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护理中职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护理中职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护理中职论文1
摘要:医用化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每一位护理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本文分析提出,要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提高化学实验能力,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不仅备教材、备内容,更要备学生。教师还要及时充电,补充医学知识,提高医学素养,同时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
关键词:医用化学;护理专业;实验能力培养;素质教育
医用化学也是学好后续医学课程如生化、药理、生理、临床检验等的基础。如何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
护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是护理学,医用化学是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师应重视护理专业岗位与相关化学知识、技能需求的联系,淡化化学学科意识,注重化学与医学的相关关系。从知识性、趣味性、关联性、渗透性、实用性出发,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化学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化学基础更弱,且层次不一。学生中有上过高中的,还有初中未上完的。最头疼的是,不少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淡漠。很多学生对医用化学不够重视,认为不重要,觉得这门课的知识在以后护士工作中用不到,认为护士只要会发药、打针、输液就行了,没必要学化学。有些学生对化学还有厌学情绪。学生对医用化学认识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更谈不上认识到医学和化学的关系,对为什么学习医用化学缺乏足够的认识。第一课尤为重要。教师可列举一些日常及医疗上的实例,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在护理专业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或与医学相关的话题或内容为切入点,逐渐将化学知识渗透进来,让学生了解到医学离不开化学,学护理不能不具备化学知识,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备好每一节课
教师不仅备教材、备内容,更要备学生。教材内容繁多而教学课时少,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强而与医学相关内容偏少,缺乏与医学的密切联系,实用性不强,导致学生未能体会到化学在医学、在护理专业中的实用价值,因而很难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适当调整教材的内容,打破其完整性和系统性,降低难度,注重其与医学的关联性,突出化学在医学上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尽可能地把化学知识讲得浅显易懂,围绕化学与护理专业的相关性进行教学,努力使每一个知识点都与医学相关,让学生易于接受、产生兴趣。如讲碘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注重讲碘酊的成分与用途、人体缺碘的症状及生活中如何补碘。讲到分子的极性及相似相溶原理时,着重讲水分子的极性及维生素VC、VB的水溶性和VA、VE的脂溶性。讲到配合物时,从NH3与H+可以配位形成NH4+,讲到NH3也可以与Cu2+配位形成比较复杂的离子,同时联系学生熟知的血红素、煤气中毒、VB等讲配合物的知识及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领悟化学的魅力及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因为在生活中,化学与医学无处不在。如甲醛对人的危害人所共知,劣质的衣服中含有甲醛,装修材料中也含有甲醛等;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元素、微量元素的摄入,碳酸饮料不宜多喝等;又如家里的肥皂、洗涤剂、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等等。
四、教师及时充电,补充医学知识,提高医学素养
医用化学应以化学在医学中的实用性为重点,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同时要了解护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及护理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教师都应通过书籍、期刊、网络等搜寻相关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医学知识水平。医学知识的积累和提高,有助于教师将医学知识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到医学知识。
五、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
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要有认真、踏实、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更要有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护理人才是当代社会的需要,也是我们作为护理专业教师的责任所在。
作者:徐从蓉 单位:蚌埠技师学院
护理中职论文2
1.充分探究中职护理教育实施仿真教学的切入点
目前国内部分职业院校开展了护理仿真模拟教学,但多集中在本科高职层次,如郎雪南等发现通过ESC,本科护理学生能够形成“Learningfromyourownmistakes”人性化学习模式[2]。向燕卿等对高职护生开展了高级综合模拟人(ESC)仿真教学与传统案例讲解教学对比研究,运用OSCE考核比较发现仿真教学能显著提高护理评估、技能操作和评判性思维[3]。而中职院校护理专业运用仿真教学较少,或虽引入器材却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或开展仿真训练却未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教学实效不高。究其原因是未能很好的分析探讨护理仿真教学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差、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是实施仿真教学的阻碍首因。无论是使用ESC还是创设更为复杂的仿真教学情境,其基础条件就是学生能够扎实的掌握仿真教学过程和内容所涉及的护理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把握仿真训练要点,但中职护理专业传统教学还存在相当的问题未能有效的解决,进一步实施仿真训练收效必定甚微,因此解决理论到实践的.过渡问题是第一切入点。大多数研究指出护理仿真训练中的情境设置多采用分组开展、讨论和反思的流程,对中职学生而言,团队配合意识还有不足,在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中还缺乏团队文化的塑造。因此,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理念是第二切入点。对于仿真训练的效果而言,目前最为流行的是使用OSCE模式进行综合评价,但大多数中职教师由于工作繁重,并没有机会接受相关培训,因此在组织开展仿真训练后缺乏对学生有效的指导和评价,解决该问题是第三个切入点。
2.严谨规划中职护理教育实施仿真教学的流程
从以上分析的切入点入手,应当尊重教学规律,体现“精、广、准”三个字。精,就是在实现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案例准备精致典型,能够充分将课堂理论与临床实际相贴近,内容不模糊、数据准确无误;仿真情境设置要精细,不是一间训练室,放置训练假人让护生操作,应该按照医学病房要求建造和装修,有标准病房有标准病房、护理站、治疗室、重症监护室等;分组训练要精心,培养团队意识,达到头脑风暴的效果,在护生分组与指导教师配合上,应当注重性格互补、行为统一等要求。广,就是让学生在仿真实训中能够形成提高批判性思维,一个仿真实训的项目要突出相关理论、实践内容的衍生,在设置案例、提供器具时,要把在理论教学中的交叉点、混淆点提供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认识-理解-发现-批判-掌握。准,体现教学、学习的评价流程、评价反馈中,开展对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双向考察评价,制订科学合理的“综合能力考核评价表”,包括教学环节中的课堂气氛、知识面覆盖等,学习环节中的与病患沟通能力、学习兴趣、团队意识、批判性思维等等,这些指标都应量化,有相应的心理行为佐证,并记录备案,体现形成性。
3.精心开发中职护理教育实施仿真教学的外设功能
尽管护理仿真训练教学是对理论学习的有效扩展,但目前有效的仿真训练功能还存在功能单一的情况,局限在某一知识、某一课堂上,推广应用性很差。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应当借鉴仿真训练的思维理念,在安排临床护理课程中,通过多形式、多角度的仿真模拟,让护生得到更多的训练。如可以改革教学内容,提升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更加贴近临床,实现“0”距离。可以开发模拟病房虚拟软件,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展示真实病例。在整个仿真训练中科室运用网络平台配备技能学习进度查询和学习评价反馈功能,鼓励护生通过计算机终端自行学习和练习。
护理中职论文3
摘要: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整体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相应地对于护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卫校作为培养具备专业护理技能人员的学校,其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对于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卫生护理人才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就中职护理教育现状出发,探究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理教育的中的应用并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中职护理教育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职护理;应用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优质护理逐步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对专业护理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大的同时,对其要求也更为严苛。作为重点培养该行业人才的国家医学类教育学校,中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护理人才的艰巨任务,因此其中职护理教育质量对于医疗护理行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国民教育水平的不断增高,整体学历水平的提高,导致中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断降低,学生们学习基础薄弱,动力不足,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知识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都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职教育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面对日益增长的优质护理需求,应寻求新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满足新时代的人才需求。行动向导模式是一种突破原有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使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通过亲自的感受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课堂内容的新型教学模式。因行动向导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可极大改善中职护理教育教学现状,其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含义
行动导向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最早来自于德国,是较为先进的思想理念。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能力,不仅仅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完备的理论知识,也能在实践中得以锻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轻松且生动的亲自体验中,学习到更为实用的课堂内容[1]。这一教学理念可无限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将学生培养为真正学有所用的社会人才。尤其是对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业目标非常明确,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行动导向教育模式恰好适用于中职教育这样职业特征明显的培养方式,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并解决,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人际交往、事物处理的能力,将其培养成为善于教育、思维活跃有创造力、有责任心、可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综合性人才[2]。
