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师范生就业现状及对策论文
论文关键词: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就业市场
论文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推进,社会管理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亦日趋明显,教育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必须顺应市场需求进行调整与创新。为此,对师范院校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拿出相应的对策,是内蒙古自治区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适应市场、与时俱进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社会管理从“人治”到“法治”这一转变的趋势也逐渐明显’各个领域内的法律、法规、制度、执行办法等的实施,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序、开阔的空间。在这种大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凸显出其市场意义与市场价值。这几年由于高校扩大招生,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率的高低成为直接影响高校招生和生存的关键因素。因此,思虑与探索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问题,自然也就成为当今社会一个值得研究和必须解决的严肃问题。
师范院校毕业生与理工科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市场不尽相同,前者由于受到师范院校办学性质影响,有一定局限性。那么,如何加强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搞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如何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生存教育、诚信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稳定已有的就业渠道及市场,拓展新的就业渠道和市场,提高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这些都是每一个从事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者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内藏古自治区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以往内蒙古自治区师范院校毕业生与全国师范院校毕业生一样,均属统招统分,培养方向是为教育系统及事业单位培养人才。学费不交,住宿不花钱,吃饭有补贴,毕业后有工作,实行的是包分配的就业政策。就是说,学生只要上了师范院校,毕业后保证就业确保工作。虽然当时只能在自治区内就业,出区、改行受到严格控制,但就业率是10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随之而来的是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并轨。从此师范院校也开始收缴学费、住宿费等。体制的变革使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理念和就业政策也发生了改变,原来的包分配转化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在新的就业政策指导下。虽然内蒙古自治区师范院校的短线专业(语、数、外、计算机)出区仍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在区内已可改行就业。不久后就业政策又有了新的变化,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自由择业”、“灵活就业”,并且取消一切限制,即自治区师范院校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就业。就业形势快速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师范院校的一些短线专业就业形势仍然较好,供不应求。如:语文、数学、外语等专业。另外,物理、历史、政治、地理、传媒、化学、生物等专业近几年看好;而与之相对应的`教育学、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等专业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从2001年至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数据里,可以了解到近几年就业率的相关信息。
2001年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41.5%;2002年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55.67%;2003年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61,45%;2004年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79.23%。
由于2001—2003年统计方法并未统一,有诸多因素,如灵活就业就没有统计在内,而2004年增加了灵活就业和自主择业,因而就业率普遍提高但不管怎样,统计数据表明四年的就业率呈上升趋势。
二、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师范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教育体制的进~步向纵深发展,就业政策的放宽和形式的多样性,使就业理念、体系从根本上发生转变,这对毕业生就业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内蒙古自治区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其他省市同类毕业生相比并不乐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制度改革滞后。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渠道不畅通,人员流动不起来,急需的毕业生进不去;各鼹市经济发展不一,人才的引进使用、重视程度、培养方向有局限;高校扩大招生后,毕业生逐年增多,社会“人才”市场竞争激烈这些问题都给师范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2.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更加严格。许多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考察。有些用人单位尚存在着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选人过于挑剔,用人观念脱离实际,“人才高消费”意识偏重等等,这些都人为地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3.毕业生对现在的就业理念、体系、形势认识不清。许多学生对就业政策了解不足,就业概念过于狭窄,就业期望值偏高。一些毕业生向往大城市,宁愿到高工资、高待遇的单位和地区就业,也不考虑下基层、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自身定位欠准确。
4.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基础教育发展在培养层次、水平上比例不协调。自治区教育厅2003年统计资料表明,全区初中学校多于高中学校。如:职业中学320所,其中,初中201所,高中119所;普通中学1762所,其中,初中1381所,高中381;中学总共2082所,其中,初中1582所,高中500所。另外,各盟市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受当地经济发展影响,办学力度不够,这也影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5.师范生就业渠道不够畅通。在就业槊道上,除上面所提到的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制度改革滞后外,还有学校进人受编制、人事、财政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制约;基层学校没有用人自主权;基层学校教职工结构配置不尽合理,特别是高中教师合格率偏低,基础课教师严重短缺;大量的非教学人员占用编制,真正的教学岗位缺编,表面上造成教师岗位超编、实际教学力量不足的现象,这些势必影响到师范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顺畅。而各师范院校在办学规模与办学质璧以及财政拨款、生源状况、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上、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的人力和设备投入诸方面均有差异,这也是影响自治区师范院校提升就业率的因素之一。
6.部分专业的就业率与社会实际需求相比偏低。由于择业期延长(二年)。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表现得更为客观理智,社会需求旺盛专业的毕业生,选择余地较大,这些专业学生们不急于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率的统计。
