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时间:2022-08-16 11:35:31 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精选9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课堂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精选9篇)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篇1

  一、明确教学内容重点,促进体育课堂高效化

  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不断利用游戏与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体育练习,忽略了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则性,体育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性。要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教学内容中的基本动作要领,给学生自主权进行自由探究与学习。就拿篮球课来讲,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与示范正确的运球动作与投篮动作,引导学生进行短暂的结构性练习。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与比赛,使学生将刚刚学习的动作要领运用于实践中,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提高。

  二、结合教学与社会,促进体育课堂高效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将初中体育学习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教育社会化是教育进步的一种表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体育学习闪光点,掌握一项或者更多的体育技巧,有利于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与体育相关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先建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知识与锻炼方法。最后,发掘最适合学生的体育运动,对其进行专项训练。

  三、创新教学方法,促进体育课堂高效化

  教学方法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有利于初中体育课堂的高效化。

  1.教师要勇于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初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体育能力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育学习需求,自己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

  2.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安排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还要考虑到学校的基本设施水平。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体育教学活动,才能有利于体育课堂效率的提高。比如在江南水乡,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水上浮木桥的项目。但是在教学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体育内容时,老师要严格注意学生的安全,使体育课堂的效率提高具有最基本的保障。

  3.教师要合理应用游戏与比赛,促进体育学习氛围的活跃

  体育氛围的活跃,是服务于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的。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代替传统的热身活动,利用健美操或者追踪游戏组织学生热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在讲解弹跳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女学生开展编花篮活动,组织男学生进行青蛙跳比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在课堂的结束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坐下来共同讨论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息,深化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仅得到了提高,还有利于学生接下来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当今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体育水平是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体育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才能在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篇2

  摘要职业学校必须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致力于课堂有效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毕业生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效率有效教学

  中等学校旅游专业主要为旅游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的酒店服务人员和旅行社导游等工作人员,旅游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较高的文明素质和外语水平,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积极大胆的尝试,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注重以诚信和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以转变学生行为为条件,以变革教学内容为前提,实施分层次教学,尝试项目(任务)教学,贯彻落实“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指导思想,突出旅游教育特色,提高教育质量。而要提高教育质量,则必须聚焦课堂,强化课堂有效教学。

  一、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致力于课堂有效教学

  实施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培养能力,点子应该打在学生的身上。如果教而不学,或教而不会,那是做无用功。所以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传授知识向重发展能力转变,由重专业理论学习向重专业技能学习转变。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看重的是在教学后,学生能做到哪些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尤其是要高度重视课堂有效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高度吻合。求真务实,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并能运用知识与技能,提高能力素养,这是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只有学会了,才能会学。

  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但要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很难的。课堂中,我们关注教师的教态、语言表达、板书等基本功,关注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技巧和传授知识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是如何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一堂课,不仅仅是评价教师,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并通过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表现,是衡量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水平的准绳。课堂教学中一定不要忽视学生,要尽快地熟悉我们的学生,要能记住学生的名字,同时要了解学生的一些背景材料、情况。

  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把握不同的时间,请适当的同学来回答,这是对任课教师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能了如指掌,就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从根本上让学生有成就感、满足感,以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地位。

  我们坚持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最根本的就是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不仅具有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将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是学习的落伍者,进入职业学校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厌学、弃学,但是他们学习的潜能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是我们课堂有效教学的灵魂。

  二、明确教学目标,研究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

  在我们旅游专业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而最为可怕的问题是,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知教学目标是什么?怎么教?授课老师没数,学生更是莫名其妙。或者为了让那些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在课堂内保持相对安静,“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看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或关联极少的影像来打发时间,将教学任务置之度外,无效地重复着一节又一节的教学。有的教师也许知道要教什么,但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怎么讲,心里没数。只是书上有的,照讲罢了,至于学生能否听懂、学会,那也只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完全看学生个人的造化了。

  课堂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要按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认知顺序来设计,要突出教材的重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依据学习能力与学习目标的不同,将学生划分几个层次,然后依层拟定相对应的各层教学目标,为随后的分层施教和分层评价确定依据,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人性化教育理念。每一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无论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都要准确地定位。课堂上无论是教师讲,还是学生练,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最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十分重要。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已经被广泛运用,符合职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有效运用方法和手段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旅游专业一定要坚持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要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实际的操作,都应该把着眼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努力使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让知识转化成能力。课堂有效教学应落实到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提高上,尤其是能力的提高方面。作为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还应十分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文明素养的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实习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树立优良教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德育的主渠道,重视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质量。精心准备每一节课,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踏踏实实,认认真真,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善于反思,做好总结反馈,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沉下心来,认真研究、探索旅游专业教学规律,认真研究、探索我们学科的知识,言传身教,用知识的本身来吸引学生,会让你省去很多不必要的课堂纪律组织与教育的时间。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学无止境,必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用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实践。而现实中,除了参加继续教育,参加教师的一些业务考试,我们很少有教师认真地去看一些大部头的教育专著,或很认真地系统地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大家都在呼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找一下自身的原因,是不是因为我们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如果无法说服教育学生,想一想是不是我们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来说服教育我们的学生?如果学生课堂上听不懂,思考一下,是不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让学生听懂的方法?实际工作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解决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它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地思考,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或途径,但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办法总会比问题多,而自觉学习是关键。

  总之,课堂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在于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使有限的教学时间、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极大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只要我们找准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之所在,确立优良的教风,在正确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扎扎实实地研究课堂有效教学,必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篇3

  摘要:

  创新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创新教学要切实实行起来,而非简单作秀。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善于延展教学内容。在充分提升自身素质基础之上,用创新教学的方式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课堂充满人文气息,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反思,以此才能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得到进展和突破。本文就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之下,提出了有效实施课堂创新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创新教学;实践研究

  创新教学是在素质教育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础,改变以往的“授人以鱼”教学模式,转变为“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潜在创新力。创新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十分具有影响力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基础教育。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实施创新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笔者认为师生都应当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在进行上课之前,要先让学生通过预习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高中语文预习可以通过读书笔记并记录搜集资料的形式进行,这些记录必须和下节课即将学到的内容相符,记录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一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信手拈来,在脑海中还原情境,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知识。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将不会的字词标注出来,并通过自主查阅进行解决。随后在第一遍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遍朗读,第二遍朗读就需要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在第三遍阅读之后再正式上课。教师在整个预习的过程中都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的自我创新思考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营造愉悦课堂气氛,实施创新教学

  科学证明,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神经将处于放松的状态,课堂效率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学生大多都对教师带着崇拜和敬畏之情,但正是教师的这种权威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尤其一些教师将姿态摆得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对学生的建议充耳不闻,并且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当面指责学生,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很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所以,教师应当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做一个平易近人的教师,与学生共进退。课堂之上,教师也只有不断鼓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营造出更加轻松、休闲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比如,在复习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一个学生起来背诵,但是这个学生背诵到一半就记不起之后的内容,教师也不应该给予批评,而是应当给予更多的鼓励,让学生自信的回忆下半部分的内容。

  三、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实施创新教学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也是实施创新教学的有效策略。但与学生互动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对于每一位学生,教师都应当带着积极的心态,在教学时不仅要不断地鼓励和赞扬他们,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应当通过课堂教学的互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另外,教师应当始终秉持启发性教学的重要原则,课堂之上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主动追求知识。与此同时,还应当注重珍惜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耐心地对未知的问题进行开导。

  2.拓展学生思维。语文的学习不仅要重视课本知识的教学,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科学界的每一个喜人的成果都源于大胆地想象,这也正是获得创新成果的起点。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一些手段来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加强团队精神大胆地想象应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对于课堂创新教学也尤为重要,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就需要安排学生自学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和提问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流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学生在团队协作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堂创新教学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实施。

