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状分析论文
兰州市共有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部门管理的包括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以及技工学校在内的83 所中职学校,其中省属54 所、市属29 所。这些学校数量及规模发展不均衡,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导致学校各自为阵、专业课程开设雷同、实训基地建设重复,无法集中力量办好职业教育。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创新和改革办学模式,集团化办学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
该研究从兰州市职业教育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兰州市职教集团化办学现状以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制定落实扶持政策、集团内部完善制度机制建设、激发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积极性的发展对策。希望这些建议对探索兰州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成长有参考价值。
一、兰州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状
兰州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按照“政府统筹、(政府)部门协调(主管)、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城乡联姻、校企合作、实现共赢”的指导思想,先后成立了由兰州旅游中等专业学校牵头的“兰州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兰州市商贸职业学校牵头的“兰州商贸职业教育集团”、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牵头的“兰州理工职业教育集团”、兰州城市建设学校牵头的“兰州建设职业教育集团” 和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牵头的“兰州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 五大职业教育集团。这些集团基本对接了兰州市餐饮、旅游服务、现代物流、汽车维修、建筑和文化等特色优势产业。职教集团加盟单位已达253 家,其中省内外企业190 家左右,中、高职院校61 所,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12 个。职教集团的组建使职业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市场有效对接,促进了学生实习就业、学校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了兰州市职业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兰州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初步成果
(一)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职教集团依据兰州市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整合数亿元资产用于建立校内外实训场地、更新实习实训设备和改善学生实习实训条件, 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实训工位不足、教学设备短缺等问题。省级共享型实训基地。2013 年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及兰州城市建设学校被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确认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单位, 中央财政投入3300 万元用于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训和重点专业建设。
(二)职业学校学生就业
职业教育集团应充分利用行业内就业的主要通道作用,与加盟企业深入展开“订单式”的培养项目,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进行专业技能专项培训,毕业后送到企业去工作。此外,学校和集团成员企业共同开设冠名班,将企业文化和岗位要求贯穿到学生日常教育教学和实训中, 为学生对口就业夯实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2013~2015 年学生就业率稳定攀升。三年来各学校毕业人数和就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短缺,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的关键问题,推进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化、常态化。兰州市教育局从2013 年出台《兰州市职业院校教师赴企业实践“千进八百互动”计划》,要求职业学校每年至少有20%的专业课教师必须到合作企业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实践交流。五大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学校两年期间共派出329 名教师分别到甘肃省保育院、甘肃国芳工贸集团、兰州新通力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甘肃阳光大酒店、甘肃伊真建设集团、甘肃百利达物流有限公司等130 多家成员单位家进行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兰州旅游职业教育集团与甘肃省内6 家旅行社合作, 选派集团内旅游专业课教师进入旅行社就实际带团技能和省内优秀导游进行交流学习;兰州商贸职业教育集团派物流类、计算机类、外事服务类的专业课教师进入集团成员单位兰州永宸电子科技公司、甘肃百利达物流有限公司对物流专业教师进行为期两周以上的统一培训; 兰州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每年派多名教师进入天津三星LED 有限公司进行实践学习, 帮助教师快速提高岗位操作技能, 为教师日后的专业课教学和实操指导奠定基础[2];兰州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教师进入理事企业甘肃伊真集团项目部实习,观摩施工工艺,掌握施工技术。
(四)学生岗位实践能力
兰州旅游职教集团积极与国内知名旅行社展开合作,每年组织学校导游专业学生开展如“丝绸之路西线模拟导游实训”“导游词创作与讲解”等大赛。选派经验丰富的优秀导游进入学校为学生进行考前辅导,全程跟踪、陪同模拟导游实训。兰州理工职业教育集团和国内著名家电制造企业达成合作, 厂家将王卓:兰州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71第21 卷第4 期(2016) Vol.21 No.4(2016)各商场维修场地定在学校的实训场地,学生亲自参与了冰箱洗衣机的拆装和故障判断及维修。
三、兰州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的问题
集团建立处于初期,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成员合作关系不紧密等问题。
(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
