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时间:2021-06-29 10:09:11 论文 我要投稿

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陕西高校公共艺术专业授课目的与其他专业课有所不同,公共艺术专业强调的是通过提升高校学生艺术人才的感知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而雕塑与陶艺作为公共艺术专业的重要研究方向,其艺术特色为直观性、公共性、社会性。目前陕西部分高校在公共艺术专业人培养模式建设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在认识方面有待提高,就以雕塑与陶艺方向为例。本文针对地方高校公共艺术专业课程产、学、研方面的问题,简要阐述高校艺术人培养模式与产、学、研一体化建设问题研究上的一些观点。

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关键词】陕西高校;公共艺术;雕塑与陶艺;研究

  公共艺术专业目前是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分支,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和高校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在高校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下,陕西高校为了顺应改革趋势潮流,在省内广泛的开设了公共艺术课程,开设公共艺术专业课程旨在增强高校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高校生创造力、发散思维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公共艺术专业雕塑与陶艺艺术对大学生的综合发展的潜能作用越来越被陕西各级教育部门和各高校重视。陕西部分高校在公共艺术专业雕塑与陶艺方向的课程上已取得一些成就,但雕塑与陶艺的创作现状也令人堪忧,许多高校艺术类学生对雕塑与陶艺的学习认知不高,有种“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窘境。由此可见,陕西高校在针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陕西高校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艺术类学生对公共艺术专业课程内容了解不够

  目前,陕西部分高校学生学习此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修够学分,对课程内容本身其实没有多大兴趣。这其中包含深层次的原因:第一,课程内容实用性不强,所学知识与企业所需脱节。第二,社会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而且非常强调通过团队合作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但是现今高校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方面的培养尚不够重视,教学内容过于理论性而实践环节较少,学生体验操作实训不够,输出的毕业生往往不适应企业的需求。

  (二)部分高校艺术类教学课程设置不很合理

  目前,陕西部分高校开设的公共艺术类课程尚未达到教学的相关要求,且在教学质量评价上缺乏统一的、行之有效的标准。还有一些高校选取的教材不很实用,应用性不强,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例如雕塑与陶艺专业对教学实践性要求很高,现有些老师不太注重此方面教学,从而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得不到身体感官体验,这种状况直接影响高校培养学生的质量。

  (三)公共艺术课授课方式不当、教学设施滞后

  陕西高校在公共艺术课的授课方式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授课效果不理想,课堂秩序乱。当前,部分高校科本出身专业老师相对紧缺,对于要求专业性很强的雕塑与陶艺专业课程教师授课的有效性和学生听课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影响。我们都知道,听课人数多的时候教师的手势、板书、模型展示等都会受到局限,本来很具艺术性的课程失去了本有活力和生机,这样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体的效率都受影响。

  二、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与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雕塑与陶艺方向的现状

  我国的雕塑和陶艺工艺历史悠久,陕西作为中国物质文化遗产的发祥地在雕塑和陶艺上独具特色。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现今的艺术评判标准对许多传统工艺品持评价不高,“学院派”雕塑和陶艺的创作思路与“企业现实派”的具体需求存在脱节的问题,造成毕业生工艺品的设计制作的作品处境尴尬,选修这类专业的学生甚至表现出对未来就业感到迷茫的心理。同时,雕塑和陶艺设计本身具有非常巧妙的艺术想象空间,形式多样,工艺要求严格,创作思维空间巨大,应运技巧要求很高等等,这些因素给广大学生提出了非常高专业要求,他们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

  (二)艺术人培养模式与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雕塑与陶艺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代又一代国人不断创新的过程,这类艺术品不仅需要在外进行塑造而且还需富含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它需要创造者通过其敏锐的思维和创作天赋,充分挖掘其市场价值,将一般材料塑造成优秀的工艺制品,以此实现雕塑与陶艺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我们陕西高校要在艺术人培养模式与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下足功夫,将传授、教学、推广、研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此为纽带,广泛的培养艺术人才,让广大雕塑与陶艺艺术能够实现自身价值。

  三、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公共艺术课教学除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性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如何上好艺术类课程是陕西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在近些年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也有部分高校摸索出了一套艺术人才培养和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并重的教学模式。研究其成功的诀窍,需要从调整教学观念、内容、形式三个方面实现。(1)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科学设置艺术课程高校在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前,必须要先了解市场和企业的基本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然后再因时制宜的制定教学目标,只有以企业需求为中心,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教学的实用性。开课之前,各高校决策层须要依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科学的设置艺术课程,从而使艺术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评价指标具备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质量有据可依。当下,各高校的教学大纲基本上由各高校自己决定,但是由于陕西的许多高等院校缺乏用人企业对艺术专业技能需求的市场调研,以致无法掌握企业的切实需求,因此造成了实用艺术教学方面的经验不足,教学内容和方向差别较大,因而,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大纲不能仅各高校学自行制定。为保证公共艺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科学合理,必须根据国内的市场具体需求,制定出一套实用性强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2)调整教学内容,积极推进团队合作的实践教学现实教学中,为实现实用与综合素养并重的教学目标,必须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以用人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整合所有可掌握的教学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转变固有的、教条的教学理念。具体工作有:第一,教学大纲的制订要更近针对性,每节课都要拥有一个明确的、实用的主题,要以“学以致用”为目标,深入浅出,突出知识技能的应用。第二,积极推进合作化的教学方式,将艺术生分成若干小组,多布团队合作类型的作业,以实现团队成员的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的效果。推进团队合作的实践教学的主要原因出于企业需求的考虑,未来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是非常重视团队合作的,虽然许多艺术生都具备很高的艺术天赋,但在就业之后他们却表现平平,主要原因是他们团队意识不强,这就造成其很难融入到企业的团队之中,因而无法正常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因而,在学习阶段我们就要重视学生团队合作和团队意识方面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了团队的合作意识,才有益于艺术生将来在职业生涯上取得成功。(3)立足“产学研”,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要立足“产学研”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就要在大学原有基础上实施变革,打破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关注企业的实际要求上,采取“以需定产、因需定配”的人才培养战略培养学生。高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毕业生将来能为社会和企业所用,如果培养的学生不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自然就谈不上什么人才培养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只有逐步向企业的需求靠拢,才能从本质上提高毕业生的质量。立足“产学研”的建设,首先要增加教与学的互动,以增加兴趣为目标提高公共艺术课学生学习的参与率,使艺术生的创造性能力能够有机会发挥。其次,开展专题讲座,例如邀请业内专家开设明清陶瓷艺术专题课等以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达到提升效率和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双重目标。再次,增加教学实践,可以结合现代雕塑与陶艺的特点多组织设计实践活动,通过教学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实用技能方面的理解和掌握。最后,积极与企业合作,各高校要通过多种渠道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让广大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产品设计、工艺流程以及市场调研等具体工作之中,压缩高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使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更加实用,更容易被企业所接受。

  【参考文献】

  [1]曹煜璐.“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校企合作研发平台的建设研究[J].艺术科技,2016(04)

  [2]刘太雷.高职高专院校美术设计专业产、学、研一体化问题浅探[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1)

  [3]张华宣.加强校内辅修课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

【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07-01

高校体育管理模式研究论文07-02

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11-22

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11-20

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研究的论文11-30

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论文04-12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10-30

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论文12-05

企业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论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