二目前中职护理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相比较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职教育存在着生源等方面的特殊性。选择中职教育的学生多为学习成绩差强人意,丧失学习兴趣或就业指向非常明确的学生。因此学生的知识基础非常薄弱,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学习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目前的中职院校大多仍采取传统的教师为主照本宣科地教学方式,按照教材可完整涉及到所需的理论体系,对学习能力较强、自觉性高的高校学生来说也许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但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枯燥的授课方式根本难以达到学学校的教学目标[3]。此外,教学内容缺乏生动性,多为枯燥的理论原理,若老师也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加入任何实践环节,会导致学生没有任何学习兴趣,教师也难以找到教学成就感,使得教学过程变得形式化,如此恶性循环,无法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中职院校毕业生作为社会医疗机构,如社区医院、国家二级医院等地的主要来源之一,需承担起培养出专业护理人才的重任。但大多数中职院校的专业课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学生对于社区医院的工作环境与服务机制等内容都没有详尽的了解,在学校学习到的只是非常宽泛的医疗知识,缺乏针对性。没有贴合实际的专业课设置造成了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迅速走入工作岗位,胜任护理工作。
(三)对职业缺乏认同感
中职学校的教学大多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教授,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却不够重视。这导致了毕业生在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时,即使有足够的实践能力,在其他方面却表现的差强人意,如沟通能力、集体荣誉感、对工作的自豪感等等,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这都归因于学校没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有出色的工作能力,也要求各个方面综合均衡发展,这样才能符合时代高速发展的需求[4]。
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一)设置与学生就业相关的课程项目
中职护理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指向一般为社区医院或老年护理康复院等,因此在教学培养中应充分考虑到就业需求而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多加入社区医院以及老年护理相关专业知识内容,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也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能切身感受到课程的实用性。将课堂理论知识通过行动导向模式付诸以实践,两者紧密结合,可使学生在短时期内快速了解到未来职业的工作模式[5]。
(二)模拟真实工作场景
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重要的一环便是创设真实的工作情景,让学生们在走入社会之前便可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提前熟悉并发现问题,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及时解决,避免将来遇到问题手足无措。例如可创设在社区医院遇到老年患者突发心脏疾病的情景,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独立思考并处理改事件,教师在旁边认真观察是否有做法欠妥的地方,在学生独自处理完整个事件时再进行情景回顾和点评,指导学生用更好的方式解决。这不仅加深了学生们的学习印象,也彻底转变了学生们被动学习的心态,当他们感受到目前的学习对将来工作的重要性后,会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渴望学习,教师也会重拾信心,更好的去设计课程内容[6]。
(三)分析工作真实案例
除了通过亲身实践的教学方式去实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还可通过课堂中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来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其通过案例来了解更多前所未闻的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激发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分享真实案例时,须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可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小组,而后就案例进行讨论,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对案例得出一个解决方案,并与学习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结合,评选出最优小组。通过分析案例的方式可极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于中职护理教育的教学效果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知识不牢固的问题,还极大提升了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可为社会培养出更为优秀的专业程度高、工作能力强、全面发展的护理人才。中职院校应大力推广行动向导教学模式,创建全新的教学体系,打破传统刻板的教学模式,为中职护理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为其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军,杨颖,王卫东。浅析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xx(2):158—160。
[2]王燕燕。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xx(07):62—64。
[3]平英英。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基础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群文天地,20xx(8):120—121。
[4]杨春晖。信息技术视野下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以烧伤病人的护理教学设计为例[J]。广西教育,20xx(6):81—82。
[5]姜璎钊。“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课上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16):377。
[6]李桂玉。中职基础护理教学中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01):300。
护理中职论文4
我国许多中职护理学校在走深化“校院共育,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仁爱”为核心理念的“三二六”护理专业人文素质培养模式。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专业训练与素质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三维一体”,学校、医院“双方共育”,以精神文化为引领、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师资队伍、环境文化、制度建设为保障的“六个途径”,构建“三二六”护理专业人文素质培养模式。从中我们可以深刻理解人文素质教育在现代护理教学中对其他素质教育有着导向作用。
一、重要性
1.加强对护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护理整体水平的基石。医院工作的护士首先是从学校走出来的护生,所以在护生在校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不仅可以提升护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塑造其完美人格,使其身心健康发育,也对护生业务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有助于护生对专业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浓厚的兴趣,并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从而有效地提升整体护理水平,为护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对护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护理学发展的动力。从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我们不难看出,良好的人文科学知识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而快速发展的自然科学又进一步丰富了人文科学,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加强对护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护生成才的必要条件。纵观护理学发展的历史,那些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护理精英无不德才兼备。所谓“德”就是具有高尚的医德情操,“才”就是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技术。护生既是护理学事业的继承者,又是开拓者,变革的时代对护生的成才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针对目标
人文素质缺陷是当今中职护生综合素质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受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偏重理科的护生文化底蕴普遍薄弱,进入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后,更加局限于繁重的护理学专业知识和相关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且学习目的是极端功利主义的应付考试,而不是增强人文修养。
1.从教育背景来看,一方面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过于重视医学基础知识教育,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知识教育,重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知识,忽视心理护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临床实习中中职护生不注意护士行为规范,言谈举止不完全符合职业标准,带教老师一般也缺乏对中职护生人文知识教育意识的培养,过于侧重对护理技术的训练。
2.从社会意识来看,当代中职护生普遍存在社会公德意识差,忽视了患者的社会性,对患者缺乏同情心、爱心、责任心,服务态度生硬,不能从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美学等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普遍造成患者对中职实习护士有看法,认为他们缺乏仁爱精神,始终是无表情、无情感、无责任的“三无护士”。
3.从思想道德来看,中职护生没有树立牢固的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思想,部分护生毕业后不能安心从事护理工作,不能爱岗敬业,认为服务患者就是低人一等、工作收入低、环境嘈杂、风险大、时间不充裕、牺牲太大,所以许多护士在工作几年后无法坚持就纷纷步入其他行业,造成目前中国许多医院出现护士的短缺和大量医疗卫生教育资源的浪费。
4.从专业技术来看,中职护生机械地掌握了一定的护理学知识,但缺乏敏锐的思辨能力,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一味地盲目执行医嘱,导致临床上一些因陈旧知识而出现的医疗事故,使得医患关系更加紧张。
5.从心理素质来看,许多中职护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当遇到临床上较为复杂的疾病和患者及家属的否定,就开始出现抱怨患者及家属,工作不负责任等情况。主要原因可能与当代中职护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有关,与生俱来的家庭优越感和地位感,使他们变得养尊处优,同时困难与挫折经历也太少,导致遇到轻微的打击,就出现心理防线崩塌而无法继续正常工作的现象。
三、具体实施
中职护生人文精神的养成与护生在学校的综合情况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学校更新教育思想理念,护生护理专业学习,校园生活中融入人文素质方面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1.增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丰富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编写相关人文素质教材,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逐步建立系统的具有护理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逻辑思维案例分 析、护理反思日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性。改革教学手段和创建人文学科特色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
3.加强人文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护理专业教师与人文基础课程老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从而弥补护理专业教学中的人文缺陷,达到人文素质教育和护理专业教育的较好融合,整体提高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
4.加强中职班主任教师对护生的教育,经常与学生多交流及互动,给予一些语言上的鼓励,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言传身教,使学生自觉地形成服务意识,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
护理人文素质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帮助护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提高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怎样利用人文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护理水平来解除病人的痛苦,成为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
参考文献:
[1]于志云,黄延萍,张利苹.浅谈中职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护理[J].实践与研究,2009.
[2]李静.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J].当代护士,2008:95-96.
[3]计宏炜.浅谈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途径[J].才智,2011.
