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理论研究论文

时间:2023-07-10 06:29:18 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理论研究论文

  摘要:工匠精神是中国为实现工业转型、注重人才培养的政策指导下备受关注的职业精神,它正是当下社会所严重缺失的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内涵丰富,有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永不止步、打造卓越、淡泊名利的表现。目前来说,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上普遍存在着各种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借当下产教融合的趋势,加强与企业合作,并以此来助学生养成工匠精神。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理论研究论文

  关键词:产教融合 企业合作 工匠精神 培养人才

  1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基本内涵

  1.1工匠精神在古代中国

  工匠即手工艺人,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里,工匠精神一直都是手艺人的追求。即使工匠在古代的地位十分低下,一人为工匠子子孙孙皆为工匠,也有为铸剑牺牲生命的干将莫邪,有人为之著下《齐民要素》《天工开物》这样的典籍,有遗留下司母戊鼎、秦兵马俑这样的无价之宝。一大批惊世创奇的作品和技术的创造铸就了古代工匠的荣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坚持不懈和追求完美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核心。做瓷器的工匠不会因为一批瓷器全部被烧坏而放弃,也不会因为做出足以让人用生命保护的传世之宝而得意忘形。学习永无止境,所以要永无止境地学习,做到这一点才能在同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说到学习就不得不说到教育,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人类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是直接向宇宙学习,第二个阶段是向已经学习程度比自己高的人学习,最后阶段又向宇宙学习。一般人都只能停留在第二个阶段,但是如果只能停留在第二个阶段人类的社会和科学永远不会进步,真正的大师都是向天和地学习,也就是追求完美、处于世界顶峰的工匠们的学习目标。然而人类向人类学习的阶段才是成长最为迅速的时候,也是习惯和精神培养的重要场所。古人向来“尊师重道”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这也是值得现代职业学习所借鉴的传统美德。在第三个阶段,在同业之中已经无人能出其右之后,学习依然不会停止,只不过此时已经没有“师道”的束缚,学习也更加随心自然。工匠不仅仅只是“造物”而已,更要创造前所未有的东西——这也就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唯一方法,创造从未有人创造的存在。

  1.2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

  自新中国成立,尤其到改革开放之后的现代,工匠精神已经不像古时候那样随处可见了。在追求“快”的这个年代,人们的浮躁之气彻底将“工匠精神”淹没。如今企业开始重新重视“工匠精神”,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在实践中接触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精神,力求达到育人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工匠精神”也被注入了新的血液。工匠以其专业、专注、钻研对待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领域保持高度的热诚,十年磨一剑就是对这种“专”劲最淋漓尽致的写照。工匠追求完美,并将其付诸行动,即使是一个细微到肉眼无法察觉的缺陷也愿意花时间将其妥善处理,以确保每个新的“造物”都是最好的那个。

  不仅如此“工匠精神”更追求创新,敢于打破常规挑战自我,这也是现代“工匠精神”中最为活跃的核心,创新意識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诺基亚在手机上不创新导致失去对手机市场的主导地位此后一度变卖手机业务,创新意味着敢于尝试,想别人没想过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并且即使创新出来的东西没有意义也不能否认创新的意义,而是要进行改进,更加大胆地去创作去超越。除此之外,新时代的工匠还要注重加强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1]。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个人的精力也是有极限的,懂得协作的两个人会比单干的两个人有着更高的效率,这点同样适应于2人以上的团队。要说理由也很简单,一个社会越先进,其分工就越详细,人们的工作也越专业,只有每个人各司其职社会才能有条不紊地运转,如果没有分工就没有交易,所有人都不得不去生产足够自己食用的粮食,社会只能停滞不前。这也就是团队协作的意义所在。

  2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基本原则

  2.1重视思想引导发挥企业功能的原则

  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及企业都意识到培养拥有“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但只是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还不够,在理解“工匠精神”内涵的前提下,还需要理解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价值为基础,以就业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在注重培养学生技术水平之下更应当着眼于对其思想进行指导,令其正确理解“工匠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令学生适应而变得更容易培养。单独强调“工匠精神”并不能使人轻易接受,要在实际的技术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工匠精神”,才能让人深刻地感受其存在和重要性。在整个专业的教学中贯穿这一精神的内涵,让学生在完成技术学习的同时也学到了工匠精神获得工匠精神,最终能够使之在职业生涯中体现工匠精神。

  在校企深度合作的情况下,学校更应该发挥企业的作用,让学生“学以致用”,用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工匠精神”,以职业的角度和标准来要求学生,从而使之更加专业化,并以此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用学相长的目的。在实践中需严格要求,严格把关,这样学生才会以高度认真的态度完成项目。人无完人,即使是教育者也存在各种不足,作为老师也应该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和专业素养,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

