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论文

时间:2022-08-04 08:26:28 论文 我要投稿

创造性思维论文14篇

  现如今,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创造性思维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创造性思维论文14篇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1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要素。小学体育教学进程中,锻炼学生身体素养是教学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而,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育需具备强烈的使命感或者责任感,教师通过提升自身专业教学手段,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

  1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所以小学生还是很期待体育课的,因为在体育课堂上学生能有自由活动的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展很多新的玩法,学生这种思维其实就是创新思维的雏形,教师只需在加强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做好教学引导,便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体育活动的开设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体魄,磨炼学生的学习意志,更重要的是小学阶段教师在完成体育教学内容后,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最终让体育活动与体育游戏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带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开展“食物链”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体育游戏,教师给学生详细讲解食物链的含义,即由不同层次生物构成的生物链条,上一层链条的主体需要依靠抓下一层链条的成员维系生存,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新型体育理念,教师让学生再通过食物链的理念做抓捕和逃避,这不仅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小学生在自尊心和好胜心都极强的情况下,教师需要鼓励抓捕成功的学生,并让学生在食物链的理论上创造新的玩法,这不仅能锻炼学生对游戏本质的认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

  2.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贵在疑,即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集中在学习的质疑上,我国古训也曾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在体育学习中,若学生能在教学中勇敢提出问题,并勇于质疑问题,则说明学生在学习时能做到认真思量教师传授的知识,不仅能消化并吸收知识的内涵,也能通过质疑或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让学生获取真理。因而,小学体育教学中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应先鼓励学生具有质疑精神,并勇于和敢于质疑。比如,进行“跨越式跳高”时,教师为给学生更多立体教学呈现,就应在教学初期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领悟跨越式跳高的原理和动作要点,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解释或者指导,让学生思考跨越式跳高在进行中的注意要点,而学生通过思考可能会产生一些疑问,如“跨越式跳高主跑方向的确立”,“跳跃的高度状况”,“跳跃的技术阶段都有哪些内容”,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需给出合理答案。这样师生在相互讨论中就能针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探究,学生的学习印象更为深刻,教师的教学思路也更为清晰,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逐步形成。

  2.2教学语言灵活应用,引导学生想象能力

  体育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要在教学中运用生动的语言,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需要注意学生由于个体情况不同,对体育的喜爱程度也有差异性,故此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根据学生当前的表现,进行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推进,教师在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同时,应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思维。比如,借助联想或者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感悟能力,但是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甚至有排斥的状况出现,若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管不顾地运用生动语言激发学生,会导致学生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下手。教师在此需要对那些体育兴趣不高的学生开展针对性措施,并在教学中把握好教学中“度”的问题。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前滚翻准备姿势”的时候,对于那些对体育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语言,让语言更有生动性,传授学生前滚翻的特点时可以用如下语言:把握好蹲撑如蛙跳,臀部比腰高,头部顶着地,背部似拱桥,这类生动的语言形式让学生对特点的掌握有着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做优美准确的示范,学生可以在语言描述中有一定的感知,对动作有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但对于体育兴趣较浓的学生而言,就需要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物体才能翻滚得更好”这类语言激发学生对体育动作的想象能力,很多学生了解圆的物体如果翻滚起来更为容易,所以学生练习时会有意将自己身体控制成圆形,通过该模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有新的发展。

  2.3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让学生思维更具灵活性的关键举措,保障思维灵活性的关键要素是给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是推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体育教学课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自身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但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模式,也能给学生做正常的创新指引,并能由此转变传统教学中的单一和呆板,让课堂学习在轻松的氛围内推行下去,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也能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做好教学思维模式的转化,推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研究新事物,鼓励学生大胆地发现和探索新问题,学生不仅能够发现新的事物也能发现新的问题,并借助实践教学指引,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带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2.4完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思考空间

  发散性思维是结合学生现有头脑中的原型和信息,通过发散创设出新的开拓思维模式,且创造性思维主要是在原有思维基础上做好新的拓展,由此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但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但是以上诸多措施还远远不够。教学中教师需认识到一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在完善教学形式的前提下进行,这将为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思考空间。小学体育教学中,广阔的思考空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突破现有思维模式,通过大胆想象,让体育课程学习和创新思维模式有机结合,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并从不同角度探寻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或者想法,这都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教师教学时可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预留部分时间,让学生在预留的时间内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预留部分时间让学生参与自由活动,然后根据学生的要求引进部分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比如学生喜爱的瑜伽、跆拳道、健美操等,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增设自己的学习项目,培养自己对体育活动的热爱,而学生在热爱体育的情况下能够不断创新体育活动形式,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带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挖掘学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学中运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大胆的想象,不断完善先进教学模式,使教学更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努力给学生营造创新思维空间。此外,教师要在积极探索中,从素质教育的关键点出发,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2

  创造性思维是培养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整合了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模式。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任何教学活动不应该偏离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主题。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尤其是农村这种教育资源比较落后的地区,更是应该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注重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激发的障碍分析

  1.学校环境。

  农村小学教学水平与城市地区相比不管是从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教学设备落后,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有限,从而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高;另外,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教学方式方法趋于传统,仍然采用以教材内容为主的教学模式;此外,过分重视教学成绩和学生的排名情况,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没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机械模式下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更不用说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激发。

  2.家庭环境。

  当前农村家庭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主要由祖父母或者是外祖父母照顾,老人文化水平有限,没法在学习上帮助孩子,更不用说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二类是家庭条件较好,生活质量比较高的家庭,父母对其很溺爱,过分娇纵孩子的行为,对不正确的行为也没有及时的进行指正,不利于孩子的全面成长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激发;第三类家庭是父母将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将孩子送到城区上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得父母给孩子太多的压力,重压之下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更不用说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1.创造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好的效果,也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缓解学生们的紧张情绪,使学生们的思维可能得到延伸和扩展,更好地促进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还要给学生们充足的想象空间,语文教学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关注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农村小学语文来说,过去传统的教学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注重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激发,要给学生们留出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水平。

  2.采用多种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不断地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质疑,使学生可以在对问题的探索中得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多是讲解课本知识和内容,不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积极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性和积极性。比如,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各种形、声、视频等的内容,利用这种动画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不断地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新颖的观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实践。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同时还需要注重课外实践的引导。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可以将课堂内容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激发融合到学生的生活中,从而起到更好地效果。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活动可以更好地开阔眼界,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活跃,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学,更是可以充分利用田园风光,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春光烂漫的季节,可以带领学生置身田野中,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风光,让学生置身其中,并通过实践不断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完成了教学活动,也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结语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不断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促进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激发,以更好的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将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3

  摘要:语文学科不仅是学生小学阶段必学课程之一,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语文教学质量、效率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学生文学素养。因此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就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进行考虑和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造性思维;培养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就是其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环节。而学生能够从阅读教学过程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能通过阅读教学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水平,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由此可知,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实现语文教学的预期目标。

  一、对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不仅要实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创新能力包含了多个方面,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等方面起到良好推动作用。小学时期是学生心智、智力等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间段,所以学生要在这一阶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逻辑性思维,同时还要掌握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还要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水平的提升,拓展学生的眼界,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不仅如此,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也确切提出,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长、学习和发展。

