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发展的国际比较论文

时间:2021-02-03 12:41:28 论文 我要投稿

中国低碳发展的国际比较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快速发展,与之相伴随的碳排放总量持续攀升,中国也因此被推上世界碳减排的风口浪尖。为了明确中国碳排放的国际地位,本文从世界贸易格局视角对中国的碳排放现状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首先分析研究了我国2007年面临的碳排放国际形势,继而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形势进行了国际比较,最后采用GDP比例法和类推法对我国商品出口隐含的碳排放进行了初步测算,并分析了剔除出口贸易影响后的我国碳排放情况。通过研究认为:①出口贸易对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影响巨大,我国的商品出口占GDP比例长期维持在20%以上,近几年高峰值超过36%;②在当前的世界贸易格局、国际分工体系下,采用“生产者责任体系”碳排放测算模式大大高估了中国的碳排放水平,中国的碳排放总量中有34—60%是为他国服务而产生;③中国在当前世界贸易格局和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使得中国在目前的碳排放测算模式下必然“产生较高的碳排放”;④世界各国应该重新审视和正确认识中国的“高”碳排放形势,中国为世界各国提供商品服务而产生的碳排放不应该受到指责。

中国低碳发展的国际比较论文

  关键词:低碳发展;低碳经济;国际比较;世界贸易格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各种环境灾难的频繁发生,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10年,转变以传统高能耗、高污染为基本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基调,积极促进构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发展模式,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走向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已经或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与之伴随的碳排放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带来了发展过程中巨大的减排压力。为了明确中国的低碳发展现状,本文从世界贸易格局和国际分工体系视角,采用国际比较方法分析研究中国的出口贸易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以及剔除出口贸易影响后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国际地位。

  1我国低碳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伴随着的碳排放总量也在持续攀升。根据IEA近两年公布的碳排放数据,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年排放量)从2007年开始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①尽管IEA的数据只能作为研究参考,但是中国面临着碳排放的严峻国际形势却是不争的事实。2007年,中国和美国总排放量均超过15亿t,其他18个国家中仅有印度、俄罗斯、日本、韩国4个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在2—4。4亿t区间,其余14个国家的碳排放总量都低于2亿t②。从2007年碳排放总量的国际对比来看,我国的低碳发展形势非常严峻。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世界贸易体系和分工格局较大程度上对一国的碳排放水平产生影响。因此,我们认为不能单从“生产者责任”的角度来考察一国的碳排放水平,而应该从“消费者责任”的角度来全面考察一国的碳排放水平。因为今天的世界贸易已经非常发达,各国之间相互依赖,在世界贸易分工格局中,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生产的产品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为他国人民服务,为他国所消费。尽管中国也有巨大的进口额,但是中国的进出口结构和西方发达国家是大不相同的,中国进口产品以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而出口则以重化工业产品和低端制造业产品为主。众所周知,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大大低于重工业、低端制造业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从出口贸易视角来分析研究中国的碳排放水平,澄清中国碳排放的真实情况。

  2我国出口贸易形势及其国际比较中国作为世界出口贸易大国,许多发达国家的夕阳产业和低端制造业都逐步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使中国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因此考察中国的碳排放必须充分考虑出口贸易的影响。尽管中国在出口的同时也有进口,但总体上讲中国是贸易顺差国,而且从对碳排放的影响来看,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存在先天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明显劣势。

  2。1我国出口贸易现状

  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巨大,而且商品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较高,并呈现出逐渐攀升的趋势。自1995年以来,我国商品出口额占GDP的比重都维持在17%以上;除1996—1999年之外,其他年份均维持在20%以上;2004—2008年高达30%以上;2006年和2007年达到顶峰,超过36%;2009年随着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商品出口占GDP的比例有所回落,但仍然高达25%以上。我国每年GDP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份额是为他国进行生产和服务的,也就是说我国碳排放总量中有较大的比例是因为为他国生产和服务而产生的。

  2。2我国出口贸易的国际比较

  1995—2000年,我国的商品出口基本维持在2 000亿美元上下的.水平,2001年以来快速上升到接近8 000亿美元/年的水平。尤其是到2005年,我国的商品出口贸易额已经名列世界第三,仅略微低于美国和德国,远远超过世界其他主要国家。而众所周知,从碳排放水平来看,美国和德国的商品出口结构远远优于中国的商品出口结构。

  因此说,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商品贸易出口致使中国在碳排放方面处于劣势地位。

  一方面中国的商品出口贸易总额巨大,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而另一方面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却较低,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处于靠后的位置,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通过对比1995—2005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情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额长期以来远远高于中国的水平。美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从1995年的约2 000亿美元快速上升到2005年的超过3 500亿美元,而中国长期维持在200—500亿美元的水平,2003年以后才逐步上升到500亿美元以上,2005年达到739亿美元,仍低于西方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知道,服务贸易出口产生的碳排放大大低于商品贸易出口产生的碳排放,甚至不产生碳排放。因此,从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的在碳排放方面也处于劣势地位。

  另外,中国与美国相比,美国是大量进口他国的货物和服务,从而造福本国人民、服务于本国发展需要,而中国则是大量出口货物和服务到其他国家。在这种贸易形势下,从碳排放来看,美国由于满足本国发展需要的大量生产在他国进行,因而碳排放较多份额已经转嫁到其他国家;而中国作为贸易顺差国,则承担了较大份额的满足他国需要而产生的碳排放。

