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有效倾听习惯的教学论文

时间:2022-03-25 15:39:42 论文 我要投稿

学生有效倾听习惯的教学论文(精选6篇)

  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有效倾听习惯的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有效倾听习惯的教学论文(精选6篇)

  学生有效倾听习惯的教学论文 篇1

  一、为什么要关注学生的倾听习惯

  首先,倾听是一种美德,表达的是对别人的尊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倾听对于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举个例子:“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你有一种好办法,我也有一种好办法,如果我们懂得互相倾听,那我们每个人就都会拥有两种好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能够有效地去倾听老师的讲授和同伴的回答,将会大大提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学习将会事半功倍,因此懂得倾听非常重要。

  人长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少说多听,可是很多人不懂。日常学习中老师和家长经常教育孩子上课要好好听讲,因为听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这也反映出人们对于倾听这种能力的重视,可是,我们的学生会倾听吗?情况并不容乐观,用心观察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

  1.在交流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很精彩,如果这时请其它同学复述一遍,大部分同学很难完整说下来,甚至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

  2.学生坐得端端正正,提问到他站起来时,却不知回答什么问题,或是站起来后才开始思考;

  3.在全班讨论问题的时候,部分同学的目的就是向老师表述自己的想法,其它同学的想法和意见不加注意;

  4.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顾自的说,场面热烈,效率却不高,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这些情景常常会出现在课堂上,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使课堂变得华而不实。

  分析起来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多样,其核心原因是学生没有认真的去倾听,倾听的习惯和能力缺失。长期这样,学生的学习、成长和今后的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老师对教育教学的一切研究将难以真正落实。而老师和家长却常常会忽视这一点,只重视知识的掌握,而没有意识到接收通道的畅通与否。增强倾听的意识,培养倾听的习惯,提升倾听的能力,是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二、什么是有效的倾听

  有效倾听的定义为:在对话中,把感观、感情和智力的输入综合起来,寻求其含义和理解的智力和感情过程。通俗的说,听着的不仅是耳朵,还应有眼睛、脑和心。所以对倾听的研究与培养不应只停留在耳朵听的层次上,因为这只是“硬件条件”,将接收来的信息进行积极正确的处理,进而得出结论和判断,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实现有效倾听。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有效倾听习惯

  1.倾听的培养训练中,要求需要细化并且严格,明确并且到位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倾听的训练需要从一入学就有意识的培养,因为这是习惯训练的黄金期。这个时候的学生还没有诸多不良习惯的干扰,习惯培养训练起来难度相对小一些。在我带一年级的时候,分完班通常前两周很少讲课,主要工作是通过各种方式规范课堂常规,尤其是训练听清老师和同学讲话的习惯。这里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细化,比如说: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应该怎样坐,眼神应该怎样跟随老师,在听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仔细听清楚,如果和自己想得一样,就点点头,不同意在同学回答完成后举手发表意见。千万不要随意打断老师和同学的讲话等等,这样将要求细化,学生就相对容易接受,再加上老师的严格要求,通常会在两周左右收到明显的效果,为知识学习打好常规基础。

  除了常规的训练,我还另外准备了一本童话书,一般在课堂最后的几分钟读书给学生听,读完后与学生一起讨论一下故事内容。实践证明如果能持之以恒,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不光对于倾听习惯的培养有效,而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意识注意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课堂上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倾听状态,及时调整课堂

  有效的倾听是有效课堂的先决条件,在课堂教学进行中,学生是否在进行有效的倾听,老师要时刻关注。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状态,比如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和眼神,判断学生是否在进行有效倾听。学生年龄小,积极参与和装腔作势的区别很容易区别;可以通过提问或复述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倾听状态和对学习的参与程度等等。另外,教师的思路是否清晰,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感染力,设计的问题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堂氛围是否融洽等都可以影响到倾听的主动性和效果,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坚持关注学生的倾听状态,那么对学生的感觉也会变得很敏锐,随时能够洞悉学生心理,适时作出调整。当学生出现倾听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及时反思。

