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论文

时间:2022-05-30 10:54:35 论文 我要投稿

环境保护论文

  现如今,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环境保护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1

  1.我国非金属矿物加工与环境保护的现状与趋势

  1.1现代产业发展与非金属矿物材料及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或技术改造与非金属矿物材料密切相关,而且节能降耗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现代产业化的发展迫切需要非金属矿物的开发加工,与此同时也需要协调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非金属矿产物的深加工技术对于现代新兴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且提出了发展非金属矿物深加工技术的方向和措施,例如许多非金属矿物,硅藻土、珍珠岩等加工后具有较高的活性及选择性吸附的特性;膨润土、沸石、石墨、石棉等都与航空航天技术及生物技术有关;云母、金红石、滑石等与信息技术及产业有关;现代的高技术及环境保护等均与非金属矿物密切相关。

  1.2我国的非金属矿物加工与环境保护形式严峻

  我国非金属矿物的种类繁多,而其中有一部分的非金属矿物本身或者是经过加工处理后而具有适合用于环保材料的性质,再者,我国的非金属矿物的储藏量非常丰富,价格也比较低廉,它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少以及重复使用的一系列优点,所以受到各个开发商的青睐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开发加工非金属矿物。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对非金属矿物的开发都格外的重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我国非金属矿物的过度开发与利用,不注重保护环境质量,造成了对于水体以及空气土壤等的不科学合理污染。因此,我国的非金属矿物加工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曰益严峻,遭受着挑战,需要迫待解决。

  2.我国非金属矿物加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国非金属矿物加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相关的企业单位在进行非金属矿物加工的同时也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一味的只对于非金属矿物无节制的开发、加工与利用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那么经济的发展只是短暂的繁荣并不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非金属矿物加工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我国未来非金属矿物开发加工的发展将以全面提升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功能或者是应用性能为s的,以环境保护为导向,以高效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宗旨,注重环境保护与非金属矿物加工的充分结合、齐头并进,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不竭动力。

  3.我国非金属矿物加工运用的科学技术与设备

  我国现代的高新技术、高科技设备、新材料产业以及环境保护等都与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非金属矿物加工运用的科学技术与设备主要分为粉碎技术与设备、分级技术与设备、表面改性技术、干燥技术与设备、造粒技术与设备、材料复合技术。非金属矿物加工主要是指凭借一定的技术设备与工艺而制造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具有一定粒度大小和物理化学性质等性能的功能性产品。

  我国生产的超细粉碎设备基本与国外的相当,但是其技术研究的起步比较晚,基础较为薄弱且发展层次良莠不齐,超细粉碎设备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控制产品粒度处于所需的分布范围内,使得混合粉料中粒度已经达到要求的产品及时地被分离出去;表面改性工艺依据表面改性的方法与设备及粉刷制备方法而异;干燥是用热能将湿物料中的湿分气化为蒸气,再利用抽吸或气流将蒸气移走而达到去湿的操作;对于粉状产品进行造粒的深度加工,不仅有利于满足生产工艺的需求,而且有利于降低粉尘污染以改善劳动操作条件;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按照基本材料不同各异,各种材料在性能上相互取长补短进而产生协同效应,让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

  4.我国非金属矿物在环保工程中开发与应用所存在的问题

  4.1非金属矿物环保材料应用的范围较窄

  我国的矿物研究人员对于非金属矿物在环保工程中的开发与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贡献与成就,但是也把我国在这一领域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反映了出来。工程化转化不高、非金属矿物环保材料应用的范围较窄等缺点,要把这些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成功的应用于实际工业生产中。我国的许多非金属矿环保材料更多的是利用非金属矿的原矿或对原矿进行简单的初级加工,这是与非金属矿物深加工领域的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有关,拓宽非金属矿物环保材料应用的范围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进而改进非金属矿物环保材料应用范围窄的特点。

  4.2非金属矿物的产品档次不高且品种单一

  非金属矿物的产品档次低使得许多矿物资源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而且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在一些重要领域中的应用处理还未见有更多的新的研究成果。要想改善非金属矿物的产品档次不高与品种单一的现状就要提高非金属矿物的加工技术,使得我国的非金属矿物开发与利用朝着设备大型化、加工精细化、产品功能化的方向进一步前进。只有功能明确且满足相关应用领域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要求与环保要求的非金属矿物才能够赢得稳定的市场,避免非金属矿物资源的主观浪费,节约矿产资源与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进步。

  5.改进提高非金属矿物加工与环境保护的措施

  ①在非金属矿物存放方面。非金属矿物的种类繁多且数量不一,_将大量矿样堆积在一起给翻找造成了困难且容易造成粉尘污染,若将它们分类存放就能节省空间,便于查找矿群进而减少粉尘造成的环境污染。②在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方面。随时随地进行非金属矿物环保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使得公众从内心深处意识到矿物加工这一过程产生的废弃物不利于环境;使用设备之前要牢固掌握操作规程以避免发生伤害事故,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管体系。③在非金属矿产物实验室的布置安排方面。为了方便及时将实验室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排出室外,就必须要对非金属矿产物实验室的布置安排科学合理。可以把大型重型设备统一安放在一楼实验室,在单个的实验室内部尽可能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内容。④在化学药品使用方面。因为在矿物加工实验这一过程中结合使用的化学药品会产生有毒气体,所以要对于有毒药品进行严格的分级管理,需要按时按量使用,进而减少对人体及环境造成的危害。

  6.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们在享受着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新产品、新物质的同时,其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状况却日益恶化,不合理的非金属矿物加工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

  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十分严重,其发展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一些传统的环保工艺及环保材料已经不能有效的解决大量的需求,所以非金属矿物环保材料在环保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我国非金属矿物在环保工程中开发与应用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探究非金属加工及环境之间的问题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希望在开发与加工非金属的同时要兼顾对水体、空气、土壤等环境因素的污染治理与保护,促进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与经济的迅猛健康发展。

环境保护论文2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投资是执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随着各级政府、企业及杜会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环境保护投融资政策正在不断完善,政府、企业环境保护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融资体系正在逐步建立。本文所称环境保护投资(简称环保投资,下同),即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由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三部分组成,投资渠道主要分为政府投资、金融机构和杜会化专业公司投入、企业投资等来源。

  1环保投融资政策

  “十一五”期间,环保专项资金、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环境转移支付政策以及排污收费政策已成为政府环保投资的重要渠道及资金保障。继20xx年设立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之后“211环境保护”科目于20xx年开始实施“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以奖代补资金、衣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中央财政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相继设立。税收优惠、排污收费、绿色信贷以及脱硫电价等价格政策在促进企业环保投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绿色证券政策以及发行企业债券等杜会化融资手段逐步建立。

  2投资规模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及任务需求,规划提出了实现“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需要环保投资约为1530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5%。“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总额为2.16万亿,相对1.53万亿的投资需求而言,实际投资超出投资需求6320亿元,超出比例为41.3%。

  1981年至今,环保投资总量呈持续递增趋势,从“十五”开始递增趋势较明显,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出现波动,但总体亦呈递增趋势(见图1)。“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总量达21620亿元,较“十五”增长157.4%;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达1.44%,较“十五”增长0.26个百分点。从“十五”和“十一五”的情况来看,五年计划第一年环保投资增长率较低;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环保投资增长率快速提升,呈现先慢后快的现象(见图2)。

  3环保投资构成

  “十一五”期间,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实际投资2415.1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11.2%,较投资需求(2500亿元)减少3.4%;建设项目“三同时”实际投资7885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36.5%,较投资需求(4400亿元)增加79.2%;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际投资11319.9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52.3%,较投资需求(8400亿元)增加34.8%。

  1991年至今,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先是持续递增,自1996年开始出现波动,自20xx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基本呈持续稳步递增趋势,20xx年出现下降;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呈持续快速递增趋势。

  4投资来源

  “十一五”期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资金来源按照城市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比例计算,估算政府投资包括中央财政拨款和地方财政拨款,为3511.43亿元;企业投资包括国内贷款、债券、利用外资、自筹资金以及其他资金,为7808.47亿元。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的资金来源中,政府投资包括排污费补助和政府其他补助,为119.84亿元;企业投资包括企业自筹与银行贷款,为2298.45亿元。

  “十一五”期间,政府事权的实际环保投资包括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中的政府投资以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政府投资,估算总计为3631.27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16.8%;企业及其他投资包括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中的企业投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企业投资以及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估算总计为17991.92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83.2%。

  5重点工程项目投资

  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若干工作的决定》,“十一五”期间将实施十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十大工程共需要投资5834亿元,占“十一五”投资总需求的38%。其中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总投资约为149亿元;城镇污水处理工程投资约为3320亿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投资约为953亿元;燃煤电厂及钢铁行业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投资约为335亿元;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投资约150亿元;核与辐射安全工程投资约16亿元;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投资约28亿元;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投资约为100亿元;衣村小康环保行动工程投资约为50亿元;城市垃圾处理工程投资约为733亿元。

  实际投资情况表明“十一五”期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实际投资较投资需求增加106.9%,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实际投资较投资需求增加13.4%,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实际投资较投资需求增加45.8%,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实际投资较投资需求增加15%,衣村小康环保行动工程实际投资较投资需求增加140%,城市垃圾处理工程实际投资较投资需求减少23.5%。

  6评估结论

  (1)环保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多元化环保投融资体系逐步建立。政府环保投资对引导企业、杜会环保资金投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杜会环保资金投入的财税和价格政策逐步完善,杜会化融资手段逐步建立。

  (2)环保投资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关性,环保投资随经济增长的内生增长机制尚未建立。从总量数据来看,环保投资和GDP、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财政收入关联性很强且呈正相关1。相对而言,环保投资和财政收入的关联性最强。从增长率变化来看,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相关性较弱,多是受水涨船高的因素影响,缺乏环保投资随经济增长而快速增长的内生增长机制2。

  (3)实际环保投资超过投资需求,重点项目实施顺利。落实环保投资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保障=“十—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总额为2.16万亿元,相对1.53万亿元的投资需求而言,实际投资超出投资需求6320亿元,超出比例为41.3%。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城镇污水处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重要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衣村小康环保行动等重点工程项目投资亦超过预期,重点工程项目实施顺利,保障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全面完成。