护理中职论文5
外科护理的教学往往基于外科疾病,所以课堂教学时大多从疾病的概念、患者的评估即健康史、身心状况、辅助检查、治疗原则等多方面教授,在医学影视剧如医者仁心、医龙、心术等,健康类节目如中华医药、健康之路、养生堂等中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教学资源。这些资料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静下心来慢慢搜索、仔细筛选。资料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搜集:①上网搜索。网上资源丰富多彩,近年来随着大众对医疗及健康的关注,媒体上医学影视剧及健康类节目大量热播,医学影视资料非常丰富。同伴共享。同伴包括本校专业教师及其他医学院校的同仁,教师交流与培训机会较多,在相互探讨交流中分享相关资源。③学生提供。学生尤其是往届护理毕业生多数在临床一线工作,更加关注医学方面的新动向新发展。将以上所得医学影视资料下载或收集后保存在电脑的某个文件夹里。
1.2医学影视资料片段的选取
为了使搜集的医学影视资料在外科护理理论教学中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必须对其精挑细选并作妥善处理。教师需将以上所得医学影视资料逐一观看,在观看过程中按照以下几个要求选择医学影视资料作为教学资源。
1.2.1材料切合教学目标
根据外科护理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理论教学中学生难以掌握的重点或难点,针对性地选择与之匹配的医学影视片段。当然在医学影视片段选取之前,教师需非常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及应达到的效果,还必须了解哪些是学生难以掌握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准确选择影视片段。
1.2.2内容符合客观事实
用于教学的影视片段必须具有对医学知识作准确无误说明的性质。现在社会上医学影视作品良莠不齐,有些作品的故事真实可信,但有些作品为了追求“可视性”和“故事性”、提高收视率和卖座率,故意夸大了事实真相,有些则在医学方面的镜头一晃而过,过于简单。这就要求教师用专业的眼光对影视资料进行甄别,选择那些有真实生活背景的视频资料,舍去那些存在争议、尚未肯定、甚至歪曲事实胡编乱造的故事情节。教学内容只有科学规范、严谨缜密,完全符合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水平,才能防止学生对医学知识产生歧义或误解。
1.2.3时长符合教学设计
医学影视资料信息量丰富,所含医学信息片段有长有短,如电视剧每集长达四五十分钟,如果长时间在课堂上播放影视资料,教学就变成“放电影”。这样做,一方面会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另一方面学校不会允许[2],所以不可能将一集全部或大部分用于课堂教学中播放,以免冲淡教学主题。例如:电视连续剧医龙第1部第1集中只截取最后5min左右视频,医者仁心第5集只需截取关于手术室护士的手术配合部分约3min左右的视频即可。
按照以上要求选择教学所需影视资料,将其截成教学视频片段,但需注意_部影视剧往往包含多条线索,经常有场景不断切换的现象,教师很难将所需视频完整剪切,此时教师可使用相关软件技术,将所需视频分别裁剪,再用软件将其合成连续的片段。将每个片段按照教学内容命名并在名称中注明时长,命名好后分门别类地存放在不同章节课件的文件夹中,在制作课件时再在插入视频的幻灯片上用接近幻灯片底色的文字颜色和较小字体注明视频名称及其时长,有利于在课堂上精确把握时间。
2医学影视资料的课堂应用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地用好、用足选取好的资料,是实现素材与教学对接的关键。教师对医学影视资料片段的使用一般采用以下3种方法:
(1)导入的形式:医学影视片段作为课堂导入播放,先入为主,首先给学生以视听的刺激。如开始讲授第十_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前,先播放“中华医药之冬生夏枯退甲亢”开头的一段视频,紧接着抛出“张女士出现了哪些奇怪的现象?到底什么病能引起这么多身体变化?”等问题,让他们稍作讨论后回答,然后进行新课讲解。作为导入的影视片段要求短小成章,紧扣教学主题,或具有悬念,或具有震撼力等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容易使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插播的形式:医学影视片段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并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利用视频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以此帮助学生释疑解难。这种形式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如准备好讨论的问题,是否分组等,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再结合教学内容组织讨论,学生就能依据影视片段和教学内容展开讨论,带来一个思维碰撞、独抒新见的过程。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影视片段,其内容必须紧扣当前教学的重、难点,并将内容展现的更为清晰明了。另外,影视片段所含的医学知识难度应适中,如太简单则一目了然,让人失去探索的'欲望,就失去了讨论的必要;太难,则会让学生失去解决问题的信心而放弃讨论。如外科护理第十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中关于“硬脑膜外血肿”的内容较少,但却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此时播放“oncall36小时”中因车祸昏迷的小男孩杜梓霖的影视片段,紧接着抛出“为何两名医生为小男孩是否多留院观察一天而争执?范医生为何看了他的视频后马上要求他回医院?”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真正理解硬脑膜外血肿的特点。
(3)总结的形式:即在某个教学内容结束后呈现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医学影视片段,作为课堂总结。如讲授完第十一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后,播放“中华医药之冬生夏枯退甲亢”中的视频片段,主要起复习作用,以帮助学生回忆、消化和巩固已学知识,甚至可以拓展知识面。健康北京、健康之路、中华医药等健康类节目中拍摄有真实而完整的医学案例及国内一流医学专家的讲解,这些节目的视频剪辑片段用于授课后的总结较合适,因为此类节目面向大众,讲解浅显易懂,条理清晰,内容科学完整,涉及医学前沿,往往附有简略的重点性的归纳。
3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自设教学感受调查表,共3个条目,采用二分类评分法,用于评价学生对于影视资料教学的感受。经过1个学期的教学应用,对现在正在进行教学的两个中专护理班1202班和1203班的119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100%的学生喜欢此种教学方式,92.4%和73.1%的学生认为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及成绩。课堂教学中应用医学影视片段,可通过其生动的故事、浩大的场面,让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将影视片段与课堂讨论相结合,通过讨论学生可运用已学知识思考影视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即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通过讨论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相互碰撞,激发他们发生积极的探究行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4.2应用影视资料促进学生理解职业特点,提升职业素养
从学生到外科护士的蜕变过程不仅仅体现了知识的积累,还需热爱护理专业,拥有爱心、责任心及较强应变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我校尤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这方面医学影视资料的震撼力是常规道德说教所无法企及的。在讲授到外科护理第六章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手术室护士的配合”这部分内容时,播放“医者仁心”中手术台上抢救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时进行胸内除颤的片段,主刀医生要求微型电击仪的电击能量是“5焦耳”,而手术护士将按钮旋到“50焦耳”,此时一个特定镜头:主刀医生在电击前转头看向电击仪按钮,大声问道:“你做什么?请你小心一点儿,再忙的时候也要再次确认,这是生命!”直指观看者内心。在正反影视资料对比之下,道德的力量更易触动学生心灵,产生共鸣[3];同时让学生有机会思考护理工作中医生、护士和患者三方面角色关系的处理;另外,学生往往对教学中影视片段意犹未尽,会主动获取医学影视资料,在不断观看、思考及相互讨论中进一步促进他们对护理职业的理解,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
护理中职论文6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0xx年国务院制定了新的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对我们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能够培养出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医学人才,必须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方式上要更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儿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目前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单一的传统讲授法显然不能满足教学改革需要,因此,研究该采用何种教学法才能适应现代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儿科护理学学科特点及中职生学情分析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临床学科。而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采取的传统教学法太过单一,很容易让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实际操作能力很差,再加上中职生本身生源素质较差,有一大部分是所谓的.“差生”“后进生”,不但文化基础较差,年龄偏小,而且缺乏自控能力,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使得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利用中职生兴趣广泛、动手能力较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新鲜观念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新的教学法,增加动手机会,加强理论联系实践,发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一定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LBL教学法与PBL教学法
1.LBL教学法
也就是传统的讲授法,是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是目前我国一直使用的为广大师生接受的一种教学法,其优点在于采用大班授课模式,一名老师可以对应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符合中职学校每个班学生动辄六七十人的教学现状,而且LBL教学法传授知识有系统性,对基本概念的讲解比较深刻、全面,便于学生理解。但是LBL教学法只注重知识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就学生成绩虽然好但是动手能力差,知识融汇贯通差,培养的学生显然不适应现代医学需要。
2.PBL教学法
笔者尝试在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发现通过PBL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热情,掌握了自主查找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PBL教学在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首先,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中职教育中教学课时比较少,如果全部内容都采用PBL教学,肯定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且有些太过基础简单的内容也不适合进行PBL教学;其次,PBL教学法适合小班教学,而我们中职学校每个班人数都在六七十人,甚至有些班达到八十人以上,在小组讨论时容易失控,开展PBL教学很有难度;再次,中职生本身基础较差,讨论的重点很难突出和深入,而且PBL教学法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学的知识完整性,导致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很难掌握应有的理论知识;最后,部分中职学生有严重的厌学情绪,不配合教师的安排,这些都限制了PBL教学在中职儿科护理学中的广泛应用,因此,笔者认为在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最好就是采用PBL联合LBL教学法。
四、PBL联合LBL教学法的应用
1.研究的对象
选择了我校20xx级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两个班的12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班随机分为实验组(61人,采用PBL联合LBL教学)和对照组(65人,采用LBL教学法),两组学生全为女生,年龄、入学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的内容
两组学生均由笔者一人负责授课,采用的教材均为人卫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规划教材《儿科护理学》,授课内容和课时数都按照相同的授课计划进行。
3.研究的过程
(1)实施前准备第一,学生准备。先向学生介绍PBL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告诉学生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并且鼓励学生积极认真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试验班级的学生按照好、中、差三个层次搭配的原则分成5个小组,并且每个小组选择一位成绩好、积极主动、协调沟通能力好的学生当组长。第二,教师准备。笔者根据护士资格考试要求、实验班学生特点经过多方探讨研究编写了部分常见的临床病案以及相应的问题,确保这些问题突出了教学重点,涵盖了课程内容又方便学生查找从而达到PBL教学预期的效果(2)具体实施过程第一,提出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提前发给学生。一位90后妈妈带着1个月宝宝来健康门诊咨询她孩子应该如何合理喂养,你应该怎样回答?婴幼儿最好的食物是什么?母乳有哪些优点?怎样计算婴幼儿每天需要的奶量和水量?什么时候开始添加辅食?应遵循什么原则添加辅食?第二,搜集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分为5个小组分别进行资料搜集,可以翻阅课本,也可以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利用现代化工具进行信息采集或者向有关教师咨询,最后由小组长对每组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并且得出统一结论。第三,课堂汇报,教师点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采用LBL教学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详细的讲解,然后针对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发言和讨论,教师从旁正确引导最终总结归纳出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
五、结果及教学评价
1.结果
学期结束后统一命题对两组学生进行闭卷考试,考题依托于护士资格考试题,均为选择题,有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经t检验,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成绩差异具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
2.教学评价
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实验组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发放问卷126份,有效收回126份,有效回收率100%.