  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适合的阅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通过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想要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和能力,就一定要给学生创建良好且轻松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心理状态达到最佳,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智力、潜力、创新能力、发散思维等被有效发挥出来。所以,想要培养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就一定要给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提升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静、奇、秀、险等特点,然后让学生对桂林山水进行描绘,创造,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有效激发,课堂教学气氛被点燃,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再次对课文进行阅读,阅读的同时还要对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进行绘图。通过绘图创作来给学生构建适合的情景,不仅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还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得到发挥,从而实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而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提问的过程就是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质疑和提问,那么也就表明学生不能主动的对知识进行学习,使得学习内容过于流程化。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就要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促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各项能力。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或者是有疑问的问题时,语文教师不要对其进行打压,而是要充分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这样就能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和瓶颈,有效培养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认知真理的同时,还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2]。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文时,教师要在学生进行阅读以后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时学生就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如“为什么她不点一堆火来取暖?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她?”等等,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创造这一文章时的社会背景等,然后让学生通过细致阅读和分组讨论来找到实际答案,而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发散思维,还提升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

  (三)发扬民族,是学生认识到自身主体性地位

  想要学生能够主动且积极的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真正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公平性。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教师要先建立起真正为学生进行服务的思想,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所需、学习水平、认知情况等,并对其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进而保证阅读教学能够符合学生需求。其次,要保证师生关系的平等性、民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个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而学生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最后,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课外拓展的读物,促使学生能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加强他们自身的主体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对文章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的日子都是怎么度过的,分组探讨未来的日子该怎么度过,这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阅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文章,例如《落花生》等。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只能够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不单单是素质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还是时代发展的切实需求。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期间,就要尽可能为学生创建宽泛、轻松的阅读环境以及学习空间,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性,促使他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其自身良好的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张鹏元,刘秀霞.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41):334-334.

  [2]余美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xx(3):74-74,77.

  [3]汤秀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刍议[J].读写算(教研版),20xx(19):364-364.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4

  所谓数学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数学中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辨证统一。他不同与一般数学思维之处在于,他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活动能力,发挥了数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审美等的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得数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的把握数与形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数学创作的完成。数学创造的过程,往往是先通过形象、灵感、审美等,迅速找出问题突破口,再通过逻辑思维做出严格的证明。这里,形象、灵感、审美可以说是打开数学创造大门的钥匙。他的主要特点有首创性、新颖性、突破性、灵活性、求美性、指出性、独立性和综合性。

  下面就如何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作了初步探讨。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1.诱发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亚里士多德作过这样精辟的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只有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好奇心,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要手段之一。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这样的过程又能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如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新奇感,运用生活中的现象增强趣味性,运用数学史料激发求知欲(用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引入无理数、用国际象棋发明者与印度国王的故事引入等比数列)。2.培养化归意识,鼓励大胆猜想归纳法是通过一些个别的、特殊的情况加以观察、分析,从而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以某些已知的事实和一定的经验为依据,对数学问题作出推测性的判断即猜想。化归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助于养成自觉地联想、自觉地调整思维方式的钻研精神和思考习惯。

  3.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材中有些章节没有新概念,具有基础性和可迁移的特点,可以指导学生独立研究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结论。如在讲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老师考虑到几何法作函数图象的局限性和描点分析函数性质作图应用的广泛性,因而微调教材内容(几何法改为描点法):要求学生用描点法并分析函数性质作出y=tanx的草图。学生独立思索,约用了25分钟,有的同学作出了错误的图象;有的同学作图正确但对单调性的判定凭直觉;有的同学推理有据,作图正确,颇有见地。

  二、更新模式,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数学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意识,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发挥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运用新方法,辅助以必要的讨论和总结,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

  1.引入开放题教学。开放题的引入,让学生在解题中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改造一些课本中常规性的题目,打破模式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将条件、结论完整的题改成只给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论证;或给出多个条件,首先要收集、整理、筛选后才能求解或证明;再如要求多个结论或多种解法的题目,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也可以给出结论,让学生探求条件,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进行拓广,演变,形成一个发展性问题。

  2.开展数学实验课与活动课。

  开展“探究活动”与“实验作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以及从数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三、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发散思维起着主导作用,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唯有“发散”,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从不同方面去思考,才能深刻地理解、巩固并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解题时,不要满足于把题目解答出来便万事大吉,而应向更深层次探求它们的内在规律,可以变化题目的条件,或变化题目的结论,或条件结论同时作些变化,配成题组,从而加深对题目之间规律的认识。例题的讲解应该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强调思维的发散,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另外,数学学习中的一空多填、一式多变、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多题一法;数学方法中的变量代换、几何问题代数化与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变换;数学解题中寻找简便解法、反常规解法以及独特解法的训练等,都有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看出,对数学问题的回味与引申,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处理问题,增加学生总结、归纳、概括、综合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

  总之,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创设问题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课堂效果,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在本文中我只就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了一些浅显的建议,其实在课本内容的编排、选定,学生作业的选择等等方面也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教师在选择作业时可让学生做些具有发散性的习题,学生做完一道题后可以想象有没有其他方法以及由此题的解决方法能不能解决其他题目,然后加以总结。我认为这比搞题海战术要好的多。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5

  一、传统教育与创造型思维能力培养相结合

  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教师一定要将传统教育思想和创新教育思想相结合,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创新教育”的主体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对于传统教育来讲,传统教育重在于日积月累的知识点,这样学生的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得道了限制,使得他们具有相应的模仿能力,但是不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利于创新思想,合理的运用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的开发学生思维模式,为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善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对于教师来讲,一定要善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特思维,才能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最终顺着自己的思维模式,通过自己的深入探索,解决问题。那么教师改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呢?

  1.预习存疑,诱导思维。

  针对有些课文文字内容较多,这时候一定要教育学生养成一种提前预习的好习惯,多鼓励学生在预习期间提出疑难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又经过老师的指导,最终诱导学生解决问题,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2.题目设疑,启发思维。

  题目对于学生来讲,非常敏感,不同的题目,学生能体会出不同的含义,因此教师可以在题目设疑,循序渐进的启发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

  3.重点提问,引导思维。

  可以经常教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一定要抓住课文的重点,抓住任何一个题目中的关键字、关键词,针对这些课文的重点,提出不同的问题,最终能够成功的捕获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思维。

  三、通过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纠正思路狭窄的缺点

  想象力对于高中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适当的纠正学生思路狭窄的缺点,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想象力,对于学生写作和阅读理解以及文言文的背诵都有很大的益处,当学生读到一首诗时,能够深刻的想象到“田园诗人”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当学生写一个抒情文章时,能够全面的投入到情景模式中,更加有利于学生成功写作。

  1.通过课文的结尾培养学生想象力。

  众所周知,有些课文的结尾会戛然而止,都会在结尾的时候为我们留下一定的悬念和疑问。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结尾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开拓学生的想象力,例如《云雀的心愿》一文,当学生理解了全文之后,大概知道了云雀的心愿是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后,这时候就可以根据结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云雀的心愿实现了吗?