  (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投资额度大致相当,政府投资占环保投资总额的1/5左右。政府投资是环保投资的重要来源,对引导企业、杜会环保投入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央政府投资重点用于解决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重大环境问题,实施重点工程,对实现环境保护目标,保障环境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政府事权的实际环保投资估算总计为3631.27亿元,占环保投资总额的17%左右,其中中央政府投资1566亿元,地方政府投资20xx.27亿元,两者比例为1:1.3。

  (5)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占环保投资总额一半以上,其中园林绿化投资是重点“十一五”期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环保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2.36%,达一半以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园林绿化投资是重点,占比达42.6%。“十一五”期间园林绿化投资较“十五”期间增长222.1%。其中20xx年园林绿化投资为2297亿元,占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的54.4%,是20xx年的2.51倍。投资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广东省园林绿化投资大幅增长,其投资占全国园林绿化投资的比例为43%左右。

  (6)无关投资拉大环保投资总额,真正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占GDP的比例仅为0.82%。由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涵盖燃气、集中供热以及园林绿化等主要目的非环境保护的领域,从而会带来投资虚化问题3。若以排水和市容环卫作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十一五”环保投资总量为1.43万亿元,占GDP的比例为0.96%,是传统口径环保投资的66.3%。若仅考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污水及垃圾处理投资,计算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总量达1.2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0.82%,基于新口径的环保投资总量仅为传统统计口径的56.6%。

  (7)水、气污染治理依然是环保投资的重点,占环保投资总量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了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项约束性指标,污染减排成为各地区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从各要素投资情况分柝“十一五”期间,废水治理实际投资5849.96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27.1%;废气污染治理实际投资5295.12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24.5%;固体废物治理实际投资1664.43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7.7%;噪声污染治理实际投资290.1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1.3%。水、气污染治理依然是环保投资的重点。在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中,“十一五”期间废水治理投资为820.6亿元,废气治理投资为1195亿元,废气治理投资超过了废水治理投资,废气与废水治理投资之和占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的比例达83%以上。

  (8)五年周期特征明显,呈现先慢后快的态势。从“十五”和“十一五”的情况来看,五年计划第一年环保投资增长率较低;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环保投资增长率明显提高“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即20xx年环保投资增长率仅为4.3%,而20xx年环保投资增长率达25%。“十一五”期间,20xx年环保投资增长率仅为7.45%,而20xx年环保投资增长率高达47%。环保投资年度分布上呈现先慢后快的态势。

  (9)东部地区投资规模较大,西部地区增长较快。“十一五”期间,东、中、西部环保投资分别为11775.6亿元、3957.1亿元和3734.6亿元,占全国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资的比例分别为60.5%、0.3%和19.2%,东部地区投资规模较大,中部与西部基本持平;东、中、西部环保投资增长率平均值分别为28.36%、28.16%以及46.49%。东部与中部地区增速基本持平,西部地区增速明显较快。

  (10)环保投资以规模型为主,需向效益型投资转变。基于效应分解模型4分析表明,20xx年与20xx年相比,COD去除量增加57.1%,规模效应贡献率为108.24%,结构效应贡献率为-17.18%,技术效应贡献率为-33.98%,主要受环保投资总量增长较快的影响。技术效应影响次之且表现为负数;环保投资结构影响不大,亦表现为负值。可见,单纯依靠大量投入资金来提高污染物去除量是一种粗放的污染治理模式,污染治理效率相对较低。应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等前端减排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污染治理技术水平,提高单位环保投资的污染物去除量,提高环保投资效益。

环境保护论文3

  电网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规划在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应充分考虑电网未来发展的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升电网管理水平、供电安全可靠性和提高电能质量的服务水平,在环境方面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的集约化开发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文章主要提出了电网规划中电源环保遇到的问题,还具体分析和讨论了变电站规划中的环境问题。

  前言

  随着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我国正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电能在提升能源效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为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保障安全、经济、高效、可持续的电力供应,为实现国家提出节能减排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电网规划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是电力工业实现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规划需要对于环境保护有更加深入的考虑。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优质的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而且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逐步推行,世界各国要求共同进行环境保护的呼声也更加急迫。故电力规划必须要从全球战略的角度全面考虑,将电网建设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纳入规划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目前电力行业环保现状

  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增加,社会和人民的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强,电力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国能源资源以煤炭为主,在电源结构方面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继续维持燃煤机组为主的基本格局。树立“绿色环保、生态宜居”的公共形象。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便捷的商业资源为业主用户提供了优良生活条件的同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支出,节约建筑的建设和运行成本。用户享受到高效、舒适、便利、绿色的'服务。

  长期以来,世界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能源结构不断调整。近20年,世界能源发生了深刻变革,总体上形成了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分天下,清洁能源开速发展的新格局。电能站终端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高,随着电气化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煤炭、天然气等石化能源被转换成电能,化石能源在世界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持续下降。电力是清洁高效的能源转换利用形式。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提高电力消费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电气化程度,是我国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一项根本措施。

  2 对电源规划的挑战

  电源建设在环保中受到更加多的制约,将对分布式电源等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电源形式有着更多的需求。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装置根据使用技术的不同,可分为热电冷联产发电、内燃机组发电、燃气轮机发电、小型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燃料电池等;根据所使用的能源类型,DG可分为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发电与可再生能源(风力、太阳能、潮汐、生物质、小水电等)发电两种形式。分布式储能(Dist ributed Energy Storage, DES)装置是指模块化、可快速组装、接在配电网上的能量存储与转换装置。根据储能形式的不同,DES可分为电化学储能(如蓄电池储能装置)、电磁储能(如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等)、机械储能装置(如飞轮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等)、热能储能装置等。

  3 变电站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3.1 降低噪声

  合理寻找变电站的站址是需要解决变电站噪声干扰的首要问题,考虑如何利用地形和建筑物等因素,建设变电站,一般选择将变电站建设在负荷中心位置,但是要避免市政公共设施等等,主要从控制噪声源和控制传播途径两方面来考虑。

  变电站的噪声污染就是低频噪音。低频噪音的声音频率范围订为20~200Hz,其中对人体影响较为明显之频率,主要为3-50Hz之频率范围。因此,通常再夜深人静或较为安静的时候,较容易受到低频噪音的干扰。而且,低频噪音的穿透力要远远高于高频噪音,它可以轻易穿透墙壁传入屋中。人体如常时间暴露于低频噪音环境中会产生压迫感。

  (1)应用SF6气体绝缘开关组合电器。(2)变压器的铁芯和风扇是变压器的噪声主要来源,铁芯的磁密越小,变压器噪音就可以越好,但是这样会增加铁芯尺寸,如果采用自然通风的自冷方式,就能有效地降低噪声。

  3.2 变电站整体布置

  3.2.1 总平布局合理

  现代变电站的设计中,要追求整体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不仅应该合理的利用空间,还应该学会节省空间。降低工程造价,而且还能减小对周围电磁及无线电干扰的影响,有效地改善景观。(1)如果有条件,应该尽可能的采取全户内布置,利用外立面的科学设计对电磁场进行有效屏蔽,通过干扰和吸收的综合作用,理性化布置,经过距离的增减,降低对周围电磁场及无线电干扰的影响。(2)简化接线环节,优化距离和尺寸,将各个电气设备的接线开关及控制中保持相互设备的兼容性,将间隔及保护单元综合设计。减少控制面积的分担,通过设计优化,最终确定方案。(3)现阶段电缆的构造有了明显的变化,很多特殊用途的电缆应用于生活中,不仅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还能屏蔽磁场,改善周围的环境。

  防火、防盗、防水、防腐蚀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考虑,同时还应该在进行总平面布置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工艺与结构要求,还要综合考虑朝向。

  3.2.2 工艺化处理

  作为胡内站中的全户内站,应将各个分部的环节整个在一起,例如将开关楼(包括主控室、电容器室等)与其他楼整合成一个整体,这样才空间建布局中有整体的概念,而且有较为清晰的层次,而且主体明确。建筑物本身有不同的构造面,需要与周围建筑进行相应的科学化处理,需要对相互关系进行协调处理,完成配套设施的相互作用。有些设备需要进行单独处理,例如事故排风,有时候需要隐僻处理,以及要注意围墙的墙面处理,精心造型,选材和处理工艺以及尺寸加工都需要有科学化的处理。此外还要利用色彩的视觉效果。某些不利因素也要重视,绝对不能忽略重要因素,例如地点的选择,绿环环境因素的考虑,排水的选择,应该有多套方案,在进行经济比较和优化的同时不能降低工程的质量,选择相应的方案。需要考虑既能承重又能美化的外立面建筑外墙是首选。

  变电站还应考虑与周围环境的集合,在变电站的周围经常会有居民及商业区,站内环境对周围人员及设施都会造成影响,同样,周围的环境对变电站也会有相应的影响,考虑的绿化的要求及家居设备的要求,都会直接或间接对站内设备及人员造成相应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工器具及进行设备及站址方案论证的时候应有相应的标准和体系,做到人员到位,设备到位,使整体环境达标,保障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创建和谐生活。

  4 结束语

  城市电力发展是城市的生命线,为城市的高速发展提供能源,城市发展规划中的核心问题并不是不断地扩大规模,仅仅停留在延伸发展是没有意义的,要进行深化改革,开拓进取,积极创新,才能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完成电力规划的前沿意义。电网要做好规划,首先要考虑将其纳入城市整体建设规划中来,通盘考虑,将周围事物考虑充分,以便其他工作顺利开展。本着以身作则的职业态度,应该正确认识现状,将手头工作向前支撑。这不仅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整个城市工业发展的前提,目前电力规划还包括环保要求,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貌及居民的保护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这样结合起来,不仅能够起到统筹兼顾的作用,还能根据需要把电力网络打造成一个多方协作、布局构造合理的坚强电网。目前电力规划应该注意时效,狠抓基础,点面结合。

环境保护论文4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又养育着人类,人类与环境就像鱼和水一样,有着密切的关系,更不能分离,但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怎么样呢,由于人口的激增,和人为破坏引起气候异常,土地沙化,物种灭绝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我们人类为了生存,大量发展工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又反过来,影响人口素质与人类的健康,因此环境人类至关重要,我想:人类都要珍惜环境,爱护环境,更要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那么怎样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呢?首先我们应该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遵守社会功德和具备良好品德,也是一种公共道德,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的时候,整个人类都应具有行为规范,在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爱护地球的环境,是地球上每一个人的责任,每个人应具有这种功德,而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私力,来破坏环境,就不具备这种功德,同时保护环境,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存储部分,保护环境,即使物质文明的内容,又是精神文明的内容,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一定的投资,保护环境就是一句空话,但是如果人们精神不文明,哪怕再多的投资,哪怕最好的设备,也搞不好环境的保护,我们每个公民,都有了这种认识,也都具备了这种美德,也会自觉爱护树木,草地和野生动物,就会与不爱护环境的行为做斗争,从而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社会风气。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就是要把保护环境时刻铭记在心,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几乎每时每刻各行各业全国各地都在发生,只要我们每个人,立足本身时刻想到保护环境,我们就会从大局出发,自觉的保护环境,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就是要随时随地,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努力,保护环境不仅在工作岗位