3.PBL联合LBL教学法对教学的影响和反思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主动思考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说明PBL联合LBL教学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这也充分说明在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PBL联合LBL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推广应用。在进行PBL教学法之前,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清楚介绍PBL教学法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PBL教学法是全面培养综合素质,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教学法,使学生能接受、适应并配合教师使用PBL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周乐山,朱念琼.儿科护理学(第二版)[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2]白震.浅谈中职学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xx.
护理中职论文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机构改革和创新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表示我国校园中对医学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中职院校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实践当中。因此,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分析,了解到医学模拟教学在中职护理专业中的重要位置,并且保证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模拟出真实的场景,代替患者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同时在中职校园中,还能够通过医学模拟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之中,也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同时,医学模拟教学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中职护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促进中职护理专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现阶段人们对于医疗机构中护理人才需求的快速增加,社会中急需医疗方面的人才,这也就要求相关的院校能够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医学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护理技术熟练,并且能够把学习的内容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具有高素质的临床护理人才。这一点也给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我国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同时提出医学模拟教学在中职护理专业中的意义,以期能够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
一、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方式不正确
受我国校园发展形式的制约,在我国的中职院校
中,很多学生都属于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的类型,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的方式不正确,因此学生很难养成刻苦学习的精神,也难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情况的积累,导致学生的学习情况出现恶性循环的现象,同时再加上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对于护理课程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弱,因此针对护理专业的课程来说,如果教师讲课的专业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非常困难。虽然现在借助多媒体和微课教学可以有所缓解,但是不能短时间进行实践,到真正实习的时候已经有所遗忘。
(二)知识无法与实践同步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很难快速地融合,这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比较客观的问题。同时,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融入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后期的临床实践操作中就难以把所学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之后,在后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就会感到迷茫,甚至会质疑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更难意识到实践操作需要理论知识进行铺垫,导致学生自身缺乏思考能力。这种现象就是由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没有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出现依赖性,或者是实践能力比较差的现象。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参加工作时无法使用理论知识进行思考,更加无法解决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迷茫的现象。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很多中职院校的教师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都使用示范教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会导致教学的整个过程出现生硬,以及缺乏活力的现象。由于学生在课堂中是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的,因此教师不合理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护理专业来看,其教学内容主要是需要学生具有严谨性的特点,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表现出严肃态度。而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很多工作都需要发挥出教学的规范化,同时在教学的经验中实现临床护理实践状态的改变,这样才能够保证临床护理学习的实践性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医学模拟教学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一)提供验证知识的机会
医学模拟教学主要指的就是在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把医疗机构中的工作情况带到课堂中,这样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在医学模拟教学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模仿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在课堂中进行互换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完全模拟医疗机构中的实际操作,其中的优势就是能够根据具体的需求立即停止护理工作,并且也能够重新开始,给予学生更多出错的机会,并且帮助学生牢记犯下的错误,避免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出现类似的错误。同时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还能够实现反复性的常规训练,使学生能够尽早接触到患者,这种无危害、无风险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在中职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所使用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后都不需要进行复习和查阅资料,甚至不需要完成作业,所以很多学生在多年的学习中没有看过参考书籍,仅仅需要在上课的过程中记录教师所讲内容的笔记,在期末阶段进行复习,就能够顺利地通过考试。但是在医学模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把需要讨论的题目布置下去之后,学生需要去查找相关的资料,通过归纳和总结,在班级的小组之内进行探讨,并且为课堂上的小组发言内容做出良好充分的准备。实际上,每一个学生在内心的潜在想法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自我表现,并且实现自我的愿望,医学模拟教学也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学生努力实现自我展现的愿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能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新课改中的指导合作自主学习,响应了素质教育的改革。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中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医学模拟教学和传统的教学不同,传统教学在一般情况下重视的就是专业知识的传授,一般都是教师使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死记硬背。而在医学模拟教学的过程中,则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实践性内容。同时医学模拟教学也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仿真的实践性平台,使学生能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这样也能够良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由此可见,医学模拟教学和社会实践之间也存在着区别,其所具有的特点就是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医学模拟教学还能够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避免理论知识教学中的各种局限性,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医学模拟教学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和授课模式,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整体的护理学习方式,这样也能够更加良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保证学生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并且能重点培养学生对于患者的护理情感,提高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医学模拟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和实践的机会,还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学习相互结合,使学生在一个仿真的学习环境中,通过相互之间身份互换的学习方式,提高素质和专业技巧,增加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在身份互换的过程中,能够在课下交流实习的感受,并且了解患者的感受,也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融入集体生活,最终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根据以上内容能够看出,在中职院校中,医学的模拟教学一般情况下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是比较开放的一种形式。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能够保证学生最直观和形象地学习和掌握到知识的合理使用方式,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良好地应用在实践的过程之中。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讲,能够良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良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其临床操作的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得到良好的提高。所以在中职院校中,医学的模拟教学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护理中职论文8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预防及临床护理等。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小儿疾病的防治与保健,能为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服务,以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