  四、结语

  创新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学生的主导者。语文学习要有一个发散创新式的思维,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前自学,还要在课后延伸思考。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每完成一节课都要积极进行反思,改掉缺点,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和生命力。虽然高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但是教师一定要从中解放出来,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点,在教学过程中下工夫,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适应新课程的改变,创新式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散发出不一样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吴玉梅.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2]余画凤.对话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践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许高明.新课程背景下的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及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余志芳.以学习需要为导向的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

  [5]崔洁.高中艺术生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D].云南师范大学,2013.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篇4

  摘要: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增加了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具体描述了有关研究的事例和方法。生物科学史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选取生物学史例,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启发教育学生。那么,生物科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价值是什么?如何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生物科学史?结合教学经验谈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课堂教学;科学探究;科学精神;教育教学功能

  一、生物科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材中安排的生物科学史料,蕴含着多种教育功能。科学家探究知识的过程揭示了人们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体现了科学家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教师要深刻理解生物学史料的这种丰富内涵,了解生物学史料教育功能的侧重面,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知识的历程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研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进而发挥生物科学史的教育教学功能。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是生物科学史最主要的作用。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融入了科学发现史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对科学发现史的了解和分析,自主的生成科学结论,往往印象更深刻;因此,学生对探索生物学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会大大增强。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通过展示科学史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引路人。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厌学情绪。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的课程理念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基本课程理念之一。科学发现史的利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材中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具有代表性,如果能将其转变成在课堂上能够完成的探究课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再发现和再生成已有的结论和知识。由此可见,在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上,生物学史的教学和科学探究不但不矛盾,而且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生物科学史,可以让学生领会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光合作用的科学发现史主要有以下几个史例:

  史例一:1648年海尔蒙特柳树实验。

  结论:柳树营养生长物质不是来源于土壤,而是空气和雨水相关。

  史例二:1771年普里斯特利“绿色植物―烛―小鼠”实验。

  结论: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更新空气。

  史例三:1864年萨克斯“叶片半遮光―碘蒸汽”实验。

  结论:光合作用可能产生淀粉,并需要光。

  史例四:1880恩吉尔曼“水绵―好氧性细菌”实验。

  结论:光合作用可产生氧气,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史例五:20世纪30年代鲁宾和卡门同位素标记实验。

  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在光合作用科学发现史的教学过程中,用光合作用反应总式的规范书写来贯穿于上述5个史例,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书写光合作用总反应式,还有助于学生记住史例,并且从史例中得出结论,使得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任何科学结论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坚韧的科学探索精神。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回到修道院潜心研究了八年,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达尔文历尽千辛万苦,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环球考察活动,最终出版《物种起源》一书。逾越重重障碍,最后获得巨大成就,这是所有科学家的共同经历。更有甚者,需要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才产生了一项科学发明。

  进行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坚强的信念,更需要修正自我,推翻原有理论的勇气。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都是科学家在“勇于存疑,敢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指导下取得的。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之前是忠实于“神创论”的,但在经过了环球航考察,并认真比较和分析了世界各地的物种之后,打破了固有思想的禁锢,以坚强的意志确立了“自然选择学说”。

  科学史的介绍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感染,有效地培养学生不畏权威、勇于挑战传统的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发现过程的艰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目的。

  巴甫洛夫说过:“自然,人家是对的,很明显,我们失去了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这就是一个科学家的坦诚。

  二、将生物科学史融入课堂教学时应遵循的原则

  尽管生物科学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生物科学史不可能成为教材的主线。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选取相关生物学史料,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达到教育启发学生的目的。

  1.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突出教学重、难点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择适当的科学史例。科学史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所以对相关史料进行适当整理才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过程中突出其主题和关键事件,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

  例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史例:

  1951年春天,英国著名生物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在意大利举行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会议上展示了一张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当时,科学界对DNA的认识是: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碱基。

  沃森和克里克以该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分子成螺旋结构,沃森和克里克尝试了很多种不同的双螺旋和三螺旋结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被否定了。在失败面前,他们并没有气馁,又重新构建了一个将磷酸——脱氧核糖骨架安排在螺旋外部,碱基安排在螺旋内部的双螺旋。其中相同的碱基进行配对,即A与A、T与T配对。但是当时的化学家提出这种方式违反了化学规律。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撰写的《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论文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刊载。

  在“DNA的分子结构”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融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史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阅读之后的感想,并从中找出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进而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融入该史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出了教学难点,同时也符合教学目标。

  2.尊重科学发展的事实

  如,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但是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所以凡科学理论都会受到当时各种条件的制约,而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犯过科学错误的学者和他们的过失曾经成为科学研究阻力的科学家,从而培养学生对相关史料进行科学而客观评价的能力。

  总之,只要科学史例选择恰当,将生物科学史适当地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精神,使得生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篇5

  心理学表明: 人的思维活动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创造的先导, 是思维的起点。俗话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 教师的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参与进来,这就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引导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不断思考的过程。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是对大教育家孔子在教学中善问的赞美。这说明:精妙的高堂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我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是由若干个细小的环节构成的, 只有我们教师能够力争做好每一个细节, 才可能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提问环节也是如此,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问可以开启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幼儿教学是幼儿学习的奠基阶段,下面我就如何精心设计提问,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方面, 谈谈在幼儿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 、提问的语言要具有吸引力

  幼儿阶段的孩子,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他们还没有识字能力, 所以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语言的交流。所以在幼儿教育中语言的交流和沟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幼儿接受语言的的特点来看,教师所应用的语言一定要适合幼儿的接受和认知程度,最好是能够使学生感兴趣,这样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知识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接受知识。例如,在向幼儿讲授“有趣的水”的科学活动时,我们可以用牛奶和水进行简单的比较, 使幼儿得出关于水的特点的一些答案。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说:“小朋友们观察比较一下, 这两个杯子里的液体有什么不同? ”这种提问方式往往不能调动起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换一种说法:“请小朋友来看看, 牛奶宝宝和水宝宝都躲在玻璃瓶里,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这样拟人化的表述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迫切希望帮助牛奶宝宝、水宝宝解决问题的愿望产生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被激发出来。

  二、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层次性

  问题设计是“问题解决”的重要一环。问题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问题解决” 的进行。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提问,不但不会启发学生,还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所以在问题的设置时我们要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 有层次地来科学地设计问题, 注意所设计问题的梯度以及排列的次序,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问题的功能。

  在实际的课堂授课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状况来灵活地应用问题,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设问来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同时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进而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注意一定的层次性,使问题的难度逐步增加,切不可教师张口便提出让幼儿没有办法解决或者是难度很大的问题,这样就没有办法使幼儿再深入地探讨问题,失去了问题的价值。如在大班的数学“测量”主题活动中,给幼儿提供回形针、火柴棒、吸管三种物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玩具宝宝挤在一间屋里真的很难受,请你帮他们分分家。”给物品分类摆放对大班幼儿来说很简单,都能达到目的,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从中获得自信。接着,教师又安排了第二个问题:“它们要进行排队比赛了,请你们从小旗开始排,排好后看看发现了什么。”幼儿经过操作,得出了“不同物体排列的长度也不同”的结论,并记录结果。教师紧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教师的的挑战吗? 请你再次给玩具宝宝排队,排到红线结束,看看还会发现什么? ”幼儿再次排列后发现,排列同等长度所使用的三件物体的个数不同。这节课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层次清晰明了, 环环相扣, 幼儿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三、问题设计要有尺度

  对于设计的问题,教师要注意适度。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集中注意力,刺激思维,还能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答案。如把问题提在幼儿“现实发展区”,幼儿很快就能回答,对于他们的发展无所补益; 问题过难, 幼儿经过努力后一无所获, 更会挫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一定要把问题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出,使幼儿“跳一跳,就能把果子摘下来。”并且,我们教师在提问时的语言时刻注意要简单明了,不含糊不清。例如,在语言课上《小弟和小猫》中, 我为了让幼儿产生做清洁宝宝的愿望, 便问幼儿:“你愿意和什么人抱抱? ”如果说:“你喜欢和怎样的人抱抱? ”那样会更好。