  3.在教学评价中加强对倾听习惯的正面激励,促进习惯养成

  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所以教师的评价方向对学生的努力具有极强的导向性,这是毋庸置疑的。老师对学生的倾听习惯积极的进行正面评价,可以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起到巨大的激励和催化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努力和拼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赞许和重视,如果一个人的辛勤努力长期得不到肯定,就很有可能失去动力,小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所以,在倾听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经常进行诸如:“你听的多认真啊”“他听的神态多专注啊”这样的浅层次的泛泛评价,而要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进行客观真实的有个性和指向性的评价,如“你听得很认真,不光听明白了居然还提出了更好的建议”“这么小的问题竟然都被你听出来了,真是帮了他的大忙,了不起”“听的这么耐心,真有礼貌”等等,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才有更强的吸引力,而且只要我们用心,总能找到合适的语言。

  4.教师要以身示范,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做学生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教师以身示范。《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善于倾听学生声音的人,因为这将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老师能够耐心而且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论发言的质量如何,这一行为本身对学生个人或是班集体就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它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认可,享受表达的愉悦、激起发言的欲望,满足渴望被尊重的心理需求。需要注意的是,老师的善于倾听不能只在课堂之上,课余时间,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更要耐心倾听,做好表率,这时即使你什么也不说,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也将是深远的。

  5.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要渗透于日常的教学备课中

  教学备课是课堂活动实施的前提和计划,倾听习惯在教学备课中的渗透,首先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在情态、态度、价值观的维度上增加倾听习惯的培养目标,会给教师的备课提供一个指导性原则,更好的将倾听习惯的培养与知识技能的教学相结合。教学过程中为了有利于倾听习惯的培养,我们要注意检查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否清晰,每一个环节,每一项要求,是否能让学生明确;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的倾听兴趣;教师的课堂语言、表情、动作是否有感染力等等。在每堂课的课后反思中,要注意记录和分析学生倾听习惯培养方面的得与失,不断得进行调整,改进与提高。这样就将倾听习惯的培养渗透到了每一堂课中,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必会取得理想效果。

  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专注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技术和方法外,还需要坚持,更需要耐心和爱心,其实能够学会倾听,就已经说明我们心中有爱了。

  学生有效倾听习惯的教学论文 篇2

  小学阶段的文学教育是满足学生自身需要的教育,它首先要建立在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的基础上,关注学生自身的经验世界的成长和丰富。在指导阅读的教学策略方面,教师就不能用通常肢解式的语文教学方式分析文学,而更应该强调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和合作性,注重学生与作品的互动关系,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回应,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回应和他人的回应,让他们的内心世界、想法、问题、体验都能够被听到、被重视。

  “对话”理论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引进的一个新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对话理论将阅读行为看作是主体间的对话交流,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英国儿童文学学者诺德曼认为文学教育的目标就是提供儿童阅读文学的乐趣,这种“文学的乐趣就是对话之乐趣──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谈、读者与其他读者对于那些文本的对谈。”可见,阅读对话理论同样适用文学教育对学科教学的要求。

  然而,合适而有效的对话交流,应包含“倾听”和“言说”两个方面。阅读教学中,要引领学生进入真正的与文本对话的境界,维护学生的“倾听”权,是十分紧要的举措。维护学生的“倾听”权,就是要让学生直接面对作品,用他们自己的眼去触及、自己的心去抚摸作品,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成长。但是,在我们的许多课堂上,学生其实是很少有机会“阅读”的,他们的“倾听”权被剥夺了。这样就会出现如下情况:学生没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在学生回答不到位时,教师不是引导学生读书,而是急忙抛出自己的结论,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师的“引导”下,借用学生的口与笔,来“复述”教参上的分析和答案;等等。这些“病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

  一、教师阅读文本浅入浅出,导致学生“倾听”权丧失。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中角色,调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倾听”其思想、情感、“听”出自己的感悟来,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是前提。教师需读出文本的特点、文本的价值,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揣摩,哪些地方是学生感兴趣的,哪些地方是学生会有困惑的,哪些地方是学生要深入去想一想的。只有做到这些,心中有数了,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倾听”文本,与文本对话。很多时候,一些文学作品的价值因教师表面化、肤浅化的文本解读而被忽略和“掩埋”了,学生也因此丧失了真正走进文本,“倾听”文本的机会。

  二、教师教的意味太浓,导致学生“倾听”权丧失。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会特别关注自己的教,关注自己一环套一环的“精心”设问,关注学生的回答是否与自己的预设相符或靠近。至于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深入思考,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去生成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然后再与同伴交流,显得少之又少。教师一厢情愿的引导,无形中限制了,甚至隔断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只让学生停留在师生间表面的简单对话上,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倾听”权。