职业教育集团在制度建设方面采取理事会管理制度,各成员单位均为理事单位,有独立的章程。集团成员是契约联盟,不存在产权主体变更、从属关系变动、人员身份转换的问题,因此集团成员在人、财、物等利益方面没有关联,在处理具体事务也是各行其是。集团中牵头学校成为决策主体,理事长均为学校领导担任。企业、行业仅仅成为了壮大集团声誉的“门面”,合作关系松散,流于形式。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约束机制才导致这种“集而不团”现象的产生。
(二)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职业教育集团在办学发展过程中,国家并未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明确集团化办学的发展规划,也没有从法律层面上对职教集团的运作范围和业务范畴有清晰规定。省级政策文件、相关部门的保障机制、评估机制、激励机制更未成型。职教集团并未纳入政府行政管理体系中,因此地方政府在对它的参与度、指导监管力度方面远低于普通教育。面对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中出现的专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问题, 政府没有出台任何缓解师资压力的文件或提供经费支持,院校只能自想办法。政府对于参与职教集团化办学的行业、企业没有任何优惠政策倾斜,校企合作深入发展成为空谈。
(三)企业、行业参与职教集团的积极性没有提升
目前,对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我国各级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少,仅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但实际执行效果不佳。工商、税务等部门在相关手续办理、税收等方面对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企业、行业没有足够的的优惠政策。与学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成本投入大,收益周期长,对于社会责任感淡漠的企业并不愿意主动参与培养,更多时候是依靠职业院校主动与企业、行业联系,其中的一部分企业仅从道义上给予口头支持,无实质合作。这种合作周期短,不稳定,联合办学名存实亡。
四、对策建议
(一)政府的宏观管理、调控及政策支持
现阶段, 兰州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后续的政策支持将很难发挥其真正作用。首先,需要政府建立和完善集团化办学配套政策,主动参与制定集团发展的宏观规划和发展政策, 为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其次, 政府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工作规定,明确集团内各成员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打破集团各成员单位以追求自己短期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合作紧密度和约束力不强的局面, 协调各理事单位的关系,减少利益冲突,促进各理事单位积极投入集团建设。再次, 政府加大对集团化办学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贷款优惠政策、投资激励政策构建宽松的融资环境,支持集团化办学的稳健、良性循环运行。
(二)职教集团管理体制的完善
为了保障兰州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有效运行,制定和完善规范的规章制度,建立科学高效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集团监督机构———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议事、决策、激励及奖罚作用,理性协调成员企业、行业、职业院校之间的关系,努力寻找解决内部成员利益冲突的关键点,增强集团内部的凝聚力。
(三)办学模式的创新
1. 建立“学校与企业、教学和生产、知识与实践、技能与创新”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扩大“订单班”、“冠名班”规模,长期为企业储备后备人才。在订单班、冠名班的教学内容安排上,院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变化课程, 更新教材, 突出实践教学创新,保证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2. 院校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标准,进行人才培养指导;联合设置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与课程, 满足企业技能型人才之需;联合编写涵盖企业岗位基本技能、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在内的校企合作教材,有助于从源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避免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再次进行培训,以降低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
(四)集团化办学机制的创新
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投资多元化。充分发挥行业所属国有职业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走集团化和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在体制和管理机制上进行创新。实现专业、师资、设施设备、招生和就业市场资源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优势效应,把职业教育做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流方向。它为学校和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架构了发展桥梁。然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要实现持续、优质、快速、和谐发展,仅靠牵头院校自身的努力仍不够,还需要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政策制度,加强调控。集团内部建立行业、企业及学校多方积极参与的动力机制与协调机制,实现校企政互动、资源优化整合,使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得以在各个层面上展开。
【兰州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状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职业教育办学方向的问题分析论文11-19
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多元投入机制研究论文11-18
职业教育体育教学现状分析论文11-18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论文11-18
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效果探析论文11-19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状的研究论文11-27
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论文11-19
生活现状分析论文07-08
垃圾分类现状分析论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