  课堂教学中问题提的是否成功, 并不是要看问题提了多少个, 而要看你的问题提的是否引起了幼儿探索的欲望, 是否让幼儿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若是你的提问过多过密,那样容易造成幼儿的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教师调控课堂,容易使幼儿失去状态。至此,教师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掌握尺度,发挥提问的最佳效果。

  四、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的问与幼儿回答问题的时间最好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问完问题以后要给幼儿一些思考的时间,给幼儿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 这样既有利于幼儿真正地思考问题, 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好度,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来具体的处理。同时, 因为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不足,幼儿在回答一些问题时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料,甚至会使教师感到莫名其妙,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要有思想准备,鼓励幼儿重新思考,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空间,也可以通过追问,为他们创造重新思考、补充说明的机会。

  五、集体教学活动中鼓励幼儿质疑、重视答问评价

  评价幼儿的答问, 有利于师生交流的促进,良好双向反馈的形成,生动活泼的集体教学气氛的创设。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是幼儿非常期望得到的。对于幼儿回答正确的任何问题, 给予积极的鼓励是教师应该做到的, 这时教师表扬的话语绝对不应吝惜;不能讽刺和挖苦答错题的幼儿,要对其表现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这对幼儿继续思考和勇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从而也促进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纲要》指出:“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儿童充分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只有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体现, 并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兴趣爱好实施教育, 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艺术在提问设计中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在教学中提问的有效设计,是开发幼儿智力、思维能力、观察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幼儿教育本身是一项系统而庞杂的工程,需要幼儿教师从方方面面着手,来做好幼儿学习的基础,培养他们一些基本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较好的基础。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篇6

  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归纳知识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开拓思维,形成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熟练、扎实的,并且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实现知识的巩固和内化,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

  一、理论依据

  让学生当课堂上的小老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因此,有效的学习是学生独立和自发的,是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挥,而并不是老师直接灌输,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让教师感受到教学的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顺着学生创造力的潮流,使他们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和展现,而不是逆着它。在这样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他们独立思考,教师是他们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对学生起到辅助和促进作用,教师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资源,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懂得怎样学习,学会学习。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不代表学生的学习结束了,当学生达到学无止境的境界时,才可以说课堂教学是成功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要延伸到课外,进行有效地学习,并能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中去。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做课堂上的小老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有能力把所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其他同学,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不再当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一教学目标,无形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规定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比例,以及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同时还决定了课堂评价标准是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

  三、操作过程

  (一)教学准备,确定方法

  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把学习过程变成教师的备课过程,在准备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总结归纳,自主掌握和理解知识,整体感知文本,概括文章内容,对文章的精髓能自主总结和概括,学会分析文章的方法,并把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为此,教师在讲课之前,告诉学生自己备课时的要求和方法,使学生学得积极、扎实、有效,以提高学习效率。通常,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特点,考虑适合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是吃透教材,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对教材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读懂到吃透,再到熟练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经过这几个阶段。

  (二)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学,教师答疑

  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读懂这一环节,要让他们自主阅读文本,掌握字词,语句。在吃透教材这一环节,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讨论,经过他们共同努力,完成学习目标。在熟练这一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和陪伴者的角色,密切关注学生自学的状态,鼓励学生将疑问之处讲出来,大家一起解答疑惑。

  (三)总结展示,及时评价

  学生做课堂上的小老师,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能力。因此,在小组合作的时候,把知识进行系统化,归纳重难点,初步形成一套教学思路,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所展示内容包含本节课的作者简介,基础知识,文章层次,主要内容,对某个问题进行阐述,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独特的见解展示出来。

  (四)测验检查

  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在自学完成之后,学生要将学习的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展示出来。全班师生对学习成果进行点评,提出完善的建议。每个单元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都由相似之处。因此,每个单元结束之后,要对全班学生进行检测,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根据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情况,做必要的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做课堂上的小老师,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篇7

  课堂观察是校长、主任管理教学工作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准确把我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情况,为学校教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可以密切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业务水平,便于有针对性的培训、管理教师。课堂观察还是一种研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自己,不断改造自己,不断成就自己。在课堂观察中,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课堂观察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收集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追求的是对话和反思,追求的是交流和探讨,追求的是民主、交互、研究的氛围,谋求的是共同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发挥课堂教学观察的研究和促进作用呢?

  一、做好课堂观察前的准备

  进课堂之前能事先了解内容,充分与授课老师沟通,了解该老师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考,他将从哪里着力,他希望听课者关注哪些教学环节,得到哪方面的反馈,从而共同确定听课的重点。昆虫学家、商人和教师结伴在黄昏散步。昆虫学家听到蟋蟀叫声;商人听见银元掉地的声音;教师听到茅草屋朗朗的读书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在什么地方,就会在什么地方得到收获;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到教室干什么?我们的想法是我要自我成长,先要有自助,然后才能对别人实施帮助。”因此,进教室前就要开始思考:思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的统一,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联系;思考“假如我来上课,我该怎么处理”?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

  二、课堂观察要加强思考

  1、思考自己进入课堂的目的。陈瑶说过:课堂观察是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说明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进课堂,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是先自助后帮助,即成长自己的同时帮助授课者,达到共同研究提高的目的。不要单纯的认为,校长、主任进入课堂就是为了讲台上的老师。

  2、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理念和追求,这种思考会使我们在课后的交流中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的统一。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课堂观察追求有效教学。 3、需要思考“假如我来讲,我该怎样?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课堂观察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在课后交流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具体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这种思考使观察者置身其中,在观察和研究这节课的过程中,吸纳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同伴互助”,从而切实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课后对话要讲平等

  课堂观察后的资料分析、评议交流和自我反思可以起到激励教师、改进教学、共同提高的作用。要把握以下几点:

  1、环节设计很重要。要创设注重全体参与、平等交流的形式。就像我们追求教师少讲,学生多活动,也就是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一样。课堂观察后的交流也应该这样。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中介绍的步骤,可供借鉴。

  (1)你确定的主题对你和其他老师专业成长有什么意义?(明确主题)

  (2)就相关主题,你有什么特别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和困惑需要大家共同讨论?(讲课者谈感受)

  (3)大家就相关主题,观察到什么现象?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困惑?(全体参与)

  (4)请大家对困惑发表看法。(合作讨论)

  (5)还有没有其他需要共同关心的问题讨论?(质疑询问)

  (6)对讨论的问题和观点进行梳理。(教研组长的作用)

  2、以平等交流为基础。课后交流是一种研究,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交流中促进参与者思想提升。因此,需要以平等交流为基础。参与者要坚信对话者有对话者自己的思考和他的打算,而且有他的道理。不能认为只有我的东西对,我的东西管用。我们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和逗号。需要容忍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于同他说。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话关系,就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

  3、这样的话语结构,授课教师易于接受。以学论教告诉我们,交流时要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可以这样说,“我注意到”、“我发现”。这样的话教师易于接受,彼此是平等参与的主体,针对问题,互相探讨,达到“双赢”。

  为了“双赢”的目的,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它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和条件,同时又要求在观察授课老师的思想和技术以后,参与者必须提供一种回报。而“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则表达了参与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 “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规定了参与者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困惑和问题;必须从实践角度、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同时赋予了所有参与者一项平等的质询权利,在这样的话语结构中,没有谁的意见不会被接受。

  总之,课堂观察是一种立体性的综合技术,卓有成效的课堂观察总是观察者以认真负责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以原有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参与为基础;以看、听、想、记等多种活动协调作用为保证。高效的课堂观察是准确的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而讲求技巧、充满智慧的评议氛围更易于参与者敞开心扉,各抒己见。从而在集体反思中,发挥大家的智慧,提升教学水平。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篇8