  上能做出贡献,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能做出贡献,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减少或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饭盒,不使用纸巾,而使用手绢,不随便乱丢使用过的电池,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使用录音机电视机乐器时音量不过大,不为了自己的一时的方便或乐趣,践踏草地,采摘花木,不随便丢弃垃圾,不贪图享受和赶时髦去吃野生动物,如果人人的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有很大改善。世界上有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环境公害的困扰,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才使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人们已经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作为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华民族的成员,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也能做到,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人们也能做到,而且比他们做的更好。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还要有主人翁的精神,具有一种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对那些随意污染的行为敢于斗争,敢于制止。

  例如:一个外国人初到中国,人生地不熟的,他有一次停车在街道旁,一位妇女走了过来,严肃的对他说,要么把车开走要么把“火”熄灭。他问为什么?这位妇女的行为就是体现出热爱和保护自己生存环境的美德和责任感高中保护环境作文800字作文。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才能抑制目前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我们的生存环境才会有较大的改观。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这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这样。

  为了拯救人类的摇篮——地球,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环境保护论文5

  发达国家低碳经济中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摘要:发达国家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经验,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加强低碳经济环保立法的顶层体系建设、加强低碳经济环保立法的激励体系建设、加强低碳经济环保立法的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保法律实践,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方面应建立低碳经济环保政策的全方位覆盖体系,建立激励与约束相容的低碳经济环保政策,加强低碳经济环保政策相关支持政策建设,建立低碳经济环保政策实施绩效评估体系。

  关键词: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环保立法;经验借鉴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大力开发低碳能源的相关技术,减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性,进而减少碳排放总量,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形态。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在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资源高度依赖的基础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较低,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西方发达国家低碳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并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形成的环境保护体系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夯实了基础。因此,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经验,对提高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效应分析

  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经济效应,可以从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两个层面理解。1.有助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关系依然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体,而具有较高经济增加值和较低能耗及污染的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尚不显著。以汽车产业为例,目前中国的汽车年产量已经达到约20xx万辆,汽车销量占世界的比例超过20%。但是,中国的汽车产业,一方面暴露出技术水平较低,自主品牌汽车市场竞争力薄弱等问题;另一方面,过大的汽车产量和保有量造成了严重的汽车尾气排放,汽车产业亟须进行整体性的产业优化和升级。低碳经济模式为实现其优化和升级提供了可能,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在汽车产业界的异军突起,展示了纯电动汽车技术的成熟和可行、重构了低碳经济模式下的汽车产业链。因此,低碳经济模式为产业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供可能性。2.有助于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在知识经济的历史背景下,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要素贡献于经济产出,不断实施和加速技术创新的速度,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成为各经济体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技术创新战略已经上升到中国国家战略的.层面,“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了研发创新投入强度达到GDP的2.5%的硬性指标要求。经济的低碳化发展路径能够为我国技术创新战略提供动力支持。从低碳经济的实现路径上,需要通过不断发展清洁能源技术、节能材料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工业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来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减少,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自主研发等路径来突破和产业化上述技术的过程中,必然为中国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提供充分的市场激励。

  二、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分析

  西方发达国家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经验,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加强低碳经济环保立法的顶层体系建设、发挥低碳经济环保立法的激励体系建设、加强低碳经济环保立法的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1.加强低碳经济环保立法的顶层体系建设。英国在20xx年推出了全球第一部《气候变化法案》,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气候变化法的国家;20xx年,日本政府资助的研究小组发布了《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20xx年,日本又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改革政策草案;德国通过的《欧盟生态农业条例》和制定与20xx年的《生态农业法》是德国发展低碳农业的顶层法律体系,该法律体系详细规定了低碳农业的执行机构及其职能、农业化肥的使用准则,而且对违反上述法律体系的法则进行了详细规定;美国于20xx年颁布的《低碳经济法案》和20xx年实施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等都是低碳经济的顶层立法体系。2.加强低碳经济环保立法的激励体系建设。法律体系建设在市场化主体的经济活动中能够发挥显著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功能,碳税就是一种具有激励功能的低碳经济环保立法实践。碳税是一种针对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定向税种,旨在通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碳税征收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荷兰早在1988年就启动了分布式能源计划,通过计划实施,荷兰的分布式能源为电力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热电联产装机容量由1987年的2700MW猛增到1998年的7000MW,占总发电量的48.2%。同时,荷兰新的《电力法》赋予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产)特别的地位,规定政府对其售电仅征收最低税率。3.加强低碳经济环保立法的支撑体系建设。实现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环境保护的目标,技术创新是关键,而实现技术创新以及技术装备的更新,必须建立在完备的金融支持的基础上。因此,在低碳经济环保立法的过程中,金融法律法规等配套政策体系的支撑作用非常显著。例如,澳大利亚采取了通过金融支持的形式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于20xx年颁布的《低碳农业倡议法》为其实施低碳农业战略提供了法律保障。在《低碳农业倡议法》的体系下,农户享有碳排放的交易权以及碳排放的收益权。同时,政府获得的碳排放收益用于低碳农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和技术推广服务。通过金融支持的模式,澳大利亚有效形成了低碳农业发展的市场激励机制。

  三、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对我国的经验启示

  借鉴发达国家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保法律实践,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方面应建立低碳经济环保政策的全方位覆盖体系,建立激励与约束相容的低碳经济环保政策,建立低碳经济环保政策相关支持政策建设,建立低碳经济环保政策实施绩效评估体系。1.建立低碳经济环保政策的全方位覆盖体系。发达国家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体系建设,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忽视环境保护的问题,例如在发展低碳海洋经济中海洋牧场往往被视为海洋水产品的生产系统,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追求导致海洋牧场在提供生态廊道、调节流场和物质输运等方面的生态作用往往被忽视。因此,在制定低碳经济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方面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观点,实现法律体系全方位覆盖环境监测、生境修复、资源养护等领域。2.建立激励与约束相容的低碳经济环保政策。纵观美国、日本等发达在低碳经济环保政策方面的宝贵经验,采取激励与约束相融的低碳经济环保政策成为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普遍选择。建立激励与约束相容的低碳经济环保政策:一方面,在低碳经济环保政策的激励政策方面,对企业低碳设备的固定资产投资、技术研发支出等给予支持,例如固定资产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研发经费支出可以采用加计扣除等方法;另一方面,在低碳经济环保政策的约束政策方面,提高碳税征收的税率,或者可以采取在碳税征收基础税率实行低税率的基础上,采取累进制高税率形式提高企业生产成本。3.加强低碳经济环保政策相关支持政策建设。发达国家在构建低碳经济环境保护政策的过程中高度重视金融等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体系的建设工作,我国在构建低碳经济环境保护政策的过程中也应积极匹配低碳经济环保产业投资基金等形式金融配套体系建设。例如,以碳税征收为基础发起设置的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可以采用有限合作制的形式开展基金投入运作,在具体操作方面可以以企业低碳技术改造、低碳技术成果转化、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等为主要投向,以股权投资为主要形式,通过资本市场退出的形式实现建立在碳税收入基础上的产业投资基金价值最大化。4.建立低碳经济环保政策实施绩效评估体系。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的环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市场化主体具有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市场化主体的行为特征并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开展低碳经济环保政策实施绩效评估体系,综合构建低碳经济环保政策实施绩效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包括环境保护效益)等绩效的定量化评价体系,并通过数据监测和收集对低碳经济环保政策实施绩效进行定量化评价,从而为政策的持续改进和优化奠定提供依据。

  四、结语

  发达国家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经验,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加强低碳经济环保立法的顶层体系建设、发挥低碳经济环保立法的激励体系建设、加强低碳经济环保立法的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保法律实践,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方面应建立低碳经济环保政策的全方位覆盖体系,建立激励与约束相容的低碳经济环保政策,建立低碳经济环保政策相关支持政策建设,建立低碳经济环保政策实施绩效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姜照阳,吴迪.后危机时代:循环生产模式———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必然的战略选择[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xx,(29):169-173.

  [2]黄庆华,牛飞亮.低碳经济目标下的西部企业战略转型———基于灰色数学模型的分析[J].科技与经济,20xx,(2):76-79.

  [3]张,林珊,赵颖婕.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碳基金视角[J].经济问题,20xx,(5):65-68.