  2.2不忘初心言传身教的原则

  培养“工匠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工匠精神”具体体现在一定的行事风格和物质形态上。除了日常的学习和实践,高职院校还应当注重打造校园文化,令学校更加个性化,这在当今学校同质化严重、个性不足、模仿为主、缺乏创新的情况下显得越发重要[2]。加强学习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培养、制定规范,在师生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调整他们的状态,并且将此事作为学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校园文化,以宣扬国家政策、各行各业大师事迹、行业发展状况为主,这样学生才容易对自身前途充满信心,对校园文化产生认同感,对理解“工匠精神”更为有利。

  2.3以实践为目的积极创新的原则

  在产教融合之下,学校应该以其科研实力及较为充裕的资金来源开办下游产业,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实际参与到生产行列当中,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余工作、工作之中学习,更能在经常性的实际操作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这种创新正是现代企业所迫切需要的,也是现代“工匠精神”的重要核心思想。学校在办产业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参与生产经营管理,从而令书本上的知识得以运用,并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学生参与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应该采取辅助管理的办法,主要让合作企业来管理学生的活动。因为企业注重的是实用性和效率,更能抓住知识上的重點进行指导。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已经在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所以学生也会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的工作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着积极意义。

  3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

  3.1“工匠精神”对企业的意义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的是以快为主的即时利益,这并不能够为企业带来长足发展的效用。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引入“工匠精神”,这样才能在长远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在其他企业不断圈钱、做死产品、推陈出新、圈钱的时候,拥有“工匠精神”的企业,不断改进产品、不断完善,将产品做成精品、艺术品,最终在近乎严苛的标准下生产的产品成了用户的骄傲。iPhone4S就是这样一个经典的存在,它倾注了乔布斯的心血,将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得到了积极肯定一致认可的极好的口碑,而后代的苹果手机由于“工匠精神”的缺失,导致人们对它越来越失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工匠精神”在奢侈品品牌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存在,而奢侈品的利润远远高于其他同类产品,例如一块瑞士金表和普通的手表,利润相差百倍有余。没有精细的打磨,没有刻苦的钻研,没有积极的设计创新如何能够打造出奢侈品牌?而这全部都在“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中,可见工匠精神对比如今的快餐经济,其效益有过之而无不及,现代企业又拿什么不重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对提高企业利润,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口碑,延长企业寿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3.2打造“工匠精神”对学校的意义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无论其存在为何,育人都是终极目标。既然是育人场所,那么教育出什么样的人,对学校的影响十分深远。而人们会以微妙的改变对待这些表现不一的学校。例如在同一个城市中,有各个高中,有的高中就能得到更加优质的生源并为家长叫好,而有的高中则让人们一听就觉得其中的学生只不过在混日子罢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因为人们看到的只有被其教育走出来的学生的样子,学生优秀,其学校就优秀,反之亦然。对高职院校而言,培养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仅要培养其技能更要培养其为人,而“工匠精神”正好兼具两者。“工匠精神”讲究以高度热诚的态度对待产品,这同样也能作用到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因此学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是全方位培养学生,令其存在也像其产品一样不断完善。

  3.3打造“工匠精神”对个人的意义

  这是一个快餐般的社会,即使再美的风景也没人有时间驻足观赏。在快与更快的对决中没有人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此时人们应该沉静下来,以不变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每日的忙碌奔波并不会带来更高的效用,反而占用了大量资源而无所作为。“工匠精神”以静为动,做一个项目必然要细细打磨,即使在最细微之处也要妥当处理。这样虽然使得表面上所做的事务变少,实际上做一事精一事,比急急忙忙做完之后又要补救快得多。可见“工匠精神”对个人的发展和成长也有着很大的意义。

  在快餐经济盛行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这样的道路行不通,最后路会越走越窄,只有重拾“工匠精神”,以专业专一的态度对待产品,以精益求精要求自我,才能让企业更加长足健康地发展。“工匠精神”绝不过时,只要人们对完美的追求还在,“工匠精神”就能永远闪亮。

  参考文献:

  [1] 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6- 10.

  [2] 孟源北,陈小娟.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6(27):16- 20.

  [3] 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6(10):91- 93.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理论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课岗证赛融合研究论文02-01

高职院校教风、学风建设的思考论文02-06

如何培养工匠精神03-10

工匠精神论文02-10

浅谈示范性院校建设背景下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论文08-29

工匠精神议论文12-05

高中课改背景培养的论文09-30

产教融合工作方案(通用13篇)04-08

高职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融合论文09-25

工匠精神论文14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