  所谓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好作文,高质量的作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与作文教学有关系的同时,还受学生自身知识、技能和认知水平的制约。作文教学的改革,一直是许多人热烈讨论的话题,传统的作文教学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在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作文教学该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在了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面前。

  一、要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1、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作文课的目标。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总是较多地把作文课看成是教授学生“写写弄弄”的课程。似乎写好了文章,就是作文课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在作文的时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逻辑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可以说,没有以上的五种能力,几乎就写不好作文。那么,反过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几乎可以说就是在帮助学生们训练以上所说的五种能力。在此,特别有意义的是,创造心理的形成正是以这五种能力为基础的。因此,以上五种能力的集中体现,也就形成了创造的能力。由此,我们又可以说,作文,就是培养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程。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作文,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积极手段。具有这种观念,无论对于作文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作文教学内容的革新,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拓宽作文课知识容量并形成机制。写作,或者说作文课程,是一种比较宽泛的应用或工具课程,它有着比较软化的、比较宽泛的容纳机制。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如果这样来看问题,则作文课就应该有远为深厚的表现内容和宽广的表达方式。在作文课上,不但可以写传统的题材,还可以写有关科学实验的报告,写数理化的研究过程,写工作和学习的总结报告,写某一种新式工具或服饰的设计,写某一种活动策划书,写一种商品的宣传广告,写英文学习中的艰难困苦,等等。

  3、把激发学生的创作情绪作为比技巧更重要的教学内容。作文确需“规则”和“技巧”,但在怎样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把“规则”和“技巧”教授给学生,使他们不至被这些戒律束缚而疏离了对作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亲和力,却是一种重要的作文教学艺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些作文的“清规戒律”似以少说或略说为好。即使非说不可,也最好在非常形象的前提下进行。譬如,生活时间和文章中时间的关系,用一个“流川枫灌篮”的例子,就能够清楚、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使学生很快地接受。

  二、应重视基本素质的培养

  1、掌握初中作文教学方法。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症结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然而,出路何在?我认为,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置人大社会、大自然之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的痛苦。初中毕业后还是被“怎样写”和“写什么”深深地困扰着。

  2、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3、切实抓好课外活动,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在我施教的一次题为《我的一点建议》的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这样写:“我们在作文时,拿笔就头痛,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有时在头脑里想好了,一下笔又不知道从哪写起,脑子变成一片空白”。因此,“建议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带我们出去看看,玩玩”。这里说明了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学生。

  在写作教学本体中,教学生“写什么”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始终困扰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活动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至今开展课外活动也有半个多世纪了,并且作为教育的一种法则写进了教学大纲,可是仍然没有引起我们教育界乃至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学生还在为“写什么”而苦恼。国外的大量资料表明,在学校里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课堂教学引导;二是课外科普、传记、文学读物的启迪;三是课外科技、文体、社会活动的培育。这后两条途径都属于课外活动的范畴,实际上是两条途径,即课内与课外。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句话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同时,还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获得知识、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手脑并用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篇9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发挥这45分钟的作用?这是每位教师每节课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理当重视和深思的问题。因为,课堂教学既是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也是教师展现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平台。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物理教师,我仅针对物理学科特点,结合本人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供大家共勉。

  一、注重课堂氛围“严肃活泼”

  在这一点上,主要是指教师对课堂纪律、课堂秩序的合理调控。当前,教师对课堂纪律、课堂秩序的调控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误区:

  一是纪律涣散,秩序混乱,导致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受到严重干扰。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不仅与学生自身的自觉性有关,更与教师的责任心及课堂管理有着直接联系。如此的课堂场景不仅会滋长学生放荡不羁的恶习,还会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失去应有的威严。二是过于强化课堂纪律的严肃性,容易使学生处于极度紧张状态,甚至出现畏惧心理。因此,本人主张课堂氛围“严肃而活泼”。在有效把握课堂严肃性的同时,还应努力设法活跃课堂氛围,做到“严而不紧,活而不乱,井然有序,张弛有度”。这样便能使学生处于积极、轻松、快乐的学习状态,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充分促进“师生互动”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再优秀的学生毕竟不是天才,他们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点拨;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不是摇控器,它同样离不开学生的充分参与。因此,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只有师生均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并努力做到协作互动、默契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以说,师生互动是一切教学手段都应遵循的教学法则,离开了互动就好比鱼儿离开了水,其结果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三、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物理学是一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基础的科学。借助生动、形象、直观的探究活动,不但能使生硬的公式、定理以及概念显得有根有据、迎刃而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根本提升,还能在探究活动中形成交流合作意识,进而领悟客观规律的真谛,树立探究大自然奥秘的信念。当然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同时应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能让学生把兴趣停留在实验现象本身,而应努力引导他们带着某种探究目的去观察实验现象、处理探究证据或数据,再通过交流合作、分析总结得出客观规律。这既是开展科学探究的目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客观要求。

  四、巧妙运用“激励点评”

  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若不能正确引导,则会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 本人曾经开展过以下教学探究活动:

  我校物理教材当前使用的是沪科版,当讲完第六章“力与运动”后,我对自己所任课的八年级两个班进行测试,然后分别对42-45分的5个同学(甲组)、52-55分的5个同学(乙组)、62-65分的5个同学(丙组)和72-75分的5个同学(丁组)进行不同方式的关注:对甲组同学毫不客气,经常在他们答错问题时采取严厉批评的态度;对乙组同学则从不提问;对丙组同学则经常予以激励点评;对丁组同学虽然也经常提问,但既不激励也不批评。3个星期后,进行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的测试,结果令我大为震惊:甲组同学与乙组同学、乙组同学与丙组同学、以及丁组同学和乙组同学的平均分都拉开了更大的差距,而丙组同学与丁组同学则缩小了差距。由此充分说明,对学生采取不同的关注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一)、一味地批评,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甚至在心理上产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从而对他们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二)对学生漠然置之,会给他们笼罩被忽略的阴影,致使他们渐生自惭形秽的心理,将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失去阳光的沐浴,并对他们潜能的挖掘产生严重制约。

  (三)、适时巧用“激励点评”,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最佳活跃状态,这无疑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由此可见,“激励点评”不失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巧妙手段,它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阳光的慰藉,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崔化剂。

  五、重视“课堂监测和课堂表象”

  这里的课堂监测主要是指对课堂纪律的监督维护和知识技能的全面检测,而课堂表象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领悟层次不同而表现出来的语言、动作、神情等外在反应。课堂纪律的监督维护在前面第“一”点已作论述,这里主要针对知识技能的检测和反馈发表浅见以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应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捕捉各种反馈信息,进而制定切实有效的弥补方案。这样,便会实现以下教学流程的良性循环:

  六、“师恩普照、情感沟通”

  某所中学的领导曾经在初中学生中展开了一次关于教师形象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了一个非常让人担忧的问题:某教师任课的所有班级课堂氛围十分安静,究其原因却是该教师对学生过于严厉,学生甚至经常遭受皮肉之苦。每当触碰到该教师的眼神,听到该教师的声音,甚至提及该教师的名字,都会让他们不寒而栗、胆战心惊。课堂上,学生不是在肃静听课,而是在怯怯地设法避免来自老师的严厉喝斥和皮肉之苦。

  总之,课堂教学是促进师生互动、彰显师生互动的最佳平台,每一名教师都应努力在这个平台上使自己的角色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因此,每位教师都应树立终生学习、终生奋斗、终生奉献的信念,以毕生精力谱写现代教育事业的新篇章,无怨无悔、积极进取,用智慧的双手托起素质教育辉煌的明天!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课堂教学的活动论文04-17

浅谈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论文07-04

浅谈课堂教学的几点体验论文07-04

浅谈思品课堂教学的论文07-05

浅谈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的论文06-19

浅谈创造优良课堂教学环境论文08-27

浅谈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评价论文06-26

浅谈论工科课堂教学教育论文07-05

浅谈课堂教学语文论文201806-12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精选9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课堂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精选9篇)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篇1