儿科护理学不仅与基础学科联系紧密,而且与内、外科护理和护理学基础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开课时,学生对部分知识已有所了解,但学习儿科护理学仍然存在较大困难。再加上绝大多数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这就更加使我们的教学难以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1.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且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厌学心理较为严重,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去了解学生、多和学生交流与沟通,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教师还要多加留心,发现学生的'兴趣,并因势利导,把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1.2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取舍教学相容 作为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要熟练掌握教学大纲以及课本内容,同时对课本知识重新整理归纳,找准重点、突出难点、化繁为简。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教学时,像疾病的发病机理等内容可以简单讲授,但要重点讲解护理评估要点和护理措施。中职学生大多数缺乏自学及归纳整理知识点的能力,理解能力也不是太强,所以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要力争做到通俗易懂。对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不是讲得越多、讲得越深就越好,而要掌握好量以及授课内容的深度和难度。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1传统讲授法 对于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来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抓住要领,突出重点,使讲课内容少而精,做到深入浅出、系统连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2.2多媒体教学法 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如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等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制作课件时,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音、动画共存,这样就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直观性、立体感、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把枯燥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比如,讲解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使枯燥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色彩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强, 比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效果要好得多。
2.3案例教学法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儿腹泻、婴幼儿肺炎、佝 偻病、缺铁性贫血等常见疾病的讲解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积极通读教材,查阅资料,自己开动脑筋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发言讨论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
护理中职论文9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其管理思想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的班风,因而工作方法十分重要。中职护理班均是女生,因此,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应抓住女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才能做好班级的全面管理。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护女生;心理
在多年担任中职护理班班主任工作和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当好中职班主任不容易,尤其当好中职护理班班主任更不容易。中职护理专业基本上都是90后的女生。一般人认为,学习护理专业的女生应该都是很文静并且很听话的,管理好这样一个纯女生班级应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其实不然。我们常说“女为悦己者容”,一个班级的构成全是女生,女学生之间少了在男生面前的害羞感和拘谨感,所以在言谈举止方面就显得随便和放纵,管理也比较麻烦。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通过与女生的长期近距离接触,摸索到了她们的一些心理特点。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正是由于抓住了这些青春期女生们的心理,才使得班级管理井井有条,学生之间友好和谐,学习气氛浓郁。
一、中职护理专业女生的心理特征
中职护理专业女生入学年龄多在15-17岁,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她们心理上的特点也逐步明朗化。概括而言,这个年龄阶段女生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丰富易分心,情绪易变不稳定。女生与同年龄的男生相比,更富于幻想,易于被感动,被吸引。一篇小说、一部电视剧,或者只是一个虚拟的人物,都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引起她们强烈的情绪波动。她们一会儿欢天喜地,一会儿又涕泪俱下,仿佛自己真成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她们会为师长的一两句严厉批判话语而忧心忡忡,也会为同学间的一点小摩擦而耿耿于怀。而且,她们的情绪常常表现为不稳定、不成熟,容易被动失控,遇到不满和矛盾时,容易激动,甚至难以控制。如我带过的班里就有一个女生,痴迷于网络小说,竟然准备了两部手机,一部手机电耗尽了,马上换另一部手机接着看,好多时候处在小说场景中,情绪变化莫测,根本无心专注于专业和文化课的学习。
2.心胸狭窄气量小,性格懦弱易受伤。与男生相比较,大多数的女生性格都比较懦弱,胆小怕事,且遇事时往往表现出心胸狭窄,气量很小的一面。比如课堂上教师提问,很多女生不敢大声回答问题;小动作太多被教师批评时就觉得教师让自己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心里愤愤不平。女生之间的是非较多,学生之间交往时往往因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立刻针尖对麦芒,互不示弱,互不让步,让原本亲密的关系变得生疏无比。
3.身体发育迅速,爱美之心显现。刚进校的一年级女生,往往对穿着打扮不在乎,梳个简单的马尾辫,穿一身松松垮垮的校服就是在校的着装标志。而到了二年级,女生就开始注意自身面容和穿着打扮了,再不会像丑小鸭一样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下。一些变化悄然出现,如原来粗粗的眉毛开始变细了,脸上长个痘痘就想马上挤掉,嘴唇上开始涂上淡淡的唇膏,在肥大的校服下穿件别致的衬衣,脖子上戴条个性的项链,甚至有的女生留着长长的指甲,并把指甲染得五颜六色。
4.依赖性强,意志力弱;自信不足,怕受挫折。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们出于“独苗难栽”的心理,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连自理劳动也由家长包办,使得很多女生越养越娇,弱不禁风。即使在班级里担任了班干部,但做事时往往缩手缩脚,患得患失。本来依靠自己的能力就能做得很好的事情,也要先入为主地寻求教师或其他人的帮助。一旦遇到困难,很少能去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而是选择甩手不干。
二、管理中职护理专业女生的方法
1.热心爱心和同情心。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各不相同,每个女生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如果每个人都我行我素,各行其是,班集体就是一盘散沙。而班主任就要做一个把散沙拢起来最终成为一个沙雕的雕塑家。所以,班主任首先对自己的'工作要热心,用心去学习,用心去探索,用心去工作。那么就能以真诚之心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学生把班主任当做可以信赖的人[1]。而对于自己信赖的人,就能敞开心扉,把自己内心的困惑、忧愁倾诉出来,把自己感受到的幸福快乐进行分享。也正是本着这样的带班原则,在和学生长时间的相处中,班主任就能使学生适应了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情绪逐渐变得稳定,人变得成熟起来,生活上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时,也不会轻易冲动行事了;和同学之间发生不愉快时也能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对方了。而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在于虽然是服务类专业,但又属于卫生事业,是和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专业。也就是说,护理专业服务的对象是“人”而非“物”。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和较强的自控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仁间相互尊重、友爱、团结、协作;具有同情心和爱心,能尊重病人人格[2]。而我们的护生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这样的素质,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付出更多的心血。
2.责任心、信心。责任心,是一个人爱岗敬业的标志。责任心是道德的基点。和其他教师相比,班主任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他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班主任工作完全是一种心中的责任,一种问心无愧的责任。可以说,班主任的责任心体现在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课内课外、班内班外、校内校外,无处不在。简而言之,对学生的负责就是对自己工作的负责。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责无旁贷[3]。处在青春期的花季少女,爱美是天性使然。对此,班主任有责任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首先,班主任可从护士的着装要求上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着装风格。其次,班主任可利用自习时间让学生学习护理礼仪,从护士的站立、行走、坐蹲姿练起,改变平时生活中的不雅姿态。班主任还可让两个学生一组,互扮护士和病人,练习语言沟通,纠正平时言语中不礼貌的语言习惯。王尔德说过:“起先是习惯造就我们,后来是我们造就习惯。”良好的习惯对人生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虽然很多学生起初觉得按护理礼仪的要求做很吃力,也很害羞,不好意思挺胸抬头走路,也不习惯轻声细语地说话。但我一点也不气馁,先是播放护理礼仪示教视频,然后自己和几位性格开朗活泼大方的学生一起练习。慢慢地,那些平时胆小内向的学生也开始跟着做。做着做着,学生的信心越来越足,动作也越来越规范。逐渐地,班级的气氛越来越和谐,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初入学时大不一样,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为了让女生们对自己更了解,以利于今后的发展,我还为女生们做了一个心理测试,包括:你是一个乐观的女生吗?你是一个自信的女生吗?你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生吗?你是一个宽容的女生吗?你是一个勤奋的女生吗?你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女生吗?你是一个依赖性很强的女生吗?你是一个易于沟通的女生吗?你是一个懂得关心他人的女生吗?通过相关的项目测试,我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有所了解,判断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把自己性格中优秀的品质保持下来,把自己身上不利于今后发展的劣习摒弃,让自己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打下良好的基础。班主任的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女生班班主任的工作更是千丝万缕,不易理清。这就需要班主任用“心”去工作。作为一位女性班主任,我以女性特有的细心与气质去管理一个纯女生班其实对学生是很有益处的。这样既可以从母亲的角度去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让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又可以从教师的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因此,我的学生三年级进入医院实习时在待人接物方面落落大方,干练利索,做基本的护理操作时认真细心,动作敏捷,获得了医院护理部和病人的称赞。
参考文献:
[1]高胜礼.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甘肃教育,20xx(18).
[2]李晓松.护理学基础[M].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1).
[3]张芬,孔雪敏.以女生为主的班级管理工作探讨[J].今日南国杂志,20xx(1).
