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模因与网络语言的探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模因复制网络语言
论文摘要:模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网络语言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因此可以模因论为基础,对网络语言进行新的探析。
1·引言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规律的新理论。他借用生物进化模式探讨模因的复制、传播和进化,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中出现的诸多一脉相承的相似现象进行诠释。随着模因理论的发展,他冲破了文化领域,走进了语言学家的视野。在我国,何自然教授的《模因论与社会语用》一文的出现,[1]引起国内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并从不同角度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模因论为语言演变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在模因作用下,新词语得到复制,创造新词语的创意也同样得到复制。因此,模因论对研究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行为特征提供了新的思路。
2·模因论
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他靠复制、传播而得以生存。模因这个术语由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Dawkins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首次使用。[2]他指通过人类文化一代一代相传下来的思想。RichardDawkins为他取了一个同基因(Gene)相似的名字。他认为这个新的复制基因的名字要能表达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单位或模仿单位的概念。“Mimeme”这个词缩短为Meme。何自然教授考察了meme的理论成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术语与“基因”的关系及其近似的发音,最后决定译为“模因”。判断“模因”的基本依据是“模仿”,任何一个信息,只要他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就可以称为模因。[3]因此,那些不断得到复制、模仿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等都可成为模因。模因也是自私的,也要极力传播自己,淘汰别的模因。
GlennGrant认为模因是一种传染性的信息模式,他靠寄生复制来影响人类的大脑,改变人类的行为,使他们去传播这种模式。RichardDawkins认为调子、思想、时尚词语、时装、造锅以及建造拱廊的方法等都是模因。正如基因通过精子或卵子从一个个体传到另一个个体,从而在基因库中进行繁殖一样,模因也是从一个大脑传到另一个大脑,从而在模因库中进行繁殖。N·K.Humphery认为应该把模因看作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结构。当你把一个有繁殖能力的模因植入我的大脑中,你就把我的大脑变成了这个模因的宿主,使之成为传播这个模因的工具。就像是大脑中的病毒,当他们从一个宿主过渡到另一个宿主时,虽然外形发生了变化,但其固有的性质和相同的模式并没有改变。
何自然教授总结了模因研究的不同观点,认为模因研究主要形成了几个流派:[4](1)信息观。这一流派以Lynch和Dennett为代表,把模因看作是一种信息图式,认为模因载体既存在于头脑中,也体现为物体本身。(2)思想传染观。这一流派以Gatherer为代表,反对将模因看成是储存于大脑神经中的信息单位,而坚持模因论在出现初期下的模因定义,即:模因是文化遗传单位或者模仿单位。(3)文化进化论。代表这一流派的Gabora认为模因是连接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的桥梁,模因既有生物基础,也有文化表象,强调文化和生物进化相似,将文化看成是可以进化的一个系统。(4)模因符号观。模因符号观的代表是美国波士顿大学生物人类学教授Deacon,他把模因当作是一种符号,或者确切地说,是一种符号载体。把模因论引入符号学,是因为模因这个概念有助于解决以往符号学理论中无法解释的难题。如果把语言符号看成是模因,那么模因不但具有了能被复制的物质外形,而且也具备了通过物质外形的复制而使信息得以传播的功能。
3·语言模因
模因论可以渗透到各个学科的研究领域,如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以及语言学等等。在语言学领域里,用模因论的观点来解释语言的功能:他可以加深或改变我们对语言起源、习得、使用、变异等问题的认知,模因寓于语言之中,语言的任何部分只要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语言模因。如果语言中的词语、句子、篇章等不再为人们所使用和模仿,那么这种语言必然走向消亡。模仿性、复制性和传播性是语言模因的三种特性。
