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时间:2021-07-09 18:17:26 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面向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论文摘要:为了使现代服务业更好地培养人才,以培养具有优势品质与技能为目标,对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总结了几年来的实施效果,提出了高职院校要在“产学研全程合作方式”等5个方面开展研究。

关于面向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论文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培养模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结构

  一、办学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明:“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以浙江省、杭州市和“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教育思想的转变为先导,以“适应性”为目标,以“应用”为宗旨,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突出优势技能与优势品质,全面设计实施了以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为目标的培养方案。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根据市场需要,把培养的目标定位为:为现代服务业培养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

  杭州市目前正在致力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50%左右,初步形成高层次“三二一”产业结构,成为服务业大市。旅游产业、大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业、商贸物流业、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和社区服务业将作为杭州市的重点行业来发展。

  2.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现代服务业职业人才的培养也具有自身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表现在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人才具有的知识、技能与素质的要素结构,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以及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等方面。

  自2002年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力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把筛选的工作过程操作要素作为课程开设逻辑起点,确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再将职业综合能力分解为若干专项能力,确定具体课程(含实践)和教学内容。对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舍弃那些与职业能力培养关系不紧密的内容,增加本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将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实际工作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信息及时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技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职业人才培养初次岗位与发展岗位要求,以公民素质课程、专业技术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和社会活动课程四大板块构建了职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各专业按新课程体系设置要求开发编写选定教材。

  3.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为了有效实施培养模式,凸显办学特色,占领物业管理理论的制高点,于2003年3月28日成立浙江育英学院物业管理研究所,是浙江省首家物业管理研究所,通过研究所汇集了一大批物业管理界的精英,组建了专兼职相结合的研究队伍,真正走一条产、学、研的相结合的路子。

  2006年12月教育部课题《计算机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顺利通过鉴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获杭州市教学成果二等奖;“高职现代服务业职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获杭州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成果

  1.高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

  调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的框架结构由四大板块组成。

  (1)公民素养课程。“职业人”应具有的必要的思想政治、思维方法、道德、修养、心理、体质、语言、工具等共同性的基础知识、技能与素质所设置的课程为公民素养课程。各专业设置的公民课程分为六类:思政理论;道德修养;身心健康;应用工具;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创业与就业指导。

  (2)专业技术课程。职业岗位(群)所要求必须具有的知识、技术、能力、品质、形象、体能、证书等所设置的课程。本课程为必修课,分为四类:基础课;技能课;实务课;集中实训课。

  (3)社会活动课程。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和优势品质与社会活动能力培养,完善“社会人”的课程。社会课程分为四类:主题班会活动;社团活动;公益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活动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形式为主要载体,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施社会课程。本课程为必修课。

  (4)职业拓展课程。旨在增强学生职业发展后劲,提高优势竞争力,提高职业转换能力的课程为拓展课程。本课程为选修课。职业拓展课程分为六类:党课;人文艺术;管理基础;职业技术;必读书籍;考级考证。

  2.树立实践教学的整体观念

  实施“三段式”实训与特色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实习实训模式。

  大一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职业考察实训;大二学生组织去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二周的岗位见习实训;大三学生开展毕业顶岗实习。

  各专业除了进行常规校内、外教学实训之外,结合专业自身特点开展特色实训项目,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教、学、做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有效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训过程中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诚信品德、敬业奉献、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得到综合锻炼。

  如经管营销类专业的“百元实训”项目实训;会展专业举办的全真性“育英大学生时尚节”;信息技术与应用系把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将校内专业实验室、信息技术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与IT公司相结合,构建实践教学大平台,通过相应课程的实训指导,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突出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应用程序界面的设计、网站建设和网络技术应用技能的训练。

  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训、专业实训、顶岗实习三部分,打破各个实践环节各自为政的局面,系统设计,统筹安排,使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实践教学课时占教学总课时的50%以上。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

  3.培养途径的多样化

  (1)集中实践教学。民航旅游分院的“2+1”教学模式是指学生2年在校学习,1年直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分别在空中乘务、酒店管理与民航运输专业坚持了“2+1”教学模式。并在“集中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探索,自2002年开始实施“集中实践”,极积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专业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有中国国际航空浙江分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宁波分公司和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等。学生遍布国内三大航空集团的12家航空公司、四家机场、省内外的10家四星级以上酒店。

