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O年代后期浙江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浙江省;信息化水平;测算
论文摘要:运用修正的信息化指数方法测算了90年代后期浙江省信息化水平,并与全国其它地区作了比较分析,提出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起着巨大的作用。社会生产特征和产业结构正由物质生产为主向知识生产为主转换,由相对低效益的第—产业、第二产业向相对高效益的第二、第四产业演进。社会信息化水平成为度量信息经济运动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标,可以总体上对—个国家或者区域社会信息环境发展程度进行量的评估,对于开发信息产业,制定信息政策等众多方面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主要有波拉特信息经济方法和日本信息化指数法。
1波拉特信息经济方法和日本信息化指数法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波拉特(Porat)在马克卢普(Machlup)对知识产业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信息经济测度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内容是将信息部门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逐—识别,然后根据信息活动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在市场上出售,创造性地将信息部门划分为—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它对信息经济规模的测算是通过信息部门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信息部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这两个指标来实现的。由于我国对信息部门的划分没有统—和科学的标准以及统计数据口径的不对应,测算较为复杂。
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学者小松峙清介提出了信息化指数法,见表1。其基本算法包括4个方面11项指标,侧重于从衡量社会的信息和信息能力方面来反映信息化程度。由于该法统计数据较易获得,参数少,计算较为简便,实用性也较强。我国不少省市试用该法测算了当地的信息化水平,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是该法创建于20世纪后半期,指标中的—些内容和结构已经不能全面和准确反映社会信息化水平,况且没有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的处理。同时与波拉特方法相比,该法只具有相对意义,而无绝对的经济意义。
2修改后的浙江信息化水平测度法
文献[4]用社会信息化指数法对1985—1998年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里借鉴日本学者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法和我国学者提出的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对1995—2000年浙江省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定及分析,见表2。
2.1综合说明
参照RITE信息化指数法,把信息化水平测度模型分为5个—级指标,分别是信息产业生产力、信息人、信息资源量、信息传输装备和信息消费,在各—级指标下又细分出15个二级指标。在1990-2001年《浙江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取这些指标价值。
在RITE法中,计算过程中采用了算术平均法,使各指标对最终指数都作了同等贡献,掩盖了各个指标的实质差异。为此采用德尔菲法(专家打分法)对5个—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进行专家评分。第—级是“信息人”,体现人才是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第二级是“信息产业生产力”,体现信息化发展的产业形态及国家支持力度,第三级和第四级是“信息资源量”和“信息传输装备”,体现信息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最后是“信息消费”,体现人们的信息生活质量。同时也进行了文献调查,应用范围广、发挥作用大的,权值较大;反之,权值较小。
a)信息产业生产力。此类反映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主要由信息产业对GDP贡献、信息产业基本建设投资、信息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及技术市场成交额组成。其中技术市场成交额反映了科技信息对生产力的贡献程度,能较好体现信息服务业水平。另外,第三产业范围的.过于宽泛有可能使结果发生偏差,比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是典型的第三产业,这与国家的信息化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了方便统计,把除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外的第三产业加第二产业中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作为信息产业的统计范畴(信息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和信息产业从业人数比重中没有考虑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b)信息人。此类由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专业技术人员数和互联网用户数组成。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能更好反映社会信息化进程中人的因素。互联网用户数反映了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从—定角度体现了人的信息素质。但是用户增长速度迅猛,为此把互联网进人全面发展的1997年作为基准年,为了不过分依赖此指标,还有意降低了它的权值。
c)信息资源量由图书出版量、报刊发行数、专利申请量及人均信函使用量组成。专利数量说明—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的研发能力,是社会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源,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由于Internet、电子信箱、移动电话等信息工具的迅猛发展,使传统信函业务受到挑战,为此降低了它的权值。
d)信息传输装备由电视、广播覆盖率和电话普及率组成。电视和广播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主要信息传输渠道,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已经考虑互联网用户数,且计算机数量较难统计,除了家庭使用外还有大量办公电脑,所以暂且没有考虑每万人计算机数。
e)信息消费是指除衣食住消费外的生活支出,主要包括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及杂项商品和服务。它主要体现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需要后,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由于牵涉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两个统计数据,根据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对城镇和农村数据赋予不同的比重,综合得出信息消费比。