  一、明确教学内容重点,促进体育课堂高效化

  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不断利用游戏与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体育练习,忽略了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则性,体育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性。要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教学内容中的基本动作要领,给学生自主权进行自由探究与学习。就拿篮球课来讲,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与示范正确的运球动作与投篮动作,引导学生进行短暂的结构性练习。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与比赛,使学生将刚刚学习的动作要领运用于实践中,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提高。

  二、结合教学与社会,促进体育课堂高效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将初中体育学习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教育社会化是教育进步的一种表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体育学习闪光点,掌握一项或者更多的体育技巧,有利于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与体育相关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先建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知识与锻炼方法。最后,发掘最适合学生的体育运动,对其进行专项训练。

  三、创新教学方法,促进体育课堂高效化

  教学方法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有利于初中体育课堂的高效化。

  1.教师要勇于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初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体育能力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育学习需求,自己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

  2.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安排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还要考虑到学校的基本设施水平。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体育教学活动,才能有利于体育课堂效率的提高。比如在江南水乡,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水上浮木桥的项目。但是在教学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体育内容时,老师要严格注意学生的安全,使体育课堂的效率提高具有最基本的保障。

  3.教师要合理应用游戏与比赛,促进体育学习氛围的活跃

  体育氛围的活跃,是服务于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的。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代替传统的热身活动,利用健美操或者追踪游戏组织学生热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在讲解弹跳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女学生开展编花篮活动,组织男学生进行青蛙跳比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在课堂的结束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坐下来共同讨论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息,深化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仅得到了提高,还有利于学生接下来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当今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体育水平是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体育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才能在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篇2

  摘要职业学校必须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致力于课堂有效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毕业生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效率有效教学

  中等学校旅游专业主要为旅游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的酒店服务人员和旅行社导游等工作人员,旅游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较高的文明素质和外语水平,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积极大胆的尝试,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注重以诚信和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以转变学生行为为条件,以变革教学内容为前提,实施分层次教学,尝试项目(任务)教学,贯彻落实“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指导思想,突出旅游教育特色,提高教育质量。而要提高教育质量,则必须聚焦课堂,强化课堂有效教学。

  一、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致力于课堂有效教学

  实施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培养能力,点子应该打在学生的身上。如果教而不学,或教而不会,那是做无用功。所以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传授知识向重发展能力转变,由重专业理论学习向重专业技能学习转变。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看重的是在教学后,学生能做到哪些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尤其是要高度重视课堂有效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高度吻合。求真务实,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并能运用知识与技能,提高能力素养,这是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只有学会了,才能会学。

  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但要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很难的。课堂中,我们关注教师的教态、语言表达、板书等基本功,关注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技巧和传授知识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是如何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一堂课,不仅仅是评价教师,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并通过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表现,是衡量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水平的准绳。课堂教学中一定不要忽视学生,要尽快地熟悉我们的学生,要能记住学生的名字,同时要了解学生的一些背景材料、情况。

  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把握不同的时间,请适当的同学来回答,这是对任课教师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能了如指掌,就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从根本上让学生有成就感、满足感,以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地位。

  我们坚持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最根本的就是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不仅具有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将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是学习的落伍者,进入职业学校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厌学、弃学,但是他们学习的潜能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是我们课堂有效教学的灵魂。

  二、明确教学目标,研究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

  在我们旅游专业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而最为可怕的问题是,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知教学目标是什么?怎么教?授课老师没数,学生更是莫名其妙。或者为了让那些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在课堂内保持相对安静,“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看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或关联极少的影像来打发时间,将教学任务置之度外,无效地重复着一节又一节的教学。有的教师也许知道要教什么,但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怎么讲,心里没数。只是书上有的,照讲罢了,至于学生能否听懂、学会,那也只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完全看学生个人的造化了。

  课堂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要按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认知顺序来设计,要突出教材的重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依据学习能力与学习目标的不同,将学生划分几个层次,然后依层拟定相对应的各层教学目标,为随后的分层施教和分层评价确定依据,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人性化教育理念。每一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无论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都要准确地定位。课堂上无论是教师讲,还是学生练,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最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十分重要。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已经被广泛运用,符合职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有效运用方法和手段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旅游专业一定要坚持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要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实际的操作,都应该把着眼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努力使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让知识转化成能力。课堂有效教学应落实到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提高上,尤其是能力的提高方面。作为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还应十分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文明素养的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实习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树立优良教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德育的主渠道,重视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质量。精心准备每一节课,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踏踏实实,认认真真,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善于反思,做好总结反馈,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沉下心来,认真研究、探索旅游专业教学规律,认真研究、探索我们学科的知识,言传身教,用知识的本身来吸引学生,会让你省去很多不必要的课堂纪律组织与教育的时间。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学无止境,必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用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实践。而现实中,除了参加继续教育,参加教师的一些业务考试,我们很少有教师认真地去看一些大部头的教育专著,或很认真地系统地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大家都在呼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找一下自身的原因,是不是因为我们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如果无法说服教育学生,想一想是不是我们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来说服教育我们的学生?如果学生课堂上听不懂,思考一下,是不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让学生听懂的方法?实际工作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解决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它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地思考,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或途径,但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办法总会比问题多,而自觉学习是关键。

  总之,课堂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在于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使有限的教学时间、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极大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只要我们找准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之所在,确立优良的教风,在正确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扎扎实实地研究课堂有效教学,必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篇3

  摘要:

  创新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创新教学要切实实行起来,而非简单作秀。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善于延展教学内容。在充分提升自身素质基础之上,用创新教学的方式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课堂充满人文气息,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反思,以此才能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得到进展和突破。本文就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之下,提出了有效实施课堂创新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创新教学;实践研究

  创新教学是在素质教育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础,改变以往的“授人以鱼”教学模式,转变为“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潜在创新力。创新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十分具有影响力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基础教育。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实施创新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笔者认为师生都应当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在进行上课之前,要先让学生通过预习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高中语文预习可以通过读书笔记并记录搜集资料的形式进行,这些记录必须和下节课即将学到的内容相符,记录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一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信手拈来,在脑海中还原情境,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知识。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将不会的字词标注出来,并通过自主查阅进行解决。随后在第一遍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遍朗读,第二遍朗读就需要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在第三遍阅读之后再正式上课。教师在整个预习的过程中都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的自我创新思考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营造愉悦课堂气氛,实施创新教学

  科学证明,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神经将处于放松的状态,课堂效率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学生大多都对教师带着崇拜和敬畏之情,但正是教师的这种权威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尤其一些教师将姿态摆得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对学生的建议充耳不闻,并且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当面指责学生,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很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所以,教师应当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做一个平易近人的教师,与学生共进退。课堂之上,教师也只有不断鼓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营造出更加轻松、休闲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比如,在复习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一个学生起来背诵,但是这个学生背诵到一半就记不起之后的内容,教师也不应该给予批评,而是应当给予更多的鼓励,让学生自信的回忆下半部分的内容。

  三、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实施创新教学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也是实施创新教学的有效策略。但与学生互动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对于每一位学生,教师都应当带着积极的心态,在教学时不仅要不断地鼓励和赞扬他们,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应当通过课堂教学的互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另外,教师应当始终秉持启发性教学的重要原则,课堂之上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主动追求知识。与此同时,还应当注重珍惜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耐心地对未知的问题进行开导。

  2.拓展学生思维。语文的学习不仅要重视课本知识的教学,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科学界的每一个喜人的成果都源于大胆地想象,这也正是获得创新成果的起点。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一些手段来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加强团队精神大胆地想象应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对于课堂创新教学也尤为重要,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就需要安排学生自学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和提问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流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学生在团队协作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堂创新教学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实施。

