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的论文
摘要:随着人们日益增高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石油资源的需求被加大,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供石油开采的工作效率就变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对石油工程技术的分析描述,来阐述石油工程钻井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石油采集钻井技术目前现状
1石油钻井技术发展的必要性
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世界经济。石油能源作为重要核心战略能源,一个国家想要快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需要充足的石油资源。而当前我国作为高速发展中的国家,石油的储量完全不能供应国家的发展。因此,除了大力进口石油外,还应该增加自身石油储备,提高石油钻井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储存更多的石油,从而满足我国石油的需求,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我国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现状
(1)石油工程钻井技术不完善。正如俗话所言“上天容易,下地难”,另外由于我国石油资源分布的零散性,不整装性,导致开采难度更大,且我国的钻井技术还并不发达,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对于石油的需求。当前,我国的钻井技术只能开采常规油气田,而针对复杂区块的油气田,例如高温高压、盐膏岩、低孔低渗储层、以及页岩气开采,都存在较大难度,限制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2)石油工程钻井技术效率低,耗费高。首先我国现有的'钻井技术不够先进,其次大部分油田,设备老旧,严重影响目前钻井效率,开发环境及设备材质等诸多原因影响,设备生命周期普遍较短,致使设备的修理和更换异常频繁。投入产出比较低,这不但增加了石油开采的成本,也同时约束了石油钻井行业的发展。
(3)钻井技术科技水平较低,耗费人力资源较大。我国的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自动化水平较低,目前还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且专业素质人才和科技型人才也是相当匮乏,对于人才的需求还远远不能满足,这就加大了石油开采的成本,也阻碍了石油开采效率。
3钻井技术分析
(1)高压高温钻井技术。高压高温钻井技术是石油开采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地温超150℃称高温,地层压力当量密度超过1.8g/m3或须用超过70MPa的井口装置时称高压,两者同时具备的井称作高压高温(HPHT)井。高温高压使钻井液性能发生变化,井下工具设备在受到高温高压的影响下,无法正常工作,井筒管材腐蚀变形严重,井筒完整性存在极大问题。这种环境下钻井工程不仅难度大,风险也成倍增加。
(2)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由于国家对石油的需求,随着不断的开采,我国大部分油田浅层的石油资源已经开采殆尽。如果想要保证石油能源的储存量,满足需求,我们就需要将目光瞄准深井和超深井。一般来说,井深为4500~6000m的井为深井,而井深为6000m以上的井为超深井。从长远来说,提高深井和超深井开采技术,是重中之重,而且我国油气资源分布不均,很多油气资源在地下深层,周边的环境复杂,因此,大力发展深井和超深井钻井技术是钻井业的必然。
(3)特殊钻井工艺技术。为了特殊的目的而打破常规钻井工艺称为特殊钻井工艺技术。特殊钻井工艺包括水平井、分支井、大位移井、丛式井、套管钻井、小井眼钻井、取芯钻井、欠平衡钻井等,由于特殊钻井工艺要求的施工过程标准高,技术难度大、涉及范围广、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且特殊钻井工艺几乎囊括了目前钻井90%最前沿钻井技术。随着油田勘探开发不断是深入和发展,钻特殊工艺井愈来愈多,想要提高我国的钻井技术,必须大力发展特殊钻井工艺技术。
(4)三维可控与可视化钻井技术。三维可控与可视化钻井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可能是今后石油开采的主方向。在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都埋藏于地底,不可能用肉眼直接的观察到,而如果采用三维可控与可视化钻井技术的话,则可以很好地观察到地层的情况以及油气的分布状况,尤其是在复杂井及特殊钻井工艺中,如果运用好这个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钻井难度,优化的开采方案,从而大幅度提高石油开采效率。
4结束语
我国土地和海洋面积辽阔,还有很多地区尚未勘探,今后还会发现更多石油,而对于已经开采的油田,如何提高采收率,降本增效,这些都是我国在石油工程所需要面临的问题,这就预示着,在未来还需要对石油工程钻井技术加大发展力度,只有不断研究革新石油工程钻井技术,才能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昕.石油钻井工程预警技术发展概述[J].中国化工贸易,2017(27):72.
[2]陈飞.石油钻井技术及固井技术的发展[J].化工管理,2017(18):154.
【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的论文】相关文章:
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研究论文05-27
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研究的论文05-29
浅谈海洋石油钻井现状与技术发展研究论文03-02
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05-06
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论文04-13
石油开采工程技术发展趋势论文05-06
关于采油技术石油的工程论文02-26
钻井技术专业论文04-02
深部储层石油勘探的钻井技术研究论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