织、医疗机构、管理知识专家,使用量化、客观的考核指标,建立起医疗质量评价指标,进而对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评价。
3.2建立起健全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机构
国家卫生部门应当对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进行加强,建立起健全的标准规范以及医疗服务监管法律法规,委托相关的学术团体、医疗机构制定出医疗质量安全工作规程以及各学科的质量控制中心,对不同专业的医疗质量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各个医院内部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进行逐渐的完善,不断的规范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将职工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医院中形成科主任带头自查自纠、职能部门不懈工作以及医务人员自律的工作模式。同时国家相关行政部门对学术团体、各行业协会进行鼓励,使其参与到医疗服务监管工作中,对医疗质量安全工作进行推动。
3.3完善医疗服务的监管信息化建设、强化风险管理
在医院中建立起预警机制、推行医疗风险管理,设立风险管理目标,通过对医院中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及控制,有效的实现管理医疗安全,首先对医疗质量安全教育进行加强,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的意识,规范自身的行为,将事故、差错的出现率降低;完善医疗服务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而提高对不良事件的管理水平,目前我国的各级医院中,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基本成功建立,同时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也相应建立起上报系统等网络,具有了基础设施的支持,各个医院对自身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使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出其作用,实现对医疗投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医疗纠纷、药品不良事件的监测,同时对上报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数据将实际医疗情况反映出来,将其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进而做到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李佳,景抗震,钱雷,等.我院加强医疗安全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及成效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xx,28(3):54-56.
[2]彭国强.新时期加强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的可行性路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20(16):78-79.
[3]尹庄.探讨医疗服务安全相关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xx,7(2):23-26.
[4]郝拽生,刘利军.某二甲医院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探索[J].基层医学论坛,20xx,21(28):3922-3924.
[5]邓跃碧,张妮,刘恩梅,等.三甲儿童医院分院门诊护理管理新模式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xx,14(5):91-93.
[6]李华才.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需从多方面探索实践[J].中国数字医学,20xx,11(6):1.
[7]陈欢欢,王高玲.“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移动医疗监管模式的设想[J].中国医院管理,20xx,36(10):30-33.
[8]王茜.医疗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医疗装备,20xx,29(6):59-60.
[9]王俊飞,冯岩,刘岱.精益管理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的探索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xx,14(9):108-109.
[10]许建勋,栗亮,薛芳.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药杂志,20xx,45(14):1703-1704.
[11]李伯阳,张亮,张翔,等.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网络中的质量链管理模型框架构建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xx,35(8):25-29.
[12]徐红霞,王涤非,梁静.非直连互联网下的互联网辅助门诊医疗服务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xx,33(1):69-72.
[13]谢文照,龚雪琴,罗爱静.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xx,25(9):6-9.
[14]黄美泰,余泳,周慧萍,等.南海公安监管场所医疗卫生专业化建设模式的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xx,8(14):9
安全模式论文4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专业性强、技术设备复杂、客流量大,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输管理的难度较大。因而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预防事故发生,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降低运输中安全事故的社会危害性,己成为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的重中之重。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在时间、空间上分布很广的开放的动态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涉及面很广。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输安全直接有关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三类:人为因素、道路因素、环境因素。
人为因素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交通因素,对防止交通事故发生、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也不能脱离人的因素。人对于安全的主导作用,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方面也不例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与许多活动有关,所有各项活动都依赖于高效、安全和可靠的个人的操作。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工作中,不管是哪个环节、哪项作业,都需要由人来控制与主导,是一个个的人在操纵、控制、监督着各项机器设备,完成规定作业,与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交流互换信息,协调其他作业进程。正是由于运输工作中有人的参与,才使个体因素在运输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道路因素
道路在交通系统中的基础性地位不言而喻,道路上良好的交通条件对于确保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应考虑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管理现状: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投资、标线施划率、标志设置数量、指路标志设置情况、让行标志标线设置率、限速标志设置率、行人过街设施设置率、路口渠化率、路口灯控率、路口人行横道灯控率、路段人行横道灯控率以及学校周边安全设施设置率等。
环境因素
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环境通常是指人为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工作环境和场所,包括周围的空间和人工环境的所有生产设施。然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它是一个硬件系统(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人员(交通系统工人与各级管理人员),组织机构(理事机构,运行组织,维护组织等),以及社会经济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再加上社会的互动影响综合形成的。安全运输过程中不仅要经营内部环境,还包括通过运输系统管理建设的社会环境,其中包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广泛环境。
城市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的总体方针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的总体方针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对其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意向和原则的声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的全过程是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进行的。安全管理的指导方针,在安全方面需要指定总体方向,规范企业行为和发展提供了具体目标和框架。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模式的制定和管理的总体思路应符合下列要求:它应遵循的法律、法规、政策的有关规定,在没有法规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标准作为参考,管理模式的指导方针应该包含对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水平改进的内容,并制定改进时间表;安全管理规范要体现出运输全过程中的综合管理思想;安全管理规范应当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其它管理的方针一致,并且同等重要;安全管理规范形成文件,例如写在安全管理手册的开头部分;传达到每一个员工,动员全员参与,使其意识到自己在安全运输方面的义务,保证方针的实现;并积极地接受上级及广大乘客的监督;作为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方针也应当定期评审,确保其适用性。
城市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
对危害进行识别
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经营环境的破坏或根源,也就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即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的设备条件,对环境的不利因素和管理缺陷等原因。伤害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对危害防范的范围如下:(1)日常业务活动应的危险识别;(2)定期维护活动;(3)所有的工作人员和乘客的活动;(4)紧急情况下可以预期;(5)设施和设备。
对所有确定的危害,评估风险程度,制定控制方案,以降低他们的风险是允许的风险。控制计划应该是预防,而不是在事故发生之后。实施的评价和控制方法的结果,应当记录,并保持实时更新信息。
目标和管理方案的建立
合理构建安全管理目标,既要考虑到运输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的共性安全问题,也要根据各个部门的特殊情况规划。对于目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l)目标要确定所有不被允许的风险,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2)通过科学手段,将风险目标指标量化;(3)要考虑应急安全管理方案的可操作性;(4)目标要与各部门的实际相符合,不能天马行空不切实际;(5)有完成的时间限制与考核规定。
将安全管理目标细分,并制定相应的目标管理方案,其中应该包括:(l)确定担任各项任务的工作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和权限;(2)适当分配人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3)拟定任务完成的方法及进度。
组织结构和职责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活动中,工作人员起着重要的影响,须认真明确其职责与权限,便于实施安全管理细则。要对其职责、作用和权限进行规定的人员如下:(l)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应当承担安全管理责任,负责审查与批准安全管理方针,安排安全管理职责,并为安全管理提供充足资源与保障;(2)部门业务经理;(3)安全训练人员;(4)特种装备负责人;(5)设备技术操作人员等。
通过职责的划分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对于所有的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事务,必须面面俱到,充分考虑细节,明确职责。而不能存在疏漏,或者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
对运行进行控制
运行控制的目的是对所有需要控制的风险的运行和活动实施有效控制,使与这些运行和活动有关风险都处于受控的状态。对于经过评价需要进行控制的风险(主要是不可容许的风险),应建立文件化得程序。运行标准应当清楚到现场操作人员可以看懂并知道怎么去做的程度。这些运行标准可以来自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惯例等规定。当然为了保证本质安全,应当从设施设备设计时抓起。
交通运输安全应急系统的准备
交通运输安全应急系统,是用来确定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可能性,并对已经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快速响应,以预防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应急管理应当从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四个方面着手,做好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不仅可以减轻后果,还可以预防更大规模的事故发生。
