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爆炸就业竞争父母亲情论文
【摘 要】对学习、对自我素质提高不够重视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当今的大学校园里。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不在于教学管理制度的外在制约、教师课堂知识的灌输,而在于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从知识爆炸、就业竞争、父母亲情三个视角去引导和激发大学生自觉意识到学习和自我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关键词】知识爆炸 就业竞争 孝道 大学生 学习观
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盛行于我国大学之前的各教育阶段,很多学生习惯了在老师和家长督促下被动地学习,进入大学之后,面对相对自由的学习氛围往往缺乏应有的自觉自律而不知所措,以致大学四年学无所成,虚度了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对学习、对自我素质的提高不够重视的现象。典型的表现是,不少学生对学业只求“60分万岁”。因而,逃课者有之,迟到者有之,上课不听讲者更有之,类似现象的描述在网上也随处可见。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够、自律性不强。因而,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不在于教学管理制度的外在制约、教师课堂知识的灌输,而在于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从知识爆炸、就业竞争、父母亲情三个视角去引导和激发大学生自觉学习和提高素质的内在动力。
一、“知识爆炸”的时代要求每一位大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21世纪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分钟都有一本新书出版,即使一个学科一年的新知识也需45年才能读完。过去,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可享用一生,或至少够一生所需知识的70%以上,而现在仅够10%,甚至更少。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撰写的《2020年科技预测》报告表明,从 1993年到2003年的10年内,人类知识翻了一番;从2004年到 2010年的7年内,人类知识将有“爆炸性”的突破;从2011年到 2020年的10年内,人类知识将比现在增加3—4倍。这个预测表明,人类已经淹没在自身创造的知识“海洋”之中。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竞争无处不在。无论是国与国的竞争,军队与军队的竞争,还是大学生职场上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是素质的竞争。昨天的素质,能否满足今天的需要;今天的素质,能否赢得明天的胜利?同样,昨天的人才,能否保证是今天的人才;今天的人才,能否保证明天也是人才?因此,在知识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无论是谁,都必须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大学生亦不例外。为了更好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每一位大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把学习能力当成第一能力,当成一生一世的事,终身学习,才不至于“落伍”。
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很多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对学习能力的培养都不够重视。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很多人都选择外地高校,都渴望没有父母约束,没有亲人、朋友关注的“自由”!但事实并非如此。步入大学,校纪校规需要遵守,学习学业需要承担,同学之间“你争我赶”的激烈竞争依然存在;因而,他们幻想中的“自由”永远不存在!因为,学习是每个大学生的天职。不幸的是,很多人偏离了这个轨道,在无所事事中荒废自己的学业,在倍感无聊中虚度自己的青春。这样的学生,自然不被用人单位所看好。惠丰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熊忠怀曾表示,如果他去招聘,成绩差的学生肯定不会要。因为,对自己学习不负责的学生,也会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
也许有同学会抱怨,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怎么去学习;或因为自己所学专业在当今社会是“冷门”而没兴趣学习;有的同学甚至认为,选择了一个专业就等于选择了一生,自己一辈子已经没什么前途了……其实,专业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即使实在没法培养,也可以通过其他种种途径来弥补。因为,大学是个多元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个同学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至于有同学认为选择专业等于选择了一生,则是大错特错。因为,大学决不意味着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甚至它都无法决定一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有调查显示,目前从事职业与自己大学所学专业对口的只有26%。
也有同学抱怨,大学里所学专业知识在以后工作中几乎用不上。有调查表明,只有9%的人认为,大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对目前工作没有一点帮助;而38%的人认为有间接帮助;更有53%的人认为有直接帮助。事实表明,大学所学专业知识对以后的工作是有帮助的。退一步说,即使没帮助,经过四年的学习,同学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而这对步入社会以后的再学习会有极大的帮助,我们甚至可以说,大学期间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学到的知识更重要。因为,学历只能说明过去学习的层次,甚至不能说明学习得如何,更不能代表现在及未来学习得怎样;如果说学历只代表过去,那么,学习能力则掌握着将来。大学只是我们人生长河的一个成长阶段,一个相对系统的知识学习阶段。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仍需不断地学习,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可谓“活到老学到老”。
因而,在大学里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的人,尽管最后也能“混”到一张文凭,但没有经过艰苦学习而获得的文凭无异于一张废纸!正如许多专家所言,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了“后学历”时代,随着社会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学历将不再作为选人的首要衡量标准,那些躺在高学历上睡觉的人注定会被淘汰;而以知识与素质并重且能终身学习者,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获得满意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成为令人羡慕的人生成功者。
二、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每一位大学生努力提升自我素质
我国高等教育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始自1999年,连续多年的扩招,导致大学生入学率不断提高,以至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200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80余万;2005年为338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59万;2009年将达到611万。
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导致就业形势自是每况愈下。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几乎所有专业门类的大学毕业生,薪酬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跳水现象,以至很多学生已经开始走出开价虚高的误区。有调查显示,目前有60以上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至2000元之间,甚至是800元基本工资也愿干。即便如此,不少大学生还是不得不面临失业的尴尬。据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与共青团中央学校部联合主办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截止2006年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2006界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也就是说,2006年5月底,仍有110多万本科生没有找到工作。而今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不容乐观。
面对一年比一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毕业生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就业方式——“零工资就业”,即不计报酬地在用人单位干一段时间来赢取就业机会。在央视发起的一项调查中,近七成大学生表示“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愿意在一家相对理想的单位零工资就业”。他们做如此选择,主要是希望把这段经历当作实习、积累经验的机会,先就业再择业,以及寄希望于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使雇主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获得该单位的岗位。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新提供的较为“理想”的工作岗位的增长速度,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获取同样岗位的难度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大。但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在大批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也有许多优秀企业无法招聘到足够数量的合格人才。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在招聘时就曾经直言不讳地表示,虽然中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庞大,但符合他们标准的只有不到0.5%;一家著名的物流公司甚至自己出资,花费一两年时间培训新招的大学生。这种矛盾远非供需数量的差异可以解释。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只要拥有良好的自我素质,仍有机会找到理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