  2.作文对于学生来讲,在语文考试成绩中同时也占据着一定的分数比例,同时通过语文写作来培养学生想象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具备“假设性、幻想性”的作文题目,例如“假如我是一名教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假设的平台,帮助学生创设情景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灵感,通过这些想象力,开拓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定期给学生布置情景模式题目,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开发创新性、想象力。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周制定一个情景模式题目,让学生们自己做主,自己想象,自己思考,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写出属于自己的思想,这样慢慢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性。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定可以大幅度地加强。四、合理运用逆向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逆向思维就是对事物或现象从反面去思考,得出相反的结论。逆向思维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讲,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解决各种阅读问题。通过这样的思维,可以使得学生思维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对于写作时,学生针对布置的作文题目,从另外一个角度反面来论述,剖析,这样对于众多学生观点中会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当遇到一个题目时,大部分学生都会从正面入手,最终论述的观点也将会是一个正面结论,如果这时候有学生适当的运用逆向思维,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这样会得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因此,在高中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运用逆向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根本的出发点,也是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合理地运用各种开导方式,最终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6

  新课改以来,不论是在教学模式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有了较大改革与进步,但是不可否认,还是存在着一定问题的。目前的初中数学教育上,过多的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答对题、做对题,而不是放在如何来想如何来思考上,也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初中数学教育现状创造性思维的缺失

  钱学森曾经这样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正是我国目前教育的现状创造性思维的缺失造成的。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进行学习和探索,而目前来看,我国初中数学的教学瓶颈正是学生缺乏应有的创造性思维。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不是老师启发性的教育学生,而只是单纯的知识灌输,也就是俗称的填鸭式教育,这种直接灌输知识的方法是无法让学生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尤其是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压力,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是因为兴趣使然,而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即使是参加奥数竞赛的学生,也有很大部分只是为了获得名次,在解答数学题目的时候,不能注重解题过程中思维的开拓,而是更多的关注于解题结果的对错,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采取死记硬背公式定理或者单纯进行机械模仿,没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这也是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缺失的很大原因。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措施

  1、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

  应试教育一直是我国的教育模式,经过不断的对应试教育进行改革,开始逐渐实行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传统仍然没有被改变。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就要从改变应试教育的传统开始,因为应试教育很大程度上在禁锢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迫于升学压力,学生不得不死记硬背或者机械模仿解题方式,使得数学不再是一门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科。

  2、改变教学模式

  首先是在解题方式上,鼓励一题多解,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可以获得不同的解题方式,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式之一,即发散性思维。这样,在解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来构造自己的知识框架,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做到举一反三才能说明是真正的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

  3、开展数学头脑风暴活动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几次头脑风暴活动,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每次的头脑风暴主题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还可以是对某一类问题的总结等等,通过头脑风暴,让学生可以就此话题进行讨论或者是辩论,在合作中竞争,又在竞争中合作,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中要循序渐进

  教师不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才应该更多的掌握课堂的主动性,但是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的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新的内容,而不是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让学生没有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也就缺乏了对学习的主动性培养。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应该注意的问题

  1.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长期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创造性思维的不培养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的,因为人的思维定势一旦形成后,要想对其进行改变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才可以,而不是几天就能培养好的。因此,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的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学生,开发其创造性思维,而不是简单的走一个形式。对学生来说,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的坚持不懈,而不能半途而废或者三分钟热度。总而言之,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才能成功。

  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坚持到底

  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止是一个阶段的培养,而应该要善始善终,要坚持到底的进行培养,不能半途而废。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盯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而要注意到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灵活的去应用创造性思维。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老师与学生的互动。

  课堂不是老师的主场,老师应该更多的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主动的去自主探索未知的知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予以正确的引导,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结语

  素质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会考试的机器,而是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7

  摘要:大学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是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更注重人才的创新思维,创新不断成为企业选择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可见大学教育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将创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大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创新思维的应用,将体育训练与创新性思维相融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创新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育训练;创造性思维

  一、结合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环节,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1]。无论是体育教师还是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因教学内容单一,难免会产生乏味、困倦的心理,缺少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为此教师将体育游戏加入体育教学,从而有效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度,使其更积极地参与训练。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尽量选择学生喜欢的且开放性较强的游戏,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融入其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熟悉游戏规则,避免在开展活动时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比如常见的开放性游戏有将全班学生分成六组,每组均依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跳绳、踢毽子、投篮等体育活动。其中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当学生进行这样的体育游戏时,不仅能够体会到游戏多样化带来的乐趣,而且能够在运动中增强同学间的团结互助精神,提高班级凝聚力,在参与中展现个人风采,发挥自身在集体之中的价值。另外,学生在自由组合及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其创新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可见应用游戏教学法开展体育训练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

  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作为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体育课程,其对大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也能够对一些体育竞技比赛的规则,取胜点进行研究,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思考体育训练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而增强体育训练效果。在进行体育训练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体育实践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从而增强思维训练效果。例如在进行篮球训练时,教师应让学生思考投篮的方式及防守、进攻策略等。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的反应力与思维能力得到锻炼[2]。在体育训练中运用创新性思维的手段多种多样,且不同的方式均能实现相同的目的,从而既能满足学生对实践活动多样性的要求,又能达到训练创新性思维的目的。另外,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其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并真正融会贯通,培养创新思维。在体育训练的内容上应灵活多样,应用学分制的考核形式,扩大学生在体育训练内容上的选择空间,学生拥有主动权之后,便能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体育课程,从而提高学习自主性与学习效率。

  三、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通常定义为充满创造力与创造热情。体育训练或体育教学有效实施与创造思维密不可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产生创造力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思想进行指引的,因此,当思想上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之后,才会出现富有创新性的行为。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将锐意进取与创造精神融入体育训练中,结合学生的需求与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设定新的教学目标及富有新意的实践方法。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应创造更多能够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大学体育训练中教师应朝着更高的目标行进。以跳绳这一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在开展这项体育训练时,应摒弃传统单一的跳绳方式,采用花样跳活动,如绕八字、蹲双摇、单摇编花等。让学生不断挑战自我,体验各种高难度的跳绳动作,从而使其在丰富的跳绳运动中感受体育运动的趣味性[3]。让学生在竞争中挑战自我,敢于树立更高的目标,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体育运动项目不是单一的,只要发挥创造力,就能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运动玩出花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善于思考,通过自己的创意,将体育运动进行加工再造,从而达到在运动中锻炼其创新思维的目的。

  四、在竞争中拓展创新思维

  创新与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开展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制定富有新意的训练计划,使学生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锻炼身体的各个关节。同时教师应重视进行相应的指导,实现体育锻炼与实践的融合。体育运动具有竞争性与风险性,而正因这两个特点的存在,体育才令人着迷。竞争意识强的人能够在体育比赛中形成奋发向上的力量,让体育精神成为其积极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在竞争过程中,学生为了研究如何取胜而对体育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拓展其思维能力,增强体育训练的实践性。如学生在短跑比赛中开始前会通过多次实践来研究如何超越对手及跑得更快的方法时什么。由此引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其创新思维由此得到锻炼。在体育竞技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创造力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充分将自身的潜力释放出来,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体育竞争的风险性并不会因为参与者的能力而有所减弱,身体是体育运动的载体,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应做好心理准备及相应的防护措施[4]。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训练,在训练中弥补自身的不足,展示自身的优势,发挥善于挑战的精神。

  五、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由此可见创新的重要性。在教育改革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彰显。因此,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环节,大学体育教学必须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助推作用,教师应善于总结,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体育训练之中,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陈晓光 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白波.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分析[J].全文版:教育科学,20xx(02):165.