护理中职论文10
据最新统计,到20xx年末,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86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7,全国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达到1:1—1:1.2。据中华护理学会披露,目前中国护士短缺至少达一百万人。以浙江省为例:目前该省有注册护士10.13万人,和医生人数相当。根据1978年国家制定的“医生与护理人员1∶2配比”来计算浙江省护士缺口至少达到10万。
一、目前中职护理的存在有其必然性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给予重点扶持。目前全国护理教育院校数量、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但是由于体制、编制的制约,各医院能提供的护士岗位数量严重不足[岗位的学历要求也逐年提高,导致中职、高职等低学历层次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就业形势严峻。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职护理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边缘地区贫困地区,就业环境差收入低,很难吸引本科护理毕业生就业,中职高职的存在能够缓解这些地区医务人员不足的压力。还有很多的乡镇卫生院、社区、诊所等地方的从业人员也多以中职护理毕业生为主,中职护理的存在完善了护士人才结构,缓解了护理人员不足的压力,在现阶段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二、中职护理课程开设情况,及病理学的开课现状
按照国家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现行的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课程体系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临床课。中职学生年纪小,底子薄,文化课不能丢,思想课不能少,身体锻炼很重要,中职课程设置时必须开始相当数量的文化课、思想课、体育课等等课程[同时要参加护士执照考试还必须有不下于十个月的临床实习,而中职学制只有三年,这就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的课时压缩了很多。护士最终的工作是走向临床,所以专业临床课的课时也不能少,最终导致包括病理学在内的专业基础课课时大量压缩。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合为一本教材,同时很多学校的病理课课时由原来的一百多节减少到几十节。当前中职学生,在应试教育中成绩大多数并不突出,学习基础较差。而病理学中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抽象思维应用广泛。课时的减少,难点知识没有时间和空间展开讲解,病理学变得更加“枯燥无味”,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不想学习、不会学习,“60分万岁”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市场。专业基础课没有学好,专业临床课理解起来就困难,学生学习能力不能提高,无法真正掌握全部的学习要点。这样的毕业生参加工作以后,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接受能力较差,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受限,医疗水平无法提高。怎样利用有限的课时开设好病理课,优化病理学教学,提高中职护理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成为了病理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中职护理中病理学教学该如何开展
3.1根据中职护理特点制定教学计划,选取合适教材,优化教学效果
制定教学计划时突出总论,精简各论。病理学总论后期专业临床课中学习的疾病的基础,总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等都应作为重点内容讲清讲透。在各论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病因和病理临床联系上,为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奠定理论基础,改变传统病理学侧重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的教学理念,做到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底子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实际情况。教材是教学工作的依托,选取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学效果提升显得尤为重要。病理学的很多教材基本都是为临床专业编写的,侧重于病理变化,发病机制等内容的阐述,内容深,难度大。适合护理专业的教材较少,适合中职护理的简单易懂的病理教材就更加难得,所以在选取教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中职护理的专业需求,同时在讲解时做适当的内容取舍。
3.2学会多媒体技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病理学注重讲授病变器官的形态变化,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在课堂展示大量的病理图片,使学生对于病变器官的形态有更加形象的认识。而flash动画的使用可将抽象的概念、理论、病理过程及疾病的发生机制等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动态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加入可案例法,PBL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中职学生年纪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这就要求教师讲课时语调不能过于平淡一致,讲解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同时要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多举例,帮助学生类比记忆。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十分重要一门桥梁课。病理课教学效果提升能够中提升职护理毕业生专业能力,帮助中职护理毕业生更好的适应临床需求改善就业。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护理毕业生,是病理学教师们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护理中职论文11
【摘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07年5月颁布了护理等7个专业门类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对照新的培养目标及新特色大纲,中职护理专业病理教学应进行以下适应与改进,编写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层次的病理教材;调整现行教材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关键词】新教学计划大纲中职护理专业病理教学适应与改进
2007年5月,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新修订的护理等7个专业门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新大纲特色为“围绕目标、注重方向、强化技能、厚重人文”。为了切实贯彻新计划新大纲内容,中职护理专业病理教学应做如下适应与改进。
1编写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层次的病理教材
针对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精神,应重新编写病理课程教材,新教材内容应从以下两方面做好适应与改进。
1.1降低教材难度,突出中职层次特点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农村和基层的实用性较强的通才,而非研究生、本科生那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专才”,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薄弱,因而对原有教材中较深的、较难的理论知识应删繁就简,使教材通俗易懂,更加贴近中专生的实际理解接受水平。
1.2联系护理临床,突出护理专业教材特点
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除将病理、病理生理学内容依照系统特点有机结合,独立成节外,还要增加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的内容,使病理学更加贴近护理专业,为学习护理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调整现行教材内容
在新的病理教材未出台的情况下,应针对现行教材中那些临床中用不着的抽象、深奥的理论性内容进行大胆的剔除,避免学生因文化基础、理解能力较差而出现听不懂导致厌学的现象,病理教学重点放在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上,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讲授疾病过程的一般规律及主要常见病的基本病变上。结合临床实际需要,病理生理学的课时比例较以往应适当增加,重点放在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休克、缺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内容上。
3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新教学计划、新教学大纲中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学目标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要求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方法的适应与改进上应改变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授课模式,通过多种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课堂具有活力和吸引力,借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1引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习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的引入,使深奥、概念抽象的病理学知识与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的知识、技术联系更紧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取知识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吸收转变,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应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就病理学而言,临床病例、日常生活案例、病理发展史上的典型案例,只要是与病理学内容相吻合,均可引入教学之中。
3.2强化精讲点拨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本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大胆删除本专业内容中偏难、偏深又与临床实际应用关系不大的理论知识,尽量将授课内容概括、精减。如讲心力衰竭时重点讲解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诱因、机体的代偿及功能变化,而对复杂的发病机制可用两句话总结为: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肌各部分舒张收缩活动不协调。对于与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诱因应着重强调,如对心力衰竭病人输液应严格控制滴数、输液量,适时引导学生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到的知识立刻学以致用,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职业自豪感。
3.3注重归纳总结
病理学知识内容繁多,病理变化复杂,对于有联系的疾病、病变,教师可预先制订详细的讨论提纲,找出病变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启发、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如对大、小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可从病变性质、好发人群、病变范围及好发部位、X线特点、临床表现、预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此外如肿瘤、组织的损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等均可以列表的形式予以归纳总结,使知识要点更有条理、更简洁,特征性的病变更加突出,方便记忆。
3.4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病理学中许多重要的病变有大篇大篇的文字性描述,而质量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非常直观地将枯燥的文字描述转化为感性认识,再由病变紧扣临床联系,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信息量大、教学内容表现力、感染力强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病理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病变的理解,这样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能极大加强。
4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强化实践性教学亦应成为适应与改进的重要措施。
4.1调整充实实验教学课时与内容
根据新计划、新大纲的要求,结合护理临床实际应用,对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实验课比例进行了调整,大幅度的删减病理学实验课时,针对临床护理特点开设了空气栓塞、水肿、休克、缺氧等动物模型的内容,加强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合理分工协作的能力。
4.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病理学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应用总论的一般规律解释各论的特殊规律,运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即提出护理诊断),讨论解决的办法(即护理措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现学现用、活学活用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病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在护理学习中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拉近医学基础和护理临床的距离,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地、有目的、有效率地学习病理。
参考文献
[1]田佳莲,王凤华.编写整体护理教学案例的体会[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70-71.
