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双主教学模式论文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双主”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文章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重点,“双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现代教育技术对“双主”教学模式的支撑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促进学生素质提高进行了全面论述。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把“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作为学校事业发展所遵循的核心理念,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双主”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两个为本”的办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跃能力的必然选择。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双主”教学模式的完善提供了强大支撑。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工作重点
我国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是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深度改造为切入点的,大量已有研究体现出重视教育技术视域中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这一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如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改变习环境,促进互动交流的同时,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成为现代教育技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正向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多媒体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和远程网络教学等教育技术已经运用于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重点,正从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深度改造,过渡到关注于对教学模式创新的支持和改善。
二、“双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
1“双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处于什么地位,是教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历来受到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各类高等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行为主义(Behaviorism)的学习理论。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容易得到发挥,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教学目标的完成,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得不到充分体现,致使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该理论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因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和探究。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导致教学目标不能完成或发生偏离。
因此,随着教育改革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双主”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学,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下主导的教。
2“双主”教学模式的内涵。
“双主”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是一个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相互依存、统一协调的教学活动系统。这个系统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始终扮演着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计划、指挥控制、统筹协调、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的角色;学生是这个系统中学的主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知识内化和建构的主体。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强调两个主体都要积极参与和交流,否则,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和目标。
“双主”模式的教学理念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增强师生情感交融,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积极性。在教学互动中,协调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过程体验中,变“学会”为“会学”,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双主”教学模式的支撑
“双主”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所构建的教学环境在“双主”教学模式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功能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对教学手段的改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不再仅局限于粉笔、黑板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活动增添了活力,因其图、文、声、像等信息,使教育信息的表达更为生动和直观。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宏观世界的天体运动、星象活动;微观世界的核裂变、细胞分裂;各种危险场面的核爆炸、火山爆发;各种机床运转、刀具切割等过程在声音、形像、光色等方面形象地模拟出来,这样的效果是靠教师的语言、图片无法企及的。这样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直观,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从而大大增强了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益。另外,应用现代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记录、存储、传输、处理和呈现,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个性培养和因材施教的目的'。
2对教育环境和资源的优化。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双主”教学模式,能够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所实现的对教育环境和资源的优化,尤其是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等特点,构建民主的教学过程和氛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平等和合作的师生关系,这些都有利于开展合作和协同式教学,让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教育环境和资源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此而带来的教学评价、教学媒体以及教学方法等教学要素的改造,如采用小组互评、在线学习或者角色扮演等教学要素的应用;二则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创新,如建立在网络教学环境中的Webquest教学模式,是典型的优化方法。可见,教育环境和资源的优化,不仅仅优化了教学过程中的要素,更为重要的是由此而带来的教学模式的变化,尤其是对“双主”教学模式的支持。
四、现代教育技术完善“双主”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主要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和译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极大丰富了大学英语的授课内容,改善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手段,使得“双主”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得以实现。
1教学情境创设的多样性。现代教育技术对大学英语教学“双主”教学模式改革的支持,首先体现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英语教学情境创设方面。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文化个性。要掌握、学好这门语言,提高听、说能力,在教学中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能够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构建的教学环境,将教学目标融入到营造的教学情景之中。通过巧妙的情景设计,运用例如直观、生动的多媒体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很好的将语言文化和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自然得到迅速的提高。在所构建的教学情境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也在“高效”的课堂中得以提升。
2教学方式手段的灵活性。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支持大学英语“双主”教学模式改革。网络教学方法,是典型的灵活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译能力方面,教师可以采取网络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利用将教学任务通过网络发送邮件给学生,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电脑、手机等媒体介质就可以得到信息指令,并针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实现学生个体的差异指导;同时,通过网络教学,可以扩展学生间交流话题,实现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促进教师与学生更为广泛的交流,在交流互动中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
五、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双主”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在“双主”教学的理论体系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所构建的教育环境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纽带,一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这个桥梁的功能,才能保证“双主”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带来的成效。
1要正确认识教师主体的主导地位。教师主体是整个教育活动的领导者,始终担当着设计、组织、统筹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选择运用恰当的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极力启发学生,充分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努力推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要正确认识教师主体的职责。作为领导组织的教师主体,传授知识、引领方向是教师主体非常重要的职责,这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应具有善于捕捉、分析、判断、吸取信息的能力;在教学课件制作中,教师除了对教学信息资源收集、筛选、传输、应用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外,教师主体还更要增强对信息的敏感意识,注重培养高尚的信息道德,把握正确的学术方向。
3要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所具备的功能。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它的功能优势并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充分利用好和发挥好其功能优势,才能促进“双主”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挥效用。
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拓展教学时空等方面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双主”教学模式,教师只要履行好教师主体的主导作用,激励好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把握好两个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功能优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就一定会在“双主”教学的理念中真正得到提高。
【浅析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双主教学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双主建构模式12-06
高师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01-20
平面摄影技术的改善与应用论文10-31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论文07-29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2-06
现代教育技术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1-21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误区论文01-01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1-01
现代教育技术下高职教学模式分析论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