  三、教师不善于“倾听”,导致学生缺失深入“倾听”的机会。倾听意味着真诚,意味着全神贯注,意味着对学生的回答有所回馈:或真心赞美,或中肯提出建议,或积极给予启发引导。可是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的精彩回答以“好的” “不错” “可以”虚应了事,这种“听而不闻”,为了听而听,不能引导对话走向深入。而当学生回答不是顺着教师的思维甚至是消极错误时,教师又往往不善于听取不同的真实的“声音”,而给以断然否定,简单“棒喝”。这种倾听缺少尊重,无形中隔断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倾听文本的权利和机会。

  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权的丧失,我们应当思考,文学教育对话教学的前提是什么?基础是什么?如何保证对话的有效展开?

  对此,笔者作了三点初步的思考:

  一、“零距离”接触文本是阅读对话的前提。教学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师生双方只有都通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大家的感受才是“原汁原味”的,才是“超级震撼”的,在此基础上的语感能力才能日趋敏锐。师生双方都要与文本进行对话,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如果连自我都丧失了,拿什么和人家对话?这就要求课前,教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

  于永正老师说,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一段文字、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才敢走进课堂。教师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形成独特的视野,然后预测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多样性,才能取得和学生对话的资格,进了课堂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才能与学生交流,从而赋予文本的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

  二、平等真诚交流是阅读对话的基础。教学活动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也是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我们作为教师的立场是面向文本、知识、学习和学习者,我们的角色是使学生具有独特的判断力。因此,教师应该以一种平等并且严肃的态度参与到这种交流对话当中,而不能只是一个旁观者或指导者。要和孩子一起讨论,把自己放在一个较为平等的立足点,借此来鼓励我们和儿童读者之间的对话。强调这种交流的真实性,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真切地看到教师在思考过程中流露出来的犹疑甚至痛苦,从而真正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而不是像我们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那样,教师总把自己表现为一个微笑着的、掌握着所有秘密的人。教师和学生一样,也是文本中众多读者中的一员,教师作为课堂对话的首席,应学会等待,学会专注,学会倾听,认真倾听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真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文本尽情探讨,促进对话走向深入。

  三、引而不发,导而勿牵是阅读对话的保证。在对话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平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对话,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引导的职责。许多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放松,甚至还得加强。教师要做到“引而不发,导而勿牵” “引在迷茫处,导在关键点”,就应该认识到文学是帮助我们理解自我、他人和世界的工具;重视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敏锐地判断对话的质量和价值,并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去寻找、面对,并利用别人的回应来发展自己的回应;要自然而然地确认、支持并扩展学生们的想法,参与对话,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文本价值取向展开深入的教学对话。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无形,实则浑然一体。要达到这种极佳的阅读对话状态,教师就要尊重并维护学生的“倾听”权。文学是让孩子完整去欣赏的,文学的课堂需要安静。梅子涵曾说: “唯有安静,诗意才能荡漾。让孩子们学会聆听,让孩子们学会在文学的阅读当中轻轻地呼吸,而不要频频举手”。在这种安静的倾听境界中,学生的心灵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课堂也会因此而充满生命的活力。

  学生有效倾听习惯的教学论文 篇3

  “学会倾听”其实包含有两层意思,表层意思即指要求听别人讲话时要专心、要细心。而深层含义是要“会听”,听的时候千万不能“有耳无心”,不能因为发言的人不是自己就放弃对问题的思考。