交通运输应急计划制定时,需要包括以下这些内容:(l)应急单位;(2)应急期间的责任人与全体人员的职责,特别是担负重要作用的关键岗位职责(如消防人员);(3)内部报警与通报、紧急联络通信;(4)人员应急疏散预案;(5)关键设备的保护及危险物处理;(6)应急期间必要的信息: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程序、作业指导书、联络电话号码等。主要必备应急设备有:消防设备、报警系统、重要的隔离阀、应急照明和动力、开关和切断阀、逃生工具、安全避难场所、急救设备和通讯设备等。
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和预防
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措施,以减轻其后果。应包括: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控制事态的发展,限制事故的规模和范围,启动应急程序;抢救伤员,急救然后发送医院,迅速按照规定的项目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必要时保护现场。此外,紧急事件发生后,应进行相关调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选择,首先考虑消除危害,然后再考虑降低风险,最终考虑保护措施的原则;进行风险评估之前,避免产生新的风险;前线员工参与评估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有关文件若果发生变化,应遵循实施做好记录;核查纠正预防措施。
安全模式论文5
摘要:石油乃是关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及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大大推动了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开采出石油再经处理变成成品油后,需要储存到成品油库中等待使用或运输,所以对成品油库的安全管理就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现阶段,随着成品油安全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及人们安全意识的提升,成品油库安全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本文主要对这方面问题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成品油库;安全管理模式;石油行业
虽然石油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石油的危险性也是人所共知的。石油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性质,一个不慎即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从而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所以,作为储存成品油的主要场所,成品油库必须要得到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以下笔者就联系实际来谈谈现阶段成品油库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仅供参考。
1、现阶段成品油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重视不足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石油需求的与日俱增,致使成品油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各大石油企业都进一步提高了对经济效益的重视,具体表现在石油企业纷纷加强了成品油生产销售的利润指标。但是,由于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并非一项生产性或经营性工作,自然也无法在短期内体现出效益,所以当这项工作与企业的效益出现冲突之时,企业管理者选择了效益,而忽视了安全。
1.2人才缺乏
人力资源乃是第一资源,若想做好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依靠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人才。但是就大部分石油企业的现状来看,其在安全管理人才方面十分缺乏,更没有组建一支专业的安全管理人才队伍,自然无法有效开展好一系列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工作。具体来说,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缺乏综合型人才:大部分的安全管理人员虽然具备专业知识,但是却缺乏实践经验,而基层技术人员虽然具备丰富的岗位工作经验,但是又专业知识不足,总的来说,缺乏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兼备的综合型人才;二是人员技能单一:目前大部分成品油库的基层人员都只熟悉自己的岗位及技能,而并不熟悉整个作业流程及各流程之间的衔接;三是培训方式落后:虽然很多石油企业都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过相关培训,但所采用的培训方式除了开会就是读文件,太过于形式化,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1.3执行不足
就现状来看,大部分石油企业都是由各级职能部门来负责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工作,但是很少有企业高层参与其中。而各级职能部门本身权责不明且缺乏权威性,更缺乏技术和经验兼备的人才支持,所以并不能有效开展好安全管理工作,只能被动地执行安全制度。
2、现阶段成品油库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思路
2.1立足于实际
之所以要重视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是为了提高成品油库的安全性,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始终立足于实际,无论是安全制度还是安全措施的制定,都必须要围绕着“保障成品油库的安全运行”这一目标,切忌不切实际的思想和行为。
2.2采取多样化的安全管理手段
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并非一项短期内可迅速完成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并且这项工作还涉及到了成品油库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谓影响深远。因此,在开展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时,必须要通过采取多样化的安全管理手段,来切实管理好成品油库运行中每个环节的安全问题,确保安全管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3提高安全管理的规范化
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必须要严格遵循客观规律,采取科学的手段,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流程,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规范化。
2.4注重安全管理的持续性
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开展的复杂任务,所以必须要注重安全管理的持续性。正所谓“安全无周期”,只有时时刻刻都绷紧“安全”这根弦,将安全管理工作一直延续下去,才能够真正确保成品油库的安全运行。
3、强化成品油库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加强人员培训
若想提高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成效,切实保障成品油库的安全运行,首先必须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及安全意识,尽快打造一支优秀的安全管理人才队伍,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3.2加强制度建设
一套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石油企业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安全管理的实际要求来制定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制度,以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3.3加强设备管理
在成品油库中有着很多设备,它们主要是用来储存石油的,一旦设备出现了故障问题,则会直接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因此,设备管理乃是成品油库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加强设备管理,确保成品油库中一应设备的安全运行,才能够确保整个成品油库的安全运行。对于旧的设备要定期检查修缮,对于落后设备要及时进行改造,对于新的设备则要及时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所有设备都始终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4、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成品油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不足、人才缺乏、执行不足。成品油库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应立足于实际、采取多样化的安全管理手段、提高安全管理的规范化以及注重安全管理的持续性。而强化成品油库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是加强人员培训、加强制度建设以及加强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熊娟.浅论现阶段成品油库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J].化工管理,20xx(12):125.
[2]杜志勇.浅论现阶段成品油库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J].科技资讯,20xx(01):127.
安全模式论文6
实习:顾名思义,在实践中学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如何应用在实践中。因为任何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所以要付诸实践来检验所学。实习一般包括大学里的学生的精工实习和公司里安排员工实习。
摘要: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和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使原有的毕业实习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实际要求,结合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实习,分析当前本专业毕业实习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毕业实习的创新模式,以促进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模式;校企合作;毕业实习
一、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实习面临的困难
1.1 实习效果不佳
本专业毕业实习在第五学期进行,主要任务是完成毕业实习大纲规定的内容,根据学生参与实习的表现和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成绩。由于实习大纲与实习矿井实际的差异,很难全面落实毕业实习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在相对松散的管理形式下,部分老师也没有做到严格要求,使得实习效果大打折扣,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只要交了实习报告就万事大吉;每年毕业实习期间举办校园招聘会,相比而言大家更重视就业的事情,所以在两者冲突时学生经常从实习矿井返校参加招聘会,影响毕业实习的连续性,降低实习效果;部分已经签订了就业协议的学生从思想上有所放松,不重视毕业实习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同时,因矿区住宿条件相对较差,部分学生找各种理由请假离队,也使得实习流于形式。
现阶段,社会各方都没有保障高职院校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的机制和政策,联系实习主要靠学校和老师,多数情况下还是依靠私人关系联系的。而对于煤矿企业来说,自身又属高危行业,生产作业中存在大量危险有害因素,所以煤矿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这主要是怕出安全事故,而且接收实习也会影响生产进度。在勉强、被动接收了实习之后,为了安全起见,实习学生所到之处均停产接待学生实习以保障安全。在这样的情形下,也使这种实习模式没有可持续性,与实习企业的关系难于长期稳定维持,最终造成联系实习越来越难的恶性循环。
1.3 实习经费紧张
教师大多是院校出身,缺少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且有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带学生实习条件艰苦,责任重大,待遇又不比理论课高,教师往往积极性不高,宁愿在校区内上课。企业兼职教师,因学校支付的课时费太低,指导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传统毕业实习模式的不足
多数职业院校在寻求自身发展办出专业特色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毕业实习工作,并希望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但实际上现在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大多停留在走一走、看一看的层面,亟待改进。
2.1 教学计划难以和企业的生产节奏实现统一
学校的教学计划都是按照教学日历(教学周历)安排的,实习也按进度实施。但企业的生产有其自身的规律,在企业生产比较紧张或者大检查期间,企业给学生安排实习,从时间和空间上受到限制。即使这样,毕业实习也必须按时结束,这就使得毕业实习项目的完整性和实习深度受到影响,有时就会出现实习任务轮空甚至实习提前结束的情况。
2.2 实习深度不够
传统实习方式多为参观和听报告,就是所谓的走一走、看一看,学生不能深入到生产过程中去,也不能深刻理解各种过程文件是如何形成的,学习的层次达不到毕业实习目标要求。
2.3 难以实现校企真正合作