  四、结语

  创新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学生的主导者。语文学习要有一个发散创新式的思维,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前自学,还要在课后延伸思考。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每完成一节课都要积极进行反思,改掉缺点,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和生命力。虽然高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但是教师一定要从中解放出来,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点,在教学过程中下工夫,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适应新课程的改变,创新式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散发出不一样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吴玉梅.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2]余画凤.对话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践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许高明.新课程背景下的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及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余志芳.以学习需要为导向的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

  [5]崔洁.高中艺术生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D].云南师范大学,2013.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篇4

  摘要: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增加了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具体描述了有关研究的事例和方法。生物科学史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选取生物学史例,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启发教育学生。那么,生物科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价值是什么?如何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生物科学史?结合教学经验谈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课堂教学;科学探究;科学精神;教育教学功能

  一、生物科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材中安排的生物科学史料,蕴含着多种教育功能。科学家探究知识的过程揭示了人们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体现了科学家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教师要深刻理解生物学史料的这种丰富内涵,了解生物学史料教育功能的侧重面,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知识的历程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研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进而发挥生物科学史的教育教学功能。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是生物科学史最主要的作用。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融入了科学发现史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对科学发现史的了解和分析,自主的生成科学结论,往往印象更深刻;因此,学生对探索生物学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会大大增强。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通过展示科学史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引路人。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厌学情绪。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的课程理念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基本课程理念之一。科学发现史的利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材中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具有代表性,如果能将其转变成在课堂上能够完成的探究课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再发现和再生成已有的结论和知识。由此可见,在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上,生物学史的教学和科学探究不但不矛盾,而且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生物科学史,可以让学生领会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光合作用的科学发现史主要有以下几个史例:

  史例一:1648年海尔蒙特柳树实验。

  结论:柳树营养生长物质不是来源于土壤,而是空气和雨水相关。

  史例二:1771年普里斯特利“绿色植物―烛―小鼠”实验。

  结论: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更新空气。

  史例三:1864年萨克斯“叶片半遮光―碘蒸汽”实验。

  结论:光合作用可能产生淀粉,并需要光。

  史例四:1880恩吉尔曼“水绵―好氧性细菌”实验。

  结论:光合作用可产生氧气,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史例五:20世纪30年代鲁宾和卡门同位素标记实验。

  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在光合作用科学发现史的教学过程中,用光合作用反应总式的规范书写来贯穿于上述5个史例,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书写光合作用总反应式,还有助于学生记住史例,并且从史例中得出结论,使得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任何科学结论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坚韧的科学探索精神。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回到修道院潜心研究了八年,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达尔文历尽千辛万苦,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环球考察活动,最终出版《物种起源》一书。逾越重重障碍,最后获得巨大成就,这是所有科学家的共同经历。更有甚者,需要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才产生了一项科学发明。

  进行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坚强的信念,更需要修正自我,推翻原有理论的勇气。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都是科学家在“勇于存疑,敢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指导下取得的。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之前是忠实于“神创论”的,但在经过了环球航考察,并认真比较和分析了世界各地的物种之后,打破了固有思想的禁锢,以坚强的意志确立了“自然选择学说”。

  科学史的介绍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感染,有效地培养学生不畏权威、勇于挑战传统的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发现过程的艰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目的。

  巴甫洛夫说过:“自然,人家是对的,很明显,我们失去了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这就是一个科学家的坦诚。

  二、将生物科学史融入课堂教学时应遵循的原则

  尽管生物科学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生物科学史不可能成为教材的主线。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选取相关生物学史料,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达到教育启发学生的目的。

  1.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突出教学重、难点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择适当的科学史例。科学史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所以对相关史料进行适当整理才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过程中突出其主题和关键事件,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

  例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史例:

  1951年春天,英国著名生物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在意大利举行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会议上展示了一张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当时,科学界对DNA的认识是: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碱基。

  沃森和克里克以该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分子成螺旋结构,沃森和克里克尝试了很多种不同的双螺旋和三螺旋结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被否定了。在失败面前,他们并没有气馁,又重新构建了一个将磷酸——脱氧核糖骨架安排在螺旋外部,碱基安排在螺旋内部的双螺旋。其中相同的碱基进行配对,即A与A、T与T配对。但是当时的化学家提出这种方式违反了化学规律。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撰写的《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论文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刊载。

  在“DNA的分子结构”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融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史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阅读之后的感想,并从中找出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进而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融入该史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出了教学难点,同时也符合教学目标。

  2.尊重科学发展的事实

  如,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但是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所以凡科学理论都会受到当时各种条件的制约,而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犯过科学错误的学者和他们的过失曾经成为科学研究阻力的科学家,从而培养学生对相关史料进行科学而客观评价的能力。

  总之,只要科学史例选择恰当,将生物科学史适当地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精神,使得生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篇5

  心理学表明: 人的思维活动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创造的先导, 是思维的起点。俗话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 教师的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参与进来,这就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引导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不断思考的过程。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是对大教育家孔子在教学中善问的赞美。这说明:精妙的高堂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我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是由若干个细小的环节构成的, 只有我们教师能够力争做好每一个细节, 才可能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提问环节也是如此,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问可以开启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幼儿教学是幼儿学习的奠基阶段,下面我就如何精心设计提问,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方面, 谈谈在幼儿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 、提问的语言要具有吸引力

  幼儿阶段的孩子,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他们还没有识字能力, 所以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语言的交流。所以在幼儿教育中语言的交流和沟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幼儿接受语言的的特点来看,教师所应用的语言一定要适合幼儿的接受和认知程度,最好是能够使学生感兴趣,这样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知识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接受知识。例如,在向幼儿讲授“有趣的水”的科学活动时,我们可以用牛奶和水进行简单的比较, 使幼儿得出关于水的特点的一些答案。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说:“小朋友们观察比较一下, 这两个杯子里的液体有什么不同? ”这种提问方式往往不能调动起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换一种说法:“请小朋友来看看, 牛奶宝宝和水宝宝都躲在玻璃瓶里,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这样拟人化的表述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迫切希望帮助牛奶宝宝、水宝宝解决问题的愿望产生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被激发出来。

  二、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层次性

  问题设计是“问题解决”的重要一环。问题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问题解决” 的进行。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提问,不但不会启发学生,还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所以在问题的设置时我们要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 有层次地来科学地设计问题, 注意所设计问题的梯度以及排列的次序,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问题的功能。

  在实际的课堂授课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状况来灵活地应用问题,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设问来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同时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进而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注意一定的层次性,使问题的难度逐步增加,切不可教师张口便提出让幼儿没有办法解决或者是难度很大的问题,这样就没有办法使幼儿再深入地探讨问题,失去了问题的价值。如在大班的数学“测量”主题活动中,给幼儿提供回形针、火柴棒、吸管三种物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玩具宝宝挤在一间屋里真的很难受,请你帮他们分分家。”给物品分类摆放对大班幼儿来说很简单,都能达到目的,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从中获得自信。接着,教师又安排了第二个问题:“它们要进行排队比赛了,请你们从小旗开始排,排好后看看发现了什么。”幼儿经过操作,得出了“不同物体排列的长度也不同”的结论,并记录结果。教师紧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教师的的挑战吗? 请你再次给玩具宝宝排队,排到红线结束,看看还会发现什么? ”幼儿再次排列后发现,排列同等长度所使用的三件物体的个数不同。这节课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层次清晰明了, 环环相扣, 幼儿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三、问题设计要有尺度

  对于设计的问题,教师要注意适度。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集中注意力,刺激思维,还能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答案。如把问题提在幼儿“现实发展区”,幼儿很快就能回答,对于他们的发展无所补益; 问题过难, 幼儿经过努力后一无所获, 更会挫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一定要把问题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出,使幼儿“跳一跳,就能把果子摘下来。”并且,我们教师在提问时的语言时刻注意要简单明了,不含糊不清。例如,在语言课上《小弟和小猫》中, 我为了让幼儿产生做清洁宝宝的愿望, 便问幼儿:“你愿意和什么人抱抱? ”如果说:“你喜欢和怎样的人抱抱? ”那样会更好。