  表面的倾听“倾听”,就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这是一种礼貌,也是表示对说话者的人格尊重。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善捕捉信息,还不太会“倾听”,要他们马上做到会“倾听”,显然不可能。所以,我的培养是从最基本的“礼貌”开始的。开学我任五年级科学,由于五年级是刚接手的年级,前面又是一位中年语文老师所教的,基本没上,一些常规更不懂。知道这些情况后,在五年级的第一节科学课,我就在黑板上写下“倾听”两个字,请学生说说意思。有的说:“是安静地听”;有的说:“是不准说话听”;有一个孩子说:“应该是认真听。”“太棒了!”我及时地表扬了这位同学。接着,我和学生谈起了中国的礼仪:“当别人对你说话时,你应该用眼睛看着他。说明你很尊重别人,是个可爱的孩子!如果别人对你说话,你不看不听,说明你对别人不尊重,是个不懂礼貌的孩子!现在,老师想看看哪些同学是有礼貌,聪明的孩子。”当听到我说这几句话的时候,全班的学生们一个个坐得笔直、全神贯注地看着我,期待我的下一句话。那模样,真是可爱极了我同时也注意到,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自身也要用心听学生的发言,为学生做个榜样;所以,每一个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我都会停下所有的动作,认真仔细地倾听他的发言,并做出回应,让发言的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也让其他的学生有个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像老师一样认真地听别人的发言。之后,在教学活动中,我就会经常从各个方面检验学生是否倾听教师和同学的发言。我采用具体方法是:观察学生的动作行为、眼神,或者随意指名某个学生重复刚才发言的同学所说的话等等。对于那些能倾听他人发言的同学,我会表扬他们,让其他学生有了仿效对象。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当有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发言的时候,学生们都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自觉地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去听发言的学生讲了些什么,而不像以前那样“发言”和“讨论”同时进行,结果弄得谁的话大家都没有听清楚,教学效果有了初步的提高。深层的倾听我曾经观察过学生在上课时的活动,发现有部分的学生虽然看起来的确是在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可是从课后的谈话中,我却又感觉到他并没有理解别人发言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可见,“认真倾听”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的过程。所以,在学生们有了“认真倾听”这个行为作后盾之后,我就进一步要求学生不但要“听”,而且要“会听”。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小学生通常都有表现欲极强这样一个特征,总认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有时候学生们虽然在听,但听的注意力大多只是集中在:谁在说,怎么说的,或者是想抓住别人讲错误的地方进行狠狠地反驳,而往往忽略了别人说的内容;同时又争先恐后地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更不会进一步研究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因此我在提出要求的时候总会提醒学生:每个人的发言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尽量不要重复别人讲过的内容,因此听别人说话时就不能只听不想,而要边听边开动脑筋思考,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笔做做记录,记下别人与自己意见的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如果有不相同的,就一定先要弄清别人说的话的意思。对同学所讲述的内容,不一定要赞同,但是要做到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也就是能把别人的话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概括;即使遇到大家持有不同的观点或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不要随便断然否定别人的意见,表达自己意见时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比较温和的方式参与交流。

  “你同意刚才发言的同学的看法吗?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等等。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及辩论,引导学生思考别人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这样学生就能及时进行对比、找出有区别之处,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培养,使学生既学会了倾听,又保持了理解的心态,大大不同于以前的专为找茬而听别人的讲话的情况。而当他们讲得精彩的时候,往往会得到大家的掌声和肯定,更大大地加强了他们的信心与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在上一课时,当进行完小组的研究讨论后,我轮流请几个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要求同学们眼睛看着发言小组,认真听汇报。汇报完后,再请别的小组评价、质疑或补充。

  由于已经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培养,当一个小组在上面进行汇报的.时候,下面听的同学就已经学会了在自己的记录表上进行标记,找出本组与汇报组的相同、不同之处,避免出现重复内容的汇报;因为一旦轮到自己小组汇报时出现重复内容,其他同学是会毫不留情地指出:“说过了 ”同时有许多同学在听完汇报后,能马一L进行质疑、补充,甚至翻看相关的书本内容验证同学的发言是否正确。这样看来,虽然在进行汇报的时候,同学们的眼睛并没有盯着汇报组看,但是每个学生都是在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对他们的发言进行思考和整理的。也就是说.学生们已经开始“会听”了。

  由于经过了大约一年时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在“认真倾听”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的科学课堂上再也没有出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现象,取而代之的是同学们可以在和谐的氛围中对各种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教学效果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总之,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昔养成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有效倾听习惯的教学论文 篇4

  一、交给学生倾听方法

  1心要静,认真听,抓重点,勤思考。在别人回答问题时要目视此人,心无杂念,不要开小差,抓住重点语句,动脑思考说话者的意愿与你的想法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要做出明确的判断。

  2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多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总比别人强,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别人回答问题时,不是随意抢话、接话,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教育孩子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同学之间相处要真诚、宽容。

  二、加强能力训练,掌握倾听技巧

  1听口令做动作,培养倾听时要细心的能力。老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比一比谁听得认真,动作准确。

  2听音乐猜声音,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播放音乐请同学们认真听,然后将听到的声音名称写在纸上,看谁听到的最多而且准确。

  3听故事演一演,培养学生理解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请一名同学讲一个小故事,看谁能够将故事复述下来,再与小组成员合作将故事表演给大家看。低年级的同学可以采取传话训练,看谁传得又快又准确。