护理中职论文12
护理学是一个通过实践、教育、研究、不断充实完善形成了特有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的专业[1],是我国在技能型不足的人力培训施工中的4个项目之一,决定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进入职业专门接受教育的。随着国家助学金政策促进了中职扩招[2],学生数量和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护理专业毕业生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提高护理人才的质量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所以护理中等职业教育应该强调:培训目标是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强调实践教学过程;运行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单位;教师的业务需求[3]。护理双教师简单地来说,不仅是老师和临床护士,它要求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有效的护理理论和临床技能教学手段来教学生,还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她是一个很好的、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在临床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这种双重角色可以使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教学与实践平衡和充分体现完整性的原则,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培养高水平实践护理人才[4]。
我校背靠贵州省人民医院、立足全省、辐射全国,采用前院后校的管理模式,师资力量雄厚,我校现有教师433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75%。我校教师学历均达到本科及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者52人,具有高级职称者124人,专业课教师均是医院一线医护人员及学科带头人,省医的各种先进医疗设备能在相关专业教师的协调下对学生开放,这极大地提高了我校教学质量与水平,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除此以外,我校拥有西南地区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专业课教师,使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有了品质的保证。本人在我省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护理及临床护理教育9年时间,后又在学校教授两年《护理学基础》,参与了这一教学过程,愿与各位同行共同探究中职护理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法和体会。
一、方法
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隶属于贵州省人民医院,是唯一一个省级卫生护理人才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坚持“质量兴学校路”,近年来对建设“双型”教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学校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充分利用背靠贵州省人民医院的有利条件,发挥省医强大的人才优势,采取“外聘内训”等多种措施,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认定标准,建立各种形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制度,对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构成、年龄梯次、人才类型等方面提出具体标准和要求,并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5]。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根据中等职业学生培训目标专业背景,改革课程内容和设计,拥有具有多年相关专业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的经验的教师,主持本单元课程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确保学校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优化课程分配,充分发挥我校背靠贵州省人民医院这个强大的临床护理教学基地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由护理教研室调研后统筹安排,做到最合理的课堂授课课时及实践操作课时比例。课堂授课教师及临床见习教师均由一位老师承担,以便课堂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内容的协调统一。为了提高教师的,我校教务科还定期举办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操作比赛等。
二、效果
通过双师型教师教授的学生普遍认为,她们进入实习期间时不需要过多的磨合期,基础的生活护理可以独立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操作,临床实习指导老师可以做到“放手不放眼”。而临床实习指导老师也觉得,通过双师型教师教授的学生操作能力强、比较灵活。参与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感触颇深,不仅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而且在教学任务的促进下,自己的临床专科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三、讨论
1.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双师型教师参与教学活动,可以将护理教学过程中的“学”与“做”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能突出专科护理特点。对于中职护理学生而言,双师型教师在教授课程过程中需将常见病的护理措施讲解后,加入一些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的新技术、新业务,使学生进入临床护理实习后更快更迅速地融入实习工作中。如脑梗塞并压疮Ⅱ期的病人,我们双师型教师除了讲授课本里面关于脑梗塞疾病的知识及褥疮的护理常规外,应加入教材上没有的,但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护理知识,如临床上会采用美宝湿润烫伤膏或美皮康贴等由专业的伤口处理师对褥疮进行护理,并进行实践训练,再根据脑梗塞病人的疾病特点制订相应的防褥措施。使每个学生认识到护理措施的制订是需要科学化、个性化及人性化的',而且,补充这些护理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训练,使学生进入临床陌生感缓解,临床适应周期缩短,让学生感觉丰富内涵的专业护理。双师型教师对自己领域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方法演示中,为学生设置的职业形象,突出护理专业和独立操作。
2.合理安排课时。因为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同样是双师型教师讲授,因此教师可以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教学脑梗死患者和压疮Ⅱ期护理,例如:4小时课程理论知识,一些基本的常识和困难在课堂教学安排;4小时用于临床实践,注重脑梗塞和Ⅱ期压疮患者的护理,该类病人护理的关键和褥疮的治疗过程。充分利用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的特点,注意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补充。例如,我们将脑梗塞的原因、病理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措施,压疮的概念,阶段的压力溃疡和每个时期的护理在课堂上教授。在实践课上,教师进行简要回顾,重点针对治疗压疮和学生一起操作研究。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告诉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学生,一起创建一个开放和活泼的教学和学习的氛围。实践中在病人的意识和学习评价方面,我们选择“角色扮演法”,由一个学生扮演护士,一个学生扮演病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沟通技巧,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能力。[6]
3.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讲好课,它只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是不够的。临床研究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学型”教育发展的重要方法。双师型教师通过参与临床研究工作,教师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建立学校职业发展的人才是有重要的意义的,应加强双重指导教师建设。中等护理学校可以雇佣一个医院临床护理专家和技术人员及管理骨干教师在委员会的专业指导下,定期地进行人员培训,学习课程主干和计划的沟通及讨论职业指导,为培养就业、培训、企业精神等创造良好的条件,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引进临床服务的新技术、新信息,特别是专业和经验丰富的临床护理,促进学校教师和学校教育改革进程。此外,教师运用多种教育模式,适当地提高教学策略,可以大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应主动提高临床实践教学和学习能力,主动开发专业领域,并丰富学生的能力、专业护理理论与实践。利用多年工作积累的临床典型案例,在教学课堂上采用各种方法,利用生动的例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还可以用数码相机记录症状和体征,并配上文字。通过临床教学与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
四、小结
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是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专业学生的条件,是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基础。教师通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临床护理教育经验,培养出高质量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需要。双师型教师建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而且对培养高质量的专业护士有很重要的帮助,是护理临床和教学工作的“双赢”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人民卫生出版社.
[2]陈胜祥,胡小平.国家助学金政策在促进中职扩招中的作用——以江西省为例的问卷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xx,(07)
[3]胡野.浅析高等检验医学专业培养目标[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xx,(2):18.
[4]陈立红,张海燕.双师型师资在护理高职教学中的优势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xx,5(1).
[5]李俊华,李业明,陈婷.护理类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xx,(02).
[6]郑修霞.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护理教育[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55.
[7]杨朔眉.护理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xx,37(3).
护理中职论文13
摘要:随着国际人口老龄化,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同时,护理人才又是国际紧缺人才之一。因此,培养国际化的护士,使之成为具备护理职业技能和英语语言能力,以满足国际人才市场需求,成为护理专业高端人才的培养目标。“涉外护理专业”应运而生。面对中职学生普遍英语底子薄的特点,如何使他们学好一门语言并使之成为海外就业的敲门砖就成了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涉外护理;英语教育;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除了要对在校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多的是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近几年来,中职教育一度成为鸡肋,这就使得许多中职院校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的办学目标和方向,结合实际选择社会认可度高,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学生技能培养。涉外护理专业在此种情况下脱颖而出。长久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的医疗机构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注册护士供不应求,每年都需要从海外引进大批护理人员。不仅如此,在国外从事护理工作者的年收入在人民币30万至70万之间。所以,涉外护理不仅仅是个就业好的行业,还是个高薪的行业。可是如何能把国内的学生培养成能出国就业的合格护士,就成为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要想将英语程度各异,英语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培养成能够出国工作的国际护士,学校要有统一的部署和规划。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体系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状况和培养出合格涉外护理人才的目标,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将这一学科分为精读、泛读、语法、口语、听力五大模块,全方位提升学生对英语这一语言的了解。并针对学生实际英语能力水平的要求变化,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开发创新,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除了正常授课外,还可播放英文电影、英美文化背景的短片进行赏析,丰富日常教学。
2.教学方式改革
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对英语掌握情况不同,不再采取一刀切,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而是采取分层教学模式,使每一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掌握其相应知识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除此之外,还可采取一对一,一帮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一对一辅导学生时更能准确把握学生的薄弱环节,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潜移默化的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一帮一,可以将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利用学生之间容易沟通的特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内教学内容,使结对子的同学共同进步。
3.教学法的改革
针对学生张不开嘴,不会表达等问题,应加强对学生口语方面的训练,每天至少一个小时,分为不同训练模块进行,例如自我介绍,口语交际练习,并进行每周一篇文章的英语模仿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发音,语调、语感等方面的语言能力。
二、相辅相成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英文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英语特色,加强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
1.班级设立英语角
为了能让班级学生有更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培养他们日常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平时就要积累好词,好句,逐步运用到口语和写作之中,班级定期还可以组织英语班会,设计栏目主题,出板报,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也可以组织邀请一些高校留学生参与到学生的`班级活动中来,一起参与游戏,同台歌舞,体会文化的多元性。
2.举办各种英语类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校定期举办各种英语类大赛,例如英语话剧表演大赛,英语演讲模仿大赛,英文电影配音大赛等,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在准备比赛期间每个学生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英语学习能力都能得到锻炼与提升。
3.加强与国际学校间的合作
学校可以与国外学校建立合作,互派交流学生,或让国外学校定期到校交流访问,访问时让学生充当随行翻译,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速记和口译能力,并且充当翻译的这一经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汇报他们在国外的生活,学习情况,解答学弟或学妹提出的问题,鼓励在校的学生努力学好英语,坚定在校学生出国的信心,为在校的学生提供精神动力,激发学生出国的欲望。
4.榜样作用,示范引领