传统的毕业实习,学生不参与生产作业,实习也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同时企业还要为学生的安全承担风险。接收学生实习对企业来说,不是与学校合作的过程,而是学校单方受益的过程。所以企业在学生的实习工作上不愿意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仅以保障安全为主。
2.4 实习项目针对性不强
虽然传统毕业实习项目很全面,但是平均到每个项目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就会出现实习项目针对性不强,深度不够的情况。
2.5 实习项目和工作不能有效结合
因为毕业实习的深度不足及针对性不强,所以实习掌握的知识还不能与学生以后的工作任务有效的结合,导致学生工作后出现学过,但不会的现象发生,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亲自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工作中败于细节。
三、校企合作新毕业实习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3.1 毕业实习新模式构思
为了有效进行毕业实习,必须考虑建立一个新的毕业实习模式,而项目驱动、校企合作是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实习的良好途径。搭建校企合作互利多赢的平台,使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受益。这样既能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操作能力,缩短企业培养周期;再次可以锻炼教师队伍,使教学源于现场,实现教学与现场的无缝对接。
为此,我们在研究中摸索并初步尝试采用项目引领,教师主导,学生参与,校企互惠毕业实习新模式,即利用毕业实习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服务,这种实习模式着力于专业教师发挥优势,积极寻找需求企业和吸引企业进行合作,也即产学合作办学。毕业实习期间,主要由专业课教师、企业技术骨干负责专业技术指导与学生管理,学生以准员工身份进行实习。
这种实习模式优势在于学生完全在真实的生产情境中完成企业的生产性项目任务,直接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学习,加快了知识理解和使用过程。项目中易于发现理论薄弱点,形成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提速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过程。同时增强了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沟通、协调能力。
3.2 毕业实习新模式的主要难点
(1)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但不具备相应资质,完成的项目成果只能企业内部使用,不能作为权威性文件供企业通过各种评审,因此企业能提供的毕业实习项目有限。
(2)由于学校的教学进度安排是固定的,往往会出现企业需要技术服务时间和学生毕业实习时间不一致,造成校企合作机会错失。
相关期刊简介:《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原名《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创刊于1981年3月,1995年经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并公开出版。我刊是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学术性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安全模式论文7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带给人们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定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人们在计算机网络使用中的安全意识。对于各大高校来说,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课程的改革,培养出更多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的人才,为当前社会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在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详细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模式;创新
1引言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是我国众多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其实际教学中涉及到到技术难点比较多,学生的学习难度也比较大。如今,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愈加凸显,高校更应当担当重任,加快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教学改革的脚步,创新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模式,培养更多专业化、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基于此,笔者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模式创新的途径进行了阐述。
2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学习现状
2.1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经过调查发现,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授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不同的成长环境影响下,其计算机基础水平是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使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实际学习中的起点存在一定差距。随着各地高校的不断扩招,招收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有着很大差距。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学生在计算机的现实使用中,往往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应用,像玩游戏、网站浏览等娱乐活动,很少用到网络安全知识,导致学生后续学习动力缺乏,能力提升较慢。
2.2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知识更新比较快的课程,教师若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体系,或者不能及时更新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知识,就会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不太乐观。就学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师来说,若是不能紧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就无法及时进行学习,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导致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变得匮乏与落后,同时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也会受到极大的不利影响。
3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3.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实施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学习是其开展高效学习的关键,对教师来说,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应当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以“电脑高手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安全协议”等主题为教学内容,定期开展兴趣小组学习比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学习中的浓厚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而达到巩固学生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知识、锻炼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中涉及到的概念性与问题性知识,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精心解答,鼓励学生建立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3.2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来说,要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组织者以及主导者,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教师的特殊性比较突出。计算机网络安全这门课程特别强调实践性,若是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则其在实际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操作知识就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学生问题指导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平时要不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新技术的学习,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网络资格各类认证考试,参与学校攻防实验室建设和学校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教师要注重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以最直观生动的方式进行复杂网络知识的展示,由此学生也能更加能理解与掌握网络安全知识,改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市价教学中,应对一些比较复杂、抽象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如分组丢失和延迟、数据报网络、DNS等内容,利用视频、Flash动画以及现场演示等众多技术手段,融合文字、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向学生传授更加生动、有趣地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增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效果。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充分调用更多网络资源,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有利于拓展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空间。
3.3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增强网络安全教学效果
在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要结合教学任务与学生实际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实际教学中。例如,在电脑高手攻击方法的讲解分析中,可以先播放一些网络上一些专业化的动画短片,将电脑高手攻击技术引入其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进行主动思考,并在思考、分析与判断中掌握电脑高手攻击的相关原理内容。教师可以先设置出一些问题,使得学生能通过阅读与学习,以及在课堂的自由讨论中,积极参与到课程活动中。在教师的总结中,应逐渐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充分了解与掌握。根据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在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实际教学成效比较理想,这一教学模式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目前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应当站在其实际授课角度引入现实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共鸣。具体来说,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病毒时,可以列举一些众所周知的案例。例如,“熊猫烧香”的病毒案例,可对“熊猫烧香”这一病毒作者、创作背景、病毒工作原理以及病毒入侵防止方法进行有效讲解,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各大高校应当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中的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实践性,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得学生能进行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实现“知行合一”。教师应按照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旨在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伟.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xx,5(18):115-116.
[2]曾志高,杨凡稳,易胜秋,等.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20):110-111.
[3]陈礼青,步山岳.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xx(33):108-109,115.
[4]罗利尔.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教学模式的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xx(11):76,74.
[5]张新刚,王保平.创新型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xx(9):67-69.