环境保护论文6

  0引言

  能源在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人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当今世界能源日益短缺,要想提高中国的油气资源保障能力十分困难,开发并合理利用新能源已迫在眉睫。页岩气为产自极低孔渗、富有机质暗色页岩地层系统中的天然气,是近期可实现经济规模勘探开发、资源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具资源潜力大、开采寿命长等优势。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曾被归入非经济可采资源,我国页岩气资源量约占全球页岩气资源量的5.7%,页岩气资源巨大的潜力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受到我国政府及能源公司的高度重视。但是,页岩气的开采也面临着严峻的环保挑战,比如:水资源的不当利用,油气管道铺设环境污染,相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因此,了解北美地区页岩气储层特点、开发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加快开采和环保技术研发,尽快形成和配套适应我国页岩气压裂技术应用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系列,对于加快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步伐具有现实意义。

  1我国页岩气的资源分布现状

  据预测,世界范围内页岩气资源量相当于煤层气与致密砂岩气资源量的总和,占3种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总资源量的50%左右,页岩气分布广泛,开发潜力巨大,是常规石油天然气的理想接替能源。我国页岩气资源量约为26万亿m2,约占全球页岩气资源量的5.7%,与美国相当。

  根据页岩气发育的地质背景,一般把我国的页岩气发育区大致划分为四大区域,即西北、南方、华北一东北及青藏等四大地区。在西北部地区,页岩平均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成熟度变化范围较大。虽然青藏地区的地表环境较差,但泥页岩地层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适中,也是页岩气发育的有前景地区。我国南方发育了面积达200X104km2的海相地层,并且最大厚度超过了10km。南方的海相地层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是南方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层位。但是,中国南方页岩普遍为有机质含量高的黑色页岩,具有埋深浅、面积大、层厚等特点,最大厚度超过1400m。在华北一东北地区,页岩气多发生在主力产油气层位的底部或下部,泥页岩累计厚度为50?2000m,平均有机碳含量为1.0%?2.0%,局部平均值可达4.0%以上,对应有机质成熟度变化较大。

  总体来说我国古生代地层分布范围广、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髙、地层厚度大,为有利的勘探区域。

  2现阶段我国页岩气开采和环保问题

  与北美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成就相比,中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而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则处于领先地位,为全球除北美以外地区率先进人页岩气勘探评价突破和工业化开发先导性试验的国家。

  2013年,频频出台的新政策为页岩气的开发提供了新动力。5月16日,国务院取消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领域合同审批,减少对外合作的程序,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10月22日,纲领性文件《页岩气产业政策》印发,首次将页岩气作为单独产业给予政策扶持,并提出将页岩气纳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页岩气开采企业减免矿产资源补偿费、矿权使用费,页岩气勘探开发等鼓励类项目下进口的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免征关税,《页岩气“十二五”规划》进入操作层面;同时,页岩气开发进一步向民营企业敞开大门。

  在技术方面,经过3年多攻关,中国石化工程院承担的“页岩气网络压裂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成功在不同应力、完井等参数条件下裂缝的起裂机理和延伸路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巳应用于焦石坝、彭水、南川等24口页岩气井296段压裂优化设计和施工,施工成功率97.2%,创压裂规模、加砂量等多项纪录。

  页岩气开采过程中都会产生噪声、废水、废气及开采事故灾害等污染问题。根据现有资料和实例分析,页岩气开采会引发水资源的大量消耗、甲烷泄漏、污染地下水层以及引发地震等诸多问题[9]。众多专家和环保人士认为页岩气开采将加重对环境的污染。法国和保加利亚政府发布禁令,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禁止水力压裂法开采页岩气;2011年,水力压裂法开采页岩气也是美国最热门的环境问题。目前为止,在我国并没有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应页岩气开采污染环境方面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令,以致我国页岩气开采存在有严重环境污染的潜在风险。

  现阶段我国页岩气开采的相关政策比较完善,技术研发有序推进,政府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但是与之相匹配的环保政策并没有适时出台,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污染,相应的环境治理技术不完善都会限制页岩气开发的进度和引起连锁环境污染。

  3页岩气开采压裂技术与污染治理

  由于页岩气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勘探开发难度大,大多数页岩气井需要储层改造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产量。目前世界上在页岩气开发中使用的压裂技术可以分为清水压裂、重复压裂、同步压裂、多级压裂和泡沫压裂。

  清水压裂即在清水中添加一定减阻剂制成压裂液。这种压裂液主要成分是水、很少量的减阻剂、黏土稳定剂和表面活性剂。美国页岩气开发的经验表明:增产技术尤其是水力压裂技术,对于页岩气的开发是至关重要的。重复压裂是指当页岩气井初始压裂处理已经无效或现有的支撑剂因时间关系损坏或质量下降,导致气体产量大幅下降时,采用对气井进行重新压裂增产的压裂工艺。同步压裂采用使压裂液和支撑剂在高压下从一口井向另一口井运移距离最短的方法,来增加水力压裂裂缝网络的密度和表面积,利用井间连通的优势来增大工作区裂缝的`程度和强度,最大限度地连通天然裂缝。多级压裂是利用封堵球或限流技术分隔储层不同层位进行分段压裂的技术。泡沫压裂作为一种新型的压裂方式,具有氮气泡沫压裂液和常规水基压裂液相比只有固体支撑剂和少量压裂液进人地层,减轻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返排效果好等优点。

  水平钻井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是页岩气开发成功的两大关键核心技术,也是目前页岩气开发无可替代的成熟技术。在这两项技术中,由于页岩气藏岩石特点,需要用油基泥浆完成特殊岩层的钻采,同时释放页岩气需要将掺有沙石和化学物质的高压水注人平行井来冲破页岩层,最终达到页岩气开发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这些循环使用后废弃的含油钻屑、压裂后的返排液、压裂液剩余残液如若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会对土壤、水资源造成二次污染。目前,针对含油钻屑主要有热解析处理技术、直接焚烧处理技术、随钻处理、微生物法修复处理等技术,相应的热解析设备、技术在重庆、四川等地得到应用,使用效果良好。压裂液残液及返排液的回收再利用设备在四川、内蒙等地也得到了初步应用,避免了油田现场的二次污染。

  与美国页岩气发育盆地对比发现,中国存在区域发育页岩气的地质背景和条件,在借鉴国外页岩气压裂技术的基础上,优选适应性强的页岩气开发压裂技术。

  4我国页岩气开采压裂技术面临的环保挑战

  4.1水资源挑战

  据国土资源部专家张大伟估计,中国要完成《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的600亿?1000亿m3的产量,需要打2万口生产井。如果以单井用水量19000m3计算,预计中国将需要3.8亿m3的水,相当于1266万城市人口一年的用水量。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均可再生水资源为2060m3,仅为美国的1/10,加拿大的1/42。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年度降水不均,即便是在年均降水相对丰沛的重庆和四川等地,也会出现久旱不雨的情况。然而问题在于,中国的主要页岩气矿区多分布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区域,如四川盆地或者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如塔里木盆地。而且中国页岩气藏埋深小于3000m的范围相对较少,部分页岩储层埋深可超过5000m,埋藏深度进一步加大了开采难度。页岩气开采将会给矿区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抢占农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危及脆弱的生态环境。

  美国方面的研究发现,虽然水力压裂作业后留在页岩层的压裂液不会对地下水层造成污染,但是压裂过程中的回流液可能会污染地表水。另外在钻井施工中的不当操作也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污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所大学的研究显示,水力压裂法产生的回流液中包含了高浓度的矿物盐、重金属、压裂液中的添加药剂和来自地层深处的放射性物质,如钡和镭。另外在钻井施工中的不当操作也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水资源管理可能是我国页岩气开发中最大的核心问题。

  在页岩气的生产中大量用水、产生的废水以及废弃物管理等都会引起环境污染,应该引起注意。

  4.2监管和环保治理的缺失

  目前我国尚无针对页岩油气生产的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规也偏向于监督传统的油气生产,而仅有的政策文件无法对页岩气的生产进行有效监管。目前美国使用的是州和联邦的两级管理体系。联邦政府的法规覆盖了整个生产过程,对空气和水的质量,危险物的管理,公众的知情权,污染物的管理都有明确的规定。州政府则根据本地的情况对页岩气的生产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如井管深度、压裂液成分、蓄水、废水和废弃物管理、以及地震监测。正是这样的两级管理体制迫使美国企业将7%的生产成本运用到对污染风险的控制上。美国官方认为,只要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对压裂液的使用和回收进行妥善的管理,水污染风险是完全可控的,但是相比于监管体系健全的美国,中国尚处无专门法规可依的状态。中美之间的页岩气开发交流不能仅限于开采技术层面,而应当进一步深人到管理领域。对于已经将页岩气开发提上日程的我国来说,充分吸收美国在页岩气开发方面的管理经验,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和行业标准才是当务之急。

  5我国页岩气开采压裂技术的应用和环保前景分析

  中国对页岩气的开采经历了实质性的探讨、实验和成功实施阶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环境问题与美国页岩气蓬勃发展相伴而来,但是美国已着手完善页岩气开采相关的环境法律和政策。但是中国目前实施以及正在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律都没有考虑页岩气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这点应该引起行业思考。无论是从地质资源量还是技术可采资源量上看,我国页岩气资源都具备良好发展基础。但是在寻求高效经济时,我们不能忽视页岩气开采可能带来的巨大环境问题。我国政府要高度重视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潜在的环境污染,建立相应的污染机制评估,探讨并发展相应的环保技术和环环保立法。同时,在政府政策、技术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达成协调性,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页岩气压裂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根据相关研究内容和方法,结合国外在页岩气压裂开采方面的优势做法和经验,具体建议如下:

  ①在政府层面制定预防我国页岩气资源开采所造成的潜在环境污染,建立健全页岩气开采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②政府部门加强页岩气项目的环境监管,完善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的环境管理规定;

  ③尽快制定页岩气压裂开采技术标准和开发规范。

  未来5?10年需要坚持深化地质认识与技术攻关,突出基础地质研究、核心区评价和先导试验区建设。将页岩气开采、技术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从本质上实现中国页岩气持续稳定发展。

  6结束语

  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但在全球为北美以外地区率先进人页岩气勘探突破和工业化开发先导性试验的国家。中国页岩气地质条件研究与关键开发技术储备已有较好基础,正进人快速开采建设阶段。我国页岩气分布广泛,储量较大,但是多集中于山地、丘陵和缺水的沙漠地带,为开采用水以及设备油气运输增加了难度,进一步增大了页岩气开采成本,而且中国没有较为健全的法律体系,在我国页岩气压裂开采的同时面临着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等相关问题。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借鉴北美的成功经验,针对中国的特点,加强基础地质条件和关键开发技术攻关,努力寻求环境友好低成本的开发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加快我国页岩气压裂开采,当前应当做好矿权秩序维护,通过科技创新和国家政策帮扶,制定统一标准,建立先导试验区,探索重要的成熟技术和管理模式及经验非常必要。

环境保护论文7

  全世界都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对水的需求量正逐渐地增加,而与此同时,水资源的浪费,水土的流失,水体的污染,也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其中,尤以水体污染最为严重。

  水体除了水本身外,还包括水生生物和底泥等。天然水体本身所具有的净化污染物的能力,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按净化的机制,水体自净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水体的自净作用过程进行得相当缓慢,自净能力也是有限的。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含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引起水质恶化,破坏了水体的原有用途时称为水体污染。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后,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出的污染物数量大大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而使地球上的江河湖海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各种人工合成的化学新物质日益增多,许多新物质具有突变、致畸、致癌作用,一旦污染水体,将长时间滞留在水中,水体的自净作用无法分解这些人工合成的化学新物质。

