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就业为导向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论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文章论述了科学的办学理念和先进的管理与服务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了就业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越来越被社会所瞩目,而与之有着血缘关系的民办院校则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民办高校也因此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等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而现如今如何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让民办高校又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在这次挑战中,民办高校面临着两种抉择:一是把握良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学改革,站在市场经济的主战场,采取“双主动”“双主动”即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需要,拓宽办学功能,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主动服务于社会,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努力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二是立足脚下,保守办学,坐等生源,侥幸生存。实践证明:学校只有以就业为导向,以外抓生源、内抓管理为切人点,坚持以特色优势参与人才培养和市场竞争,以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才能增强学校的办学生机和活力,才有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民办高校办学的唯一出路
一、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赖以依存的条件
(一)科学的办学理念和先进的管理与服务
1,科学的办学理念,即“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以就业服务为导向”。准确定位,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注重人才培养,改革传统模式,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力强、质量高”的一流高技能人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曾尝试把西方成功的高职教育经验引人民办教育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民办高校灵活、快捷和适应性强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接受了民力、高校的存在和发展,这是科学的力、学理念引发的必然结果。然而,在科学理念指导下的民办高校所面临的最大困惑就是生源管理与就业服务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先进的管理与服务是学校对现有生存资源的再次开发。学校的宗旨是“育人服务”,学校如何巩固已有的生存资源,并对潜在的资源进行再次开发,说到底就是如何管理与服务的问题。高职教育从它教育的目的.性上看,就是就业前的岗前培训学校应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全程纳人教学管理,把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与职业的养成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围绕育人这条主线对学生心理、思想、行为、法律意识等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综合管理,把学生在学校的全部表现与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联系起来;学校应对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合理要求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扶助,让“三为”不只写在纸土、贴在墙卜、说在嘴上,要落在行动上、飞一切管理与服务内容要紧紧围绕“就业”这个中心环节展开,这一环节做得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生源与管理的相互作用体现了科学的办学理念和先进的管理与服务的辩证统一。生源与管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现实中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一对一个学校来说,其实是由生源和管理这“两条腿”构成的统一体两条腿走路才不至于失衡,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生源与管理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支撑起学校的一片天空.
(1)生源体现了学校的实质性内容。“学生是学校的衣食父母”,这是学院院长张富良教授在我院拓展培训班上谈到高校管理时提到的最经典的一句话。没有学生就无所谓学校,没有了实质性的内容,自然就谈不上如何管理以及学校如何发展。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存在和表现的方式”形式作为一种外在力量,归根到底是为内容服务的。没有生源,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真正意义。因此,生源乃是学校的基础和保证,是一种不可比拟、不可替代的物质力量。
(2)管理是学校实质性内容的外在形式一由于形式不构成事物发展的实质性内容,所以易被忽视,甚至被低估,其实很多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形式对于内容来说,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就促进内容的发展;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的发展_生源与管理的辩证统一就体现了这种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3)生源与管理的相互作用。生源是办学的实质性内容,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内容决定形式,它是事物的主导方面,内容发生变化,形式迟早要发生相应变化,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生源变了,管理的方式必然要改变。生源的文化程度、年龄、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方式、教学手段必须也随之发生变化;反过来,学校的管理,比如课堂秩序、后勤管理、校园建设、师生面貌等,这些工作做得好与坏、水平如何、到位与否,自然会对学校的生源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生源与管理是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体现了学校这个特定的内涵。
(二)优质的办学条件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1.师资条件办学条件是硬件资源,它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基础设施条件,二是师资条件民办院校在办学条件硬件资源上与公办院校不存在可比性,但在师资条件上要比公立院校优越,灵活机动,空间选择性大一“人巧不如家什妙”,办学的家什就是师资的运用与配备培养高技能人才,首先需要有强有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支撑,民办院校的教师更应体现高职的教育特色,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具备另一特殊功能,即实践指导能力。