  [2]张晓龙.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xx(20):141-143.

  [3]时光.如何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4(01):124-125.

  [4]徐勇.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xx(04):116.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8

  一、注意事项

  ①首创:创造性的思维乃是对常规给予打破,具有与众不同及新颖的独创性的思维。②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应对学生们给予积极方面的影响与引导,得使学生沉浸于活泼、主动的一种状态中,以此满足学习要求,且激发动机去学习。③多样: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们一定的信息量,使他们根据信息得以思路的开阔,进而想象得以充分,为了满足目标去寻得更多的问题解决办法。④求异:创造性的思维不只是要培育聚合性的思维能力,最为重要的方面乃是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满足某目标而寻得新的且具独创性的解决办法,进而达到问题解决的最终目标,此乃求异性特点的表现。

  二、培养途径

  (1)训练。①观察能力的培养。一般是通过观察事物方能获取物理知识,故此如果要让学生学会及学活,应对观察能力进行培养。②注意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中常利用创设环境及设计提问、穿插课外知识等方式,进而对学生注意力进行培养、提高,让学生们的兴奋状态保持较长,如此一来,也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③对记忆能力的培养。强弱记忆力也就是强弱注意力的表现,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培养其基础之上,指导记忆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方面。④对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物理学科是具有很强实验性的一门学科,教师对实验操作应多多重视。对创造性的思维基础的奠定、物理学中的研究成果及重大的发现都是离不开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科的创造性活动之中,设计性的实验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中应增开设计性实验研究。在设计性的实验之中对比较法、平衡法、等效法、转换法、模拟法、移植法等全部有效运用,能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进行培养。譬如光电效应实验中,不但是高中物理学科中的核心实验之一,而且也是难点实验之一,若是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实验室经常要用的验电器其灵敏度就不是很能满足这些要求,那是因锌板若被紫外光照射之后,虽然有逸出的电子,不过锌板带正电就会产生电场,它阻碍了电子的逸出的继续。然而锌板其电位也是有一个极限值,当极限值不再使验电器的箔片有可见的角度张开,实验就很难得到成功。若是把这个实验改成设计性的实验,让学生来开展研究,实验方案也重新设计,设计性的实验被学生们完成的这个过程之中,其创造性的意识就被大大地激活了,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自然也就被激活。⑤对积累资料的能力进行培养。⑥对发问的能力进行培养。⑦对讨论的能力进行培养。

  (2)教学改革:情境的创设;假设;实验的设计,方法的讨论;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讨论;结果展示。

  (3)发散想象:新的创造模式、技法会随着新发现与创造不间断地而出现。实践已经证明了一题多变、一题多解都能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给予培养,和谐性多解方法及奇异性多种变换,这些会给学生们创新激情以莫大的鞭策与鼓舞。

  (4)理论联系实际仍然是创新的一种。若是将物理的规律应用于实际中,就得要联系到实际,重组观念,细化规律,改进试验等方面的创新、类比程序。另一方面,物理学科的小实验、课外活动等,自然也是对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培养,以利于学生形成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个性。

  (5)鉴赏: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讨论问题,教师应对学生在研究小活动之中要运用的一些方法开展评价活动方面的培养得给予重视,鉴赏好的解法,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成就感给予培养,以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热情。

  (6)课外活动要多彩:学生们的创造性的思维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进行培养,这对激发他们的爱好与兴趣、个性特长的发展、创造性的思维都有极其重要的含义。培养创新思维、创造力等都是活动的重心,这不只是要存在解决问题的全新方法,并且还得有将思路变为现实的途径。要对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就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创造性的功能开拓的持续及创造性活动的丰富的方式方面培养进行重视。学生们的创造动机的激发、创造态度、创造性人格的形成等方面,需要教师们对教育的理念进行革新,不断地开展对常规教学法进行创新的活动。若是教师有创新,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将不断进行。学生亦需对知识结构独特性、灵感活跃程度及忍耐力挫折进行训练,它们决定了创造性的思维效果。现阶段若是根据心理学原理,由创造性思维及其相关性、整体性和主要的特征等要素去培养,那么学生们的创造性的思维是完全能充分得以发展的。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9

  一、形象思维与其对教学的启发

  1.强化直接感知训练,如以下方面的训练:视觉的感知、听觉的感知、味觉的感知、嗅觉的感知。

  2.活动体悟,形象感受。在实践中找感觉、感悟,在行动中感受、探索。

  3.拓展想象。想象就像是形象思维的一双翅膀,可以使思维在脑际空间自由翱翔。想象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第一步。

  4.情感熏陶,激发思维。

  二、逻辑思维与其对教学的启发

  (一)逻辑思维概述

  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是人类有了语言以后,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类型。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最普遍、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两种形态。形式逻辑思维是从抽象同一性、从相对静止和质的稳定性方面去反映事物的。形式逻辑思维是科学认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就像解决问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分别是什么?都要通过把这个本是连续的东西割裂开来研究。前人把问题解决细分为五步:识别问题与机会,界定目标与表征问题,探索可能的解决问题策略,预期结果并实施策略,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并进行新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为发现问题提供清晰的“版本”,为问题的成功解决提供可能性。辩证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客观现实的辩证运动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逻辑思维的一切过程都是围绕概念展开,而判断是概念的展开,推理又是判断的发展。在逻辑思维中,运用逻辑规则进行信息推理,同时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使信息激活,是得出创新结论的有效的思维方法。而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又是逻辑思维的两种方法。

  (二)对教学的启发

  1.引导学生区分可以证实的事实和有价值的主张,知道哪些是有用的信息、主张或原因,哪些是含糊不清的主张或论点。

  2.让学生学会确定某一论点的事实准确性,以及某一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3.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能够根据推理迅速识别出逻辑上的不一致。

  4.为创造性思考提供时间和机会。在解决问题之前给予充足的酝酿时间,避免仓促行事。

  5.鼓励采用头脑风暴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得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式,再从这些方法中归纳出共同点或把它们分为几个大类,从中发现规律。

  三、直觉思维与其对教学的启发

  (一)直觉思维概述

  直觉(灵感)思维是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思维类型,它是通往创新性思维的重要形式。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是依据于“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灵感思维是一种积极的爆发式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思维的过程,是认识主体对某个问题进行艰苦思考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激发,突如其来地使问题得到解决,一下子把握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顿悟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灵感是有意注意的产物,也就是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因为很少有一点医学知识都没有的人会突然得出DNA的双螺旋模型,根本不爱好音乐的人会创作出很优美的乐曲……直觉和灵感是发挥创造主体思维能动性的最高形式,是创造者的显意识和潜意识的豁然贯通。直觉和灵感思维是通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桥梁,是产生新思想、新概念的关键环节,是形成科学假说的基本途径之一。爱因斯坦也认为,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规律,然而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