安全模式论文8
0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校园安全事故频发,校园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校园安全事故成为社会和国家乃至世界最为关注的领域。高校校园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社会责任,形成了高校安全文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我国于20xx年颁布了标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和标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将PDCA管理模式引入到高校安全文化中,实现一个动态的、循环的安全文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文化的有序发展,有助于高校物态安全文化的沉淀。
1高校安全文化
1986年国际原子能首次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笔者将高校安全文化定义为:为了保障高校学习活动顺利进行,高校师生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态度和安全意识,表现出的安全行为、安全技能及安全物质所营造安全环境的总和。
2PDCA管理模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高校安全管理重要活动之一,具有管理学的一般规律和特征,PDCA管理模式具体模式如下。P—Plan(计划)阶段,包括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背景,建设方针,建设目标及建设原则等确定。D—Do(实施)阶段,在上一环节分析现有的安全文化状态后,包括设计具体的建设方法,路径和要素等确定。C—Check(评估)阶段,包括安全文化建设方向,建设效果等内容的确定。A—Action(改进)阶段,对安全文化建设中,对建设效果未达到预期目标的进行调整,总结经验,将未解决的问题提交给下一个PDCA管理周
3高校安全文化在PDCA各阶段的表现内容
3.1计划
在计划阶段,既要分析需要发展补充的地方,又要以高校安全文化对象的需求为依据,得出发展的方案或主线。
(1)问题分析:大部分高校没有完整的安全文化体系,也没有安全文化建设的计划。决策者,管理者未推出让所有教职员工及学生共同接受的安全价值观,未具备正确的安全态度,基本是按经验管理高校的运转。大部分高校历史悠久,设备设施陈旧,无法满足现行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2)需求分析:由于国民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独基于PDCA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研究巫升斌(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生子女较多,高校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对伤害事故可接受程度越来越低,因此安全文化建设越来越紧迫。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价值观、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是纠正安全态度,提高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的需求。也是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3)确定方案:为满足安全文化需求,减少建设的盲目性,应结合文化建设的背景、现状,制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案。方案应阐明建设的目标、内容,提出高校安全文化的理念,高校决策者提出安全承诺,确定责任人及其工作内容,建设的原则以及PDCA周期的时限等内容。
(4)检查标准:确定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向,建设的标准,及要实现的目标等内容。
3.2实施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应包括:对人实施安全教育(满足精神安全文化建设,行为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对制度安全文化的建设,及物态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氛围中体现)等方面的内容。
(1)实施安全教育:对高校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普通教职员工)及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升安全意识,进行安全法律法规、观念及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安全素养,此外还有安全行为及安全技能方面的培训。
(2)建设文化制度:设立符合安全文化发展的制度,优化物态安全文化沉淀机理等内容,加强救援、职业健康和管理体系建设。
(3)营造安全氛围:营造高校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人和物之间的协调关系,物与物之间的安全关系,方针政策、安全承诺等。
3.3评估
建立高校安全管理,安全文化的标准体系,定期和不定期,外审和内审相结合,发现安全文化建设的不足。其最终的、整体性的评估应包括:物态安全文化沉淀程度,行为安全文化规范程度,制度安全文化健全程度,精神安全文化认同程度,安全文化元素结构合理等内容。
3.4改进
为了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持续提高,对发现的问题,应采用改进因素或改进体系来加强安全文化中的薄弱环节等措施。此外,PDCA的改进阶段还应包括对安全文化建设进行评比和总结,查清权责。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对已经证明有效的对策措施,进行标准化,在下一个周期中,加以推广和巩固。
4总结
本论文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管理学研究上对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进行论述,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基于PDCA管理模式的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使文化建设系统化,并可进行阶段性的优化和巩固。将安全文化的内容具体化,便于操作者实施和改进。第二,在改进阶段,笔者补充了对成功经验的总结的部分,为下一个周期PDCA模式管理,提供背景,问题和需求。可以不断地循环,并以上升的趋势发展校园安全文化。
安全模式论文9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愈来愈多的小区楼房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电器设备的使用,使得消防事故频频发生。本文围绕消防安全的现状作出简要分析,同时对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提出了笔者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消防安全;现状;消防监督;管理模式
1前言
自古以来,火灾一直是对人民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一项灾害,同时也是最容易发生一项的事故。消防工作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管是发生在山区的森林火灾,还是在居民楼发生的意外失火都会对人民群众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消防安全管理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的消防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解决,只有将这些潜在的安全隐患解决掉,人们才能更住的更放心,活的更安心。
2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据我调查分析,目前我国消防安全管理存在五个主要问题:①相关部门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②民众消防意识薄弱;③消防部门内部对消防人员的管理不足;④在某些地区或楼层的消防安全设施比较老旧;⑤消防法规制度不完善。
2.1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人们的消防意识正在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了解消防安全知识,但在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现在我们宣传的途径主要是写标语,发传单以及广告的形式,虽然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作用,但是这些都是形式上的,很难引起人的重视。并且宣传的只是一些理论的东西,民众不能亲身实践,这就很难对民众产生影响。在给人们讲述怎样使用各种消防设备时,口头的讲解很难让人们理解到底应该怎样使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2民众消防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便利。然而家用电器和煤气液化气的使用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环境中,但是这种危险毕竟是潜在的,我们很容易将其忽视,因为我们脑海里没有这个意识认为在家使用电器也会发生火灾。火灾在我们的身边十分的普遍,我们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某地液化气爆炸造成火灾有几人受伤的消息,还有因为用电量过大引起的火灾,这类新闻比比皆是。甚至在校园中也曾发生火灾,比如20xx年发生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宿舍的一场火灾,这是由于线路老化再加上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引起的,幸运的是没有人员伤亡。但现在仔细想来,学校宿舍必然是有消防设施的,那么为何在起火之时没有人及时将火扑灭,究其原因,应当是当时没有人想到可以使用灭火器,或者是不明白怎样正确使用灭火器。通过种种实例不难发现人们的消防意识真的是非常薄弱,就连是国家栋梁的大学生消防意识也不高。
2.3对消防人员的管理不足
当今社会火灾频频发生,使得消防人员的工作量就大大增加。消防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职业,它需要有勇气有当担的人才能胜任,但从薪资方面来讲,消防却是一项低收入的工作,再加上工作量大,所以很多的消防人员会选择辞去这个工作而转行做一个高收入零危险的工作。这就导致了消防人员的变动很大,消防人手不足,而新入行的消防人员又没有很好地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导致消防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工作时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2.4消防安全设施落后
一些居民楼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现在的一些物业对消防安全设施疏于检查和维修,很大一部分设施老旧,不好使用甚至没有用。我们知道,在发生火灾之后,消防安全设施是保障安全的重要工具,如果消防设施质量不好,那就会因为抢救不及时增加人们的损失,甚至耽误灭火救人的最好时机,增加人员伤亡;反之,一个好的消防设备会大大增加生还的机会。比方说,在某次消防检查时,我们发现由于一些楼房在建时,楼层是较低的,那些消防设施是按照原来的建筑设计制造的,但是后来因为扩建,加高了楼层,但是那些消防设备却没有做相应的改变,这就造成了在某些地方是消防设备不能顾及到的,给这栋楼埋下了安全隐患。
2.5消防法规不完善
我国现在的消防法规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的消防法规不够全面,而且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有一些企业对消防安全的工作不太上心,在消防监督中,因为大家都是同事,彼此都比较熟悉,不愿意或者不敢对他们做出惩罚,这就让法规变得形同虚设,大家都认为这样做不会受到什么惩罚便不会改正,久而久之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也就降低了。
3消防监督模式探究
由于火灾的频繁发生,消防工作量大量增加,消防监督模式也应该做相应的变化来适应改变的现状。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寻找最适合我国现状的消防监督模式,才可以更好的做好消防监督检查的工作。想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应该从源头找起,在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
3.1对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划等级分类管理
划等级分类管理指的是将消防安全的监督变成树形结构的分级管理模式,也就是说政府和消防部门对社会上的企业或者划分区域进行监督,他们再对他们的下属进行监督,还可以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这种监管模式大大减少了消防部门的工作量,将企业与消防部门联系在一起,让企业自己组织人员对其消防设施进行排查,如若发现安全隐患则逐级上报。此外,消防部门还需要和各企业协商好,通过沟通或者签订协议的方式来实施这种树形结构的管理模式,还应该制定一些惩罚措施,一旦那个部门出现差错,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消防部门要对企业的消防安全信息员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在管理中更得心应手。同时,可以根据火灾的性质或者火灾的程度进行分类管理,再分析不同的场合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然后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一一排查和解决。
3.2对人员管理进行改革
想要做好消防工作,那么消防人员必不可少。在管理消防人员时,可以根据工作了的多少,适当的提高消防人员的工资。消防工作是一个伟大的工作,它需要受到人们的尊重,他们的付出应该得到回报,消防人员也需要养家糊口。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消防人员的培训。现在一些消防人员素质较低,专业知识不够,而且还缺少实际经验,所以需要对消防人员进行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将进行理论培训的消防人员分配到不同的地方进行消防安全排查,增加消防人员的灭火救援实践经验,让其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社会精英。
3.3加大宣传力度
参与消防,人人有责,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消防安全的队伍中来。可以加大对消防安全的宣传力度,比如通过讲座对消防设施进行实际操作,增加人们对灭火设施的认识和使用,同时增强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即使在遇到火灾的情况下也能够保障自己的安全,将火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3.4加强消防安全设施建设政府应该更加重视消防安全,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支持消防安全。消防部门需要不定期的对楼层进行检查,特别是那些修建已久的建筑,更要特别仔细检查,发现了问题及早处理。另外在一些公共场所,公共消防基础设施也要进行排查和维修以保障民众安全。3.5加强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①要完善已有的消防安全法,让其能够适应现代的发展。②在消防监督方面可以实施互相监督的方法,让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③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让他们真正做到不徇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坚持为人民服务。
4结语
总而言之,消防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起来,积极了解消防安全知识。消防监督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地创新来适应不同的现状,一个适合的、好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能更好的开展监督工作,能大大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才能更好的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孟牒,王素芳,刘金金,崔藤耀,韦飞祥,姚浩伟.基于心理学的大学生消防安全认知调查分析[J].科技通报,20xx,33(04):223~226+265.