  通过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形势及其国际比较的研究,我们认为一方面我国的出口比例较高,另一方面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处于劣势。在目前的碳排放测算模式下,我国的碳排放水平显然被高估,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碳排放水平则被低估了。因此,我们认为一方面我国近年来的碳排放水平总体较高,但是另一方面我国的碳排放中有相当大的份额是为造福他国人民而产生的,并不能全部作为“中国责任”。

  3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的碳排放测算采用GDP比例法和类推法来对我国的碳排放水平进行重新估算,在剔除出口贸易影响的情况下,分析研究中国的碳排放水平。

  3。1 GDP比例法估算我国商品出口隐含的碳排放

  采用出口贸易额占GDP的比例进行简单测算,分析研究出口贸易带来的碳排放,以及我国剔除出口贸易影响后的碳排放。剔除商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后,1995—2002年我国的碳排放水平都维持在7亿多t,2003年以来有所增加,2005年才开始突破11亿t,2007年约为11。35亿t,见表1。

  结合作者此前的系列研究成果,中国剔除货物出口贸易后的碳排放水平远远低于美国,也低于世界很多主要碳排放国家。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消费世界其他国家的产品数量远高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因此美国的碳排放水平应该考虑那些产生在其他生产国的碳排放,如加上这一部分碳排放,则美国的碳排放水平更是远远高于中国,而不是目前的测算模式下“碳排放略微高于中国”的结果。

  3。2类推法估算我国商品出口隐含的碳排放

  根据魏一鸣等的测算,我国2002年出口贸易隐含的碳排放总量为3。127亿t(含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当年我国的GDP总量约为2。7万亿元,每万元出口额隐含的碳排放约为1。160 39[1]。根据这一测算结果,我们测算了我国1995—2007年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情况,见表2。

  剔除商品出口的影响后,1995—2007年我国的碳排放水平在7—8亿t,远远低于当前IEA等相关机构公布的中国碳排放水平;2003—2007年,商品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大,尤其是2006年和2007年,按照这种类推测算方法,商品出口隐含的碳排放已经超过我国碳排放总量的一半。如果剔除出口贸易的影响,那么中国的碳排放将远远低于美国的水平,也低于许多发达国家。

  3。3 2007年我国商品出口隐含的碳排放测算分别采用分类比例法和分类类推法对我国2007年的碳排放情况进行测算和分解。

  3。3。1 GDP比例法测算2007年分行业出口贸易隐含的碳排放根据统计局数据将我国出口商品分为农业原材料、食品、燃料、矿物和金属、制成品五大类行业,分别分析了每类商品出口额占当年GDP的比例,继而分析测算了每类出口货物隐含的碳排放数量,见表3。2007年我国商品出口隐含的碳排放总量高达6。4亿t,占我国2007年碳排总量的35。94%,如剔除商品出口的影响,我国2007年的碳排放仅为11。4亿t,远远低于美国的碳排放水平。

  3。3。2类推法测算2007年分商品类别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根据统计局数据,将我国出口商品分为食品、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动植物油脂及蜡、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和未分类的其他商品十大类,采用魏一鸣等对每类产品出口隐含的单位碳排放量测算结果进行估算,得出每类出口商品隐含的碳排放数量,见表4。2007年我国商品出口隐含的碳排放总量高达8。97亿t,占我国2007年碳排放总量的50%以上,如剔除商品出口的影响,我国2007年的碳排放量仅为8。86亿t,远远低于美国的碳排放水平。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测算,我国的商品出口都隐含着大量的碳排放,如剔除这部分碳排放,那么中国的碳排放水平将远远低于IEA等相关机构公布的碳排放结果,中国的碳排放水平也将远远低于美国。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当前碳排放的严峻形势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出口贸易的影响,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决定了我国将会比西方发达国家产生更多的碳排放,然而这部分产品的生产不仅牺牲了我国的资源、造福了他国人民,而且还给我国留下了较大的碳排放量,并因此导致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误解。

  4研究结论

  本文从国际贸易体系和世界贸易格局视角采用国际比较方法分析研究了我国面临的碳排放形势,通过研究认为:一方面按照当前的“生产者责任体系”碳排放测算模式,我国当前的碳排放总量巨大,低碳发展形势非常严峻;

  另一方面从世界贸易格局来看,我国有相当部分的碳排放是因为商品出口而产生,近年来我国的商品出口占GDP比例长期维持在20%以上,高峰值超过36%。近年来,中国的商品出口贸易额处于世界前列,与此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却与世界主要贸易国家有较大差距;中国长期是贸易顺差,而美国则长期是贸易逆差,这种贸易体系和国际分工格局使中国在碳排放方面存在明显劣势,按照当前的“生产者责任体系”碳排放测算模式,中国的碳排放水平被大大高估了。基于这一观点,本文对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的碳排放采用GDP比例法和类推法进行了初步测算,并剔除商品出口隐含的碳排放之后重新审视和考察了我国的碳排放水平。通过测算分析认为,我国的碳排放总量中出口隐含的碳排放比例较高,而且近年所占比例呈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出我国2005—2007年出口隐含碳排放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34—60%不等,如剔除这部分碳排放,我国的碳排放水平将远远低于美国,也将低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尽管表面上碳排放总量巨大,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碳排放是由于为他国生产、造福他国人民而产生的,因而世界各国应该重新审视中国的“高”碳排放。

【中国低碳发展的国际比较论文】相关文章:

世界城市低碳发展比较分析论文02-10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阅读答案03-11

低碳论文06-01

甘肃省低碳农业发展论文02-12

生态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论文02-12

国际ITS的发展及对中国发展ITS的思考论文05-02

低碳环保论文07-16

环保低碳论文06-02

教育服务业发展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