  4听写训练。在听写词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读词语,每次读一个两个或三个词语,调整好听写速度,让学生边写边记忆词语,有助于学生一边集中精神倾听,一边用心强化记忆。

  5接读训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朗读课文时,突然停止一位同学的朗读,让另一名学生接着读,可以迫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读。

  三、多用激励语言评价,感受倾听的魅力

  1言语激励。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要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比如“这么一点小小的错误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把他的优点和不足都说出来了,你听得可真仔细!”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话语只要你运用恰当及时,就能够使学生在鼓励中获得倾听成功的情感体验。

  2荣誉激励。有一次在一节语文课上,我给同学们范读课文时,一不小心将“疲惫”读成了“疲乏”,等我读完课文后立刻有个同学站起来指正,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奖励他一个光荣贴,我告诉同学们这枚光荣贴不仅仅是因为他认真倾听发现了错误,还因为他能够耐心地听完朗读,这些良好的倾听习惯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同学们都很赞同也很羡慕,接下来的学习他们个个都跃跃欲试,都在为获得光荣贴而暗暗努力。

  3表情激励。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激励在无声中进行。学生发言时,教师的一些细微变化他们都能感受到,比如教师的点头、微笑、眼神交流等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鼓舞,让听者更加有兴趣,让说者更加有信心。

  四、家校结合,共同培养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老师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鼓励,延续培养的过程,效果会更好。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学生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训练。相信只要我们师生携起手来,用心捕捉和善于利用一切时机,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将会更加精彩纷呈。

  学生有效倾听习惯的教学论文 篇5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公民而言,倾听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品质,是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中介;对于学习个体来说,倾听是获取来自外界信息、提炼信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对于处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更是一种调控、驾驭动态生成课堂的行为。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强调教学生会说,而谈到会听则少一些。教学生会说固然很重要。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生具有日常生活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那么,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学生正确表现,清除这个弊端,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激发学生愿意倾听的欲望

  常言道:内因决定外因,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想听,爱听,他才会主动地去听,这样学习的效率才会高。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教师想方设法创设课堂情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起来。有时,学生不爱听课,从某种原因来讲,是因为教师的讲课不精彩,每堂课都是固定的模式,课堂气氛呆板、枯燥,学生也就听得昏昏欲睡了。而生动有趣的课堂,自然而然地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听入了迷。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学会倾听的重要性。其实,无论是实践知识,还是理论知识,最直接的还是听人讲解而获得的,并且是高效率的好办法。所以,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这是很有道理的。但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在别的同学发言或教师讲课时开小差,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我所教的一年级学生,刚上学时,我就告诉他们,只有专心志地听教师讲课,才能更好地学习各科知识。并给他们讲了几个古人专心听讲,后来成为了不起的人的故事,让学生懂得会听课、会听同学发言,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新课改提倡的合作学习中,往往出现大家都叽叽喳喳地发言,而不注意听别人发言的情况,这样的一种合作学习学生收益就很小了,因此,学会倾听对于合作学习来说,同样是迫切需要学会的。

  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些习惯的累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各方面的影响,而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新课程赋予我们这个使命,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就应全力以赴、刻不容缓去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需要方法,需要耐心,更需要勇气,急不得也跳不过!

  1、课堂的倾听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呢?首先,开学时应该给学生讲明倾听的重要性,注意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表扬那些认真倾听的学生,树立榜样,并予以适当奖励。遇到个别学生不认真倾听的,给予纠正,并及时找其谈心,了解原因,对症下药。其次,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我想采用两人合作比较理想,一人讲,一人听,分工更加明确,也让学生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角色。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已的观点与建议,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相互倾听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同样,教师也应及时表扬那些在合作学习中认真倾听的学生。最后,要让学生对话时,也要认真倾听,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还可以利用游戏形式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如:我曾听一位周老师上《秋姑娘的信》一课,刚上课时老师提出要求:“小朋友们,要注意听人家讲话,这也是有礼貌的表现”。话没说完,五六个小朋友就开始读了,见此情景,周老师说:“刚才,老师讲的话,有些小朋友听得特别认真,谁能再说一遍?”老师及时表扬了复述得好的同学,并说:“小朋友们,读书之前,认真听清楚要求,这样才能把书读得更好”课结束时,周老师总结了这节课小朋友倾听的情况,并再一次提出:“不朋友们,别人讲话时,一定要注意倾听。”游戏“传话”,让学生通过传达一句话,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总之,要如何利用课堂40分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有待于我们教师去探索、去总结。方法是有的,就看你肯不肯去寻找!

