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教育的七大原则与教学评估论文

时间:2021-07-04 13:35:26 论文 我要投稿

美国大学教育的七大原则与教学评估论文

  摘 要: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对高等教育进行了系统研究,于1987年发表了大学教育七太原则。文章介绍了七大原则的主要内容、相关研究、实施建议及以此为依据的教学评估状况。

美国大学教育的七大原则与教学评估论文

  关键词:大学教育 七太原则 教学评估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公众对高等教育的关注通常以质询高等教育绩效的形式表现出来。教育绩效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教学效果。

  在美国,标准考试分数、毕业设计质量、保留率、毕业率等一直是评估教学效果的指标。这些指标通常被称为终端评估指标,因为这些指标所揭示的是教学结果,而不是教学过程。然而,过去的20年中,在采用终端评估指标的同时,高等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估。这种趋势基于这样的理念,即有效的教学过程必然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才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校园环境里学生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呢?美国于1987年问世的大学教育七大原则对此作出了概括和解释。

  一、大学教育的七大原则

  什么样的校园环境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以达到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去发挥作用呢?这些问题是每一所学校都面临的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美国的高等教育工作者于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其目的是寻找出一些能够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以达到教育目标的方法和措施。这项研究得到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约翰逊基金会等组织的支持和赞助。研究人员系统地整理、分析和总结了过去半个世纪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几乎覆盖了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的作业与教师的反馈;学生的主动学习与被动接受;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娱乐消遣:研究人员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表了大学教育的七大原则。

  七大原则发表后在高等教育界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在随后一年半的时间里,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向约翰逊基金会直接订购了15万本七大原则的小册子。为了使这些原则在实践中更具操作性,研究人员又根据每一原则针对学校和教师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1.鼓励师生间的接触

  研究结果显示,师生在课内外的接触、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对学习的投入;教师的关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并不断进步;与教师的结识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投入并激励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未来:根据这个原则,学校应尽可能创造师生相互接触的机会,提供接触的场所。如开设小班型的讨论课;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外活动;鼓励教师担任学生组织的顾问及参加学生俱乐部的活动。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保持联系,如指定办公时间以接待采访学生,欢迎学生打电话、发电子邮件进行联系;争取在每个学期开学后的一周内记住其任课班级的学生名字;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经历,谈论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咨询。

  2.鼓励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有关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方面的研究表明,学习不是孤立的行为,也并非竞争;学习和工作一样,具有社会性和合作性的特点;作为学生,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可以进一步增加自己对学习的投入;介绍自己的观点并回应别人的见解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也会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更敏锐。根据这个原则,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专题讨论小组等;建立学生辅导学生的制度;提倡每个学生至少加入一个学生组织或俱乐部。教师应该布置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的作业;在课堂上安排小组讨论,为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学习体会、谈论个人兴趣的机会;鼓励学生相互解释课程的难点:鼓励学生主动和自己观点不同的同学探讨问题。

  3.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师一言堂的课堂里,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这种被动学习的弊病很多,包括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有效集中,学生对教学内容不能完全消化,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比较差。在一研究中,课前告知学生课后要对课堂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测试,且测试时允许看笔记。课后测试的结果显示,学生的记忆加上笔记只能保留课程内容的42%。一周后在不允许看笔记的情况下再次测试,留在记忆里的东西就只剩17%了。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动脑思考,动口讲一讲,动笔写一写,动手做一做,联系自己的经历,运用于实际生活,这些东西才能成为自身的一部分。根据这一原则,学校应该把校内外的实习实训纳入到课程计划中;允许学生自己选择研究课题并以此注册学分;允许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专业。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挑战教科书、同学或教师的观点或理论;让学生在课堂上层示自己的作业或研究结果;根据课程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模拟、扮演相关角色;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实例分析;鼓励学生向其他同学推荐阅读材料、研究课题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活动等。

  4.给学生及时的反馈

  有关教师反馈对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显示,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作文、课堂发言等的及时反馈有助于促进教学效果。学习过程是把不知转为知之的过程。学生需要教师及时的反馈以确认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并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反馈不应该仅限于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什么,还应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根据这一原则,学校应该建立学生学业进展的查询系统,如网上查询系统。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这个系统查寻自己学业的进展情况,如已修的课程和成绩,其成绩是否达到了通识教育或某一专业的要求,取得某一专业的学位还要选修哪些课程等。教师应该在每门课开始时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测试以了解学生的现状;在课堂上让学生做一些能够给他们即时反馈的练习;定期给学生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返还作业;批改作业包括以书面形式向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定期进行测试并在测试后与学生一起分析测试中的难题。

  5.强调学生必须刻苦学习

  另一个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学生用在学习上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与学生的收获成正比;同时,学生科学地分配时问与有效地利用时间对于促进教学效果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这一原则,学校应该使学生明白,全职的学习就是一份全职的工作,每周需要花40小时或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为了帮助学生科学地分配时间并有效地利用时间,学校应该给学生开设这方面的讲座或讨论课。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说明,除了上课积极参与以外,课后还需要花足够的时间学习,如课后要拿出两倍于课上的时间去预习功课或做作业、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必须按时完成作业,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要求旷课的学生补课。

  6.寄予学生较高的期望

  研究结果显示,对学生的期望通常与学生的表现成正比。给学生设定较高的、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会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学生的收获也因此会更大。较高的期望对基础好的或差的、用功的或不太用功的学生都很重要。对学生较高的期望还可以使教师工作更努力,因而促进教学效果。根据这一原则,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应该熟知本校对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以便为达到此目标而不断努力。教师应该在每门课开始时以书面形式向学生说明该课的具体要求及成绩的评定标准,说明为什么要寄予学生较高的期望,并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教师还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这种较高的标准要求学生,使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7.尊重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和学习方法