  (二)对教学的启发

  1.引导学生去关注某个知识的详细知识,之后就这个知识的某些前沿性问题提出自己可能的解决方法或思路。

  2.鼓励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随时记录自己的每一个思考片断,哪怕是一点儿的感想也不容忽视。

  3.在学生解题时,只给予必要的点醒,而不把所有的步骤全盘告知,要充分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在解不出来时试着让他们在课外继续思考。实在没法解决时,再给予帮助。

  4.利用小组合作创新的方式,分配给各个小组任务。让成员之间互相启发思维,利用集体检查和反省的方式激发灵感。可见几种思维形式对创造性思维都是有用的,不管通过哪种思维方式都有创新的可能性,就看创新是什么样的创新,是哪个领域的创新。就像艺术家是不太偏向于深思熟虑,而主要靠观察和体会,借助表象思维居多,而科学家的创新则逻辑性、辨证的要求更高,借助抽象思维居多。我们在训练学生思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各个方面的思维都要兼顾,但就某些学生擅长的思维要充分让其发挥出优势。把“扬长避短”改为“扬长补短”。创造性思维就是在人的这几种基本思维的基础上,开拓认识新领域的一种思维。简单地说,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

  四、创造性思维与其对教学的启发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从某种事实中更进一步发现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人类活动。正如任何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创造发明活动同样也有一个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得到解决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例如:为了解决某个新遇到的难题,就需要广泛搜集有利于解决该问题的各种有关资料。这种对资料进行搜集、选择、整理、分类的思维活动,尽管没有直接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但却是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我们往往也把这种形式的思维活动与直接提出创新答案的思维活动形式一起,统称之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另一种方式是当遇到某个问题却又无力解决时,如果他可以通过学习别人在类似情况下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依样画葫芦地照搬,就能使问题得到解决,也就是说,在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不需要什么新的手段和方法,只照搬或沿用别人用过的方法,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这也可以称为再造性思维。其实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跟着老师做科研,就是一种很典型的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活动,这种过程需要在搜集、选择、整理大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在进行创新之前需要对前人的结果非常清晰,以求对这块领域熟悉,且力求避免与前人做过的重合。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实验设计要么是用前人的方法来解决另一个他们没有解决过的问题,要么是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决前人已经解决过但仍又争议的问题或者根本还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对教学的启发

  1.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思维的主动性。既然兴趣是人们进行创造的直接动力,也是进行创造或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那么教师通过将学习内容变得更有意义,更与实际生活相贴近,无疑会有助于他们去探索。

  2.鼓励学生提问。在讲完每个知识点后,留出给大家自由提问的时间。如果以个人为单位容易造成部分不积极的同学被忽视,也可采用小组讨论提出小组的问题的方式。

  3.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训练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即从不同的唯度,不同的视角看问题,知道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不局限于一种方法,避免“一孔之见”的出现。

  4.教给学生用追踪法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坚持不懈的思维习惯,避免浅尝辄止、缺乏最基本的恒心。五、总结教学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通过老师的作用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形成将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所谓“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很重要的。即教师自己要表现出创造性,不局限于对固有知识的传授,自己对知识也时刻保持一种审视的态度。接受学生的新思想,并切身地与他们一同思考。未来社会将是充分发挥人脑潜能的时代,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创造活动的要求更高、更加迫切,加强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进一步开发人们的创造潜能,成为我们时代的重大课题。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10

  【摘 要】 创造性思维是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提升学生对于高中数学课程兴趣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高中数学的创造性思维已是重要课题。本文从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出发,阐述培养创造型思维的前提条件,随之列举常见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举措,最后加以总结,分三部分诠释了高中数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关键词】数学;创造性;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长远发展的灵魂支撑,更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动力来源。想要创新,拥有创造性思维是掌握创新能力的一个基本要求。创造性思维同一般性思维不同,它挣脱了传统思维的束缚,是具有高度灵活性、创造性、多变性的高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灵活运用,是展现个人综合素质与其个人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国家所需人才的摇篮,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及结果。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完善素质教育,因此,在学生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必不可少的。独善其身只能导致固步自封。学习亦是如此,单纯的学习只会成为社会上甚至是生活上的“书呆子”,并无法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自身的发展也并未得到提升,多少“天才”夭折的事迹足以说明其意义。在学习中学会创造,并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当中,才能打破自身的桎梏,激发潜能,提升自我,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创造性思维不是灵光一闪的奇思妙想,更不是闭门造车的笔耕不缀。剥离掉培养创造型思维的外部因素,自身扎实的知识基础才是诱发并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打下牢固的基础,才能有可能实现创造性思维,而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一)建立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体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理解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是培养创造型思维的基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便要使学生打下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体系,熟练并掌握运用数学各项基本公式,学会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育时运用“讲数学小故事”等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灵活掌握各种数学知识,并了解数学产生的生活来源,这对学生学习、理解数学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树立开放性思维的意识形态

  创造性思维注定是打破权威及传统束缚的。如果一味的局限于老师的传授之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从没想过主动创造(指灵活运用),那不仅仅是学生的失败,更是老师的失败。引导学生树立开放性的思维意识形态,激活其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创造性思维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搭建开放性的思维创造环境

  有了良好的数学基础并拥有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就必须要为期搭建开放性的思维创造环境。中国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学生创造型思维的培养,导致中国大量缺少顶尖技术人才,封闭式的教学环境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相信许多同学在实验课上对于动手做实验都具有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开放的思维创造环境对诱发创造力的重要程度。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及运用

  在为创造性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学会运用思维创造方法可以更快、更有效的建立起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一)逆向思维法

  (二)激励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一次小小测试,便能引发起学生强烈的创造动力。如老师在解答学生数学难题时,通过一种方法为其进行解答后,告诉其“至少还有两种解决方法,老师只找到了一种简单的解决办法”的激励话语,便很容易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甚至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可以形成乐于创造的风气,从而潜移默化的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三)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生动活泼、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代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学生长久以来呆板的学习方式,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为目标,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步骤来进行学习,可以加深并理解所学具体内容。例如老师向学生提问,我现在有100个数学模型,如何将他们进行整理和区分?以具体问题为引,而不设置问题答案,引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最终便会得出标记、计量、分类等不同的整理方法。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真正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思维技巧紧密的联系起来,并运用到具体生活当中,使他们真正起到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永远的“魂”,是课程改革教学活动的初衷,更是目标。作为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师,我们需要大胆创新、积极改革,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改革浪潮的风口浪尖,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遗余力。以上几点只是笔者的点滴浅见,相信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迎来数学教学的春天!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11

  摘要:

  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在思维的本质上、思维的途径与方式上和思维的外在特征上都有相似之处,两者的趋向与目标,功效与意义更有广泛的同—性。发掘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内联和外延,归结两种思维的内在关系和互动作用,将有效地开发和提高人类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将有利于实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音乐思维 创造性思维 内联外构 潜在关系

  茫茫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于特有的振动之中,物质就是由振动中的某些振动波组成的。