  民航与旅游分院采用“全真性集中顶岗教学实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将专业专职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合成“双师型”队伍,这支队伍在团队带头人的指导下,相互联动、相互学习、团结协作、优势互补。(2)以学生科技竞赛为切入点。信息技术与应用系以学生科技竞赛为切入点,提升信息技术类专业“职业人”培养的优势品质和技能。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第2届计算机调试员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第1、2、3名和团体奖。组织学生参加2004-2010年共7届的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共获大专组12银6铜18块奖牌和4次优秀组织奖。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等多项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另外还组织学生参加广告设计、英语口语、食品检验、电子商务、餐饮服务和文秘等多项技术类竞赛,获得好成绩。

  通过探索培养学生技能的方法,提高技能训练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结合竞赛内容促进技能教学,以技能竞赛为动力,以竞赛项目为驱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将技能竞赛与实践技能训练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实践技能教学质量。

  (3)订单培养。2003年以后,物业管理专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已成为本专业办学的一个特色。目前已与浙江省和杭州市有影响的浙江绿城物业管理公司、浙江耀江物业管理公司、浙江南都物业管理公司、杭州大家物业管理公司和杭州绿都物业管理公司等10家物业管理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2001年第一个订单班“绿城物业班”挂牌,2005、2006、2007和2008年分别完成了“绿城班”、“南都班”、“耀江班”、“怡华班”、“高盛班”和“大家班”的16个挂牌班级。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招聘的紧密结合,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达到了学生、学院、企业三方的“三赢”。

  电子商务专业从2003年开始,先后与阿里巴巴、淘宝网、网盛科技、浙大盘石等多家公司形成了长期合作,并签订了相关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2007年与浙江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成立“浙大盘石班”,2008年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创办“阿里班”、“诚信通班”,专门为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持。在成立订单班的过程中,增强了本专业与公司之间的联系,达到了学生、学院、企业三方的“三赢”。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2006年有13位学生在阿里巴巴成功就业,到2010年实习人数超过100人,成功就业40多人,而且带动了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

  (4)就业实习一条龙。艺术设计与人文系针对毕业生采取“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就业‘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教学”。使学生实现了“双百”——百分之百毕业、百分之百就业。

  针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环节教学进行研究,以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两专业为切入点,探索将实习、毕业设计、就业教育三个核心教学内容进行“一条龙”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将实习期间承接的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在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内的设计师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设计作品被客户采纳应用,学生实现了在实习单位就业的愿望。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连续五年就业率达100%,且专业对口率在80%以上,这些指标在当时省内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

  经过我们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4.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提高人的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最根本要求。对于从事服务业工作的人才的要求,除了政治思想素质、心理身体素质、专业业务水平外,还应具有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

  为此,我们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如开设公共礼仪、音乐欣赏、书法、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选修课程,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艺术品味,把美的观念引入教学中,使专业技术与音乐美、书法美相交融,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境界。

  5.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主要通过学生参加学校和企业的课题研究、参加各种相关的科技竞赛和在自办公司承接实际项目等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充分利用产学合作引入创新课题,首先让教师参与企业的创新项目研究,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使教师逐步改变科研和教学中较为偏重理论,实践经验相对欠缺的状况。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能发挥教师的科研能力,并在实践中积累实践经验与案例,以丰富教学内容,使授课不再呆板和教条,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引入的创新课题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新实践增进了学生对创新过程的感性认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如有6名学生在华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参加萧山区工业园区信息化试点建设项目开发的培训,最后有3名学生参加了此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另外,还与浙江杭嘉湖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派出15名学生到该公司直接参加企业保税软件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这些学生在该公司得到了各方面的锻炼和提高,受到该公司的好评,其中有2名学生由于工作突出与该公司提前签约就业。

  浙江南都的人力资源总监说:“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个年轻、非常有活力的学校,学校在开展‘产学研’、‘工学结合’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这也是双方能长期深入合作的基础。育英学院已经为我们公司培养了很多优秀员工,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得到公司的认可。”

  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任务和举措

  高职院校的根本教学任务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线,通过教学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针对这一根本目标,要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以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坚持适应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地区行业的经济发展,以“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够用为度”为原则,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些,将持续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探索以“全程校企合作”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开展以“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创业就业教育。

  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培养。

  建设以“特色专业”为骨干的专业群。

  实施以“工学结合”为主导的课程建设。

  构建以“双师型”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建设。

【面向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论文12-04

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教育论文12-07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论文12-04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10-21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论文10-30

高师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01-20

关于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的论文07-26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模式的论文12-09

职业院校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