  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悬浮物质、胶体物质和溶解物质三类。

  悬浮物质主要是泥砂和粘土,大部分来源于土壤和城镇街道径流,少量来自洗涤废水。

  胶体物质主要是各种有机物,水体中有机物的生物部分,总大肠菌群是检验致病微生物是否存在和水体污染状况的指标之一;水中溶解氧浓度是衡量水中有机物的非生物部分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溶解氧浓度DO越低,有机物污染越严重,当DO≤4时,鱼类生存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死亡。有机物污染的另两种更常用的指标是化学需(耗)氧量COD和生化需(耗)氧量BOD。COD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样中的有机物所需(耗)的氧量,单位是mg/L。BOD表示利用微生物氧化水样中全部的有机物过程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单位是mg/L。这两种指标越高,表示水体污染程度越深。

  溶解物质主要是一些完全溶于水的盐类(氯化物、硫酸盐、氟化物等)和溶解气体(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我国水体污染量大而广的主要污染是耗氧的有机物,危害最大的是重金属和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

  前不久,曾取样杭州西溪河水做了实验,测得水样中COD(Mn)=28.07,超过正常标准将近一倍(详见文后所附实验报告)。环境污染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水体污染已成为了问题的重中之重。西溪河能有今天的状况,绝不是人们在短时间内所为,而必然是因为沿岸居民对其长达数十年的不间断的污染所致。高达28.07的耗氧指数,令人心悸,几十年前清澈见底的小河,如今却连鱼也无法生存,这是何等的可怕,又是何等的可悲!几年前,沿河的工厂每年向河中排放的工业废水数以亿计,垃圾处理场每年向河中倾倒的生活垃圾又何止万吨?再加上周围居民无限制地向其中排放生活废水,使清水终于成了污水、臭水、死水。如今,杭州市政府虽然为改良西溪河的水质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关停了沿河的所有工厂和垃圾处理场,但是随着居民小区的增多,使生活废水的排放量较从前又大大地增加了,以致于水质无法从根本上得以改善。这一切,使得所有的“始作佣者”饱受煎熬。尤其是夏季,河水散发出阵阵恶臭,引得沿河地区蚊蝇满天。每当河道的水闸关闭时,成片的垃圾堆积于河面,此情此景与“全国十佳卫生城市”的美名是何等的“相配”啊!

  然而,作为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人类却一定要见到这一幕惨剧发生,甚至一定要这一幕惨剧有所发展,方肯痛下决心来治理。这是何必呢?这不仅对水体、对环境、对自然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也极大地浪费了财力、物力和人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92年,当时的水利部长杨振怀曾发布过全国各类水土流失情况的报告,上载:截至1992年6月,全国各类水土流失面积为49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国土总面积的51.15%。如此惊人的数字,已告诉人们,中国是当今全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可见水资源在中国的可贵。

  尽管如此,却仍有许许多多的河流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杭州的西溪河早已是“臭名远扬”,另外,杭城的运河、古新河也早与西溪河“齐名”

  在泰国首都曼谷,号称泰国母亲河的楣楠河,如今河水似墨般黑,泛出的臭气,也绝不亚于西溪河,拿根棒子随手一搅,沼气便不断涌出。楣楠河落到如此地步,是因为沿岸宾馆向其中排放大量生活污水以及货船排放的废油所致。98年亚运会前夕,更有甚者将成车的建筑垃圾倾倒入河。这一切的一切,终于使得泰国的“母亲河”面目全非。

  大量事实再一次地向人类证明:水体污染是人类自己所为,而这一切后果,都必须由人类自己来承担。

  严重的水体污染已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保护环境,如何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了。

  在中国,太湖流域内所有的排污单位均在1998年12月31日前实现了达标排放。这也足以说明我国政府对水体保护的重视程度了。

  现在,一切的行为,都只是治标而不治本。要想彻底解决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决非三五年便可完成的,必须在治理已污染水体的同时,保护未被污染的水体,并从根本上提高人类的素质,增强人类的环保意识,为造福子孙万代而做出贡献。

  大自然需要人类,人类更需要大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遭灾的还是人类自己。为了自己,为了一切生物,更为了地球,人类必须解决环境问题。从小事做起,还空气以清新!还天空以碧蓝!还河流以清澈!还山峦以绿色!还地球以健康!

环境保护论文8

  摘 要:農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长久的根本。农业的良好发展更是国家稳定久安的保证,保证了粮食储备的充盈。农业发展如同度量衡一样,度量着国家与各个地方经济的发展状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农业的生态保护尤为关键,要适度进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生态结构科学合理稳步可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是要点,不断的改善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农业工程;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农业发展中生态环境的发展至关重要,二者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是关键。生态环境和农业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发展农业势必会影响生态环境,存在好坏两个层面;生态环境与农业相互关联,二者不可或缺,相互依存。如果农业中粮食产量降低,肯定是因为生态环境遭遇破坏的结果。生态环境想要平衡发展,一定要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 农业工程的研究与实施不正确造成生态环境负面影响

  1.农药喷洒不合理,形成生态失衡现象。为了解决虫害的繁衍与破坏,大面积使用农药喷洒成为人们解决虫害的惯用手段。即便喷洒农药可以高效达到杀虫效果,从而却造成了以食用害虫为本的鸟类的中毒死亡情况。与此同时,以鸟类为食其他生物也会有同样的遭遇。如果害虫的天敌大面积消亡之后,害虫会更加泛滥猖獗,那么农药的喷洒量更是会大量增加,这样的循环下去,就会形成土壤、空气与水的污染问题,最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2.土壤生态结构遭破坏由于耕作方式不合理。如果土壤的结构被破坏了就是由于耕作时不当产生的,比如旋耕方式。旋耕虽然实现了土地的充分利用率,但是却破坏土壤结构,形成松散的情况,生长环境不适合农作物。旋耕的方式使得有机物质分解力降低。此方式生态结构破坏后,人们使用施肥来提高产量,时间久了,削弱土壤肥力,降低产量。部分地区出现的土壤沙化以及沙尘暴都是耕作不合理形成的。所以应该合理改进生态环境与农业工程关系。

  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对策

  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教育宣传工作尤为重要。国家农业经济想要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适度保护,做到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改善,可以具备生态效应,还可以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保障食品的安全。想要更好的将生态农业环境改变,就要确保人们群众有非常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深刻到人们群众心中,让群众思想觉悟提高,增强群众法制概念,同时是增大环境保护宣传最根本的目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要从最根本的导致农业生态环境出现问题的原因着手,彻底的解决这些污染源,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降低垃圾的出现率, 依此行,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与提升,从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和保证。

  2.推行种养结合的结构调整。根据区域功能的定位与现有环境质量状况,合理划定禁、限养区,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养殖、以地定畜”的产业发展思路,调整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合理规划畜禽养殖小区或规模化养殖场,引导农户由散养向集中化养殖转型;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粮油种植结构,提高特色高效作物比重,扩大秋冬种植面积。开展生姜联作高效栽培技术,加大无公害标准茶园示范区基地建设,加大中药材品种选育,优化品种布局,扩大种植品种数量。

  3.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大面积推广科学技术与服务,利用科学技术建设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供保障,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农业成果的转化率以及科技贡献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所以,我国在科技兴农方面,还需要加大投资的力度,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创新。

  4.实施农村的城镇化战略。实施农村过多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减缓农村生态环境压力,从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由于我国城乡人口不合理的现实情况,致使全国大部分人员滞留在农村,生态环境压力过大。因此,加速农村人口城镇化,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直接且高效的`作用。我国也要保证人口的科学布局,不仅要保证农村人口能够转移到生活条件好的城镇,同时保证农村人民能够在城镇生活下去,这就要求政府在城镇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稳定房价,为转移的人口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使其能够适应城镇生活,并生存下去,实现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从而减缓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和重建生态环境。

  5.重点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现代农业耕作方式不断变化,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的威胁,种类不断缩减。有许多药物都是从植物中提炼而成,人们的衣、食、住、行也脱离不了这个生态圈。在农业工程的研究与实践中,如果不注重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阻止动植物生存环境的恶化趋势,人类发展必需的动植物将大大减少,由此影响自然界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6.人类的生存环境的保护重中之重。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就是水、空气和土壤。农业工程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要确保人类的生存环境。由于土壤容易受到污染,且自身净化能力有限,因而不当的耕作方式和过多的化肥和农药会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受到影响,土壤质量下降,且容易导致沙化、沙尘暴等。此外,过多的农药和化肥也会造成水质污染,大面积的井灌则会导致地下水资源的过快枯竭,围湖造田会造成湿地生态失衡等。因此,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遵守自然规律,就很容易给生态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因此,要加深对农业工程研究实践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增强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的意识。

  三、生态环境保护中做好实施生态工程的研究

  1.农业工程研究实施的立项和审批务必要强化。农业工程对农业生产和发展、自然环境都有巨大影响,因此,对于农业工程研究与实践的立项和审查都应该慎之又慎,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立项和审批的申请资格和程序。同时,要提高农业工程研究人员和相关领导的生态环保意识。

  2.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生态环境追踪评估机制和预警系统。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农业工程实施后的生态环境追踪评估机制和预警系统,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都有重要意义。许多农业工程实施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效果和影响,因而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十分必要,否则将很难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农业生产中在给瓜果蔬菜喷洒农药后,就应追踪这些果蔬是否有农药超标的问题,调查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只有建立农业工程实施后的动态评估机制,才能认清并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类长久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充分认证。只有生态环境进步了才能加速经济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稳定生态环境的同时,引入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强化利用基础设备、采用科学技术等等来协助农业可持续的发展提升,确保农业生态环境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使得我国总体经济水平发挥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新宇.浅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J].化工管理,20xx,11:254.

  [2]毛飞.孔祥智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态势和未来取向[J].改革,20xx(10).

  [3] 徐东瑞,马礼.坝上生态农业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J].华北农学报,20xx,18(2):114-117.

  [4] 李宝珍,王一鸣.北京市郊农业生态环境的工程对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4,10(4):1-7.

