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体育教学模式对比分析论文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对国内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别对分层、契约式、自助式、递进式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国外主流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介绍。提出优化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建议:提升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优化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不断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
关键词:体育教学模式;教师;课程;学生
模式通常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逐步深入,但学者对其理解与解释存在一定差异。简单而言,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依据教学任务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相互转化、相互提升的通道与桥梁,是教学经验转化为理论的中介环节。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发展的必然需求。就其功能而言,它能为教学实践提供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序和活动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更便于把控;它具有经验加工、理论建构的功能,使零乱的经验、抽象的理论,便于被掌握和运用;它所提出的框架在实践中不断吸收新的思想和技术,使教学理论不断充实和发展。具体到体育教学领域,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而形成的规范化程序,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对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本文拟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现状进行分析,为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优化提供参考。
1体育教学模式国内研究现状与实践
1.1体育教学模式的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国内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兴起于20世纪初,在21世纪初相关研究成果数量达到顶峰。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体育科学词典》指出:体育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的体育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设计,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理论或教学活动模型。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将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提出了诸多的体育教学模式,如:个性发展体育教学模式(程博玉,2000),复合式体育教学模式(孙遥先,2001),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田爱华,2001),流动性选项课体育教学模式(王伯超,2002),分类型体育教学模式(程义志,2002),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毛辉,2003),自主、合作、创新体育教学模式(赵永健2003),三选体育教学模式(石刚强,2005),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杭兰平,2006),生态体育教学模(邓罗平,2007)等等,为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形成了一批相对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2005年毛振明对相对成熟的10种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整理。邵伟德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文章,对处于自由化研究阶段的体育教学模式现状,提出了对诸多模式进行划分、筛选和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建议。曲宗湖提出了构建体育大课程体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多种课程模式并存的改革思路。窦秀敏在《体育课程主体构建》一文中,论述了体育课程改革主体构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基础,提出了自主创新的改革理念。至此,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逐渐成熟,为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1.2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1.2.1分层体育教学模式
分层体育教学模式是指依据学生身体素质现状、体育基础和体育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数和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体育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以促使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及能力的提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上,分层体育教学模式强调因人而异,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与分层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了解、掌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客观分析并进行分层前的认真测试:按高、中、低分层,高层为基础好的学生,中层为基础一般的学生,低层为基础较差的学生,三层次学生比例约为1∶3∶1。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初步认识动作的形态,然后经过一段时间模仿练习、强化动作的每一个环节,形成对每个动作环节较为清晰的印象,再经过综合强化后定型动作技术。
1.2.2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
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即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协商能力为着重点,在充分相信和依靠学生的基础上,学生与教师拟订的协议即学习计划,在确定体育学习目标、方法、策略、活动时间、完成活动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契约对照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完成情况的'教学模式。20世纪70年代在综合终身学习、个性化教学等理论的基础上,美国教育家M.Knowles提出了契约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契约为学习者提供了协商外部需求、期待,同时,学习契约与学习者内部需求、兴趣相结合,并为学习者和教师提供了清楚明确的学习目标”,其主要思想是:由学生与教师商量拟订的协议即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方法、策略、活动的时间、完成活动情况等。这是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最基础理论来源。同时,支撑学习者完成契约目标动力来源是戴维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建立尊重差异、注重发展的契约式成绩考核模式理论来源是哲学大师约翰罗尔斯公平理论。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也是一样,它更适合身体素质或技术相对简单的体育教学内容,如力量、速度、耐力等教学。国内学者秦海权对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研究发现,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对于提升中学生的体能水平,并对中学生的体育参与度、体育技能掌握度、体育认知能力、身体形态、身体发育水平、体重控制、体育学校自导能力、体育锻炼自控能力等方面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产生正向效果的主要机理为:体育教师与学生通过契约,使得双方角色发生转换,实现双方的互动与交流,提升了师生的互信水平,从而优化了体育锻炼氛围,提升了体育教学效果。
1.2.3自助式体育教学模式
自助式教学模式的核心观点是,依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挑选适合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方法和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与传统教育相比较中,自助式教学模式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优化教学效果。自助式体育教学模式强调以运动为基本手段,通过自助的组织措施,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基础,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为目的,通过体育教学中的学习,实现体育生活化和终身化。体育教育强调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更注重学生主体性教育,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教学手段和方式都必须满足学生的需要。传统体育课学习项目固定,时间有限,较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自助式体育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选我所爱,爱我所选”,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利于“快乐体育”的真正实施。同时,自助式体育教学模式也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开设出丰富多彩的运动内容,体育项目、锻炼时间及授课教师等均由学生自行选择,以自助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的施行,充分尊重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自主选择,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关系。而对于该种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受到同学的普遍欢迎。实施自助式体育教学模式,他们可以有选择地安排上体育课的时间,正如有同学所言:“这样效率提高了,学习更有计划性、目的性,也不用再担心课程冲突。”
