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方式方法探索论文
统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统计实践教学是统计专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实践教学存在着体系不够系统、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资源不足、实习基地不够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对此,需从培养计划、课程设计、实践类课程、实习等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统计学的产生发展来源于实践,依赖于应用,形成理论进一步来指导实践,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统计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其能不断满足社会应用的需要。统计学专业的特点在于将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这两大核心功能结合实际问题应用于实践,从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因此对于高校统计人才的教育不仅要重点讲授理论知识,同时要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更好地开展统计专业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目前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统计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一个不间断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实践竞赛、社会调查、校外实习、毕业实习等在内的一系列过程。①通过上述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以实践教学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也围绕实践过程来选择、组织和学习,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建构所需的理论知识,以实践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并通过实践报告、实践表现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我国各高校统计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均设计有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环节,但缺乏系统性研究和整体设计,实践教学方案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标有较大的距离。
(1)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不够完整。就目前整个统计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统计核心理论课程体系尚属完善,但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传统统计专业教学模式上,大多数课程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人才培养计划中未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或者实践教学课时所占课时比重不高。课时少必然会造成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2)教学手段和教学时间安排上,大部分教师采取传统教学形式,实践内容一成不变,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探讨式、研究式、报告式等多样化教学研讨形式。在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上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理论和实践实验的内容不能很好地相吻合,很多时候会出现实验超前或者滞后的情况。
例如,统计学原理课程中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章节中对应的实验,如果实验在此之前已经上机操作过,那么在之前操作过程中学生只是单纯地操作,得到一个结果,并不能真正和理论结合起来;如果实验是安排在课程讲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已经有所遗忘,上机操作时亦是按照要求单纯来操作;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学生学习完理论课程以后及时地由指导老师指导开展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也使学生掌握了上机操作的技巧。但是,很多高校在课程的安排过程当中并不能做到这一点。
(3)教学内容上,统计软件应用大部分限于Excel、SPSS、Eviews等传统老旧的软件,而SAS、R语言、Python等功能强大兼具实用性的潮流软件学习课程欠缺。很多潮流软件课程的开展是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设立的,在课程安排时相对独立,忽略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学习。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比较被动的,往往以拿到学分为目的,学过之后并没有真正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或者各个领域,最终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学生学的积极性不高,老师教的积极性也不高,慢慢就在培养计划中被删除。
(4)组织形式上,目前学生实践类课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院系组织,有穿插在课程当中的,例如实验、课程设计;有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然后定期输送学生到实习岗位进行实习,如课程实习、毕业实习。但由于实习时间的限制、交通、硬件设备等问题,安排学生实习机会较少,实习时间短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习机会。例如,本来需要一个月时间的实习,但是在课时安排上只能安排两周,这就造成了企业在下一年不愿再安排学生实习;或者由于实习单位和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够便利,学校出于安全、实习经费方面的考虑,也会严重制约实习的开展。
(5)实践类教学还包括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类项目、参加各种统计类竞赛等方面。学生在科研创新项目上往往缺乏自信心,这主要是因为缺乏教师积极主动的引导,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在统计类竞赛上虽然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是竞赛结果并不是特别理想。由于各种奖励机制,学生初期报名热情高涨,后期由于指导教师欠缺、教学软件资源不足等原因,培训指导不能满足学生参加竞赛的知识需求,大部分学生是靠自学获取相关知识,实践类项目、竞赛的组织迫在眉睫。
2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及主要措施
实践课程的开展首先应从培养计划的制定、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着手,对于实践课程分课内课外两种形式,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体系和方法。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理论课相关章节的实验、课程设计、实践类课程体系、实践类竞赛、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教学,分别针对不同的实践课程特点制定相应的组织开展形式、考核形式。并通过实践加以改进和优化,使之不断规范化、完整化。
(1)课程所带实验能够及时在理论课程结束以后实现上机操作,这就要求学校要有充足的实验室供学生和老师随时可以进行上机操作。实验课程的安排之所以超前或者滞后很多一部分原因都是实验室不足造成的,只有解决硬件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问题。
(2)课程设计是教师形成具体教学方案的过程,特别是对于统计学这门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更要求能够结合实际问题,应用最合适的统计方法,借助统计软件,完成对问题的.研究分析,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统计学课程的课程设计尤为重要。课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学习能力及课程本身所承载的信息技能。
课程设计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学以致用、触类旁通,作为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桥梁工程,合理规范的课程设计起到将抽象理论具化到应用的纽带作用。课程设计的开展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课程设计时间的安排,课程设计需要安排在基本理论内容学习完以后才能够开展,因此需要结合实际的上课时间来安排。第二是明确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第三是考核阶段。对于课程设计的考核可不拘泥于传统的考试形式,课程考核模式方面可以考虑加入分组开展调研、总结报告等开放式考核形式,变革考核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考核过程中塑造学生的统计思想。最终可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来评定最终成绩。
(3)实践类课程主要是结合目前“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背景,培养如何将大数据处理技术融入相关统计学课程教学,以促进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学生适应时代需求。在以往的教学内容上,统计软件应用大部分限于传统老旧的软件,而功能强大兼具实用性的潮流软件学习课程欠缺。因此,在培养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考虑此类课程的选择、开设学期、学时设置和考核方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制定好相关课程的培养计划,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和实践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4)实践类竞赛的组织与开展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因此,统计学专业实践竞赛的组织和开展也是统计实践教学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主要内容。目前有各种国家级省级科研竞赛项目、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统计建模竞赛、数据挖掘竞赛、SAS数据分析大赛、市场调查大赛等各类学术竞赛,通过这些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和锻炼学生的学术能力,同时通过竞赛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竞赛最大的问题是经费问题,一方面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校企合作,获得来自企业方面的赞助和支持。
(5)统计实习开展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不再单纯局限于实验室的环境中模拟实验,更多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使学生在实习中践行理论。这就需要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开展专业类相关的岗位轮换,让他们熟悉岗位工作对自身的主要要求有哪些,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方面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与时俱进,时刻把握社会需求,促进校企合作实习项目,使学校掌握一手的社会需求资料,针对性地为各行业培养出应用性统计分析人才。因此,要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实习基地, 从而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创造良好的条件。②
3 结语
统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也需要加强薄弱环节——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理论知识的转化和吸收,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对专业的兴趣度。对于实践教学的加强,需要从多个层面着手,针对不同板块采用不同的教学管理方法,着力提高实践教学环节,为社会真正培养出所需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方式方法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统计学》实践教学探索论文07-04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论文04-05
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途径探索论文04-24
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探索论文08-04
应用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11-11
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08-03
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论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