环境保护论文9

  摘要: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发展就是现代绿色建筑的发展。对现代常见的绿色环保建筑材料进行了探讨.指出现代绿色建筑环保材料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绿色环保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关注点。由于近年来环境日益恶化,资源严重短缺,绿色环保也成为各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传统建筑业中,污染严重、耗能高都严重阻碍了其可持续发展,由此,只有真正进行建筑业的改革转型,应用和普及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才能更好地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能耗,而且也实现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节能环保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建筑业中使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意义

  建筑材料是建筑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真正利用和配置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其利用率,实现建筑业的环保节能。从当前我国的建筑业发展状况来看,整体现状并不乐观。建筑环境杂乱,能源消耗严重,不仅提高了建筑施工成本,无法有效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环境的保护更无从谈起,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升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对建筑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随着国家对绿色环保的意识不断提高,一些新型绿色建筑材料也得到了开发应用,例如太阳能和一些可循环材料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能源消耗和建筑成本,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不仅缓解了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同时也保证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特点

  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以污染小、低能耗的材料为主,大部分可以循环使用,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相比传统建筑材料而言,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能耗低。通过科学研究和新的技术工艺,提高了能源的使用,减少了建筑材料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其二,污染低。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生产研发更注重其环保性,不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都不产生危害。其三,功能多。绿色环保建筑材料能够实现材料的综合使用,既提高了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同时也达到了其多功能性,保障了生态环境。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不仅弥补了传统建筑材料的缺点,同时也有效地修复了环境,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推动了现代建筑业的发展。

  3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在建筑业中的`应用

  绿色环保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就需要加强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在建筑业中的应用,更好地实现建筑材料的绿色无污染。当前,在建筑业中所使用的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主要包括几类。

  首先是环保型混凝土。相比传统的建筑材料,这种建筑材料的优势更加明显,不仅强度高,耐久性强,而且功能更全面,能够满足建筑结构的要求。环保型混凝土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同时也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中,环保型混凝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能够节约水泥使用量,同时减少在生产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由于环保型混凝土使用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可循环使用,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保护环境,减少了粉尘、废气等污染,实现了零污染和零危害,有效地改善了环境。

  其次是墙体材料。通过新技术研发的加气混凝土砌砖不仅能切割成型,还具有一定阻热蓄能的效果。防霉墙纸的使用不仅解决了室内外温差大造成的各种发霉问题,而且材料透气性好、隔音效果好、经济实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绿色环保材料应用到建筑业中,不仅实用美观,而且也实现了能源的循环使用,有效降低了能耗。

  最后是环保玻璃。在现代建筑中,绿色真空玻璃已经成为常用的装饰材料,不仅能够实现更有效地通风和采光,而且也达到保温、防紫外线等功能,保证了人体健康。相比传统玻璃,绿色真空玻璃还有很强的隔热效果,防噪音能效较强,给人们提供了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健康绿色的建筑材料既保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重要组成。

  4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

  近几年,建筑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建筑企业对于绿色环保材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不可否认,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之间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问题,亟待完善和发展。只有真正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不断提升科技水平,才能更好地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要与环境保护密切相连。

  首先,要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只有人人都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才能更好地实现环境的利用。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宣传,引导和加强人们对于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严防环境污染,保证人体健康与无污染环境。

  其次,在宣传节能环保的基础上制订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通过有效的建筑材料相关法规,明确建筑材料的生产、制作到施工等各个环节的措施监管,保证各项指标都符合标准,从源头保证建筑材料的绿色安全。

  再次,进一步加强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研发。当前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主要包括几大类,即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空间绿色节能型。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人们对于环保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都希望自己生存的环境是无污染的,所以,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正向着无污染、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由于社会资源严重短缺,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资源节约型建筑材料则能够很好地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提高了能源的使用率,降低了施工成本。空间绿色节能建筑材料的出现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各种污染造成的环境伤害,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建筑能耗,提高了空间使用率。由此可见,只有不断提高建筑材料的技术含量,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也能够使建筑材料企业向着绿色环保方面发展。

  最后,加强建筑垃圾的管理及利用。通^合理规划和建设建筑垃圾收纳中转站,扩大对建筑垃圾的处理范围,消除管理盲区。可以根据实际建筑需要和城区规划,设置相应的中转站,防止出现私倒建筑垃圾的行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的分类利用,有利用价值的进行综合利用,无利用价值的实行回填,确保不出现二次污染。此外,还应建立垃圾长效管理机制,定期对乱倒、乱堆建筑垃圾等违章行为进行查处。

  5结语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建筑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环保材料的有效开发利用,能够更有效地提升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节能环保理念。只有不断加强对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有效利用,才能更好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此外,建筑材料企业要不断创新科技人才,加强管理,加大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利用,才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应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结合,营造一个更加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论文10

  摘要:现如今,在快速城市建设的过程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废水以及大气污染的情况,这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不利于城市之后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在在这种情况下,强化城市建设过程之中环境保护的力度,就得要及时的将一个争取的环保意识树立起来,从根本之上来加大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相应的将行之有效的环保措施制定出来。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建设;环境保护

  1、城市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1.1、让环境成为城市的亮点

  像是吉林省集安市是一个美丽的旅游城市,还被称之为“东北小江南”,这里最为显著的优势就是山好水好空气好,那么政府就刻意充分的利用境内的环境资源,来积极的引入国内外知名的策划单位,来在整体之上来进行策划包装,主打以旅游主导的第三产业,在该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其可以充分将现有的环境资源,让其成为具备相当优势的资源。其自身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在整体来进行相应的规划与建设,其环境成为该城市的名片,进而加大第三产业的收入。这一类的规划建设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之上来推动城市经济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促使环境和经济建设之间充分的融合,共同进步。

  1.2、让环境利于社会的和谐

  全世界范围之内,发展的共同目标就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这同时也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之中的关键。只有充分的维持了生态之间的生态平衡,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周边环境的保护,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经济保环境,环境促发展,进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3、让环境促进人们的健康

  现代化都市人群很长的一段时间都生活在相对嘈杂的环境之中,其不仅仅会承受来自于生活的压力,还会承担工作之中的压力,双重压力使得人们愈发的追求优良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固体废弃物、声环境、光环境、水环境以及大气环境等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之上来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一个良好的生活以及工作外部环境,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都十分有利,也就是说,充分的保障了人们的真心健康,才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之中去,优良的环境也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之中,环境保护在其中的作用十分的关键,同时也是加大城市竞争力的有利元素。

  2、城市发展与规划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2.1、城市大气环境污染

  目前,我们国家范围内的`热点话题是“PM2.5”、“雾霾”,且一直处在居高不下的位置,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因为不适宜的环境保护措施,而导致的大气污染问题,有报告明确的显示,20xx年我们国家500个最大的城市之中仅仅也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空气质量标准,甚至还出现在世界单位内污染最为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有7个都在中国。现如今,在城市大气污染之中大部分都是城市之中的建筑行业、供暖、交通运输以及工业而排出的颗粒物以及废气等等。

  2.2、土壤环境污染

  导致城市土壤出现污染的主要因素,就是因为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之中各个哦工业企业而出现的各类污染物以及有害物质随意排放或者是排放,其主要就是因为没有充分的将其重视起来,使得各类有害物质渗入到土壤之中,最终引发土壤污染。

  2.3、水资源污染

  在城市自身发展的过程之中,城市之中的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因为基础设施减速管理力度不够以及之后的等因素,而使得排放无序,这部分污染源均会严重的污染到城市周边的水体。现如今,城市水体污染假使置之不理,就会使得越来越严重,在城市周边的水体污染要是比所能承受极限的时候,就会使得周边的生态环境出现污染及不同程度的损坏,进而也就严重的威胁到水环境失衡以及水资源利用率。

  3、做好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3.1、进一步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保护在城市总体规划的过程之中的强制性要实施的,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之始终都是城市规划之中的关键,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就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整体防治,城市环境保护基本上可以分为声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的保护规划以及固体废弃物规划控制。一般在进行城市规划编制的时候,这些内容基本上都仅仅只是做到点到为止,无法深入、全方位的进行相应的设计与控制工作。

  3.2、城市建设中要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为了可以在最大限度之上来有效的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之中出现的各类空气污染的情况,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之中,要全方位依据该城市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类型,在最大限度之上来科学、合理的规划整个城市的布局。比如:在部分容易发生空气污染的城市之中,要将建筑物密度的合理规划,还得要全方位的分析城市的地形地貌以及周边环境,来进行设计城市通风廊道,这对于治理城市之中的空气环境而言,十分的关键。

  3.3、提高环境治理意识

  针对城市总体规划来进行各类专业规划与建设的项目之中,那么在未来的时候就得围绕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来予以展开,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在未来城市发展规划的过程之中,城市规划的决策人员以及城市建设者都得加大自身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加大对于环境保护知识方面的构建,针对城市的整个规划目标以及设计方案和保护环境工作,三者要统筹兼顾,共同进步与发展,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之上来达到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城市环境建设两者之间的协调式发展,从根本之上来提升城市建设过程始终环境保护的范围及力度。综上所述,“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这一发展理念,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是我们国家城市发展主流方向,虽然也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城市的整个空间环境也因此而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由此可见,未来城市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做好城市环境保护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付宗波.关于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的探讨[J].科技尚品,20xx,(12):41+46.

  [2]洪建华.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的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xx,(Z2):54.

环境保护论文11

  引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各种农药化肥原料的滥用,导致土壤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污染,制约着当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理土壤污染问题,恢复土壤肥力,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才能确保我国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1 农业发展对土壤污染防治的影响

  1.1 农业发展对土壤污染防治消极影响

  必须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土地流转是农业经营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土地流转与土壤污染防治之间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比如,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生物、物理等途径的影响,从而对土壤的结构造成破坏。另外,土地流转之前已经发生的土壤污染往往在土地流转之后才产生影响,这也会对农业生产、人畜安全等造成严重的威胁。那么,如何界定土壤污染问题的发生责任,是目前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立过程中所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

  传统土壤污染在防治的过程中,也会衍生出很多新型的土壤污染问题。比如:农药的施用。虽然目前国家已经提倡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但是很多农户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会大量施用农药,使得我国的农药施用量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农药残留有一部分就会随着大气的沉降而落入土壤中,还有一部分则随着地表水深入土壤,这些因素的出现都加重了土壤污染的程度。化肥的施用。虽然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影响下,很多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已经越来越重视农家肥的使用,但是,由于没有经过深加工处理的农家肥中重金属的含量严重超标,如果农户盲目的使用农家肥,不但会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同时也会导致土壤出现重金属超标的现象。农膜的使用。大范围的农膜利用对土壤造成的破坏则更加的直接和严重。机械化作业。由于机械的作业过程必须要使用燃油,而燃油的废弃物遗留到土壤中必然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同时机械化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也会造成空气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机械化作业的应用也是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