模仿性是模因传播的媒介。一种语言要想成为模因,首先需要有人对其进行模仿。当一个词或一句话被一个人说出去,但没有第二个人来模仿,这个词或这句话就不会被传播进而形成模因。人们倾向于那些最为流行的语言信息,被模仿的语言信息越时髦、越新潮、人们就越模仿他。
流行歌曲歌名、畅销书书名、电影电视剧片名、新闻报道标题和广告短语、校园语言、网络语言等因让人感到新奇刺激、爽口、悦耳,能够及时反映某一时期的社会潮流或切合大众心态,所以被人们广泛模仿。如“网虫”用来指沉迷于网络的人,随着网络的普及,它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们在“网虫”的基础上,继续模仿出一批与“X虫”同型的词语。比如:“棚虫”指乐于或专职从事录音棚中配音的人;“会虫”指擅长组织、策划会展的人;“房虫”则指热衷于从事房产购销的人。“X虫”的传播和流行依靠人们相互模仿,没有模仿,语言无法获得更广阔的使用空间,无法形成语言模因。
模仿性是语言模因形成的前提,而复制性是语言模因的本质特征,语言模因能够被模仿并得以传播的根本原因在于具有自我复制性。语言模因能够在个人交际中被无限地复制,经过复制形成新的语言模因。Heylighten提出模因要成功复制必须经过四个阶段:
(1)同化(assimilation)。同化指呈现的模因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注意是指模因载体的显著程度而引起宿主的关注;理解意味着宿主能将该呈现的模因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宿主会下意识地滤掉与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相异或相斥的模因,选择性地接触、理解、记忆与之一致的信息。如果新模因与宿主已经存在的认知体系相适应,就有可能被接受。
(2)记忆(retention)。模因必须在记忆中停留,否则他们就不能被称为模因。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宿主的可能性越大。这个阶段有很强的选择性,只有少数模因能够保留下来。
(3)表达(expression)。为了能广泛传播,模因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如话语、文本、图片和行为。宿主倾向于表达那些他认为有趣和重要的、需要重复的模因。
(4)传输(transmission)。模因表达需要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物质载体或媒介,防止信息流失或变形。模因载体可以是书本、照片、人工制品、光碟等。
他进一步指出,这四个阶段连续往复形成完整的复制圈。同时,每个阶段都存在模因的选择问题。这意味着有些模因会消失。模因复制过程中会发生变异,产生新的模因,即模因变体。不同的模因变体会在有限的记忆空间争夺地盘,最适合的模因变体会赢得胜利进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传播性是模因形成的根本途径。语言要成为模因必须经过广泛传播。传播的范围越广、时间越长,模因性就越强,其生命力就越旺盛。模因的传播主要受制于时代气息。随着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热播,“PK”这个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PK”有二个渊源:一个源于英文playerkill的缩写,指网络游戏中玩家之间的彼此对打;另一个渊源是“penaltykick“的缩写,是指足球里的`罚点球,引意为一对一单挑,只有一个人能赢。在“超级女声”淘汰赛中,“PK”指两个选手之间由大众评委投票决定淘汰一个的环节,把气氛搞得异常紧张。随着超级女声比赛的火爆开展,“PK”迅速传播开来。现在“PK”这个字母组合被当成汉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来使用,表达决一雌雄、比个高低,末位淘汰等多种意思。“终极PK”、“模特PK大赛”到“PK出局”等各种用法和说法充斥媒体、网络,他的传播一时成了最为强势的语言模因之一。
4·网络语言中的模因现象
二十世界末互联网的诞生,促使人类生活产生了又一次深刻的革命。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中国,短短几年间的普及和推广,计算机网络已完全被主流化,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同时对前三者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网络在不断改进人们工作及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新的语言——网络语言。秦秀白认为网络语言是指与网络和在线流通有关的语言,它由三种语言成分构成:(1)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专业术语;(2)网络文化现象相关术语;(3)计算机辅助交际(CMC)使用的特殊用语。[5]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种即用于网络交际的特殊用语。而网络语言的形成多亏了语言模因。
