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职业道德教育的渗入论文
摘要:职业道德教育是班主任尤其是职业学校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启迪学生智慧、塑造学生灵魂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提出,职业学校的职业性、技术性决定了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要直接走上各个工作岗位,从事不同的职业。这就需要班主任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唱响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旋律。
关键词:班主任;中职学生;道德渗透
一、念好班主任工作的“六字诀”
依据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的办学特色及学生学习基础差、知识素养差的特点,笔者认为职业学校班主任应该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看成自己的主业,念好“主动、自觉、创造”六字诀。这里说的“主动”就是不等不靠。要完成职业道德教育与培养任务,班主任必须主动学习,了解信息、开阔视野、熟悉专业,特别是要加强网络信息专业知识的再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至于掉队。这里说的“自觉”就是指班主任要有先见、有前瞻、有行动。班主任的工作既是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是经常性的思想管理工作。只有具备了深入学生、深入班级、深入家庭的恒心与韧劲,才能拥有对学生不良思想苗头的`预见与洞察能力,才可能利用一切机会开展开展职业道德的渗透。譬如,每天的晨读、课间操、班会、卫生扫除、实训教学、晚自习讲座等,都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的最佳教育时机,班主任切不可等闲视之,错失教育良机。又比如,每学期经常开展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班级文化氛围建设、文明宿舍评比、台儿庄古城志愿者活动、省市技能大赛、各类工学结合及首次在枣庄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智运会(2015年9月12—22日)等活动,班主任要抢抓时机,把教育学生的事看成是自己分内的事,让“自觉”意识统领教育全过程。否则,没有自觉性,得过且过,甚至多天都不曾到教室、宿舍、基地巡查,游离于学生之外,教育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而念好“创造”诀就是教育也要讲究更新、讲究技巧。班主任要善于创设教育环境,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这样,可使学生既感兴趣,又受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职业道德规范在班风中体现出来
让职业道德规范融于班级、扎根班级,进而内化于学生的自觉行为将是班主任工作的生命线。
1.将共同的理想具体化
例如,笔者所带的班是2014级汽修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培养从事汽车维修、美容及营销工作的中等技术人员,成为一名出色的从事汽修行业的工程师是学生们的共同的愿景。实现共同的追求,需要一致的规范约束,班主任要注重主导作用发挥,根据班级实际、专业特色提出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把共同的理想具体化。为此,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到台儿庄运鸿驾校、各类4S汽车营销专卖店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从调查中,同学们了解到了从事汽修行业工作的人员应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怎样的职业道德要求及市场上又有哪些新型的汽车面世等。实践调查不仅使同学们开阔了视野,看到了汽修行业的发展前景,也使同学们了解到当今社会上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及对从业人员道德水平、知识层次的较高要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和职业责任感。
2.让奋斗目标实用化
有了共同愿景,学生的思想就会一致,行动就能听指挥,班集体就有了向上的原动力。班主任要倍加珍惜这一难得的动力源,借势用力,积极巧妙地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巩固专业思想、端正学习态度上来,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校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从而使以敬业、乐业、勤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3.把工作重点系列化
教育系列化需要时空作保障,急于求成是不可取的,也是无济于事的。笔者制定了每届学生思想素质见成效的时间表——即学生毕业前要达到行业规范要求,基本具备吃苦耐劳、求真务实、团结合作、锐意创新的优良品质。为了实现班集体的这一终极目标,笔者制定了每一年(学生在校多为两年半)培养侧重点,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周期,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的全过程。
三、注意启发自觉,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职业道德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有情感,有自觉行动,并且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启发自觉,让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到极致尤为关键。为此,在教育教学中,笔者十分注意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张扬学生的个性,对学生中出现的好人好事不吝啬表扬,要及时摸清事情前因后果,使表扬更准、更服众,进而让个别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播撒到班级其他学生身上。班主任要营造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民主作风,让学生自我修正个人的不足。总之,力求让学生发挥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职业道德教育事半功倍。
【班主任职业道德教育的渗入论文】相关文章: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论文03-30
关于职业道德教育的论文03-30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论文11-20
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探索应用论文11-19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11-18
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探讨论文11-27
当代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分析论文11-27
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论文11-28
基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分析的论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