[2]谢荣进.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消防界(电子版),20xx,4(03):71+73.
[3]刘林.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xx,4(01):63+65.
安全模式论文10
摘要:现如今,对于整个化工行业的发展来进行分析,其根本基础就是安全生产,其可以确保公司与员工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化学安全生产技术和化工企业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化工生产要依据实际情况来构建一套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才可以进一步的促使员工管理的规范化,最终在最大限度之上来确保企业的生产过程之中的安全可靠性。安全生产不但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同时也会和整个社会的秩序稳定与发展有着直接性的联系。当下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出现很多问题,我们必须要积极的总结实践经验与教训,进一步的强化安全管理的力度。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化工安全生产及管理模式。
关键词:化工安全;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1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及管理模式
1.1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第一,化工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安全生产为基础,化工安全生产可以促进我国化工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第二,我们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整体发展趋势主要是建立在产业链安全生产。各类安全生产技术可以显著的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与生产理念,可以提升员工素质与技术水平,促使化工行业逐步的成为生产阶段之中的主力军。
1.2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模式分析
目前,我们国家化学品安全生产模式繁多。在此之前的安全管理模式主要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我们国家的化工生产技术相对滞后,管理模式不够开放,管理仅仅依据的是员工的安全管理经验。除此之外,企业安全的关键责任人也并未将安全生产管理充分的重视起来。在目前社会认知与安全工程不断发展的形势之下,安全生产管理已经慢慢的转化成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虽然安全管理的效率无法得到本质上的改善,但是和先前的安全管理模式相比之下,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2化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化工生产中一些材料和设备不符合安全标准,也容易诱发安全事故
在化工企业生产的阶段之中,所运用的各类原材料均具备一定的危险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化工产品生产阶段之中通常都会运用到易燃易爆的材料,因此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环节要进行严格控制,杜绝发生购入不合格材料的现象。另外则是在化工企业之中经常所运用到的设备都是高压、高温设备,在企业生产阶段之中,对于设备自身的安全标准较为严格,设备所出现的老化、腐蚀以及超期服役的情况,都会直接性的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
2.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执行不彻底
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就是健全化的安全生产机制。假使要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的顺利实施,那么就得要求企业依据自身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也会经常性的发生执行力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家强制性的推行《危化品企业安全标准化》,但是诸多企业将制度的执行流于表面。
3化工安全生产及管理模式的构建
3.1生产安全管理的主要模式
(1)以人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该种安全管理模式和之前较为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相比之下,基本上不会再发生以安全管理人员主观经验为依据的现象,而其中管理的主体就是化工生产人员,将重点放在提高生产人员的整体水平。该类安全管理模式虽然可以很好的抑制化工安全生产之中由于人为因素而引发诸多安全事故的情况,但是在化工安全生产过程相对繁杂,所牵扯的范围十分宽泛,那么以人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涵盖到生产的全过程之中,从而也就形成了安全管理的空白区域,各个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屡禁不止,化工企业无法从根本之上来减小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各项安全管理对策也无法实现预期的安全防护效果。
(2)以生产过程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在化工产业高速发展的形势之下,诸多化工企业已经充分的意识到化工安全生产的作用,且在企业之中运用以生产过程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其可很好的针对化工生产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更加高效化的管理。在化工企业之中运用该类管理模式,不仅仅要提升各个岗位员工专业技能的培养之上,且还不能忽视其它因素,将各个层级人员的职责落到实处,以此来进一步的强化企业内部员工的责任感,值得注意的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相应的化工生产安全管理标准和规范,旨在规范生产过程之中的管理行为。
3.2增强化工安全生产的对策
(1)加大管理制度落实力度。化工企业严格制定国家所出台的各项法律规范,在研究各项政策法规实施的基础之上,依照化工企业具体情况,来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机制,还得要持续性的强化管理机制的落实情况,其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点来予以着手:首先构建相应的安全管理小组,统一由企业领导或者是其他负责人来进行带头,将各项制度予以落实下去;其次则是进一步的强化管理人员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并设置相应的监管机制和奖惩机制,并实施全方位的监管模式,可以在最大限度之上来进一步的保障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的予以解决,可以充分的将各项机制的作用激发出来,并有效的管控化工生产和企业的运用。
(2)增强原料标准规范力度。在制定安全生产模式的环节之中,对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则十分关键,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来严格把控生产原材料,并规范人员原材料操作的工序,避免发生人员用手来操作化工原材料情况的发生,要科学运用机械化和一系列的自动化手段,预防人体和各类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的现象,从而可以显著的减小人员操作的风险。
(3)做好工艺、设备把关在对设备以及相关技术进行优化。首先,要重视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工作,在最大限度之上来保障各项技术和生产设备达标,要避免发生设备、技术不达标的现象;其次,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关卡,在化学反应的阶段之中,会发生由于反应失控而发生爆炸事故的情况,因此,要严格控制各项施工工艺的参数,确保压力、反应温度以及原材料等参数达标,并且均可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总之,目前,化工企业要充分的将生产、管理的安全性充分的重视起来,化工企业运营的主流趋势就是构制安全生产和管理模式,要扩大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研究深度与范围,由此可见,本文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春来.试论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和要点[J].化工管理,20xx(11):270-271.
