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机制中关于院系为主的思考论文
在2006年6号文件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了要积极构建“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高校就业工作新机制。这既是对过去工作经验的高度凝练,也是对今后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有利于进一步将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使其更具规范性、全员性和长效性。
(一)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在院系
1.专业建设决定招生与就业前景。专业建设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按需培养。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实力、办学条件等因素编制招生计划,并视就业市场的需求量与饱和度确定招生规模。有些高校超范围、超能力、超规模扩招,市场热什么就招什么,哪种类型的学生好培养、低成本,就招什么类型的学生,造成大学生专业结构的严重失衡,这是形成有业难就的主要原因之一。
2.教学计划直接决定毕业生就业方向。课堂连着市场,随着现代工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对人才的专业知识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专。但是高校已有的专业设置不可能与企业生产过细的分工一一对应,这就需要在教学计划当中予以调整、补充和完善。如现在不少企业需要模具人才,但很少有高校设置专门的模具专业。如果大家都办这个专业,又会造成人才过剩。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机械专业、材料专业等培养计划中开设与模具相关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模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从而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3.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往往取决于学科发展的水平,学科水平高则人才培养质量易得到保证,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就强,更能够受到社会欢迎。学科发展慢、水平低,学生的培养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很多新知识、新的科技成果、新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手段等就难以进入课堂,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4.师资力量也决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师资是高校培养人才最为关键的因素,是第一课堂的主体,一支水平高、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是实施教学计划、把握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师资队伍强大了,教学质量才会高,可谓“名师才能出高徒”。
(二)职业生涯的规划制定和发展在院系
大学生要制定科学的、切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目标,还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
1.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的.教育是院系加强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伴随着培养人才的全过程。学院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班主任、辅导员以及相关任课教师,就必须指导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何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制定出一份切合实际而又利于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使自己的个性、品德、意志、知识、能力、素质有一个比较好的平衡发展与提高,从“想干什么”逐步发展到“爱干什么”、“能干什么”、“能干成什么”,逐步将理想的目标变成现实的可能。2.重视大学生每一阶段的渐进性发展。职业生涯规划随着年级的提高与成材的实践过程,以及社会的发展在变化,大学生成材与成人的目标必须作出适当的调整。大学四年就是人与规划的适应,以及规划与人的统一的过程,且这一过程是不断调整、不断适应、不断完善的。
3.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能力素质的拓展的主渠道。第一课堂是关键,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成人与成材,从内容到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爱好、掌握技能,使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一个大的飞跃,为将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课堂是补充,它对学生的职业倾向、职业能力的发展也影响颇深,如学术报告、知识竞赛、文艺表演、辩论大赛、创业设计、作品制作等,从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它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第三课堂是熔炉,教学实践环节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不仅是学生认识生产、了解社会、接触工农的重要契机,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深化,也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健康人格的大熔炉。每个课堂都具有独特的功效,既不能缺少,也不能相互替代,要使每一课堂都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4.规划促进发展,发展推进就业。一般意义上讲,规划与目标是人们自我激励与相互激励的一种追求与动力。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取得成功迈出的第一步,学业上的成功必然为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到需要发挥能力与智慧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
(三)推进毕业就业的重要资源在院系
第一,国家重视科技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了院系为社会科技服务的内容与范围。进一步拓展了院系与各方协作的空间,进行订单式的培养。第二,校友成为推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力量。第三,推介毕业生的主要力量也在院系。教师指导学生就业往往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从专业特点、专业优势的角度指导学生就业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树立就业自信;二是多数教师与社会具有更广泛的联系,介绍毕业就业的视野更宽、范围更大;三是专家向企业或单位推荐人才更具有可信度,签约的成功率更高。院系也有比较健全的责任体系。
总之,不管学校采取什么样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与运行模式,院系在此项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是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