  学生的才能和学习方法是多样的。他们把自己不同的才能和学习方法带到大学。他们需要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需要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根据学习类型理论。影响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感知、心理、环境、生理、社会等。当这些影响学习的因素与某个学生的学习类型相吻合时,其学习效果为最佳。例如,从感知方面来说,教师在课堂上的口头讲授适合于听觉型的学生,看板书、阅读、看幻灯及录像适合于视觉型的学生,而动手操作则适合于肢体型的学生;从生理的角度而言,早上可能是一部分学生的最佳学习时间,而下午可能是另一部分学生的最佳学习时间(考虑到学生的最佳学习时间不同,每门课不应该安排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上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尊重学生的学习类型也就谈不上“因材施教”,或“面向全体”。根据这一原则,学校应该通过讲座或座谈会等形式,向师生介绍有关学习类型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如何应用这些知识以促进教学效果的具体建议。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应该灵活多样,以兼顾学生学习类型的多样性,如除课堂讲授外,还可以采用课堂讨论、辩论、游戏、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既可以为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创造学习条件,也可以为他们发挥不同的才能提供机会。

  七大原则看起来都是常识性的东西,实际上也的确如此,这些原则的理论根据可以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教科书里找到,其实施建议也来自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世上没有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灵丹妙药,要让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教育工作者要科学地、辛勤地耕耘,受教育者要积汲主动地参与,融入到校园生活中去。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投入正是七大原则的核心所在。学校所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这种服务需要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学生的投入与收获通常是成正比的。

  二、七大原则与教学评估

  如前文所述,在大学教学效果评估过程中,一直被广泛采用的指标包括标准考试的分数、学生的保留率、毕业率,就业和升学(本科升研究生)率等。这些终端评估指标强调的是结果。那么,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呢?也就是说,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才能使学生不辍学,按时毕业,成为合格的研究生或劳动者呢?七大原则强调的正是这个过程。七大原则的核心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的“投入”与“融人”。可以想象,如果一名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后不能够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能融人校园生活,那么他必然要选择离开,或者被动地消磨掉大学时光。

  七大原则问世后,一系列根据这些原则而设计的学生问卷调查逐渐被高校采用。这些问卷主要调查学生的“投入”和“融入”的程度,对教学的过程进行评估,为学校制定教学改进计划提供依据。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此类问卷之一,《大学生问卷》(以下简称《问卷》)。

  《问卷》于2000年正式推出,每年举行一次。在过去终六年中,共有970所学校参加了这项问卷调查。《问卷》的对象是大学一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除了学生的个人信息(性别、种族等)外,《问卷》含14大项,8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1.与课程有关的活动情况,如课堂发言,辅导同学、与同学讨沦问题,与教师交流的频率等。

  2.所修课程需要动脑的程度,如有多少内容要求死记硬背,多少内容需要分析、总结、判断、应用等。

  3.考试试题的难度。

  4.每学期要完成的写作和阅读量,如一共要读多少本书,20页以上的报告需要写多少篇。

  5.课外活动情况,如参加文体活动的频率。

  6.参加学术或社区活动的计划,如是否准备或已经参加社区服务、参与教师的一项研究、去国外修课、自己设计专业等。

  7.与同学的关系是否友好,有问题时是否可以及时得到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帮助和支持。

  8.个人的时间安排,如用在功课、课外活动、校内工作、校外工作、消遣、家务上的时间各是多少。

  9.大学经历对于学生的品德、知识、技能、和个性的发展是否起到促进作用,其作用程度如何。

  10.学校是否鼓励不同种族、不同社会和家庭背景的学生相互接触;是否提供学生在学业上所需的帮助。

  《问卷》的结果除了对每个问题进行统计外,还把这些问题归为五组,并计算出每组的综合指数。这五组是:(1)课程的挑战性;(2)学习的主动性与合作性;(3)师生互动;(4)学习经历的丰富;(5)学习环境的适宜性。这些综合指数通常用于对教学过程的监测。学校可以根据《问卷》的结果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问卷》的宗旨是改进教学,而不是进行学校之间的横向比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曾考虑过把《问卷》的结果纳入高校排名的指数,但是终因反对者过多而未实施。反对者认为,把《问卷》的结果用于高校排名违背了《问卷》的宗旨,是对问卷的亵读。

  综上所述,七大原则使人们对教学效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学校和教师对教学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投入和融入。在教学评估中如果忽视了过程评估,终端评估就会变得空洞。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投入,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当然,七大原则对于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不止于教学评估。就院校层面而言,应该说对这些原则的接受程度有很大不同。有些院校把七大原则的理念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而也有一些院校对此并不那么热衷。但是,就整个高等教育而言,这个理念已经渗透到该领域的方方面面,从学生管理到学校规划,从教学评估到学校认证。

【美国大学教育的七大原则与教学评估论文】相关文章:

美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的原则08-28

浅谈美国大学教育理念论文01-02

儿童家庭教育原则论文03-30

美国人教育子女的七大忌语12-12

浅谈美国创业教育思考的论文08-07

初中生的家庭教育七大原则12-16

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七大原则12-09

初中生家庭教育七大原则11-16

美国创业教育经验借鉴思考论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