  课堂教学中问题提的是否成功, 并不是要看问题提了多少个, 而要看你的问题提的是否引起了幼儿探索的欲望, 是否让幼儿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若是你的提问过多过密,那样容易造成幼儿的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教师调控课堂,容易使幼儿失去状态。至此,教师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掌握尺度,发挥提问的最佳效果。

  四、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的问与幼儿回答问题的时间最好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问完问题以后要给幼儿一些思考的时间,给幼儿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 这样既有利于幼儿真正地思考问题, 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好度,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来具体的处理。同时, 因为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不足,幼儿在回答一些问题时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料,甚至会使教师感到莫名其妙,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要有思想准备,鼓励幼儿重新思考,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空间,也可以通过追问,为他们创造重新思考、补充说明的机会。

  五、集体教学活动中鼓励幼儿质疑、重视答问评价

  评价幼儿的答问, 有利于师生交流的促进,良好双向反馈的形成,生动活泼的集体教学气氛的创设。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是幼儿非常期望得到的。对于幼儿回答正确的任何问题, 给予积极的鼓励是教师应该做到的, 这时教师表扬的话语绝对不应吝惜;不能讽刺和挖苦答错题的幼儿,要对其表现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这对幼儿继续思考和勇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从而也促进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纲要》指出:“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儿童充分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只有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体现, 并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兴趣爱好实施教育, 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艺术在提问设计中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在教学中提问的有效设计,是开发幼儿智力、思维能力、观察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幼儿教育本身是一项系统而庞杂的工程,需要幼儿教师从方方面面着手,来做好幼儿学习的基础,培养他们一些基本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较好的基础。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篇6

  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归纳知识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开拓思维,形成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熟练、扎实的,并且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实现知识的巩固和内化,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

  一、理论依据

  让学生当课堂上的小老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因此,有效的学习是学生独立和自发的,是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挥,而并不是老师直接灌输,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让教师感受到教学的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顺着学生创造力的潮流,使他们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和展现,而不是逆着它。在这样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他们独立思考,教师是他们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对学生起到辅助和促进作用,教师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资源,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懂得怎样学习,学会学习。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不代表学生的学习结束了,当学生达到学无止境的境界时,才可以说课堂教学是成功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要延伸到课外,进行有效地学习,并能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中去。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做课堂上的小老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有能力把所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其他同学,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不再当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一教学目标,无形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规定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比例,以及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同时还决定了课堂评价标准是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

  三、操作过程

  (一)教学准备,确定方法

  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把学习过程变成教师的备课过程,在准备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总结归纳,自主掌握和理解知识,整体感知文本,概括文章内容,对文章的精髓能自主总结和概括,学会分析文章的方法,并把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为此,教师在讲课之前,告诉学生自己备课时的要求和方法,使学生学得积极、扎实、有效,以提高学习效率。通常,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特点,考虑适合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是吃透教材,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对教材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读懂到吃透,再到熟练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经过这几个阶段。

  (二)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学,教师答疑

  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读懂这一环节,要让他们自主阅读文本,掌握字词,语句。在吃透教材这一环节,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讨论,经过他们共同努力,完成学习目标。在熟练这一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和陪伴者的角色,密切关注学生自学的状态,鼓励学生将疑问之处讲出来,大家一起解答疑惑。

  (三)总结展示,及时评价

  学生做课堂上的小老师,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能力。因此,在小组合作的时候,把知识进行系统化,归纳重难点,初步形成一套教学思路,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所展示内容包含本节课的作者简介,基础知识,文章层次,主要内容,对某个问题进行阐述,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独特的见解展示出来。

  (四)测验检查

  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在自学完成之后,学生要将学习的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展示出来。全班师生对学习成果进行点评,提出完善的建议。每个单元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都由相似之处。因此,每个单元结束之后,要对全班学生进行检测,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根据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情况,做必要的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做课堂上的小老师,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篇7

  课堂观察是校长、主任管理教学工作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准确把我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情况,为学校教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可以密切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业务水平,便于有针对性的培训、管理教师。课堂观察还是一种研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自己,不断改造自己,不断成就自己。在课堂观察中,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课堂观察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收集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追求的是对话和反思,追求的是交流和探讨,追求的是民主、交互、研究的氛围,谋求的是共同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发挥课堂教学观察的研究和促进作用呢?

  一、做好课堂观察前的准备

  进课堂之前能事先了解内容,充分与授课老师沟通,了解该老师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考,他将从哪里着力,他希望听课者关注哪些教学环节,得到哪方面的反馈,从而共同确定听课的重点。昆虫学家、商人和教师结伴在黄昏散步。昆虫学家听到蟋蟀叫声;商人听见银元掉地的声音;教师听到茅草屋朗朗的读书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在什么地方,就会在什么地方得到收获;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到教室干什么?我们的想法是我要自我成长,先要有自助,然后才能对别人实施帮助。”因此,进教室前就要开始思考:思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的统一,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联系;思考“假如我来上课,我该怎么处理”?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

  二、课堂观察要加强思考

  1、思考自己进入课堂的目的。陈瑶说过:课堂观察是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说明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进课堂,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是先自助后帮助,即成长自己的同时帮助授课者,达到共同研究提高的目的。不要单纯的认为,校长、主任进入课堂就是为了讲台上的老师。

  2、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理念和追求,这种思考会使我们在课后的交流中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的统一。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课堂观察追求有效教学。 3、需要思考“假如我来讲,我该怎样?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课堂观察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在课后交流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具体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这种思考使观察者置身其中,在观察和研究这节课的过程中,吸纳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同伴互助”,从而切实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课后对话要讲平等

  课堂观察后的资料分析、评议交流和自我反思可以起到激励教师、改进教学、共同提高的作用。要把握以下几点:

  1、环节设计很重要。要创设注重全体参与、平等交流的形式。就像我们追求教师少讲,学生多活动,也就是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一样。课堂观察后的交流也应该这样。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中介绍的步骤,可供借鉴。

  (1)你确定的主题对你和其他老师专业成长有什么意义?(明确主题)

  (2)就相关主题,你有什么特别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和困惑需要大家共同讨论?(讲课者谈感受)

  (3)大家就相关主题,观察到什么现象?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困惑?(全体参与)

  (4)请大家对困惑发表看法。(合作讨论)

  (5)还有没有其他需要共同关心的问题讨论?(质疑询问)

  (6)对讨论的问题和观点进行梳理。(教研组长的作用)

  2、以平等交流为基础。课后交流是一种研究,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交流中促进参与者思想提升。因此,需要以平等交流为基础。参与者要坚信对话者有对话者自己的思考和他的打算,而且有他的道理。不能认为只有我的东西对,我的东西管用。我们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和逗号。需要容忍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于同他说。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话关系,就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

  3、这样的话语结构,授课教师易于接受。以学论教告诉我们,交流时要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可以这样说,“我注意到”、“我发现”。这样的话教师易于接受,彼此是平等参与的主体,针对问题,互相探讨,达到“双赢”。

  为了“双赢”的目的,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它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和条件,同时又要求在观察授课老师的思想和技术以后,参与者必须提供一种回报。而“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则表达了参与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 “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规定了参与者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困惑和问题;必须从实践角度、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同时赋予了所有参与者一项平等的质询权利,在这样的话语结构中,没有谁的意见不会被接受。

  总之,课堂观察是一种立体性的综合技术,卓有成效的课堂观察总是观察者以认真负责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以原有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参与为基础;以看、听、想、记等多种活动协调作用为保证。高效的课堂观察是准确的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而讲求技巧、充满智慧的评议氛围更易于参与者敞开心扉,各抒己见。从而在集体反思中,发挥大家的智慧,提升教学水平。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篇8

