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的精神状态及作用因素探析论文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的问题之一。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77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在1.77亿的老年人口中,有近七成的老年人分布在农村。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流动的加快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农村养老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种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目前学术界对社会资本和精神健康均有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社会资本角度探讨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设计和样本特征
(一)核心概念。本文的核心概念是精神健康。所谓精神健康,是指没有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具有处理和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生活独立性,能够积极面对人生。
(二)基本变量及其测量。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为了了解农村老人的精神健康状况,本文设置了“您时常焦虑、精神紧张”、“您会失眠或感到不安”、“您会感到空虚、厌倦、无助”、“您常感到孤独”等问题来考察。自变量是影响农村居民养老意愿的各种因素。本文选取的自变量主要有人口学特征、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组织参与状况和社会保障。其中,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包括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和家庭关系,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健康状况和自理情况,经济状况是指个人年收入,组织参与状况是指参与党组织、老人会、民间信用组织、体育组织、寺庙组织、宗教组织等状况。社会保障包括是否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为老年人免费提供定期体检、老年人养老方面的待遇问题。
(三)数据和方法。本文数据来源于2012年7月至8月在江苏地区的问卷调查。调查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在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地区各选取1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然后在每个乡镇选取3个行政村,对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65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运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四)样本基本情况。①性别构成:在有效调查的450人中,男性人数占样本总体的48.7%;女性人数占样本总体的51.3%。②年龄结构:在调查对象中,60—69年龄段的老年人有204人(占45.3%);70—79年龄段的有166人(占36.9%);80岁以上年龄段的有80人(占17.8%)。调查发现,82.2%的农村老年人集中在60—79年龄段。可见,在未来的10至20年间,江苏省人口死亡率将逐年上升,高老年抚养比将使政府面临巨额社会福利支出的严重挑战。③文化程度:问卷数据显示,未上过学的老年人有229人(占50.9%);小学学历的有152人(占33.8%);初中学历的有44人(占9.8%);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有19人(占4.2%);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6人(占1.3%)。由此可见,江苏地区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主要在小学学历以下,文化程度较低。④政治面貌:在调查对象中,中共党员有43人(占9.6%);群众有407人(占90.4%)。在江苏农村地区,老年人以群众为主。⑤婚姻特征:有效调查对象中,已婚老年人有329人(占73.1%);未婚的有10人(占2.2%);丧偶的有111人(占24.7%)。其中,男性未婚比例高于女性,女性丧偶比例高于男性。⑥健康状况:身体非常健康及比较健康的老年人为236人(占52.4%);一般的为172人(占38.2%);比较差及非常差的为42人(占9.3%)。整体来看,江苏地区农村老年人身体状况基本良好。⑦生活自理能力:经调查,可以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有368人(占81.8%);部分自理的有73人(占16.2%);完全不能自理的有9人(占2.0%)。调查表明,老年人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同时,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由子女或老伴照料。
二、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的总体状况。本文参考有关老年人精神健康的研究成果,并根据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从焦虑和抑郁、孤独感、社会适应三个维度设计了老年人精神健康测量表,共9项指标。结合“经常”、“有时”、“偶尔”、“从不”不同选项,分别设置0分、1分、2分、3分,对变量进行赋值、求和与再编码,以9分、18分为节点将精神健康状况分为“较好”、“一般”和“较差”三个层次,得出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的总体状况,分析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平均分为20分,精神健康状况总体较好。
(二)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影响因素的交互分析。影响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的因素是多样化的。通过交互分析,可以看出所测变量与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的关系。
1、人口学特征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人口学特征包含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人口学特征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关系。(1)性别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根据交互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的老年人精神健康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384,显着值大于0.050,二者存在差异但并不明显,即相关性不大。(2)年龄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将老人分为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年龄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不同年龄段的老人精神健康存在显着差异,同时可以看出60-69岁及70-7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精神健康总体情况优于80岁及以上的老人。(3)文化程度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文化程度是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行为选择等方面的重要因素,调查中发现,农村老年人以“未上过学”为最多,根据交互分析结果,文化程度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46,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文化程度与精神健康之间存在相关性,同时从数值可以看出文化程度对精神健康的影响并不大。
2、家庭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家庭状况包含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和家庭关系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家庭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关系。(1)婚姻状况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不同婚姻状况的老年人所面临的生活处境以及心理状态有很大的不同,这对他们的精神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婚姻状况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不同婚姻状况的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即二者呈显着相关。已婚和丧偶的人在精神健康方面的差异尤为明显,已婚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明显好于丧偶的.老年人。(2)居住状况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居住状况分为独居、和老伴住在一起、和子女住在一起三种情况。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居住状况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居住状况与老人精神健康存在显着差异,即与老伴或子女居住的老人精神健康状况明显好于独居老人。(3)家庭关系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家庭关系指与家人的关系,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家庭关系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家庭关系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即二者呈显着相关。与家人关系很好、较好的老人,其精神状况好于那些与家人关系一般或较差的老人。
