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赶牲畜人的妻子》论文

时间:2021-04-25 19:40:29 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赶牲畜人的妻子》论文

  [摘要]短篇小说《赶牲畜人的妻子》是澳大利亚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和诗人亨利·劳森的代表作。本文将从主题、人物刻画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究这部作品的杰出之处。

浅析《赶牲畜人的妻子》论文

  [关键词]《赶牲畜人的妻子》 主题人 物刻画 语言风格

  亨利·劳森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小说家、诗人,澳大利亚现实主义文学与民族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他的主要成就在其短篇小说。在其一生创作的300多个短篇中,都成功地塑造了丛林劳动者的形象。其中《赶牲畜人的妻子》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

  《赶牲畜人的妻子》叙述的是一位赶牲畜人的妻子在丈夫离家赶牲口的漫长日子里,带着四个幼子在澳大利亚荒芜偏僻的丛林中,艰难度日的故事。故事以一条蛇在屋内地板下出现,威胁到家人为开端,以妇女勇敢灭蛇为结尾,中间在守候灭蛇的毕业论文等待中,以倒叙的手法,展现了该妇女经受过的多重磨难与考验。《赶牲畜人的妻子》是一篇篇幅不足10页的短篇。然而在其短短的篇幅中,通过亨利·劳森的巧妙的构思、对人物的精心刻画和精炼幽默的语言,使澳大利亚丛林妇女的高贵品质、坚韧性格跃然纸上。下面,本文将从主题、人物刻画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探析这篇小说的过人之处。

  一、主题

  《赶牲畜人的妻子》中的主角是一位妇女,作者对她的描写可谓精心。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故事中的唯一主角,作者却没有提起她的姓名,这不能不说是作者有意为之。通过这样的手法,亨利·劳森希望提醒读者的是:他所描写的不是某个特殊的女性,而是广大丛林妇女中的一员。作者想要展现的是澳大利亚丛林妇女的优秀品质,赞扬的是澳大利亚民族精神在这些丛林妇女身上的体现。短篇中的“妻子”并非一个个例,因而也就赋予了整篇小说深层次的内涵。

  此外,小说中除了回忆部分,亨利·劳森都使用了现在时来描述整个故事,使用现在时来描写故事更能让人身临其境。读者可以随着故事的发展而跟进思绪,从而心潮起伏。并且,亨利·劳森也通过现在时告诉读者,这就是当时的现实,真实的现实——恶劣的环境、惊险的磨难,从而让读者体会到故事的真实性。

  二、人物刻画

  小说对女人形象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除了灭蛇这一主线,作者还通过女人回忆的方式,充分展现其丛林妇女的性格特征。

  劳森创作了一个独立、勇敢、能干的女性形象。在没有丈夫陪伴的日子里,她经受并战胜了一系列严峻的考验:差点烧毁了房子的丛林大火,包围了房屋一整天的疯牛,冲毁了重要堤坝的洪水。除此之外,她还要经常对付一些游民的纠缠。当她丈夫回家时,女人非常高兴,然而她所做的不是抱怨和诉苦,而是勤劳地做好吃的给丈夫,梳洗穿戴好孩子们。在隔绝、孤独、单调、缺乏食物、药品和关心的岁月中,女人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战胜了一切困难。

  当然,劳森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他的人物虽是崇高但也是真实的。赶牲畜人的妻子同样也是位多愁善感的女人。“翌日早晨,堤坝被冲毁了,她的心都碎了,因为她想到了她的男人,若他回来后,看到多年的劳动成果就这样付之东流,该做何感想啊。接着,她哭了起来。”这样一位勇敢能干的妇女,在无法保护堤坝,想到丈夫时的哭泣让人心酸,也让人感同身受。

  三、语言风格

  尽管《赶牲畜人的妻子》是一篇篇幅简短的短篇小说,但是劳森通过精心安排,用简练、含蓄而又幽默的语言,赋予了小说丰富的内涵。

  篇中,劳森使用了很多合成词,例如“ex-squatter(前牧羊场主)”,“dried-up looking children(瘦瘪干巴的'孩子)”,“the gaunt sun-brownedbush woman(骨瘦如柴、皮肤黝黑的丛林女人)”,“a gallows-faced swag-man(一个吊死鬼模样的流浪打工汉)”。这些合成词的使用,使得文章极其简练。

  劳森用含蓄的语言不动声色地叙述着故事,尽量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感受。在很多严峻的场合,劳森却点到即止,因为此时更多的阐述只会是多余。当女人长时期被丈夫丢在家中独自照料孩子时,劳森仅描述了一句“她已经习惯了孤单的生活了”。仅此一句简单的语言,却饱含了无奈和辛酸。无需多言,读者已能深深体味。在描述丛林女人单调的生活时,劳森写到:“她回忆着自己的生活,然而却少有其他可回味的。”的确,除了磨难与困难,在丛林中还有什么其他的生活可供回味呢?这样简短的一句话却意味深长,极具分量。

  此外,劳森在篇中多处用到了幽默的语言。当女人掏出手帕擦拭眼泪时,“但碰到眼睛的却是她的手指头,手帕上到处是洞洞。”“这使她失声笑了起来。”这样的幽默帮助女人舒缓了所承受的艰辛,更展现了丛林妇女坚强和乐观的性格。

  通过以上对主题、人物刻画和语言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篇文章的过人之处。蕴含丰富的主题,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以及简练但有力的语言,使得这部短篇小说在现今读来仍生动感人。正如爱德华·加内特之评价:“这一朴素无华的速写可谓概括了一个女人的一生,以短短10页的篇幅,即使托尔斯泰也不能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陈正发,张明.大洋洲文学选读[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2]黄源深.澳大利亚文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浅析《赶牲畜人的妻子》论文】相关文章:

《牲畜林》教学设计12-06

《浅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论文12-05

师生关系浅析(教学论文)12-06

赶年集_作文09-06

《赶野鸭》说课稿07-10

从司汤达《红与黑》的于连形象浅析当代年轻人的价值取向 德育论文12-05

《牲畜林》教学叙事 教案教学设计12-06

赶花会大班教案10-16

《赶小猪》中班教案08-28

挑战重力之后--《牲畜林》教后反思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