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独立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优势分析得出独立学院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再结合独立学院的自身情况,提出在独立学院中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五大步骤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院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各高校都面临着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在社会需求总量增加不大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毕业生层次间挤占岗位的效应将是一个趋强的走势;而同层次、相同专业毕业生的名牌院校与普通院校之间培养质量和特色的竞争将格外激烈。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背景下,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创造出自己的品牌,还需要一个过程,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校和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出人才培养计划,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教学和实践,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一、独立学院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境
1.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就业率持续下降,就业压力加剧
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4万人,2003年有212万人,2005年有338万人,2007年有495万人,至2009年达到611万人。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却连年持续下滑:2001年截至12月31日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为90%,而2002年截至12月31日仅为80%;2003年截至9月1日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为75%,而2005年截至9月1日仅为72.6%;2007年截至7月1日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为70%,而2009年截至7月1日仅为68%。
毕业人数和就业率的一增一减,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一目了然。在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增加幅度有限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将越来越大。
2.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优势不显
一是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高。处于人才“买方市场”的今天,用人单位一般习惯从名牌高校或他们信得过、关系密切的老牌学校中挑选毕业生,而独立学院正处于创办初期,社会影响不大,自身的“品牌”还未形成;再加上独立学院学生入学时是降分录取,基础普遍较差是客观事实,按照本科要求培养,能否达到一般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受到社会的普遍质疑。
二是在专业设置上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高度重复,没有形成办学特色。独立院校在其诞生问世时就有明文规定:在专业设置上,只能设置母体高校所设立的专业。由“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8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工学和管理学,最差的是法学和哲学,高职高专就业率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最差的是旅游和文化管理大类;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是本科层次2007年、2008年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人数最多且失业率最高的十个专业之一;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英语是高职高专层次2007年、2008年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人数最多、失业率最高的十个专业之一。以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学院为例,目前的专业基本是和母校一样,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当然也有工科专业如: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自动化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等,但所招人数相对较少。独立学院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一席之地,必须进行专业设置的相关调整。
三是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起步晚,刚刚有首届毕业生或第二届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还在逐步探讨和摸索之中,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就业培训基地建设都相对滞后。
四是教学安排不合理,许多课程的教学和考试与就业旺季相冲突。每年的10、11、12月是就业的最好时机,而此时独立学院的学生课程压力相当大,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招聘会,这大大影响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优势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类高级人才,而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又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着一个结构性矛盾,即“大学生找不到合适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供需脱节造成的,而供需脱节根本原因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一时之间无法满足社会的真实需求,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应该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探索。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提高办学效益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相对滞后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一方面,教学观念没能与时俱进,教材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重理论知识培养,轻专业技术实践;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本身就有周期长的特点,人才的培养往往滞后于瞬息万变的社会,学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企业需求,企业又急需招聘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它要求高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规格、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采取特殊的培养方法,最终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
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管理成本
对于企业来讲,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时都希望对方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直接上岗,而当前高校的许多毕业生往往都是眼高手低,实践能力缺乏,经验不足。另外,企业自身的岗前培训一般时间较长,成本较大,而且还存在着培训对象随时跳糟的风险。通过订单培养,用人单位对人才提前完成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化,实现了新员工零距离上岗,降低了培训成本。
3.“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就业的竞争力
目前高校毕业生主要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刻苦钻研的动力;二是一心只读圣闲书,社会经验缺乏;三是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博而不专,尤其缺乏实践能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能够按照企业的要求去打造自己,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转应付考试为求前途、求发展。