3、健康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健康状况包含自感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健康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关系。(1)自感健康状况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自感健康状况是老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根据交互分析结果,自感健康状况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自感健康状况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即二者呈显着相关。自感健康状况较好的老人相较健康状况较差的老人精神健康状况要好。(2)生活自理能力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反映出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以及需要被照顾的程度。根据交互分析结果,生活自理能力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生活自理能力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即二者呈显着相关。“生活完全自理”的老年人相较于“生活部分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精神健康状况要好。
4、经济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本文所涉及的经济情况主要是个人经济状况,指个人的年收入,收入状况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反映的是经济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之间的关系。根据交互分析结果,经济状况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1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经济情况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即二者呈显着相关。而在经济状况方面,收入的来源各有不同,对于老年人精神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老人的个人收入的来源主要包括每月的养老金、退休金、低保、儿女的赡养费或是农业收入、其他收入等。而在这些收入获取方式中,领取固定且较高的退休金的老人,其精神健康状况是最好的。
5、组织参与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组织参与情况主要是指农村老年人参与党组织、老人会、民间信用组织、体育组织、宗教组织等。反映的是组织参与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之间的关系。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参与党组织状况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农村老年人是否参与党组织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即二者呈显着相关;而其他组织参与状况的卡方检验显着值均大于0.050,与精神健康状况不存在显着差异,即不相关。可以说,农村老年人的组织参与状况并不是影响其精神健康的主要因素。
6、社会保障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社会保障包含参加新农合、定期免费体检和养老待遇三个方面。中可以看出社会保障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关系。(1)是否参加新农合与精神健康之间的相关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根据交互分析结果,是否参与新农合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36,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农村老年人是否参加新农合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即二者具有相关性;参加新农合的老人精神状况明显好于未参加的老人。(2)定期免费体检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几率高于其他年龄人群,免费为老年人定期体检对于老年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都有很大作用。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定期免费体检情况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12,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农村老年人是否定期参加免费体检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即二者具有相关性;所在乡镇为老人提供免费体检的老人精神状况明显好于没有定期体检的老人。
(3)养老待遇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待遇,主要包括法律援助、高龄补贴、特困老人生活补贴和特困老人医疗救助等。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养老待遇各项保障政策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6,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农村老年人是否享受养老待遇各项保障政策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即二者具有相关性。其中显着性较强的是高龄补贴,显着值0.000,表明地区发展的经济水平对于老年人精神健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三、结论与思考
上文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总体状况良好。从归因结果来看,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良好与否,取决于个人、家庭、社会等多方而的原因。通过对农村老年人的各类指标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的交互分析,发现性别、组织参与情况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小H4V着,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家庭关系、个人健康状况、个人收入与社会保障方而对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有着明H4V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笔者认为,应从以卜几个方而开展下作。第一,转变农村老人的固有观念,积极参与社区话动。加强农村老年群体交往意识,消除其固步自封的陈旧观念,调动老年群体对于社区话动的参与意识,小断地充实其精神生话,使其对待事情的态度积极、主动,丰富老年生话。第一,强化家庭养老意识,重视老人精神健康。就我国日前来看,家庭养老还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方式。家庭是老人生话的主要场所,子女是赡养老人的主要成员。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应从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方而给介老人史多的关心和爱护,重视老人的健康状况,排遣老人的孤独寂宽,使老人身体和精神保持健康。第三,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农村老人生话水平。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针对农村老人的基木生话需要,创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话动中心和各类老年人组织等,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开展适于老年人的娱乐话动,构建老年人交流平台,丰富老人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李蓓达,栗治强,姚兆余.农村老年人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基于对苏南、苏比地区的调查[J].南力论刊,2009(2).
[2]韦艳,刘旭东,张艳平.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午女性孤独感的研究影响[J].人口学刊.2010(04).
[3]胡小沛.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健康研究-给予河南省C市农村的实证调查[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1
【农村老人的精神状态及作用因素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小议科技创新的作用因素论文11-04
齐国服饰对后世的作用探析论文10-17
浅析语言选择的作用因素论文10-20
梗丝对卷烟质量的作用探析论文10-18
工商资本进入农村问题探析论文10-26
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探析论文07-19
钢琴弹奏持久力的影响因素探析论文02-13
中药毒副作用常见因素与预防论文10-08
技术知识流动的作用因素研究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