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的途径论文
摘 要: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开始于幼儿时期,这个阶段可塑性很大,他们的是与非、善与恶、真与伪、好与坏的基本概念就是这个时期形成的。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搞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
关键词:品德教育 幼儿教育 培养
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塑造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现代教育要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幼儿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幼儿品德教育是培养幼儿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幼儿园、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家园共育,齐心协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保育和教育的目标要求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文明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这是每位教师和家长必须明确的目标,孩子良好的品德行为的培养是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并不是孩子进了幼儿园,所有的教育都交给了老师。目标明确了,我们才有工作的方向和动力。家长要和老师经常沟通、交流,要时刻关心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变化。比如有的孩子偷偷地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玩,家长发现后要及时询问清楚,和老师共同商量教育的措施,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二、以榜样为引导,促进幼儿良好品行的养成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之一,孩子会通过模仿道德行为形成认知,教师本身的良好品质是养成幼儿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要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以及幼儿比较熟悉的教师、家长、幼儿和童话人物,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要利用他们认同的榜样的良好品行来引导幼儿去学去做,真正把对幼儿品行的引导落实到我们平时的言行之中。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在巴黎答记者问时说:“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是受益终生的。只有品质优良的教师,才能培养优良品德的人才。教师应为人师表,规范言行,时时处处起到榜样作用。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集体的团结、协作,教师的言语行动以及幼儿中的好人好事,都应成为幼儿的良好榜样,促进其良好品行的养成。
三、利用环境开展渗透教育,强化良好行为习惯
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特点,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看似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其实不然,环境对幼儿品质的形成具有特殊作用。我们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针对幼儿们爱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寓品德教育于幼儿园整体环境中,利用他们周围的人、物、事等来渗透德育教育,让幼儿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在宜人的环境中情操得到陶冶、身心得到愉悦,享受快乐的童年。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取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教师可以对幼儿园和教室进行布置,在教室、楼道、走廊、活动区域等环境中悬挂一些德育挂图、名人语录以及一些生动、形象又富含哲理的德育漫画等等,营造出一种氛围,使每一面墙壁、每一条楼道、每一块活动区域都发挥形象直观的教育功能,让幼儿们天天耳濡目染,在不自觉中接受德育教育。比如在幼儿园草坪上立着“花草在微笑,请你勿伤它”、“爱护脚下草,莫折枝头花”等爱护花草树木的提示语,时刻提醒孩子们要保护环境,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还比如在寝室悬挂“太阳爷爷睡着了,请安静入睡”的卡通图片,提醒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不打扰他人休息。
四、知行统一,注重实践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巩固和升华教学的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于具体实践。“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中的“习”就是实践的意思,强调的是知和行的统一。要引导幼儿将学到的经验和知识付诸行动,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实质上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教给孩子们一些礼仪礼节,要求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去运用,就会使孩子们感受到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快乐,自然而然地形成讲礼貌的良好品德。
五、结束语
孩子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的主人,如果幼儿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他们长大后就很难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所以我们幼儿教师是任重而道远的,作为幼教的我们要时时处处树立学习的观念,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感染教育幼儿,促进每个幼儿主动、全面、健康、快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隋波浅谈当前幼儿的品德教育[J].成才之路,2011,(01)。
[2]程小玲优化幼儿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J].教育艺术,2010,(06)。
[3]刘桂云如何培养幼儿的道德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4]姚凤杰赵玉成浅谈幼儿时期的品德教育与引导[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