2.2计算方法
a)把浙扛省1990年水平作为基准,其各项指标值指数均为100。
b)测算当年指标值指数=(测算当年某—指标绝对值/1990年该指标值绝对值)x100
c)将各项相对指数加权平均,得到5个—级指标A,B,C,D,E的值:
d)信息化指数X=aA+bB+cC+dD+eE,其中,a,b,c,d,e为相应—级指标的权重,其中a=0.25,b=0.30,c=0.20,d=0.15,e=0.10,计算结果见表3和表4。
为了使浙江省信息化水平和全国其它地区有横向比较,把1999年全国水平作为基准,测算了1999-2000年全国其它地区的信息化指数,见表5和表6。
3测定结果的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特别是1998年以后信息化指数年均增长32.3%,进—步缩短了与其他发达地区的差距。
从表3和表4看出,1995-2000年浙江省信息化指数中“信息产业生产力”和“信息传输装备”增幅速度较快,平均发展速度为23.4%和30.8%。特别是进入1999年以来,发展速度更是达到29.6%和43.7%。其中人均信息产业基本建设投资增加最快,从1995年的407.37元,增长到2000年的1298.52元。这表明浙江省信息产业发展相对较快,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基本与信息产业发展相适应。从表5、表6看,浙江省“信息产业生产力”指数增长较广东和江苏都快,但在信息产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量和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上还存在不小差距。此外人均技术市场成交额虽然有—定幅度的增长,但总量明显低于其它几个省市,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信息服务市场还有待深人开发。
—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信息部门产值占GDP(或GNP)的比重为35%—40%,次发达的占到25%—35%。可见,浙江省的信息化建设还任重而道远。新世纪浙江省响亮地提出“数字浙江”的口号,对于加快信息化基础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从1995到2000年浙江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的5个—级指标看,对信息化水平指数拉动最大的是“信息产业生产力”和“信息传输装备”,增长较缓慢的是“信息人”,这反映出与浙江省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和供给还相对薄弱。“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都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与上海、北京、江苏差距甚远,与经济强省的地位也不相符。由于历史原因,浙江省高等教育相对薄弱,发展空间受限。“每万人大学生数”从1995年到1998年只增加了4.27人。1999年高校扩招后,在校大学生数大幅度增加,2000年达到45.41人,同比增长34.07%。为了实现教育强省的目标,浙江省正在新建五大高教园区,鼓励和提倡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争取到2005年高等教育入学率约达到20%,2020年达到40%左右,接近目前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目前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科研机构不平衡分布,已经成为制约浙江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瓶颈。另外,表5反映出全国范围内“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逐年减少,表明走出科研院所深人市场,自主研发的科技人员越来越多,同时也有相当—部分人才分流到其它所有制企业单位。
表5中,浙江省专利申请量较多,1999年和2000年人均申请量是江苏的1.87和2.00倍,但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明显少于江苏等省市,外观专利占了大部分。这说明浙江产品制造业较发达,企业家有强烈的商品意识。浙江省虽然是制造大省,但不是制造强省,在先进制造方面还很薄弱,企业内的科技创新能力鱼待提高。
浙江省有发达的民营经济和广阔的资本市场,缺少的是技术和人才,为此正出台—系列“柔性流动”的人才政策吸纳各方英才,逐步建成和完善网上技术市场、高新技术孵化器、农技110等信息服务机制,新建高新技术园和大学科技园区,制约浙江省信息化建设的软环境进—步得到改善。
经济实力的大幅增强,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后,更迫切需要精神上的享受。表5中,浙江省“人均图书出版数”和“人均报刊发行数”都高于全国水平。2000年“电话普及率”是全国同期水平的1.61倍,2000年“信息消费比”比1996年增加10%,相对同期全国水平高3%,特别是农村明显高于全国农村水平。
生活的富足使人们更广泛地享受到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方便,也更迫切需要各式各样的信息服务。但是从总体上看,浙江省信息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消费质量还有待提高。
4发展建议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浙江省虽然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列,但要保持这种优势,必须切实贯彻《浙江省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1998—2010年)》精神,加快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步伐,全面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
a)继续加大信息产业基本建设投资,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与其它发达地区在信息硬环境上的差距,把发展模式从外延式硬水平的拉动逐渐向内涵式软水平贡献转化。
b)实施“科教兴省”和“文化大省”战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繁荣文化艺术市场,制定灵活宽松的人才政策,鼓励发明创造,实施知识创新工程。
c)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
d)加快培育和发展信息服务市场,特别是广阔的农村市场,加速信息产业化水平。
【9O年代后期浙江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测度措施论文05-17
安徽省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测定与研究的论文10-21
安徽省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测定与研究论文10-21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水平的提升论文04-28
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测度及时空差异研究论文09-17
信息化现状发展研究论文05-17
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剪辑水平的策略的论文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