  所谓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好作文,高质量的作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与作文教学有关系的同时,还受学生自身知识、技能和认知水平的制约。作文教学的改革,一直是许多人热烈讨论的话题,传统的作文教学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在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作文教学该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在了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面前。

  一、要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1、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作文课的目标。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总是较多地把作文课看成是教授学生“写写弄弄”的课程。似乎写好了文章,就是作文课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在作文的时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逻辑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可以说,没有以上的五种能力,几乎就写不好作文。那么,反过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几乎可以说就是在帮助学生们训练以上所说的五种能力。在此,特别有意义的是,创造心理的形成正是以这五种能力为基础的。因此,以上五种能力的集中体现,也就形成了创造的能力。由此,我们又可以说,作文,就是培养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程。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作文,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积极手段。具有这种观念,无论对于作文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作文教学内容的革新,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拓宽作文课知识容量并形成机制。写作,或者说作文课程,是一种比较宽泛的应用或工具课程,它有着比较软化的、比较宽泛的容纳机制。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如果这样来看问题,则作文课就应该有远为深厚的表现内容和宽广的表达方式。在作文课上,不但可以写传统的题材,还可以写有关科学实验的报告,写数理化的研究过程,写工作和学习的总结报告,写某一种新式工具或服饰的设计,写某一种活动策划书,写一种商品的宣传广告,写英文学习中的艰难困苦,等等。

  3、把激发学生的创作情绪作为比技巧更重要的教学内容。作文确需“规则”和“技巧”,但在怎样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把“规则”和“技巧”教授给学生,使他们不至被这些戒律束缚而疏离了对作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亲和力,却是一种重要的作文教学艺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些作文的“清规戒律”似以少说或略说为好。即使非说不可,也最好在非常形象的前提下进行。譬如,生活时间和文章中时间的关系,用一个“流川枫灌篮”的例子,就能够清楚、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使学生很快地接受。

  二、应重视基本素质的培养

  1、掌握初中作文教学方法。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症结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然而,出路何在?我认为,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置人大社会、大自然之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的痛苦。初中毕业后还是被“怎样写”和“写什么”深深地困扰着。

  2、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3、切实抓好课外活动,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在我施教的一次题为《我的一点建议》的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这样写:“我们在作文时,拿笔就头痛,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有时在头脑里想好了,一下笔又不知道从哪写起,脑子变成一片空白”。因此,“建议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带我们出去看看,玩玩”。这里说明了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学生。

  在写作教学本体中,教学生“写什么”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始终困扰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活动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至今开展课外活动也有半个多世纪了,并且作为教育的一种法则写进了教学大纲,可是仍然没有引起我们教育界乃至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学生还在为“写什么”而苦恼。国外的大量资料表明,在学校里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课堂教学引导;二是课外科普、传记、文学读物的启迪;三是课外科技、文体、社会活动的培育。这后两条途径都属于课外活动的范畴,实际上是两条途径,即课内与课外。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句话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同时,还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获得知识、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手脑并用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 篇9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发挥这45分钟的作用?这是每位教师每节课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理当重视和深思的问题。因为,课堂教学既是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也是教师展现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平台。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物理教师,我仅针对物理学科特点,结合本人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供大家共勉。

  一、注重课堂氛围“严肃活泼”

  在这一点上,主要是指教师对课堂纪律、课堂秩序的合理调控。当前,教师对课堂纪律、课堂秩序的调控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误区:

  一是纪律涣散,秩序混乱,导致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受到严重干扰。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不仅与学生自身的自觉性有关,更与教师的责任心及课堂管理有着直接联系。如此的课堂场景不仅会滋长学生放荡不羁的恶习,还会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失去应有的威严。二是过于强化课堂纪律的严肃性,容易使学生处于极度紧张状态,甚至出现畏惧心理。因此,本人主张课堂氛围“严肃而活泼”。在有效把握课堂严肃性的同时,还应努力设法活跃课堂氛围,做到“严而不紧,活而不乱,井然有序,张弛有度”。这样便能使学生处于积极、轻松、快乐的学习状态,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充分促进“师生互动”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再优秀的学生毕竟不是天才,他们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点拨;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不是摇控器,它同样离不开学生的充分参与。因此,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只有师生均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并努力做到协作互动、默契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以说,师生互动是一切教学手段都应遵循的教学法则,离开了互动就好比鱼儿离开了水,其结果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三、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物理学是一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基础的科学。借助生动、形象、直观的探究活动,不但能使生硬的公式、定理以及概念显得有根有据、迎刃而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根本提升,还能在探究活动中形成交流合作意识,进而领悟客观规律的真谛,树立探究大自然奥秘的信念。当然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同时应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能让学生把兴趣停留在实验现象本身,而应努力引导他们带着某种探究目的去观察实验现象、处理探究证据或数据,再通过交流合作、分析总结得出客观规律。这既是开展科学探究的目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客观要求。

  四、巧妙运用“激励点评”

  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若不能正确引导,则会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 本人曾经开展过以下教学探究活动:

  我校物理教材当前使用的是沪科版,当讲完第六章“力与运动”后,我对自己所任课的八年级两个班进行测试,然后分别对42-45分的5个同学(甲组)、52-55分的5个同学(乙组)、62-65分的5个同学(丙组)和72-75分的5个同学(丁组)进行不同方式的关注:对甲组同学毫不客气,经常在他们答错问题时采取严厉批评的态度;对乙组同学则从不提问;对丙组同学则经常予以激励点评;对丁组同学虽然也经常提问,但既不激励也不批评。3个星期后,进行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的测试,结果令我大为震惊:甲组同学与乙组同学、乙组同学与丙组同学、以及丁组同学和乙组同学的平均分都拉开了更大的差距,而丙组同学与丁组同学则缩小了差距。由此充分说明,对学生采取不同的关注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一)、一味地批评,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甚至在心理上产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从而对他们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二)对学生漠然置之,会给他们笼罩被忽略的阴影,致使他们渐生自惭形秽的心理,将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失去阳光的沐浴,并对他们潜能的挖掘产生严重制约。

  (三)、适时巧用“激励点评”,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最佳活跃状态,这无疑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由此可见,“激励点评”不失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巧妙手段,它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阳光的慰藉,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崔化剂。

  五、重视“课堂监测和课堂表象”

  这里的课堂监测主要是指对课堂纪律的监督维护和知识技能的全面检测,而课堂表象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领悟层次不同而表现出来的语言、动作、神情等外在反应。课堂纪律的监督维护在前面第“一”点已作论述,这里主要针对知识技能的检测和反馈发表浅见以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应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捕捉各种反馈信息,进而制定切实有效的弥补方案。这样,便会实现以下教学流程的良性循环:

  六、“师恩普照、情感沟通”

  某所中学的领导曾经在初中学生中展开了一次关于教师形象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了一个非常让人担忧的问题:某教师任课的所有班级课堂氛围十分安静,究其原因却是该教师对学生过于严厉,学生甚至经常遭受皮肉之苦。每当触碰到该教师的眼神,听到该教师的声音,甚至提及该教师的名字,都会让他们不寒而栗、胆战心惊。课堂上,学生不是在肃静听课,而是在怯怯地设法避免来自老师的严厉喝斥和皮肉之苦。

  总之,课堂教学是促进师生互动、彰显师生互动的最佳平台,每一名教师都应努力在这个平台上使自己的角色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因此,每位教师都应树立终生学习、终生奋斗、终生奉献的信念,以毕生精力谱写现代教育事业的新篇章,无怨无悔、积极进取,用智慧的双手托起素质教育辉煌的明天!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课堂教学的活动论文04-17

浅谈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论文07-04

浅谈课堂教学的几点体验论文07-04

浅谈思品课堂教学的论文07-05

浅谈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的论文06-19

浅谈创造优良课堂教学环境论文08-27

浅谈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评价论文06-26

浅谈论工科课堂教学教育论文07-05

浅谈课堂教学语文论文20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