  另外,随着规模化农业经营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户采取大规模单一农作物种植的模式,不但对土壤的肥力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多样化发展产生了潜在的危害,如果发生农作物病虫害的话,将会严重的破坏大面积土壤的生态环境。

  1.2 农业发展对土壤污染防治的积极影响

  必须制定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农业规模化经营效率的稳步提高。而这也就为土壤污染的监管和防治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就土壤污染的防治而言,前期的预防所产生的效果要远远好于污染后的治理。只有在规模化管理制度的引导下,才能实现对土壤污染的实时动态监管。一旦发生了土壤污染事件,也有利于统一的治理与整改。随着先进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民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发生了大幅度的提高。现阶段的农户,已经充分的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比如,很多农户在使用农膜的过程中,都从以往的就地焚烧转变为循环再利用。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在先进的农业技术条件的影响下,而发挥出其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比如,农户为了有效的控制和减少烘干机作业过程中扬尘向空气中的排放,就根据自己的生产经验自行设计了简易的除尘室,这种看似简单的设计,不仅有效的降低烘干机作业过程中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利用除尘室也降低了烘干机作业过程中,对周边居民所产生的噪声污染,这种生产第一线的农民智慧,也为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治理土壤污染提升我国农业环境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立法

  由于我国农业用地的污染现象已经呈现出日趋严重的发展趋势,而这一发展趋势也制约了农业经营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土地污染日趋严重的现象,必须建立健全并完善土地污染的法律法规,才能促进我国农业污染防治效率的稳步提高。所以,在大力宣传农业梯度污染防治法规时,必须引导农民以“治理为主、防治结合”的指导思想为基础,积极的参与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必须对土壤污染的监管与监测予以充分的重视,建立健全并完善土壤污染动态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的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强,根据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污染防治技術,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和修复措施,才能确保土壤污染防治效率的全面提高。另外,土壤污染法律法规的建立可以积极的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相关法律中所涉及的内容:法律执行主体必须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农业部门以及国土部门共同承担;相关措施的实施必须自环境保护部门发现土壤污染事件之日起直至整个事件调查完毕之后。

  2.2 利用农业发展进行土壤污染防治

  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必须以造福人类为前提。农业规模化经营,为农业规模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规模化管理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管理成本的投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智慧农业推广的力度,如果可以将土壤污染防治与我国智慧农业推广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建立全新的土壤污染监管机制,那么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和控制土壤污染事件,同时也从根本上降低了农业生产损失,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

  2.3 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激励环保技术创新与推广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民自身具备的智慧和动手能力,是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稳步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农民的生活与土地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大力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农民自身的智慧以及动手能力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农民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其自身的土壤污染防治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国家相关部门则应该加强其在知识技术方面的支持,才能确保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另外,针对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创新和创造成果,必须予以政策和物质上的激励,积极推广农民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先进经验,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3 结束语

  建立健全并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不仅可以促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稳步提高,同时对于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完善的法律法规不仅会推动农业经营条件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同时也促进了农民自身生活品质的稳步提高。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土壤的支持,虽然我国现阶段针对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处于筹备和酝酿的阶段,但是相信在未来,我国针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必将会促进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规,才能促进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龙.完善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xx.

  [2]林萌.关于防范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的若干思考[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xx(06):7-9.

  [3]何晓龙.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问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xx.

环境保护论文12

  [1] 夏凤连.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2] 银丁山.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3] 应吉.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4] 王钰. 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5] 谭玲玲. 意象符号转化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产品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6] 彭元. 中国书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7] 王兢. 南京城乡统筹工作的思考和优化[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8] 倪太婷. 城市老商业街地域性色彩景观设计[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9] 钱忱. 产权式休闲养老社区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0] 李婷婷. 大型综合超级市场环境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11] 应维佳. 高层住宅景观单方造价影响因素研究[D]. 浙江大学 2014

  [12] 宋锡祥. 欧盟REACH规则对我国化学产品出口企业的`影响与法律对策[J]. 政治与法律. 2009(05)

  [13] 乔生. 国外绿色贸易措施动向及我国的对策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07(10)

  [14] 黄桂琴,李慧英. 反思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应对“绿色壁垒”[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4(04)

  [15] 陈学敏. 绿色壁垒的重新定位[J]. 世界环境. 2004(01)

  [16] 李艳芳. 论国际环境保护措施与世贸规则的协调[J]. 法学杂志. 2004(01)

  [17] 王丰年,陈强. 我国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生态学研究[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11)

  [18] 刘波. 论中国环境标志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 法学论坛. 2005(04)

  [19] 陈军,张颖. 我国防止国外污染转移的现状与对策[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20] 沈木珠. WTO环境规则与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完善及创新思考[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3(04)

  [21] 庞玉娴. 我国现行环境资源法律制度的诊断与创新[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2(04)

  [22] 杨勇. 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环境保护论文13

  摘 要:只有不仅有政策目标和政策原则,而且有成本较低、切实可行的政策手段时,才能实现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在这方面,不断地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政策手段,将是走向可持续发展新世纪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环境;绿色;可持续

  一、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一条河没有明确的归属,可能是由于制度的或观念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在我国,前一种原因还是大量存在。因为我们刚刚从计划经济中走出来,国有企业的民营化还刚刚开始,人们还不习惯将一条河想象为私人所有。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河不是在乡村中的小河,可以在技术上由某些个人所有,而是很大的河,如长江,有上游、中游、下游,拥有一整条河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分段拥有又不能互相不受影响。很大的湖,如太湖,滇池,等等,更进一步,海洋,以至说到极端,整个大气层,整个地球,就更不可能由私人拥有了。因此环境的不可分性,是外部性、从而是市场价格体系失灵的重要原因。

  所有的人都真切地知道他们的行为将给环境带来的损害程度,也仍然无法阻止外部性问题的发生。这主要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并不一致。这里讲的人既可以是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又可以是不同时期的人。在同一时期的人中,任何个人或集团若要考虑环境或资源问题而自觉地约束自己,将环境成本或资源成本加到自己的生产成本中去,他或它将会在与同行的竞争中败北。因为那些没有考虑环境和资源的企业将会由于成本较低而具有竞争优势。人们不得不破坏环境,不得不加快耗竭不可再生资源,不得不毁灭自然物种。即使在一些国家内部制定了保护环境与资源的法律,由于不存在一个世界政府,国与国之间的行为很类似于上述的行为。

  因此,可持续发展问题,即保护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合理使用生物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问题,就可以归结为外部性问题。而一旦存在着外部性问题,市场价格体系就会失灵。在这种囚徒困境中,政府管制和政策也许是众多可能的选择之一。

  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原则

  既然可持续发展问题涉及到外部性问题,而外部性就意味着市场制度的失灵,政府作为一种天生克服外部性问题的制度安排,就可以作为一种解决方案。

  关于政府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一种说法是,当社会中有关产权的保护和承认的制度不能通过个人之间的谈判建立起来时,政府就作为一种有暴力后盾的第三方加入进来,从而克服了在产权制度形成方面的囚徒困境。如果这个社会中只有两个人,他们可能通过长期的互动形成对对方产权的尊重,但如果这个社会的人很多,如有N个人,要达到他们彼此都互相尊重产权,就相当困难了。一旦有一个人不愿就尊重别人的产权作出承诺,甚至任意侵犯别人的利益,这整个社会的产权制度就建立不起来。在这时,政府的强制性的对产权的保护就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只要政府对环境的价值有一个恰当的估价,征收环境税的办法就可以部分地避免信息在时间上分布的不均匀问题。无论是砍伐还是捕捞,都不会出现过度问题。这个恰当的估价,就是要通过相应的征税,使价格上升到使资源供给或环境水平保持在长期均衡的水平上。所谓长期均衡,是指资源存量不会减少,并且生长的速度与消耗的速度基本一致;也是指环境水平不会降低,对环境的损耗的速度与环境的自我修复的速度基本一致。这需要对生物资源和环境的长期成本,尤其对环境破坏的临界点有一个有远见的估计。

  三、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手段

  尽管政府是以强制性为特征的,但不意味着政府只是强制地改变人们的行为,来达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目的。政府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政府的行为改变几个经济变量,从而改变经济当事人的成本收益计算,最后使他们自动地做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事情来。强制只是政府的最后手段,而不是全部手段。如果社会的大多数成员都与政府对着干,钻政策的空子,政府政策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政府随时随刻都要提防别人,政府政策的成本就会太高,以至不可能有足够的财政资源来支持政策。因此,选择正确的.政策手段,使政策“惠而不费”,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环节。

  征税的核心思想,也是要通过改变成本和收益,改变人们的行为,使之朝着政策目标的方向努力。例如,对于利用我国很稀缺的自然资源生产的产品,可以调低或者免除进口同类产品的关税,使进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从而压低国内厂家的收益,迫使它们收缩规模以至停产。当然,进口国应该是该种资源丰裕的国家。这种政策,相当于将过剩的自然资源输出到资源贫瘠的国家。具体的例子,比如造纸业。当然,征税要注意不同物品的价格弹性。当某种资源弹性过小时,征税所导致的价格上涨不会引起消费量的显著下降,同时消耗资源的企业也不会减少收入,因为由于价格弹性很小,税收负担几乎全部转嫁给了消费者。因此,采用征税的方法,要选择在那些价格弹性较大的产品或资源物品领域使用。

  另一个经常使用的操作手段,就是数量控制。这包括对获取资源的数量(如砍伐树木或捕捞鱼虾)直接控制,也包括对进入某一行业的企业数量的限制。如果能够测算出来保证生物资源持续生长的最佳捕捞量或最佳砍伐量,按照这个数量进行拍卖,可以使价格从短期均衡价格上升为长期均衡价格,从而改变供给者与消费者的行为。如果企业的生产能力是基本不变和稳定的,也可以采取拍卖经营特许权的方式,控制进入的企业数量。这样可以直接避免具有拥挤性质的问题。

环境保护论文14

  摘要:由于近些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极大的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因此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由于高校的大学生是以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非常重要。高校环保工作者需要从各个层面着手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让高校校园更加美丽。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提出高校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环境保护;几点思考