安全模式论文11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建筑市场也受到了影响,国内掀起了一场国际先进管理标准体系的认证热潮。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展开了一系列分析,以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为了有效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实施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非常必要。在建筑安全上健全法律、法规,并对施工现场安全提出相关要求。施工安全技术主要包括脚手架、土方及模板等工程建设,这些方面的施工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有必要对建筑安全问题加以考虑,因此,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方面正在探索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1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问题
1.1安全标准化管理不彻底
在完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均为针对施工过程展开的安全标准化建设,这一阶段的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具有全过程、系统性等一系列特点,必须站在全生命周期角度来构建体系,具体来说,应该从项目立项、勘察设计及工程运行等方面制定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细则,对建筑工程全过程安全标化体系进行完善。
1.2建筑安全管理中标准化体现不全面
从标准化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颁布了《标准化法》等相关指导性法律法规,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纵观当前标准化建设情况,并未将标准化办法和建筑安全管理完好的结合在一起,缺乏系统性标准化条例,同时对于全过程中涉及到的安全管理及技术方案制定等相关问题,也没有得到约束和规范,没有对其展开全面的论证。此外,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等工作还没有完成,其中存在大量的缺陷和不足。
1.3新变化带来新要求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领域中出现了很多新方法、新工艺及新材料,这无疑为建筑安全标准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种情况下现有的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远远不能使这些要求得到满足。例如高层建筑中大体量混凝土浇灌、大跨度钢结构的运用等施工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建筑安全技术却始终比较落后。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始终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还需要从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对安全标准进行编制。
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2.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特点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必须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全过程中,从工程准备一直到竣工完成,各部门都要充分重视项目工程的安全性,具体来说,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
2.1.1系统性
国家针对建筑施工安全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建筑企业也纷纷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规定及章程,此外,在具体项目上还设置了安全部门,编制了相关安全管理办法。从国家、行业到企业均颁布了项目安全施工规定及办法,由此来看,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体系。
2.1.2复杂性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了很多部门,需要不同部门之间进行配合与写作,从施工管理的角度来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了焊接、脚手架及木工等项目工作,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有必要对这些工作进行分析与检查,最后制定出完善的标准。
2.1.3变化性
建筑施工现场的自然及社会条件经常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旦出现将会对项目造成巨大影响,从而对工程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造成不良影响。因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比较长,其劳动条件也比较差,随着季节的不断变化,其安全保护措施也需要随之改变。
2.1.4全面性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内容非常广泛,不同项目阶段都需要将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从“人、物、管理”角度着手展开标准化管理工作。①现场人员行为的标准化是指施工人员的作业活动应符合安全操作规程;②现场机械与材料等的安全标准化;③建筑项目不同层次安全管理行为的标准化,从企业领导到部门经理,再到安全部门部长、施工队负责人等。
2.1.5长期性
安全标准化管理办法应在不同部门、施工队中进行宣传,主要以预防为主。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都比较长,不同工种之间切换也比较多,因此,人员变更非常频繁,需要项目人员对其展开安全标准化管理教育,教育过程不能是暂时的,也不能间断,应该从工程开始一直到竣工才能结束。
2.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2.2.1组织机构标准化管理
项目经理应对工程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全面负责,安全保证体系负责人、技术保证体系负责人等必须持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并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树立安全管理意识。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在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制定各级安全人员职责,以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安全保证体系负责人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应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中的管理、组织及协调等工作,并贯彻执行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细则。项目技术负责人对项目安全技术负有直接责任,参加安全生产监察,从技术上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意见。
2.2.2现场施工标准化管理
①施工管理制度标准化。为了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应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现场施工管理细则;②现场管理标准化。现场入口处应设置平面布置图,明确划分办公区、施工区、生活区等,在主要通道设置不同安全警示牌,有触电危险场所标识应使用绝缘材料制作;③临时设施管理标准化。临时宿舍建设必须满足消防及环保要求,室内用品及设施应摆放整齐,食堂、洗浴间等设施应满足要求,现场应配备药箱、绷带等急救器材。现场各种机械、材料应按照施工平面图布置,不同类别应分区堆放,存放材料场地应平整,现场材料应结合材料特点采取保护措施。
2.2.3安全防护标准化管理
在开始施工之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书,编制临时用电祖师设计,针对施工现场用电区域进行维护。项目建设中使用的悬挑平台、脚手架及防护网等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布设,此外,建筑外侧应结合规范挂上安全网进行封闭,高空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通道口、电梯井口及楼梯口等位置,应结合具体情况设置防护棚、防护门及防护栏杆等,必要时还要加装安全网,并设置标识起到提醒的作用。必须拆除或改变安全防护设施时,经过施工负责人同意以后,应提前将替代安全措施做好,在作业完成以后立即将安全防护措施恢复。
2.2.4安全信息标准化管理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信息在各层面上进行交流,因此,安全信息管理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基础作用。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系统性,从工程开始就应该制定出全面的原始记录标准,同时,还要制定安全信息分析方法,逐级建立安全资料岗位责任制。施工现场安全资料应对着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同步收集与整理,一直保存在工程竣工完成。工程安全工作负责人主要负责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工作,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应安排专人负责。
2.2.5评价机制标准化管理
评价机制主要包括项目安全管理的综合考核、机构运行有效性考核、安全检查及监督的考核等方面内容。项目安全管理评价应由建筑企业来完成,定期向企业上交安全管理方案,企业组织安全专家展开审查,并对项目现场检查项目展开安全管理,结合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提出表扬或者批评。
3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目标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部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不仅与项目人员及财产安全相关,同时也直接决定了项目是否能顺利完成。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中还缺少有效办法,安全管理效果也不理想,安全标准化的提出正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构建了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虽然在一些项目中取得了成功,但是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来说,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分研究和探索,加强对项目全过程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步向义.对我国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管理体系和模式的探索研究[J].建筑安全,20xx(9):13~15.
[2]毕远志,姜晨光,孙若昕,张进.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信息定置管理技术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xx(5):118~123.
[3]刘晓峰.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J].工程建设标准化,20xx(5):55~56.
[4]顾勇军,蒋剑.新起点期待新突破———浅析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立与完善[J].建筑安全,20xx(3):21~24.
[5]黄化强.加快标准化建设进程促进建筑业安全发展———绍兴县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交流[J].建筑安全,20xx(3):
安全模式论文12
摘要: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高职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改革探索研究,重视学生实务知识的学习,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
关键词:微课;教学模式;网络安全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快速增长的学习需求,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将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趋势。微课以其“短、小、精、趣”的特征,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和大众心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教育教学模式力求不断创新。本文以《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为例,探索一条教学模式新道路。《网络安全技术》的先修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安全技术涵盖知识面广,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总共分为12章,其中病毒知识和防火墙技术是本课程中攻防技术的典型代表。也是本门课程的重难点和疑点,更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块知识。如果把这部分内容设计并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肯定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
