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论文
当今,在进行新课标的教学的形势下,语文老师都把着力点放在构建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模式上,从而让学生在自动积累、自主实践、自我感悟的过程中形成语文能力。但是,一部分语文老师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说一说意见,探一探疑点,弄得整堂课充满说话声、笑声和掌声。实际上,这是老师本人对新课程标准的一些教学理念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把握。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充当什么角色才能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呢?笔者认为老师应充当“朗诵诗人”、“导游”、“参谋”、“水手”等角色,才能更好地发挥老师应有的作用。
一、激情抑扬的导语,扮演“朗诵诗人”的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思想的本性要求有诗的创作,儿童的思维是艺术的、形象的、充满情感的思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小溪,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教学就是充满诗意的教学。因此,我在上课的时候,尤其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通常会设计一段生动优美、富有激情的导语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高度热情的状态下进入课文。
在教学《我的老师》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处在黑暗中的人最渴望光明,处在寂静中的人最渴望声音,但是,对于19个月就失去听力和视力,不久又变哑的海伦.凯勒来说,她更加渴望光明。她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了孤独,走遍了世界,走上了创作之路。她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对生命有了新的思考。这感悟、思考又是什么呢?这段诗化的语言把作者简单的生平、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表达出来,再加上我用富有感情和节奏的语言诵读,就会引起同学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这样,老师的主导作用就可体现出来。但是,有的老师认为现代教学是不必要搞什么导语设计的,否则,既浪费老师的时间,又浪费学生的时间,不如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说今天学什么课文,请翻到多少页。其实不然,要知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一段好的导语犹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也犹如一段音乐,唤起学生满腔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更加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用与不用导语,效果绝对不一样。
二、在自主阅读中充当“导游”角色
阅读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广泛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在与作家的思想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引发创造的灵感和冲动;与名篇佳作的交融中,甄别真善美,提升道德人格,涵养个性;课文的粗读与精读都会有不同层次的“悟”,可见阅读是十分重要。那么语文老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呢?我本人认为要以“导游”的身份来指导学生阅读。因为学生要在短短的45分钟内看完一篇长篇幅的课文或者两三篇较短的课文,并且要有所收获,那就得靠老师的精心指导。此时老师充当“导游”角色就最恰当不过了。这样你就可以为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选择不同的“景点”,让他们尽情地欣赏和享受那里的风景;可以把学生带到最适合他们口味的'“饭店”,让他们尽兴地品尝那里的“美味佳肴”。在教学《故乡》时,在课件上,我设计的“景点”有:“写作背景”、“简要介绍作者一九一九年的故乡之行”、“说明小说即取材于此”。面对这么长的课文资料,我并不要求学生全部读完,而是在我的指导下有选择的看。每看到精华部分,还要作一些简要的分析说明。经过这样的指导,我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文学的窗口,文明的窗口,让他们进行一次最自由、最愉悦、最幸福的精神之旅。
三、在合作学习中扮演“参谋”角色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疑难的问题”。这其实就明确了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强调学生之间要合作,而且强调师生之间也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创建一个和谐的语文课堂,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哪些问题要合作讨论的,又怎样合作讨论,讨论的进程如何,这就需要老师从中协调。我看此时的老师就要充当“参谋”角色。在课堂教学中的“参谋”,不仅要对整堂课作总体安排,也要善于确定小组长,要求他们组织小组成员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合作式的讨论,同时还要与各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求真理。
我在教《再别康桥》一文时,同学们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问题:①这首诗歌是在什么背景下写出来的?②徐志摩的生平如何?③每节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④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⑤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⑥哪些地方使用了叠字?有何作用?⑦此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体现在哪里?⑧此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我并不是要求学生都要一一思考讨论,而是分工合作,要求各小组长自选问题后,组织组员进行讨论。老师本人则在各小组中穿梭参与讨论,并向他们指出每一小组讨论的侧重点,或者解决一些难点、疑点,或者在讨论过程中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拿出缓解紧张气氛的方法措施。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老师始终充当一名“参谋”角色,做好了“参谋”份内事。相反,有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只做旁观者,不参与其中的讨论,不和学生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认识,不能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和现在所提倡的“和谐的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四、在探究学习中扮演“水手”的角色
大海航行靠水手。一名出色的水手,往往会带领全船人克服种种困难,乘风破浪,安全到达彼岸。同样,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可以充当“水手”的角色,引领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学习任务。我想老师可以在学生探究学习这一环节中充当“水手”角色。面对学生众多的探究内容,老师要指出有探究意义的一些内容;面对学生似是而非的探究结果,老师不是搪塞敷衍过去,而是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面对不够全面或者不够准确的探究结论,我们不能置之不理,不能简单否定,而要引导分析其不够全面或者不够准确的原因所在,得出全面而正确的结论倡导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理解,发展学生思维和理解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力尽所能做好“水手”角色。
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同学们提出了以下探究问题:①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背景是怎样的?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③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态?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心态?④把《浣溪沙》这首词和《记承天寺夜游》对比来读,找出异同之处?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后,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值得探究,如何进行探究。我认为此时的老师就要给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极力当好“水手”这一角色,不要眉毛胡子一起抓,没有重点,不得要领。上面提到的四个问题,我看最后两个问题最值得探究。至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有三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表现了作者消极的人生态度,因为他官贬黄州,失魂落魄;有的同学认为此句表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对月光的诗意描绘,创造出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渲染出一种月下徜徉的高雅格调,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消遣的特殊心境;有的同学则认为此句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因为他一生磊落坦诚,敢于直言,却受迫害,遭贬谪,真是“岁月悠悠,人生如梦”啊。面对这三种看法,谁是谁非呢?我看此时的老师就要充当“水手”的角色,大胆作出判断,并说出自己的见解。记得当时我是这样说的:“刚才三位同学说的都有道理,但不全面。要准确了解苏轼的人生态度还得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受到的思想影响、学识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这篇文章看似作者不经意中记下的时间,恰让我们能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触摸到苏轼人生际遇中的不寻常之处,感受到他内心的郑重其事。苏轼生活在北宋最承平时期,经济繁荣,歌舞升平。加上工作上迎来送往,本身又喜欢奖掖后学,因此经常高朋满座,吟诗作画,生活非常丰富。而今贬到黄州,繁华已不属于自己,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寂寞油然而生。最能表现苏轼当时心态的还是其它作品:‘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我刚说完,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经过我这样分析引导,学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然而,有些老师在探究这一教学环节时,往往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答案,不管什么答案都说很好很好,有个人见解,而不作任何解释、评论。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
总之,老师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中要灵活扮演好“朗诵诗人”、“导游”、“参谋”、“水手”等角色,才能使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才能呈现学生学得有兴趣、老师教得有兴趣的局面,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体现新课标的改革精神。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论文】相关文章:
探究体育教学改革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论文11-10
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2-05
搭建学生全面发展的立交桥论文04-27
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策略论文07-01
促进学生品德的自主建构教学论文06-13
鼓励就业促进创业论文03-31
如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学论文04-20
思维教学促进学生逻辑能力提升论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