  从另一种角度看,宇宙不是由物质所组成,而是由音乐组成的,“世界在音乐中得到了完整地再现和表达”。①音乐之所以是所有艺术中景特殊的一种形式,关键在于音乐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法主要是从本体象征的角度,去建构具有外在世界动态特点的音响世界与其进行整体对应。音乐反映的不是对局部细节的模仿,也不追求与客体的形似,而是深入到生命的内核和客体的本质去完整地表现其内在的精神。因此,音乐的思维与表现恰是人类情感与理智的完美结合。正是由于音乐具有完整地表现世界与人类内在精神的特性,才使得音乐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才使得音乐思维与人类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紧密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与分析,发掘音乐与创造在思维过程中的内联与外构,拓展音乐教育的潜在功效与终极目标,进而促动潜存于人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凸现与进发。

  思维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活动之一,因此人人都有思维。但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常人有常人的思维方式,伟人有伟人的思维方式。其不同之点就在于是否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而音乐思维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与音乐思维从本质上来看,它们都是一种超常规的思维方式,其中充满着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与把握的合理性、超前性与科学性。

  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什么呢?是“发现、突破与重新建构”,其目的就是对客观世界中的一些现存状态进行重新的整合,使其更符合事物的内在结构与外部的发展规律,以追求对某种规律的完美要求。所谓发现,就是要在前人认为已有答案的地方寻找问题的所在,在常人都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去寻找其“可能性”;所谓突破,就是对现存秩序的否定,对习以为常的质疑,对循规蹈矩的突破,对天经地义的反叛;所谓重新建构就是要在突破的前提下,抓住新的质,建筑新的思维框架,完成事物发展的新的飞跃。通过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可以发现其思维的精神过程显示出的是“打破—创新—再打破一再创新”这样一种永恒不断的循环状态;其思想的心理过程也同样显示出“进取一实现—再进取一再实现”这样一种自我满足的循环体验。这种循环现象实际上揭示了客观世界运动与人类社会运动的内在发展规律,同时也是推进人类追求进步、实现理想的动力。因此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科学地掌握世界方式与创造物质美的第一要素。

  音乐思维的本质是什么呢?归根结底就是一种“体验、升华与重塑”。所谓体验就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心灵上的体验,所谓升华就是对情感世界的一种精神升华,最终就是对人格素养的一种理想境界的重塑。音乐思维的过程就在于对美的发现与发散以及对美的重组与塑造,音乐思维的目的在于力图使人类的情感活动渗透于整个音响世界中,并在不断的矛盾中进行对比与辩证,在音响形态的各种变化中进行不断的协调与升华。因此,音乐思维始终处于一种“发现一对比一重组,再发现一再对比一再重组”的循环之中,音乐的思维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由于其使用材料的特殊性,由于其巨大的表情性的渗透以及结构中的逻辑因素,使得它完全不同于人类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基本材料的抽象思维,它始终在情感的敦促下发散,但又在其形式的表现上予以高度的逻辑性。虽然音乐以它自己特殊的思维方式表现着人类的精神和情感,但在本质上又从属于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作为人类精神的产物,它产生于主体心灵世界对客观世界的生命体验,发散于情感升华的意象感悟,形成于严谨结构的艺术组织中,作用于主体自身的人格重塑,因而,音乐思维是人类艺术地掌握世界方式与创造精神美的第一要素。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充满了发现与直觉判断、想象与酝酿构思、打破与重新建构等各种肯定与否定的矛盾运动,正是由于不断的发现、不断的突破以及不断的建构,才使得思维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升华。而音乐的生命就在于激起矛盾,没有矛盾音乐也就无从发展。音乐的思维也正是在音乐各种表现因素及形式的协调与不协调、稳定与不稳定、不断地追求变化的过程中最终求得平衡与协调、完善与统一。因此,音乐的思维过程就是人的本质需求对声音的优化组合,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人的本质就表现在他的意志的奋求、满足、再奋求、再满足这样一种永恒不断的循环中。——音乐也具有人的这种特征。”②那么,有组合就必然要有选择,有选择也就要有抛弃,因此,选择一抛弃一再选择一再抛弃,直至理想境界,这是音乐创造美的基本规律,它与人类创造物质美的规律是吻合一致的。科学家爱迪生在经历了9000多次的失败后才最终成功地发明了蓄电池;音乐家贝多芬带着“命运”的乐思经过长达五年时间的构想与积累、深化与升华才完成了流芳百世的第五交响曲,而他在第九交响乐曲末乐章主题的创作中,也呈从2口。多个构思中才选择了其一。因而在科学发明与音乐创作的过程中,选择与抛弃、对立与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运用。此外,音乐的表现是一种动态的形式,它与时间的发生与消失是同步的,音乐想要诉说的内涵都在声波形态的不断的运动中进行,其间充满了高峰与低谷、上升与下降、高昂与低沉、规整与零散、紧张与舒缓、扩展与浓缩以及协调与不协调等各种矛盾的对立与统一,音乐思维的目的就是要在于姿百态的音响运动中,求得平衡、对称、协调、完善。说到底音乐就是创造人类精神的美,而人们对美的认知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美是物质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一种物理现象,因此,美与不美只有在对比中才会产生,只有在鉴别中才能确认,音乐所使用的材料是声音,每一个单独的乐音都由自身振动频率所发出的一定的表情信息,把这些单个的乐音有机地组织起来就会产生相对完整的表情意义。因此,音乐思维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精神活动过程,它既表现了人类细腻的情感又充满了高级的抽象思维,在此过程中,人类本质中潜在的创造性思维的种种意念与感悟及手法与途径都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

  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体,但是占主导地位的是非逻辑的形象思维,其思维的主要表现方式为:想象、直觉、灵感及顿悟;其思维的状态是发散式的;其思维的特征是求异性、灵活性和突发性。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超常规的思维方式,所谓超常规就是要打破常规式的套路,宇宙间的任何事物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都是同一性的,但如果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就会对同一事物产生出不同的认识与不同的结果。那么,对一种事物的认识如何超越其事物的本身呢?苹果落地而没有上天,这一非常普通的事物现象在牛顿的思维中却产生了非凡的启示,进而发现了地心引力定律;鲁班从割草破手指得到启示而发明了锯;美国一工程师从喷洒香水的现象中受到启示而发明制造出了发动机气化器:美国的莱特兄弟受启迪于放风筝的现象并最终使飞机上了天;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也是得益于桔子瓣诱发出的联想而创造出了歌剧院奇特的外型,等等。创造性思维就是要在不被常人注意的地方引发思路,发现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但是,只是发现问题,而未展开思维联想或拓宽思维深度,最终也难以形成创造的结果。因此,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辩证性质的矛盾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辩证统一;是直觉与想象的'矛盾运动,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相互作用的产物。