1.2.4递进式体育教学模式
递进式体育教学模式以技能形成的生理特征为基础,按3个阶段和教学任务将其划分成若干模块的逐层递进,将体育教学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顺序推进,将技能训练由建立概念的初级、分解和整合的中级,再到立体式的高级顺次提升,不同阶段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实现以技能培养为导向的一种体育教学范式或标准形式。递进式体育教学模式有3个特征:其一,伴随课程进度,分段、分单元进行技能实训,通过课外活动或比赛点睛。课堂塑造体育技能的基础部分,课外活动或比赛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深化和锻炼。其二,先分解练习片段体育技能,然后组装成套体育技能的教学程序。这种先分解后整合的教学方法符合技能培养的生理形成规律,可有效缩短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时间。其三,一条主线,多课程知识点融入的立体式体育技能演示来模拟实战。它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明显特征之一。递进式体育教学模式总体框架为:运动技能形成是有阶段性变化和生理规律的,通常由建立、形成、巩固和发展三个阶段构成。递进式体育教学模式是依据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确立了自己的学习阶段以及教学任务、学习模块、教学方法等要素,层次逐步深化,完成体育技能学习。纵观十几年来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至今分项目模式、俱乐部模式在各级学校普遍运用,并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但是也存在着诸如概念不够规范,重复性研究,理性化创新程度不高,系统性、综合性研究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力度不强,理论现实转化力较低等问题。急需进行科学总结梳理,从体育教学特征出发,借鉴国外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经验,构建起符合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发展规律的,具有较强实效性的体育教学模式。
2国外主流体育教学模式简介
美国现代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强调体育的学科性,重视健康体能的教育,追求体育深层次的价值体验,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美国有着丰富的体育教学模式理论体系,并兼具理论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较具代表性的体育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西登托普的竞技体育教学模式,即以竞技体育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比赛为主线,在教师指导下,以分组为组织形式,通过游戏和运动比赛,通过合作学习和同伴学习,使学生获得运动体验,提升运动水平、运动能力,获得运动教养、运动热情。第二,海尔森的社会发展模式,即把学生对个人和社会所负责任水平划分成为不同的层次进行培养,吸引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第三,还有按体育教学过程的负荷规律、认知规律、交往规律来分类的健身体育教育模式和学科联合教育模式,以及通动作概念与动作技能的传授,探索和发展所有学生的一切潜力的动作教育模式。德国的运动体验和参与式体育教学模式,通过社区与学校合作的方式组建体育俱乐部,学生在体育俱乐部中进行体育参与与体验,重视以人为本,体现为运动项目多样化;这种组织模式降低了学生参与竞技体育项目的难度及运动强度,优化体育课程资源,适应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的运动特征。注重社会实践,提高学生交际能力。英国的体育教学则普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最佳体适能教学模式近年来逐渐被欧美国家所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重视运动技能的提高,而且更强调与健康相关的素质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通过最佳体适能教学模式,学生均可以依据自身的体适能,制定出个性化的锻炼目标和计划,培育学生自主的锻炼能力和独立地追求健康标准,从而使得学生从内心真正热爱自己参与的运动项目,激发起内部动力,提升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并且把体育锻炼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3结论与建议
欧美国家吸纳和融合世界人才,是世界最先进学术的代表,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借鉴的价值。但是,在我们进行借鉴的同时,一定要深入研究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学校体育的现状和特点。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点优化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第一,提升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运用有效体育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教师的水平与素质。教学本身就是以教师的情感和良好品质投入为主,教师面对的是众多的学生,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需要教师帮助解决的问题,这都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有效运用各种先进的体育教学模式,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第二,优化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课堂讲授的内容和运动技能不一定会成为终身体育的主要运用技能。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设置针对不同对象的课程内容,在课堂中渗透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适合对象特征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第三,不断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体育教师应通过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身体充分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和满足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各种需求,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的技能和意识,使体育锻炼成为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充分发挥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4):41-49.
[2]阳剑,刘海元.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J].体育学刊,2008,15(6):66-69.
[3]肖焕禹,周莉.罗海涛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类型及应用条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76-78.
[4]曲宗湖.体育课程热点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40-43.
[5]王红英,任书堂,刘雪丽,等.上海市部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探索———以操舞类校本课程实施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1):81-82.
[6]刘惠芳.高校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7):186-188.
[7]毛振明.对十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J].体育教学,2005(5):4-6.
[8]唐文玲,王娟.中学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现状实证研究———以上海市20所中学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6):89-90.
[9]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与选用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947-949.
[10]杭兰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3):126-128.
[11]KNOWLESMS.Themodernpracticeofadulteducation:frompedagogytoandragogy[M].NewYork:CambridgeBooks,1980.
[12]杨思耕.契约学习的理念与实施[J].现代教学,2005(3):4-7.
【国内外体育教学模式对比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国内外教学环境及教学方式的对比分析论文11-11
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分析论文10-16
小学体育教学导学模式分析论文10-13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分析论文11-11
我国社区的体育发展模式分析论文02-06
中专声乐教学模式分析论文08-29
地理教学立体教学模式分析论文09-01