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办职业学校办大办强的典型论文
教育大军中,民办教育是一支特殊的力量。
民办学校的社会作用很明白——不用国家的钱,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现实却是由于办学体制特殊,民办学校承受着两方面的压力:办学资金短缺的压力,以及师资力量总体薄弱的压力。可以说,解决了这两个压力,就是真正披荆斩棘,为民办教育开创出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本文择取近年本省民办学校成功办学的四个案例,分别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借此希望可以剖析拓展民办学校办大办强的思路——
(一)市场为导向,建立科学决策机制
观念要创新。民办教育源远流长,现代私立高等教育在国外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程,这一切都为当今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但时过境迁,当今的民办学校绝不是过去的或者国外的私立学校所能比拟的。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越来越成熟,市场信息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可靠。有民办教育办学者提出:“就民教论民教,论来论去还得看市场买不买单。要融入市场,就不能固守原有的观念和模式,就得牢牢树立为经济发展、为师生需求服务的思想,在服务中赢得吸引力和社会各界支持。”
案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温州民营经济的崛起,政府重视教育体制创新,不断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多元化办学模式的探索。1999年初,面对烂尾工程的教学楼,平阳人徐定军短短一个月内,自筹资金2000万,组建温州创伟教育集团,由该集团承办平阳职教中心。这一体制后于2004年6月被省教育厅等5家单位授予“省教育创新奖”。
“只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利于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这就是温州民办教育允许运用各种形式进行大胆共同发展,使教育的发展,形成面向社会、适应市场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并在后来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
(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一直以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如同一柄“双刃剑”,分寸拿捏到位,是每个办学者所追求的目标。
对于任何教育而言,好的生源便意味着起了个好头。但现实公、民办学校并不在一条起跑线上,对于民办学校来说,较好的生源都被被公办学校挑走了,真正留给民办学校的多是起点较低、质量不高的生源,要提高升学率∕就业率,谈何容易?没有好的生源,就难有高的升学率∕就业率;没有高的升学率∕就业率,就没有学生愿意到学校来,学校就要面临困境——如此恶性循环下,对民办学校的成长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这种背景下,有民办学校办学者就提出了一句口号:“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案例:
位于浙江诸暨的海亮教育集团曾出台一项政策:凡是中考能够达到诸暨市普高线的学生,与公办学校一样标准、一样方式收费,每学期交1500元学费。而他们原来的标准是1.8万元;对其中50名品学兼优且家庭困难的学生,不但可以学费全免,白吃白住,还能每月领到500块“工资”。按照这项政策,学校招了400多名“公费”学生,3年学校损失近千万,仅这50位“领工资”的学生,3年学校将为其另行支付75万元的费用。结果,这些上线考生经过3年学习,为海亮创造了辉煌的成绩:本科和重点上线率均居全市第二,还出了诸暨文科状元。
案例说明,对于一所新办学校,良好的学风需要长年积累。暂时抛却一点经济效益,获取了社会的口碑及信任,有助于加快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民办学校赢得了社会效益,才会赢得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生源,对其经济效益的增长才是纳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中。
(三)科学定位,以短养长,发挥民营优势
由于办学资金来源的不同,民办学校为了生存、发展,应该时刻关注市场的需要,了解市场的动态,分析市场的变化,要把遵循教育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找到它们的最佳结合点,以此为依据科学决策学校的办学行为,从而保持学校办学的活力。因此民办学校的管理活动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包括学校定位、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教学模式等都应该紧紧围绕市场的需求。所有收费的商业性教育均要对外开放,是机遇更是挑战。民办学校要抓住自身办学机制灵活、历史包袱小、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充分做好“市场”这篇文章,找准自我定位,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案例:
浙江省内第一家由不同办学主体组建,产教结合的“杭州市桐江职教集团”,开辟了浙江省职教向集团化、产业化、集约化办学的新途径。桐江一面办了汽车维修、汽车驾驶、计算机、烹饪、美容美发、摩托车修理、家电维修等十多类有偿培训班,对下岗职工则坚持免费培训。3年总计培训15000多人次,贴补学历教育经费100余万元,解决了学校创办初期生存与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同时学历教育不断得到扩大,在校生人数从最初58到900多,进入了“长短并举”新阶段。
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时代的转变,民办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民办高校必须具备创新的思想、超前的意识,不仅要更新不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可学的人才观,还要更新不符合受教育者成长发展规律的观念。这些都必须体现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
(四)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
当前在公、民办学校的'激烈竞争中,人才竞争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长期以来,难以吸引到优秀师资是大多民办学校的通病:一方面是因为民办学校历史较短,社会认同感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不规范,教师担心各项权益得不到保障。从发展看,民办学校建设自身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案例:
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的英语“四寓教学法”的创始人和推广者郑继红,曾经是江西贵冶中学的校长和教学带头人,后被诸暨海亮教育集团特聘为副校长,并在全校范围内设立了15个“继红创新班”。郑继红十分感慨,要是在公办学校,这是根本不可想象的。2004年暑假,上海有学校请郑继红去主持英语夏令营,答允她5万酬金,她婉言谢绝后,却在海亮搞了一个夏令营,得到的只是2千块的辛苦费。为此郑继红解释:“去上海虽有5万元,但在那儿只是打工,在这里办夏令营,是主人,是创业者!”
由于一些历史和经济因素,浙江一带的民办教师约有70%来自天南地北。如何在他们中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除了招聘教师时,把好必要的进人关,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学历水平;还要重视教师的进修提高,营造宽松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他们安心工作。用稳定的制度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为优秀人才和高素质教师“进得来,留得住”创造条件。
结语:
政策归根到底是外界的,关键还在于内部。我们常说民办学校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上四个案例其实各带有每个学校本身的特质,是客观存在的,照搬“模式”肯定不行,因为“模式”本身并不是内涵;只有当“模式”反映到每个民办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办学者的概念之中,并使之成为思想内容时,才是内涵。总结而言,对于任何一所民办学校,若想持久性地得以发展,抓住“以人为本,以师为本”很重要,遵循市场规律,其经济和社会效益由“市场买单”是根本。
【浙江民办职业学校办大办强的典型论文】相关文章:
滥办大办酒席承诺书12-29
浙江大学是公办还是民办08-20
严禁滥办大办酒席承诺书模板04-28
村干部滥办大办酒席承诺书05-28
昆明卫生职业学校是公办还是民办09-23
成都航空职业学校是公办还是民办09-09
昆明艺术职业学校是公办还是民办09-04
民办职业学校工作总结11-18
典型议论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