因此需要教师把这部分内容设计并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包,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相比,《网络安全技术》微课,应该具备如下几个特点。1.微课的时长短,语言精炼,在对病毒知识和防火墙技术知识的讲解要简明扼要。在对重难点和疑点的分析要一针见血。病毒可以用木马程序作为典型病毒,演示木马病毒攻击的全过程,演示木马病毒攻击后的严重后果,并用防火墙技术来解决问题。2.微课知识高度集中,内容丰富。微课一般包括课堂导入、课堂分析、课堂演示技能、课堂总结等。如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具有自我复制能力,难以根除,种类繁多,更新速度快。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就需要收集大量病毒,操作演示计算机病毒攻击的原理。只有掌握了病毒的攻击,才能对症下药,做好计算机防护工作。这么高度集中且丰富的计算机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3.微课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难点和疑点制作成微课,上传到公开的网络上,供学生进行搜索解疑或进一步了解。本课程的重难点和疑点较多,特别是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较多,遇到不熟练的操作点,学生可以打开微课平台,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对课程中的操作演示进行多次练习,从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微课的出现契合了时代追求,顺应了时代趋势。微课教学应用不仅带来了发展机会,也对《网络安全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微课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对于教师发挥了以下几点正面的教学价值和意义。1.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一堂传统课的时间为45分钟,教学内容繁杂。而微课要求将一堂课压缩成10分钟左右,这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精准的取舍力。由于《网络安全技术》牵涉的学科多,覆盖知识面广,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最难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对教师的知识面及教学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做大量精细的工作,总结出难以掌握并容易遗忘的操作点,录制成微课,供学生自主观看和练习。2.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方便适用,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新型的教研形式。微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给教师的教研带来新的活力。目前这类教研活动将越来越普及,另外微课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也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3.加深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意识。教师在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形成独特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而这些资源的制作和使用无法完全依赖专业技术人员的协助,因此掌握信息技术成为了教师的基本技能,从而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水平。4.提供了教师自我展示的平台。
微课短、小、精、趣,这要求教师在表达上做到简明扼要、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微课凝聚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师经验,展现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并给予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广阔的发展前景。微课的兴起,充分契合了当前全社会呼吁的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浪潮,微课正在逐渐得到学生认可,对于学生,微课同样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1.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时间分配自主地点播微课视频。《网络安全技术》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门学科,网上也有众多免费开放的微课资源,学生可以借由微课,在网上了解课堂以外最新最全的计算机病毒知识以及计算机防护手段,这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投身自己所感兴趣的行业。2.学生可以多次、反复的进行动手操作与学习。传统教学在下课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可能会很快遗忘,对于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也很难第一时间得到解答。由于《网络安全技术》这们课程难点疑点较多,且动手操作点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非常吃力。教师录制的微课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课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消化知识,还能动手反复操作,做到轻车熟路。3.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如何发挥互联网促进信息共建共享的积极作用,正确评价信息,规避不良信息传播带来的影响,《网络安全技术》这门课程激发了学生对于网络正面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是怎样入侵自己的计算机及网络,面对这些入侵和攻击,如何保护计算机及网络。从而让学生明白网络不仅仅是用来游戏,还可以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丰富了教师的教育实践;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自主高效的学习,这对于教师和学生自身的成长非常有益。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网络安全技术》这门课程涵盖网络安全攻防基础理论知识,又包含丰富的实践操作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有坚实的前修课程知识作为基础,还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免费开放的微课学习平台符合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微课的制作与应用,促使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健康快速的发展。
安全模式论文13
煤矿企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且煤矿企业属于高危行业。所以,我国对煤矿企业的安全宣传教育十分重视,根据煤矿企业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不断强化,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煤矿企业安全宣传教育的开展,必须以人为主体、依托群众、动员群众、教导群众。此外,安全宣传教育必须以现场安全生产及现场管理为出发点,结合职工思想实际,满足职工工作需求及精神需要。如此,让职工深入了解安全知识,进而自发思考,并积极参与到安全宣传教育中,进一步充分发挥安全宣传教育的作用。煤矿企业安全宣传教育在保障职工生命安全的基础上,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进步。
一、煤矿企业安全宣传教育简述。
所谓安全指的是不存在风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健康、平安的意思。煤矿企业属于特殊的高危行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伤亡事故发生几率比较大,而造成事故频发的因素诸多,但人不安全的心理因素对事故发生的影响作用显着,如职工一般都会存在麻痹心理和侥幸心理,还存在从众心和厌烦心理,这些不安全的心理作用极易引发事故的发生。因此,煤矿企业必须着重关注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管理,是修正触发事故的不安全心理的前提。煤矿企业在进行具体的生产活动时,需注重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让职工自发的规范自身行为,遵照安全准则行事。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宣传教育是保障生产安全的基础,强化安全管理的前提条件。职工安全心理规律的深入探究,有助于煤矿职工建立正确的安全心理,在安全心理的引导之下,在生产安全的环境中,自发遵照安全制度规则要求自己,进而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保障煤矿生产的顺利开展。
二、煤矿企业安全教育的宣传方式。
1.宣传舆论工具的运用。文化教育是一个耳濡目染的过程,所以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工具的媒介作用,做好安全宣传,形成强大的安全文化宣传的声、讯、空全方位网络系统,构建浓厚的安全舆论气氛,让安全知识深入煤矿职工心里。首先,让安全二字“入眼”,矿区安全文化硬件设施的完善,建设安全展室,在展室内吊挂牌板和横幅,张贴安全标语,在井下通道、办公楼、家属区、学习室等处张贴安全标语,摆放指令、警告、禁止等安全标志,以及事故警示牌等,形成强烈的安全文化视觉冲击系统。另外,还可以开展事故案例图片展,安全宣传挂图展,利用这样图文并茂的方式,对煤矿职工开展视觉传播,让安全深入人心。其次,让安全二字“入耳”,充分发挥广播的作用,利用广播进行安全宣传教育,不仅传播速度快,且覆盖面积广泛,宣传感染成效也最为显着,进一步推广安全生产,加强安全教育。具体的宣传方式有开设广播安全专题栏目,举办安全访谈、安全讲座和安全文艺等节目,实现安全宣传的多样化,以灵活、直接、迅速的方式,做好煤矿企业安全知识宣传。
2.结合实际探究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方法。安全宣传教育范畴广泛,属于一门系统科学,其涉及范围宽泛,包含了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因此,煤矿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切入点,首先应深入了解煤矿职工的社会家庭环境,掌握职工的传统习惯,以及非正式群体的活动方式;其次,对于职工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身心状况等方面应有一定的了解,研究分析一些典型事故,结合实际状况,有针对性的提出符合本企业的安全宣传教育方式。例如,在煤矿职工开始工作之前,进行安全提醒、安全誓言等活动,强化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充分发挥安全员的作用,对生产现场进行勘察,查隐患、防漏洞,严查生产环境。积极调动女职工、职工家属、职工子女参与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中,切实实现安全宣传教育深入到职工家庭,推进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
三、煤矿企业安全宣传教育对人的心理作用。
1.认知作用。人与外界事物的接触,相互作用形成的心理活动称之为认知,认知包含想象、思维、记忆、感觉等。其中,在感觉中,视觉、听觉是构成感觉得两种主要方式,操作环境中各种客体的形态和声音的传达都是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知。所以,在煤矿安全宣传教育中,利用广播、牌板、标语等媒介传播的形态和声音,也是依靠视觉、听觉来感受,进而传达,其中视觉接受90%以上的信息。图像、声音、演讲等方式都是安全宣传教育较为普遍使用的宣传形式,让职工通过感觉来认知矿山的危险环境,以及对安全生产行为的要求和规范。感觉通常与外在刺激的性质和强度相关联,电波媒体往往要比网络和平面媒体的刺激强度范围大,强化记忆,成效显着。煤矿企业通常会在地面和井下生产场所,设置声光信号、警示信号和提示信号,目的是为强化对人体感觉的冲击强度。此外,过往经验通过识记、保持、再认知和回忆的方式在人脑中的反映形成了人的记忆,煤矿企业通常会在岗前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安全生产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意在深化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但是人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失逐渐的消失,如要要使人的知识记忆保持和再认知,必须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实行强力灌输,定时举办安全例会、政工例会讲业务,讲安全知识,并开展相关培训,强化安全教育的渗透力和感染力,让职工自觉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2.激励作用。调动人的想法让其沿着期待的目标前行的心理活动过程称之为激励,对于安全生产来讲,安全行为的激励能够让职工自发的规范自身行为。激励是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主要方式,且成效显着,有助于提升职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人的激励过程需要是其基础,当人有具体的某种需要时,心理会产生一种紧张感,当满足需要的目标出现时,这种紧张感会转化为动机,推动人们去完成某件事情达成目标。因此,煤矿企业通常会运用物质、金钱的奖励方式对职工进行激励,安全需要是煤矿职工的基本需要,职工人身安全的保障是这一层次需要的主要内容。煤矿企业在实际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完善健全安全管理条例,以职工安全为本是激励;为职工配备劳动保护用品是激励;采用先进、安全的设施和工具也是激励。另外,适当对职工进行表彰也是一种激励方式;组织职工旅游,调节心理平衡也属于激励;晋升是更高层次的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是激励作用的两种基本形式,其中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必须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方可最大限度的发挥激励的作用。
3.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意识的强化也属于激励的范畴,它强调人的行为与影响行为的环境刺激之间的关系。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利用完善学习环境的刺激来操纵人的安全行为,利用安全宣传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渗透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在对安全生产技能完全纯熟的基础上,提高警惕能力、预防水平,自觉履行安全生产条例,自发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煤矿企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进而达到阻止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实现激励安全行为,抑制行为误差等多方面的教育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安全宣传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现代化先进的管理理念,紧抓安全宣传教育的实效性,为煤矿企业的安全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柱。
参考文献:
[1]薛晓峰。 安全宣传教育在煤炭企业生产中的作用[J]. 商业文化(上半月),20xx,12.
[2]孔浩,蒋俊男,张艺馨。 浅谈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 现代经济信息,20xx,14.
[3]夏林。 论煤矿企业安全宣传教育对人的心理作用[J]. 江西煤炭科技,20xx,04.
