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发优势理论的我国重点大学学科建设论文
摘 要:现代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发挥都是通过学科的运作来实现的。后发优势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的一种新理论,现在已经被应用于多个方面并且其理论指导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将这一理论引入到我国重点大学的学科建设中,希望能对我国重点大学的学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后发优势;重点大学;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
1 后发优势理论
1.1 后发优势理论的起源
后发优势理论是源于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国际分工、比较生产费用理论和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动态比较费用学说。其最初的阐述认为:后起国家或地区由于可以直接吸收和引进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其技术成本要比最初开发的国家低得多;同时,在同样的资金资源、技术成本条件下,还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只要在国家的保护下达到规模经济阶段,就可能发展起新的优势产业,从而在其传统的资本或技术密集的分工领域内,追赶或超越先进的国家或地区。这一理论表明,所谓后发优势,指的是一种经济发展态势。
1.2 后发优势理论的发展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M·列维将后发优势论的研究领域从“工业化”扩展到“现代化”,并提出后发优势有五点:一是后发国对现代化的认识要比先发国在自己开始现代化时对现代化认识丰富得多,对于后来者来说,缩短了在“黑暗中探索”的时间;二是后发者可以大量采用和借鉴先发国成熟的计划、技术、设备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三是国家和地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跳越“先发者”必须走过的现代化历程,选择自己的发展路径;四是由于先发式国家的发展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这可使后发国对自己现代化前景有一定的预测;五是先发国可以在资本和技术上对后发国提供帮助。
1999年,在研究对象方面,陆德明将“后发国”扩展为“后发展经济体”,包括后发国家、后发地区、后发部门、后发企业等,“后发性”则是指经济体之间的一种落后状态,“后发优势”就是后发展经济体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或迟缓形成的有利条件或存在的各种机遇,它包括三层涵义:一是后发优势只可能在后起国家或地区才具备;二是后起国家或地区起步越晚,追赶的速度也就越快;三是后起国家或地区必须制定适当的发展战略或采取适当的发展方式才能形成真正的后发优势,否则理论上的可能性未必能够形成现实的必然性。
1.3 现阶段的后发优势理论
虽然后发优势理论最初是一个经济理论,但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其应用的领域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初的范围,在多个学科领域都形成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对后发优势强调的侧重点也不同,有的强调资本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有的侧重技术的模仿创新,有的看好制度的借鉴移植,等等。
后发优势是一个综合型很强的概念,因此在后发体中正确运动后发优势理论的前提是正确的理解、把握后发优势。总的来说,后发优势大体上有以下三个方面:
(1)资源后发优势。资源后发优势包括劳动后发优势,资本后发优势和自然资源后发优势。
(2)技术后发优势。
(3)制度后发优势。
可以说,后发优势实质上是一个学习的优势,其实现机制的关键就在与能否有效利用技术后发优势和制度后发优势,快速的学习先进体的技术和制度,并将其本土化,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本土化的技术和制度,不仅会引起“消化不良”,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也会陷入“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怪圈。
2 我国重点大学的学科建设
2.1 大学的学科建设
大学的学科建设,是指大学作为学科建设的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规律,以及高等教育的特点,结合大学自身的实际,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科水平提高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建设活动相比,大学的学科建设具有其特殊性:首先,大学学科建设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人才。其次,大学学科建设的内容较一般学科建设活动更为丰富。除了一般学科建设活动具有的确定学科方向、选拔学科带头人、组建学科梯队、调整学科结构、建设学科基地、营造学科环境等内容外,大学学科建设还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位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一般学科建设所不具备的内容。第三,大学的学科建设有一定的范围限制。一般情况下,大学的学科建设都受本国政府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目录和学位授予的学科门类划分约束,即使大学学科设置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国家,其大学的学科建设也要受学科发展的成熟程度制约。第四,大学的学科建设任务集中。可以概括为调整学科结构和提高学科水平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2.2 我国重点大学学科建设
重点学的学科建设与大学的学科建设相比,区别就在“重点”二字上。有了“重点”二字的大学,在财政拨款和招生、教学管理等办学自主权方面与一般大学大不一样,他们享有更多政策上的优惠。在我国,重点大学包括两类:一类是由政府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指定的,到1981年底,全国共有97所高校被确定为重点大学;另一类是指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大学,主要是指经过国家计委批复立项列入“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项目的高校。
我国重点大学的学科建设除具有一般大学学科建设的特点以外,还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意义重大。重点大学的学科建设水平不仅决定着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同时还担负着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重任。
(2)目标定位较高。不少重点大学都把学科建设的目标定位在世界一流或世界知名上,这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重点大学自身发展的要求。