  而音乐思维则更需要敏锐的直觉、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手法、新颖的建构。一句优美的旋律或一个精辟的音乐动机,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也是不能产生出优秀的作品。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得好:“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③综观中外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哪一部不是作曲家对现实社会生活敏锐洞察的心灵诉说,或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想象的情感抒发’又有哪一部不是作曲家对七音十二律的奇妙组合,或是对音响声态的非凡构筑?柴可夫斯基在庄园里偶然听到窗外一位泥瓦匠哼出的俄罗斯民歌《孤独的凡尼亚》后,深深被曲调中暗淡、忧伤及深沉、苦难的情绪所感染,据此创作出了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肖邦在惊闻华沙起义遭沙皇军队镇压,华沙失陷后,引发了强烈愤慨,因而创作了著名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我国作曲家冼星海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刻,在延安简陋的窑洞里谱写出中华民族音乐的绝唱《黄河大合唱》。从音乐的表现技法上来看,凡是对音乐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作曲家,他们也总是不满足于一般的技巧写作,而是通过独特的想象力试图超越现有的技巧,试图打破常规去追求自身的个性与独创性,进而开创出奇特的手法和新颖的结构体裁。比如巴赫在积极发展主调和声思维的同时,又把复调音乐的写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把超越人类脑力极限的妙技处理得极为简单而鲜明,其中的对位技巧充分显示了人类超常思维的无限能力;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对奏鸣曲式以及交响套曲的完善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尤其是贝多芬在交响乐中加入人声合唱的创举,把交响乐的发展推向了巅峰;再比如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他在创作中打破旧的逻辑原则,几乎在所有范围内用色彩对比的原则取代了功能逻辑,创造出了富有梦境般的音响色彩,极具感染力。他这种和声逻辑正是基于“无拘无束的直观”和“视听同构的想象”。因此,在音乐思维中,无论是创作意念的萌发,主题音乐的构想,或是形式结构的确立,表现技巧的运用,都离不开敏锐的直觉和丰富的想象力,只有如此,才能进发出奇特的创作手法和新颖而独到的结构形式。可以说,想象力始终引导着作曲家尝试新的音响组合方式,而直觉则不断地提示作曲家把握这些新的方法的尺度。

  创造性思维追求的是一种“新”与“美”的结合,它是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并提出超乎寻常的新观念,而最终达到一种全新的、富有创意的新成果。在创造性思维中,其“独到”与“新颖”的指标占据着重要的分量,“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效果则更是衡量其成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独特性反映的是思维的本质,任何模仿与重复都徒劳且毫无意义的。音乐更是如此,任何一部音乐作品中所发出的声音在自然界里都是不存在的,都是经过作曲家的思维活动而精心创作出来的。因为,音乐中的声音是一种创造性的声音,无论一句旋律、一个乐段、一个乐章甚至一部规模宏大的交响乐,其中无不渗透着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没有创造性的因素,任何声音都不可能变为音乐。音乐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发现、不断发现的创造史。乐音的发现并形成有规律的顺序是一种创造;赋予每个乐音以各自进行的倾向及解决是一种创造,多声部音乐的出现是一种创造:多种曲式的产生以及不同作曲技法的形成是一种创造,特别是当人们用这些规则去排列和组合声音的时候,更是一种创造性的选择与突破。古今中外没有一首音乐作品是相同的,即便是曲式结构一样,但其旋律、节奏以及和声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一点正说明了音乐艺术的创新性。音乐必须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变化中求新颖。综观音乐历史长河中的每一次推进,其结果都是前所未有的,都体现了人类的创新精神。尽管有些发展阶段或有些音响结果是畸形的,甚至是癫狂的,但都不失为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创造冲动,正是这种追求独到之处的创新精神,才使得音乐有如此灿烂辉煌的今天。

  总之,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联与外延,音乐中充满了创造,可以说,没有创造就没有音乐。而音乐在创造的过程中又充满了创造的轨迹与效应。两者的共同特点是:打破常规,突发奇想的意念与动机;凭藉想象,创造性地建构与发展;反复选择、综合对比,有效地创设最佳途径与最优方法;与众不同、别出心裁地摄取结果与形式。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科学思维与包括音乐思维在内的艺术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掌握世界的两个并驾齐驱的重要要素。尤其是面对迅猛发展的21世纪,我们不能不把提高人们的艺术思维能力作为衡量民族创新力的重要标准。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话,那么能否说,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学艺术是第二生产力呢,由此引申,音乐及其他艺术的教育目的并不仅仅局限于“娱乐”“愉悦”或“陶冶情操”等基础的层面上,而还要尽力发掘其提高人类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功效与作用。

  注释:

  ①何三乾选编《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②转引自藤守尧著《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③(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12

  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中,人们总是习惯于将思维理解为对问题的求解,将人的思维理解为会对其内、外部环境的信息作出反应的适应系统;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可以用符号系统来描述;认为有必要来填补思维的神经学解释和思维的信息处理解释之间的鸿沟,即弄清楚符号化信息是怎样储存在脑中以及储存在脑中什么地方,而且是怎样被比较、摹写或联结的,论创造性思维。实际上,问题与逻辑的关系更密切,提出问题后更需要予以逻辑的纯化、进行逻辑的思考进而产生创造性思维,从而导致科学的发现。问题作为科学发现的出发点,从而伸发出一系列的想象或假设,促你思考、叫你寻根究底。问题的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能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是科学进步的标志。

  一科学应被看成是从问题到问题而进步的,随着这种进步,问题的深度也随之加深。科学从问题开始,并通过问题的转移而进步的模式给人以启迪,从而有所发现、建构出新的理论。可以说,问题就是科学的血液,就是科学的生命。即使我们已经证明某问题为不可能,对科学的发展照样有益,如永动机的否定导致了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就是明证。有时我们对旧问题有了更好的理解时,新的问题往往随之而生。问题的逻辑告诉我们,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有些人茫然无知或者对现象熟视无睹,是不可能提出问题来的,分析与解决问题也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那样:“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种见解是何等的深刻!提问题的本身就意味着创造性思维的开端,教育论文《论创造性思维》。问题提的不好,说明认识还不够完善;问题提得好,则意味着已确定了一个正确思维的方向,剩下的问题就是结合有关知识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了。但要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有关背景知识,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各个序列进行正确的衔接和结合,并且要决定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使用怎样的推理和论证。

  譬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关于容器里流水漩涡的旋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的论断,开始就是通过洗澡观察到的现象所引发出的问题。洗澡,一件普通事情。洗完澡把浴盆的塞子一拔,水就流出,有谁去注意它呢?但是,谢皮罗教授却是个有心人,他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洗澡,水流出的漩涡总是向左旋转的,即逆时针方向流出的。难道这是特殊现象吗?他又自行设计了一个碟形容器,将水灌满。每当拔掉碟形容器的塞子时,碟里的水也总是形成逆时针的小漩涡。于是,他推想:放水时的漩涡向左旋转决非偶然,而是一种有规律的现象。谢皮罗由洗澡所看到的现象得到启发,后又通过其它类似情况的考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归纳推理悟出了一般性的道理,并循此继进,进一步探索,终于找到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1962年,谢皮罗发表论文,认为这种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又地处北半球,所以由于地心吸力的影响,容器里的水总是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谢皮罗由此推论,北半球的台风同样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则正好相反,即洗澡水是按顺时针方向形成漩涡的;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谢皮罗的论文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他们纷纷进行观察或实验,其结果无不与谢的论断相符。