[4]李春梅。对国有煤矿企业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认识[J].当代矿工,20xx,(6)。
安全模式论文14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克拉玛依大火到目前的校车安全问题,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国家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对中小学安全教育做出了要求,并把三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一设定为“安全教育日”.国家会根据时代的需要,制定不同的安全教育主题。对我国中小学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据调查显示,中小学学生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所造成的伤亡事故在各种意外伤害中占有很大一部分。中小学的安全教育包含多个方面,其中以交通安全、生活安全常识、体育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以及疾病传染为主要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应让学生认清生活周边的安全隐患,对突发的安全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二、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教学模式
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基本都采用班级授课的方式,教学内容基本都是告诉学生不要做什么,遇到危险事情要怎样处理与应对。但是当学生真正遇到紧急突发状况时,由于其年龄较小,遇到危险不能冷静分析,使安全教育内容过于形式化。在安全教育的教学工作中,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演习,把学生的人身安全作为首要教学目标。汶川地震中的最牛校长,在平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消防演练,并在注重对学校建筑的维护,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该校2 300余名师生无一伤亡,教学楼部分坍塌。创造了汶川地震的奇迹。学校除了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还可以请警官定期到学校举行安全知识讲座,向学生传达目前生活中出现的新安全隐患。学校可以采取校园情景剧的模式,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对安全隐患的重视程度。
三、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
随着社会对中小学安全教育重视程度的普遍提高,为了使中小学安全教育能够有序开展,学校要做好对安全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方法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要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条例。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中,由于其教学内容对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做到及时检查,教师也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学校领导对安全教育课程也要进行不定时抽查,使学校的安全教育课程得到有效保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学校要对积极展开安全教育的课程的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占用课程的教师进行严厉处罚。
2.合理准确评价。学校要对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使安全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学校应实行多样化的安全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方式。例如,可以采取本组教师互评和其他组老师综合评定的方法对安全教育教学管理进行评价。也可以以家长会的形式,将学生家长组织起来对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进行评价。在找到适合本校的安全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方式之前,学校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对安全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方式进行不断改革创新。
3.及时汇总所得成就。在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及教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关注程度。老师要对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成果向学校进行及时、有效、全面的汇报,让学校看到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学校工作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学校及安全教育教师要对所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与分析,找出管理工作的不足,并对优点进行有效保留,促进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断进步。
四、结语
在中小学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通过学习安全知识,让中小学生对周边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时了解。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情景剧、掌握安全隐患主题班会和安全知识讲座的方法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条例,其次要对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最后要对管理成绩进行及时的汇总,使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步入新阶段。
参考文献
[1]李世清。浅谈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方法[J].时代教育,201(36)。
[2]马爱兵,史小兵。长治市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长治学院学报,201(21)。
[3]张光平。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的机制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
安全模式论文15
摘要:开滦股份范各庄矿业公分司将强化区科安全管理作为筑牢公司安全发展根基的重要保障,在认真总结以往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了以问题管理、标杆管理、疲劳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区科安全管理模式建设,有效提高了区科安全管理的境界水平,确保了公司安全健康发展。
关键词:构建;“三位一体”区科安全管理模式;推进;企业;安全健康发展
一、构建“三位一体”区科安全管理模式的背景和初衷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区科是煤矿企业组织构成的基本单元,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前沿阵地,区科安全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工作大局,关系到企业安全健康发展。范矿公司构建“三位一体”区科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提高公司安全管理水平的需要。对照美国杜邦公司安全管理阶段理论,范矿公司安全管理还处于依赖严格监督阶段,距离独立自主和团队管理的更高层次尚有很大距离,迫切需要引进先进适用的安全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安全管理境界,确保企业安全发展。二是提高区科安全管理水平的需要。以问题管理、标杆管理、疲劳管理为载体,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整合和提升,努力实现人、机、物等管理要素的最佳匹配,推进区科安全管理朝着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的本质安全目标攀升迈进,为确保公司整体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提高员工安全幸福指数的需要。煤矿是典型的高危行业,受特殊生产作业环境和条件影响,员工容易产生紧张、压抑、烦燥心理,加之相对繁重的劳动强度,员工在岗位作业中容易产生乏累、打盹、走神等疲劳状况,在以往的安全管理中,这些行为只是考核处罚的对象,而对于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少顾及。“三位一体”区科管理模式,就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直面岗位疲劳问题,将其作为区科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以人性化的手段加以研究、改善,使员工切实感到关怀激励,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内生动力。
二、推进“三位一体”区科安全管理模式的方法措施
1)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切入点,构建问题管理模式。一是导入理念。为不断增强员工的问题意识,充分发挥班前电视、矿内广播、局域网站、大屏幕等各种宣传媒介优势,通过下发宣传提纲、开辟专题专栏等形式,引导员工主动查找问题,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预防问题。二是查找问题。按照系统追问的思维路径,围绕区科整体工作、现场隐患排查、管技人员责任落实三个层面,推进各级各类问题的全面查找。在整体工作层面,各单位每月至少搞一次全方位的问题排查,并建立工作台账,确保各类问题及时发现,有据可查。在现场隐患排查层面,详细制定了隐患排查征集程序,对于员工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员工个人填写安全隐患排查表,由基层单位安全副区科长对隐患排查质量进行审核把关。三是分析问题。由区科对查找出的各类问题利用班子碰头会、专题会、班前会等时间,进行逐条过滤和分类,透过问题的表面现象,剖析出问题的深层次和本质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四是解决问题。各单位对发现的问题实行等级管理,对于一般性的问题,以“五定表”的形式,要求相关人员限期解决整改;
2)以对标先进、持续改进为着力点,构建标杆管理模式。一是确立标杆。一方面要求各单位在客观分析自身实际和管理绩效的基础上,按照“专业相近、可比可学”的原则,在公司内外搜寻并确立所要学习赶超的目标。另一方面,本着“处处有标杆、人人学标杆”的原则,围绕安全生产、节支增效、技改创新、文明道德等不同内容,采取班组推荐、员工投票、领导测评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安全之星、党员先锋岗、先进班组评选活动,广泛选树标杆班组和标杆员工,使每个班组、每名员工都有赶超目标。二是学习标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区科、班组、员工围绕各自的赶超标杆,进行认真学习,找出与标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三是赶超标杆。为增强标杆管理的导向力和牵引力,以“学标杆、找差距、创一流”为主题,深入开展对标提升活动,要求每名员工、每个班组、每个区科都要围绕对标对象,制定对标改进措施和达标期限,公司依据对标工作进展情况,每月一讲评、半年一考核,确保标杆管理取得实效。
3)以人文关怀、身心调适为作用点,构建疲劳管理模式。将以人为本作为疲劳管理的基本原则,要求基层区科围绕引起员工疲劳的生理、心理、环境等各种因素和外在、内在的各种表现,有针对性地对员工疲劳状况进行调节和管理。一是分析评估。围绕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的行为、意识和状态,采取定期观察、沟通询问、心理测试等方式,对引起员工疲劳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容易产生疲劳的岗位工种和时间周期。二是立项攻关。依据分析评估的结果,本着“先易后难、切合实际”的原则,进行研究解决。
三、实施“三位一体”区科安全管理模式取得的初步效果
通过构建和实施“三位一体”区科安全管理模式,为基层单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管理指明了方向,有效促进了区科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一是实现了管理理念的提升。通过导入问题管理、标杆管理和疲劳管理,基层单位增强了安全管理的主体意识,确立了“看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标准提升永无止境”等先进管理理念,增强了加强区科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健全了区科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各单位围绕问题管理、标杆管理和疲劳管理的落地深植,对原有的制度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完善了隐患排查、舆情监测、系统追问、应激调适等制度机制,形成了更加完备的制度体系。三是增强了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位一体”区科安全管理模式,紧密围绕基层区科隐患排查、绩效提升、队伍稳定等项工作深入开展,使基层单位明确了安全管理的方向和重点,增强了现实针对性,使基层区科真正成本为公司安全管理的“稳定器”和“安全阀”。
【安全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安全模式论文11-29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论文06-23
德育模式的理论论文07-04
传统教学模式的论文06-14
教学模式改革论文06-12
案例教学模式的论文06-13
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监管模式探究论文06-22
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改革分析的论文07-10
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模式研究论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