上述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如不能得到有效改观,势必进一步制约全区师范毕业生的就业以及就业率的提高。进而影响自治区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的提高,同时也影响师范院校的招生与生存。
三、解决内蒙古自治区师范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以上提到了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师范院校就业工作及就业率的几种因素。由于师范院校本身的办学特点和局限性,在解决就业问题上不能完全照搬理工科等院校的模式,而是应该根据师范院校自身的特点与优势综合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l.师范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常抓不懈。当今师范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任重而道远。搞好此项工作,首先,师范院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育人为主导,根据师范生的教学任务和特点,在教学理念、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育人层次,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深入人心,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使学生们适应社会变化,把握机遇。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处;使用人单位放心,才能保障师范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其次,还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保障就业工作的连续性。为此,必须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专(兼)职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就业专业教育,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学习新的就业政策、理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有所创新,形成一个从上到下齐抓共管的局面。
2.就业指导教育到位。加强就业指导课,脚踏实地地开展就业教育工作,严禁“雷声大、雨点小”。在就业指导课中应加入用人单位招聘各种形式的模拟实验训练课程(包括用人单位各种陷阱),使学生在应聘时能掌握应聘要领,应变自如,辨别真伪,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教育、生存教育;加强对毕业生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职业道德观教育,使毕业生树立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根据社会需要就业、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思想,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干一番事业;要教育毕业生认清社会形势的发展,及时了解就业政策及就业状况,认清自我,摇正位置,切忌好高骛远。要正确指导毕业生珍惜就业机会,克服“有业不就”的现象,在可为可不为之间选择可为,坚持做到“先就业、再择业”克服一次选择定终身的传统观念,从“艰苦”的工作傲起,从“低微”的岗位做起,为自己将来的进一步发展积累经验,增加经历、拓宽空间。
3.要更加准确地指导毕业生就业定位。今后毕业生就业政策全部放开,谋取一个适台自己的职位应该不是难事。关键要注意三点:一是实力,二是定位,三是准备。关于实力。孔子说过:“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就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担心没有任职的本领。社会上用人单位很多,关键是我们的毕业生能否适应这些岗位没有真本事,没有诚信,不会为人处事,不能履行职责.不管你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即使一时被接收,也不会长久。所渭定位,本质上就是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正确认识自己,并能够有效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知彼,就是对客观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如要考虑就业大环境,即毕业生供需总形势,还要充分考虑自身长期条件、优势特长。毕业生就业定位不仅仅是给自己定位,关键还要在考虑用人单位心目中的定位。所谓准备指的是定位后的实施,而实施不能没有准备。就业求职是一门学问,它有内在的规律。过去计划分配,不需要这门学问。现在“双向选择”,不懂这方面知识,就会失去机会。所以说,毕业生应该做好上面三点,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就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4.加强对毕业生毕业后的跟踪调查工作。订出具体时间,安排人员对自治区各盟市毕业生工作后的具体表现进行跟踪调研,了解并整理出用人单位对学校、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和进一步加强改进对在校学生的教育工作,以使学校教育更适合社会需求。
5.加强师范院校就业信息网的建设。当今世界高科技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日益强大,应用领域越来越宽。师范院校就业工作也应顺应科技发展,建立快捷有效的信息网络。当然师范院校就业信息网的建设需要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这取决于各院校对此项工件的重视程度与投入力度。此外,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建设要与教育部就业信息网、自治区就业信息网及全国各省市就业信息网链接,让毕业生得到充足的就业信息,使毕业生能及时准确地了解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寻找适合自己发挥才能实现理想的就业岗位。
6.加强就业市场、就业渠道建设。要保持已有的就业市场,畅通信息渠道。相关工作人员要经常了解、研究、探讨今后就业市场的发展方向,在现有的政策上,积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到西部地区就业。在充分发挥就业信息网作用的前提下,进一步向区外发展就业市场,请进来,走出去,建立一个稳定的、广阔的就业渠道,全力为毕业生服务,保障每一个毕业生都有一个理想的就业岗位。
7.自治区政府、教育厅可以适当考虑在各盟市中多建一些普高,或扩大原有普高的招生人数。同时改建一些不适合当今市场经济要求的职高、中专等,或将他们转换为普高,或办一些适合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职高。同时,还要根据自治区少数民族的特点,大力发展各盟市的少数民族教育,多办一些有民族特色的学校。这样做,一则以为师范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提高师范毕业生就业率;二则以保证初中生毕业后人人有书读、有学上,从而提高整体社会受教育层次;三则有利于社会稳定,为社会治安减少压力,为青少年接受正规良好的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
8.与兄弟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相互交流与沟通,是为了积极有效地研究探讨今后内蒙古自治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使不同办学性质和不同的办学条件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能够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基础上齐头并进。要争取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增进感情,不断创新的前提下,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总之,教育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促进教育向高层次深入。内蒙古自治区师范毕业生就业率如何提高,已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从旧的就业观念向新的就业观念转变的过程中,必须统一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要充分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认识到当今社会师范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上下一条心,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齐心协力,创造性地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内蒙古师范生的就业工作才能更好地迎接新世纪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