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的隐性教学教育论文

时间:2021-07-03 13:43:45 论文 我要投稿

论语文教学中的隐性教学教育论文

  所谓隐性教学,通常是与显性教学相对而言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潜在的,无法通过考卷的分数、量的测试来衡量。一般来说,现阶段的语文课程安排决定于《语文课程标准》各自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都能够通过考试、考核以及其它测试方式进行衡量,都是可以通过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和学生在课堂与课余的学习能达到目的的,即显性教学就可以完成这一任务。而许多潜在的知识和书本没有但又必须使学生在今后具备的,如:思想方面的知识方面的、能力方面的等等,就要靠隐性教学来达到目的。所以,隐性教学对受教育者的作用无法立竿见影,但隐性教学对受教育者未来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思想品格的锤炼和熏陶、综合素质的提高却有着极大的帮助。

论语文教学中的隐性教学教育论文

  一.发挥语文学科中的隐性教学是时代的需要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也一直是教改的前沿阵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人们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对语文中的隐性教学要求越来越高。

  首先,思想内容教育方面需要隐性教学。

  任何一篇文章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担负着一定的思想教育义务。一篇文章、一段章节、一个知识点它们都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或一种精神、或一种品格、或一种美好的人类情感。它们又都非常丰富,不是一堂课、一席话、~张试卷所能解决得了的。尤其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各个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发展变化也在不停地影响着校园,而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学生,又或多或少地受着外界不定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仅仅依靠书本上规定的一点思想要求,那恐怕远远还不够,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能更好地吸收精神的食粮,把握人生的方向,使他们对未来人生旅途的把握,在隐性教育中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最后使之终身受益,从而最终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其次,文化知识的传授需要隐性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文化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各个学科不断地渗透,如果单纯地把一篇文章孤立起来理解,或者把一个知识点放在没有背景的前提下来机械记忆,那样,固然能达到某种目的,获得一定的知识量。但加强某项知识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让学生置身于该项知识之中,使之感受到,他就是这篇文章的主人,或这项知识的发明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以及与其它知识的交汇点,应如何获取这项知识等等,让学生成为主体,那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能在今后获取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而这种方法又不是显性教学即通过考试、测试所能达到的。所以,文化知识的传授,必须充分发挥隐性教学的作用才能适应新时期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的要求,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第三,社会呼唤隐性教学。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人世贸组织的不断临近,就需要我们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人才。无论从国际形势、培养人才类型,还是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方面考虑都需要发挥隐性教学。因为我们需要的是高素质、能力强的`人才,而不是一些只会死记硬背的机器人;我们需要的是能在国际竞争中充当中流砥柱的人才,而不是一些只会做做题目、纸上谈兵的“秀才”。目前,全社会都在呼唤中小学生减负,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一方面有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知识面也有积极的意义,我想,这恐怕也是充分发挥隐性教学的一个很好佐证吧再者,从当前的高考和各地的中考趋势来看,语文的考试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核,如果我们还不加强隐性教学,那么,很有可能我们失掉的不仅仅是几场考试,而是对一代人才的培养。

  二.隐性教学的几种形式和方法

  隐性教学因为是一种潜在的教学方式,而且无法通过测试的方式来进行检测,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通过适当的形式、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发挥隐性教学的特长。

  I.旁征博引法。

  语文学科是-tU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知识,从字、词、句到它们涉及到的内容;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而丰富。而教学大纲又要求我们只掌握其中的某几项知识点。一般来说按文体分类的单元,多数要求掌握该文体方面的知识,而且那是在章节结束后要进行考核测试的内容,设计相对比较单一。据此,语文教学中,任何一个章节,甚至某个知识点,在我们教学中都应视之为一个整体,把其中的语法知识、思想内容文史知识、自然知识融会贯通。如《诗经·伐檀》这篇课文,它既有字句方面的要求,又有对劳动人民的歌颂和对统治阶级的批判。“诗写意”如果说就此罢了,恐怕会流于肤浅。作为中国第一部诗集,也是最早的诗歌总集,又是中国诗坛现实主义第一座高峰,它当时所产生的土壤,还有诗歌为何能产生美感,对今后整个中国文坛和人文的影响等等。这些知识,通过旁征博引把它揭示出来,让学生掌握除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外还能多角度地把握各方面的知识,从而激发其热爱民族文化,学会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把握诗的意蕴。又比如:在讲汉字“休”时,我们首先要告诉学生汉字有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专注六种造字方法,每个造字方法又分别是什么内容,“休”是属于其中会意的造字方法。而汉字的使用方法又有本意、引伸意、比喻意等,“休”的本意指歇息,也可引伸为停止,如“休会”,又可引伸为副词当禁止用,如“休想”之类。又:汉字既可当一个语素,与别的语素组成词,如“休息”中的“休”就是一个语素,而“休想”的“休”就是一个副词,又可独立成词。这样,通过隐性教学旁征博引的方式达到触类旁通和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的效果。

  2.启发联想法。

  语文教学与一般的教学不同,有时它并不需要机械地记忆.或者完成课文要求的一些个目标。当然,这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应付各种类型的考试。但如果要致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开拓,那么就要发挥隐性教学的功效。像诗歌、散文的教学尤其如此。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诸如此类,就要让学生产生联想:在当时的背景下,为何会产生这样有魄力的想法,对当时和未来的中国人民又起什么样的作用。未来的大桥是个什么样子,拦湖大坝又是个什么样子,激发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体验当时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豪迈情怀和伟大信心。又如《背影》中父亲的“背影”,单纯从文字看是没有多大障碍的。而对于父亲学生应有很深的感性认识,要让他们联想生活中自己的父亲是如何疼爱自己的,尽管疼爱形式、表现方法不尽相同,但情感是一样的。然后,由此及彼使学生产生共鸣,从其灵魂深处诱发出美的情感、高尚的情操。总之,隐性教学就是要把无法测试的内容从学生内心深处激发出来,培养一种能力、一种情感,使之终身受用。

  3.无形渗透法。

  语文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的地方,还在于它的感悟性,这种感悟,甚至可以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目前的应试教育又使当前的教学处于尴尬的境地。那么,隐性教学的无形渗透法则可以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人所学知识之中去,从产生写作灵感到如何设置文章结构,从用词造句到修饰润色,让他成为文章的“主人”。

  他就会把自我融合到作者的思路中去,二者相互渗透交融,这样,收获恐怕不是显性教学课堂的一般分析所能达到的: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一文,有这么多素材,即:这么多人、这么多事,每人可写一个故事,每事可写一篇报道,“我”如何组织材料,如果让学生走进去,那效果肯定就不一样:那么他们就要认真考虑运用下列因素:语言的组织能力、篇章结构的把握、文体知识的运用、情感的理解等等。学生在无作者和读者的环境里根据教师事先摘录好的素材自我构思、自我加工润色,然后再与原文对照比较优劣,这洋与在课堂上机械地听教师讲解、然后做练习相比,效果肯定会好得多。

  总之,隐性教学是相对显性教学而言,有时二者互为一体,相互转化。为了适应当前和未来的教学形式,如何充分发挥隐性教学的作用,应当是一个应引起我们重视的课题。

【论语文教学中的隐性教学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12-05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论文)12-06

论语文教学中的新课导入教育论文01-09

《论语》中的文与质05-05

《论语》中说纷纭(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12-06

有关隐性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10-09

实现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的良性互动论文06-20

教育教学中的几点感触论文01-01

浅谈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教育论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