三、独立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独立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需要高校、企业、学生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其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校代表、企业专家和行业专家组成,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专门指导机构,主要负责校企合作事宜,对人才培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指导、监督和管理。
2.深入调研,了解市场
“订单式”培养最根本的就是高校培养的人才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只有面向市场,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才有活力。对市场的调研是做好“订单式”培养的前提,“订单式”培养不应该仅仅立足于为某一企业培养人才,而应该面向整个行业,面向未来的企业需求,所以在调研中要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深入洞悉产业发展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订单式”培养获得长远发展。
3.确定订单,签订协议
订单的确定是“订单式”培养的重要一环,这里包括两方面,一是订单的单位,另一个就是订单的数量。在确定订单时我们要着眼于订单式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寻找知名企业签大订单是我们的目标。企业越知名,签订培养的人数越多,越有利于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和影响的扩大。确定订单后就要签订协议,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作为“订单式”培养的法律保障。
4.挑选学员,组织教学
对于订单式人才培养,笔者认为实行“3+1”模式比较适合,即“大专业平台,小专业方向”,前面三年和非订单式人才培养一样,学基础理论和大专业知识,从大三的第二个学期开始,企业进行定向人才选拔,通过学生主动报名、面试、笔试等环节选拔,最终确定培养名单。为保证“订单式”教学的顺利进行,订单式培养可采取单独编班形式,并配备专门的辅导员进行管理。对于教学的组织,首要的是制定教学计划,这可以在原有的大专业平台上,根据企业需求,“去枝强干”,确定小专业方向,这种培养计划既要符合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又要适合学生长远的个人发展。其次就是任课教师的选拔,这种选拔一方面可以选取本校责任心强,实践能力强的老师担任;另一方面,也可以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人员作兼职教师。
5.考核评价,跟踪调查
由于一开始校企就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对学生的“数量”、“质量”都有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就有了客观依据。在日常的的“订单式”培养中,企业就可以进行监督,对于不符合企业需求的环节,可以和学校进行沟通,从而有效地将订单落到实处。而学生最终的考核由高校和企业共同来完成,只有考核合格的,才准进入企业工作。另外,要加强对已毕业的“订单式”人才的跟踪调查,一方面,通过企业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估,及时将信息反馈给高校,以便于学校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作为高校,也应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收集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订单式”人才。
四、独立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注意事项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只是人才培养的一种形式,由于独立学院存在其自身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复杂性,因此,独立学院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还需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1.正确处理好特色专业与母校专业的关系
目前,陕西省的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只能设置母校所拥有的专业,这极大的限制了独立学院的特色定位和生存发展。因此,要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政府主管部门应在政策上多予支持,多牵头组织一些研讨会或到外省学习交流,使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上尽快脱离母校的影子,确定出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作为独立学院本身要处理好特色专业与母校专业的关系,进一步摆脱母校专业设置的限制,逐步开设适合自己的、具有特色的、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专业。
2.正确处理好“订单式”培养与“非订单式”培养之间的关系
“订单式”培养只是根据企业对人才有大批量需求的情况下,进行量身打造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具有特殊性,与“非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教学和管理上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协调好两种不同模式的关系,以实现总体教学目标。另外,由于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有限性和选人标准的特殊性,现有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只限于部分学生,对于没有被选上的学生,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避免产生自悲失落情绪,影响今后就业的积极性。
3.正确处理好为企业培养人才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系
“订单式”培养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但这种培养绝不是微观培养,绝不能把培养的目标仅仅停留在某一企业上,而应针对整个行业和整个市场需求。一方面,高等教育本身有其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不能一味地迎合企业的需求而忽视了自身的规律,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作为学生个体来说,由于人才的流动性,需要经常变换工作性质和内容,如果知识结构只停留在某一领域,必然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所以“订单式”学生除了要业务精以外,还应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
五、结束语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它有效实现了高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陷入困境的形势下,独立学院找准发展方向、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失为明智之举。但由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而独立学院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在独立学院“订单式”人才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如何让二者结合得更加和谐、完美,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吴跃峰,祝莺莺.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1.
[2]徐博.教育部: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68%
[3]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聂绪学.论普通高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J].中国电力教育,2007,07.
[5]张东旭.普通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03.
【独立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论文】相关文章: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论文12-01
专科院校声乐教学模式构建论文07-30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12-10
独立院校人才管理创新模式论文01-13
职业教育动态订单式人才培养初探论文12-04
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论文12-08
高职院校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