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研究论文

时间:2023-03-07 00:29:29 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研究论文

  一、幼儿依恋的意义

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研究论文

  依恋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它不仅是个体归属感、安全感、信赖感、亲切感形成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道德人格发展形成最重要的基础。同情心、自制力、自主感、乐观、信任、积极甚至责任心都是由依恋感的衍生、发展而迁移创生的。为此,我们应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依恋感,让婴幼儿在依恋感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建立温馨的亲子关系和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他们今后高层次情感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儿依恋的类型及行为特点

  Ainsworth 与同事(1978)通过陌生情境测验和对多个样本的分析,将婴儿的依恋关系分为三类:安全依恋,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开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不安全依恋,回避型,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不安全依恋,矛盾型,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

  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喜欢和母亲在一起,对母亲有较强的信任感,但并不总是靠在母亲身边,而是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积极地探索周围环境,在遇到危险或挫折时会主动寻求母亲的帮助,会有“怕生”现象,但在母亲的鼓励下,能很好地与陌生人交往。回避型依恋与矛盾型依恋则易对他人、对周围环境产生不信任感,害怕分离或回避母亲,难以适应陌生环境,害怕与他人接触交往,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形成多疑、孤僻、冷漠的性格特征。

  三、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

  传统心理学家认为气质是影响幼儿行为动力特征的关键因素,制约着幼儿的反应方式与活动水平,因而主张“气质决定论”。随着实验方法与现代技术的运用,人们逐渐认识到父母对孩子需要的敏感程度、教养态度、家庭氛围及教师的引导等同样影响着幼儿依恋的形成,这就对幼儿进行安全型依恋的培养提供了可行性。

  (一)遵循儿童的自身特点是必要前提

  婴幼儿时期是依恋感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了解该时期幼儿的特点就成了必然之举。影响依恋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

  1.生理成熟。幼儿的生理成熟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使新的心理活动的出现处于准备状态,同样也决定着选择性依恋发生的时间以及可能性。由于依恋的特性之一是指向性,所以只有当幼儿能分辨出主要抚育者时,稳定的安全依恋才有形成的可能。从出生到 3 个月时,婴儿的依恋表现为对人不分化的反应。到婴儿七八个月时,已能敏锐的辨别熟人和生人了,这样,婴儿真正的依恋行为便产生了。作为父母应当了解孩子发展依恋所需的生理条件,并在孩子生理成熟时,提供更多的机会与他们在一起,给孩子以温暖和安全的感觉。

  2.气质特点。儿童气质影响到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和儿童个性心理特性之一, 是儿童正常行为不同的表达方式。根据儿童是否容易教养,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易教养型、难教养型和缓慢活泼型。易教养型的儿童情绪好、生活有规律,较少产生不安情绪,对生人和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难教养型的儿童生活不规律,害怕与陌生的人和环境接触,对自身和外界的刺激反应过于强烈。缓慢活泼型儿童的特征界于以上两种类型之间,他们的反应较慢,不够活泼,且内向,对新鲜事物倾向于退缩。儿童的气质特点影响成人对他们的态度。有些孩子情绪好、见人笑,喜欢被人抱的更容易赢得成人欢心,而不愿意被抚慰的容易造成成人冷落。而不喜欢成人抚慰的儿童,久而久之因为情绪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形成了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3.母亲对孩子的敏感性。如果母亲经常对孩子的痛苦和要求置之不理,婴儿对这样的依恋对象也就不容易产生信任感。所以说母亲对婴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各方面需要做出敏感反应,是促进安全型依恋形成的重要因素。玛丽·爱因斯沃斯等人从长时期的家庭观察中,发现安全型婴儿的母亲在敏感性———非敏感性、接受性———拒绝性、合作性———干预性、易接近性———忽视这四个方面的得分均高。即安全依恋儿童的母亲比不安全依恋儿童的母亲对儿童的需要更敏感、更多反应、更亲切、更易接近、言语更积极、并予以恰当及时的满足;而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的母亲有较多的消极态度,影响着母子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不良的交互作用模式会逐渐内化为儿童的依恋工作模式,不但影响自我调节机制的发展,还可能将此消极的互动关系泛化到其他人际关系中去,出现攻击或退缩行为。

  (二)提高父母的抚育质量是根本途径

  1.正确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幼儿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大多数的父母对生理需要能及时的给予满足,因为任何身体内、外部的不适刺激都会引起儿童的哭闹等情绪反应直至父母消除这些不宜刺激。心理需要主要指幼儿对父母注意、关爱、照顾等的情感需要和活动需要。由于这些需要的隐蔽性,所以较少得到父母的关注。敏感性与反应性的抚养方式与孩子的安全型依恋具有相当程度的相关。作为父母要从情感上接纳、喜欢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需要理性判断,迅速做出反应,如即时、延迟或不予满足;有充满情感的积极接触,如目光、身体、皮肤的接触,让幼儿获得被承认、被尊重的感受。

  2.营造温暖的家庭气氛。家庭情绪气氛是抚养质量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家庭情绪气氛由每位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共同创造,温暖、互助、和谐或冷漠、疏远、拒绝,都对儿童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对其子女温暖的照顾,并以合理的方式养育子女,其子女多形成安全型依恋风格。而父母如果存在行为与情绪问题,往往难以形成和谐温暖的家庭气氛,从而会使子女感到在需要时无法获得关爱,并因此认为人际关系是不可靠的,造成疏离感增强,产生回避型依恋风格。所以父母应尽可能给幼儿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儿童在这样的背景中感受爱与关怀。

  3.形成正确的教养态度。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孩子受到长辈们保护过度的照料,普遍存在依恋过重的情况,造成幼儿交往上的依赖性,反而限制了未来一代独立性的发展。还有一些父母则担心惯坏孩子,往往对幼儿的啼哭、喊叫等采取漠视、不理会的态度。溺爱和拒绝都会使儿童形成不安全型的依恋,前者可能形成缠人型的依恋,后者可能形成淡漠型的依恋,都不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正确的方式是父母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景,理性的做出分析与判断,迅速做出适度的反应,如即时满足、延迟满足或不予满足。父母既要培养孩子对其的信任感,又要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形成,使孩子生活在一种爱而有序的环境中。

  4.针对不同的幼儿依恋类型进行培养对于安全型幼儿,父母继续对其需要积极反应,并努力为其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即可。而面对回避型和矛盾型幼儿,父母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矛盾型幼儿比较被动,对新刺激畏缩,接受变化难,需要父母要诱耐心和信心使他接受抚爱,并要努力摸出他的生活活动规律,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孩子的要求,但也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变化的度。回避型的孩子常常是安静地、退缩地,对新事物适应缓慢,需要父母特别的耐心,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气氛,用积极的情绪和行动主动去唤起儿童的反应,如果得到父母的抚爱和正确的教育,这类儿童的气质会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并且获得安全的依恋。

【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幼儿生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论文09-30

网络安全混合型入侵检测系统设计研究论文08-30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论文12-11

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的学科论文10-10

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论文08-24

从语用能力的角度谈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论文10-01

对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论文参考08-25

依恋的作文08-05

研究食品安全法的论文09-18

浅议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论文(精选8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