2.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学校按照教学常规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可根据实践需要灵活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来指导学生,他们直接参与教学对学生将来就业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还可以定期带领学生深人基层、企业,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更新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二、对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探索
掀开中国的教育史卷,孔子当属我国创办私学的第一人。他曾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人,提倡“使民以时”。孔子是宗法等级制的拥护者,他知道任何制度都需要不断修正,这既合乎个人的意愿,也合乎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学校就应当“使民以时”,你需要,我就办,供求对路,直接有效。学校要生存下去,也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教学模式、办学内容、专业设置等诸多方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近年来,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型”转向“大众型”,这无疑对民办高校是一种挑战。但挑战常常与机遇相伴,如何挖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热门专业,如何将那些进人社会、急需就业的各种层次的学生组织起来构成学校生源与管理的互补优势,是当前民办高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笔者从学校办学角度和学生就业角度出发,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一)从学校办学的角度来看
1.在学历教育上要贯穿强化能力培养这条主线。我国的民办教育主要是就业前的能力培养,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具体实施时,应依据学生的年龄、阅历,对他们的定向培养一定要突出“直接有效”,体现在能力培养上的“粗放型”;而对他们的管理服务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在服务意识上的“集约型”;同时,更新教学手段,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尝试让学生实行“点菜式”听课。学生的来源不同,‘旧味”自然不同,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教师及所授课程,这样做针对性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自主选课学习,以灵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业意识,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实际锻炼的平台,并在管理上创造条件促使他们成功创业。教师也应当打破陈规,改变“一言堂”和“传统式”教学,实行讨论、讲座与选修、必修相结合。学校在教学上,设定“订单式”培养,通过第二课堂、实习基地、训练基地等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在教学上积极鼓励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大信息量授课,实现远距离、全方位、近搜索,实现多渠道资源共享。这样,既搞活了教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又满足了学生的个体需要,实现了“双赢”。
3.专业试读。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可以引导学生学有所成,为自主创业铺路。按照教学常规,学生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专业就不予调换,可有些学生在人学后,发现所学专业并不适合自己。其实,现在有些著名高校和个别普通高校,甚至民办院校都尝试在第一年的公共基础课学完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做第二次专业选择。更换专业,虽然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但其结果所带来的社会正效应一定远远大于“麻烦”带来的负效应。国家教育部近几年推行的职业院校的“双证书制度”实际上给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另一条就业门路
4.学制根据专业进行适当调整。由于专业的不同,对学制的要求不一定非三年、四年不可。报考上一级学校(如中专报考大专、大专报考本科),不一定要求非拿到前一级毕业证才允许报考。“对内搞活”未尝不可,这也是拓宽学校办学门路的可行性参考。现在我国教育部积极进行高职两年学制改革,即由原来的三年学制逐步过渡到两年学制,这是解决我国现有人才短缺的一条捷径,是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
5.急用先学与短期培训、走读等形式相结合。就“就业”而言,能“请进来”,就要设法“送出去”,适当允许“双肩挑”,即:读专又念本,读本又考研,读书就业两不误。对那些急需就业、年龄相对偏低、家庭相对贫困的学生,可根据市场供求,及时更换新专业,适当地补充相关课程,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开办适合他们特点的岗位技能培训,采取与需求单位挂钩的方法,使其边上岗、边进修。
(二)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看
1.学生择业观念尚需改变。现在做事强调定位,高职学生要深刻明确这一点。最近,笔者经常留意我校学生的毕业去向和就业率,也曾亲自到我院3月份举办的招聘会现场进行调查,感触颇深,遗憾是主要的。多数同学过多考虑企业的性质、规模大小和个人待遇高低,往往犹豫不定,结果位置被抢占,失去了机会,令人惋惜。近几年,外地人对广东人才市场的冲击加剧了人才的竞争,再加上国企改革、下岗人员骤增、政府机构压缩、人员分流都使高职学生就业空间相对缩小,供大于求,找工作难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高职学生切不可眼高手低,好高鹜远,期望值定得过高。
2.走“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道路。高职学生跻身社会,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立足生存之本,而后择机拓展。传统的、陈腐的“从一而终”的就业观不是当代人的选择,继续走传统就业之路,只能是死路一条。
高职学生“迈好人生第一步”靠的是智慧,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准自己的定位。学校应在学生学习期间始终坚持进行正确的就业观教育,引导他们走出就业误区,使学生走上人生的健康之旅。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在正确引导学生找准定位的同时,自己也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民办高校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论以就业为导向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论文】相关文章:
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方式探索论文01-04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论文03-31
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课程设置改革论文01-04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育论文01-05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英语教育论文07-20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论文06-13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探析论文01-05
试析以就业为导向,探索高职教育规律论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