  2、课外的倾听

  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同样,课外也是学生培养倾听习惯的好场所。平时,我们可以注意观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是如何相互倾听的,再把例子引到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还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注意观察学生在家里倾听情况,及时纠正不良习惯。这样,家校共同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也就不难了。

  三、要教学生掌握良好的倾听方法

  有了想听的愿望,又有了好的倾听习惯,还必须有好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倾听很重要,但要学生认真倾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其一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间只有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基础上,学生才愿意听。所以教师的语言要注意亲切、清楚,语态要随和、自然,脸带微笑,消除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在教师有声有色的表述中静静地倾听。其二,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抓住主要内容倾听其中。比如说对人物的介绍,对一段景物的描述,学生很难听得面面俱道,只能抓住大概。掌握这种方法,相信在他们今后工作中也能授用,能较好地抓住别人表达的主要意思。其三,要使学生明白,学会倾听,不单单是用双耳倾听,更要用心去倾听。边听边思考,如大家都在思考老师的问题,有同学先回答,听了之后就要想想,他的答案有没有道理,和自已的答案有没有联系。或者在他们答案上加以改进,使自已的回答更完美。时刻与老师、同学同思、同想,才能有更高的倾听质量和效果。

  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听说读写都重要,既然听字在前,我们自然要善待它。让孩子善于利用自已的两耳,也该有我们教育者的一份责任吧。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会倾听。正如汤姆彼得斯在其《追求优秀的热情》一书中所说:“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因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一种前瞻性——从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对学生以后走入社会将是一种财富。相信,学会倾听的孩子会更有智慧,更有修养。

  学生有效倾听习惯的教学论文 篇6

  一、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和能力

  爱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新纲要倡导“以游戏为学生的基本活动”。学生在游戏中能够获得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多种经验,涉及到知识、技能、情感诸方面经验的增长。教师应将游戏的权利归还给学生,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游戏时间,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发展,张扬个性。听说游戏为学生提供的是一种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方式,是为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与表达能力而专门设计的,因而有利于学生倾听水平的提高。学生们能自主听懂教师的讲解,自主理解游戏的规则,自主听懂游戏的指令,自主把握游戏的进程,就要求对学生的倾听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倾听并捕捉有关的信息,有利于提升学生在交往场合的倾听水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学生喜欢参与的“顶锅盖”游戏,不仅要求学生能注意倾听,更要求学生能较快地领悟语言信息。因为在“顶锅盖”的游戏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及时把握“顶锅盖”游戏中的指令信息,并要求学生们能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比如其中一名学生问另一位学生:“烧的什么菜?”被“抓住”的这名学生必须立即加以回答“:烧的什么菜!”游戏过程中的指令信息环环相扣,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必须敏锐地感知,否则游戏很难开展下去。正是这样的要求,才迫使学生们必须自觉主动地去捕捉指令信息,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二、在欣赏动画中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和能力

  学生对动画片极其感兴趣。动画片为学生搭建了有意识倾听并提高倾听技能的平台。动画片集美术、音乐等于一体,同时又通过黏合、夸张与典型化等方法,创造出神奇的动画片人物,由于动画片的形式与内容符合学生发展的特征,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收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蓝猫淘气三千问》《蓝皮鼠和大脸猫》等优秀的动画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形成学习的积极动机,形成有意识倾听的习惯。学生在欣赏动画片的过程中会去洞察动画片中人物的口头暗示,比如动画片中人物的音量、语调、语速、语气、停顿等,这是培养学生辨析性倾听的重要载体。

  三、结语

  总之,学生倾听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长时间的积极探索并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加以培养。这样,学生们才会逐步形成有意识倾听、理解性倾听、辨析性倾听、批判性倾听、欣赏性倾听等倾听技能,从而为学生语言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有效倾听习惯的教学论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10-08

学生写作兴趣培养的有效方法论文01-03

音像资料在俄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论文01-13

有效教学心得总结09-12

自由习作的有效指导论文04-26

倾听的声音作文(精选15篇)01-26

善于倾听750字-议论文作文01-18

课文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资料01-26

新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教学论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