  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良好的环保状况。环境保护是利国利民的大事,现在做好环保工作可以为将来我们的子孙谋求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因此环境保护问题应该引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我国人民也必须落实好环境保护工作,发挥“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的作用,促使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此外,通过环境保护这一国策可以更好的体现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制度。通过这项国策可以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得到保障,我国高等院校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可以让大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用这一思想理念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一高校环保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是开展环保工作的前提。环保工作对于建设美好高等院校意义重大。环保意识指的是高校环保工作者对于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形成正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处理好人类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保证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与生态规律相符。同时生态规律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面对环境与发展的问题,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高校环保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是一种必然要求。根据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自身条件,环境污染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非常严重,这对高校建设是非常不利的。如果高校环保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比较高,就会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环境治理和改造工作,这样会使高校校园更加干净,优雅。相对于工厂而言,高校主要从事于科研和教学等工作。虽然高校工作比较“特殊”,但是高校管理者不能忽视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实验室,生活设施和医疗装置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物。这些废弃物会通过大气,水和土壤给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高校环保工作者必须坚持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通过综合治理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治理水平。如果环保工作者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就能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好生产劳动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教师,领导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都是一种必须树立的意识。我国的繁荣和昌盛需要依靠高科技的专业人才,培养人才需要依靠教育的力量。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专门的高级人才。时代的进步需要人们站在“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角度思考问题,防止急功近利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危害。因此高等院校需要设置环境保护类的课程,同时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大学生的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从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抓起,对于他们的宣传教育可以使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大大增强,这样我国的环保事业也会获得较大的发展。现阶段,我国高校环境保护类型的专业占据的比重在逐年上升。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不断加强,环保工作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此外,高等院校不仅需要设置环保专业,而且在全校范围内应该将环保学科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这样就可以使环保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都能了解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大学生也会更加关注环保类社会人文学科。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样的人才更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我国各大院校应该制定科学的环保工作计划,并根据计划严格落实环保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环保工作也应该加强重视,从而保证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环境更加宜人。

  二通过设立环保机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做好环保工作

  建立环境管理机构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前提,可以让高校环保工作更加科学。我国很多理工类高校设立了校办工厂,实验室和生活锅炉房等设施。这些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污染源,而文科院校的污染物质和污染源比较少。由于不同高校的性质和规模不同,他们会面临不同的污染问题。因此不同类型的高校需要设置的环保机构也不同。如果高校的污染源比较多,那么就会有更大的环保工作任务量,对于这些院校来说,专业环保机构的建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污染程度较低的高校,由于环保工作量比较小,这一类高校可以根据本院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兼职环保管理机构。也就是说不论何种性质和何种规模的院校,环保机构的设立都是必不可少的。高校设立环保机构必须坚持讲究效率,短小精干和实事求是科学定编的原则。我国高校环保机构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根据我国各项环保政策和法规落实好环境保护中的各项环节,再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和有关机构的配合制定环保工作计划,并有效监督执行这项工作。高校环保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可以做好环保科研,环境监测和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制定系统的污染物治理和调查方案,加强对环保设施的管理,使其能够有效运行。同时环保先进经验的推广也是一项重要工作。高校环保工作的内容决定了环保工作的范围比较广。高校要重视环保工作,通过环境保护可以为高校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这就需要高校环保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环保素质,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做好环保工作,在此基础上会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也会更加健康的发展。

  三高校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完成环保工作

  由于环保工作的系统性比较强,高校的各个部门都需要配合环保部门做好环保工作。环境保护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学校各个角落的污染源,对这些方方面面的污染源都要关注和处理。因此高校环保工作人员在掌握环保工作的'内在规律后,才能将环保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出来。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环境保护工作。环保工作和行政,生产和卫生等职能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污染源的综合治理需要各业务部门的分工协作,解决水质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由于不同的污染治理需要不同的技术,因此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比较复杂。通过相互配合和协作可以更好的完成治理工作,这种统筹管理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为了达到统筹管理的目标,高校管理者应该树立环保意识,投入较大的环保管理经费。环保部门可以通过对环境规则的部署解决跨部门和跨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避免出现脱节问题。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只有保证每个工作环节都能落实到位,才能保证竣工后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要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念,从而提高环境治理工作的科学性。高校的污染源比较多,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综合业务管理非常必要。工作人员在实行各项业务管理工作时,可以将环境管理内容渗透其中,从而使环保工作更加全面和系统。我国环保法的颁布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创了新局面,虽然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些高校虽然花费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但是处理设施建好后无法实现处理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无法达到国家的控制标准。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校有关部门不能调查摸底污水排放情况,无法了解污染物的性质和排放机理,采用的处理方法和流程也达不到标准要求,加上有些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环保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各个部门需要发挥自身作用,在充分调查污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实验和分析,再采用可行性较强的方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环保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问题。尤其在高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高校环境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环保工作者应该探究科学有效的环保措施,从而不断提高环保工作质量。文章主要从“高校环保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通过设立环保机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做好环保工作、高校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完成环保工作”等方面提出高校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高校环保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作者:宋阳 单位:吉林大学

  参考文献

  [1]边晓明.对高校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J].山西科技,20xx,05:31-32.

  [2]李箫童,魏智勇.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综述[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xx,05:110-114.

  [3]成举权,代明,谢东.关于高校校园环境卫生工作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xx,06:92-93.

  [4]徐建平.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思考[J].水利技术监督,20xx,05:34-36.

  [5]曹焉艳.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与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xx,12:254-255.

  [6]包中银.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J].北方环境,20xx,11:122.

环境保护论文15

  城市环保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对自我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城市环保问题逐渐成为当前社会的重点问题之一。污水处理问题作为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之一,污水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当前城市环境的好坏。鉴于此,作者将在下文中对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和城市环境科学保护进行探究,分析污水处理技术和城市环保措施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措施。

  1.污水处理对城市环境产生的影响

  污水处理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污水网管建设,这些网管的建设需要进行大量的开挖施工,而这种开挖则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导致大量植被的死亡,破坏了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此外,污水处理工作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机械运转,这些机械运转会产生大量的噪音,而这些噪音则会对工作人员和污水处理场的周边居民造成巨大的危害,长期在此噪音下生活和工作极有可能引发疾病。污水的成分较为复杂,常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若是处理不当导致这些气体外泄,会降低污水处理场周边的空气质量,而且这些有毒气体会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污水处理问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对自身生活环境重视度的提高而逐渐成为当前社会的重点问题,而作者就是在此背景下对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城市环保进行探究,可以说是极其有必要的。

  2.污水处理方法的综述

  污水中往往含有各种污染和有毒物质,对其处理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和采取多种方法,当前我国污水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

  污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体积较大的悬浮物,而污水物理处理方式就是指用筛滤的方式将污水中的悬浮物从污水中截留和分离出来,这是污水处理的第一步。除了利用筛网和过滤装置外,还可以利用离心、气浮、沉淀等处理方法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截留。其中气浮法使用较广且效果较好,尤其是在含油污水隔油之后的补充处理中应用最广,该处理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被分成了布气、电气、生物、化学、溶气等气浮法。

  2.2 污水的化学处理方法

  利用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来对污水进行处理属于化学污水处理法,主要原理就是利用化学原理在污水中投入化学物质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分离或消除。絮凝剂属于常用的一种化学剂,将该物质投入污水中,等待化学反应的产生,最后会生成与水不相溶或相溶较难的化合物,再对其进行离析和沉淀,从而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也可以通过酸碱处理法对污水进行中和,还可以利用诸如臭氧等较强的氧化剂将污水中的污染物氧化出来,此外,还有电解法等通过阴阳两级对污水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从而通过电解法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3 污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2.3.1 活性污泥法

  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分解来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的污水处理方法属于生化法,该处理方法对污水的处理效果较佳,能够完全消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而且所有降解和处理过程都在微观中进行,应用较为简单。在众多生化污水处理法中,活性污泥法是使用较为广泛且应用效果较佳的一种,其主要利用活性污泥来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具体的做法就是向污水中投入空气,在一定的时间之后由于好氧性的微型物繁殖形成污泥絮凝物体,而这上面栖息了大量的菌胶团微生物群体,其对有机物的吸附和氧化能力较强,能在时间顺序以及空间位置等方面进行调控,从而为微生物的生长创设良好的氧溶解条件。

  2.3.2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在厌氧环境中形成的厌氧微生物需要的环境和营养条件。主要用于污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和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产生的过程。该技术的.应用已经长达一个世纪,并从春天的化粪池处理、污泥处理转化到污水和原水处理,尤其是近年来,这一技术的生物固体的截留能力在不断的提高,且具有较好的水利混合条件。

  3.加强城市环境保护的对策

  首先,政府要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宣传,着重提高市民环保意识。政府承担着管理城市的重要职责,而城市环境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部分,必须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城市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而且城市环境的好坏基本是由城市居民决定的。若是市民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和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那城市环境肯定不会太差。相反,若是市民认为城市环境与自己毫无关系,在城市环保方面高高挂起、漠不关心,城市环境仅靠有限的环保人员来保持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政府必须加强对市民城市环保的宣传,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城市环境是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要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城市环保中,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具体的宣传措施可以采取海报、宣传视频以及发起环保活动等方式进行。

  其次,投入充足的资金,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城市环境不仅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吸引外来游客,增加城市的经济收入。对政府而言,良好的城市环境意味着更显著的有效的政策业绩。所以,必须重视城市和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节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城市环保的前提条件,在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社会群众和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要扩宽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鼓励民间投资,有效调整社会闲置资源的配置,将社会资金引导到公共服务的投资领域,降低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面临的巨大资金投入。

  最后,加快技术更新和污水处理设备的更替。城市污水处理是城市环保的重要部分,而且污水处理能够减缓当前我国城市面临的水资源压力。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当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处理设施虽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仍无法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较,仍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城市污水处理业和城市环保工作的发展,必须重视污水处理技术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和更换,着重解决当前污水处理中的问题和不足,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此外,除了处理技术和处理设备的升级外,还需要对污水处理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考察和培训,确保他们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熟练程度,要定期的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性考核。

  4.结束语

  污水处理和城市环保是密切相连的,对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处理方式的探讨有利于城市环保质量的提高。污水处理不仅能降低污水随意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而且能缓解当前我国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危机。城市环境的保护不仅是政府的事情,还需要每一位公民投入其中,只有共同努力才会实现城市环境保护的目标。

【环境保护论文】相关文章:

环境保护论文3000字02-02

环境保护议论文12-14

环境保护论文(通用15篇)01-24

呼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01-28

关于环境保护的议论文01-28

有关环境保护的议论文05-06

环境保护论文范文3000字02-02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的调查研究论文03-15

环境保护作文-初一-议论文01-08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