  应该说,谢皮罗教授所发现并提出的这一问题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但绝大多数人却熟视无睹。由此而言,问题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提得出来的,只有那些有心人,善于思索的人才能提得出来。问题提出来之后,合乎逻辑的过程就是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这就用得着有关背景知识甚至有关深层的专业知识。谢皮罗教授之所以能够透过现象探索其中深层的本质原因,追索到其中的因果联系,又是由于他具有地球科学的知识和有关逻辑知识。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13

  摘要:在越来越注重幼儿教育的今天,孩子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教育者的重大议题。教育者该如何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又从哪些方面发掘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也变得愈加重要。美术教育既可以让幼儿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更能让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孩子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能够在美术教育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式之一,能够使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幼儿培养

  每个孩子的想法都是独一无二的,幼儿的发展决定着自身的未来。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条例在呼吁幼儿教育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引导幼儿欣赏美和感受美,更能让幼儿在美术中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不难看出,所有的幼儿都是在没有任何的逻辑中开始创造的。正是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使得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大的发展。

  一、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阐述

  想象、观察、以及思维这些都是创造的基础。但是在幼儿的思维中,兴趣和好奇心才是激发这些基础的动力。创造性思维对于幼儿来说可能体现在一句话,也可能体现在一幅作品中。面对幼儿滑稽的、夸张的、稚嫩的作品以及表现时,教师以及家长应对孩子创造性的表现给予鼓励。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面对儿童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以鼓励和肯定,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便不会受到拘束。鼓励可以使孩子增添信心,同时也能给予孩子肯定,这一现象在幼儿身上同样可以体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者,将美术融入到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中。这种新奇的教育方式不仅能使幼儿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更能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幼儿能自己去发现,能自己去探索,其所得到的任何体验都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实践证明,当幼儿之间的思维方式得到碰撞的时候,其思维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游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更能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得到交流。

  二、传统教育局限及美术的作用

  1.传统教育的局限性

  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了孩子的创造性,几乎所有的美术教师教给孩子的树叶都是绿色的。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从一开始就受到教师的引导。教师也在不知不觉中促使孩子们形成了思维定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略了幼儿天马行空的情感思维,从而导致幼儿的思维受到局限。

  2.美术教学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成为了关键人物。这样便局限了幼儿的创造性,扼杀了孩子的思考机会。美术教师应该尝试让孩子用自己的想象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并相信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幼儿教育者,不能局限孩子的思考,而是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幼儿的观察能力往往需要教育者去发掘与培养。让孩子自己去观察、想象并进行独立思考。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培养孩子,而不是以错误的教育局限孩子,因此,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被无限激发。

  三、美术教学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1.保护孩子的想象空间

  孩子生活在一个以自我想象为中心的世界,孩子在美术教学中会表现出孩子自身特立独行的思维模式。幼儿处在一个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初期,教育者应当保护幼儿自身的想象空间,让幼儿在自身的想象空间中释放自身的创造思维。在美术教学中,孩子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能使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有一个新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却不是成人可以想象到的世界。在孩子的世界中,树叶可能是蓝色的、小猫小狗可能是三条腿的、鱼儿可能是带翅膀的。这些都可能是属于孩子的思维世界,对于这种想象思维,教育者应当去保护孩子自身的想象世界,那么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被无限激发。

  2.引导并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

  在美术教学这种可以发挥无限想象的教育性活动中,教育者应该更好的引导孩子去探索和思考。幼儿教育作为人才发展的起点,在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者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创造能力。教育者在面对孩子天马行空的世界时,需要更多的去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但是,一味地去保护孩子的想象世界,孩子的审美判断就会偏离。教育者除了要保护孩子的想象世界以外,还需要去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感。那样创造性潜能会被无限激发以外,孩子自身的未来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现如今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奈斯比特曾经指出:这个时代需要创造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对于现如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至关重要。在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对于人才的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在着重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今天,美术教学有其独特的作用。教育者通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会发现孩子眼中不一样的天空。通过让幼儿去大胆发挥和无尽想象,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昆,郑竞翔.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xx,09:70-72.

  [2]刘净丹.浅谈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xx,07:16-17.

  [3]傅亚男.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xx,26:92.

  [4]黄明芬.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06:110.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1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除了要重视创造行为的养成和创设创造环境外,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从教会学生科学观察的方法入手,培养直觉思维

  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因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持久的感知活动,是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开始,是增强创造意识和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教学中, 我十分重视指导学生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教会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认真细致深入地观察。如学习《植物的 花》一课时,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花的基本构造。学生通过对花的直接观察,会说出花的名称、香味、颜色、花 瓣的多少,甚至花开放时的姿态,但对花的结构特征却很少有人涉及。我就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 进行层层解剖式地对花进行观察。在观察中让学生了解花瓣是由什么托住的?花瓣的里面有什么?花蕊是否都 相同?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花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等。按照这个观察程序,不仅要求学生看,还要学生想,调 动了他们大脑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观察中掌握了花是由萼片、花瓣、雌蕊、雄蕊四个部分组成,这就 是完全花的构造。在《果实》、《种子》、《昆虫》等课的教学中,我都从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地观察入手,使 被观察的事物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我除了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外,还注意在课外养成 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经常布置一些观察作业,写观察日记等,让学生在大量常见的现象中,独具慧眼,捕捉 信息,培养直觉思维。

  二、在课堂教学中巧设疑点,激发好奇心,训练学生的发

  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探究的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如 在学习《声音》一课时,学生在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比较是否每把尺子振动发出的声音 都一样?实验后同学们发现听到的声音不一样。当我问为什么会不一样时,学生的思维就相当活跃,当思维充 分发散后就会作出种种假设。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做对比实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结果发现尺子伸出桌面长 短不同,振动的快慢就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在教《空气》一课时,为了要让学生掌握空气是实实在在 占据空间的这一知识,一开始我就提问道:老师手中有一只杯子,现在我把它倒放到水里浸没,你们说杯子里 面是干的还是湿的?学生们兴趣盎然,作出各种猜想和假设。这时我不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而是让学 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巧设疑点,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余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会得到很好的训练。

  三、围绕问题组织研讨,培养集合思维

  学生在探索阶段的思维是发散的,许多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假设、设想混杂在一起。因此在思维发散以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集合思维。在教《鸟》一课时,我就让每个学生自己介绍所认识和熟悉的一种鸟,并介绍 它们的特征。在介绍中有的学生把蝙蝠也误说为鸟类,我也引而不发。当学生介绍完之后,我就启发学生寻找 鸟类的共同特征,并与其它动物进行比较。通过讨论、比较、去伪存真,得出了鸟类动物的特征。开始把蝙蝠 误认为鸟类的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了因为蝙蝠没有羽毛、喙,不是卵生,所以它不是鸟类动物。

【创造性思维论文】相关文章:

创造性思维论文08-03

论创造性思维的论文04-19

创造性思维论文15篇08-03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论文02-18

兴趣是开启创造性思维的大门论文04-23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我见的论文02-18

造句训练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03-30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论文01-22

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10-14

有关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论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