(3)置科研于突出地位。由于重点大学培养的是高层次人才,而高层次人才不是仅仅靠教学所能完成的,它必须通过科学研究来训练。另外,重点大学是我国科学研究方面的一支重要力量,负担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任务。
2.3 我国重点大学学科与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的差距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我国重点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主要的差距是学科布局不合理,只注重学科单个学位点的建设,忽视学科整体优势的形成。而且学科建设的目标定位不清晰,甚至有些重点大学认为学科门类齐全就代表着学科布局是合理的。从人才师资的角度看,虽然各重点大学也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仍然有重物质轻人才的现象。从制度机构的方面看,不论是机构的设置还是制度的建立,都是在采用行政管理的模式,虽然近些年来教授能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上来,但是总体上说学术权利和学术自由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科建设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3 基于后发优势理论的我国重点高校学科建设的具体措施
(1)学科布局方面。高校学科布局是指学科在大学的分布状况,它不仅决定了一所高校的学科结构,而且决定了高校的功能、特色,影响着学科水平的提升。因此,高校进行学科建设,首先要着手进行学科布局的调整。要想使高校学科的布局科学化,就必须做到首先进行科学定位。科学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很多发展方向。任何一个学科组织都不可能在所有的学科方向上争创一流,它必须做出选择。在这方面我国重点大学所具有的后发优势可以说是技术上的后发优势,因为我们可以研究、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和现有的学科结构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的基础上调整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省略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局限性而采取的一些调整,避免其过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失误,直接学习到比较先进的学科结构,为我国重点大学学科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师资人才方面。学科建设的核心就是学科队伍建设,要建设一流的学科队伍,就要重视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由于学科带头人通常是在一门学科领域内对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其学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优秀学者。他们是本学科学术梯队的灵魂核心,其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科发展的方向和力度。同时学科梯队是以学术研究人员在学科中的重要性为标准进行划分而形成的不同顺序和层次的集合,是学科建设的主体,学科建设必须依靠学科梯队来实现。没有一支高水平的学科梯队,就不可能建设高水平的学科。在这个方面,我国重点大学具有着资本后发优势,利用现阶段我国劳动成本低和在引进人才时人力资本投资边际报酬高这两个特有的后发优势,遴选学科带头人,引进高水平人才,合理的配置现有人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在年龄、水平、特点上的人才层次梯队。
(3)制度机构方面。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不仅可以参考和借鉴先进国家高等教育运作的成熟经验,而且还可以通过广泛比较、借鉴和总结其它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经验与教训,结合本国国情,在比较广阔的空间里进行理性的选择,建立起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大学制度。拥有制度捷径优势的我国重点大学,应首先确立“学术自由”的理念,本着先进性 、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三个原则,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制度,创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创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学术评价和人才竞争机制,营造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生存、发展的环境;创立健全学科建设工作的领导机构,加强对学科建设工作的管理。
(4)基地建设方面。学科基地建设是进行高校学科建设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和依托,也是高校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重点高校拥有国家重点支持的资金,人才和政策等方面的资源,在资本和技术方面拥有着双重的后发优势,通过合理的、有侧重的分配资金,最大化资金的使用效率,利用后发资本投资的边际报酬高和技术引进这些特点,在局部上接近、达到甚至超过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实验设备和条件。并按照“统建、专管、共用”的原则,对学科基地进行管理,实现学科基地建设中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及学科基地使用上的通用性、共享性、开放性,进而为我国重点大学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
参考文献
[1]@A·Gerschenkron. 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M]. Cambridge,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2]@Levy·M , Moderniz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Societies:A Setting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6.
【基于后发优势理论的我国重点大学学科建设论文】相关文章:
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后发优势论文02-04
高校学报优势学科建设论文05-26
试论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论文02-10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雇主品牌建设论文05-13
基于DBAE理论之上的大学体育教育论文01-16
基于环境行为理论的校园空间建构论文01-16
基于系统设计的科研管理论文03-21
论高校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与学科建设论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