网络语言中模因的自我复制能力各不相同,在模因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选择压力。所以在数量极大的潜在模因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的模因能够成功地从一个人的头脑被拷贝到另一个人的头脑,从人的头脑拷贝到印刷品,或是从人的声音拷贝到光盘上。在自我复制的过程中,有些网络语言要胜过其他的网络语言,从而得以广泛传播。怎样的语言模因才能成为成功的网络语言?Dawkins认为可用三个指标来衡量:(1)保真度;(2)多产性;(3)长久性。 这三方面表现值均比较高的模因才有可能获胜。有效的模因应该是那些能够引起高度重视而又被长期保存于记忆的模因。有很多模因之所以能够广为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易于被记忆。在网络语言中,网民通常用“青蛙”指代长相不佳的男网民。用“555”表示彻底沮丧及伤心等等。这些源于文化生活的模因被人们熟知,它们本身所具有的缺有意义在网络交流的语境中被激活,人们将他们同特定的网络符号相联系,通过这种方法,人们更容易理解、记忆这些特定的网络语言,从而增强了网络语言的复制力和传播力,有利于增强其长久性。同时,网络语言的语言特点介于书面语和口语之间,他针对视觉或者同时针对视觉与听觉,其介质是网络,具有即时的全球性和互动性特点,能在同一时间复制传播大量的信息,这些都使得网络语言成为一种多产性的复制因子。而网民在交流和交际中为了达到经济、简洁、幽默、委婉等语用效果,经常重复、增减、变换信息,利用谐音、缩略词、表情符号等创造出新的模因或模因复合体,以实现信息的成功传播。例如:前缀cyber表“网络的”,通过模仿衍生出了诸如cyberculture(电脑文化),cybershop(网上商店),cybercrime(网上犯罪),cyberfiction(网络小说)等新模因。cyber这一简单模因通过诸多模因复合体被广泛复制传播,提高了多产性,同时由于cyber具有继续衍生新词的能力,它的长久性和保真度也提高了。
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模因传播的途径是多元化的。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前者被喻为基因型的模因,后者被喻为表现型的模因。[4]在成功复制传播的网络语言模因中,表现最突出的应属基因型模因的相同信息传播和表现型模因的同构异义传播。
基因型模因的相同信息异形传播是一种以复制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他以纵向递进的方式传播,尽管在复制过程中出现信息变异,但复制出的仍然是复制前的内容。[4]在网络语言中,这种基因型模因有以下几种:
(1)谐音:包括方言谐音、数字谐音、英语谐音以及输入文字时敲的别字。如“偶”就是“我”,这同粤语的发音有关,“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0451392”意为“你是我一生最爱”;“2C”为英语的“Isee”;“尴尬”变为“监介”。
(2)借称:如“菜鸟”指初上网的新手;“美眉”指美女。
(3)英汉、数字混用:如“小case”意为“小事一桩”;“F2F”为“facetoface”。
(4)缩略语:如FM(followme);BTW(Bytheway)
(5)符号:“?—?”(茫然);“:—D”(张嘴大笑)。
以上这些网络语言虽然与原始形式大相径庭,但实质没变,形成了内容相同形式不同的基因型模因。表现型模因的同构异义传播指的是语言形式结构没有变化,但意义发生了变化。在网络语言中,这种形式的传播主要有词根、词缀、派生词以及旧词赋新意。如“网”作为常用词被广泛运用,出现了诸如“网吧”、“网管”、“网友”、“网龄”、“网速”、“网瘾”、“网站”、“网址”等网络词语,可以说是天下尽在一“网”中。“灌水”原指向容器中注水,在网络中则表示在网上发表长篇大论而又内容空洞、“水分”含量高的文章。
5·结束语
本文在模因论原理的基础上,探析了网络语言成为成功模因的合理性及优势,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被模因传染的网络词语个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网络语言对社会交际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语言中模因的力量一旦得到认识,就需要有相应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来引导,从外部来抑制恶意模因的自我复制,从而创造良好的网络语言环境。
参考文献:
[1]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2]Dawkins,R.TheSelfishGene[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76·
[3]Blackmore,S.ThememeMachine[M].NewYork: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9·
[4]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5]秦秀白·网语与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105)·
【语言模因与网络语言的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语言课堂环境建设探析论文07-06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论文10-12
网络语言粗鄙化议论文03-19
内化语言的论文05-10
网络语言小学作文08-30
语言符号对语言教学的启迪论文08-31
守住语言规范论文06-16
教学语言调控的论文06-05
规范语言文字论文07-02
语言也在变教学论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