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初探学科论文

时间:2021-02-28 17:21:07 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初探学科论文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体育才能的青少年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竞技(后备)人材。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业余训练还能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没有高质量的业余训练工作,学校体育工作也不可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教育和体育的改革正在深入发展,素质教育为课余训练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文想通过以下几个课余训练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索

高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初探学科论文

  一、处理好课余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关系。

  高中阶段课余训练不仅是为国家选拔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材,而且,还要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特长,归根结蒂是育人。如果因为学生参加课余训练而影响学生学习,使学生成绩下降,那么,这样的业余训练是违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事实上也会遭家长和其它学科教师的反对,是不能长久的。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在训练时应做好以下两条。

  1.安排好训练时间。

  高中学生相对来说学习任务较重,既要训练又要学习,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我们要科学安排好训练时间,确保文化学习,课余训练两不误。具体做法是取消早训练(假期除外)。因为早晨是学习的良好时机。如果早晨训练的话,学生体力消耗大,距上课时间近,来不及恢复,甚至在训练出汗后,衣服也来不及换。对学生来说,损失的不仅是早上的时间,而且对整个上午的学习都会产生影响,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尽量将训练时间安排在每天下午下课后或体锻课,这样对学生训练、恢复和文化学习都不会影响。

  2.安排好训练周期,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阶段学生的训练属业余训练,训练只有在文化课学习之余进行。训练周期的每一阶段必须安排好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根据比赛情况,如每年一次,可将一学年作为一个大周期,如每半年一次则可将一学期作为一个大周期进行安排。最好将比赛期安排在期中、期末考试之前,把期中、期末考试安排在过渡期。在训练中、小周期安排上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既考虑学生学习,又要考虑训练。合理安排训练周期,科学安排时间,以求达到最好效果。

  在学习和训练发生矛盾时,训练应服从于学习。妥善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同时,对参加运动队的学生强调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效率,上好每一堂课。学习和训练处理得当,那么训练不仅不会影响学习,通过体育锻练,还能增强体质,促进大脑功能提高,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智育的发展。通过体育锻练,还能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能增强学生自信心、责任感、荣誉感,培养意志的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性,独立性等品质,使人性格开朗、乐观、朝气蓬勃,情绪振奋充满生机,从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随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提高,人的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利用体育课进行训练。

  现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相当重,特别是进入高三以后。为了增加训练时间,确保训练质量,可利用体育课进行训练。最好把运动员安排在不任教的班级且该班体育课上课时间与带训教师上课不突,这样可以进行个别辅导,使训练更加系统化,提高训练效率。如果运动员的体育课时间与带训教师上课冲突,那么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好训练场地,布置好训练内容,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在利用体育课进行训练时,要注意做好准备活动,控制运动负荷,防止伤害事故,并适当给予恢复时间。这样充分利用时间,增加训练量,以利于提高训练水平。

  三、根据高中生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运动负荷。

  高中生一般都处在生长发育的青春期中的高潮后期和定型期,此时,肌肉落后于骨骼发育,小肌肉群落后于大肌肉群的生长。由于性成熟,性腺、甲状腺的分泌增多,引起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不稳定,造成神经系统对运动机能调节能力的下降。在一定时期内女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停滞和下降趋势;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器官系统逐步趋向完善,进入稳定协调的成熟阶段。所以在训练时要根据高中学生个体的发育情况和学生接受训练的系统性来安排好训练内容,各阶段训练有所侧重。由于高一学生来自不同学校,有的来自少体校,已经过系统训练,有的来自城镇初中,一般也接受过一定的训练,有的来自乡初中,基本上未进行过训练。在高一年级训练中应根据以上三种情况区别对待;针对后两种生源,首先做好基础性的体育素质提高,针对第一种生源和进入高二以后主要任务是要发展绝对力量并充分发展那些对专项成绩起决定作用的肌肉群的绝对力量,此时期可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大重量的负荷练习穿插在中等负荷的练习中进行。通过大重量的负荷练习促使肌肉横断面积加大和提高肌肉的内协调能力,为今后更好地发展力量打好基础。在速度训练上,可以用最大力量负荷和最高频率进行最高速度训练。为防止产生速度障碍,练习的各种组成手段及指标应经常变换。