学校还可以定期举行海外学子报告会,让已经在海外求学或工作的学生讲讲自身的亲身经历。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师资的国际化水平,除了引进高水平人才,还可以把国内的教师送出去,鼓励教师出国深造,通过这一举措,可以夯实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口语交流能力,加深教师对国外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提升了英语教师的课程驾驭能力。此外,还可以聘请优秀外籍教师,使师资队伍国际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胆量和信心,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综上所述,要想使学生真正走出国门,成为一名能独立工作的优秀护士,学校不仅要创设相应的文化环境和氛围,还应该从学科细节入手,转变教育教学模式,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真正从实处解决中职生学英语难的问题。
护理中职论文14
摘要:现阶段,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为确保操作绝对安全,必须要严格遵循相关护理操作规程及规程制度,并在准确执行医嘱的基础上完成全套的护理计划,进而在治疗过程中实现患者的身心安全。护理安全同患者生命具有紧密联系,由于护理人员的一时疏忽将很有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重视和强化对护理安全的研究和教育已成为现阶段临床护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安全教育的渗透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希望后期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8-0211-01
1对目前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分析
1.1教材分析:现阶段,从我国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来看,其中绝大部分的护理安全事件都是由于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目前在我国护理教育体系的课程设置中,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中职都未形成一套健全的护理安全课程,由此也就导致了在学习环节和教学体系的欠缺使学生对于护理安全重要性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学生在后期护理工作实践中,也没有一个很好地安全防范意识。相对于现阶段我国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目前所应用的教材主要是李晓松为主编的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该教材属于一本很好地护理学教材,它集合了护理学导论、护理技术、职业防护以及安全护理等多项知识,实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相关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涉及到了安全护理以及职业防护等传统护理教材中所不具备的相关知识,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材中对于护理安全知识体系的严重不足。
1.2授课内容分析:对于现阶段中职《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实践,从授课内容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教学,护理教师也都是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重要性,而护理安全在教学中却很少涉及。而现行的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授课内容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缺陷和不足,在教学实践中渗透了相关的安全防护知识,并对学生进行了法律意识的相关教育,这对于学生在后期护理工作实践中的职业安全提供了有效地保证。
2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出现的护理安全事件的分析
现结合我国中职护理学生的具体实习情况,对其存在的护理安全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1],具体如下:
2.1学生相关法律意识的淡薄:在前期的学校教育以及后期的临床教学中,由于相关法律知识上的'欠缺,在临床实践中对相关的法律问题也没有一个足够的重视;比如未能重视起患者隐私权和知情权,从而引发护患冲突等。
2.2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务必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进行相关工作。对于个别情况,院方护士分配学生进行独立操作的,就需要学生有一个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如果由于自身原因,盲目的执行医嘱将会产生不可预知的护理安全后果。
2.3专业技能的不熟练:由于技能的不熟练,在操作过程中的经常出错,已经成为产生护理安全事件的重要诱因。比如学生在实习期间在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输液管中的空气排空的问题,在对病人进行发药环节又忘记核对患者信息,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错误给药现象的出现。
2.4责任意识的缺乏:学生没有一个很强的责任意识,遇事容易冲动。就目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看,其明显特点就是过于盲目急躁,在实习期间不可避免的出现情绪失控等现象。
2.5护患之间主动交流的缺乏: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未做好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如在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过程中,由于技术经验的不足,可能会出现穿刺多次未成功的情况,患者可能就会破口大骂,进而引发医疗纠纷。
3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渗透护理安全的重要作用分析
3.1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职业防护重要性的正确认识:现阶段,随着科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护工作人员也越来越重视职业防护问题[2];所以,在教学中渗透的护理安全教育尤为必要,它不但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于职业防护重要性的认识,更促使其在工作实践中注重职业防护和安全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和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3.2强化学生法制观念:护理安全同相关法律法规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现阶段所出现的护理缺陷以及医疗纠纷等事件中,其中由于护理人员法制意识的淡薄而引发的安全事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强化学生法制观念就显得意义重大。《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安全护理教育在加强学生的法律观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护理事故的区别、护理差错、护士职业保险以及护理人员的相关权利和职责等;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情景教学法和病例教学法,对于学生法制意识的强化也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敲响了安全护理教育的警钟。
3.3促使学生护理操作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1)严格无菌操作:在《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中,学生无菌操作观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无菌操作以及护理操作的规范化能够有效地降低医院事故发生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渗透的安全护理教学,使学生对于由于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有效的加强了其无菌操作的观念[3]。(2)护理操作程序的严格执行:在护理工作中要时刻以病人为中心,同时对于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用药和护理措施等基本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都是一个合格的护理人员所应必备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三查七对”等安全护理知识,如在“输液”等操作的实践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安全护理意识,在执行操作之前需做好核对和解释工作,从而更好地完成操作,减少护患纠纷等事件的发生。
4结语
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安全护理课程,对于学生在学校学习以及工作中的持续学习提供了可靠地帮助,也促使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强化,对于护理专业的开展以及护理职业的顺利进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立秋,孙毅恒.浅谈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护理安全教育[J].成功(教育),2013,24:275.
[2]李倩.浅谈中职学校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02:16-20.
[3]罗丽静.试论新形势下的中职学生安全教育[J].科技信息,2013,13:256+284.
护理中职论文15
[摘要]为提高中职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适时改进实训教学法,以探讨护理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护理操作教学的影响。通过强化自身素质、改进实训教学、教学与实例联系,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利用实验室资源强化示教的作用等多种教学手段,改进实训教学,形成具有护理实训特色的教学模式,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课堂教学
中等护理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途径之一[1]。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实验教学占总学时50%以上,技能操作常作为评价护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2]。护理操作实训课是护理学基础课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包括对患者的生活护理、病情变化观察、与患者的交流,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和健康教育等护理内容。因此,如何提高护理实训的授课质量,实施实训课教学改革,是各中职卫校近年来积极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笔者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对护理学实训课进行了部分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强化自身素质做好实训准备
在实训课教学中,要求教师理论扎实,技术熟练,对于各项操作能够融会贯通并进行有效地整合、分解和传授,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正确答疑解惑,使学生有信心并能迅速掌握各项操作的要点。在授课中,由授课教师与实验员共同完成。课前,教师与实训准备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就实训内容、实训器材等应该注意的事项要详尽列出,合理安排,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实训教学高质量的完成。
2改进实训教学提高学习能力
2.1开设综合实训。在以前一次理论一次实践的基础形式上,变成了几次理论后阶段性几次综合实训课学习。如在学习“患者的清洁护理”这一章时,过去一次课学习一个操作,如口腔护理、床上洗头、床上擦浴等操作,只是孤立地对护理操作进行单项学习。这样,内容比较单调、分散,学生学习完后不能很好地把各项操作自行联系运用于患者的生活护理。调整后,把前面阶段性学习的操作集成几次综合实训课,把各项操作整合在同一个案例,进行连贯整体地学习。这样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患者生活护理的各项内容,树立更好的整体护理概念,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2.2课程间相互融合。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要求的提高,对培养护理人才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仅仅护理学基础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满足培养社会护理人才的要求的。因此,在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中,融合了护士礼仪、人际沟通、法律法规、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等多门课程的内容,从而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有效地学习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养成好习惯,培养护理人文关怀的精神。2.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护理各项操作非常重要。多年来采用的实训方法教师直接示范,学生模拟练习。学生只看教师的`示范,很少学生会独立思考,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时间长了感觉单调枯燥,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验室条件,我们做了一些改进尝试。增加了情景模拟教学法,这种创设一些临床模拟情景,先由学生讨论分析问题,然后由教师总结示范,再由学生自己操作练习巩固的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积极,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发挥了主人翁的精神,真正地参与到课程,使实训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2.4联系实际。提高对护理实训课的重视程度目前,有些学生认为护理操作都是在医院用于患者,离我们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针对此情况,在授课中联系生活实际,把一些护理技术融入生活,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并非只能用于护理工作,而是对自己对家人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如高热患者在家可以采取的物理降温技术、扭伤脚后的冷疗方法等就是非常实用的生活经验。这些生动的事例使学生们认识到护理操作技术贴近生活,能够学以致用。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教学手段,通过与本学科相关的网站,从中获取大量相关的最新资料,使教学能够不拘泥于教材,学生也能获取最新的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大量的彩色图片、动图、视频应用于护理实训操作的教学。整个护理操作的动态过程,多媒体模拟动画、教学视频可给予充分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近年来学科调整,教学损耗与补充困难,加之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器材用物不足的矛盾显现出来,而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就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标,把握实训教学紧扣实际与临床,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一定不要忽视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加强最基本的实际能力锻炼与提高,认识到教师的素质的提高是实训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另一方面,虽然多媒体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代替不了学生动手练习。教师的示范与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练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条件,提高护理实训教学质量,以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护理学基础[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
[2]绳宇,赵雁,张欣.在护理技能教学中实施小组学习方法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xx,39(7):531-533.
【护理中职论文】相关文章:
中职护理毕业鉴定12-28
中职班主任论文11-24
中职音乐教学教育论文11-08
中职护理毕业鉴定(5篇)04-27
中职护理毕业鉴定5篇12-28
护理学的论文06-08
医院护理论文11-29
护理毕业论文05-23
护理学论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