  在训练中还应考虑到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高中学生在心理上日趋成熟,要求把自己当作成人看待,自尊心不断提高和增强;人生观初步形成,对未来充满理想;思维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强;他们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对别人的见解不轻信盲从,喜欢怀疑和争论,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设想和新的见解;情绪体验强烈,两极性突出,意志随着认识的提高,生活经验的丰富,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他们独立地作出某一决定,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坚决地执行自己的决定。由于生理机能的成熟和社会生活中男女情谊的影响,萌发出对异性的爱慕之情,活动中愿意在异性面前显示自己。根据以上心理特点,在训练中以表扬鼓励为主,注意保护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自信心,上进心,严禁体罚学生。根据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可安排一些比较复杂的技、战术训练,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意识。不仅要利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训练,还要在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要求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怕困难,敢于拼搏,勇往直前。

  四、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训练中去。

  首先,要求教师本身要热爱体育训练,有丰富的知识,扎实的技能,才能在训练中充满自信,充满活力,给学生予积极向上的影响,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赖,使学生训练抱有兴趣而投入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训练中。其次要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寓情于教,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切忌居高临下,以威压人,感情投入厚此薄彼,这样会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伤害,对教师没有好处。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关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使师生能够默契配合,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还应在训练方法上有所创新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训练的兴趣,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训练中去,使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合报考体育专业,公安专科,体育优惠加分进行系统训练。

  现在许多学生怕参加运动队训练影响学习,高中毕业后考不取大学,没有出路,对训练持消极态度。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报考体育专业、公安学校以及争取体育优惠加分。特别是到高二年级以后,更应该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如果每年都有校队学生考取体育专业、公安学校或因体育优惠加分而考取理想学校,那么将对以后运动队训练产生强大动力,使学生、家长对运动队训练持积极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参加训练的积极性,使教练员能更加集中精力抓好训练工作,也使训练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六、加强运动队思想教育,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抓好学校课余体育运动队的'思想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材的需要。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材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术本领;而且要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原苏联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请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中,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技巧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把育人放在首位,寓德育教育于体育训练之中。强调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等高尚品质。在思想品质培养方面,作为教练员的一言一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教师言传身教,要求教师有一个奋发向上,不怕困难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使教师的一举一动成为学生的楷模,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良好的队风也是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催化剂,能帮助学生在训练中克服困难,战胜自己,去争取较好成绩。

  七、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注意正确处理训练与竞赛的关系。学为用,练为战,练战结合。通过比赛促进训练,检查训练效果,同时比赛也是一种锻炼,是锻炼学生战术意识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只练不赛或只赛不练都不符合训练规律,要根据训练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竞赛。对高中生来说,应多进行教学比赛,以促进技战术水平提高。

  第二,注意安全,积极预防运动伤害。在体育训练中,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而一旦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就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轻则不能按计划训练,运动成绩受影响,重则断送该生运动前程,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在训练中,首先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其次,要做好准备活动,掌握动作要领,加强保护帮助;还要注意控制运动负荷,加强医务监督等。总之,对待运动创伤问题要重视,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运动创伤的发生。

  第三,注意加强训练学生的营养和保证他们的体能恢复。高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加上训练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必须要加强他们的营养供给。一方面学校适当给予照顾,给予一定补贴;另一方面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提高他们的营养水平。在训练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体力恢复,切忌盲目增加运动负荷并注意加强医务监督。

  高中阶段课余训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加强训练的科学性,防止盲目性。在实践中,只有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和不同训练项目采取相应办法,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探索。才能使课余训练走上正轨,蓬勃发展;才能适应时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祝蓓里《体育运动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1987年4月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

【高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初探学科论文】相关文章:

阅读指导初探学科论文07-03

小学科学活动课初探论文04-09

阳光体育运动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影响论文11-01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价值初探论文09-24

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初探论文01-19

小学科学教学实现学生主动探究初探论文04-08

小学生体育训练论文04-01

教学方略初探论文07-07

古代塞人初探论文精选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